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中国”这个概念了吗

230回复/ 50162483 浏览
Camillezz1(4级)楼主2024-09-15 16:12:31发布于广东
“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中国”这个概念了吗Camillezz1 发表在历史区 https://bbs.hupu.com/history

这些回帖亮了

收起

“中国”一词的含义,大体上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西周以前。《诗经》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句子。《毛传》释“中国”为京师。《诗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史记·五帝本纪》记尧死后,理应由舜继位,舜却故意避居“南河之南”,让尧子丹朱处理政事,但众人均“不之丹朱而之舜”,舜不得已,“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这里所说“中国”,据《史记集解》引东汉人刘熙“释名”的解释,“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则这时期“中国”一词的含义为“都城”。
第二阶段:西周至战国时期。这时期“中国”一词主要用于与四夷相对应,既有区分文化高低之义,也有区分华夏族与边疆各族之义。《公羊传》载赤狄潞氏“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普师伐之,中国不救”。《礼记·王制》载“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反映了当时人把“中国”当作周天子统治中心地区之民,而其东边之民称“夷”,南边之民称“蛮”,西边之民称“戎”,北边之民称“狄”,只是由于地域不同,其文化各异,因此称呼也不相同。实际上是把华夏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戎夷。
第三阶段:秦汉到唐。这时期“中国”一词,在中国分裂时期,一般以中原地区称“中国”。如三国时期,内地处于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三个政权虽然都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但并不都称“中国”,只有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
第四阶段:宋元明时期。从北宋时期起,契丹族、党项族、回鹘族等在内地,甚至在中原建立政权,这些政权一方面保持和推行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吸纳、实行了某些汉族文化和中原制度。这种变化在两宋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中国”一词含义的解释,也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当时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南下中原,所以与以往关于“中国”的观念有了较大变化,即不以中原和边疆、华夏与夷狄的区分为“中国”的标志,而主要以是否做到“德勉刑中政修事举”、是否实行“礼义”为“中国”的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实际已突破了传统的“中国”观念,突破了“夏夷之限”和“文野之分”的传统观念,在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政权亦可称“中国”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正统”中国与非“正统”中国的区分,来平衡当时汉族士大夫们的传统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第五阶段:清代以来,更强调“华夷一家”,清代的“中国”一词的含义已没有区分华夷、中外(此处之“外”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即边疆)的含义,而是指大清朝所属各民族和各地区。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就正式具有了包含各民族在内的历史文化政治全权实体的含义。

“中国”一词的含义,大体上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西周以前。《诗经》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句子。《毛传》释“中国”为京师。《诗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史记·五帝本纪》记尧死后,理应由舜继位,舜却故意避居“南河之南”,让尧子丹朱处理政事,但众人均“不之丹朱而之舜”,舜不得已,“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这里所说“中国”,据《史记集解》引东汉人刘熙“释名”的解释,“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则这时期“中国”一词的含义为“都城”。
第二阶段:西周至战国时期。这时期“中国”一词主要用于与四夷相对应,既有区分文化高低之义,也有区分华夏族与边疆各族之义。《公羊传》载赤狄潞氏“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普师伐之,中国不救”。《礼记·王制》载“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反映了当时人把“中国”当作周天子统治中心地区之民,而其东边之民称“夷”,南边之民称“蛮”,西边之民称“戎”,北边之民称“狄”,只是由于地域不同,其文化各异,因此称呼也不相同。实际上是把华夏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戎夷。
第三阶段:秦汉到唐。这时期“中国”一词,在中国分裂时期,一般以中原地区称“中国”。如三国时期,内地处于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三个政权虽然都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但并不都称“中国”,只有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
第四阶段:宋元明时期。从北宋时期起,契丹族、党项族、回鹘族等在内地,甚至在中原建立政权,这些政权一方面保持和推行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吸纳、实行了某些汉族文化和中原制度。这种变化在两宋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中国”一词含义的解释,也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当时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南下中原,所以与以往关于“中国”的观念有了较大变化,即不以中原和边疆、华夏与夷狄的区分为“中国”的标志,而主要以是否做到“德勉刑中政修事举”、是否实行“礼义”为“中国”的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实际已突破了传统的“中国”观念,突破了“夏夷之限”和“文野之分”的传统观念,在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政权亦可称“中国”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正统”中国与非“正统”中国的区分,来平衡当时汉族士大夫们的传统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第五阶段:清代以来,更强调“华夷一家”,清代的“中国”一词的含义已没有区分华夷、中外(此处之“外”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即边疆)的含义,而是指大清朝所属各民族和各地区。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就正式具有了包含各民族在内的历史文化政治全权实体的含义。

亮了(998)
回复
查看评论(22)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亮了(581)
回复
查看评论(19)
引用 @网页无法加载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鉴于这层楼很多抬杠的,还是放个图吧。前阵子去了新疆,看到这个还是甚为感慨,民族复兴,吾辈之责!

鉴于这层楼很多抬杠的,还是放个图吧。前阵子去了新疆,看到这个还是甚为感慨,民族复兴,吾辈之责!

亮了(247)
回复
查看评论(7)

何尊,1963年出土,西周青铜器,内底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最早的中国一词的记录。

何尊,1963年出土,西周青铜器,内底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最早的中国一词的记录。

亮了(210)
回复
查看评论(5)
引用 @网页无法加载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并且还是中日考察队,有时觉得玄学真的是太玄了

并且还是中日考察队,有时觉得玄学真的是太玄了

亮了(206)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网页无法加载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再等15年,亲自见证历史: 四夷服,单于降!

再等15年,亲自见证历史: 四夷服,单于降!

亮了(106)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虎扑JR1956954348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最后没有“编不下去了”不科学

最后没有“编不下去了”不科学

非要把东西甩你们脸上才能做到不叫?

非要把东西甩你们脸上才能做到不叫?

亮了(261)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长度十七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先说好我不是质疑先辈,中国这两个字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吗?

先说好我不是质疑先辈,中国这两个字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吗?

这是现代人对中国二字的理解,古人认为中原大地为世界的中心,也就约定俗成称为中国,诗经里就开始对中国二字使用很多遍了

这是现代人对中国二字的理解,古人认为中原大地为世界的中心,也就约定俗成称为中国,诗经里就开始对中国二字使用很多遍了

亮了(84)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rocfirst66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真的吗太像鸡汤了

真的吗

太像鸡汤了

保真,新疆博物馆里放着呢,有介绍。多年前去看过,明天要带儿子去参观。

保真,新疆博物馆里放着呢,有介绍。多年前去看过,明天要带儿子去参观。

亮了(72)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网页无法加载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估计当时在场的日本人眼都绿了

估计当时在场的日本人眼都绿了

亮了(56)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一个市井小民路过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中国”一词的含义,大体上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西周以前。《诗经》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句子。《毛传》释“中国”为京师。《诗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史记·五帝本纪》记尧死后,理应由舜继位,舜却故意避居“南河之南”,让尧子丹朱处理政事,但众人均“不之丹朱而之舜”,舜不得已,“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这里所说“中国”,据《史记集解》引东汉人刘熙“释名”的解释,“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则这时期“中国”一词的含义为“都城”。第二阶段:西周至战国时期。这时期“中国”一词主要用于与四夷相对应,既有区分文化高低之义,也有区分华夏族与边疆各族之义。《公羊传》载赤狄潞氏“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普师伐之,中国不救”。《礼记·王制》载“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反映了当时人把“中国”当作周天子统治中心地区之民,而其东边之民称“夷”,南边之民称“蛮”,西边之民称“戎”,北边之民称“狄”,只是由于地域不同,其文化各异,因此称呼也不相同。实际上是把华夏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戎夷。第三阶段:秦汉到唐。这时期“中国”一词,在中国分裂时期,一般以中原地区称“中国”。如三国时期,内地处于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三个政权虽然都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但并不都称“中国”,只有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第四阶段:宋元明时期。从北宋时期起,契丹族、党项族、回鹘族等在内地,甚至在中原建立政权,这些政权一方面保持和推行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吸纳、实行了某些汉族文化和中原制度。这种变化在两宋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中国”一词含义的解释,也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当时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南下中原,所以与以往关于“中国”的观念有了较大变化,即不以中原和边疆、华夏与夷狄的区分为“中国”的标志,而主要以是否做到“德勉刑中政修事举”、是否实行“礼义”为“中国”的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实际已突破了传统的“中国”观念,突破了“夏夷之限”和“文野之分”的传统观念,在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政权亦可称“中国”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正统”中国与非“正统”中国的区分,来平衡当时汉族士大夫们的传统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第五阶段:清代以来,更强调“华夷一家”,清代的“中国”一词的含义已没有区分华夷、中外(此处之“外”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即边疆)的含义,而是指大清朝所属各民族和各地区。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就正式具有了包含各民族在内的历史文化政治全权实体的含义。

“中国”一词的含义,大体上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西周以前。《诗经》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句子。《毛传》释“中国”为京师。《诗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史记·五帝本纪》记尧死后,理应由舜继位,舜却故意避居“南河之南”,让尧子丹朱处理政事,但众人均“不之丹朱而之舜”,舜不得已,“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这里所说“中国”,据《史记集解》引东汉人刘熙“释名”的解释,“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则这时期“中国”一词的含义为“都城”。
第二阶段:西周至战国时期。这时期“中国”一词主要用于与四夷相对应,既有区分文化高低之义,也有区分华夏族与边疆各族之义。《公羊传》载赤狄潞氏“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普师伐之,中国不救”。《礼记·王制》载“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反映了当时人把“中国”当作周天子统治中心地区之民,而其东边之民称“夷”,南边之民称“蛮”,西边之民称“戎”,北边之民称“狄”,只是由于地域不同,其文化各异,因此称呼也不相同。实际上是把华夏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戎夷。
第三阶段:秦汉到唐。这时期“中国”一词,在中国分裂时期,一般以中原地区称“中国”。如三国时期,内地处于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三个政权虽然都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但并不都称“中国”,只有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
第四阶段:宋元明时期。从北宋时期起,契丹族、党项族、回鹘族等在内地,甚至在中原建立政权,这些政权一方面保持和推行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吸纳、实行了某些汉族文化和中原制度。这种变化在两宋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中国”一词含义的解释,也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当时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南下中原,所以与以往关于“中国”的观念有了较大变化,即不以中原和边疆、华夏与夷狄的区分为“中国”的标志,而主要以是否做到“德勉刑中政修事举”、是否实行“礼义”为“中国”的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实际已突破了传统的“中国”观念,突破了“夏夷之限”和“文野之分”的传统观念,在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政权亦可称“中国”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正统”中国与非“正统”中国的区分,来平衡当时汉族士大夫们的传统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第五阶段:清代以来,更强调“华夷一家”,清代的“中国”一词的含义已没有区分华夷、中外(此处之“外”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即边疆)的含义,而是指大清朝所属各民族和各地区。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就正式具有了包含各民族在内的历史文化政治全权实体的含义。

青铜器上的“宅兹中国”好像是先秦时期的吧

青铜器上的“宅兹中国”好像是先秦时期的吧

亮了(51)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新纸池涯门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非要把东西甩你们脸上才能做到不叫?

[图片]

查看更多

非要把东西甩你们脸上才能做到不叫?

九月九号

九月九号

亮了(49)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為你写诗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九月九号

[图片]

查看更多

九月九号

九九归一,天命所在,有时候不得不信

九九归一,天命所在,有时候不得不信

亮了(42)
回复
引用 @虎扑JR1956954348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最后没有“编不下去了”不科学

最后没有“编不下去了”不科学

这个护臂跟楼兰女尸就是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后面找各种巧合确实大可不必

这个护臂跟楼兰女尸就是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后面找各种巧合确实大可不必

亮了(4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為你写诗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九月九号

[图片]

查看更多

九月九号

天意如此

天意如此

亮了(34)
回复
引用 @小田曦薇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好像一个鼎上有刻 商代的

好像一个鼎上有刻 商代的

就在我们陕西宝鸡。国家一级文物——何尊,上面有“宅兹中国”四个字。西周时期的,距今三千多年。

就在我们陕西宝鸡。国家一级文物——何尊,上面有“宅兹中国”四个字。西周时期的,距今三千多年。

亮了(33)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為你写诗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九月九号

[图片]

查看更多

九月九号

九月九日,也是他走了的日子

九月九日,也是他走了的日子

亮了(32)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一个市井小民路过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中国”一词的含义,大体上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西周以前。《诗经》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句子。《毛传》释“中国”为京师。《诗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史记·五帝本纪》记尧死后,理应由舜继位,舜却故意避居“南河之南”,让尧子丹朱处理政事,但众人均“不之丹朱而之舜”,舜不得已,“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这里所说“中国”,据《史记集解》引东汉人刘熙“释名”的解释,“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则这时期“中国”一词的含义为“都城”。第二阶段:西周至战国时期。这时期“中国”一词主要用于与四夷相对应,既有区分文化高低之义,也有区分华夏族与边疆各族之义。《公羊传》载赤狄潞氏“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普师伐之,中国不救”。《礼记·王制》载“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反映了当时人把“中国”当作周天子统治中心地区之民,而其东边之民称“夷”,南边之民称“蛮”,西边之民称“戎”,北边之民称“狄”,只是由于地域不同,其文化各异,因此称呼也不相同。实际上是把华夏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戎夷。第三阶段:秦汉到唐。这时期“中国”一词,在中国分裂时期,一般以中原地区称“中国”。如三国时期,内地处于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三个政权虽然都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但并不都称“中国”,只有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第四阶段:宋元明时期。从北宋时期起,契丹族、党项族、回鹘族等在内地,甚至在中原建立政权,这些政权一方面保持和推行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吸纳、实行了某些汉族文化和中原制度。这种变化在两宋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中国”一词含义的解释,也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当时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南下中原,所以与以往关于“中国”的观念有了较大变化,即不以中原和边疆、华夏与夷狄的区分为“中国”的标志,而主要以是否做到“德勉刑中政修事举”、是否实行“礼义”为“中国”的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实际已突破了传统的“中国”观念,突破了“夏夷之限”和“文野之分”的传统观念,在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政权亦可称“中国”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正统”中国与非“正统”中国的区分,来平衡当时汉族士大夫们的传统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第五阶段:清代以来,更强调“华夷一家”,清代的“中国”一词的含义已没有区分华夷、中外(此处之“外”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即边疆)的含义,而是指大清朝所属各民族和各地区。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就正式具有了包含各民族在内的历史文化政治全权实体的含义。

“中国”一词的含义,大体上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西周以前。《诗经》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句子。《毛传》释“中国”为京师。《诗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史记·五帝本纪》记尧死后,理应由舜继位,舜却故意避居“南河之南”,让尧子丹朱处理政事,但众人均“不之丹朱而之舜”,舜不得已,“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这里所说“中国”,据《史记集解》引东汉人刘熙“释名”的解释,“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则这时期“中国”一词的含义为“都城”。
第二阶段:西周至战国时期。这时期“中国”一词主要用于与四夷相对应,既有区分文化高低之义,也有区分华夏族与边疆各族之义。《公羊传》载赤狄潞氏“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普师伐之,中国不救”。《礼记·王制》载“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反映了当时人把“中国”当作周天子统治中心地区之民,而其东边之民称“夷”,南边之民称“蛮”,西边之民称“戎”,北边之民称“狄”,只是由于地域不同,其文化各异,因此称呼也不相同。实际上是把华夏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戎夷。
第三阶段:秦汉到唐。这时期“中国”一词,在中国分裂时期,一般以中原地区称“中国”。如三国时期,内地处于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三个政权虽然都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但并不都称“中国”,只有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
第四阶段:宋元明时期。从北宋时期起,契丹族、党项族、回鹘族等在内地,甚至在中原建立政权,这些政权一方面保持和推行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吸纳、实行了某些汉族文化和中原制度。这种变化在两宋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中国”一词含义的解释,也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当时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南下中原,所以与以往关于“中国”的观念有了较大变化,即不以中原和边疆、华夏与夷狄的区分为“中国”的标志,而主要以是否做到“德勉刑中政修事举”、是否实行“礼义”为“中国”的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实际已突破了传统的“中国”观念,突破了“夏夷之限”和“文野之分”的传统观念,在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政权亦可称“中国”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正统”中国与非“正统”中国的区分,来平衡当时汉族士大夫们的传统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第五阶段:清代以来,更强调“华夷一家”,清代的“中国”一词的含义已没有区分华夷、中外(此处之“外”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即边疆)的含义,而是指大清朝所属各民族和各地区。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就正式具有了包含各民族在内的历史文化政治全权实体的含义。

补充:史记记载西汉时南越国一个王后,就是中国人也。唐太宗伐高(句)丽,就说为中国报子弟之仇(即隋炀帝的东征)

补充:史记记载西汉时南越国一个王后,就是中国人也。唐太宗伐高(句)丽,就说为中国报子弟之仇(即隋炀帝的东征)

亮了(26)
回复
引用 @长度十七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先说好我不是质疑先辈,中国这两个字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吗?

先说好我不是质疑先辈,中国这两个字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吗?

现在这么定义的而已,过去的中国更多代指中原,一些坐拥中原的王朝会用中国自称,彰显正统

现在这么定义的而已,过去的中国更多代指中原,一些坐拥中原的王朝会用中国自称,彰显正统

亮了(24)
回复
引用 @待会到码头整点薯条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说白了就是个护膊,汉朝求吉利的。不过兆头确实好,上面也这么想,首批禁止出国文物

[图片]

查看更多

说白了就是个护膊,汉朝求吉利的。

不过兆头确实好,上面也这么想,首批禁止出国文物

仅仅因为好兆头就成为禁止出国的文物?你把文物想的太简单了。对汉朝来说只是个祝祷吉利的艺术品,但对我们后人来说,这是内容丰富的顶级文物。汉朝、西域、精绝古国、南羌、人物、时间、事件、天象,和史书记录完美印证,交叉实锤了一片地域的一段历史。

仅仅因为好兆头就成为禁止出国的文物?你把文物想的太简单了。对汉朝来说只是个祝祷吉利的艺术品,但对我们后人来说,这是内容丰富的顶级文物。汉朝、西域、精绝古国、南羌、人物、时间、事件、天象,和史书记录完美印证,交叉实锤了一片地域的一段历史。

亮了(22)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虎扑JR1956954348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最后没有“编不下去了”不科学

最后没有“编不下去了”不科学

那是你太孤陋寡闻了。这个国宝都上过综艺呢

那是你太孤陋寡闻了。这个国宝都上过综艺呢

亮了(22)
回复
引用 @最后一点星光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何尊,1963年出土,西周青铜器,内底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最早的中国一词的记录。

何尊,1963年出土,西周青铜器,内底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最早的中国一词的记录。

当然是和何尊,你这个正确答案怎么没人亮

当然是和何尊,你这个正确答案怎么没人亮

亮了(21)
回复
引用 @威尔特Chamberlain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鉴于这层楼很多抬杠的,还是放个图吧。前阵子去了新疆,看到这个还是甚为感慨,民族复兴,吾辈之责!

[图片]

[图片]

查看更多

鉴于这层楼很多抬杠的,还是放个图吧。前阵子去了新疆,看到这个还是甚为感慨,民族复兴,吾辈之责!

很多人不知道吗?平常都干嘛?

很多人不知道吗?平常都干嘛?

亮了(18)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為你写诗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九月九号

[图片]

查看更多

九月九号

有时候不得不信天命啊

有时候不得不信天命啊

亮了(18)
回复
引用 @gascan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做什么梦呢

做什么梦呢

希望中国好就是做梦?
以前军事论坛上说二十年后的海军配置也被骂为做梦。

希望中国好就是做梦?
以前军事论坛上说二十年后的海军配置也被骂为做梦。

亮了(26)
回复
引用 @长度十七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难道不是这个由来吗咱们中国。就像阿美莉卡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别骂我,可能我的知识不到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难道不是这个由来吗咱们中国。就像阿美莉卡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别骂我,可能我的知识不到家

中国这个词自古有之,一般内部说中国特指中原地区,牵扯到四方蛮夷时就指整个国家了,这里的“中”指地理方位。

中国这个词自古有之,一般内部说中国特指中原地区,牵扯到四方蛮夷时就指整个国家了,这里的“中”指地理方位。

亮了(16)
回复
引用 @牛奶里没有牛对吧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青铜器上的“宅兹中国”好像是先秦时期的吧

[图片]

查看更多

青铜器上的“宅兹中国”好像是先秦时期的吧

何尊铭文全文:“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祼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劳于天,彻命。敬享哉!恵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锡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何尊属于西周初周成王时期。

何尊铭文全文:“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祼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劳于天,彻命。敬享哉!恵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锡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何尊属于西周初周成王时期。

亮了(16)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五尺六寸七星剑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再等15年,亲自见证历史: 四夷服,单于降!

[图片]

查看更多

再等15年,亲自见证历史: 四夷服,单于降!

尽斩寇首,悬于东门,一雪清末乱世至今之耻,以告前人英灵。真有那么一天,至少也要筑碑刻上类似这样的话。

尽斩寇首,悬于东门,一雪清末乱世至今之耻,以告前人英灵。真有那么一天,至少也要筑碑刻上类似这样的话。

亮了(16)
回复
查看评论(1)

全部回帖

收起

好像一个鼎上有刻 商代的

好像一个鼎上有刻 商代的

亮了(14)
回复
查看评论(4)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亮了(581)
回复
查看评论(19)
引用 @生异形啊哥几个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查一下文献不费劲,春秋时期就有了

。。。。查一下文献不费劲,春秋时期就有了

亮了(30)
回复
查看评论(1)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起码汉代就有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起码汉代就有了。

亮了(16)
回复

何尊,1963年出土,西周青铜器,内底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最早的中国一词的记录。

何尊,1963年出土,西周青铜器,内底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最早的中国一词的记录。

亮了(210)
回复
查看评论(5)

中国这个词的含义不断变化。

中国这个词的含义不断变化。

亮了(0)
回复
引用 @小田曦薇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好像一个鼎上有刻 商代的

好像一个鼎上有刻 商代的

宅兹中国

宅兹中国

亮了(8)
回复

“中国”一词的含义,大体上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西周以前。《诗经》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句子。《毛传》释“中国”为京师。《诗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史记·五帝本纪》记尧死后,理应由舜继位,舜却故意避居“南河之南”,让尧子丹朱处理政事,但众人均“不之丹朱而之舜”,舜不得已,“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这里所说“中国”,据《史记集解》引东汉人刘熙“释名”的解释,“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则这时期“中国”一词的含义为“都城”。
第二阶段:西周至战国时期。这时期“中国”一词主要用于与四夷相对应,既有区分文化高低之义,也有区分华夏族与边疆各族之义。《公羊传》载赤狄潞氏“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普师伐之,中国不救”。《礼记·王制》载“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反映了当时人把“中国”当作周天子统治中心地区之民,而其东边之民称“夷”,南边之民称“蛮”,西边之民称“戎”,北边之民称“狄”,只是由于地域不同,其文化各异,因此称呼也不相同。实际上是把华夏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戎夷。
第三阶段:秦汉到唐。这时期“中国”一词,在中国分裂时期,一般以中原地区称“中国”。如三国时期,内地处于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三个政权虽然都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但并不都称“中国”,只有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
第四阶段:宋元明时期。从北宋时期起,契丹族、党项族、回鹘族等在内地,甚至在中原建立政权,这些政权一方面保持和推行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吸纳、实行了某些汉族文化和中原制度。这种变化在两宋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中国”一词含义的解释,也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当时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南下中原,所以与以往关于“中国”的观念有了较大变化,即不以中原和边疆、华夏与夷狄的区分为“中国”的标志,而主要以是否做到“德勉刑中政修事举”、是否实行“礼义”为“中国”的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实际已突破了传统的“中国”观念,突破了“夏夷之限”和“文野之分”的传统观念,在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政权亦可称“中国”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正统”中国与非“正统”中国的区分,来平衡当时汉族士大夫们的传统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第五阶段:清代以来,更强调“华夷一家”,清代的“中国”一词的含义已没有区分华夷、中外(此处之“外”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即边疆)的含义,而是指大清朝所属各民族和各地区。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就正式具有了包含各民族在内的历史文化政治全权实体的含义。

“中国”一词的含义,大体上经过了5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西周以前。《诗经》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句子。《毛传》释“中国”为京师。《诗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史记·五帝本纪》记尧死后,理应由舜继位,舜却故意避居“南河之南”,让尧子丹朱处理政事,但众人均“不之丹朱而之舜”,舜不得已,“之中国而践天子位焉”。这里所说“中国”,据《史记集解》引东汉人刘熙“释名”的解释,“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则这时期“中国”一词的含义为“都城”。
第二阶段:西周至战国时期。这时期“中国”一词主要用于与四夷相对应,既有区分文化高低之义,也有区分华夏族与边疆各族之义。《公羊传》载赤狄潞氏“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普师伐之,中国不救”。《礼记·王制》载“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反映了当时人把“中国”当作周天子统治中心地区之民,而其东边之民称“夷”,南边之民称“蛮”,西边之民称“戎”,北边之民称“狄”,只是由于地域不同,其文化各异,因此称呼也不相同。实际上是把华夏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和地区称戎夷。
第三阶段:秦汉到唐。这时期“中国”一词,在中国分裂时期,一般以中原地区称“中国”。如三国时期,内地处于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三个政权虽然都是以汉族为主建立的,但并不都称“中国”,只有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
第四阶段:宋元明时期。从北宋时期起,契丹族、党项族、回鹘族等在内地,甚至在中原建立政权,这些政权一方面保持和推行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吸纳、实行了某些汉族文化和中原制度。这种变化在两宋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中国”一词含义的解释,也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当时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南下中原,所以与以往关于“中国”的观念有了较大变化,即不以中原和边疆、华夏与夷狄的区分为“中国”的标志,而主要以是否做到“德勉刑中政修事举”、是否实行“礼义”为“中国”的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实际已突破了传统的“中国”观念,突破了“夏夷之限”和“文野之分”的传统观念,在不得不承认少数民族政权亦可称“中国”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正统”中国与非“正统”中国的区分,来平衡当时汉族士大夫们的传统观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第五阶段:清代以来,更强调“华夷一家”,清代的“中国”一词的含义已没有区分华夷、中外(此处之“外”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即边疆)的含义,而是指大清朝所属各民族和各地区。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就正式具有了包含各民族在内的历史文化政治全权实体的含义。

亮了(998)
回复
查看评论(22)

中国指齐鲁那一大片平原地带

中国指齐鲁那一大片平原地带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生异形啊哥几个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这特么是人话,小弟给大哥起名

这特么是人话,小弟给大哥起名

亮了(116)
回复
查看评论(2)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亮了(2)
回复

好像在河南博物院,我看过,是一个鼎上刻着的吧?记不太清了

好像在河南博物院,我看过,是一个鼎上刻着的吧?记不太清了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2)

春秋时儒家就提出了“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如夷狄则夷狄之”

春秋时儒家就提出了“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如夷狄则夷狄之”

亮了(0)
回复

古代人对民族和国家的理解跟现代人不一样

古代人对民族和国家的理解跟现代人不一样

亮了(0)
回复

舅惯你一次

舅惯你一次

亮了(8)
回复
引用 @网页无法加载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并且还是中日考察队,有时觉得玄学真的是太玄了

并且还是中日考察队,有时觉得玄学真的是太玄了

亮了(206)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小田曦薇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好像一个鼎上有刻 商代的

好像一个鼎上有刻 商代的

宅兹中国,地理概念

宅兹中国,地理概念

亮了(4)
回复
引用 @网页无法加载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1995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发现了一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上面写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有意思的是,发现“五星出东方”的中国考古队,队长就叫齐东方,好巧不巧的是,他当时正好就带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个巧合与护臂上的文字相互映衬,别有一番趣味。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出东方”颇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在古代,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聚合被视为祥瑞之兆,对军国大事有利,预示着国家的昌盛与和平。

而“利中国”三字,更是直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繁荣的期许。

下一次五星出东方的时间是2040年,以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或许到了那一天,真的能做到“四海归服”的程度!

最后没有“编不下去了”不科学

最后没有“编不下去了”不科学

亮了(10)
回复
查看评论(6)
Re:“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中国”这个概念了吗
虎扑游戏中心
历史区最热帖
石斑鱼老师,也给也陈小春,张耀扬,张家辉,李公甫,白福,吴镇宇,神父,配过音!为什么没有人把他们角色的成功功劳分一半给石斑鱼老师呢?
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兵不死,轰6战神轰炸机。!
最让人感到遗憾的历史人物是谁
霍去病和岳飞,谁的历史地位高
美国普通人的黄金时代早已经结束了
经济不景气,德国过半雇员时薪低于20欧
马克思和孔子,谁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更大一点?
德国在欧洲国家的血债也不少啊,为什么感觉欧洲各国对德国没那么大仇恨?
黎巴嫩卫生部长;4000名受伤者中、大多数人都是眼睛和手部严重受伤。
21.6万儿童被性侵,法国教会公开忏悔
历史区最新帖
黎巴嫩再传对讲机爆炸 至少九死300伤
德国在欧洲国家的血债也不少啊,为什么感觉欧洲各国对德国没那么大仇恨?
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
如图所示,明朝16个皇帝,有8个都是在20岁之前就当爹了。
如图所示,清朝12位皇帝,有一半的皇帝当爹的时间都在17岁之前,最小的年仅13岁。
石斑鱼老师,也给也陈小春,张耀扬,张家辉,李公甫,白福,吴镇宇,神父,配过音!为什么没有人把他们角色的成功功劳分一半给石斑鱼老师呢?
为什么很多名将投奔曹操,并且在曹操的带领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永无休止拍烂片,简称烂片永动机!成龙,刘德华,周星驰,李连杰!谁是?
明朝版图的几十种版本,你认同哪一个?
成龙跟周星驰,谁的明星级别更高?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