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要和德国一起瓜分波兰? 270回复/ 50163326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引用 @姜断弦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侵略别的国家=没有对错之分?照你这么说,日本也没错了

侵略别的国家=没有对错之分?照你这么说,日本也没错了

你没看懂层主意思吧,他说的是德日和那会的英法一样,因为他们都是侵略的一方

你没看懂层主意思吧,他说的是德日和那会的英法一样,因为他们都是侵略的一方

亮了(0)
回复
引用 @荀子房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现在一提到苏德瓜分波兰,仿佛波兰受了天大的冤屈一样,但事实上有没有人考虑过波兰本身就是借着一战之后蹬鼻子上脸把德国和苏联狠狠的敲了一笔竹杠,就这二战后还要求苏联归还呢,被人家拒绝之后,又把德国敲了一笔竹杠,连大半个普鲁士都割走了。波兰人能玩成这样毫不意外

[图片]

查看更多

现在一提到苏德瓜分波兰,仿佛波兰受了天大的冤屈一样,但事实上有没有人考虑过波兰本身就是借着一战之后蹬鼻子上脸把德国和苏联狠狠的敲了一笔竹杠,就这二战后还要求苏联归还呢,被人家拒绝之后,又把德国敲了一笔竹杠,连大半个普鲁士都割走了。
波兰人能玩成这样毫不意外

好像是盐矿资源优势没了?

好像是盐矿资源优势没了?

亮了(2)
回复
引用 @虎扑JR0332312210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斯大林为了集权,杀了太多人

斯大林为了集权,杀了太多人

跟苏德瓜分波兰有什么关系吗

跟苏德瓜分波兰有什么关系吗

亮了(4)
回复
引用 @gricious1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话虽如此,但苏联在二战前干过的那些龌龊肮脏事儿,诸如瓜分波兰、苏德互不侵犯、苏芬战争等等,纵观世界几百年近代外交史,无出其右。

话虽如此,但苏联在二战前干过的那些龌龊肮脏事儿,诸如瓜分波兰、苏德互不侵犯、苏芬战争等等,纵观世界几百年近代外交史,无出其右。

要论干脏事还是英一其随吧,但凡有过殖民地的都不干人事

要论干脏事还是英一其随吧,但凡有过殖民地的都不干人事

亮了(1)
回复
引用 @赫塞Rodriguez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在被瓜分前的几个月,波兰还在和德国一起瓜分捷克,我瓜分别人笑嘻嘻,别人瓜分我就麻麻批了?

[图片]

查看更多

在被瓜分前的几个月,波兰还在和德国一起瓜分捷克,我瓜分别人笑嘻嘻,别人瓜分我就麻麻批了?

麻麻批可还行

麻麻批可还行

亮了(74)
回复
引用 @gricious1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话虽如此,但苏联在二战前干过的那些龌龊肮脏事儿,诸如瓜分波兰、苏德互不侵犯、苏芬战争等等,纵观世界几百年近代外交史,无出其右。

话虽如此,但苏联在二战前干过的那些龌龊肮脏事儿,诸如瓜分波兰、苏德互不侵犯、苏芬战争等等,纵观世界几百年近代外交史,无出其右。

在苏德互不侵犯之前,还有英德互不侵犯协议

在苏德互不侵犯之前,还有英德互不侵犯协议

亮了(0)
回复
引用 @用户1313965170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当时的世界,就是尔虞我诈,苏联选择暂时和德国合作,有自己的考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实苏德双方都清楚,这个条约并不能确保对面不来打自己,很清楚对方随时可能撕毁条约开战。斯大林也不傻,他也知道德国早晚会来打自己,苏联1941挨揍毫无防备,不是因为这个条约,而是因为斯大林认为,德国在没有彻底拿下英国的情况下,不会来打自己。在1935-1940这些年,苏联相比德国,更加被孤立。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和苏联不对付。在这个时候,临时和德国合作,对于苏联来说是符合国家利益的,让德国先去打西欧,不要打自己。苏联的错误是大清洗损失了大量军官,再加上低估了德国的勇气,居然敢没有解决英国就打自己。这些问题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无关。

[图片]

查看更多

当时的世界,就是尔虞我诈,苏联选择暂时和德国合作,有自己的考虑。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实苏德双方都清楚,这个条约并不能确保对面不来打自己,很清楚对方随时可能撕毁条约开战。

斯大林也不傻,他也知道德国早晚会来打自己,苏联1941挨揍毫无防备,不是因为这个条约,而是因为斯大林认为,德国在没有彻底拿下英国的情况下,不会来打自己。

在1935-1940这些年,苏联相比德国,更加被孤立。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和苏联不对付。在这个时候,临时和德国合作,对于苏联来说是符合国家利益的,让德国先去打西欧,不要打自己。

苏联的错误是大清洗损失了大量军官,再加上低估了德国的勇气,居然敢没有解决英国就打自己。这些问题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无关。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为了保证对方不打自己?你是有多幼稚?当时那么紧张的世界局势,签了这个条约就相当于告诉全世界苏德是同一阵营的,苏联可以扯德国大旗,德国也可以扯苏联大旗,后面两个国家一起侵略一起瓜分别国,德国打苏联就是因为苏联觉得德国抢走了属于自己的地盘,简单来说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而已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为了保证对方不打自己?你是有多幼稚?当时那么紧张的世界局势,签了这个条约就相当于告诉全世界苏德是同一阵营的,苏联可以扯德国大旗,德国也可以扯苏联大旗,后面两个国家一起侵略一起瓜分别国,德国打苏联就是因为苏联觉得德国抢走了属于自己的地盘,简单来说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而已

亮了(3)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用户0426185806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为了保证对方不打自己?你是有多幼稚?当时那么紧张的世界局势,签了这个条约就相当于告诉全世界苏德是同一阵营的,苏联可以扯德国大旗,德国也可以扯苏联大旗,后面两个国家一起侵略一起瓜分别国,德国打苏联就是因为苏联觉得德国抢走了属于自己的地盘,简单来说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而已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为了保证对方不打自己?你是有多幼稚?当时那么紧张的世界局势,签了这个条约就相当于告诉全世界苏德是同一阵营的,苏联可以扯德国大旗,德国也可以扯苏联大旗,后面两个国家一起侵略一起瓜分别国,德国打苏联就是因为苏联觉得德国抢走了属于自己的地盘,简单来说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而已

我说的是这个条约双方都知道,不能保证不被对方侵略。只是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这个条约让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更加有了底气,不然不知道苏联的态度。

苏联预计德国可能1942或者1943来打自己。为了应对来自西线的可能的战争威胁、争取备战的时间,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以保卫“西部边界安全”为目的,在东欧建立的战争防备缓冲带。

虽然这个缓冲带在日后苏德战争一点用都没有。

我说的是这个条约双方都知道,不能保证不被对方侵略。只是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这个条约让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更加有了底气,不然不知道苏联的态度。

苏联预计德国可能1942或者1943来打自己。为了应对来自西线的可能的战争威胁、争取备战的时间,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以保卫“西部边界安全”为目的,在东欧建立的战争防备缓冲带。

虽然这个缓冲带在日后苏德战争一点用都没有。

亮了(12)
回复
引用 @用户0426185806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为了保证对方不打自己?你是有多幼稚?当时那么紧张的世界局势,签了这个条约就相当于告诉全世界苏德是同一阵营的,苏联可以扯德国大旗,德国也可以扯苏联大旗,后面两个国家一起侵略一起瓜分别国,德国打苏联就是因为苏联觉得德国抢走了属于自己的地盘,简单来说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而已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为了保证对方不打自己?你是有多幼稚?当时那么紧张的世界局势,签了这个条约就相当于告诉全世界苏德是同一阵营的,苏联可以扯德国大旗,德国也可以扯苏联大旗,后面两个国家一起侵略一起瓜分别国,德国打苏联就是因为苏联觉得德国抢走了属于自己的地盘,简单来说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而已

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就已经在苏德边境放了200多w军队,这还是没有做好备战的情况下。苏联知道,德国早晚来干自己,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这200多w军队因为准备不足,再加上高层指挥糟糕(斯大林前期微操不少,起了反作用帮了德国)

三个月就被打的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明斯克战役损兵42w,斯摩棱斯克战役损兵60-70w,基辅战役损兵80-90w,再加上其他小战役)

也就是苏联血厚,再加上这个时候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确实领先世界,可以动员每一个国民。
换成法国那种意识形态,估计就投降了。

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就已经在苏德边境放了200多w军队,这还是没有做好备战的情况下。苏联知道,德国早晚来干自己,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这200多w军队因为准备不足,再加上高层指挥糟糕(斯大林前期微操不少,起了反作用帮了德国)

三个月就被打的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明斯克战役损兵42w,斯摩棱斯克战役损兵60-70w,基辅战役损兵80-90w,再加上其他小战役)

也就是苏联血厚,再加上这个时候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确实领先世界,可以动员每一个国民。
换成法国那种意识形态,估计就投降了。

亮了(44)
回复
引用 @虎扑JR126847851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你才是以偏概全,永远只觉得英法绥靖,英法真绥靖的话保证波兰独立干嘛?英法又为什么不跟德国和谈(法国投降不算,法国是军队战败了)。事实就是英法和苏联和谈,给不了苏联对东欧扩张的条件,xtl足够不要脸他敢给,所以苏德沆瀣一气去了。

你才是以偏概全,永远只觉得英法绥靖,英法真绥靖的话保证波兰独立干嘛?英法又为什么不跟德国和谈(法国投降不算,法国是军队战败了)。
事实就是英法和苏联和谈,给不了苏联对东欧扩张的条件,xtl足够不要脸他敢给,所以苏德沆瀣一气去了。

英法绥靖有问题吗?英法自己的史学家都确认的,这里也有人洗?
英法口头保证是因为有协约的,只是强调而已,实际上没有什么行动,即使开战以后,奇怪战争静坐战争也不是别人说的,还是他们自己首先批评的。
英国人自己论述的两战之间二十年外交史,都不好意思像你这样脑补。英法苏谈判的分歧是英法要求苏联保证德国侵波时做出援助,但自身不能对苏联给与任何保证,换句话说,就是德国发动战争,苏联只有帮忙的义务,没有被帮助的权利。苏联的要求就是两者要放在一起谈才可以,几个月的谈判一直在纠结这事儿。

英法绥靖有问题吗?英法自己的史学家都确认的,这里也有人洗?
英法口头保证是因为有协约的,只是强调而已,实际上没有什么行动,即使开战以后,奇怪战争静坐战争也不是别人说的,还是他们自己首先批评的。
英国人自己论述的两战之间二十年外交史,都不好意思像你这样脑补。英法苏谈判的分歧是英法要求苏联保证德国侵波时做出援助,但自身不能对苏联给与任何保证,换句话说,就是德国发动战争,苏联只有帮忙的义务,没有被帮助的权利。苏联的要求就是两者要放在一起谈才可以,几个月的谈判一直在纠结这事儿。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虎扑JR1954076984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作者:战争艺术0011940年6月14日,德军攻占巴黎,法国政府垮台。号称欧洲陆军第一的强国,居然被德国三下五除二就收拾了,全世界惊愕不已。法国战败的新闻上了全球热搜头版头条,相比之下,波罗的海三个微型国家的命运,几乎无人关注。德军攻占巴黎的第二天,50万苏军进入波罗的海三国,迅速占领了这三个国家的首都以及所有重要城市、战略要地,与此同时,三个重量级苏联官员杰卡诺佐夫、维辛斯基、日丹诺夫分别前往三国,以特使的身份坐镇当地,他们的任务是组建新的亲苏政府。7月14-15日,在苏军的刺刀之下,波罗的海三国进行议会选举,苏联扶持的傀儡政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的劳动人民联盟,分别获得了92.8%、97.8%、99.19%的选票。7月21-22日,三国议会作出了完全一样的决定:实行苏维埃制度,并自愿加入苏联。8月初,苏联接受了三国的请求。至此,波罗的海三国成了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斯大林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作棰楚之下,何求不得。意思是说,在杖击鞭打之下,想让犯人怎么招供就怎么招供。引申一下,再暴力威胁一下,弱小一方毫无反抗能力,施暴者可以任意揉捏它。好在文明进步,苏联人只是想吞并波罗的海三国,要是放在古代,罗斯人把这弹丸之地夷为平地,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别说了,狠人,谢不杀之恩!01二战前,英、法、德、苏四国的关系,有点像一些女生宿舍的关系。德国实力强大,霸气十足,英、法看德国不顺眼,要拉苏联组团对付德国。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也在拉拢苏联,至少让苏联保持中立,好集中对付英、法。苏联对英、法、德没有明显的偏爱,都是潜在敌人,眼下,谁给的好处多,它就支持谁,长远来看,它要继续发育,等实力足够强大时,平推欧洲。不过,英、法对德国仍抱有幻想,希望德国拿点好处后适可而止,向东对付苏联。一件事情的发生,终结了这堆复杂且烧脑的关系。1939年3月,英、法与苏联进行了战前最后一次谈判,双方在核心问题上始终谈不拢。这个核心问题是:一旦战争爆发,苏联军队可以通过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土。波罗的海和波兰,是德国进攻苏联的海陆必经之道,直接关乎苏联西北边境的安全,苏联想拿下这两个地方,英、法认为苏联趁机扩张领土,坚决不同意。双方不欢而散。苏联转而和德国谈判,相比英、法的不敞亮,希特勒通透得多。他给斯大林的条件是:波兰一人一半,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都给你,芬兰也给你,如果你能啃得下。斯大林很满意,选择与德国合作。漫画:希特勒把波罗斯海三国当彩礼送给了斯大林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签订,协定之外还有个秘密协议书,确定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划入苏联势力范围。9月,德国和苏联分别出兵,灭了波兰。9月28日,两国在莫斯科签订《苏德友好边界条约》,完成了对波兰的领土瓜分。德国用立陶宛换取了苏联占领的卢林布省和华沙省部分地区。就这样,波罗斯海三国划为了苏联的势力范围。势力范围和领土是两个概念,中间有一个吞并消化的过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时英法已经对德宣战,波罗的海三国孤立无援,面对苏联的獠牙,三国的命运已经注定,等待它们的是苏联的“消化”。02早在9月18日,苏联就动手了,起因是“苍鹰”号潜艇事件。战争爆发后,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围剿波兰潜艇,1艘名为“苍鹰”的潜艇躲过围剿,逃到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港。爱沙尼亚政府根据德国的要求,扣押了潜艇。9月17日深夜,潜艇上的波兰士兵制服了爱沙尼亚守卫,夺艇而逃。第二天,爱沙尼亚政府向外界公布了此事。德国还没发飙,苏联坐不住了。苏联指责爱沙尼亚故意放走了波兰潜艇,声称在某些国家的庇护下,波罗的海除了有波兰潜艇,还有别的国家的潜艇,这对苏联安全构成了威胁,苏联舰队要采取必要的行动。很快,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进入了爱沙尼亚领海,封锁了海岸,并炮击沿海地带,苏联空军入侵爱沙尼亚领空威慑。下马威之后见真招,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邀请爱沙尼亚外长瑟尔特尔访苏。莫洛托夫开门见山:波兰潜艇逃走,证明你们不关心苏联安全,不想或者不能维持本国秩序,使苏联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既如此,我们签个互助条约吧,让苏联军队进驻爱沙尼亚的军事基地。莫洛托夫还承诺:我们不触及你们的主权、政体,也不向你们强加主义,你们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自己的政府、自己的议会、内外政策、军队和经济体制。瑟尔特尔有点懵:我们奉行中立政策,不能与苏联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如果签了,必定打破波罗的海地区的平衡,把自己卷入大国纠葛的危险之中。而且,我们已经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如果再和苏联结成军事同盟,这明显相抵触。瑟尔特尔的意思是:如果苏德爆发战争,爱沙尼亚将陷入两难,要么违背与德国的条约,要么违背与苏联的同盟。莫洛托夫:这你大可以放心,苏联也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我向你保证,德国肯定同意爱沙尼亚与苏联缔结条约。潜台词就是德国早就把你们卖了,不要再拿德国当挡箭牌,没有谁能阻挡条约的签订。莫洛托夫还威胁道:建议您迎合苏联的愿望,以免局势恶化,不要迫使苏联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使用武力······现在,一切寄托于外界帮助的希望都是幻想。一番威逼利诱之后,莫洛托夫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条约草案和附加的秘密议定书草案,要求瑟尔特尔立即签字。瑟尔特尔很无奈地说道,我原则上反对这个条约,而且我也没有签约的权力。莫洛托夫大手一挥,瑟尔特尔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国了。9月26日,瑟尔特尔向爱沙尼亚国务委员会汇报了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拒绝苏联的要求,必定招来苏联的进攻,波兰是前车之鉴。为今之计,只能通过谈判,尽可能签订一个对爱沙尼亚好一点的条约。03当爱沙尼亚政府正在商量、研究谈判条件和谈判技巧时,苏联已经等不及了,于是导演了沉船事件。一艘名为“冶金工人”号的苏联货船,在纳尔瓦湾(爱沙尼亚领海)浅水区,遭遇苏联“鱼狗-303”号潜艇袭击,随即沉没。早已等候在此的苏联记者,拍下了沉船照片(浅水区,海水只淹到了货船的上层甲板)。9月27日,瑟尔特尔再次来到莫斯科,准备就上次的条约草案与苏联展开谈判。莫洛托夫告诉瑟尔特尔:迟了!我刚刚收到消息,“冶金工人”号货船被袭击沉没,相当数量船员牺牲,情况有变,苏联必须在上次的条约草案上追加条件——爱沙尼亚应该让苏联在其领土上部署35000人,这既能防止爱沙尼亚卷入战争,也能帮助爱沙尼亚维护国内秩序。瑟尔特尔:这就没法谈了,这不就是苏联对爱沙尼亚实行军事占领吗?莫洛托夫并不着急,他笑眯眯地请出了斯大林。斯大林对瑟尔特尔说:红军进入爱沙尼亚是绝对必要的,不包括这个内容就不能签订条约,我们会被迫寻找其他措施,来加强苏联的安全,这是必要的。我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大佬的气场就是不一样,斯大林表明态度后,爱沙尼亚代表团不敢再反对。此时,苏联战机以更高的频次进入爱沙尼亚领空盘旋,飞机的轰鸣声犹如苏联的愤怒咆哮。瑟尔特尔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恳求苏联在驻军地点、人数等方面做出一些让步。9月28日下午,两国签订了《苏爱互助条约》,爱沙尼亚允许苏联在萨列马岛、赫乌马岛以及帕尔迪斯基市建立海空军基地,苏军在这些地点驻军总数不超过25000人。斯大林很满意,他对瑟尔特尔说:我可以告诉你,与苏联签订条约说明,爱沙尼亚政府行事是明智的······否则,你们会得到波兰的下场。波兰是大国,现在波兰在哪里?搞定爱沙尼亚后,苏联将矛头对准了拉脱维亚,手法都差不多。10月2日,两国在莫斯科举行谈判,谈了两个小时谈不拢。斯大林又亲自出马,他说: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这样一些国家已经消失不存在了,其他一些国家也可能会不存在······我直接对您说吧,影响范围的瓜分已经在进行了······如果不是我们,德国人也会占领你们的······3天后,两国签订了互助条约,拉脱维亚允许苏联在里耶巴亚市、文茨皮尔斯市建立海空军基地,允许苏联在部分海岸构筑炮兵阵地,苏军在这些地方驻军总数不超过25000人。至于立陶宛,情况与上述两国如出一辙。10月10日,与苏联签订条约后,立陶宛外交部长乌尔勃西斯感叹道:这不就是占领立陶宛吗?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相顾大笑起来。斯大林说:爱沙尼亚起先也是这样看的。苏联的意图并不是威胁立陶宛的独立,恰恰相反,苏军会保卫立陶宛的独立。斯大林与莫洛托夫04条约签订后几个月,苏联还算守信,严禁苏联驻军和外交人员干涉三国内政,没有进一步“消化”。此时,英、法与德国已经处于交战状态,双方胜负难料,如果英、法胜了,肯定会干涉苏联在波罗的海三国驻军,而且,如果此时对三国出重拳,德国也会对苏联产生警惕。斯大林还在观望,等待最佳时机。1940年5月,德军横扫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迫使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了总攻。英军被赶到了岛上,法军兵败如山倒,德军顾不上东边,斯大林等待的机会来了。1940年5月25日,莫洛托夫紧急照会立陶宛驻苏公使,宣称2名驻立陶宛的苏联红军战士失踪了,这起事件是受立陶宛政府庇护的人干的,苏联认为,这起事件的性质很恶劣,后果很严重,它意味着立陶宛政府对苏联的挑衅。2天后,这两个“失踪”的士兵归队了,他们声称受到了不明身份者劫持,劫持者把他们扔在地窖里,逼问他们坦克分队的情况。显然,这又是一出拙劣的、自导自演的戏,性质和卢沟桥事变前夕日军借口士兵失踪一样。苏联塔斯社火力全开,怒批立陶宛当局的反苏行径,警告其好自为之,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立陶宛政府还傻傻地表示,要组成联合侦察委员会调查士兵失踪事件,遭苏联无情拒绝。6月14日晚上,莫洛托夫会见立陶宛外长乌尔勃西斯,突然向乌尔勃西斯宣读了一份声明。声明指责立陶宛政府绑架苏联士兵,蓄意破坏苏军在立陶宛驻军,还企图进攻苏联驻军;鉴于此,苏联要求立陶宛立即把内政部长、政治警察局长送上法庭审判;组建亲苏政府;苏联在立陶宛的驻军地点和人数不受限制。乌尔勃西斯有点懵,这点小事,至于吗?莫洛托夫威胁道:苏联政府是亲立陶宛的,所以我们希望,立陶宛政府也应该是亲苏联的。乌尔勃西斯:能不能缓一缓?莫洛托夫:苏联政府的声明是刻不容缓的,次日10点之前必须答复,否则苏联绝对立即向立陶宛推进。乌尔勃西斯:审判内政部长和政治警察局长,没有法律依据。莫洛托夫:先逮捕送上法庭再说,法律条款总是会找到的,如果你们实在找不到,苏联法学家可以过去提供帮助。6月15日上午9点45分,距离苏联声明规定的时间还差15分钟,乌尔勃西斯通知莫洛托夫,立陶宛接受声明,政府已经辞职,总统委托拉基斯凯斯将军组成新内阁。没想到,这竟换来了莫洛托夫一阵劈头盖脸的大骂:既不向我们报告,也不经我们同意,就任命内阁首脑,你想干什么?乌尔勃西斯:不是你说要我们组建新政府的吗?莫洛托夫:只让你们换政府,没让你们定人选,谁担任内阁首脑,要与苏联协商。拉基斯凯斯这个人是不能接受的······苏联需要的完全是另一种人——一个立场明确而且亲苏的人物。05搞定立陶宛之后,莫洛托夫召见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驻苏公使,宣读了同样的声明。莫洛托夫指责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搞小军事同盟,针对苏联,还把立陶宛拉了进去,甚至企图拉芬兰入盟,这对苏联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苏联无法容忍。宣泄完毕后,莫洛托夫提了同样的条件,要求两国限期答复。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公使反驳道:我们两国的同盟关系存在十多年了,人所共知,至于立陶宛,它没有入盟。莫洛托夫对此心知肚明,当时苏联与这两国签订互助条约时,他故意没有提及此事,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说事。莫洛托夫辩解道:三国领导人在一起会晤,就证明他们共同结成了反苏军事同盟。别废话了,同不同意吧。大军压境,能不同意吗?两国政府宣布辞职,大批苏联军队开进,苏联特使飞临当地,着手组建亲苏傀儡政府。爱沙尼亚电影《一九四四》中,有句很经典的台词:你是该害怕苏联的力量组建新政府不是一句话的事,需要举行议会选举,获胜的政党上台执政。以立陶宛为例。大选之前,苏军禁止所有俱乐部和社会组织活动,查封了报纸,逮捕了所有在社会生活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控制了立陶宛所有政府机关。候选名单上,只有苏联指定的劳动人民联盟的人,凡是不愿意投赞成票的人,都被威胁为人民的敌人。结果,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波罗的海三国政府完成了换血,宣布土地、银行和不动产国有化,随即加入苏联。稳定大局后,苏联开始用铁拳对付“人民的敌人”,截止1941年6月17日,三国总计被逮捕14467人,被强制迁徙25711人,被镇压40178人。这是加入苏联之后的数字,如果把大选前后的数字加起来,被处理的人更多。苏联可以把波罗的海三国的政府换掉,却无法换掉民心。三国民间反苏情绪浓厚,对苏联各项政策进行抵制,连斯大林钦定的农业集体化都推进不下去;反苏武装斗争此起彼伏,立陶宛的反苏游击队甚至坚持到了1956年底。此后50年里,苏联一直试图对波罗的海三国实行“苏化”,为此流放了几十万人,但作用甚微,考虑到这三国民间力量的强硬,苏联只能对其采取特殊政策,不敢过分相逼。直到苏联解体,都没有驯化这三国。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揭开了苏联解体的序幕······

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联

作者:战争艺术001

1940年6月14日,德军攻占巴黎,法国政府垮台。

号称欧洲陆军第一的强国,居然被德国三下五除二就收拾了,全世界惊愕不已。

法国战败的新闻上了全球热搜头版头条,相比之下,波罗的海三个微型国家的命运,几乎无人关注。

德军攻占巴黎的第二天,50万苏军进入波罗的海三国,迅速占领了这三个国家的首都以及所有重要城市、战略要地,与此同时,三个重量级苏联官员杰卡诺佐夫、维辛斯基、日丹诺夫分别前往三国,以特使的身份坐镇当地,他们的任务是组建新的亲苏政府。

7月14-15日,在苏军的刺刀之下,波罗的海三国进行议会选举,苏联扶持的傀儡政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的劳动人民联盟,分别获得了92.8%、97.8%、99.19%的选票。

7月21-22日,三国议会作出了完全一样的决定:实行苏维埃制度,并自愿加入苏联。8月初,苏联接受了三国的请求。至此,波罗的海三国成了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

斯大林

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作棰楚之下,何求不得。意思是说,在杖击鞭打之下,想让犯人怎么招供就怎么招供。

引申一下,再暴力威胁一下,弱小一方毫无反抗能力,施暴者可以任意揉捏它。

好在文明进步,苏联人只是想吞并波罗的海三国,要是放在古代,罗斯人把这弹丸之地夷为平地,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别说了,狠人,谢不杀之恩!

01

二战前,英、法、德、苏四国的关系,有点像一些女生宿舍的关系。

德国实力强大,霸气十足,英、法看德国不顺眼,要拉苏联组团对付德国。

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也在拉拢苏联,至少让苏联保持中立,好集中对付英、法。

苏联对英、法、德没有明显的偏爱,都是潜在敌人,眼下,谁给的好处多,它就支持谁,长远来看,它要继续发育,等实力足够强大时,平推欧洲。

不过,英、法对德国仍抱有幻想,希望德国拿点好处后适可而止,向东对付苏联。

一件事情的发生,终结了这堆复杂且烧脑的关系。

1939年3月,英、法与苏联进行了战前最后一次谈判,双方在核心问题上始终谈不拢。

这个核心问题是:一旦战争爆发,苏联军队可以通过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土。

波罗的海和波兰,是德国进攻苏联的海陆必经之道,直接关乎苏联西北边境的安全,苏联想拿下这两个地方,英、法认为苏联趁机扩张领土,坚决不同意。

双方不欢而散。

苏联转而和德国谈判,相比英、法的不敞亮,希特勒通透得多。

他给斯大林的条件是:波兰一人一半,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都给你,芬兰也给你,如果你能啃得下。

斯大林很满意,选择与德国合作。

漫画:希特勒把波罗斯海三国当彩礼送给了斯大林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签订,协定之外还有个秘密协议书,确定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划入苏联势力范围。

9月,德国和苏联分别出兵,灭了波兰。9月28日,两国在莫斯科签订《苏德友好边界条约》,完成了对波兰的领土瓜分。德国用立陶宛换取了苏联占领的卢林布省和华沙省部分地区。

就这样,波罗斯海三国划为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势力范围和领土是两个概念,中间有一个吞并消化的过程。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时英法已经对德宣战,波罗的海三国孤立无援,面对苏联的獠牙,三国的命运已经注定,等待它们的是苏联的“消化”。

02

早在9月18日,苏联就动手了,起因是“苍鹰”号潜艇事件。

战争爆发后,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围剿波兰潜艇,1艘名为“苍鹰”的潜艇躲过围剿,逃到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港。爱沙尼亚政府根据德国的要求,扣押了潜艇。

9月17日深夜,潜艇上的波兰士兵制服了爱沙尼亚守卫,夺艇而逃。

第二天,爱沙尼亚政府向外界公布了此事。

德国还没发飙,苏联坐不住了。

苏联指责爱沙尼亚故意放走了波兰潜艇,声称在某些国家的庇护下,波罗的海除了有波兰潜艇,还有别的国家的潜艇,这对苏联安全构成了威胁,苏联舰队要采取必要的行动。

很快,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进入了爱沙尼亚领海,封锁了海岸,并炮击沿海地带,苏联空军入侵爱沙尼亚领空威慑。

下马威之后见真招,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邀请爱沙尼亚外长瑟尔特尔访苏。

莫洛托夫开门见山:波兰潜艇逃走,证明你们不关心苏联安全,不想或者不能维持本国秩序,使苏联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既如此,我们签个互助条约吧,让苏联军队进驻爱沙尼亚的军事基地。

莫洛托夫还承诺:我们不触及你们的主权、政体,也不向你们强加主义,你们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自己的政府、自己的议会、内外政策、军队和经济体制。

瑟尔特尔有点懵:我们奉行中立政策,不能与苏联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如果签了,必定打破波罗的海地区的平衡,把自己卷入大国纠葛的危险之中。而且,我们已经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如果再和苏联结成军事同盟,这明显相抵触。

瑟尔特尔的意思是:如果苏德爆发战争,爱沙尼亚将陷入两难,要么违背与德国的条约,要么违背与苏联的同盟。

莫洛托夫:这你大可以放心,苏联也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我向你保证,德国肯定同意爱沙尼亚与苏联缔结条约。

潜台词就是德国早就把你们卖了,不要再拿德国当挡箭牌,没有谁能阻挡条约的签订。

莫洛托夫还威胁道:建议您迎合苏联的愿望,以免局势恶化,不要迫使苏联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使用武力······现在,一切寄托于外界帮助的希望都是幻想。

一番威逼利诱之后,莫洛托夫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条约草案和附加的秘密议定书草案,要求瑟尔特尔立即签字。

瑟尔特尔很无奈地说道,我原则上反对这个条约,而且我也没有签约的权力。

莫洛托夫大手一挥,瑟尔特尔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国了。

9月26日,瑟尔特尔向爱沙尼亚国务委员会汇报了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拒绝苏联的要求,必定招来苏联的进攻,波兰是前车之鉴。为今之计,只能通过谈判,尽可能签订一个对爱沙尼亚好一点的条约。

03

当爱沙尼亚政府正在商量、研究谈判条件和谈判技巧时,苏联已经等不及了,于是导演了沉船事件。

一艘名为“冶金工人”号的苏联货船,在纳尔瓦湾(爱沙尼亚领海)浅水区,遭遇苏联“鱼狗-303”号潜艇袭击,随即沉没。早已等候在此的苏联记者,拍下了沉船照片(浅水区,海水只淹到了货船的上层甲板)。

9月27日,瑟尔特尔再次来到莫斯科,准备就上次的条约草案与苏联展开谈判。

莫洛托夫告诉瑟尔特尔:迟了!我刚刚收到消息,“冶金工人”号货船被袭击沉没,相当数量船员牺牲,情况有变,苏联必须在上次的条约草案上追加条件——爱沙尼亚应该让苏联在其领土上部署35000人,这既能防止爱沙尼亚卷入战争,也能帮助爱沙尼亚维护国内秩序。

瑟尔特尔:这就没法谈了,这不就是苏联对爱沙尼亚实行军事占领吗?

莫洛托夫并不着急,他笑眯眯地请出了斯大林。

斯大林对瑟尔特尔说:红军进入爱沙尼亚是绝对必要的,不包括这个内容就不能签订条约,我们会被迫寻找其他措施,来加强苏联的安全,这是必要的。

我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大佬的气场就是不一样,斯大林表明态度后,爱沙尼亚代表团不敢再反对。

此时,苏联战机以更高的频次进入爱沙尼亚领空盘旋,飞机的轰鸣声犹如苏联的愤怒咆哮。

瑟尔特尔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恳求苏联在驻军地点、人数等方面做出一些让步。

9月28日下午,两国签订了《苏爱互助条约》,爱沙尼亚允许苏联在萨列马岛、赫乌马岛以及帕尔迪斯基市建立海空军基地,苏军在这些地点驻军总数不超过25000人。

斯大林很满意,他对瑟尔特尔说:我可以告诉你,与苏联签订条约说明,爱沙尼亚政府行事是明智的······否则,你们会得到波兰的下场。波兰是大国,现在波兰在哪里?

搞定爱沙尼亚后,苏联将矛头对准了拉脱维亚,手法都差不多。

10月2日,两国在莫斯科举行谈判,谈了两个小时谈不拢。

斯大林又亲自出马,他说: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这样一些国家已经消失不存在了,其他一些国家也可能会不存在······我直接对您说吧,影响范围的瓜分已经在进行了······如果不是我们,德国人也会占领你们的······

3天后,两国签订了互助条约,拉脱维亚允许苏联在里耶巴亚市、文茨皮尔斯市建立海空军基地,允许苏联在部分海岸构筑炮兵阵地,苏军在这些地方驻军总数不超过25000人。

至于立陶宛,情况与上述两国如出一辙。

10月10日,与苏联签订条约后,立陶宛外交部长乌尔勃西斯感叹道:这不就是占领立陶宛吗?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相顾大笑起来。

斯大林说:爱沙尼亚起先也是这样看的。苏联的意图并不是威胁立陶宛的独立,恰恰相反,苏军会保卫立陶宛的独立。

斯大林与莫洛托夫

04

条约签订后几个月,苏联还算守信,严禁苏联驻军和外交人员干涉三国内政,没有进一步“消化”。

此时,英、法与德国已经处于交战状态,双方胜负难料,如果英、法胜了,肯定会干涉苏联在波罗的海三国驻军,而且,如果此时对三国出重拳,德国也会对苏联产生警惕。

斯大林还在观望,等待最佳时机。

1940年5月,德军横扫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迫使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了总攻。

英军被赶到了岛上,法军兵败如山倒,德军顾不上东边,斯大林等待的机会来了。

1940年5月25日,莫洛托夫紧急照会立陶宛驻苏公使,宣称2名驻立陶宛的苏联红军战士失踪了,这起事件是受立陶宛政府庇护的人干的,苏联认为,这起事件的性质很恶劣,后果很严重,它意味着立陶宛政府对苏联的挑衅。

2天后,这两个“失踪”的士兵归队了,他们声称受到了不明身份者劫持,劫持者把他们扔在地窖里,逼问他们坦克分队的情况。

显然,这又是一出拙劣的、自导自演的戏,性质和卢沟桥事变前夕日军借口士兵失踪一样。

苏联塔斯社火力全开,怒批立陶宛当局的反苏行径,警告其好自为之,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立陶宛政府还傻傻地表示,要组成联合侦察委员会调查士兵失踪事件,遭苏联无情拒绝。

6月14日晚上,莫洛托夫会见立陶宛外长乌尔勃西斯,突然向乌尔勃西斯宣读了一份声明。

声明指责立陶宛政府绑架苏联士兵,蓄意破坏苏军在立陶宛驻军,还企图进攻苏联驻军;鉴于此,苏联要求立陶宛立即把内政部长、政治警察局长送上法庭审判;组建亲苏政府;苏联在立陶宛的驻军地点和人数不受限制。

乌尔勃西斯有点懵,这点小事,至于吗?

莫洛托夫威胁道:苏联政府是亲立陶宛的,所以我们希望,立陶宛政府也应该是亲苏联的。

乌尔勃西斯:能不能缓一缓?

莫洛托夫:苏联政府的声明是刻不容缓的,次日10点之前必须答复,否则苏联绝对立即向立陶宛推进。

乌尔勃西斯:审判内政部长和政治警察局长,没有法律依据。

莫洛托夫:先逮捕送上法庭再说,法律条款总是会找到的,如果你们实在找不到,苏联法学家可以过去提供帮助。

6月15日上午9点45分,距离苏联声明规定的时间还差15分钟,乌尔勃西斯通知莫洛托夫,立陶宛接受声明,政府已经辞职,总统委托拉基斯凯斯将军组成新内阁。

没想到,这竟换来了莫洛托夫一阵劈头盖脸的大骂:既不向我们报告,也不经我们同意,就任命内阁首脑,你想干什么?

乌尔勃西斯:不是你说要我们组建新政府的吗?

莫洛托夫:只让你们换政府,没让你们定人选,谁担任内阁首脑,要与苏联协商。拉基斯凯斯这个人是不能接受的······苏联需要的完全是另一种人——一个立场明确而且亲苏的人物。

05

搞定立陶宛之后,莫洛托夫召见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驻苏公使,宣读了同样的声明。

莫洛托夫指责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搞小军事同盟,针对苏联,还把立陶宛拉了进去,甚至企图拉芬兰入盟,这对苏联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苏联无法容忍。

宣泄完毕后,莫洛托夫提了同样的条件,要求两国限期答复。

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公使反驳道:我们两国的同盟关系存在十多年了,人所共知,至于立陶宛,它没有入盟。

莫洛托夫对此心知肚明,当时苏联与这两国签订互助条约时,他故意没有提及此事,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说事。

莫洛托夫辩解道:三国领导人在一起会晤,就证明他们共同结成了反苏军事同盟。

别废话了,同不同意吧。

大军压境,能不同意吗?

两国政府宣布辞职,大批苏联军队开进,苏联特使飞临当地,着手组建亲苏傀儡政府。

爱沙尼亚电影《一九四四》中,有句很经典的台词:你是该害怕苏联的力量

组建新政府不是一句话的事,需要举行议会选举,获胜的政党上台执政。

以立陶宛为例。大选之前,苏军禁止所有俱乐部和社会组织活动,查封了报纸,逮捕了所有在社会生活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控制了立陶宛所有政府机关。

候选名单上,只有苏联指定的劳动人民联盟的人,凡是不愿意投赞成票的人,都被威胁为人民的敌人。结果,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波罗的海三国政府完成了换血,宣布土地、银行和不动产国有化,随即加入苏联。

稳定大局后,苏联开始用铁拳对付“人民的敌人”,截止1941年6月17日,三国总计被逮捕14467人,被强制迁徙25711人,被镇压40178人。

这是加入苏联之后的数字,如果把大选前后的数字加起来,被处理的人更多。

苏联可以把波罗的海三国的政府换掉,却无法换掉民心。

三国民间反苏情绪浓厚,对苏联各项政策进行抵制,连斯大林钦定的农业集体化都推进不下去;反苏武装斗争此起彼伏,立陶宛的反苏游击队甚至坚持到了1956年底。

此后50年里,苏联一直试图对波罗的海三国实行“苏化”,为此流放了几十万人,但作用甚微,考虑到这三国民间力量的强硬,苏联只能对其采取特殊政策,不敢过分相逼。直到苏联解体,都没有驯化这三国。

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揭开了苏联解体的序幕······

德国分到西欧的内容呢?

德国分到西欧的内容呢?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印度邀请和中国一起瓜分日本,你去不去

印度邀请和中国一起瓜分日本,你去不去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其臭如兰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英法绥靖有问题吗?英法自己的史学家都确认的,这里也有人洗?英法口头保证是因为有协约的,只是强调而已,实际上没有什么行动,即使开战以后,奇怪战争静坐战争也不是别人说的,还是他们自己首先批评的。英国人自己论述的两战之间二十年外交史,都不好意思像你这样脑补。英法苏谈判的分歧是英法要求苏联保证德国侵波时做出援助,但自身不能对苏联给与任何保证,换句话说,就是德国发动战争,苏联只有帮忙的义务,没有被帮助的权利。苏联的要求就是两者要放在一起谈才可以,几个月的谈判一直在纠结这事儿。

[图片]

查看更多

英法绥靖有问题吗?英法自己的史学家都确认的,这里也有人洗?
英法口头保证是因为有协约的,只是强调而已,实际上没有什么行动,即使开战以后,奇怪战争静坐战争也不是别人说的,还是他们自己首先批评的。
英国人自己论述的两战之间二十年外交史,都不好意思像你这样脑补。英法苏谈判的分歧是英法要求苏联保证德国侵波时做出援助,但自身不能对苏联给与任何保证,换句话说,就是德国发动战争,苏联只有帮忙的义务,没有被帮助的权利。苏联的要求就是两者要放在一起谈才可以,几个月的谈判一直在纠结这事儿。

这些早就被证伪了,别老是看这些带有主观色彩的文章,要看实际发生的历史行为:
1.波兰战役结束之后,xtl抛出和平谈判,英法没有同意(这里就已经证明了英法没有祸水东引的想法,真要祸水东引此时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和谈);
2.波兰战役之后,英法的军工产量就开始上升,40年飞机坦克的产量较39年有大幅度提高,这些数据都是可以查到的。这里可以说明英法静坐战是因为彼时英法没有作战能力,在大战之前并没有做好军事准备;
3.英法苏谈判的分歧现在没有实质性文件(就是类似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种有双方签字的),所以对此推论只能通过苏德条约去判断。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对维堡、波罗的海三国、波兰和罗马尼亚都有领土诉求,也希望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被苏联直接或间接控制,这些英法不可能答应

这些早就被证伪了,别老是看这些带有主观色彩的文章,要看实际发生的历史行为:
1.波兰战役结束之后,xtl抛出和平谈判,英法没有同意(这里就已经证明了英法没有祸水东引的想法,真要祸水东引此时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和谈);
2.波兰战役之后,英法的军工产量就开始上升,40年飞机坦克的产量较39年有大幅度提高,这些数据都是可以查到的。这里可以说明英法静坐战是因为彼时英法没有作战能力,在大战之前并没有做好军事准备;
3.英法苏谈判的分歧现在没有实质性文件(就是类似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种有双方签字的),所以对此推论只能通过苏德条约去判断。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对维堡、波罗的海三国、波兰和罗马尼亚都有领土诉求,也希望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被苏联直接或间接控制,这些英法不可能答应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Re:苏联为什么要和德国一起瓜分波兰?
历史区最热帖
为什么小小的沛县居然拥有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
赌圣,审死官,92家有喜事,周星驰这三部不是石斑瑜配音的戏,火不火?票房高不高?
中国五十大电站
苏轼与辛弃疾的巅峰对决,《水调歌头》与《元夕》的碰撞,哪一首更胜一筹?
波音工厂的技工:作为技术工人,我每小时工资只有28美元,连中学老师都比我收入高。
亲戚说,因为日本国土,经常地震死人,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就是要侵略别人,获取土地和资源,如何反驳?
上帝已经眷顾了美国二百年,究竟还要再过多少年美国才会盛极而衰?
珍珠党领袖:手机会被以色列监视,珍珠党成员不要使用手机,要改用传呼机。
黎巴嫩大型医院:大多数受伤者都成为了残疾人,失去了眼睛,耳朵或者手臂。
马斯克会不会对自己的学历感到自卑?他只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历史区最新帖
波音工厂的技工:作为技术工人,我每小时工资只有28美元,连中学老师都比我收入高。
马斯克会不会对自己的学历感到自卑?他只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成龙,周星驰,刘德华,李连杰,谁3分,4分的作品最多?
理性讨论:周星驰电影没了石斑鱼配国语,就没有其他人配国语了吗?
成龙如果从来不用配音的话,电影还会不会这么火?
已经六年了,'周星驰的美人鱼2为何还没上映?
成龙跟周星驰 谁的地位更高?
周星驰没有石班瑜的话还有没有这么火?
历史区区歌,大家觉得哪一首合适
拿破仑和韩信,谁的军事才能更强?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