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激辩】第八期:康乾盛世是名副其实的吗? 337回复/ 22119405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引用 @紫金荣光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先来看看盛世的一般标准: 1、人民生活富足,不过度劳累; 2、上下风气正,人民知书达理,治安好,人能保持心中的仁善; 3、政治清明,不腐化,贪官污吏、酷吏少,上层道德修养高; 4、国力强盛,军队素质高,不乱发动战争 满清入主中原,造成社会大倒退。游牧民族的陋习、农奴制的烙印,随处可见。野蛮的“圈地运动”更严重地破坏了中华全国的生产力。社会上一片“主子、奴才”的令人厌恶的喳喳声。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奴才意识,驯养卑劣怯懦、蝇营狗苟的国民性。 旁观者清,英国特使马戛尼在乾隆后期的出使日记中指出:“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在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真相如此: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英使马戛尼当时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满清政权作“一艘破烂不堪的巨大船舰”,预言它将“不再有纪律和安全”。他形容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退化到了“半野蛮人”时代(见英使马戛尼的中国行记)。 第一条,人民生活富足,这一条就不成立 康雍乾时期是一个闭关锁国、停止对外关系的落后时期。康雍乾时期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它所存在的缺失可能更多,只重视农业不重视工业、军事,康雍乾时期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欧洲诸国,在英国人眼中,他们对中国的评价为“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康雍乾时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历史的倒退,在明朝出现的百家思想逐渐被清朝的中央机构进行了镇压,康乾盛世发生了大量的文字狱,自此以后清朝开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统治,人民的思想被严重束缚,从而变得十分愚昧和愚忠。 第二条,风气方面也是不行的,只有愚忠和愚昧的闭关锁国 文治方面康熙皇帝并无其他有效的作为。而从康熙颁布的政令方面来看,下令重新编撰明史,后期清朝所爆发的文字狱均源于康熙这次的政令。将明末时期与康乾盛世进行系列比较,赫然发现很多方面康乾盛世都不如明末时期,尤其是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以及军事力量方面,均是出现了由强势走向弱势的一个过程。康熙时期兴起的圈地运动,致使大量百姓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回光返照时期。虽然在康乾盛世时期,我国的农业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增长速度空前迅速,但是仍然不能掩盖康乾盛世已呈现出强弩之末之态势,仅从政治腐败、国库空虚、制度落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康乾盛世的末路。 第三条,这个最容易看出了,大兴文字狱的时期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史上第一大贪官和珅也是在这一时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三个法国,北边到贝加尔湖以北,到叶尼塞河这个下流,西边一向到波斯境内。 丢失如此之多的领土的盛世,闻所未闻 ,第四条不攻自破 康乾盛世!是史上最无耻与虚假的谎言!
先来看看盛世的一般标准:

1、人民生活富足,不过度劳累;

2、上下风气正,人民知书达理,治安好,人能保持心中的仁善;

3、政治清明,不腐化,贪官污吏、酷吏少,上层道德修养高;

4、国力强盛,军队素质高,不乱发动战争



满清入主中原,造成社会大倒退。游牧民族的陋习、农奴制的烙印,随处可见。野蛮的“圈地运动”更严重地破坏了中华全国的生产力。社会上一片“主子、奴才”的令人厌恶的喳喳声。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奴才意识,驯养卑劣怯懦、蝇营狗苟的国民性。

旁观者清,英国特使马戛尼在乾隆后期的出使日记中指出:“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在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真相如此: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英使马戛尼当时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满清政权作“一艘破烂不堪的巨大船舰”,预言它将“不再有纪律和安全”。他形容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退化到了“半野蛮人”时代(见英使马戛尼的中国行记)。

第一条,人民生活富足,这一条就不成立

康雍乾时期是一个闭关锁国、停止对外关系的落后时期。康雍乾时期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它所存在的缺失可能更多,只重视农业不重视工业、军事,康雍乾时期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欧洲诸国,在英国人眼中,他们对中国的评价为“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康雍乾时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历史的倒退,在明朝出现的百家思想逐渐被清朝的中央机构进行了镇压,康乾盛世发生了大量的文字狱,自此以后清朝开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统治,人民的思想被严重束缚,从而变得十分愚昧和愚忠。

第二条,风气方面也是不行的,只有愚忠和愚昧的闭关锁国

文治方面康熙皇帝并无其他有效的作为。而从康熙颁布的政令方面来看,下令重新编撰明史,后期清朝所爆发的文字狱均源于康熙这次的政令。将明末时期与康乾盛世进行系列比较,赫然发现很多方面康乾盛世都不如明末时期,尤其是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以及军事力量方面,均是出现了由强势走向弱势的一个过程。康熙时期兴起的圈地运动,致使大量百姓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回光返照时期。虽然在康乾盛世时期,我国的农业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增长速度空前迅速,但是仍然不能掩盖康乾盛世已呈现出强弩之末之态势,仅从政治腐败、国库空虚、制度落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康乾盛世的末路。

第三条,这个最容易看出了,大兴文字狱的时期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史上第一大贪官和珅也是在这一时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三个法国,北边到贝加尔湖以北,到叶尼塞河这个下流,西边一向到波斯境内。

丢失如此之多的领土的盛世,闻所未闻 ,第四条不攻自破


康乾盛世!是史上最无耻与虚假的谎言!
你这盛世标准基本就是意淫,1、3在封建王朝就是不可能的事,2 标准虚的不行,等于废话。 4 国力强盛怎么算强盛、又不发动战争的话怎么说明军队素质高,全靠一张嘴? 什么贝加尔湖、叶尼塞湖、波斯境内,请问有几个当时算中国人的住过到过,更不用说汉人了,听都没听说过吧。
你这盛世标准基本就是意淫,1、3在封建王朝就是不可能的事,2 标准虚的不行,等于废话。 4 国力强盛怎么算强盛、又不发动战争的话怎么说明军队素质高,全靠一张嘴? 什么贝加尔湖、叶尼塞湖、波斯境内,请问有几个当时算中国人的住过到过,更不用说汉人了,听都没听说过吧。
亮了(1)
回复
我觉得就是太平久了,人口基数大,自然经济发展了,政府政策也没什么大的乱子
我觉得就是太平久了,人口基数大,自然经济发展了,政府政策也没什么大的乱子
亮了(0)
回复
引用 @太原汤普森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没看过英国公使来华记载嘛?典型的国富民穷,平定葛尔丹骚乱之前,在雅克萨战争胜利后尼布楚条约居然割让了贝加尔湖东部的大片领土,国家很强,百姓很穷。这算不上盛世吧,不然南宋也可以算盛世了。
没看过英国公使来华记载嘛?典型的国富民穷,平定葛尔丹骚乱之前,在雅克萨战争胜利后尼布楚条约居然割让了贝加尔湖东部的大片领土,国家很强,百姓很穷。这算不上盛世吧,不然南宋也可以算盛世了。
那个所谓胜利是自己宣布的,哪有打胜割地的,明明是打不过认怂
那个所谓胜利是自己宣布的,哪有打胜割地的,明明是打不过认怂
亮了(2)
回复
封建王朝的盛世有两种。一种是断头台上人头堆起来的,比如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另一种就是文人吹出来的比如说明朝的仁宣之治。而真正对老百姓最好的皇帝可能就是朱元璋了,可是朱元璋就是对文人不好所以没有洪武之治
封建王朝的盛世有两种。一种是断头台上人头堆起来的,比如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另一种就是文人吹出来的比如说明朝的仁宣之治。而真正对老百姓最好的皇帝可能就是朱元璋了,可是朱元璋就是对文人不好所以没有洪武之治
亮了(0)
回复
康熙的时候还在开疆呢,乾隆末期已经开始农民起义了。要说盛世,我比较认同雍正那几年
康熙的时候还在开疆呢,乾隆末期已经开始农民起义了。要说盛世,我比较认同雍正那几年
亮了(0)
回复
如果永乐可以叫盛世,没理由康乾不能叫盛世
如果永乐可以叫盛世,没理由康乾不能叫盛世
亮了(0)
回复
康熙时期平均水平不如明末,要不是整个社会推倒重建了,清朝挨不过20年
康熙时期平均水平不如明末,要不是整个社会推倒重建了,清朝挨不过20年
亮了(0)
回复
引用 @ff117ff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康熙康熙,吃糠喝稀。清朝最伟大的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在位只有十年的雍正,他办成了张居正没办成的事,士绅一体纳粮奠定了整个清朝的经济基础,如果不是八国联军,我们可能还剃着阴阳头,给自己的主子请安。
康熙康熙,吃糠喝稀。清朝最伟大的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在位只有十年的雍正,他办成了张居正没办成的事,士绅一体纳粮奠定了整个清朝的经济基础,如果不是八国联军,我们可能还剃着阴阳头,给自己的主子请安。
基本认同雍正
基本认同雍正
亮了(0)
回复
首先,声明我的观点:康乾盛世是史上最无耻与虚假的谎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①经济上: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 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②商业上:保守的上层建筑必然维护其落后的经济基础。鸦片战争前清代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成长几乎停滞,生产力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以至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均难奏效,积贫积弱终成定局,与“一朝典章制度多出其手”的康熙帝继承重本抑末的传统决策是分不开的。在对外贸易上,清代以闭关锁国著称。平台湾后,海禁稍有放宽,但外贸仍只许在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进行,须经由官商开设的公行,并限制进出口商品数量及种类(进口的更少)。康乾时外贸规模之小可以从下面两点看出。两宋类似三国鼎立,而其外贸港口却比大一统的康熙时多,达六七处。南宋高宗时,市舶司岁入达二百万两,按什一税计,年外贸总值当在二千万两左右;而五百年后“大清”康乾时,年外贸总值也从未超过此数。种种限制使诞生时间并不比欧洲晚多少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萌来萌去总是长不大。


③军事上:明朝与西洋列强的冲突,主要跟葡萄牙与荷兰。明朝中期,与葡萄牙人发生了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结果都是葡萄牙人被打败,过了十几年,葡萄牙人才用贿赂地方官员的做法租来澳门。明朝后期,与荷兰人发生了料罗湾海战,最后140艘船的郑芝龙舰队干掉了59艘船的荷兰舰队。至于南明残余势力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的历史,就更是尽人皆知了。而清朝与西洋列强的冲突,自鸦片战争以后的种种屈辱不说也罢,单单说所谓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对沙俄的冲突,康熙时沙俄几千流寇从欧洲老家跋涉数万里入侵黑龙江,而清朝在他们龙兴之地的东北门口居然不能全歼这伙流寇,结果还要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包括尼布楚在内的广大土地割让给沙俄;到了雍正时期,居然打都不打,就签订《恰克图条约》干脆把贝加尔湖以西地区的大片土地也割让给沙俄了。   所以从武功来说,清朝跟明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④文化上:学术文化的凋敝是康乾时期中国文化的显著趋势。学术在任何时候都是客观社会生活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与表面“繁荣”的社会形势不同的是,康乾时期的学术文化表现出与盛世不协调的凋敝气象。明末发达的哲学一夜之间似乎消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关怀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以考经证史为重要特色的考据学兴起,推动着学术向着无聊的方向发展。考据学对清代学术的败坏,不但表现为它彻底断送了古代哲学的发展,也表现为它促使知识界彻底地进入了“考古期”。满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制造了几百起的文字狱,(连“清风明月”四字都可以导致文字狱,想象力倒是很丰富)还将百万以上的知识分子流徙到穷山恶水的满洲。康乾对文人的极端摧残焉能不导致文化的凋敝?于是乎八股与考据得以茁壮成长。


⑤工业上: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业极为发达,而明朝则有进一步发展,铁产量为北宋的两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康乾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⑥吏治上:导致清朝盛衰之变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清朝统治者无能,也不可能处理好关系到清代社会发展前途与命运的关键问题:吏治的腐败政风好坏,从来都关系到朝代兴亡,盛衰隆替,是古今不变的规律,一般而言,王朝上升阶段,吏治都较清明,而康雍乾时期,却巨贪迭出,实在让人费解。康熙时代,宰相明珠,索额图所贪污钱财远超号称明朝最大贪官的宰相严嵩数十倍,而“英明”的康熙却几十年来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雍正时代,即使在表面的高压下,由贪污导致的考场舞弊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到乾隆中叶以后,局势更加混乱,官僚队伍的腐败一发不可收拾,“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不但中下级官员纷纷贪污受贿,而且像大学士和申这样位至“宰辅”,深受皇帝信重的高级官僚,也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且贪污之巨大可谓空前绝后。更不用提,千古巨贪和珅了。


就这种,民生凋零、商业保守、军事无能、文化凋敝、工业倒退、吏治腐败的时期,怎敢谈盛世?
首先,声明我的观点:康乾盛世是史上最无耻与虚假的谎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①经济上: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 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②商业上:保守的上层建筑必然维护其落后的经济基础。鸦片战争前清代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成长几乎停滞,生产力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以至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均难奏效,积贫积弱终成定局,与“一朝典章制度多出其手”的康熙帝继承重本抑末的传统决策是分不开的。在对外贸易上,清代以闭关锁国著称。平台湾后,海禁稍有放宽,但外贸仍只许在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进行,须经由官商开设的公行,并限制进出口商品数量及种类(进口的更少)。康乾时外贸规模之小可以从下面两点看出。两宋类似三国鼎立,而其外贸港口却比大一统的康熙时多,达六七处。南宋高宗时,市舶司岁入达二百万两,按什一税计,年外贸总值当在二千万两左右;而五百年后“大清”康乾时,年外贸总值也从未超过此数。种种限制使诞生时间并不比欧洲晚多少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萌来萌去总是长不大。


③军事上:明朝与西洋列强的冲突,主要跟葡萄牙与荷兰。明朝中期,与葡萄牙人发生了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结果都是葡萄牙人被打败,过了十几年,葡萄牙人才用贿赂地方官员的做法租来澳门。明朝后期,与荷兰人发生了料罗湾海战,最后140艘船的郑芝龙舰队干掉了59艘船的荷兰舰队。至于南明残余势力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的历史,就更是尽人皆知了。而清朝与西洋列强的冲突,自鸦片战争以后的种种屈辱不说也罢,单单说所谓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对沙俄的冲突,康熙时沙俄几千流寇从欧洲老家跋涉数万里入侵黑龙江,而清朝在他们龙兴之地的东北门口居然不能全歼这伙流寇,结果还要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包括尼布楚在内的广大土地割让给沙俄;到了雍正时期,居然打都不打,就签订《恰克图条约》干脆把贝加尔湖以西地区的大片土地也割让给沙俄了。   所以从武功来说,清朝跟明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④文化上:学术文化的凋敝是康乾时期中国文化的显著趋势。学术在任何时候都是客观社会生活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与表面“繁荣”的社会形势不同的是,康乾时期的学术文化表现出与盛世不协调的凋敝气象。明末发达的哲学一夜之间似乎消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关怀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以考经证史为重要特色的考据学兴起,推动着学术向着无聊的方向发展。考据学对清代学术的败坏,不但表现为它彻底断送了古代哲学的发展,也表现为它促使知识界彻底地进入了“考古期”。满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制造了几百起的文字狱,(连“清风明月”四字都可以导致文字狱,想象力倒是很丰富)还将百万以上的知识分子流徙到穷山恶水的满洲。康乾对文人的极端摧残焉能不导致文化的凋敝?于是乎八股与考据得以茁壮成长。


⑤工业上: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业极为发达,而明朝则有进一步发展,铁产量为北宋的两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康乾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⑥吏治上:导致清朝盛衰之变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清朝统治者无能,也不可能处理好关系到清代社会发展前途与命运的关键问题:吏治的腐败政风好坏,从来都关系到朝代兴亡,盛衰隆替,是古今不变的规律,一般而言,王朝上升阶段,吏治都较清明,而康雍乾时期,却巨贪迭出,实在让人费解。康熙时代,宰相明珠,索额图所贪污钱财远超号称明朝最大贪官的宰相严嵩数十倍,而“英明”的康熙却几十年来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雍正时代,即使在表面的高压下,由贪污导致的考场舞弊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到乾隆中叶以后,局势更加混乱,官僚队伍的腐败一发不可收拾,“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不但中下级官员纷纷贪污受贿,而且像大学士和申这样位至“宰辅”,深受皇帝信重的高级官僚,也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且贪污之巨大可谓空前绝后。更不用提,千古巨贪和珅了。


就这种,民生凋零、商业保守、军事无能、文化凋敝、工业倒退、吏治腐败的时期,怎敢谈盛世?
亮了(151)
回复
康熙的真实生活水平有本书讲的很清楚,《简明中国通史》吕振羽版
康熙的真实生活水平有本书讲的很清楚,《简明中国通史》吕振羽版
亮了(0)
回复
引用 @ChaosTank0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是你说的唯一有点实料的回复屁股决定脑袋,这是各类神论的唯一基准点谈历史事实就是屁股位置做的不对,这才是萌粉唯一能自洽的逻辑
这是你说的唯一有点实料的回复
屁股决定脑袋,这是各类神论的唯一基准点
谈历史事实就是屁股位置做的不对,这才是萌粉唯一能自洽的逻辑
你这思维能力,真不知道你的老师得气成什么样
你这思维能力,真不知道你的老师得气成什么样
亮了(0)
回复
还有什么扯“国富民穷”的,我去,简直是一点历史素养都没有,文史类果然是好撕逼题材,是不是个人都能随便放屁。

请问农业封建王朝有过民富的吗? 农民能特么富吗?

封建王朝只会是“国富民穷”、要么“国穷民穷”,你还想怎么样。哦,你说大小地主也算民,要国穷民富就好了。 那我告诉你,如果只算地主富不富的,倒是有一个如希望的“国穷民富”的,那就是东林党的崇祯朝。 “民”富的很,浙江土老板个比个有钱,算盛世不。
还有什么扯“国富民穷”的,我去,简直是一点历史素养都没有,文史类果然是好撕逼题材,是不是个人都能随便放屁。

请问农业封建王朝有过民富的吗? 农民能特么富吗?

封建王朝只会是“国富民穷”、要么“国穷民穷”,你还想怎么样。哦,你说大小地主也算民,要国穷民富就好了。 那我告诉你,如果只算地主富不富的,倒是有一个如希望的“国穷民富”的,那就是东林党的崇祯朝。 “民”富的很,浙江土老板个比个有钱,算盛世不。
亮了(0)
回复
引用 @地球仍在转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从明末乱世走出来,只要是个正常人不乱搞的当皇帝都能来个所谓“盛世”。明末什么情况?人口剧减,经济倒退,剧减倒退到什么地步?四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你大清把四川杀了个精光,百里无人烟,关内其它地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安心发展近百年,才把人口拉回明代水准。还有美洲农作物的引进也是能养活这么多人口的一个重要前提。
PS1;关于张献忠和你大清谁屠四川这个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好争的。四川在蒙元屠川后,人口从1200-2000万人下降至60万人,明末变乱前(天启)大约1300万,清军屠杀后剩60万(可能更少)。有关“张献忠屠蜀”的争议由来已久。清廷和当时的一些文人就曾指控张献忠在四川进行过多次大屠杀,这一说法后来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但也有人认为,类似指控有很大嫌疑是基于为了讨好当时的统治者(清朝当局)和政治上的对立(张属于“贼寇”)而非客观事实。下面着重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和双方的看法和论据 首先是一个前提:四川人口锐减 四川的人口在万历六年(1578年)有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朝当时赋税与人头挂钩,所以明末四川人口当远远大于前面数据,甚至上千万。)(《明会要》卷五十),至清初顺治18年,只剩下8万人(还有一种说法是50万)。总之,人口的大量锐减是肯定的。而且,从近几年研究湖广填四川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被调查村庄中,基本都是从外地迁过来的,所以说当时肯定是有过人口大锐减,而且不是那种减掉十分之二三的锐减,而是接近灭绝的大锐减。
PS2:关于红薯等美洲作物,实际上根据方志记载,明朝万历、天启年间,陕西、河南、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经普遍种植玉米和红薯。生活在隆庆年间的徐渭更是咏过马铃薯"似芋而此差松甘"。由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收录了红薯在各省推广种植的时间。 云南1576年,广东1580年,福建1593年,浙江、江苏1608年,四川1733年,广西、江西1736年,湖北1740年,山东1742年,河南1743年,湖南、陕西1746年,河北1748年,贵州1752年,山西1758年。 《中国史稿地图集》还收录了玉米在中国推广种植的时间:广西1531年,河南1543年,江苏1559年,甘肃1560年,云南1563年,浙江1573年,福建1577年,广东1579年。 山东1590年,陕西1597年,河北1622年,山西1672年,江西1673年,湖北1669年,辽东1682年,湖南1684年,四川1686年,安徽1735年,新疆1846年。 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成书的《巩县志》中,称其为"玉麦",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则称其为"番麦"。最早称呼其为"玉米"的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PS3:别被满清文人的马屁洗脑了。这是国仇!
从明末乱世走出来,只要是个正常人不乱搞的当皇帝都能来个所谓“盛世”。明末什么情况?人口剧减,经济倒退,剧减倒退到什么地步?四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你大清把四川杀了个精光,百里无人烟,关内其它地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安心发展近百年,才把人口拉回明代水准。还有美洲农作物的引进也是能养活这么多人口的一个重要前提。

PS1;关于张献忠和你大清谁屠四川这个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好争的。四川在蒙元屠川后,人口从1200-2000万人下降至60万人,明末变乱前(天启)大约1300万,清军屠杀后剩60万(可能更少)。有关“张献忠屠蜀”的争议由来已久。清廷和当时的一些文人就曾指控张献忠在四川进行过多次大屠杀,这一说法后来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但也有人认为,类似指控有很大嫌疑是基于为了讨好当时的统治者(清朝当局)和政治上的对立(张属于“贼寇”)而非客观事实。下面着重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和双方的看法和论据 首先是一个前提:四川人口锐减 四川的人口在万历六年(1578年)有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朝当时赋税与人头挂钩,所以明末四川人口当远远大于前面数据,甚至上千万。)(《明会要》卷五十),至清初顺治18年,只剩下8万人(还有一种说法是50万)。总之,人口的大量锐减是肯定的。而且,从近几年研究湖广填四川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被调查村庄中,基本都是从外地迁过来的,所以说当时肯定是有过人口大锐减,而且不是那种减掉十分之二三的锐减,而是接近灭绝的大锐减。

PS2:关于红薯等美洲作物,实际上根据方志记载,明朝万历、天启年间,陕西、河南、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经普遍种植玉米和红薯。生活在隆庆年间的徐渭更是咏过马铃薯"似芋而此差松甘"。由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收录了红薯在各省推广种植的时间。 云南1576年,广东1580年,福建1593年,浙江、江苏1608年,四川1733年,广西、江西1736年,湖北1740年,山东1742年,河南1743年,湖南、陕西1746年,河北1748年,贵州1752年,山西1758年。 《中国史稿地图集》还收录了玉米在中国推广种植的时间:广西1531年,河南1543年,江苏1559年,甘肃1560年,云南1563年,浙江1573年,福建1577年,广东1579年。 山东1590年,陕西1597年,河北1622年,山西1672年,江西1673年,湖北1669年,辽东1682年,湖南1684年,四川1686年,安徽1735年,新疆1846年。 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成书的《巩县志》中,称其为"玉麦",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则称其为"番麦"。最早称呼其为"玉米"的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PS3:别被满清文人的马屁洗脑了。这是国仇!
四川是张献忠杀得不是清朝杀得,番薯从明朝就引进来了,只不过引不起政府的重视,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吃得起,到了清朝政府更加重视农业,改良了它的种植方法并推广,所以清朝人口有了剧增
四川是张献忠杀得不是清朝杀得,番薯从明朝就引进来了,只不过引不起政府的重视,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吃得起,到了清朝政府更加重视农业,改良了它的种植方法并推广,所以清朝人口有了剧增
亮了(0)
回复
引用 @业余中后卫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你这盛世标准基本就是意淫,1、3在封建王朝就是不可能的事,2 标准虚的不行,等于废话。 4 国力强盛怎么算强盛、又不发动战争的话怎么说明军队素质高,全靠一张嘴? 什么贝加尔湖、叶尼塞湖、波斯境内,请问有几个当时算中国人的住过到过,更不用说汉人了,听都没听说过吧。
你这盛世标准基本就是意淫,1、3在封建王朝就是不可能的事,2 标准虚的不行,等于废话。 4 国力强盛怎么算强盛、又不发动战争的话怎么说明军队素质高,全靠一张嘴? 什么贝加尔湖、叶尼塞湖、波斯境内,请问有几个当时算中国人的住过到过,更不用说汉人了,听都没听说过吧。
人少的领土就不是领土了?那你说什么叫盛世?民生凋零、商业保守、军事无能、文化凋敝、工业倒退、吏治腐败的时期,怎敢谈盛世?
人少的领土就不是领土了?那你说什么叫盛世?民生凋零、商业保守、军事无能、文化凋敝、工业倒退、吏治腐败的时期,怎敢谈盛世?
亮了(2)
回复
引用 @太原汤普森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你这思维能力,真不知道你的老师得气成什么样
你这思维能力,真不知道你的老师得气成什么样
你这类连本正经史料估计都没翻过的人,还是关注屁股坐在哪比较好
你这类连本正经史料估计都没翻过的人,还是关注屁股坐在哪比较好
亮了(0)
回复
引用 @紫金荣光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首先,声明我的观点:康乾盛世是史上最无耻与虚假的谎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①经济上: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 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②商业上:保守的上层建筑必然维护其落后的经济基础。鸦片战争前清代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成长几乎停滞,生产力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以至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均难奏效,积贫积弱终成定局,与“一朝典章制度多出其手”的康熙帝继承重本抑末的传统决策是分不开的。在对外贸易上,清代以闭关锁国著称。平台湾后,海禁稍有放宽,但外贸仍只许在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进行,须经由官商开设的公行,并限制进出口商品数量及种类(进口的更少)。康乾时外贸规模之小可以从下面两点看出。两宋类似三国鼎立,而其外贸港口却比大一统的康熙时多,达六七处。南宋高宗时,市舶司岁入达二百万两,按什一税计,年外贸总值当在二千万两左右;而五百年后“大清”康乾时,年外贸总值也从未超过此数。种种限制使诞生时间并不比欧洲晚多少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萌来萌去总是长不大。 ③军事上:明朝与西洋列强的冲突,主要跟葡萄牙与荷兰。明朝中期,与葡萄牙人发生了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结果都是葡萄牙人被打败,过了十几年,葡萄牙人才用贿赂地方官员的做法租来澳门。明朝后期,与荷兰人发生了料罗湾海战,最后140艘船的郑芝龙舰队干掉了59艘船的荷兰舰队。至于南明残余势力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的历史,就更是尽人皆知了。而清朝与西洋列强的冲突,自鸦片战争以后的种种屈辱不说也罢,单单说所谓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对沙俄的冲突,康熙时沙俄几千流寇从欧洲老家跋涉数万里入侵黑龙江,而清朝在他们龙兴之地的东北门口居然不能全歼这伙流寇,结果还要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包括尼布楚在内的广大土地割让给沙俄;到了雍正时期,居然打都不打,就签订《恰克图条约》干脆把贝加尔湖以西地区的大片土地也割让给沙俄了。   所以从武功来说,清朝跟明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④文化上:学术文化的凋敝是康乾时期中国文化的显著趋势。学术在任何时候都是客观社会生活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与表面“繁荣”的社会形势不同的是,康乾时期的学术文化表现出与盛世不协调的凋敝气象。明末发达的哲学一夜之间似乎消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关怀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以考经证史为重要特色的考据学兴起,推动着学术向着无聊的方向发展。考据学对清代学术的败坏,不但表现为它彻底断送了古代哲学的发展,也表现为它促使知识界彻底地进入了“考古期”。满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制造了几百起的文字狱,(连“清风明月”四字都可以导致文字狱,想象力倒是很丰富)还将百万以上的知识分子流徙到穷山恶水的满洲。康乾对文人的极端摧残焉能不导致文化的凋敝?于是乎八股与考据得以茁壮成长。⑤工业上: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业极为发达,而明朝则有进一步发展,铁产量为北宋的两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康乾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⑥吏治上:导致清朝盛衰之变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清朝统治者无能,也不可能处理好关系到清代社会发展前途与命运的关键问题:吏治的腐败政风好坏,从来都关系到朝代兴亡,盛衰隆替,是古今不变的规律,一般而言,王朝上升阶段,吏治都较清明,而康雍乾时期,却巨贪迭出,实在让人费解。康熙时代,宰相明珠,索额图所贪污钱财远超号称明朝最大贪官的宰相严嵩数十倍,而“英明”的康熙却几十年来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雍正时代,即使在表面的高压下,由贪污导致的考场舞弊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到乾隆中叶以后,局势更加混乱,官僚队伍的腐败一发不可收拾,“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不但中下级官员纷纷贪污受贿,而且像大学士和申这样位至“宰辅”,深受皇帝信重的高级官僚,也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且贪污之巨大可谓空前绝后。更不用提,千古巨贪和珅了。就这种,民生凋零、商业保守、军事无能、文化凋敝、工业倒退、吏治腐败的时期,怎敢谈盛世?
首先,声明我的观点:康乾盛世是史上最无耻与虚假的谎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①经济上: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 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②商业上:保守的上层建筑必然维护其落后的经济基础。鸦片战争前清代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成长几乎停滞,生产力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以至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均难奏效,积贫积弱终成定局,与“一朝典章制度多出其手”的康熙帝继承重本抑末的传统决策是分不开的。在对外贸易上,清代以闭关锁国著称。平台湾后,海禁稍有放宽,但外贸仍只许在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进行,须经由官商开设的公行,并限制进出口商品数量及种类(进口的更少)。康乾时外贸规模之小可以从下面两点看出。两宋类似三国鼎立,而其外贸港口却比大一统的康熙时多,达六七处。南宋高宗时,市舶司岁入达二百万两,按什一税计,年外贸总值当在二千万两左右;而五百年后“大清”康乾时,年外贸总值也从未超过此数。种种限制使诞生时间并不比欧洲晚多少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萌来萌去总是长不大。


③军事上:明朝与西洋列强的冲突,主要跟葡萄牙与荷兰。明朝中期,与葡萄牙人发生了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结果都是葡萄牙人被打败,过了十几年,葡萄牙人才用贿赂地方官员的做法租来澳门。明朝后期,与荷兰人发生了料罗湾海战,最后140艘船的郑芝龙舰队干掉了59艘船的荷兰舰队。至于南明残余势力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的历史,就更是尽人皆知了。而清朝与西洋列强的冲突,自鸦片战争以后的种种屈辱不说也罢,单单说所谓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对沙俄的冲突,康熙时沙俄几千流寇从欧洲老家跋涉数万里入侵黑龙江,而清朝在他们龙兴之地的东北门口居然不能全歼这伙流寇,结果还要签订《尼布楚条约》把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包括尼布楚在内的广大土地割让给沙俄;到了雍正时期,居然打都不打,就签订《恰克图条约》干脆把贝加尔湖以西地区的大片土地也割让给沙俄了。   所以从武功来说,清朝跟明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④文化上:学术文化的凋敝是康乾时期中国文化的显著趋势。学术在任何时候都是客观社会生活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与表面“繁荣”的社会形势不同的是,康乾时期的学术文化表现出与盛世不协调的凋敝气象。明末发达的哲学一夜之间似乎消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关怀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以考经证史为重要特色的考据学兴起,推动着学术向着无聊的方向发展。考据学对清代学术的败坏,不但表现为它彻底断送了古代哲学的发展,也表现为它促使知识界彻底地进入了“考古期”。满清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制造了几百起的文字狱,(连“清风明月”四字都可以导致文字狱,想象力倒是很丰富)还将百万以上的知识分子流徙到穷山恶水的满洲。康乾对文人的极端摧残焉能不导致文化的凋敝?于是乎八股与考据得以茁壮成长。


⑤工业上: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业极为发达,而明朝则有进一步发展,铁产量为北宋的两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结束不久,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康乾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⑥吏治上:导致清朝盛衰之变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清朝统治者无能,也不可能处理好关系到清代社会发展前途与命运的关键问题:吏治的腐败政风好坏,从来都关系到朝代兴亡,盛衰隆替,是古今不变的规律,一般而言,王朝上升阶段,吏治都较清明,而康雍乾时期,却巨贪迭出,实在让人费解。康熙时代,宰相明珠,索额图所贪污钱财远超号称明朝最大贪官的宰相严嵩数十倍,而“英明”的康熙却几十年来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雍正时代,即使在表面的高压下,由贪污导致的考场舞弊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到乾隆中叶以后,局势更加混乱,官僚队伍的腐败一发不可收拾,“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不但中下级官员纷纷贪污受贿,而且像大学士和申这样位至“宰辅”,深受皇帝信重的高级官僚,也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且贪污之巨大可谓空前绝后。更不用提,千古巨贪和珅了。


就这种,民生凋零、商业保守、军事无能、文化凋敝、工业倒退、吏治腐败的时期,怎敢谈盛世?
康熙年间人相食的饥荒出现太多次了
康熙年间人相食的饥荒出现太多次了
亮了(0)
回复
是不存在的
是不存在的
亮了(0)
回复
引用 @紫金荣光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人少的领土就不是领土了?那你说什么叫盛世?民生凋零、商业保守、军事无能、文化凋敝、工业倒退、吏治腐败的时期,怎敢谈盛世?
人少的领土就不是领土了?那你说什么叫盛世?民生凋零、商业保守、军事无能、文化凋敝、工业倒退、吏治腐败的时期,怎敢谈盛世?
横向对比其他能称的上盛世的差不多的就叫盛世。 否则就是瞎扯,拿一个历史上就没出过的盛世标准来要求还有什么意义。 按你这标准,什么武帝朝、玄宗朝哪个找不出毛病来。

什么“人少的领土就不是领土了”都能拿进来讨论,除了我上面说汉唐的二位,其它所有朝全部都可以滚了,一句军事无能都打发了(哦,忘了一个,元朝需要讨论吗?)。 至于汉唐二位,一个罢黜百家牛逼堪比焚书坑儒、最后搞得自己下罪己诏,一个被揍得首都都不要了跑路,还得儿子找外邦借兵往回捞。 盛世否?

你要是这么信服你这个标准,把那个什么8大盛世都拿出来量一下,就知道是不是标准扯淡了。
横向对比其他能称的上盛世的差不多的就叫盛世。 否则就是瞎扯,拿一个历史上就没出过的盛世标准来要求还有什么意义。 按你这标准,什么武帝朝、玄宗朝哪个找不出毛病来。

什么“人少的领土就不是领土了”都能拿进来讨论,除了我上面说汉唐的二位,其它所有朝全部都可以滚了,一句军事无能都打发了(哦,忘了一个,元朝需要讨论吗?)。 至于汉唐二位,一个罢黜百家牛逼堪比焚书坑儒、最后搞得自己下罪己诏,一个被揍得首都都不要了跑路,还得儿子找外邦借兵往回捞。 盛世否?

你要是这么信服你这个标准,把那个什么8大盛世都拿出来量一下,就知道是不是标准扯淡了。
亮了(0)
回复
引用 @紫金荣光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人少的领土就不是领土了?那你说什么叫盛世?民生凋零、商业保守、军事无能、文化凋敝、工业倒退、吏治腐败的时期,怎敢谈盛世?
人少的领土就不是领土了?那你说什么叫盛世?民生凋零、商业保守、军事无能、文化凋敝、工业倒退、吏治腐败的时期,怎敢谈盛世?
笑话,那里根本就是无主地,自古以来也只能考证出根本没人去过罢了
你地图开疆吧当时世界上所有地区一划全是我的好了
笑话,那里根本就是无主地,自古以来也只能考证出根本没人去过罢了
你地图开疆吧当时世界上所有地区一划全是我的好了
亮了(0)
回复
引用 @名字太牛太拉风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四川是张献忠杀得不是清朝杀得,番薯从明朝就引进来了,只不过引不起政府的重视,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吃得起,到了清朝政府更加重视农业,改良了它的种植方法并推广,所以清朝人口有了剧增
四川是张献忠杀得不是清朝杀得,番薯从明朝就引进来了,只不过引不起政府的重视,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吃得起,到了清朝政府更加重视农业,改良了它的种植方法并推广,所以清朝人口有了剧增
以清初的耕地面积,要不是农作物发展了,真得饿死多少人
不过实际上 康熙年间饿死的人仍然很多,尤其是迁界令的时候
以清初的耕地面积,要不是农作物发展了,真得饿死多少人
不过实际上 康熙年间饿死的人仍然很多,尤其是迁界令的时候
亮了(0)
回复
Re:【稷下激辩】第八期:康乾盛世是名副其实的吗?
虎扑游戏中心
历史区最热帖
溥仪在日本生活非常潇洒,竟然有日本军官为其撑伞!
网庙十哲中的两位亡国之君,谁更过誉
你愿意现在清粉占上风的时代,还是以前明粉统治的时代
如果李敢当初直接杀了卫青,而不是心软放过,有没有可能入选二十四孝?
睁眼看世界之泡菜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物价太高,他们的月薪一万二相当于我们的3000,整个国家命脉被几个财阀掌控!
让14亿人吃饱饭,是什么难度?
武功大成的郭靖VS东方不败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耻辱
遗传学的开山鼻祖孟德尔居然是个天主教的神父,是不是挺讽刺的?
一次次赌博式决战,明军梭哈式野战为什么搞不定满清
历史区最新帖
这个评分很好的反应了虎扑的真实历史水平
第一个起义的重要性
为什么明清小说不算白话文
你愿意现在清粉占上风的时代,还是以前明粉统治的时代
历史的今天
为什么要捧一踩一
陈诚还是比较有家国情怀的,不管是对日还是临终遗言
李正老师算不算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清的风评
东晋的王谢和《乡村爱情》象牙山的王谢是巧合还是编剧有意为之?
每天奇谈一位历史人物之孟子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