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杨利伟出征前的照片 680回复/ 501858502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引用 @绿过贾乃亮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算不算酒驾

[图片]

查看更多

这算不算酒驾

都严重超速了还管他酒驾不酒驾

都严重超速了还管他酒驾不酒驾

亮了(0)
回复
引用 @杜兰特隔扣斯嘉丽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天晚上杨利伟和往常一样,睡得比谁都香,这份心理素质真是牛逼。

[图片]

查看更多

那天晚上杨利伟和往常一样,睡得比谁都香,这份心理素质真是牛逼。

在大事发生之前往往会睡得更香

在大事发生之前往往会睡得更香

亮了(0)
回复
引用 @xyddksg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主要不是有没有水蒸气,是上千吨水几秒全变水蒸气,算过需要多少能量多大功率吗?

主要不是有没有水蒸气,是上千吨水几秒全变水蒸气,算过需要多少能量多大功率吗?

好 你牛

好 你牛

亮了(0)
回复
引用 @虎扑JR0271831998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飞上去的某一个阶段有共振,差不多几十秒,普通人就挂了,他硬扛着

飞上去的某一个阶段有共振,差不多几十秒,普通人就挂了,他硬扛着

普通人坐个过山车都不行了

普通人坐个过山车都不行了[捂脸]

亮了(0)
回复
引用 @sai777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杨利伟自述《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杨利伟自述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

🫡

亮了(0)
回复

这个真的生死未卜,唯有致敬

这个真的生死未卜,唯有致敬

亮了(0)
回复
引用 @Jasonform 发表的:
只看此人

5y和20y是什么?年?

5y和20y是什么?年?

yue

yue

亮了(0)
回复
引用 @NextManUp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心理素质太强了,我要是看到两边玻璃都裂了我感觉我我可能已经跟着挑战者号一样飞仙了

[图片]

查看更多

心理素质太强了,我要是看到两边玻璃都裂了我感觉我我可能已经跟着挑战者号一样飞仙了

一般人会在自己死前把自己吓死

一般人会在自己死前把自己吓死

亮了(0)
回复
引用 @买豆腐还用叫车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我觉得杨利伟迟早都会有一部传奇电影

我觉得杨利伟迟早都会有一部传奇电影

亮了(0)
回复
引用 @昆仑之虚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想起来美国在55年前,在没有发达电脑、未经一次试验就直接登上月球、宇航员在月球蹦蹦跶跶又开月球车又跑又跳的经历,实在是令人狐疑到极点。联系后面美国开始大肆宣传外星人51区各种天花乱坠,不禁令人怀疑美国心虚于是一直虚构外星人帮助他们获得黑科技的科幻童话故事。毕竟美国多年来连火箭都造不出好的,不得不一直购买苏联的火箭发动机

想起来美国在55年前,在没有发达电脑、未经一次试验就直接登上月球、宇航员在月球蹦蹦跶跶又开月球车又跑又跳的经历,实在是令人狐疑到极点。联系后面美国开始大肆宣传外星人51区各种天花乱坠,不禁令人怀疑美国心虚于是一直虚构外星人帮助他们获得黑科技的科幻童话故事。毕竟美国多年来连火箭都造不出好的,不得不一直购买苏联的火箭发动机

逆天

逆天

亮了(0)
回复
引用 @与你有什么关系与你啊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人家阿美莉卡的飞行员登月回仓都是蹦蹦跳跳的,要不说人家科技先进吗🐶

人家阿美莉卡的飞行员登月回仓都是蹦蹦跳跳的,要不说人家科技先进吗🐶

好多人都没看懂你的话

好多人都没看懂你的话

亮了(2)
回复
查看评论(1)

致敬

致敬

亮了(0)
回复
引用 @可能有些往事回不来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所以是没有酒精对吗

[图片]

查看更多

所以是没有酒精对吗

他的意思可能是说平时不碰酒精,所以这个时候不敢喝高度的白酒。

他的意思可能是说平时不碰酒精,所以这个时候不敢喝高度的白酒。

亮了(0)
回复
引用 @sai777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杨利伟自述《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杨利伟自述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在最痛苦的时候还能冷静分析原因,硬,太硬了

在最痛苦的时候还能冷静分析原因,硬,太硬了

亮了(0)
回复
引用 @公司核实发给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想起了那句:喝完了这杯,烈士陵园见

[图片]

查看更多

想起了那句:喝完了这杯,烈士陵园见

来来来,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来来来,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亮了(0)
回复
引用 @妈妈说虎扑的名字不可以太长 发表的:
只看此人

20年前,我从徐州踏上征途

[图片]

查看更多

20年前,我从徐州踏上征途

讲讲

讲讲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无规则射门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杨利伟上一次,景上了三次不是更吊? 难不成评奖还讲情怀?

[图片]

查看更多

杨利伟上一次,景上了三次不是更吊? 难不成评奖还讲情怀?

0到1意义性和难度是最大的

0到1意义性和难度是最大的

亮了(23)
回复
引用 @cnewman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好多人都没看懂你的话

[图片]

查看更多

好多人都没看懂你的话

我看出来了,加狗头都有人看不懂

我看出来了,加狗头都有人看不懂

亮了(0)
回复
Re:2003年,杨利伟出征前的照片
步行街主干道最热帖
大家相册里都有哪些惊艳的图片
2024年9月,拍摄于昆明机场
在军训的时候,弄这些,突然让我想起,南海十三郎的愤怒
人在外地,莫名其妙收到一条短信
南通女生征婚
晒晒你们都收藏了哪些好图。
大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
钱和权怎么选?
互贴1
一个民办三本学历的同事说你是“废物”,还扬言“小心我动手揍你”。这是多么没有教养?
步行街主干道最新帖
奇怪的南北差异+1
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哈哈哈
如果她是水果店的老板,你最想买什么水果
2024 TRE成人展出场集锦
该怎么提出送同事回家
卫报回顾C罗采访:我要有尊严地在高水平联赛退役,不会沦落到美国和中东国家
大家相册里都有哪些惊艳的图片
R星VS腾讯
老默威胁唐小虎一起做特务,他们的上司竟然是王志文
带娃还是要多留意小孩的安全,这种不栓绳的狗都是不定时炸弹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