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李世民是什么咖位 70回复/ 3517481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人间这种帝王跟玉帝是平级的

人间这种帝王跟玉帝是平级的

亮了(0)
回复
引用 @虎扑JR141252981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纣王粉吹牛逼吹出来的,纣王是最后一个人皇,后面都是天子,是神故意扶持周朝,我在想你商朝不tm以孔宣为祖吗

[图片]

查看更多

纣王粉吹牛逼吹出来的,纣王是最后一个人皇,后面都是天子,是神故意扶持周朝,我在想你商朝不tm以孔宣为祖吗

主要封神演义里纣王也叫天子啊,人皇这称呼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主要封神演义里纣王也叫天子啊,人皇这称呼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亮了(4)
回复
引用 @新垣解衣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毕竟天可汗,相当于人皇吧。

毕竟天可汗,相当于人皇吧。

唐僧通关文牒上写着“我是大唐之主李世民,这和尚是我弟,要么你放行让他去西天,要么我大唐天兵到你那送你上西天!”

唐僧通关文牒上写着“我是大唐之主李世民,这和尚是我弟,要么你放行让他去西天,要么我大唐天兵到你那送你上西天!”

亮了(5)
回复
查看评论(1)

观音以前叫观世音,因为要避李世民的讳,改成观音

观音以前叫观世音,因为要避李世民的讳,改成观音

亮了(0)
回复
引用 @暴虎冯诃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被龙王鬼魂吓尿水平

被龙王鬼魂吓尿水平

龙王鬼魂怎么来的,还不是被他手下斩出来的

龙王鬼魂怎么来的,还不是被他手下斩出来的

亮了(0)
回复
引用 @浮云310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李世民才是如来真正的客户,唐僧取经的目的就是帮李世民驱鬼,确保他下地狱时不会被群鬼索命。

李世民才是如来真正的客户,唐僧取经的目的就是帮李世民驱鬼,确保他下地狱时不会被群鬼索命。

人家是先定的项目,李二是被忽悠的投资人,冤大头罢了。

泾河龙王找李世民寻仇,观音把龙王赶去地府。
最离谱的就是地府,地府都把原告龙王弄没了(转生),还要拉被告李二走过场,让他感受一下佛法的必要性



人家是先定的项目,李二是被忽悠的投资人,冤大头罢了。

泾河龙王找李世民寻仇,观音把龙王赶去地府。
最离谱的就是地府,地府都把原告龙王弄没了(转生),还要拉被告李二走过场,让他感受一下佛法的必要性



亮了(0)
回复

东半球话事人,亚洲洲长

东半球话事人,亚洲洲长

亮了(0)
回复
引用 @都市游骑兵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唐僧通关文牒上写着“我是大唐之主李世民,这和尚是我弟,要么你放行让他去西天,要么我大唐天兵到你那送你上西天!”

唐僧通关文牒上写着“我是大唐之主李世民,这和尚是我弟,要么你放行让他去西天,要么我大唐天兵到你那送你上西天!”

那个是p的

那个是p的

亮了(0)
回复
引用 @野人1826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人皇这个不伦不类的说法到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图片]

查看更多

人皇这个不伦不类的说法到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帝辛?也就是殷纣王

帝辛?也就是殷纣王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钛合金拉风直男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帝辛?也就是殷纣王

帝辛?也就是殷纣王

就是说称商纣王为“人皇”是个现代兴起来的错误啊

就是说称商纣王为“人皇”是个现代兴起来的错误啊[捂脸]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野人1826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就是说称商纣王为“人皇”是个现代兴起来的错误啊[捂脸]

就是说称商纣王为“人皇”是个现代兴起来的错误啊[捂脸]

对啊,莫名其妙的

对啊,莫名其妙的

亮了(2)
回复
引用 @M.SCOFIELD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二十二年二月,朝集使奉辞,引五品以上升殿,宴谓之曰:“调风化俗,莫尚於文;润德光身,孰先於学?是以海蚌不剖,明珠不现;昆竹不断,凤音不彰。故髦俊以博识洽闻立名,国家以任贤使能致治。我每殷勤约束,务在勤学,其所贡举,既得其人。今年贡人不多,升第又少,岂非公等失於劝导所致?”又曰:“育物济人,必资於食;家给人足,本藉於农。纵使瓦砾尽作隋珠,沙石皆为和璧,珍宝满目,何解饥寒?比年以来,亦大丰稔,才有一两州水旱,即须开仓赈给。良以不劝贮积,朕为公等不取。”又曰:“我共公等,三年一度相见,今日所见,或非旧人。我见公等,非常慰意,公等见我,想亦欢忻。宜各为我乐饮会讫。”又曰:“古人赠遗,不贵珍宝,其所重者,相赠以言。公等在州,当抚驭百姓。若能威惠兼举,信义不亏,奉国之情,无忘忠节,唯以公方为意,不以私务为心,虽不求安而安自至,虽不求名而名自显。若所行反道,举指乖方,身名俱丧,危亡斯及。但正涂难践,斜径易登,各宜勉遵善道,勿贻咎累。”——《册府元龟·帝王部·诫励第二》太宗主要讲了四点内容:第一,治国以用人为先,最近地方推举的人才不多,考试及第的又少,你们回去要多劝学;第二,国家的根本在于农民富足,即便只有一两州遭灾,也要及时赈给,有人认为天下太平就可以不重视贮积,朕觉得你们不能这样;第三,我与你们三年一见面(按唐制,朝集使三年一上京),今天来的好多人都不是以前的人了,能见面都是缘分,我们一块来畅饮吧;第四,你们在州里,要不忘忠节信义,一心为公,这样功名自显,如果忘公肥私,就会身败名裂,然而坚持正道很难,走歪却很容易,大家千万要自勉不要自毁。除去第三条比较感性的发言,其余三件事,一条关于民生,两条关于吏治,非常明显。唐太宗对天下治乱的底层逻辑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一方面是隋朝“其亡也忽焉”的教训过于深刻,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他“往因征伐,行天下多矣”的经历。尤其是那句“才有一两州水旱,即须开仓赈给”,赈灾这件事简直就是太宗脑子里的高压线,班主任讲知识点讲成唐僧的那种。二十年正月。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四方。多所贬黜举奏。太宗命褚遂良一其类。具状以闻。及是。亲自临决。牧宰以下。以能官进擢者二十人。罪死者七人。流罪以下及免黜者数百人。——《唐会要·卷七十七》凡十道巡按,以判官二人为佐,务繁则有支使。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新唐书·志第三十八·百官三》按《唐会要·卷七十七·诸使上》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正式将早年的“观风俗使”转化为“巡察使”,并仿汉制拟定了“监察六条”欲巡察四方,最终于贞观二十年发起了正式的全国性地方官员集中考核。关于这次巡查,相关的“中央巡视员制度的历史渊源”论文非常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唯一的问题在于有人认为像这样的运动式整改过于严苛,容易产生冤案,但考虑到太宗驭下一向宽容,偶尔严一下也实属必要。以古代的政治生态,一旦承平日久冗官问题就会出现,除了朝廷定期集中整治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贞观后期的太宗,对吏治的重视程度和制度建设比起早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贞观二十年八月的《平薛延陀幸灵州诏》:延陀恶积祸盈,今日夷灭。丑徒内溃,凶党外离。契苾送款来降,其馀相率归附。惟仆骨同罗,犹怀假息。冰消雹碎,匪夕伊朝,岂朕威德所怀,故乃苍旻之惠。观贼此势,何能自全?今不乘机,恐贻后悔,故欲暂往灵州,亲自招抚。安边静乱,下固甿基,一轨同文,永宏家业。使万里之外,不有半烽;百郡之中,犹无一戍。永绝镇防之役,岂非黎元乐见?虽复去岁东征,士马劳倦,甫旋京邑,曾未逾年。今秋复行,理多疲顿。但以良药苦口,非病者甘焉,而必饮之,思去膏肓之疾;私种弊力,岂农夫乐焉,而必履之,求其仓库之益。斯皆忍小恶而成大美,就轻害而得殊功。朕积疾累时,今尚虚惙,必欲牵疴就路,以赴天机,百辟士庶,幸勿辞也。辽东从兵,皆不差发,布告天下,悉朕意焉。唐朝出兵薛延陀,是为了趁薛延陀内乱之机扫除边患,但从这份诏书的措辞中依然可以看出:尽管薛延陀连年入侵实属可恶,尽管战机难得必须抓住,但是在“政治家唐太宗”的内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提醒着他,像这样连续对外作战,征发士卒,是不对的。所以他用了大量的篇幅试图“说服”大家这次北巡招抚薛延陀余部的必要性,而且最终的命令也是:去年出征过辽东的人,这次就不要去了。十八年二月己酉,幸灵口。村落逼侧,问其受田,丁三十亩,遂夜分而寝。忧其不给,诏雍州录尤少田者并给复,移之於宽乡。——《册府元龟·帝王部·惠民》贞观十八年春,唐太宗前往关内雍州的灵口村视察,发现村落拥挤,丁男每人受田仅三十亩(按均田制规定应受田一百亩),忧心得半夜睡不着觉,下诏给雍州境内田少者免除税赋,移之宽乡。贞观二十二年正月,李世民带病写完了著名的《帝范》十二篇,将毕生的治国理政经验总结成书,并告诫太子李治:“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可见李世民对于自己随时可能离世这一点认识得非常清楚,对于身后之事也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帝范》一书中有许多的名言,直到今天仍被频频引用,如: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战战兢兢,若临渊而御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终。明主之任人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成迟败速者,国之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之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有的人,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没有停止思考,都在想着为后世留下些什么。不要看点野史就当成历史。《旧唐书》自不必说,直到《新唐书》修撰的时候,主流看法依然将太宗视为善始善终的典范:“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而最早(或者说比较早)出现唐太宗晚年昏庸这个论调的,是一首诗:“文皇仁义播敷天,李氏无伦三百年。末路荒唐如炀帝,蜀江更起度辽船。”嗯,隋炀帝也造船、打高丽,唐太宗也造船、打高丽,所以他们都一样昏庸。只要打高丽就是绝对错误的,跟战略战术方式方法没有任何关系——还真别说,这种思路倒是跟部分现代人没多大差别(只不过现在某些人变成了“只要打高丽就是绝对正确的”)。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呢?南宋。作为皇帝天可汗的李世民,用了一生,完成了其他人几辈子才能完成(甚至还完不成)的功业,有玄甲破阵的刚勇,也有春风化雨的细腻,有万国来朝的豪情,也有亲故凋零的无奈,交织在一起,汇成了“贞观之风,到今歌咏”的史诗,千载传颂至今不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谓无负矣;朕於天下苍生,可谓安养矣。汉苦周勤,禹胼尧腊,以矜百姓之所致也。道存物往,人理同归,掩乎玄泉,夫亦何恨矣!”现在网上大行其道的所谓太宗晚年昏聩,飘飘然矣,要不是死的早和李隆基也差不多的调调,不是蠢就是坏。

二十二年二月,朝集使奉辞,引五品以上升殿,宴谓之曰:“调风化俗,莫尚於文;润德光身,孰先於学?是以海蚌不剖,明珠不现;昆竹不断,凤音不彰。故髦俊以博识洽闻立名,国家以任贤使能致治。我每殷勤约束,务在勤学,其所贡举,既得其人。今年贡人不多,升第又少,岂非公等失於劝导所致?”
又曰:“育物济人,必资於食;家给人足,本藉於农。纵使瓦砾尽作隋珠,沙石皆为和璧,珍宝满目,何解饥寒?比年以来,亦大丰稔,才有一两州水旱,即须开仓赈给。良以不劝贮积,朕为公等不取。”
又曰:“我共公等,三年一度相见,今日所见,或非旧人。我见公等,非常慰意,公等见我,想亦欢忻。宜各为我乐饮会讫。”
又曰:“古人赠遗,不贵珍宝,其所重者,相赠以言。公等在州,当抚驭百姓。若能威惠兼举,信义不亏,奉国之情,无忘忠节,唯以公方为意,不以私务为心,虽不求安而安自至,虽不求名而名自显。若所行反道,举指乖方,身名俱丧,危亡斯及。但正涂难践,斜径易登,各宜勉遵善道,勿贻咎累。”——
《册府元龟·帝王部·诫励第二》

太宗主要讲了四点内容:

第一,治国以用人为先,最近地方推举的人才不多,考试及第的又少,你们回去要多劝学;第二,国家的根本在于农民富足,即便只有一两州遭灾,也要及时赈给,有人认为天下太平就可以不重视贮积,朕觉得你们不能这样;第三,我与你们三年一见面(按唐制,朝集使三年一上京),今天来的好多人都不是以前的人了,能见面都是缘分,我们一块来畅饮吧;第四,你们在州里,要不忘忠节信义,一心为公,这样功名自显,如果忘公肥私,就会身败名裂,然而坚持正道很难,走歪却很容易,大家千万要自勉不要自毁。

除去第三条比较感性的发言,其余三件事,一条关于民生,两条关于吏治,非常明显。唐太宗对天下治乱的底层逻辑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一方面是隋朝“其亡也忽焉”的教训过于深刻,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他“往因征伐,行天下多矣”的经历。尤其是那句“才有一两州水旱,即须开仓赈给”,赈灾这件事简直就是太宗脑子里的高压线,班主任讲知识点讲成唐僧的那种。

二十年正月。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四方。多所贬黜举奏。太宗命褚遂良一其类。具状以闻。及是。亲自临决。牧宰以下。以能官进擢者二十人。罪死者七人。流罪以下及免黜者数百人。——《唐会要·卷七十七》
凡十道巡按,以判官二人为佐,务繁则有支使。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新唐书·志第三十八·百官三》

按《唐会要·卷七十七·诸使上》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正式将早年的“观风俗使”转化为“巡察使”,并仿汉制拟定了“监察六条”欲巡察四方,最终于贞观二十年发起了正式的全国性地方官员集中考核。

关于这次巡查,相关的“中央巡视员制度的历史渊源”论文非常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唯一的问题在于有人认为像这样的运动式整改过于严苛,容易产生冤案,但考虑到太宗驭下一向宽容,偶尔严一下也实属必要。以古代的政治生态,一旦承平日久冗官问题就会出现,除了朝廷定期集中整治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贞观后期的太宗,对吏治的重视程度和制度建设比起早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贞观二十年八月的《平薛延陀幸灵州诏》:延陀恶积祸盈,今日夷灭。丑徒内溃,凶党外离。契苾送款来降,其馀相率归附。惟仆骨同罗,犹怀假息。冰消雹碎,匪夕伊朝,岂朕威德所怀,故乃苍旻之惠。观贼此势,何能自全?今不乘机,恐贻后悔,故欲暂往灵州,亲自招抚。安边静乱,下固甿基,一轨同文,永宏家业。使万里之外,不有半烽;百郡之中,犹无一戍。永绝镇防之役,岂非黎元乐见?虽复去岁东征,士马劳倦,甫旋京邑,曾未逾年。今秋复行,理多疲顿。但以良药苦口,非病者甘焉,而必饮之,思去膏肓之疾;私种弊力,岂农夫乐焉,而必履之,求其仓库之益。斯皆忍小恶而成大美,就轻害而得殊功。朕积疾累时,今尚虚惙,必欲牵疴就路,以赴天机,百辟士庶,幸勿辞也。辽东从兵,皆不差发,布告天下,悉朕意焉。

唐朝出兵薛延陀,是为了趁薛延陀内乱之机扫除边患,但从这份诏书的措辞中依然可以看出:尽管薛延陀连年入侵实属可恶,尽管战机难得必须抓住,但是在“政治家唐太宗”的内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提醒着他,像这样连续对外作战,征发士卒,是不对的。所以他用了大量的篇幅试图“说服”大家这次北巡招抚薛延陀余部的必要性,而且最终的命令也是:去年出征过辽东的人,这次就不要去了。

十八年二月己酉,幸灵口。村落逼侧,问其受田,丁三十亩,遂夜分而寝。忧其不给,诏雍州录尤少田者并给复,移之於宽乡。——《册府元龟·帝王部·惠民》
贞观十八年春,唐太宗前往关内雍州的灵口村视察,发现村落拥挤,丁男每人受田仅三十亩(按均田制规定应受田一百亩),忧心得半夜睡不着觉,下诏给雍州境内田少者免除税赋,移之宽乡。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李世民带病写完了著名的《帝范》十二篇,将毕生的治国理政经验总结成书,并告诫太子李治:“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可见李世民对于自己随时可能离世这一点认识得非常清楚,对于身后之事也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帝范》一书中有许多的名言,直到今天仍被频频引用,如:
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战战兢兢,若临渊而御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终。
明主之任人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
成迟败速者,国之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之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有的人,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没有停止思考,都在想着为后世留下些什么。

不要看点野史就当成历史。《旧唐书》自不必说,直到《新唐书》修撰的时候,主流看法依然将太宗视为善始善终的典范:“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

而最早(或者说比较早)出现唐太宗晚年昏庸这个论调的,是一首诗:

“文皇仁义播敷天,李氏无伦三百年。末路荒唐如炀帝,蜀江更起度辽船。”

嗯,隋炀帝也造船、打高丽,唐太宗也造船、打高丽,所以他们都一样昏庸。只要打高丽就是绝对错误的,跟战略战术方式方法没有任何关系——还真别说,这种思路倒是跟部分现代人没多大差别(只不过现在某些人变成了“只要打高丽就是绝对正确的”)。

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呢?

南宋。

作为皇帝天可汗的李世民,用了一生,完成了其他人几辈子才能完成(甚至还完不成)的功业,有玄甲破阵的刚勇,也有春风化雨的细腻,有万国来朝的豪情,也有亲故凋零的无奈,交织在一起,汇成了“贞观之风,到今歌咏”的史诗,千载传颂至今不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谓无负矣;朕於天下苍生,可谓安养矣。汉苦周勤,禹胼尧腊,以矜百姓之所致也。道存物往,人理同归,掩乎玄泉,夫亦何恨矣!”

现在网上大行其道的所谓太宗晚年昏聩,飘飘然矣,要不是死的早和李隆基也差不多的调调,不是蠢就是坏。

看的很感动,盛哉太宗之烈也!

看的很感动,盛哉太宗之烈也!

亮了(0)
回复
Re:西游记里李世民是什么咖位
虎扑游戏中心
历史区最热帖
2024中国发达城市名单
曹操为何留下张辽,却斩了高顺?
如何评价日本作家北方谦三把《水浒传》魔改和颠倒过来?
诸葛亮和萧何谁的能力更强?
美国普通人的黄金时代早已经结束了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阵营跟李建成阵营哪一方的实力更强?
理性讨论,西游三兄弟能否团灭漫威+DC所有超级英雄?
假如小行星没有撞地球,现在的地球霸主是人类还是恐龙呢?
各版赵敏“参见张真人”,赵敏应该是金庸影视剧中选角最漂亮的角色了,个个都是顶级美女,也被很多人称为金庸小说第一女主角
谁最应该为蜀汉的灭亡负责?
历史区最新帖
红楼梦里的谐音梗你知道多少?快来补充哦
黎巴嫩再传对讲机爆炸 至少九死300伤
德国在欧洲国家的血债也不少啊,为什么感觉欧洲各国对德国没那么大仇恨?
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
如图所示,明朝16个皇帝,有8个都是在20岁之前就当爹了。
如图所示,清朝12位皇帝,有一半的皇帝当爹的时间都在17岁之前,最小的年仅13岁。
石斑鱼老师,也给也陈小春,张耀扬,张家辉,李公甫,白福,吴镇宇,神父,配过音!为什么没有人把他们角色的成功功劳分一半给石斑鱼老师呢?
为什么很多名将投奔曹操,并且在曹操的带领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永无休止拍烂片,简称烂片永动机!成龙,刘德华,周星驰,李连杰!谁是?
明朝版图的几十种版本,你认同哪一个?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