关羽是正史更强还是演义更强? 543回复/ 50325275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引用 @八百白袍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诸葛亮内政一塌糊涂被演义拉高了好吧

诸葛亮发行的太平百钱是中华历史最垃圾的,从刘备入主之后蜀汉民生差的要死一直在百姓身上割肉,一州27郡五十年内35次叛乱,魏国九州之地七十年才52次叛乱。

要是关于全面强于正史,诸葛亮作为被演义男主角被拉高到天上了。

蜀汉栗比金贵,当时蜀汉不管是军事、经济、人口都是最差的,正确做法就是修生养息、避免主动出击占据天险守国门。

诸葛亮好大喜功,蜀汉本来就被刘备、诸葛亮内政搞的乌烟瘴气为了强行北伐铸造太平百钱从百姓身上刮民脂民膏这钱还不如董卓造的无字钱只有半克。

北伐也毫无建树因为内政差又没补给也占不住,就这一州27郡五十年35次叛乱民不聊生,还吹什么理政、理财、料民、练兵、治法。

诸葛亮内政一塌糊涂被演义拉高了好吧

诸葛亮发行的太平百钱是中华历史最垃圾的,从刘备入主之后蜀汉民生差的要死一直在百姓身上割肉,一州27郡五十年内35次叛乱,魏国九州之地七十年才52次叛乱。

要是关于全面强于正史,诸葛亮作为被演义男主角被拉高到天上了。

蜀汉栗比金贵,当时蜀汉不管是军事、经济、人口都是最差的,正确做法就是修生养息、避免主动出击占据天险守国门。

诸葛亮好大喜功,蜀汉本来就被刘备、诸葛亮内政搞的乌烟瘴气为了强行北伐铸造太平百钱从百姓身上刮民脂民膏这钱还不如董卓造的无字钱只有半克。

北伐也毫无建树因为内政差又没补给也占不住,就这一州27郡五十年35次叛乱民不聊生,还吹什么理政、理财、料民、练兵、治法。

地摊文学是这样的,看到一个观点就奉为圣经。
直百钱确实是虚值货币没错,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百姓是亏的,但是从民生角度并没有影响。
相关史料,秦汉三国一共有四次大型发行虚值货币,分别是王莽的大泉五十,董卓小钱,刘备直百钱,孙权的大泉系列货币,其中除了直百钱,另外三个都有百姓商贾士族弃用的记录,当然这个也可能和蜀汉史料缺失有关,暂且不提。
而其他几个人的虚拟货币就只是单纯发行货币,刘备在发行货币之后还有“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作为配套措施,前者稳定物价,后者确保直百钱的兑换能力,随时可以换物,相当于信用背书。
而且在刘备入蜀之前,刘璋没能力搞货币,因为五铢钱的体系被董卓的小钱搞崩,在小钱这回事上,刘焉是响应了董卓的,五铢钱存量极少,几乎只在益州士族仓库有一些,川蜀已经二三十年没有货币,只有以物易物,不管直百钱怎么样,都是进步。
直百钱是刘备,刘巴,诸葛亮一起整的,而诸葛亮后面又把蜀锦(相当于现在黄金)和直百钱挂钩,通过蜀锦贸易和直百钱在魏吴的流通,又为蜀国大赚了一笔。事实上,蜀锦的保值,加上官市的背书,直百钱已经有了信用货币的雏形,只是还没成体系,而且也是蜀国没统一。
具体表现是,蜀国百姓手里的钱含金量含铜量少了,但是购买水平稳定,能买的东西就算少也有限,在比烂的年代已经算好的了。刘备府库的含金量多了,这些钱从凉州买马,从中原买装备材料。魏吴市面上流通的金币铜币最终汇集到蜀的多了。
甚至可以说蜀锦挂钩直百钱是经济战的一部分了,真以为一矿打九矿只要练兵用兵就可以了?
至于蜀汉叛乱,蜀汉35次叛乱中有16次是南中,这些地方在刘备入蜀前除了名义上,压根不归蜀管,那时候要算叛乱几次呢?而其他地区,刘备入蜀到去世,7次,刚打下来的地盘,三国时期绝不少叛乱。诸葛亮病逝后,9次,诸葛亮治蜀期间,3次,同期魏蜀吴最少,诸葛亮和司马懿交手前,司马懿一年出差10个月,不是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忙得很呢。
这就是所谓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地摊文学是这样的,看到一个观点就奉为圣经。
直百钱确实是虚值货币没错,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百姓是亏的,但是从民生角度并没有影响。
相关史料,秦汉三国一共有四次大型发行虚值货币,分别是王莽的大泉五十,董卓小钱,刘备直百钱,孙权的大泉系列货币,其中除了直百钱,另外三个都有百姓商贾士族弃用的记录,当然这个也可能和蜀汉史料缺失有关,暂且不提。
而其他几个人的虚拟货币就只是单纯发行货币,刘备在发行货币之后还有“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作为配套措施,前者稳定物价,后者确保直百钱的兑换能力,随时可以换物,相当于信用背书。
而且在刘备入蜀之前,刘璋没能力搞货币,因为五铢钱的体系被董卓的小钱搞崩,在小钱这回事上,刘焉是响应了董卓的,五铢钱存量极少,几乎只在益州士族仓库有一些,川蜀已经二三十年没有货币,只有以物易物,不管直百钱怎么样,都是进步。
直百钱是刘备,刘巴,诸葛亮一起整的,而诸葛亮后面又把蜀锦(相当于现在黄金)和直百钱挂钩,通过蜀锦贸易和直百钱在魏吴的流通,又为蜀国大赚了一笔。事实上,蜀锦的保值,加上官市的背书,直百钱已经有了信用货币的雏形,只是还没成体系,而且也是蜀国没统一。
具体表现是,蜀国百姓手里的钱含金量含铜量少了,但是购买水平稳定,能买的东西就算少也有限,在比烂的年代已经算好的了。刘备府库的含金量多了,这些钱从凉州买马,从中原买装备材料。魏吴市面上流通的金币铜币最终汇集到蜀的多了。
甚至可以说蜀锦挂钩直百钱是经济战的一部分了,真以为一矿打九矿只要练兵用兵就可以了?
至于蜀汉叛乱,蜀汉35次叛乱中有16次是南中,这些地方在刘备入蜀前除了名义上,压根不归蜀管,那时候要算叛乱几次呢?而其他地区,刘备入蜀到去世,7次,刚打下来的地盘,三国时期绝不少叛乱。诸葛亮病逝后,9次,诸葛亮治蜀期间,3次,同期魏蜀吴最少,诸葛亮和司马懿交手前,司马懿一年出差10个月,不是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忙得很呢。
这就是所谓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亮了(232)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Madao会开花的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地摊文学是这样的,看到一个观点就奉为圣经。直百钱确实是虚值货币没错,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百姓是亏的,但是从民生角度并没有影响。相关史料,秦汉三国一共有四次大型发行虚值货币,分别是王莽的大泉五十,董卓小钱,刘备直百钱,孙权的大泉系列货币,其中除了直百钱,另外三个都有百姓商贾士族弃用的记录,当然这个也可能和蜀汉史料缺失有关,暂且不提。而其他几个人的虚拟货币就只是单纯发行货币,刘备在发行货币之后还有“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作为配套措施,前者稳定物价,后者确保直百钱的兑换能力,随时可以换物,相当于信用背书。而且在刘备入蜀之前,刘璋没能力搞货币,因为五铢钱的体系被董卓的小钱搞崩,在小钱这回事上,刘焉是响应了董卓的,五铢钱存量极少,几乎只在益州士族仓库有一些,川蜀已经二三十年没有货币,只有以物易物,不管直百钱怎么样,都是进步。直百钱是刘备,刘巴,诸葛亮一起整的,而诸葛亮后面又把蜀锦(相当于现在黄金)和直百钱挂钩,通过蜀锦贸易和直百钱在魏吴的流通,又为蜀国大赚了一笔。事实上,蜀锦的保值,加上官市的背书,直百钱已经有了信用货币的雏形,只是还没成体系,而且也是蜀国没统一。具体表现是,蜀国百姓手里的钱含金量含铜量少了,但是购买水平稳定,能买的东西就算少也有限,在比烂的年代已经算好的了。刘备府库的含金量多了,这些钱从凉州买马,从中原买装备材料。魏吴市面上流通的金币铜币最终汇集到蜀的多了。甚至可以说蜀锦挂钩直百钱是经济战的一部分了,真以为一矿打九矿只要练兵用兵就可以了?至于蜀汉叛乱,蜀汉35次叛乱中有16次是南中,这些地方在刘备入蜀前除了名义上,压根不归蜀管,那时候要算叛乱几次呢?而其他地区,刘备入蜀到去世,7次,刚打下来的地盘,三国时期绝不少叛乱。诸葛亮病逝后,9次,诸葛亮治蜀期间,3次,同期魏蜀吴最少,诸葛亮和司马懿交手前,司马懿一年出差10个月,不是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忙得很呢。这就是所谓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图片]

查看更多

地摊文学是这样的,看到一个观点就奉为圣经。
直百钱确实是虚值货币没错,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百姓是亏的,但是从民生角度并没有影响。
相关史料,秦汉三国一共有四次大型发行虚值货币,分别是王莽的大泉五十,董卓小钱,刘备直百钱,孙权的大泉系列货币,其中除了直百钱,另外三个都有百姓商贾士族弃用的记录,当然这个也可能和蜀汉史料缺失有关,暂且不提。
而其他几个人的虚拟货币就只是单纯发行货币,刘备在发行货币之后还有“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作为配套措施,前者稳定物价,后者确保直百钱的兑换能力,随时可以换物,相当于信用背书。
而且在刘备入蜀之前,刘璋没能力搞货币,因为五铢钱的体系被董卓的小钱搞崩,在小钱这回事上,刘焉是响应了董卓的,五铢钱存量极少,几乎只在益州士族仓库有一些,川蜀已经二三十年没有货币,只有以物易物,不管直百钱怎么样,都是进步。
直百钱是刘备,刘巴,诸葛亮一起整的,而诸葛亮后面又把蜀锦(相当于现在黄金)和直百钱挂钩,通过蜀锦贸易和直百钱在魏吴的流通,又为蜀国大赚了一笔。事实上,蜀锦的保值,加上官市的背书,直百钱已经有了信用货币的雏形,只是还没成体系,而且也是蜀国没统一。
具体表现是,蜀国百姓手里的钱含金量含铜量少了,但是购买水平稳定,能买的东西就算少也有限,在比烂的年代已经算好的了。刘备府库的含金量多了,这些钱从凉州买马,从中原买装备材料。魏吴市面上流通的金币铜币最终汇集到蜀的多了。
甚至可以说蜀锦挂钩直百钱是经济战的一部分了,真以为一矿打九矿只要练兵用兵就可以了?
至于蜀汉叛乱,蜀汉35次叛乱中有16次是南中,这些地方在刘备入蜀前除了名义上,压根不归蜀管,那时候要算叛乱几次呢?而其他地区,刘备入蜀到去世,7次,刚打下来的地盘,三国时期绝不少叛乱。诸葛亮病逝后,9次,诸葛亮治蜀期间,3次,同期魏蜀吴最少,诸葛亮和司马懿交手前,司马懿一年出差10个月,不是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忙得很呢。
这就是所谓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你太高估他了,还打这么多字回他。这种人只有看到一个不同的观点才会视作圣经,以凸显出自己与众不同

你太高估他了,还打这么多字回他。这种人只有看到一个不同的观点才会视作圣经,以凸显出自己与众不同

亮了(66)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靠谱的ryan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败多胜少?我寻思老打败仗,怎么把战线从江陵推到樊城,而不是曹魏大军围攻江陵?围着樊城,打的曹仁不敢出来,需要曹操先后派满宠,于禁,徐晃前来救援。老打败仗需要曹操派人去江东说服孙权背刺

败多胜少?我寻思老打败仗,怎么把战线从江陵推到樊城,而不是曹魏大军围攻江陵?围着樊城,打的曹仁不敢出来,需要曹操先后派满宠,于禁,徐晃前来救援。老打败仗需要曹操派人去江东说服孙权背刺

那麻烦你数一下关羽打过的胜仗呗

那麻烦你数一下关羽打过的胜仗呗

亮了(6)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内容由于违规已被删除

有他没他刘备是怎么样的,如果回答不出来就闭嘴

有他没他刘备是怎么样的,如果回答不出来就闭嘴

亮了(1)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坑莱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有他没他刘备是怎么样的,如果回答不出来就闭嘴

有他没他刘备是怎么样的,如果回答不出来就闭嘴

有刘备没刘备,他是怎么样的?请回答

有刘备没刘备,他是怎么样的?请回答

亮了(4)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隆捕头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图片]

有刘备没刘备,他是怎么样的?请回答

查看更多

有刘备没刘备,他是怎么样的?请回答

不知道不去看书吗,你又有什么高论呢?

不知道不去看书吗,你又有什么高论呢?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坑莱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知道不去看书吗,你又有什么高论呢?

不知道不去看书吗,你又有什么高论呢?

让你分清楚谁是主子谁是奴才,一个集团的成功你不算在主子的身上反而去拔高奴才的功劳,这合适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了吗?

让你分清楚谁是主子谁是奴才,一个集团的成功你不算在主子的身上反而去拔高奴才的功劳,这合适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了吗?

亮了(2)
回复

引用内容由于违规已被删除

原来诸葛亮治蜀治了50年?他一共活了54年

原来诸葛亮治蜀治了50年?他一共活了54年

亮了(14)
回复

引用内容由于违规已被删除

啊?叛乱这玩意地方一把手和中央一把手都是第一责任人,原来孔明在刘备死前就是一把手了啊,长见识了

啊?叛乱这玩意地方一把手和中央一把手都是第一责任人,原来孔明在刘备死前就是一把手了啊,长见识了

亮了(0)
回复
引用 @无敌三大胖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侯景军领宇宙

[图片]

查看更多

侯景军领宇宙

这么比确实侯景威力比较大

这么比确实侯景威力比较大[你再骂]

亮了(2)
回复
引用 @猫风呀啊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你太高估他了,还打这么多字回他。这种人只有看到一个不同的观点才会视作圣经,以凸显出自己与众不同

你太高估他了,还打这么多字回他。这种人只有看到一个不同的观点才会视作圣经,以凸显出自己与众不同

经典蜀锦体系,沙贝才信的东西,

经典蜀锦体系,沙贝才信的东西,

亮了(4)
回复
引用 @虎扑JR008499503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诸葛亮正史更强

诸葛亮正史更强

赞同

赞同

亮了(2)
回复
引用 @那所谓的虔诚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麻烦你数一下关羽打过的胜仗呗

[图片]

查看更多

那麻烦你数一下关羽打过的胜仗呗

我个人觉得关羽应该是打过很多胜仗,但是都是小规模的,甚至都不好意思往史书写的...
或者也有个可能,虽然前期没啥胜仗但是治军还行,让曹营懂行的人觉得挺屌。
毕竟史书上压根没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关羽一到曹营,曹操和其他武将都马上知道这人很猛,白马之围算是重要时刻,直接让关羽上了。
在正式魏蜀吴三家分立前,很多人靠着黄巾和小规模豪强叛乱刷了很多战绩,当时评价武将一个是打架猛不猛,能不能身先士卒,二是治军能力,三是战绩,如果真的一场没赢过曹操马上给了很高的评价...我不好说,总不能曹操是傻子或者纯粉丝吧。
但是比较难崩的是,关羽最大的两个战绩,斩颜良,是为曹操打工的,擒于禁斩庞德,然后荆州就无了,二爷估摸着能力确实有,就是这人生战绩有点黑色幽默了...

我个人觉得关羽应该是打过很多胜仗,但是都是小规模的,甚至都不好意思往史书写的...
或者也有个可能,虽然前期没啥胜仗但是治军还行,让曹营懂行的人觉得挺屌。
毕竟史书上压根没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关羽一到曹营,曹操和其他武将都马上知道这人很猛,白马之围算是重要时刻,直接让关羽上了。
在正式魏蜀吴三家分立前,很多人靠着黄巾和小规模豪强叛乱刷了很多战绩,当时评价武将一个是打架猛不猛,能不能身先士卒,二是治军能力,三是战绩,如果真的一场没赢过曹操马上给了很高的评价...我不好说,总不能曹操是傻子或者纯粉丝吧。
但是比较难崩的是,关羽最大的两个战绩,斩颜良,是为曹操打工的,擒于禁斩庞德,然后荆州就无了,二爷估摸着能力确实有,就是这人生战绩有点黑色幽默了...

亮了(2)
回复
引用 @Madao会开花的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地摊文学是这样的,看到一个观点就奉为圣经。直百钱确实是虚值货币没错,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百姓是亏的,但是从民生角度并没有影响。相关史料,秦汉三国一共有四次大型发行虚值货币,分别是王莽的大泉五十,董卓小钱,刘备直百钱,孙权的大泉系列货币,其中除了直百钱,另外三个都有百姓商贾士族弃用的记录,当然这个也可能和蜀汉史料缺失有关,暂且不提。而其他几个人的虚拟货币就只是单纯发行货币,刘备在发行货币之后还有“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作为配套措施,前者稳定物价,后者确保直百钱的兑换能力,随时可以换物,相当于信用背书。而且在刘备入蜀之前,刘璋没能力搞货币,因为五铢钱的体系被董卓的小钱搞崩,在小钱这回事上,刘焉是响应了董卓的,五铢钱存量极少,几乎只在益州士族仓库有一些,川蜀已经二三十年没有货币,只有以物易物,不管直百钱怎么样,都是进步。直百钱是刘备,刘巴,诸葛亮一起整的,而诸葛亮后面又把蜀锦(相当于现在黄金)和直百钱挂钩,通过蜀锦贸易和直百钱在魏吴的流通,又为蜀国大赚了一笔。事实上,蜀锦的保值,加上官市的背书,直百钱已经有了信用货币的雏形,只是还没成体系,而且也是蜀国没统一。具体表现是,蜀国百姓手里的钱含金量含铜量少了,但是购买水平稳定,能买的东西就算少也有限,在比烂的年代已经算好的了。刘备府库的含金量多了,这些钱从凉州买马,从中原买装备材料。魏吴市面上流通的金币铜币最终汇集到蜀的多了。甚至可以说蜀锦挂钩直百钱是经济战的一部分了,真以为一矿打九矿只要练兵用兵就可以了?至于蜀汉叛乱,蜀汉35次叛乱中有16次是南中,这些地方在刘备入蜀前除了名义上,压根不归蜀管,那时候要算叛乱几次呢?而其他地区,刘备入蜀到去世,7次,刚打下来的地盘,三国时期绝不少叛乱。诸葛亮病逝后,9次,诸葛亮治蜀期间,3次,同期魏蜀吴最少,诸葛亮和司马懿交手前,司马懿一年出差10个月,不是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忙得很呢。这就是所谓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图片]

查看更多

地摊文学是这样的,看到一个观点就奉为圣经。
直百钱确实是虚值货币没错,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百姓是亏的,但是从民生角度并没有影响。
相关史料,秦汉三国一共有四次大型发行虚值货币,分别是王莽的大泉五十,董卓小钱,刘备直百钱,孙权的大泉系列货币,其中除了直百钱,另外三个都有百姓商贾士族弃用的记录,当然这个也可能和蜀汉史料缺失有关,暂且不提。
而其他几个人的虚拟货币就只是单纯发行货币,刘备在发行货币之后还有“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作为配套措施,前者稳定物价,后者确保直百钱的兑换能力,随时可以换物,相当于信用背书。
而且在刘备入蜀之前,刘璋没能力搞货币,因为五铢钱的体系被董卓的小钱搞崩,在小钱这回事上,刘焉是响应了董卓的,五铢钱存量极少,几乎只在益州士族仓库有一些,川蜀已经二三十年没有货币,只有以物易物,不管直百钱怎么样,都是进步。
直百钱是刘备,刘巴,诸葛亮一起整的,而诸葛亮后面又把蜀锦(相当于现在黄金)和直百钱挂钩,通过蜀锦贸易和直百钱在魏吴的流通,又为蜀国大赚了一笔。事实上,蜀锦的保值,加上官市的背书,直百钱已经有了信用货币的雏形,只是还没成体系,而且也是蜀国没统一。
具体表现是,蜀国百姓手里的钱含金量含铜量少了,但是购买水平稳定,能买的东西就算少也有限,在比烂的年代已经算好的了。刘备府库的含金量多了,这些钱从凉州买马,从中原买装备材料。魏吴市面上流通的金币铜币最终汇集到蜀的多了。
甚至可以说蜀锦挂钩直百钱是经济战的一部分了,真以为一矿打九矿只要练兵用兵就可以了?
至于蜀汉叛乱,蜀汉35次叛乱中有16次是南中,这些地方在刘备入蜀前除了名义上,压根不归蜀管,那时候要算叛乱几次呢?而其他地区,刘备入蜀到去世,7次,刚打下来的地盘,三国时期绝不少叛乱。诸葛亮病逝后,9次,诸葛亮治蜀期间,3次,同期魏蜀吴最少,诸葛亮和司马懿交手前,司马懿一年出差10个月,不是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忙得很呢。
这就是所谓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刘备铸造的太平百钱是3克的,诸葛亮铸造的太平百钱是0.5克的(中国古代钱币史有关于“太平百钱”“太平百金”“世平百钱”明确演变过程)

诸葛亮铸造0.5克太平百钱纯纯就是搜刮民脂民膏。

然后你发的这个表格不是打你自己的脸,诸葛亮治理蜀国期间是叛乱最多的时候223-234 一共发生了14次不是你写的3次,刘备时期9次,后诸葛亮时期12次。

然后要我告诉你刘璋治理时期20年川蜀一共发生了多少次叛乱么 2次。诸葛亮治理时期发生叛乱还不去管,223年雍闿叛乱225年才去管,诸葛亮根本把川蜀治理的满头包根本管不过来。

诸葛亮治理之下蜀国90万人口养15万军队4万官员,每4个人要养1个军吏

《蜀记》引郭冲五事,诸葛亮认为,刘璋治蜀时,刑法太轻,导致蜀人忘了君臣之道,所以他要“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其目的在维护君臣之道,维护统治的稳定。《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所谓“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虽说其德刑兼用而民无怨,然终掩盖不了严刑峻法的事实。总之,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基本无暇顾及。有关记载只字不提民众遭受的战争苦难,只字不提蜀国人口急骤下降的事实。

诸葛亮在位期间《三国志》里写得清楚 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凋瘁。而到后诸葛亮时期刘禅投降蜀亡之时刘禅在投降书上写道:“百姓布野,余粮栖亩”,而府库中尚存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蜀汉的发展,人口经济战乱从诸葛亮太平百钱3克缩1克再到缩成0.5克穷兵黩武到冰点,刘禅上位开始复苏,刘禅憋的经济是诸葛亮一辈子弄不出来的。诸葛亮在位期间蜀国栗比金贵,三国志关于诸葛亮军事战绩仅仅只有占领江阴武都二郡两个魏国军事弃地迁徙了一千二百户而已。前期占领到后期邓艾奇袭三国志都没有记载的交战。

诸葛亮不管是军事 内政都毫无亮点,在民生这方面更是惨无人道,不知道你们这群演义粉在滤镜什么。

14次叛乱更是能编数据成3次。

刘备铸造的太平百钱是3克的,诸葛亮铸造的太平百钱是0.5克的(中国古代钱币史有关于“太平百钱”“太平百金”“世平百钱”明确演变过程)

诸葛亮铸造0.5克太平百钱纯纯就是搜刮民脂民膏。

然后你发的这个表格不是打你自己的脸,诸葛亮治理蜀国期间是叛乱最多的时候223-234 一共发生了14次不是你写的3次,刘备时期9次,后诸葛亮时期12次。

然后要我告诉你刘璋治理时期20年川蜀一共发生了多少次叛乱么 2次。诸葛亮治理时期发生叛乱还不去管,223年雍闿叛乱225年才去管,诸葛亮根本把川蜀治理的满头包根本管不过来。

诸葛亮治理之下蜀国90万人口养15万军队4万官员,每4个人要养1个军吏

《蜀记》引郭冲五事,诸葛亮认为,刘璋治蜀时,刑法太轻,导致蜀人忘了君臣之道,所以他要“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其目的在维护君臣之道,维护统治的稳定。《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所谓“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虽说其德刑兼用而民无怨,然终掩盖不了严刑峻法的事实。总之,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基本无暇顾及。有关记载只字不提民众遭受的战争苦难,只字不提蜀国人口急骤下降的事实。

诸葛亮在位期间《三国志》里写得清楚 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凋瘁。而到后诸葛亮时期刘禅投降蜀亡之时刘禅在投降书上写道:“百姓布野,余粮栖亩”,而府库中尚存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蜀汉的发展,人口经济战乱从诸葛亮太平百钱3克缩1克再到缩成0.5克穷兵黩武到冰点,刘禅上位开始复苏,刘禅憋的经济是诸葛亮一辈子弄不出来的。诸葛亮在位期间蜀国栗比金贵,三国志关于诸葛亮军事战绩仅仅只有占领江阴武都二郡两个魏国军事弃地迁徙了一千二百户而已。前期占领到后期邓艾奇袭三国志都没有记载的交战。

诸葛亮不管是军事 内政都毫无亮点,在民生这方面更是惨无人道,不知道你们这群演义粉在滤镜什么。

14次叛乱更是能编数据成3次。

亮了(15)
回复
查看评论(1)
Re:关羽是正史更强还是演义更强?
虎扑游戏中心
历史区最热帖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是谁?
到底要不要放弃农村宅基地的问题
如何评价艾跃进?
请推荐一个宜居城市
三国后期的这帮人,你认为哪个最强
早上、中午、下午、晚上,用你们家乡方言怎么说?
日元保卫战打得好激烈啊!美元最后一下就是捅不穿啊!
100岁的张三丰,武林威望还不如50岁的郭靖,40岁不到的杨过,30岁的令狐冲,什么原因?
现在找工作真的是学历最重要吗?
刘备:就你们聪明是吧?
历史区最新帖
抗战时期,打仗最猛的五个省,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美国近30年最差的总统是谁?
弘历的文治武功都比皇爷爷更强,为什么帝王榜单还是公认康熙排在乾隆前面?
房谋杜断,这两谁更厉害
用英文给老外介绍紫禁城,老外却对太监最感兴趣
我们国家二线城市比如长沙,生活水平比得上意大利吗?
手枪届的Ak47—格洛克17手枪。
都知道司马懿才能抗衡诸葛亮,为何曹氏先帝不下密诏等诸葛亮去世后赐死司马懿
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雍正,他们是暴君吗?
怎样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