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谁的综合能力更强? 105回复/ 26679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引用 @四十是十四那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3

+3

亮了(0)
回复
引用 @四十是十四那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再+3

再+3

亮了(0)
回复
引用 @四十是十四那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四十是十四那
@她和日向都是短发

有几回在祁山,副将们听得仲达的呼救声,也赶去救援,护住了仲达。他便给他们一人一拨人马,分兵把守险要之处。副将们点完兵,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地图上的蜀兵营地。仲达着了慌,伸开五指将地图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的卫兵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地图,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副将都在笑声里走散了。仲达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大家好像也能守住祁山。

@四十是十四那
@她和日向都是短发

有几回在祁山,副将们听得仲达的呼救声,也赶去救援,护住了仲达。他便给他们一人一拨人马,分兵把守险要之处。副将们点完兵,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地图上的蜀兵营地。仲达着了慌,伸开五指将地图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的卫兵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地图,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副将都在笑声里走散了。仲达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大家好像也能守住祁山。

亮了(0)
回复
引用 @四十是十四那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 3

+ 3

亮了(1)
回复
引用 @四十是十四那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四十是十四那
@他和日向都是短发

诸葛亮最大的能力是:他带出去的军队,出去打仗,如果不出意外,绝大部分能活着回来。也就是说,胜,则斩敌大将,退,则可保全军,没有太大损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能力,也就是孙子说的善战者:《孙子兵法·行篇》: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 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古时候所说的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所以他们所打的胜仗,并没有令人惊奇之处,也没有料敌制胜的名声和勇武威猛的战功。他们在获取战争胜利的过程中不出任何差错;而之所以不出错,是由于他们所采取的制胜措施都是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其所战胜的都是早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敌人可能被击败的机会。这种能力意味着对方还没打就已经输了,因为从出兵开始,自己就注定了没太大损失,而对方有没有损失,看对方犯错。诸葛亮五出祁山,死的方面军将领就马谡一个,还是自己作最后被自己人砍了的。至于魏国损失了多少,王双,张合,庞家五口…甲首三千…懂的都懂。司马懿很清楚诸葛亮这种能力,所以在自己土地上防守,去对耗国力。就这样还舔着脸说司马懿比诸葛亮强…如果我告诉你,现在参军打仗,去敌国像游玩,就像踏青一样,一定能回来,运气好还能砍几个人头立点军功回来当个官,运气不好就当郊游。你说你的统帅等级比不过对面的,你信吗?蜀国之所以不敢和魏国像大家期望的那样打大仗,刺刀见红,那是真的打不起啊,蜀地刘备称帝人口90万(晋书),蜀国灭亡时人口94万(三国志),经过两次大战,内乱,除了贵族,除了女眷,除了老人小孩,能上战场的青壮年劳动力绝不超过30万,30万人还要种地,还要服务统治机构,还要后勤,还要生产,还要三教九流,正儿八经能打的也就几万人,死一个少一个,再补充就得等十几年。刺刀见红,像孙曹那样一仗死伤几千上万?曹魏人是本来人口就多,孙吴人口虽然不如曹魏,但人家军队都是东越抓的壮丁呀,又不是自己的人,又不心疼。诸葛亮这情况,就算赢了又怎么样?这点家底能打硬仗吗?换作你你舍得吗?打几仗就没人了,估计街亭之战马谡送了一波诸葛亮心疼了好久再强调一遍,诸葛亮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统帅,他是内政军队一把抓的军政首脑,他不是单纯的不管后方的追求战场上的胜利,而是要一直追求获得最终的胜利,他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必须保证有生力量不被大幅度消耗的前提下打赢这场战争。也就是既要战场上赢(以少打多必须要赢)又要保证尽量少死人或者不死人(尽量保证有生力量,那几万人能少死就少死,拼子对蜀大大不利,人死光了地拿下来了屁用没有)还要保证政权撑得下去(军屯几年,才能打几个月,后勤线还拖这么长,战争时间不能拖,要么几个月打完,速战速决,要么果断走,拖之必死)这些不利条件,听听就很无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世名将,我没听说过这样劣势条件不败亡的。。所以诸葛亮一直在追求打巧仗,追求的是尽可能自己损失小的前提下卡对方的位置,逼迫对方退缩战线,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不得不打的情况下才打一场有限烈度战争,而且还必须得赢。这样慢慢切割魏国土地,北伐才有胜的机会。这和大家心里想的莽一波,成则封侯拜相,败则生死国灭是两码事,击败敌人的前提是保存自己,这才是兵家的正道,尤其是他这样的军政统帅,走邪道,用奇计,赌国运就是找死。诸葛亮劣势太大了,兵少,后备补充力量少,国力弱,后勤线长,这些劣势其实根本不适合打仗,几乎每一次北伐条件都是就是一次夷陵之战的翻版,能打得司马懿闭门不出已经算诸葛亮统帅军事能力逆天的结果。可惜一次错用马谡,一次李严拖后腿,一次他时辰到了…你要清楚,司马懿闭门不出,意味着默认了诸葛亮对陇右,凉州,关中平原西部地区生产的破坏,会激起当地豪族的愤怒,对魏国在关中,关西地区本就脆弱的统治基础影响很大,政治隐患十分突出。但司马懿躺平了,他认了,你可以破坏这些地方生产,你可以杀掉这些地方的人,你可以让这些地方大魏子民活不下去,你可以让当地豪族仇视我,这一切我都知道。但我看着我就不出战,我知道我这样很怂,这样这很打击士气,我知道这样很伤民心,但我不能出来,因为我知道,我不出战就不会犯错,而一旦我出战,因为我没看到你犯错,所以我没有赢的把握,甚至败的机会多一点,卤城之战我曾经以为你犯错了,但最后却是我犯错了,而我若犯错,败了连现在局面都不如,可能被你一步步彻底挤出关中平原。曹丕安排我对曹睿壮年辅政,我对曹睿而言不是帮手,而是掣肘,所以曹睿对我很不友好,四个辅政大臣外放了三,现在曹休死了,曹真死了,陈群又是文官,我输了接下来迎接我的就是架空,高举,解甲归田,政治生涯彻底结束我打不过你,但我决不能输。紧守不出,是司马懿最后的倔强。都是高手,只要接触一下就知道对方有几斤几两,双方都在找对方的破绽,司马懿不敢出战,意味着他没找到诸葛亮破绽,就连战场屯田都不是。诸葛亮敢战场打散部分军队去屯田,意味着只要司马懿敢出战,他就有把握用本就有限的资源击败他。这样也敢在军事水平上碰瓷诸葛亮?宣王知兵,算个高手,但绝不如诸葛亮。而且作为臣子,他干了什么破事他自己不清楚吗?还祭祀?古代帝王如果说某臣子像司马懿,那臣子就已经离死不远了。还记得李世民让重病李靖挂帅,李靖因病婉拒,李世民略提一句司马宣王吓得李靖垂死病中惊坐起,立马毫不犹豫的挂帅出征吗至于君王说谁是诸葛,说明这人就是君王的心头肉,可以说是绝对信任。就这评价差距还想立庙?如果后来敢立,立了也得被后世君主给掀了,谁祭祀就得被后世君主砍了。连自己的族人都耻于姓司马,不得不改姓,他哪来的脸去和诸葛亮比

@四十是十四那
@他和日向都是短发

诸葛亮最大的能力是:他带出去的军队,出去打仗,如果不出意外,绝大部分能活着回来。也就是说,胜,则斩敌大将,退,则可保全军,没有太大损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能力,也就是孙子说的善战者:《孙子兵法·行篇》: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 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古时候所说的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所以他们所打的胜仗,并没有令人惊奇之处,也没有料敌制胜的名声和勇武威猛的战功。他们在获取战争胜利的过程中不出任何差错;而之所以不出错,是由于他们所采取的制胜措施都是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其所战胜的都是早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敌人可能被击败的机会。这种能力意味着对方还没打就已经输了,因为从出兵开始,自己就注定了没太大损失,而对方有没有损失,看对方犯错。诸葛亮五出祁山,死的方面军将领就马谡一个,还是自己作最后被自己人砍了的。至于魏国损失了多少,王双,张合,庞家五口…甲首三千…懂的都懂。司马懿很清楚诸葛亮这种能力,所以在自己土地上防守,去对耗国力。就这样还舔着脸说司马懿比诸葛亮强…如果我告诉你,现在参军打仗,去敌国像游玩,就像踏青一样,一定能回来,运气好还能砍几个人头立点军功回来当个官,运气不好就当郊游。你说你的统帅等级比不过对面的,你信吗?蜀国之所以不敢和魏国像大家期望的那样打大仗,刺刀见红,那是真的打不起啊,蜀地刘备称帝人口90万(晋书),蜀国灭亡时人口94万(三国志),经过两次大战,内乱,除了贵族,除了女眷,除了老人小孩,能上战场的青壮年劳动力绝不超过30万,30万人还要种地,还要服务统治机构,还要后勤,还要生产,还要三教九流,正儿八经能打的也就几万人,死一个少一个,再补充就得等十几年。刺刀见红,像孙曹那样一仗死伤几千上万?曹魏人是本来人口就多,孙吴人口虽然不如曹魏,但人家军队都是东越抓的壮丁呀,又不是自己的人,又不心疼。诸葛亮这情况,就算赢了又怎么样?这点家底能打硬仗吗?换作你你舍得吗?打几仗就没人了,估计街亭之战马谡送了一波诸葛亮心疼了好久再强调一遍,诸葛亮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统帅,他是内政军队一把抓的军政首脑,他不是单纯的不管后方的追求战场上的胜利,而是要一直追求获得最终的胜利,他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必须保证有生力量不被大幅度消耗的前提下打赢这场战争。也就是既要战场上赢(以少打多必须要赢)又要保证尽量少死人或者不死人(尽量保证有生力量,那几万人能少死就少死,拼子对蜀大大不利,人死光了地拿下来了屁用没有)还要保证政权撑得下去(军屯几年,才能打几个月,后勤线还拖这么长,战争时间不能拖,要么几个月打完,速战速决,要么果断走,拖之必死)这些不利条件,听听就很无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世名将,我没听说过这样劣势条件不败亡的。。所以诸葛亮一直在追求打巧仗,追求的是尽可能自己损失小的前提下卡对方的位置,逼迫对方退缩战线,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不得不打的情况下才打一场有限烈度战争,而且还必须得赢。这样慢慢切割魏国土地,北伐才有胜的机会。这和大家心里想的莽一波,成则封侯拜相,败则生死国灭是两码事,击败敌人的前提是保存自己,这才是兵家的正道,尤其是他这样的军政统帅,走邪道,用奇计,赌国运就是找死。诸葛亮劣势太大了,兵少,后备补充力量少,国力弱,后勤线长,这些劣势其实根本不适合打仗,几乎每一次北伐条件都是就是一次夷陵之战的翻版,能打得司马懿闭门不出已经算诸葛亮统帅军事能力逆天的结果。可惜一次错用马谡,一次李严拖后腿,一次他时辰到了…你要清楚,司马懿闭门不出,意味着默认了诸葛亮对陇右,凉州,关中平原西部地区生产的破坏,会激起当地豪族的愤怒,对魏国在关中,关西地区本就脆弱的统治基础影响很大,政治隐患十分突出。但司马懿躺平了,他认了,你可以破坏这些地方生产,你可以杀掉这些地方的人,你可以让这些地方大魏子民活不下去,你可以让当地豪族仇视我,这一切我都知道。但我看着我就不出战,我知道我这样很怂,这样这很打击士气,我知道这样很伤民心,但我不能出来,因为我知道,我不出战就不会犯错,而一旦我出战,因为我没看到你犯错,所以我没有赢的把握,甚至败的机会多一点,卤城之战我曾经以为你犯错了,但最后却是我犯错了,而我若犯错,败了连现在局面都不如,可能被你一步步彻底挤出关中平原。曹丕安排我对曹睿壮年辅政,我对曹睿而言不是帮手,而是掣肘,所以曹睿对我很不友好,四个辅政大臣外放了三,现在曹休死了,曹真死了,陈群又是文官,我输了接下来迎接我的就是架空,高举,解甲归田,政治生涯彻底结束我打不过你,但我决不能输。紧守不出,是司马懿最后的倔强。都是高手,只要接触一下就知道对方有几斤几两,双方都在找对方的破绽,司马懿不敢出战,意味着他没找到诸葛亮破绽,就连战场屯田都不是。诸葛亮敢战场打散部分军队去屯田,意味着只要司马懿敢出战,他就有把握用本就有限的资源击败他。这样也敢在军事水平上碰瓷诸葛亮?宣王知兵,算个高手,但绝不如诸葛亮。而且作为臣子,他干了什么破事他自己不清楚吗?还祭祀?古代帝王如果说某臣子像司马懿,那臣子就已经离死不远了。还记得李世民让重病李靖挂帅,李靖因病婉拒,李世民略提一句司马宣王吓得李靖垂死病中惊坐起,立马毫不犹豫的挂帅出征吗至于君王说谁是诸葛,说明这人就是君王的心头肉,可以说是绝对信任。就这评价差距还想立庙?如果后来敢立,立了也得被后世君主给掀了,谁祭祀就得被后世君主砍了。连自己的族人都耻于姓司马,不得不改姓,他哪来的脸去和诸葛亮比

亮了(1)
回复
Re:诸葛亮和司马懿,谁的综合能力更强?
虎扑游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