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我说两句,家谱我绝对专业,研究生方向就是谱牒学,家谱是当下重要的史料文献,有着重大的对照研究价值,如明代《新安唐氏统宗谱》就有明代关于收养子女如何继承家产的相关讨论。清代苏州《韦氏家谱》(实际谱名轶失)可以看出清代官方对于民间祭祀活动限制,可以体现出地方士绅和清政府官方的斗争。明末《灵山院汪氏十六族谱》中有大量明代乡村“好人好事”的记载和评价,可以窥探明代士人在社会道德上的价值判断。更早的比如元代《汪氏渊源录》,作者汪松寿对汪氏这一姓氏以及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问题有非常精彩的论证。
但是因为大家广泛关注的是家谱中的世系一章,所以认为家谱的可信度很低,其实世系部分,在家谱中占比其实很少,就我看过的家谱来看,世系部分的占比一般只有全谱的20%-30%左右,而且越早的家谱,越重视家族文化和社会道德的建设,世系部分反而是被忽视的。而且国内学界基本不研究世系部分,如果想发一篇世系相关研究的论文,那么大概率是没有期刊愿意要的。
希望大家正确看待家谱吧,家谱和文书都是针对中国民间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历史学不仅只有国史。
各位听我说两句,家谱我绝对专业,研究生方向就是谱牒学,家谱是当下重要的史料文献,有着重大的对照研究价值,如明代《新安唐氏统宗谱》就有明代关于收养子女如何继承家产的相关讨论。清代苏州《韦氏家谱》(实际谱名轶失)可以看出清代官方对于民间祭祀活动限制,可以体现出地方士绅和清政府官方的斗争。明末《灵山院汪氏十六族谱》中有大量明代乡村“好人好事”的记载和评价,可以窥探明代士人在社会道德上的价值判断。更早的比如元代《汪氏渊源录》,作者汪松寿对汪氏这一姓氏以及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问题有非常精彩的论证。
但是因为大家广泛关注的是家谱中的世系一章,所以认为家谱的可信度很低,其实世系部分,在家谱中占比其实很少,就我看过的家谱来看,世系部分的占比一般只有全谱的20%-30%左右,而且越早的家谱,越重视家族文化和社会道德的建设,世系部分反而是被忽视的。而且国内学界基本不研究世系部分,如果想发一篇世系相关研究的论文,那么大概率是没有期刊愿意要的。
希望大家正确看待家谱吧,家谱和文书都是针对中国民间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历史学不仅只有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