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子不出兵东北,果军两年时间能解放全东北吗? 77回复/ 2410606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引用 @虎扑JR137158168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滇缅交通线没打通前,靠驼峰航线运输过来的物资能补充多少?还没有子弹是瞎扯?果军的新兵因为子弹不足连打枪训练都没打过几枪就上战场了!衡阳有城市依托防御,和在中原平原扛战车师进攻是一回事?大平原那些个野战步兵阵地,在二三百辆坦克冲击下,一无装甲部队反击二无空军对地攻击,只靠一些缺乏战防炮的轻装步兵能扛多久?德国佬在罗马尼亚、白俄罗斯,一旦坦克严重不足时步兵阵地面对坦克冲击跟纸糊的一样到处起火。你还妄图靠中国战场那稀疏的飞机和孱弱的步兵来阻挡战车师团?

滇缅交通线没打通前,靠驼峰航线运输过来的物资能补充多少?还没有子弹是瞎扯?果军的新兵因为子弹不足连打枪训练都没打过几枪就上战场了!衡阳有城市依托防御,和在中原平原扛战车师进攻是一回事?大平原那些个野战步兵阵地,在二三百辆坦克冲击下,一无装甲部队反击二无空军对地攻击,只靠一些缺乏战防炮的轻装步兵能扛多久?德国佬在罗马尼亚、白俄罗斯,一旦坦克严重不足时步兵阵地面对坦克冲击跟纸糊的一样到处起火。你还妄图靠中国战场那稀疏的飞机和孱弱的步兵来阻挡战车师团?

子弹还需要美国供应?中国用的是德系79口径,这个八路军都能造,国军缺啥都不会缺子弹。中国缺重武器,轻兵器还是能造的

子弹还需要美国供应?中国用的是德系79口径,这个八路军都能造,国军缺啥都不会缺子弹。中国缺重武器,轻兵器还是能造的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2)

毛子出兵与否,都不影响本子815宣布投降。如果毛子不出兵,国军就是直接接收东北,跟接收北平南京一样。如果说区别,那就是北平南京附近都有八路军和新四军根据地,整个关外没有任何抗日武装存在

毛子出兵与否,都不影响本子815宣布投降。如果毛子不出兵,国军就是直接接收东北,跟接收北平南京一样。如果说区别,那就是北平南京附近都有八路军和新四军根据地,整个关外没有任何抗日武装存在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齐楚勇士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就国军的素质,技术装备玩的转吗?别想当然。

就国军的素质,技术装备玩的转吗?别想当然。

很大可能是给日本人送装备,同时被果党高层贪掉一大半

很大可能是给日本人送装备,同时被果党高层贪掉一大半

亮了(0)
回复
引用 @邓紫棋那夜启蒙了我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子弹还需要美国供应?中国用的是德系79口径,这个八路军都能造,国军缺啥都不会缺子弹。中国缺重武器,轻兵器还是能造的

子弹还需要美国供应?中国用的是德系79口径,这个八路军都能造,国军缺啥都不会缺子弹。中国缺重武器,轻兵器还是能造的

豫湘桂期间,像74军这样的主力师都拿不出一门野战炮。一个军的火力不如美军一个团。你以为造子弹就不用耗费资源?当时工业基地全丢,只靠大西南的手工作坊供应!还有个是飞机燃油问题,中国战场中美空军极其缺乏燃油(又没有公路直接运进来),酥鹅都不能炼油,酥鹅也是靠的丑国运的油,才能和三德子互掐。尤其战斗机用低号劣质油,飞上去是要送人头滴

豫湘桂战役/一号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的破坏性决策

复盘整个会战,不难发现,姜盖世-陈纳德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案是正确的,符合后来战场形势的演变发展。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略是完全错误的。

姜盖世-陈纳德主张国内战场优先,有余力再打通中印公路。

史迪威-罗斯福把打通中印公路列为不惜一切的任务。

由于驼峰航线当时运载能力有限,没有能力同时既保证正面战场稳定同时又有足够能力保证打通中印公路的部队供应需要。是一个二选一的决策。

加上美国还把其战略空军第二十航空队出击日本的成都基地作为驼峰航线最优保障,分配用于中国战场的驼峰运输量更是下降到一个极小的程度。

驼峰航线运输量的大部分分配给了美国空军/陆军航空队,其中战略空军四川基地的保障是重中之重,它是西元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上半年这一个年度的优先保障目标,驻华空军即第十四航空队可用于中国战场的物资也只允许获得很小一部分,剩余分配给中国军队的运输量基本全部指定供应编入用于反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

也就是说中国战区国内对日战场的部队没有获得任何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正面战场基本没有获得任何装备与物资援助,完全是依靠自身工业和储备在支撑西元1942年2月-1944年上半年的国内对日战场。

即使按照大部分运输量分配给了驻华美军尤其是对当时战局演变没有多少作用的战略空军,运进中国的装备仍把中国远征军强化到了一定水平,一般情况下进攻时拥有击破一个日军常备师团的战斗力,防御时可以有效对抗三个日军常备师团的能力(但不包括最要命的战车师团),这些从实战表现是不难发现的。

按理美国人这类战略分析水平是有的,陈纳德及其麾下第十四航空队情报部门就准确地洞察和判断了这些情况。遗憾的是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断然拒绝了陈纳德和姜盖世的正确判断与策略,姜盖世顶住了史迪威的压力,但是当罗斯福加入进来后姜盖世害怕失去援助而屈服了,有生力量被迫全部投入到滇西缅北方向,豫湘桂的大崩溃不可避免了!

也就是说,不考虑驻印军,单是把进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战前投入湖南战场,主动进攻力量并不充足,防御力量却是足够的,日本一号作战的湖南进攻战只能是自取其辱的行动。话说回来,真如此演变,日军也不是傻的,它大概率就不会进攻,最多试攻一下就会算了。长衡会战日军之所以攻得很凶,相当程度上是为了给滇西缅北陷入困境的守军提供间接支援,由于日本通往缅甸的交通线已经无法维持,这是唯一可能对缅甸日军减轻压力的方式。

美国坚持进攻缅北滇西还有一条自己不张扬的暗线,就是中印地面交通线是日军不可接受的底线,如果计划中的积压在阿萨姆仓库里的装备和物资能够通过地面公路系统转运中国战场的中国军队,日本的战略基础直接就会崩溃,日本整个军事战略就是建立在中国不能有效武装基础上的。

对缅北滇西施压,会迫使日军不断增援缅甸,大大减轻日军在太平洋方向的设防强度。在交通线尚能维持情况下,西元1943年和1944年早些时候,日军对缅甸防御投入了大量有生力量,兵力规模从十余万暴增到了三十余万,进入西元1944年二季度,是美军潜艇过于活跃,美军自己堵死了日军对缅甸的增援,要不然日军也不会自我提虚劲地吹嘘什么八竿子都见不到影子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直接通过海运增援缅甸去了。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西元1944年中印缅战区战略的决策是一个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冷酷无情的策略,也是一个过分牺牲中国的战略。

这个战略的直接恶果是导致中国主战场豫湘桂战场因力量严重不足而大崩溃,间接恶果更是深远,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在战后遭到美国默许下苏俄的肢解,失去近200万平方公里国土。

以上仅供参考。

豫湘桂期间,像74军这样的主力师都拿不出一门野战炮。一个军的火力不如美军一个团。你以为造子弹就不用耗费资源?当时工业基地全丢,只靠大西南的手工作坊供应!还有个是飞机燃油问题,中国战场中美空军极其缺乏燃油(又没有公路直接运进来),酥鹅都不能炼油,酥鹅也是靠的丑国运的油,才能和三德子互掐。尤其战斗机用低号劣质油,飞上去是要送人头滴

豫湘桂战役/一号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的破坏性决策

复盘整个会战,不难发现,姜盖世-陈纳德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案是正确的,符合后来战场形势的演变发展。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略是完全错误的。

姜盖世-陈纳德主张国内战场优先,有余力再打通中印公路。

史迪威-罗斯福把打通中印公路列为不惜一切的任务。

由于驼峰航线当时运载能力有限,没有能力同时既保证正面战场稳定同时又有足够能力保证打通中印公路的部队供应需要。是一个二选一的决策。

加上美国还把其战略空军第二十航空队出击日本的成都基地作为驼峰航线最优保障,分配用于中国战场的驼峰运输量更是下降到一个极小的程度。

驼峰航线运输量的大部分分配给了美国空军/陆军航空队,其中战略空军四川基地的保障是重中之重,它是西元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上半年这一个年度的优先保障目标,驻华空军即第十四航空队可用于中国战场的物资也只允许获得很小一部分,剩余分配给中国军队的运输量基本全部指定供应编入用于反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

也就是说中国战区国内对日战场的部队没有获得任何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正面战场基本没有获得任何装备与物资援助,完全是依靠自身工业和储备在支撑西元1942年2月-1944年上半年的国内对日战场。

即使按照大部分运输量分配给了驻华美军尤其是对当时战局演变没有多少作用的战略空军,运进中国的装备仍把中国远征军强化到了一定水平,一般情况下进攻时拥有击破一个日军常备师团的战斗力,防御时可以有效对抗三个日军常备师团的能力(但不包括最要命的战车师团),这些从实战表现是不难发现的。

按理美国人这类战略分析水平是有的,陈纳德及其麾下第十四航空队情报部门就准确地洞察和判断了这些情况。遗憾的是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断然拒绝了陈纳德和姜盖世的正确判断与策略,姜盖世顶住了史迪威的压力,但是当罗斯福加入进来后姜盖世害怕失去援助而屈服了,有生力量被迫全部投入到滇西缅北方向,豫湘桂的大崩溃不可避免了!

也就是说,不考虑驻印军,单是把进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战前投入湖南战场,主动进攻力量并不充足,防御力量却是足够的,日本一号作战的湖南进攻战只能是自取其辱的行动。话说回来,真如此演变,日军也不是傻的,它大概率就不会进攻,最多试攻一下就会算了。长衡会战日军之所以攻得很凶,相当程度上是为了给滇西缅北陷入困境的守军提供间接支援,由于日本通往缅甸的交通线已经无法维持,这是唯一可能对缅甸日军减轻压力的方式。

美国坚持进攻缅北滇西还有一条自己不张扬的暗线,就是中印地面交通线是日军不可接受的底线,如果计划中的积压在阿萨姆仓库里的装备和物资能够通过地面公路系统转运中国战场的中国军队,日本的战略基础直接就会崩溃,日本整个军事战略就是建立在中国不能有效武装基础上的。

对缅北滇西施压,会迫使日军不断增援缅甸,大大减轻日军在太平洋方向的设防强度。在交通线尚能维持情况下,西元1943年和1944年早些时候,日军对缅甸防御投入了大量有生力量,兵力规模从十余万暴增到了三十余万,进入西元1944年二季度,是美军潜艇过于活跃,美军自己堵死了日军对缅甸的增援,要不然日军也不会自我提虚劲地吹嘘什么八竿子都见不到影子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直接通过海运增援缅甸去了。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西元1944年中印缅战区战略的决策是一个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冷酷无情的策略,也是一个过分牺牲中国的战略。

这个战略的直接恶果是导致中国主战场豫湘桂战场因力量严重不足而大崩溃,间接恶果更是深远,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在战后遭到美国默许下苏俄的肢解,失去近200万平方公里国土。

以上仅供参考。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虎扑JR137158168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豫湘桂期间,像74军这样的主力师都拿不出一门野战炮。一个军的火力不如美军一个团。你以为造子弹就不用耗费资源?当时工业基地全丢,只靠大西南的手工作坊供应!还有个是飞机燃油问题,中国战场中美空军极其缺乏燃油(又没有公路直接运进来),酥鹅都不能炼油,酥鹅也是靠的丑国运的油,才能和三德子互掐。尤其战斗机用低号劣质油,飞上去是要送人头滴

豫湘桂战役/一号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的破坏性决策

复盘整个会战,不难发现,姜盖世-陈纳德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案是正确的,符合后来战场形势的演变发展。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略是完全错误的。

姜盖世-陈纳德主张国内战场优先,有余力再打通中印公路。

史迪威-罗斯福把打通中印公路列为不惜一切的任务。

由于驼峰航线当时运载能力有限,没有能力同时既保证正面战场稳定同时又有足够能力保证打通中印公路的部队供应需要。是一个二选一的决策。

加上美国还把其战略空军第二十航空队出击日本的成都基地作为驼峰航线最优保障,分配用于中国战场的驼峰运输量更是下降到一个极小的程度。

驼峰航线运输量的大部分分配给了美国空军/陆军航空队,其中战略空军四川基地的保障是重中之重,它是西元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上半年这一个年度的优先保障目标,驻华空军即第十四航空队可用于中国战场的物资也只允许获得很小一部分,剩余分配给中国军队的运输量基本全部指定供应编入用于反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

也就是说中国战区国内对日战场的部队没有获得任何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正面战场基本没有获得任何装备与物资援助,完全是依靠自身工业和储备在支撑西元1942年2月-1944年上半年的国内对日战场。

即使按照大部分运输量分配给了驻华美军尤其是对当时战局演变没有多少作用的战略空军,运进中国的装备仍把中国远征军强化到了一定水平,一般情况下进攻时拥有击破一个日军常备师团的战斗力,防御时可以有效对抗三个日军常备师团的能力(但不包括最要命的战车师团),这些从实战表现是不难发现的。

按理美国人这类战略分析水平是有的,陈纳德及其麾下第十四航空队情报部门就准确地洞察和判断了这些情况。遗憾的是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断然拒绝了陈纳德和姜盖世的正确判断与策略,姜盖世顶住了史迪威的压力,但是当罗斯福加入进来后姜盖世害怕失去援助而屈服了,有生力量被迫全部投入到滇西缅北方向,豫湘桂的大崩溃不可避免了!

也就是说,不考虑驻印军,单是把进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战前投入湖南战场,主动进攻力量并不充足,防御力量却是足够的,日本一号作战的湖南进攻战只能是自取其辱的行动。话说回来,真如此演变,日军也不是傻的,它大概率就不会进攻,最多试攻一下就会算了。长衡会战日军之所以攻得很凶,相当程度上是为了给滇西缅北陷入困境的守军提供间接支援,由于日本通往缅甸的交通线已经无法维持,这是唯一可能对缅甸日军减轻压力的方式。

美国坚持进攻缅北滇西还有一条自己不张扬的暗线,就是中印地面交通线是日军不可接受的底线,如果计划中的积压在阿萨姆仓库里的装备和物资能够通过地面公路系统转运中国战场的中国军队,日本的战略基础直接就会崩溃,日本整个军事战略就是建立在中国不能有效武装基础上的。

对缅北滇西施压,会迫使日军不断增援缅甸,大大减轻日军在太平洋方向的设防强度。在交通线尚能维持情况下,西元1943年和1944年早些时候,日军对缅甸防御投入了大量有生力量,兵力规模从十余万暴增到了三十余万,进入西元1944年二季度,是美军潜艇过于活跃,美军自己堵死了日军对缅甸的增援,要不然日军也不会自我提虚劲地吹嘘什么八竿子都见不到影子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直接通过海运增援缅甸去了。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西元1944年中印缅战区战略的决策是一个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冷酷无情的策略,也是一个过分牺牲中国的战略。

这个战略的直接恶果是导致中国主战场豫湘桂战场因力量严重不足而大崩溃,间接恶果更是深远,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在战后遭到美国默许下苏俄的肢解,失去近200万平方公里国土。

以上仅供参考。

豫湘桂期间,像74军这样的主力师都拿不出一门野战炮。一个军的火力不如美军一个团。你以为造子弹就不用耗费资源?当时工业基地全丢,只靠大西南的手工作坊供应!还有个是飞机燃油问题,中国战场中美空军极其缺乏燃油(又没有公路直接运进来),酥鹅都不能炼油,酥鹅也是靠的丑国运的油,才能和三德子互掐。尤其战斗机用低号劣质油,飞上去是要送人头滴

豫湘桂战役/一号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的破坏性决策

复盘整个会战,不难发现,姜盖世-陈纳德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案是正确的,符合后来战场形势的演变发展。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略是完全错误的。

姜盖世-陈纳德主张国内战场优先,有余力再打通中印公路。

史迪威-罗斯福把打通中印公路列为不惜一切的任务。

由于驼峰航线当时运载能力有限,没有能力同时既保证正面战场稳定同时又有足够能力保证打通中印公路的部队供应需要。是一个二选一的决策。

加上美国还把其战略空军第二十航空队出击日本的成都基地作为驼峰航线最优保障,分配用于中国战场的驼峰运输量更是下降到一个极小的程度。

驼峰航线运输量的大部分分配给了美国空军/陆军航空队,其中战略空军四川基地的保障是重中之重,它是西元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上半年这一个年度的优先保障目标,驻华空军即第十四航空队可用于中国战场的物资也只允许获得很小一部分,剩余分配给中国军队的运输量基本全部指定供应编入用于反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

也就是说中国战区国内对日战场的部队没有获得任何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正面战场基本没有获得任何装备与物资援助,完全是依靠自身工业和储备在支撑西元1942年2月-1944年上半年的国内对日战场。

即使按照大部分运输量分配给了驻华美军尤其是对当时战局演变没有多少作用的战略空军,运进中国的装备仍把中国远征军强化到了一定水平,一般情况下进攻时拥有击破一个日军常备师团的战斗力,防御时可以有效对抗三个日军常备师团的能力(但不包括最要命的战车师团),这些从实战表现是不难发现的。

按理美国人这类战略分析水平是有的,陈纳德及其麾下第十四航空队情报部门就准确地洞察和判断了这些情况。遗憾的是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断然拒绝了陈纳德和姜盖世的正确判断与策略,姜盖世顶住了史迪威的压力,但是当罗斯福加入进来后姜盖世害怕失去援助而屈服了,有生力量被迫全部投入到滇西缅北方向,豫湘桂的大崩溃不可避免了!

也就是说,不考虑驻印军,单是把进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战前投入湖南战场,主动进攻力量并不充足,防御力量却是足够的,日本一号作战的湖南进攻战只能是自取其辱的行动。话说回来,真如此演变,日军也不是傻的,它大概率就不会进攻,最多试攻一下就会算了。长衡会战日军之所以攻得很凶,相当程度上是为了给滇西缅北陷入困境的守军提供间接支援,由于日本通往缅甸的交通线已经无法维持,这是唯一可能对缅甸日军减轻压力的方式。

美国坚持进攻缅北滇西还有一条自己不张扬的暗线,就是中印地面交通线是日军不可接受的底线,如果计划中的积压在阿萨姆仓库里的装备和物资能够通过地面公路系统转运中国战场的中国军队,日本的战略基础直接就会崩溃,日本整个军事战略就是建立在中国不能有效武装基础上的。

对缅北滇西施压,会迫使日军不断增援缅甸,大大减轻日军在太平洋方向的设防强度。在交通线尚能维持情况下,西元1943年和1944年早些时候,日军对缅甸防御投入了大量有生力量,兵力规模从十余万暴增到了三十余万,进入西元1944年二季度,是美军潜艇过于活跃,美军自己堵死了日军对缅甸的增援,要不然日军也不会自我提虚劲地吹嘘什么八竿子都见不到影子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直接通过海运增援缅甸去了。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西元1944年中印缅战区战略的决策是一个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冷酷无情的策略,也是一个过分牺牲中国的战略。

这个战略的直接恶果是导致中国主战场豫湘桂战场因力量严重不足而大崩溃,间接恶果更是深远,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在战后遭到美国默许下苏俄的肢解,失去近200万平方公里国土。

以上仅供参考。

抄书就不要来虎扑了

抄书就不要来虎扑了

亮了(0)
回复
引用 @gumpjia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投降,老美就造原子弹往东京扔了,把狗黄全灭了,然后登录日本本土,那小日本就是下一个东德西德。

不投降,老美就造原子弹往东京扔了,把狗黄全灭了,然后登录日本本土,那小日本就是下一个东德西德。

老美已经没原子弹了,三颗,一颗用于试验。再造要很长时间,但日本人不知道。

老美已经没原子弹了,三颗,一颗用于试验。再造要很长时间,但日本人不知道。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虎扑JR1620449996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就算苏联不参战,日本能顶得住美国两年吗。

就算苏联不参战,日本能顶得住美国两年吗。

苏联是进东北搜刮钱财的,还真以为来帮打日本的啊。

苏联是进东北搜刮钱财的,还真以为来帮打日本的啊。

亮了(4)
回复
引用 @seasilent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已经看到胜利曙光的1945年8月,国民党军队还在一个月中丢掉了18座县城。

[图片]

查看更多

已经看到胜利曙光的1945年8月,国民党军队还在一个月中丢掉了18座县城。

八月十四号还丢了广西全州。

八月十四号还丢了广西全州。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所罗门之狼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说是老弱病残,对也不对。

日本人口结构非常年轻,1945年了还没有到青壮年动员极限,倒是对面苏联已经让歪瓜裂枣扛枪了。

但弱是真的弱,主力部队和好的装备早就拉回本土了,关东军根本没打算守住满洲。

可话又说回来了,关东军被苏军“拿下”了吗?苏军自己的战役总结就是:我们雄厚大军打了个寂寞,关东军是因为日本向盟军投降了,才向盟军投降的,根本没被打败。

与苏军交战最激烈的,牡丹江方向的第五军,最后投降还不是在牡丹江,而是故意撤出牡丹江后,另外找了个地点联络苏军投降。这么做是为了留下证据,说明部队还有完整的战斗力和行动力,根本没有被苏军击败。关东军24个师团,一共只有8个师团同苏军交战,苏军评估重创3个师团(不是全歼,没能实现包围),另外对5个师团构成重大打击。

所谓苏军拿下关东军,只存在于简中网文的讹传。

说是老弱病残,对也不对。

日本人口结构非常年轻,1945年了还没有到青壮年动员极限,倒是对面苏联已经让歪瓜裂枣扛枪了。

但弱是真的弱,主力部队和好的装备早就拉回本土了,关东军根本没打算守住满洲。

可话又说回来了,关东军被苏军“拿下”了吗?苏军自己的战役总结就是:我们雄厚大军打了个寂寞,关东军是因为日本向盟军投降了,才向盟军投降的,根本没被打败。

与苏军交战最激烈的,牡丹江方向的第五军,最后投降还不是在牡丹江,而是故意撤出牡丹江后,另外找了个地点联络苏军投降。这么做是为了留下证据,说明部队还有完整的战斗力和行动力,根本没有被苏军击败。关东军24个师团,一共只有8个师团同苏军交战,苏军评估重创3个师团(不是全歼,没能实现包围),另外对5个师团构成重大打击。

所谓苏军拿下关东军,只存在于简中网文的讹传。

谁是讹还不一定呢

谁是讹还不一定呢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太白入月敌可摧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讲背景只看结果果军士兵一天八两伙食,拿出二两接济难民。后来难民抢军粮,六两伙食都没法保证。站都站不稳,你还指望他打仗?

不讲背景只看结果

果军士兵一天八两伙食,拿出二两接济难民。
后来难民抢军粮,六两伙食都没法保证。

站都站不稳,你还指望他打仗?

难民战斗力这么强,都能抢军队粮食,那派难民去打呗

难民战斗力这么强,都能抢军队粮食,那派难民去打呗

亮了(2)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虎扑JR137158168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豫湘桂期间,像74军这样的主力师都拿不出一门野战炮。一个军的火力不如美军一个团。你以为造子弹就不用耗费资源?当时工业基地全丢,只靠大西南的手工作坊供应!还有个是飞机燃油问题,中国战场中美空军极其缺乏燃油(又没有公路直接运进来),酥鹅都不能炼油,酥鹅也是靠的丑国运的油,才能和三德子互掐。尤其战斗机用低号劣质油,飞上去是要送人头滴

豫湘桂战役/一号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的破坏性决策

复盘整个会战,不难发现,姜盖世-陈纳德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案是正确的,符合后来战场形势的演变发展。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略是完全错误的。

姜盖世-陈纳德主张国内战场优先,有余力再打通中印公路。

史迪威-罗斯福把打通中印公路列为不惜一切的任务。

由于驼峰航线当时运载能力有限,没有能力同时既保证正面战场稳定同时又有足够能力保证打通中印公路的部队供应需要。是一个二选一的决策。

加上美国还把其战略空军第二十航空队出击日本的成都基地作为驼峰航线最优保障,分配用于中国战场的驼峰运输量更是下降到一个极小的程度。

驼峰航线运输量的大部分分配给了美国空军/陆军航空队,其中战略空军四川基地的保障是重中之重,它是西元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上半年这一个年度的优先保障目标,驻华空军即第十四航空队可用于中国战场的物资也只允许获得很小一部分,剩余分配给中国军队的运输量基本全部指定供应编入用于反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

也就是说中国战区国内对日战场的部队没有获得任何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正面战场基本没有获得任何装备与物资援助,完全是依靠自身工业和储备在支撑西元1942年2月-1944年上半年的国内对日战场。

即使按照大部分运输量分配给了驻华美军尤其是对当时战局演变没有多少作用的战略空军,运进中国的装备仍把中国远征军强化到了一定水平,一般情况下进攻时拥有击破一个日军常备师团的战斗力,防御时可以有效对抗三个日军常备师团的能力(但不包括最要命的战车师团),这些从实战表现是不难发现的。

按理美国人这类战略分析水平是有的,陈纳德及其麾下第十四航空队情报部门就准确地洞察和判断了这些情况。遗憾的是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断然拒绝了陈纳德和姜盖世的正确判断与策略,姜盖世顶住了史迪威的压力,但是当罗斯福加入进来后姜盖世害怕失去援助而屈服了,有生力量被迫全部投入到滇西缅北方向,豫湘桂的大崩溃不可避免了!

也就是说,不考虑驻印军,单是把进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战前投入湖南战场,主动进攻力量并不充足,防御力量却是足够的,日本一号作战的湖南进攻战只能是自取其辱的行动。话说回来,真如此演变,日军也不是傻的,它大概率就不会进攻,最多试攻一下就会算了。长衡会战日军之所以攻得很凶,相当程度上是为了给滇西缅北陷入困境的守军提供间接支援,由于日本通往缅甸的交通线已经无法维持,这是唯一可能对缅甸日军减轻压力的方式。

美国坚持进攻缅北滇西还有一条自己不张扬的暗线,就是中印地面交通线是日军不可接受的底线,如果计划中的积压在阿萨姆仓库里的装备和物资能够通过地面公路系统转运中国战场的中国军队,日本的战略基础直接就会崩溃,日本整个军事战略就是建立在中国不能有效武装基础上的。

对缅北滇西施压,会迫使日军不断增援缅甸,大大减轻日军在太平洋方向的设防强度。在交通线尚能维持情况下,西元1943年和1944年早些时候,日军对缅甸防御投入了大量有生力量,兵力规模从十余万暴增到了三十余万,进入西元1944年二季度,是美军潜艇过于活跃,美军自己堵死了日军对缅甸的增援,要不然日军也不会自我提虚劲地吹嘘什么八竿子都见不到影子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直接通过海运增援缅甸去了。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西元1944年中印缅战区战略的决策是一个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冷酷无情的策略,也是一个过分牺牲中国的战略。

这个战略的直接恶果是导致中国主战场豫湘桂战场因力量严重不足而大崩溃,间接恶果更是深远,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在战后遭到美国默许下苏俄的肢解,失去近200万平方公里国土。

以上仅供参考。

豫湘桂期间,像74军这样的主力师都拿不出一门野战炮。一个军的火力不如美军一个团。你以为造子弹就不用耗费资源?当时工业基地全丢,只靠大西南的手工作坊供应!还有个是飞机燃油问题,中国战场中美空军极其缺乏燃油(又没有公路直接运进来),酥鹅都不能炼油,酥鹅也是靠的丑国运的油,才能和三德子互掐。尤其战斗机用低号劣质油,飞上去是要送人头滴

豫湘桂战役/一号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的破坏性决策

复盘整个会战,不难发现,姜盖世-陈纳德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案是正确的,符合后来战场形势的演变发展。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战前提出的战略判断与应对方略是完全错误的。

姜盖世-陈纳德主张国内战场优先,有余力再打通中印公路。

史迪威-罗斯福把打通中印公路列为不惜一切的任务。

由于驼峰航线当时运载能力有限,没有能力同时既保证正面战场稳定同时又有足够能力保证打通中印公路的部队供应需要。是一个二选一的决策。

加上美国还把其战略空军第二十航空队出击日本的成都基地作为驼峰航线最优保障,分配用于中国战场的驼峰运输量更是下降到一个极小的程度。

驼峰航线运输量的大部分分配给了美国空军/陆军航空队,其中战略空军四川基地的保障是重中之重,它是西元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上半年这一个年度的优先保障目标,驻华空军即第十四航空队可用于中国战场的物资也只允许获得很小一部分,剩余分配给中国军队的运输量基本全部指定供应编入用于反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

也就是说中国战区国内对日战场的部队没有获得任何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正面战场基本没有获得任何装备与物资援助,完全是依靠自身工业和储备在支撑西元1942年2月-1944年上半年的国内对日战场。

即使按照大部分运输量分配给了驻华美军尤其是对当时战局演变没有多少作用的战略空军,运进中国的装备仍把中国远征军强化到了一定水平,一般情况下进攻时拥有击破一个日军常备师团的战斗力,防御时可以有效对抗三个日军常备师团的能力(但不包括最要命的战车师团),这些从实战表现是不难发现的。

按理美国人这类战略分析水平是有的,陈纳德及其麾下第十四航空队情报部门就准确地洞察和判断了这些情况。遗憾的是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断然拒绝了陈纳德和姜盖世的正确判断与策略,姜盖世顶住了史迪威的压力,但是当罗斯福加入进来后姜盖世害怕失去援助而屈服了,有生力量被迫全部投入到滇西缅北方向,豫湘桂的大崩溃不可避免了!

也就是说,不考虑驻印军,单是把进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战前投入湖南战场,主动进攻力量并不充足,防御力量却是足够的,日本一号作战的湖南进攻战只能是自取其辱的行动。话说回来,真如此演变,日军也不是傻的,它大概率就不会进攻,最多试攻一下就会算了。长衡会战日军之所以攻得很凶,相当程度上是为了给滇西缅北陷入困境的守军提供间接支援,由于日本通往缅甸的交通线已经无法维持,这是唯一可能对缅甸日军减轻压力的方式。

美国坚持进攻缅北滇西还有一条自己不张扬的暗线,就是中印地面交通线是日军不可接受的底线,如果计划中的积压在阿萨姆仓库里的装备和物资能够通过地面公路系统转运中国战场的中国军队,日本的战略基础直接就会崩溃,日本整个军事战略就是建立在中国不能有效武装基础上的。

对缅北滇西施压,会迫使日军不断增援缅甸,大大减轻日军在太平洋方向的设防强度。在交通线尚能维持情况下,西元1943年和1944年早些时候,日军对缅甸防御投入了大量有生力量,兵力规模从十余万暴增到了三十余万,进入西元1944年二季度,是美军潜艇过于活跃,美军自己堵死了日军对缅甸的增援,要不然日军也不会自我提虚劲地吹嘘什么八竿子都见不到影子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直接通过海运增援缅甸去了。

史迪威-马歇尔-罗斯福决策链西元1944年中印缅战区战略的决策是一个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冷酷无情的策略,也是一个过分牺牲中国的战略。

这个战略的直接恶果是导致中国主战场豫湘桂战场因力量严重不足而大崩溃,间接恶果更是深远,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在战后遭到美国默许下苏俄的肢解,失去近200万平方公里国土。

以上仅供参考。

简直是BC

简直是BC

亮了(0)
回复
引用 @虎扑JR137158168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滇缅交通线没打通前,靠驼峰航线运输过来的物资能补充多少?还没有子弹是瞎扯?果军的新兵因为子弹不足连打枪训练都没打过几枪就上战场了!衡阳有城市依托防御,和在中原平原扛战车师进攻是一回事?大平原那些个野战步兵阵地,在二三百辆坦克冲击下,一无装甲部队反击二无空军对地攻击,只靠一些缺乏战防炮的轻装步兵能扛多久?德国佬在罗马尼亚、白俄罗斯,一旦坦克严重不足时步兵阵地面对坦克冲击跟纸糊的一样到处起火。你还妄图靠中国战场那稀疏的飞机和孱弱的步兵来阻挡战车师团?

滇缅交通线没打通前,靠驼峰航线运输过来的物资能补充多少?还没有子弹是瞎扯?果军的新兵因为子弹不足连打枪训练都没打过几枪就上战场了!衡阳有城市依托防御,和在中原平原扛战车师进攻是一回事?大平原那些个野战步兵阵地,在二三百辆坦克冲击下,一无装甲部队反击二无空军对地攻击,只靠一些缺乏战防炮的轻装步兵能扛多久?德国佬在罗马尼亚、白俄罗斯,一旦坦克严重不足时步兵阵地面对坦克冲击跟纸糊的一样到处起火。你还妄图靠中国战场那稀疏的飞机和孱弱的步兵来阻挡战车师团?

就算有滇缅公路,那点运输也是洒洒水。一个美军师在作战行动状态一天消耗物资是七八百吨。

当然每个国家丰俭有别,物资消耗量是个战斗力衡量的重要参考,一天能运到个几百吨就不错了,实际上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运点药品进来改善民生效益还大些。

就算有滇缅公路,那点运输也是洒洒水。一个美军师在作战行动状态一天消耗物资是七八百吨。

当然每个国家丰俭有别,物资消耗量是个战斗力衡量的重要参考,一天能运到个几百吨就不错了,实际上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运点药品进来改善民生效益还大些。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虎扑JR0978362242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老美已经没原子弹了,三颗,一颗用于试验。再造要很长时间,但日本人不知道。

老美已经没原子弹了,三颗,一颗用于试验。再造要很长时间,但日本人不知道。

日本当时推测美国手里有两颗原子弹,已经丢光了。

日本自己有原子弹研发项目,领头的仁科芳雄是普朗克学生,在离心机方面是造诣最高的专家,京都大学有当时水平最先进的离心机。仁科判断美国短期内不会有原子弹。

日本当时推测美国手里有两颗原子弹,已经丢光了。

日本自己有原子弹研发项目,领头的仁科芳雄是普朗克学生,在离心机方面是造诣最高的专家,京都大学有当时水平最先进的离心机。仁科判断美国短期内不会有原子弹。

亮了(0)
回复
引用 @邓紫棋那夜启蒙了我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子弹还需要美国供应?中国用的是德系79口径,这个八路军都能造,国军缺啥都不会缺子弹。中国缺重武器,轻兵器还是能造的

子弹还需要美国供应?中国用的是德系79口径,这个八路军都能造,国军缺啥都不会缺子弹。中国缺重武器,轻兵器还是能造的

冷知识,子弹比手榴弹、迫击炮还难造,二战时代的子弹生产线,不比造一条整枪的生产线简单。

冷知识,子弹比手榴弹、迫击炮还难造,二战时代的子弹生产线,不比造一条整枪的生产线简单。

亮了(0)
回复
Re:如果毛子不出兵东北,果军两年时间能解放全东北吗?
虎扑游戏中心
历史区最热帖
北京大学历史系和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二选一选哪个?
为什么乾隆功绩那么大却全是差评?
用英文给老外介绍紫禁城,老外却对太监最感兴趣
人间正道是沧桑
关于康熙所谓的遗诏修改说 我有一个满文的疑问
华夏姓氏你是哪一支?
如何评价艾跃进?
等咱们登月成功那天,大家认为航天员说哪句话可以媲美老美当年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这一千古名言??!!
这位腰部两边绑定着光荣弹的战士,他叫廖广志
日元保卫战打得好激烈啊!美元最后一下就是捅不穿啊!
历史区最新帖
朝鲜半岛的政权寿命普遍比中原王朝长,这里面有哪些原因?
中俄美的地理位置相比,到底哪国最好?
一线年薪40万和二线年薪16万,如何选择
冷知识:牛顿比康熙年龄大
历史上有哪些小国领袖,堪称天降猛人?
朴正熙和李光耀,谁的能力更强?
抗战时期,打仗最猛的五个省,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美国近30年最差的总统是谁?
房谋杜断,这两谁更厉害
用英文给老外介绍紫禁城,老外却对太监最感兴趣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