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之争,谁是你的意难平 564回复/ 49277518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引用 @张看山V5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朱标是忙活迁都,去陕西视察后感染风寒病死的。朱标不早死,中国历史的走向真的可能就不一样了。

朱标是忙活迁都,去陕西视察后感染风寒病死的。朱标不早死,中国历史的走向真的可能就不一样了。

楼上的感觉都没get到层主的点啊,朱标不死,没有朱棣的事情,就不会迁都北平

迁都西安很可能是办不到的,最后留在南京,那么过几代之后很可能出现南北朝的局面

如果南北分裂进入近现代,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楼上的感觉都没get到层主的点啊,朱标不死,没有朱棣的事情,就不会迁都北平

迁都西安很可能是办不到的,最后留在南京,那么过几代之后很可能出现南北朝的局面

如果南北分裂进入近现代,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M.SCOFIELD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经典“老子英雄儿好汉”逻辑,史书明明白白的记载抵不过你的臆想,然后标榜自己会思考,真是好笑。你这个当爹差不了,不看看他做了啥?只凭自己主观猜测,还逻辑自洽了起来?李渊喜欢贵族,他说李密,王世充这种人抓到了不能杀头,因为都是贵族,但是窦建德必须杀,因为他不是贵族,李二在人家投降前许诺的不杀,结果老李给砍了。然后,河北就造反了。你说他脑子是不是有问题。李二的近臣里面,萧禹的政务能力不是最强的,但萧禹做老李的中书令的时候,怼过他好几次。前后发布的诏令自相矛盾。底下办事的无所适从。瞧不起干活的人,比如刘邦,曹操,宇文泰亲自统兵作战。你看我捶手而做,多舒服,你说他是不是不聪明。另外生性多疑,619年怀疑刘文静造反直接把他砍了,同年怀疑李靖也造反要不是李世民保下来也会被砍头。身边的尹德妃的爹把杜如晦揍了屁事没有,张婕妤的爹抢了宗室李神通因功受封的土地李渊居然帮着赵婕妤。任用八十岁的李粲为左监门大将军,只因为他是隋朝旧将,当年和李渊有旧。就这水平还当爹的差不了?这里多说一句,历史上武德二年也就是上面我说的619年李渊就尝试过“去李世民化”,不光斩杀刘文静,而且主动雪藏李世民,展现你所臆想的“当爹不差”的能力表现。“刘武周是一位割据政权的皇帝,在李渊晋阳(太原)起兵之前就在马邑(大同)起兵称帝了,李渊加快起兵步伐的原因之一,就是刘武周夺取其治下汾阳宫他恐惧被隋炀帝问罪,李渊起兵南下后曾一度想退兵就是担心背后刘武周的威胁。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终于出手了,他麾下有宋金刚、寻相、尉迟敬德等大将,还得到突厥的支持,得到定杨可汗的封号,有突厥军随行参战,刘武周大军直逼李唐龙兴之地晋阳。而恰值唐国内部李渊与李世民政治矛盾激化,李世民这位总领关中、凉州、河东兵马掌握唐军军权的大元帅被雪藏,心腹刘文静即便是晋阳起兵主要元谋功臣有“恕二死”特权,仍被李渊除掉。李渊在“去李世民化”的操作中,向河东战场派出了他夹袋中几乎所有能上的人才。事实非常打脸甚至令人崩溃,迅速证明了李世民的不可替代,李渊的这些人才败的败,俘的俘,丧师失地,河东摇摇欲坠,危及关中。先是留守晋阳的李元吉战败。然后是李仲文、姜宝谊大军全军覆没,二将被俘。二人找机会逃回后,姜宝谊二次被俘,被刘武周杀掉。然后是裴寂代替李世民,率主力讨伐刘武周,裴寂全军覆没,仅以身免。然后是李元吉丢失晋阳,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刘政会被刘武周俘虏。晋阳不止是一个地方,它是李唐原来的基本盘,更是从唐、至五代、至宋,华夏龙脉所在,李唐出自晋阳,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均是晋阳一脉的更迭,直到对龙脉之威恐惧的赵光义毁去龙脉。从古代普遍崇信的玄学角度,其实李元吉丢失晋阳对李唐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接下来唐国的糜烂会进一步发展。然后是裴寂大幅度失地。刚刚被从秦国救回来几个月的刘弘基,再次在临汾被刘武周俘虏。幸好他又找机会逃回。屋漏偏逢连夜雨,唐军如此拉垮,夏县百姓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裴寂去讨伐,被吕崇茂打败。李渊又派出了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后来的民部尚书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带兵讨伐吕崇茂,战败,全部被尉迟敬德俘虏。这时候的李渊不但军队损失惨重,领土大幅沦丧,朝廷内部也愁云惨淡,尚书省的裴寂连连战败,内史省的唐俭派出去俘虏了,内史省的萧瑀和门下省陈叔达是文官,他的六部尚书中吏部兼礼部李纲老迈,民部尚书刘文静被他杀了,工部尚书独孤怀恩被俘虏了,就刑部尚书皇甫无逸没派出去,兵部尚书无记载,李渊能派出去的都派出去了,可是局势日趋糜烂,关中震骇。李渊灰心绝望,出手敕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意思是,刘武周势头这样猛,我们难与争锋,放弃黄河以东的全部领土,死保关中而已!噩耗并没有就这样完结,东路的李神通被窦建德击败,李神通、同安公主、魏征被窦建德俘虏,李世𪟝的父亲李盖也被俘虏,李世勩也被迫屈意向窦建德投降。这就是619年的李渊,凄凄惨惨戚戚。这惨败的基础,还是李世民在618年冬天一举灭掉秦国扩大版图扩充军力的厚实底子上。”这就是你所谓的“当爹的不差”

经典“老子英雄儿好汉”逻辑,史书明明白白的记载抵不过你的臆想,然后标榜自己会思考,真是好笑。

你这个当爹差不了,不看看他做了啥?只凭自己主观猜测,还逻辑自洽了起来?

李渊喜欢贵族,他说李密,王世充这种人抓到了不能杀头,因为都是贵族,但是窦建德必须杀,因为他不是贵族,李二在人家投降前许诺的不杀,结果老李给砍了。然后,河北就造反了。你说他脑子是不是有问题。李二的近臣里面,萧禹的政务能力不是最强的,但萧禹做老李的中书令的时候,怼过他好几次。前后发布的诏令自相矛盾。底下办事的无所适从。瞧不起干活的人,比如刘邦,曹操,宇文泰亲自统兵作战。你看我捶手而做,多舒服,你说他是不是不聪明。另外生性多疑,619年怀疑刘文静造反直接把他砍了,同年怀疑李靖也造反要不是李世民保下来也会被砍头。身边的尹德妃的爹把杜如晦揍了屁事没有,张婕妤的爹抢了宗室李神通因功受封的土地李渊居然帮着赵婕妤。任用八十岁的李粲为左监门大将军,只因为他是隋朝旧将,当年和李渊有旧。就这水平还当爹的差不了?这里多说一句,历史上武德二年也就是上面我说的619年李渊就尝试过“去李世民化”,不光斩杀刘文静,而且主动雪藏李世民,展现你所臆想的“当爹不差”的能力表现。

“刘武周是一位割据政权的皇帝,在李渊晋阳(太原)起兵之前就在马邑(大同)起兵称帝了,李渊加快起兵步伐的原因之一,就是刘武周夺取其治下汾阳宫他恐惧被隋炀帝问罪,李渊起兵南下后曾一度想退兵就是担心背后刘武周的威胁。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终于出手了,他麾下有宋金刚、寻相、尉迟敬德等大将,还得到突厥的支持,得到定杨可汗的封号,有突厥军随行参战,刘武周大军直逼李唐龙兴之地晋阳。

而恰值唐国内部李渊与李世民政治矛盾激化,李世民这位总领关中、凉州、河东兵马掌握唐军军权的大元帅被雪藏,心腹刘文静即便是晋阳起兵主要元谋功臣有“恕二死”特权,仍被李渊除掉。李渊在“去李世民化”的操作中,向河东战场派出了他夹袋中几乎所有能上的人才。事实非常打脸甚至令人崩溃,迅速证明了李世民的不可替代,李渊的这些人才败的败,俘的俘,丧师失地,河东摇摇欲坠,危及关中。

先是留守晋阳的李元吉战败。

然后是李仲文、姜宝谊大军全军覆没,二将被俘。二人找机会逃回后,姜宝谊二次被俘,被刘武周杀掉。

然后是裴寂代替李世民,率主力讨伐刘武周,裴寂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然后是李元吉丢失晋阳,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刘政会被刘武周俘虏。晋阳不止是一个地方,它是李唐原来的基本盘,更是从唐、至五代、至宋,华夏龙脉所在,李唐出自晋阳,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均是晋阳一脉的更迭,直到对龙脉之威恐惧的赵光义毁去龙脉。从古代普遍崇信的玄学角度,其实李元吉丢失晋阳对李唐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接下来唐国的糜烂会进一步发展。
然后是裴寂大幅度失地。

刚刚被从秦国救回来几个月的刘弘基,再次在临汾被刘武周俘虏。幸好他又找机会逃回。

屋漏偏逢连夜雨,唐军如此拉垮,夏县百姓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裴寂去讨伐,被吕崇茂打败。

李渊又派出了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后来的民部尚书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带兵讨伐吕崇茂,战败,全部被尉迟敬德俘虏。
这时候的李渊不但军队损失惨重,领土大幅沦丧,朝廷内部也愁云惨淡,尚书省的裴寂连连战败,内史省的唐俭派出去俘虏了,内史省的萧瑀和门下省陈叔达是文官,他的六部尚书中吏部兼礼部李纲老迈,民部尚书刘文静被他杀了,工部尚书独孤怀恩被俘虏了,就刑部尚书皇甫无逸没派出去,兵部尚书无记载,李渊能派出去的都派出去了,可是局势日趋糜烂,关中震骇。

李渊灰心绝望,出手敕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意思是,刘武周势头这样猛,我们难与争锋,放弃黄河以东的全部领土,死保关中而已!

噩耗并没有就这样完结,东路的李神通被窦建德击败,李神通、同安公主、魏征被窦建德俘虏,李世𪟝的父亲李盖也被俘虏,李世勩也被迫屈意向窦建德投降。

这就是619年的李渊,凄凄惨惨戚戚。

这惨败的基础,还是李世民在618年冬天一举灭掉秦国扩大版图扩充军力的厚实底子上。”

这就是你所谓的“当爹的不差”

老弟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看起来熟读史书,让我汗颜,这些史料大多都没细看过。可惜如此长篇,一样没有解释清楚为啥李渊在史书上的表现如此前倨后恭。前后表现判若两人,我认为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史书记载有错。尽信书不如无书,固然中国古代正史记载的准确性非常之高,但也要知道有“董狐之笔”类似之事。虽不是其人所杀,但记载之后别人看了,甚至让赵盾自己看都说不出错来。这里运用的就是逻辑,此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李渊这里就这么用的,他说贵族不杀,后来不是一样杀了李密?他如此说,也可以归为收买人心的行为。李密也确实比较特殊,和李渊同为武川镇后人,可以说是一类人。李渊疑点最多的地方在于:和李世民有交集的,多是蠢笨表现;李世民小时候,尤其是反叛之前的行为,反而是精英级别之上的表现。蠢笨表现的受益人,就是李世民。所以有理由怀疑,这些蠢笨表现是被串改了,授意人即是李世民,原因是得位不正,不得已抹黑其父。试想一下,李渊但凡中规中矩,李世民发动政变就有问题;唯有李渊酒囊饭袋,李建成其蠢如猪,不政变就有可能灭国,这时政变才有理法上的合理性。还有人怼我说看个起居录都要被魏征喷,修改史料这种大事,魏征更不可能同意了。这两件事有根本的不同,一件只是不合礼法,一件乃是立国之本啊。得位不正如何能做到皇位稳固?魏征给李建成出的主意是先动手杀李世民,国之大事怎么能循规蹈矩?李渊在杨广手下时,是自泼脏水,喜女色、每日里花天酒地。这就是大智慧,八柱国的后人相互清洗,谁上位就清洗其他人。不如此怎能活到隋末,不如此怎能被派到太原。花天酒地之中就能掌控太原,交际能力点满了!反叛之后一封信骗了李密,有文章说一封信能顶三十万兵马。这些事蠢货哪里做的出来啊。

老弟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看起来熟读史书,让我汗颜,这些史料大多都没细看过。可惜如此长篇,一样没有解释清楚为啥李渊在史书上的表现如此前倨后恭。前后表现判若两人,我认为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史书记载有错。尽信书不如无书,固然中国古代正史记载的准确性非常之高,但也要知道有“董狐之笔”类似之事。虽不是其人所杀,但记载之后别人看了,甚至让赵盾自己看都说不出错来。这里运用的就是逻辑,此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李渊这里就这么用的,他说贵族不杀,后来不是一样杀了李密?他如此说,也可以归为收买人心的行为。李密也确实比较特殊,和李渊同为武川镇后人,可以说是一类人。李渊疑点最多的地方在于:和李世民有交集的,多是蠢笨表现;李世民小时候,尤其是反叛之前的行为,反而是精英级别之上的表现。蠢笨表现的受益人,就是李世民。所以有理由怀疑,这些蠢笨表现是被串改了,授意人即是李世民,原因是得位不正,不得已抹黑其父。试想一下,李渊但凡中规中矩,李世民发动政变就有问题;唯有李渊酒囊饭袋,李建成其蠢如猪,不政变就有可能灭国,这时政变才有理法上的合理性。还有人怼我说看个起居录都要被魏征喷,修改史料这种大事,魏征更不可能同意了。这两件事有根本的不同,一件只是不合礼法,一件乃是立国之本啊。得位不正如何能做到皇位稳固?魏征给李建成出的主意是先动手杀李世民,国之大事怎么能循规蹈矩?李渊在杨广手下时,是自泼脏水,喜女色、每日里花天酒地。这就是大智慧,八柱国的后人相互清洗,谁上位就清洗其他人。不如此怎能活到隋末,不如此怎能被派到太原。花天酒地之中就能掌控太原,交际能力点满了!反叛之后一封信骗了李密,有文章说一封信能顶三十万兵马。这些事蠢货哪里做的出来啊。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扶苏不是太子

扶苏不是太子

亮了(0)
回复
引用 @波黑球迷保护协会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楼上的感觉都没get到层主的点啊,朱标不死,没有朱棣的事情,就不会迁都北平

迁都西安很可能是办不到的,最后留在南京,那么过几代之后很可能出现南北朝的局面

如果南北分裂进入近现代,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楼上的感觉都没get到层主的点啊,朱标不死,没有朱棣的事情,就不会迁都北平

迁都西安很可能是办不到的,最后留在南京,那么过几代之后很可能出现南北朝的局面

如果南北分裂进入近现代,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迁都是大势所趋吧,即使是朱元璋都有这个打算,南京不太可能成为久居之地,北京,西安都有可能,甚至洛阳,开封也有说法。北京是因为朱棣,没有朱棣靖难,西安概率最大,即使不是北京和西安,开封,洛阳也是大概率的。

迁都是大势所趋吧,即使是朱元璋都有这个打算,南京不太可能成为久居之地,北京,西安都有可能,甚至洛阳,开封也有说法。北京是因为朱棣,没有朱棣靖难,西安概率最大,即使不是北京和西安,开封,洛阳也是大概率的。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2)

扶苏一道圣旨就能让他自杀,这种人当不了皇帝。

扶苏一道圣旨就能让他自杀,这种人当不了皇帝。

亮了(0)
回复
引用 @都说我是伪球迷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老弟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看起来熟读史书,让我汗颜,这些史料大多都没细看过。可惜如此长篇,一样没有解释清楚为啥李渊在史书上的表现如此前倨后恭。前后表现判若两人,我认为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史书记载有错。尽信书不如无书,固然中国古代正史记载的准确性非常之高,但也要知道有“董狐之笔”类似之事。虽不是其人所杀,但记载之后别人看了,甚至让赵盾自己看都说不出错来。这里运用的就是逻辑,此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李渊这里就这么用的,他说贵族不杀,后来不是一样杀了李密?他如此说,也可以归为收买人心的行为。李密也确实比较特殊,和李渊同为武川镇后人,可以说是一类人。李渊疑点最多的地方在于:和李世民有交集的,多是蠢笨表现;李世民小时候,尤其是反叛之前的行为,反而是精英级别之上的表现。蠢笨表现的受益人,就是李世民。所以有理由怀疑,这些蠢笨表现是被串改了,授意人即是李世民,原因是得位不正,不得已抹黑其父。试想一下,李渊但凡中规中矩,李世民发动政变就有问题;唯有李渊酒囊饭袋,李建成其蠢如猪,不政变就有可能灭国,这时政变才有理法上的合理性。还有人怼我说看个起居录都要被魏征喷,修改史料这种大事,魏征更不可能同意了。这两件事有根本的不同,一件只是不合礼法,一件乃是立国之本啊。得位不正如何能做到皇位稳固?魏征给李建成出的主意是先动手杀李世民,国之大事怎么能循规蹈矩?李渊在杨广手下时,是自泼脏水,喜女色、每日里花天酒地。这就是大智慧,八柱国的后人相互清洗,谁上位就清洗其他人。不如此怎能活到隋末,不如此怎能被派到太原。花天酒地之中就能掌控太原,交际能力点满了!反叛之后一封信骗了李密,有文章说一封信能顶三十万兵马。这些事蠢货哪里做的出来啊。

老弟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看起来熟读史书,让我汗颜,这些史料大多都没细看过。可惜如此长篇,一样没有解释清楚为啥李渊在史书上的表现如此前倨后恭。前后表现判若两人,我认为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史书记载有错。尽信书不如无书,固然中国古代正史记载的准确性非常之高,但也要知道有“董狐之笔”类似之事。虽不是其人所杀,但记载之后别人看了,甚至让赵盾自己看都说不出错来。这里运用的就是逻辑,此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李渊这里就这么用的,他说贵族不杀,后来不是一样杀了李密?他如此说,也可以归为收买人心的行为。李密也确实比较特殊,和李渊同为武川镇后人,可以说是一类人。李渊疑点最多的地方在于:和李世民有交集的,多是蠢笨表现;李世民小时候,尤其是反叛之前的行为,反而是精英级别之上的表现。蠢笨表现的受益人,就是李世民。所以有理由怀疑,这些蠢笨表现是被串改了,授意人即是李世民,原因是得位不正,不得已抹黑其父。试想一下,李渊但凡中规中矩,李世民发动政变就有问题;唯有李渊酒囊饭袋,李建成其蠢如猪,不政变就有可能灭国,这时政变才有理法上的合理性。还有人怼我说看个起居录都要被魏征喷,修改史料这种大事,魏征更不可能同意了。这两件事有根本的不同,一件只是不合礼法,一件乃是立国之本啊。得位不正如何能做到皇位稳固?魏征给李建成出的主意是先动手杀李世民,国之大事怎么能循规蹈矩?李渊在杨广手下时,是自泼脏水,喜女色、每日里花天酒地。这就是大智慧,八柱国的后人相互清洗,谁上位就清洗其他人。不如此怎能活到隋末,不如此怎能被派到太原。花天酒地之中就能掌控太原,交际能力点满了!反叛之后一封信骗了李密,有文章说一封信能顶三十万兵马。这些事蠢货哪里做的出来啊。

李世民小时候李渊怎么是精英级了你讲讲?你哪个地摊文上看来的?

李世民小时候李渊怎么是精英级了你讲讲?你哪个地摊文上看来的?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朱标跟谁争?天吗

朱标跟谁争?天吗

亮了(0)
回复
引用 @布朗尼全力倚父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也要看其他人同不同意啊 总要做做样子,刘贺做的那些坏事我都不信

[图片]

查看更多

那也要看其他人同不同意啊 总要做做样子,刘贺做的那些坏事我都不信

其他人的想法和霍光一定是一致的,这是一场权利的游戏,大臣们第一想法肯定是保住自己的权利,皇室那么多子嗣,找出一个奇葩有什么奇怪的?刘贺又不是第一个被西汉权臣拥立的皇帝,权臣拥立皇帝优先考虑的不就是皇帝好不好控制么?首先英明神武的皇室后羿不能选,甚至有了周勃王平拥立文帝的例子在前,甚至低调平庸的皇子也不敢选,剩下的可不就是各种神经病了呗。但是大臣们发现让一个神经病当皇帝实在不合适,才选了个小的。但是小皇帝终究会长大,大臣手里权利迟早会被收回。
是多天真才会相信一个权臣为了把皇位还给一个没有见过,没有血缘,只是自己同父异母哥哥的表弟的重孙子?

其他人的想法和霍光一定是一致的,这是一场权利的游戏,大臣们第一想法肯定是保住自己的权利,皇室那么多子嗣,找出一个奇葩有什么奇怪的?刘贺又不是第一个被西汉权臣拥立的皇帝,权臣拥立皇帝优先考虑的不就是皇帝好不好控制么?首先英明神武的皇室后羿不能选,甚至有了周勃王平拥立文帝的例子在前,甚至低调平庸的皇子也不敢选,剩下的可不就是各种神经病了呗。但是大臣们发现让一个神经病当皇帝实在不合适,才选了个小的。但是小皇帝终究会长大,大臣手里权利迟早会被收回。
是多天真才会相信一个权臣为了把皇位还给一个没有见过,没有血缘,只是自己同父异母哥哥的表弟的重孙子?

亮了(0)
回复
引用 @M.SCOFIELD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李世民小时候李渊怎么是精英级了你讲讲?你哪个地摊文上看来的?

李世民小时候李渊怎么是精英级了你讲讲?你哪个地摊文上看来的?

后面讲了,李渊起兵到李密死,李世民才十八岁,不算小时候算什么?

后面讲了,李渊起兵到李密死,李世民才十八岁,不算小时候算什么?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都说我是伪球迷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后面讲了,李渊起兵到李密死,李世民才十八岁,不算小时候算什么?

后面讲了,李渊起兵到李密死,李世民才十八岁,不算小时候算什么?

有何精英之处?

有何精英之处?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虎扑JR102549376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可能,朱棣庙号成祖,连朱元璋都不放在眼里,幸好朱元璋早死四年,不然朱棣进城的时候自焚而死的就是朱元璋了。

[图片]

查看更多

不可能,朱棣庙号成祖,连朱元璋都不放在眼里,幸好朱元璋早死四年,不然朱棣进城的时候自焚而死的就是朱元璋了。

有没有可能这个成祖是嘉靖给judy上的。。

有没有可能这个成祖是嘉靖给judy上的。。

亮了(0)
回复
引用 @都说我是伪球迷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后面讲了,李渊起兵到李密死,李世民才十八岁,不算小时候算什么?

后面讲了,李渊起兵到李密死,李世民才十八岁,不算小时候算什么?

古时候14岁就成家了,还小时候啊

古时候14岁就成家了,还小时候啊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M.SCOFIELD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是的,但是李渊其实才是李世民最大的对手,从619年冤杀刘文静开始,李渊就一直尝试在去李世民化,只不过他最后发现离了李世民他以及他的手下全部是一坨屎,唐国败亡也就旦夕之间,最后不得已又得把秦王请出来收拾残局,结果李世民不光能力挽狂澜更能定鼎天下,李渊更惶恐了,所以玄武门李世民的对手根本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才是最终的boss。

是的,但是李渊其实才是李世民最大的对手,从619年冤杀刘文静开始,李渊就一直尝试在去李世民化,只不过他最后发现离了李世民他以及他的手下全部是一坨屎,唐国败亡也就旦夕之间,最后不得已又得把秦王请出来收拾残局,结果李世民不光能力挽狂澜更能定鼎天下,李渊更惶恐了,所以玄武门李世民的对手根本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才是最终的boss。

的确,历来太子和皇帝都是个矛盾关系,太子有权利组自己的队伍,皇帝又怕他权利太大,各种掣肘,如果皇帝活得久不愿意放权,几十年的太子没有一个不怨气的,皇帝老年生活都不如意,除非直接挂了

的确,历来太子和皇帝都是个矛盾关系,太子有权利组自己的队伍,皇帝又怕他权利太大,各种掣肘,如果皇帝活得久不愿意放权,几十年的太子没有一个不怨气的,皇帝老年生活都不如意,除非直接挂了

亮了(2)
回复
引用 @M.SCOFIELD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有何精英之处?

有何精英之处?

杨广多疑,李渊自污避祸,此其一也。守太原被二人监视,有敌来犯,酒醉上马,领军大胜,箭无虚发,上马杀敌压服部众,平时装醉迷惑杨广,此其二也。以此为由,招兵买马,在监视者眼皮子底下拉起自己的部队,此其三也。守太原,每天花天酒地,竟也能掌控住太原,富商都收为己用,不得不说交际能力也点满了,此其四也。反叛之后,审时度势,不和群雄争锋,一封书信骗了李密阻击饶果军,以致李密兵败被杀,我认为这封信才是源头,此其五也。这几件事,都发生在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即使抹黑也得不到好处。还有一点,杨广遣人来拿,束手就擒,只因建成被质长安,看重骨血亲情,这也是我看好李渊的一个原因。李世民之所以勤政,我认为也和得位不正有关,就像雍正勤政也可以用这个理由。得位不正必会补救,即使李世民不想,他手下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贤臣都会想办法补救的,这属于国家稳定的根本。

杨广多疑,李渊自污避祸,此其一也。守太原被二人监视,有敌来犯,酒醉上马,领军大胜,箭无虚发,上马杀敌压服部众,平时装醉迷惑杨广,此其二也。以此为由,招兵买马,在监视者眼皮子底下拉起自己的部队,此其三也。守太原,每天花天酒地,竟也能掌控住太原,富商都收为己用,不得不说交际能力也点满了,此其四也。反叛之后,审时度势,不和群雄争锋,一封书信骗了李密阻击饶果军,以致李密兵败被杀,我认为这封信才是源头,此其五也。这几件事,都发生在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即使抹黑也得不到好处。还有一点,杨广遣人来拿,束手就擒,只因建成被质长安,看重骨血亲情,这也是我看好李渊的一个原因。李世民之所以勤政,我认为也和得位不正有关,就像雍正勤政也可以用这个理由。得位不正必会补救,即使李世民不想,他手下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贤臣都会想办法补救的,这属于国家稳定的根本。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布朗尼全力倚父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古时候14岁就成家了,还小时候啊

[图片]

查看更多

古时候14岁就成家了,还小时候啊

古到哪个朝代?想多收税14就成丁,没地分了20岁才成丁,这本来就是有弹性的。可是我说的小时候,和几岁成家、成年有关系吗?

古到哪个朝代?想多收税14就成丁,没地分了20岁才成丁,这本来就是有弹性的。可是我说的小时候,和几岁成家、成年有关系吗?

亮了(0)
回复
引用 @能把自己帅晕的男人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朱标不是自己死的吗?跟那三人可不一样。说最可惜就应该是刘据吧,汉武太能活了,晚年昏聩了,本来如果卫霍其中有一个活着,他的太子位置稳的不行,结果被一个太监逼的不得不反。李建成是对手太强了,没人能保的下他。扶苏是最不可惜的,明明手里牌最多,可惜自己太懦弱。我不信这样的人继位之后有能力拯救秦朝

朱标不是自己死的吗?跟那三人可不一样。
说最可惜就应该是刘据吧,汉武太能活了,晚年昏聩了,本来如果卫霍其中有一个活着,他的太子位置稳的不行,结果被一个太监逼的不得不反。
李建成是对手太强了,没人能保的下他。
扶苏是最不可惜的,明明手里牌最多,可惜自己太懦弱。我不信这样的人继位之后有能力拯救秦朝

秦朝的问题是始皇帝死太早了,多活儿一会儿就是一世而亡了

秦朝的问题是始皇帝死太早了,多活儿一会儿就是一世而亡了

亮了(0)
回复
引用 @都说我是伪球迷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杨广多疑,李渊自污避祸,此其一也。守太原被二人监视,有敌来犯,酒醉上马,领军大胜,箭无虚发,上马杀敌压服部众,平时装醉迷惑杨广,此其二也。以此为由,招兵买马,在监视者眼皮子底下拉起自己的部队,此其三也。守太原,每天花天酒地,竟也能掌控住太原,富商都收为己用,不得不说交际能力也点满了,此其四也。反叛之后,审时度势,不和群雄争锋,一封书信骗了李密阻击饶果军,以致李密兵败被杀,我认为这封信才是源头,此其五也。这几件事,都发生在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即使抹黑也得不到好处。还有一点,杨广遣人来拿,束手就擒,只因建成被质长安,看重骨血亲情,这也是我看好李渊的一个原因。李世民之所以勤政,我认为也和得位不正有关,就像雍正勤政也可以用这个理由。得位不正必会补救,即使李世民不想,他手下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贤臣都会想办法补救的,这属于国家稳定的根本。

杨广多疑,李渊自污避祸,此其一也。守太原被二人监视,有敌来犯,酒醉上马,领军大胜,箭无虚发,上马杀敌压服部众,平时装醉迷惑杨广,此其二也。以此为由,招兵买马,在监视者眼皮子底下拉起自己的部队,此其三也。守太原,每天花天酒地,竟也能掌控住太原,富商都收为己用,不得不说交际能力也点满了,此其四也。反叛之后,审时度势,不和群雄争锋,一封书信骗了李密阻击饶果军,以致李密兵败被杀,我认为这封信才是源头,此其五也。这几件事,都发生在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即使抹黑也得不到好处。还有一点,杨广遣人来拿,束手就擒,只因建成被质长安,看重骨血亲情,这也是我看好李渊的一个原因。李世民之所以勤政,我认为也和得位不正有关,就像雍正勤政也可以用这个理由。得位不正必会补救,即使李世民不想,他手下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贤臣都会想办法补救的,这属于国家稳定的根本。

你这人真有意思,一边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一边把地摊文的李渊小故事当历史。独立思考能力就是你这种吗?有点好笑。

你这人真有意思,一边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一边把地摊文的李渊小故事当历史。独立思考能力就是你这种吗?有点好笑。

亮了(4)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都说我是伪球迷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杨广多疑,李渊自污避祸,此其一也。守太原被二人监视,有敌来犯,酒醉上马,领军大胜,箭无虚发,上马杀敌压服部众,平时装醉迷惑杨广,此其二也。以此为由,招兵买马,在监视者眼皮子底下拉起自己的部队,此其三也。守太原,每天花天酒地,竟也能掌控住太原,富商都收为己用,不得不说交际能力也点满了,此其四也。反叛之后,审时度势,不和群雄争锋,一封书信骗了李密阻击饶果军,以致李密兵败被杀,我认为这封信才是源头,此其五也。这几件事,都发生在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即使抹黑也得不到好处。还有一点,杨广遣人来拿,束手就擒,只因建成被质长安,看重骨血亲情,这也是我看好李渊的一个原因。李世民之所以勤政,我认为也和得位不正有关,就像雍正勤政也可以用这个理由。得位不正必会补救,即使李世民不想,他手下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贤臣都会想办法补救的,这属于国家稳定的根本。

杨广多疑,李渊自污避祸,此其一也。守太原被二人监视,有敌来犯,酒醉上马,领军大胜,箭无虚发,上马杀敌压服部众,平时装醉迷惑杨广,此其二也。以此为由,招兵买马,在监视者眼皮子底下拉起自己的部队,此其三也。守太原,每天花天酒地,竟也能掌控住太原,富商都收为己用,不得不说交际能力也点满了,此其四也。反叛之后,审时度势,不和群雄争锋,一封书信骗了李密阻击饶果军,以致李密兵败被杀,我认为这封信才是源头,此其五也。这几件事,都发生在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即使抹黑也得不到好处。还有一点,杨广遣人来拿,束手就擒,只因建成被质长安,看重骨血亲情,这也是我看好李渊的一个原因。李世民之所以勤政,我认为也和得位不正有关,就像雍正勤政也可以用这个理由。得位不正必会补救,即使李世民不想,他手下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贤臣都会想办法补救的,这属于国家稳定的根本。

估计你也没看过李渊的高祖本纪,随便拿点地摊七拼八凑的故事汇当历史。给你放个全本吧,我们来看李渊在隋朝都干了些什么,《旧唐书·高祖本纪》这段不长。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隋受禅,补千牛备身。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母也,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高祖颇以自负。大业初,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会有诏征高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十一年,炀帝幸汾阳宫,命高祖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儿帅众数千薄于城下。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十二年,迁右骁卫将军。十三年,为太原留守。”

与军事有关的共有三条:

1、大业九年辽东之役(二征高丽),督运军粮于怀远镇(今辽宁省辽中县);
2、同年杨玄感之乱,李渊镇弘化郡(今陕西靖边县一带),知陇右诸军事;
3、大业十一年,为河东道讨捕大使,镇压山西民间起义。

就这三条。

其实可以明显看出,大业中期以前的李渊,就是一位“与皇室有亲戚关系”的普通行政官员,按照正常的流官体系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调动,即便参加征高丽这种当时几乎全员上阵、“不上不是隋朝人”的大仗,干的也是督运军粮这种偏政务的活。直到杨玄感之乱后,李渊才时来运转(因为带走了一大波世家子弟),得到了所谓的“兵权”开始了讨捕反王和镇戍太原的工作。

精英在哪?我们再找几位和李渊同时代的、职务差不多的人来对比一下。

首先是《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和李渊一起镇守山西、抵御突厥的马邑太守王仁恭。

“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也。祖建,周凤州刺史。父猛,鄯州刺史。仁恭少刚毅修谨,工骑射。弱冠,州补主簿,秦孝王引为记室,转长道令,迁车骑将军。从杨素击突厥于灵武,以功拜上开府,赐物三千段。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山獠作乱,蜀王命仁恭讨破之,赐奴婢三百口。……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从杨素击平之。以功进位大将军,拜吕州刺史,赐帛四千匹,女妓十人。……辽东之役,以仁恭为军将。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击走之。进授左光禄大夫,赐绢六千段,马四十匹。明年,复以军将指扶馀道,帝谓之曰:"往者诸军多不利,公独以一军破贼。……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仁恭遂进军,至新城,贼数万背城结阵,仁恭率劲骑一千击破之。贼婴城拒守,仁恭四面攻围。帝闻而大悦,遣舍人诣军劳问,赐以珍物。进授光禄大夫,赐绢五千匹。会杨玄感作乱,其兄子武贲郎将仲伯预焉,仁恭由是坐免。寻而突厥屡为寇患,帝以仁恭宿将,频有战功,诏复本官,领马邑太守。”

看吧,北征突厥(开皇三年)、南平叛獠、平杨谅之反、一征高丽率军殿后、二征高丽后卫改前锋攻打新城,短短一篇传记三次“以功进授”,这才是那个年代的军将该有的样子——这还是在由于其侄追随杨玄感叛乱,他没能再参加平叛和三征高丽的情况下。

就这,《大唐创业起居注》里面还要说王仁恭因为“帝(李渊)隋室之近亲”,所以“听帝所为,不敢违异”。

然后是让李家军停在河东左右观望、最后选择了绕过河东从吕梁山偷溜入关的关中道讨捕大使、长安留守屈突通;

七年,东夷不宾,职供时怠,天子把旄杖钺……公董帅貔貅,爰陪军幕。摧铎却敌,公有力焉。迁右光禄大夫、左候卫将军。——《屈突通墓志》

帝遣武贲郎将陈棱攻元务本于黎阳,武卫将军屈突通屯河阳,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发兵继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复来赴援。玄感请计于前民部尚书李子雄,子雄曰:"屈突通晓习兵事,若一渡河,则胜负难决,不如分兵拒之。通不能济,则樊、卫失援。"玄感然之,将拒通。子盖知其谋,数击其营,玄感不果进。通遂济河,军于破陵。——《隋书·杨玄感传》

其实老屈的履历,跟李渊有相似之处:早期一直在监察和治安口(以亲卫大都督赴陇西检覆群牧、后为右武候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直到杨谅反时因坚贞不屈,才得到隋炀帝重用,参加了征高丽和平杨玄感之乱,然后奉命镇长安,又进屯河东。

然而就这,征高丽和讨杨玄感这两场,老屈也是上了前线的。相比之下,李渊在怀远督运军粮还算是个重要的工作,人家杨玄感在洛阳举旗造反,你跑去知陇右诸军事,这也能算精英表现啊?

再比如东北道大使、涿郡留守薛世雄:

薛世雄,字世英,本河东汾阴人也,其先寓居关中。……年十七,从周武帝平齐,以功拜帅都督。开皇时,数有战功,累迁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炀帝嗣位,番禺夷、獠相聚为乱,诏世雄讨平之。迁右监门郎将。从帝征吐谷浑,进位通议大夫。……岁馀,以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与突厥启民可汗连兵击伊吾。……辽东之役,以世雄为沃沮道军将,与宇文述同败绩于平壤。……竟坐免。明年,帝复征辽东,拜右候卫将军,兵指蹋顿道。军至乌骨城,会杨玄感作乱,班师。帝至柳城,以世雄为东北道大使,行燕郡太守,镇怀远。……十年,复从帝至辽东,迁左御卫大将军,仍领涿郡留守。……建德将家口遁,自选精锐数百,夜来袭之。先犯河间兵,溃奔世雄营。时遇雰雾晦冥,莫相辨识,军不得成列,皆腾栅而走,于是大败。世雄与左右数十骑遁入河间城,惭恚发病,归于涿郡,未几而卒。
这基本上就是把“年表”给打通关了。

而且,上一条之所以要拿屈突通举例,是因为在“平定杨玄感之乱”这一段出场的人当中,屈突通是军事履历最少的一个。其他的,陈棱宇文述来护儿,基本上都是像薛世雄这种情况,拿出来跟李渊比谁上过的战场多,说句直白的,有点欺负人了。

就这,真正的当世名将的精英表现,杨素韦孝宽韩擒虎贺若弼虞庆则史万岁,我还一个都没举。

李渊要是也算精英,那隋末的精英军阀得有一百个

估计你也没看过李渊的高祖本纪,随便拿点地摊七拼八凑的故事汇当历史。给你放个全本吧,我们来看李渊在隋朝都干了些什么,《旧唐书·高祖本纪》这段不长。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隋受禅,补千牛备身。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母也,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高祖颇以自负。大业初,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会有诏征高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十一年,炀帝幸汾阳宫,命高祖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儿帅众数千薄于城下。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十二年,迁右骁卫将军。十三年,为太原留守。”

与军事有关的共有三条:

1、大业九年辽东之役(二征高丽),督运军粮于怀远镇(今辽宁省辽中县);
2、同年杨玄感之乱,李渊镇弘化郡(今陕西靖边县一带),知陇右诸军事;
3、大业十一年,为河东道讨捕大使,镇压山西民间起义。

就这三条。

其实可以明显看出,大业中期以前的李渊,就是一位“与皇室有亲戚关系”的普通行政官员,按照正常的流官体系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调动,即便参加征高丽这种当时几乎全员上阵、“不上不是隋朝人”的大仗,干的也是督运军粮这种偏政务的活。直到杨玄感之乱后,李渊才时来运转(因为带走了一大波世家子弟),得到了所谓的“兵权”开始了讨捕反王和镇戍太原的工作。

精英在哪?我们再找几位和李渊同时代的、职务差不多的人来对比一下。

首先是《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和李渊一起镇守山西、抵御突厥的马邑太守王仁恭。

“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也。祖建,周凤州刺史。父猛,鄯州刺史。仁恭少刚毅修谨,工骑射。弱冠,州补主簿,秦孝王引为记室,转长道令,迁车骑将军。从杨素击突厥于灵武,以功拜上开府,赐物三千段。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山獠作乱,蜀王命仁恭讨破之,赐奴婢三百口。……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从杨素击平之。以功进位大将军,拜吕州刺史,赐帛四千匹,女妓十人。……辽东之役,以仁恭为军将。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击走之。进授左光禄大夫,赐绢六千段,马四十匹。明年,复以军将指扶馀道,帝谓之曰:"往者诸军多不利,公独以一军破贼。……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仁恭遂进军,至新城,贼数万背城结阵,仁恭率劲骑一千击破之。贼婴城拒守,仁恭四面攻围。帝闻而大悦,遣舍人诣军劳问,赐以珍物。进授光禄大夫,赐绢五千匹。会杨玄感作乱,其兄子武贲郎将仲伯预焉,仁恭由是坐免。寻而突厥屡为寇患,帝以仁恭宿将,频有战功,诏复本官,领马邑太守。”

看吧,北征突厥(开皇三年)、南平叛獠、平杨谅之反、一征高丽率军殿后、二征高丽后卫改前锋攻打新城,短短一篇传记三次“以功进授”,这才是那个年代的军将该有的样子——这还是在由于其侄追随杨玄感叛乱,他没能再参加平叛和三征高丽的情况下。

就这,《大唐创业起居注》里面还要说王仁恭因为“帝(李渊)隋室之近亲”,所以“听帝所为,不敢违异”。

然后是让李家军停在河东左右观望、最后选择了绕过河东从吕梁山偷溜入关的关中道讨捕大使、长安留守屈突通;

七年,东夷不宾,职供时怠,天子把旄杖钺……公董帅貔貅,爰陪军幕。摧铎却敌,公有力焉。迁右光禄大夫、左候卫将军。——《屈突通墓志》

帝遣武贲郎将陈棱攻元务本于黎阳,武卫将军屈突通屯河阳,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发兵继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复来赴援。玄感请计于前民部尚书李子雄,子雄曰:"屈突通晓习兵事,若一渡河,则胜负难决,不如分兵拒之。通不能济,则樊、卫失援。"玄感然之,将拒通。子盖知其谋,数击其营,玄感不果进。通遂济河,军于破陵。——《隋书·杨玄感传》

其实老屈的履历,跟李渊有相似之处:早期一直在监察和治安口(以亲卫大都督赴陇西检覆群牧、后为右武候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直到杨谅反时因坚贞不屈,才得到隋炀帝重用,参加了征高丽和平杨玄感之乱,然后奉命镇长安,又进屯河东。

然而就这,征高丽和讨杨玄感这两场,老屈也是上了前线的。相比之下,李渊在怀远督运军粮还算是个重要的工作,人家杨玄感在洛阳举旗造反,你跑去知陇右诸军事,这也能算精英表现啊?

再比如东北道大使、涿郡留守薛世雄:

薛世雄,字世英,本河东汾阴人也,其先寓居关中。……年十七,从周武帝平齐,以功拜帅都督。开皇时,数有战功,累迁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炀帝嗣位,番禺夷、獠相聚为乱,诏世雄讨平之。迁右监门郎将。从帝征吐谷浑,进位通议大夫。……岁馀,以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与突厥启民可汗连兵击伊吾。……辽东之役,以世雄为沃沮道军将,与宇文述同败绩于平壤。……竟坐免。明年,帝复征辽东,拜右候卫将军,兵指蹋顿道。军至乌骨城,会杨玄感作乱,班师。帝至柳城,以世雄为东北道大使,行燕郡太守,镇怀远。……十年,复从帝至辽东,迁左御卫大将军,仍领涿郡留守。……建德将家口遁,自选精锐数百,夜来袭之。先犯河间兵,溃奔世雄营。时遇雰雾晦冥,莫相辨识,军不得成列,皆腾栅而走,于是大败。世雄与左右数十骑遁入河间城,惭恚发病,归于涿郡,未几而卒。
这基本上就是把“年表”给打通关了。

而且,上一条之所以要拿屈突通举例,是因为在“平定杨玄感之乱”这一段出场的人当中,屈突通是军事履历最少的一个。其他的,陈棱宇文述来护儿,基本上都是像薛世雄这种情况,拿出来跟李渊比谁上过的战场多,说句直白的,有点欺负人了。

就这,真正的当世名将的精英表现,杨素韦孝宽韩擒虎贺若弼虞庆则史万岁,我还一个都没举。

李渊要是也算精英,那隋末的精英军阀得有一百个

亮了(2)
回复
Re:太子之争,谁是你的意难平
历史区最热帖
梁山之主晁盖是什么时候开始被架空的?
农耕文化:从夏商周时期原始社会、到现在的话你们都是怎么看的?
司马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凭一句诗就可以封神的冷门诗人有哪些?
罗翔教授怎么评价吹牛老爹啊?期待啊。
全剧最经典最精辟的一句话,你死我活的斗争!
猛禽是不是进化完美的物种?
市内交通而论,我国15座副省级城市,哪一座相对最好最通畅?
黄磊精心制作的东北锅包肉,你给他打几分?
假如梅兰芳及其他所谓的四大名旦生活在今天,会不会毫无名气?
历史区最新帖
真话只说一半算说谎么
农耕文化:从夏商周时期原始社会、到现在的话你们都是怎么看的?
你知道哪些关于古代画家神奇的故事吗?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何必请昴日星官降服蝎子精,自己变公鸡不行吗?
怎样评价历史上的管仲
理性讨论,假如NbA球员穿越到了武侠小说中,谁的武功能够成为goat
罗翔教授怎么评价吹牛老爹啊?期待啊。
南宋联蒙灭金的决策对不对?
五胡十六国
我,记忆错乱了吗,我一直记得有口字旁的当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