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4月16日,卢象升出生于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他小时候身材高瘦、皮肤白晰,表面看起来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但双臂异常粗壮、力大无比,可谓是骨骼惊奇。
1622年,22岁的卢象升考中进士,起初担任户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再累迁为大名知府。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后金军大举入侵、直逼京师,崇祯帝急召各地将领官员勤王,时任大名知府的卢象升收到诏令后,散尽家财招募了一万多兵马入京勤王,因为护驾有功,次年卢象升被崇祯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他从此由文官改为武将。卢象升在自己管理的地方招募士兵,大名、广平、顺德三府正是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募兵的地方,卢象升深入钻研了戚继光的军事名著《纪效新书》,通过裁汰冗员、招募新兵、加强训练、整肃军纪,这支军队逐渐成为一支精锐之师,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天雄军。天雄军有些类似曾国藩的湘军,特点是成员大多由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组成,这种结构的优势是大家更容易同仇敌忾,彼此互相照应,能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但与习惯在中军运筹帷幄的曾国藩不同,身为主帅的卢象升在战斗时常常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卢象升由于双臂神力,他使用的兵器竟然是一把由镔铁打造、重达136斤的大刀!卢象升经常慷慨激昂、热泪纵横地激励大家要忠义报国,并与士兵们同甘共苦,这使得卢象升在军中的威望极高,得到了士兵们的一致拥护。依靠天雄军强悍的战斗力,卢象升在镇压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军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随后升任右副都御史,节制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五省军务、兼任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崇祯十年(1637年)八月,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兵分两路入侵大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处毁坏长城,破边墙而入,斩杀大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崇祯诏令卢象升携宣府、大同、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等人率兵入卫京师。以卢象升督师天下勤王兵马,并第三次赐给他尚方宝剑。
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清军在私底下秘密接触。主和派的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两人对主战派的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义上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的天雄军也被高起潜扣着,他手中掌握的兵马总共才两万人,他定下的几条用兵方略一条也没法实现。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1639年1月),卢象升领兵进驻河北巨鹿的贾庄。总监军高起潜统帅着数万关宁铁骑就驻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向高起潜要求援军,高起潜理都不理,竟然拒发援军。此时的卢象升手中仅有5000兵马而且缺少粮饷,卢象升抱定必死之决心,他召集当地乡民哭泣说:我等死在旦夕,不愿连累百姓遭兵。为免当地百姓生灵涂炭,卢象升选择了正面迎战清军,百姓们无不感动,纷纷捐出家中口粮充作军粮。
十二月十二日(1月15日),卢象升领兵5000至蒿水桥,被多尔衮的八万清军主力重重包围。卢象升命总兵虎大威护左翼,总兵杨国柱护右翼,自领亲兵于中军架炮设弩,与清军展开决战,自上午一直战至下午三时,明军的炮弹和弓箭都用光了,卢象升下令以短兵接战,清军以大量精锐骑兵夹攻明军,明军伤亡惨重,卢象升大呼: 将军死绥,有进无却!(将军应该战死沙场,有进无退!)。他挥刀跃马冲入敌阵,一连斩杀了十几名清军,身中四箭三刀,最终因体力耗尽失血过多而壮烈殉国,年仅39岁。他麾下亲信杨陆凯,不忍卢象升遗体遭到清军骑兵践踏,扑在他身上保护遗体,背中二十四箭而亡。
战后,杨廷麟及部下找到卢象升遗体,发现他的铠甲里面还穿着白色丧服,因为前一年他父亲去世了,他是穿着丧服战死沙场的。三府百姓闻之,纷纷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卢象升死后,天下为之震动。明末最忠心、最能打而且最无私心的一员猛将,因粮草无济、兵员不足,战死在帝国的腹地,距离京师不过七百里地。
1600年4月16日,卢象升出生于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他小时候身材高瘦、皮肤白晰,表面看起来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但双臂异常粗壮、力大无比,可谓是骨骼惊奇。
1622年,22岁的卢象升考中进士,起初担任户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再累迁为大名知府。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后金军大举入侵、直逼京师,崇祯帝急召各地将领官员勤王,时任大名知府的卢象升收到诏令后,散尽家财招募了一万多兵马入京勤王,因为护驾有功,次年卢象升被崇祯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他从此由文官改为武将。卢象升在自己管理的地方招募士兵,大名、广平、顺德三府正是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募兵的地方,卢象升深入钻研了戚继光的军事名著《纪效新书》,通过裁汰冗员、招募新兵、加强训练、整肃军纪,这支军队逐渐成为一支精锐之师,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天雄军。天雄军有些类似曾国藩的湘军,特点是成员大多由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组成,这种结构的优势是大家更容易同仇敌忾,彼此互相照应,能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但与习惯在中军运筹帷幄的曾国藩不同,身为主帅的卢象升在战斗时常常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卢象升由于双臂神力,他使用的兵器竟然是一把由镔铁打造、重达136斤的大刀!卢象升经常慷慨激昂、热泪纵横地激励大家要忠义报国,并与士兵们同甘共苦,这使得卢象升在军中的威望极高,得到了士兵们的一致拥护。依靠天雄军强悍的战斗力,卢象升在镇压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军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随后升任右副都御史,节制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五省军务、兼任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崇祯十年(1637年)八月,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兵分两路入侵大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处毁坏长城,破边墙而入,斩杀大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崇祯诏令卢象升携宣府、大同、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等人率兵入卫京师。以卢象升督师天下勤王兵马,并第三次赐给他尚方宝剑。
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清军在私底下秘密接触。主和派的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两人对主战派的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义上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的天雄军也被高起潜扣着,他手中掌握的兵马总共才两万人,他定下的几条用兵方略一条也没法实现。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1639年1月),卢象升领兵进驻河北巨鹿的贾庄。总监军高起潜统帅着数万关宁铁骑就驻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向高起潜要求援军,高起潜理都不理,竟然拒发援军。此时的卢象升手中仅有5000兵马而且缺少粮饷,卢象升抱定必死之决心,他召集当地乡民哭泣说:我等死在旦夕,不愿连累百姓遭兵。为免当地百姓生灵涂炭,卢象升选择了正面迎战清军,百姓们无不感动,纷纷捐出家中口粮充作军粮。
十二月十二日(1月15日),卢象升领兵5000至蒿水桥,被多尔衮的八万清军主力重重包围。卢象升命总兵虎大威护左翼,总兵杨国柱护右翼,自领亲兵于中军架炮设弩,与清军展开决战,自上午一直战至下午三时,明军的炮弹和弓箭都用光了,卢象升下令以短兵接战,清军以大量精锐骑兵夹攻明军,明军伤亡惨重,卢象升大呼: 将军死绥,有进无却!(将军应该战死沙场,有进无退!)。他挥刀跃马冲入敌阵,一连斩杀了十几名清军,身中四箭三刀,最终因体力耗尽失血过多而壮烈殉国,年仅39岁。他麾下亲信杨陆凯,不忍卢象升遗体遭到清军骑兵践踏,扑在他身上保护遗体,背中二十四箭而亡。
战后,杨廷麟及部下找到卢象升遗体,发现他的铠甲里面还穿着白色丧服,因为前一年他父亲去世了,他是穿着丧服战死沙场的。三府百姓闻之,纷纷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卢象升死后,天下为之震动。明末最忠心、最能打而且最无私心的一员猛将,因粮草无济、兵员不足,战死在帝国的腹地,距离京师不过七百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