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杨利伟出征前的照片

679回复/ 501858302 浏览
劈扣打铁(60级)楼主2024-08-30 20:25:22发布于山西
2003年,杨利伟出征前的照片劈扣打铁 发表在步行街主干道 https://bbs.hupu.com/topic-daily

这些回帖亮了

收起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亮了(14718)
回复
查看评论(21)
引用 @hupu_b6634522eabea85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上天时大概率受了内伤,影响了身体。降落时飞船落地有很大的磕碰,杨利伟有点头破血流的意思,我们看见视频时其实是临时化妆的,嘴角还有血丝

上天时大概率受了内伤,影响了身体。降落时飞船落地有很大的磕碰,杨利伟有点头破血流的意思,我们看见视频时其实是临时化妆的,嘴角还有血丝

杨利伟自述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杨利伟自述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亮了(7434)
回复
查看评论(66)
引用 @A股十年老韭菜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控制指挥中心都鸦雀无声了,后来有人发现他眨眼睛了,全场才放心

控制指挥中心都鸦雀无声了,后来有人发现他眨眼睛了,全场才放心

亮了(4925)
回复
查看评论(5)
引用 @虎扑JR103993845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亮了(9254)
回复
查看评论(20)
引用 @虎扑JR103993845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看纪录片,还有两个细节,最后一餐杨利伟还吃了爱吃的大蒜,这个举的杯子里倒了一滴红酒算是喝酒壮行

看纪录片,还有两个细节,最后一餐杨利伟还吃了爱吃的大蒜,这个举的杯子里倒了一滴红酒算是喝酒壮行

亮了(3380)
回复
查看评论(9)
引用 @买豆腐还用叫车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上天时大概率受了内伤,影响了身体。降落时飞船落地有很大的磕碰,杨利伟有点头破血流的意思,我们看见视频时其实是临时化妆的,嘴角还有血丝

上天时大概率受了内伤,影响了身体。降落时飞船落地有很大的磕碰,杨利伟有点头破血流的意思,我们看见视频时其实是临时化妆的,嘴角还有血丝

亮了(3370)
回复
查看评论(11)
引用 @sai777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杨利伟自述《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杨利伟自述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

这里是真触动人心啊

“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

这里是真触动人心啊

亮了(1877)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买豆腐还用叫车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不信谣,不传谣。

神五,杨利伟靠意志力撑过来是真的,受了内伤再也不能上天是假的。

落地开舱,嘴角有血,擦干净重拍是真的,但那只是嘴角磕到了麦克风,皮外伤而已。

杨不再上天不是因为他身体原因,而是为了保护他,因为他已经是中国航天的图腾,为了不像加加林那样因为飞机失事而身亡,对杨的保护是全方面的,不只是不让上飞船了,连他回家探亲都要被严格保护。

不信谣,不传谣。

神五,杨利伟靠意志力撑过来是真的,受了内伤再也不能上天是假的。

落地开舱,嘴角有血,擦干净重拍是真的,但那只是嘴角磕到了麦克风,皮外伤而已。

杨不再上天不是因为他身体原因,而是为了保护他,因为他已经是中国航天的图腾,为了不像加加林那样因为飞机失事而身亡,对杨的保护是全方面的,不只是不让上飞船了,连他回家探亲都要被严格保护。

亮了(2406)
回复
查看评论(10)

想起了那句:喝完了这杯,烈士陵园见

想起了那句:喝完了这杯,烈士陵园见

亮了(1617)
回复
查看评论(6)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亮了(2461)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洗非.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国家只允许杨只有一种死法,就是安安稳稳活到高寿无疾而终

国家只允许杨只有一种死法,就是安安稳稳活到高寿无疾而终

亮了(1155)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hupu_b6634522eabea85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上天时大概率受了内伤,影响了身体。降落时飞船落地有很大的磕碰,杨利伟有点头破血流的意思,我们看见视频时其实是临时化妆的,嘴角还有血丝

上天时大概率受了内伤,影响了身体。降落时飞船落地有很大的磕碰,杨利伟有点头破血流的意思,我们看见视频时其实是临时化妆的,嘴角还有血丝

受不受伤都不可能再上了,必须保护起来尽量不出意外。

受不受伤都不可能再上了,必须保护起来尽量不出意外。

亮了(115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sai777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杨利伟自述《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杨利伟自述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心理素质太强了,我要是看到两边玻璃都裂了我感觉我我可能已经跟着挑战者号一样飞仙了

心理素质太强了,我要是看到两边玻璃都裂了我感觉我我可能已经跟着挑战者号一样飞仙了

亮了(1096)
回复
查看评论(5)
引用 @hupu_b6634522eabea85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上天时大概率受了内伤,影响了身体。降落时飞船落地有很大的磕碰,杨利伟有点头破血流的意思,我们看见视频时其实是临时化妆的,嘴角还有血丝

上天时大概率受了内伤,影响了身体。降落时飞船落地有很大的磕碰,杨利伟有点头破血流的意思,我们看见视频时其实是临时化妆的,嘴角还有血丝

吸取了加加林的教训,不会再让第一人去这种工作了。

吸取了加加林的教训,不会再让第一人去这种工作了。

亮了(740)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A股十年老韭菜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不是缺氧,是共振

不是缺氧,是共振

亮了(750)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sai777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杨利伟自述《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杨利伟自述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短短二十年,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了,我们的航天员已经可以在那里生活了。

短短二十年,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了,我们的航天员已经可以在那里生活了。

亮了(719)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虎扑JR103993845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那天晚上杨利伟和往常一样,睡得比谁都香,这份心理素质真是牛逼。

那天晚上杨利伟和往常一样,睡得比谁都香,这份心理素质真是牛逼。

亮了(705)
回复
查看评论(7)
引用 @D_Neeson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为啥还喝酒?

为啥还喝酒?

又不是喝完就上火箭,死活还不知道,还不让喝顿酒了?

又不是喝完就上火箭,死活还不知道,还不让喝顿酒了?

亮了(697)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绿过贾乃亮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算不算酒驾

[图片]

查看更多

这算不算酒驾

算,但你先把火箭拦下来

算,但你先把火箭拦下来

亮了(680)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洗非.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别说他了,第一个女航天员刘洋的父母家跟我舅舅家一个小区,本来是开放式老小区,刘洋上天后立刻安排了保安物业道闸

别说他了,第一个女航天员刘洋的父母家跟我舅舅家一个小区,本来是开放式老小区,刘洋上天后立刻安排了保安物业道闸

亮了(636)
回复
查看评论(5)
引用 @勇士爸爸熊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啥是共振,有没有直白的解释让我明白明白的

啥是共振,有没有直白的解释让我明白明白的

打战时,大孔径火炮发射的炮弹爆炸后,伤亡惨重很多人看着身体完好,人却没了,但是耳鼻口流出血。一定频率的共振,会伤害到人体脏器,外观是看不出来的。

打战时,大孔径火炮发射的炮弹爆炸后,伤亡惨重很多人看着身体完好,人却没了,但是耳鼻口流出血。一定频率的共振,会伤害到人体脏器,外观是看不出来的。

亮了(548)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hupu_b6634522eabea85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看纪录片,还有两个细节,最后一餐杨利伟还吃了爱吃的大蒜,这个举的杯子里倒了一滴红酒算是喝酒壮行

看纪录片,还有两个细节,最后一餐杨利伟还吃了爱吃的大蒜,这个举的杯子里倒了一滴红酒算是喝酒壮行

这算不算酒驾

这算不算酒驾

亮了(541)
回复
查看评论(21)
引用 @公司核实发给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想起了那句:喝完了这杯,烈士陵园见

[图片]

查看更多

想起了那句:喝完了这杯,烈士陵园见

当时二十几秒的共振 普通人直接升天 还好杨利伟顶住了 最后共振也没有了 真的牛逼 向英雄致敬

当时二十几秒的共振 普通人直接升天 还好杨利伟顶住了 最后共振也没有了 真的牛逼 向英雄致敬

亮了(50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hupu_b6634522eabea85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控制指挥中心都鸦雀无声了,后来有人发现他眨眼睛了,全场才放心

控制指挥中心都鸦雀无声了,后来有人发现他眨眼睛了,全场才放心

眼睛动了,眼睛动了!

眼睛动了,眼睛动了!

亮了(443)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洗非.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加加林死就是因为回家探亲,不过他是开飞机回家探亲

加加林死就是因为回家探亲,不过他是开飞机回家探亲

亮了(404)
回复
引用 @sai777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杨利伟自述《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杨利伟自述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精神与肉体都到达了极致的男人。

精神与肉体都到达了极致的男人。

亮了(404)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我是你大爷吧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国家只允许杨只有一种死法,就是安安稳稳活到高寿无疾而终

国家只允许杨只有一种死法,就是安安稳稳活到高寿无疾而终

确实,当你是十亿人中被选中的那一个,完成历史性突破的时候,被保护也是应该的

确实,当你是十亿人中被选中的那一个,完成历史性突破的时候,被保护也是应该的

亮了(396)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洗非.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家中不许出现陌生人

家中不许出现陌生人

亮了(366)
回复
引用 @买豆腐还用叫车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改革开放100人没他就离谱

改革开放100人没他就离谱

亮了(535)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sai777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杨利伟自述《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杨利伟自述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问我,你们在上天之前有没有写遗嘱什么的,需不需要留下什么话。

大家知道,战士上战场之前会写请战书和遗嘱。虽然我们也作为军人奉命出征,但从来没有写过遗嘱,没人想到这件事。我清楚地知道,航天飞行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回不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火箭和飞船总重达到487吨,当推力让这个庞然大物升起时,大漠颤抖、天空轰鸣。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非常平稳,缓慢地、徐徐升起,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心想:这很平常啊,也没多大劲啊!后来我知道,飞船的起飞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各种负荷是逐步加大的。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有压力在渐渐增加。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曲线变化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我的身体感觉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意外出现了。

共振是以曲线形式变化的,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了26秒以后,慢慢减轻。当从那种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之后,我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同一次重生。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的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个难受的过程。我们的工作人员研究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之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神七”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

回到地面后,我看到了升空时传到地面大厅的录像。当时大家安静得不得了,谁也不敢吱声,因为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一动不动,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3分20秒,在整流罩打开后,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飞船上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

按照科学家的设计,只有“神五”平安回到地面,我的这次太空任务才算真正圆满完成。而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的11人就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我对此非常清楚。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

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我感到飞船持续减速,向地球的方向靠近。

5时58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飞船返回就会是弹道式的,不可控地下来。比如2008年4月19日,韩国的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飞船,与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一名俄罗斯航天员一同返航时,飞船就是以弹道式着陆的,当时偏离预定地点420公里,航天员除了遭遇颠簸,还承受了最高10个G的过载,据称李素妍因此受伤。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是: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它就开始剥落,实际上这是一种技术,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我知道这个原理,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但接着看到的情景让我非常紧张。我看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oC~1800oC的超高温度。

当时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嘛,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个裂缝,然后高温就让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头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

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材料。以前每次做飞船发射与返回的实验时,返回的飞船舱体经过高温烧灼,舷窗被烧得黑漆漆的,工作人员看不到这些裂纹。而如果不是在飞船里面亲眼目睹,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情况。

看文字都喘不过气来

看文字都喘不过气来

亮了(336)
回复
查看评论(3)

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烈感,真的是勇士

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烈感,真的是勇士

亮了(332)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NextManUp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心理素质太强了,我要是看到两边玻璃都裂了我感觉我我可能已经跟着挑战者号一样飞仙了

[图片]

查看更多

心理素质太强了,我要是看到两边玻璃都裂了我感觉我我可能已经跟着挑战者号一样飞仙了

当时他们仨,杨利伟是心理素质最稳定的一个,所以才选的他。

当时他们仨,杨利伟是心理素质最稳定的一个,所以才选的他。

亮了(315)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买豆腐还用叫车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有一个共振,美苏都没告诉过我们,杨利伟差点挂掉,当时失明+全身颤抖,真的以为要死在仓内了。后面我们就知道要避免这个共振了。

有一个共振,美苏都没告诉过我们,杨利伟差点挂掉,当时失明+全身颤抖,真的以为要死在仓内了。后面我们就知道要避免这个共振了。

亮了(308)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夜半听竹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牢苏就是各种抽血,像加加林这种人竟然还让开飞机去

[图片]

查看更多

牢苏就是各种抽血,像加加林这种人竟然还让开飞机去

他自己太喜欢飞行了,觉得天天演讲版号太无聊了,也不让他上第二次天,就沉迷开飞机……然后……

他自己太喜欢飞行了,觉得天天演讲版号太无聊了,也不让他上第二次天,就沉迷开飞机……然后……

亮了(293)
回复
引用 @丹尼斯邓肯罗德曼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当时他们仨,杨利伟是心理素质最稳定的一个,所以才选的他。

当时他们仨,杨利伟是心理素质最稳定的一个,所以才选的他。

第二天就要执行飞行任务了,头天晚上还能呼呼大睡差点没叫醒,这个心理素质简直是铁打的

第二天就要执行飞行任务了,头天晚上还能呼呼大睡差点没叫醒,这个心理素质简直是铁打的

亮了(276)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聪明的阿狸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信谣,不传谣。神五,杨利伟靠意志力撑过来是真的,受了内伤再也不能上天是假的。落地开舱,嘴角有血,擦干净重拍是真的,但那只是嘴角磕到了麦克风,皮外伤而已。杨不再上天不是因为他身体原因,而是为了保护他,因为他已经是中国航天的图腾,为了不像加加林那样因为飞机失事而身亡,对杨的保护是全方面的,不只是不让上飞船了,连他回家探亲都要被严格保护。

不信谣,不传谣。

神五,杨利伟靠意志力撑过来是真的,受了内伤再也不能上天是假的。

落地开舱,嘴角有血,擦干净重拍是真的,但那只是嘴角磕到了麦克风,皮外伤而已。

杨不再上天不是因为他身体原因,而是为了保护他,因为他已经是中国航天的图腾,为了不像加加林那样因为飞机失事而身亡,对杨的保护是全方面的,不只是不让上飞船了,连他回家探亲都要被严格保护。

谢谢你,科普侠

谢谢你,科普侠

亮了(272)
回复
引用 @McGrady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能够吧,那这宇航服里的味道不能细想啊…

不能够吧,那这宇航服里的味道不能细想啊…

他又不是吃完了马上飞。

他又不是吃完了马上飞。

亮了(265)
回复
引用 @hupu_b6634522eabea85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看纪录片,还有两个细节,最后一餐杨利伟还吃了爱吃的大蒜,这个举的杯子里倒了一滴红酒算是喝酒壮行

看纪录片,还有两个细节,最后一餐杨利伟还吃了爱吃的大蒜,这个举的杯子里倒了一滴红酒算是喝酒壮行

居然不是白酒

居然不是白酒

亮了(259)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我是你大爷吧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国家只允许杨只有一种死法,就是安安稳稳活到高寿无疾而终

国家只允许杨只有一种死法,就是安安稳稳活到高寿无疾而终

中国载人航天的图腾,必须安安稳稳的走

中国载人航天的图腾,必须安安稳稳的走

亮了(249)
回复
引用 @买豆腐还用叫车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要不说历史第一人总是特特特别牛逼

要不说历史第一人总是特特特别牛逼

亮了(381)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聪明的阿狸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信谣,不传谣。神五,杨利伟靠意志力撑过来是真的,受了内伤再也不能上天是假的。落地开舱,嘴角有血,擦干净重拍是真的,但那只是嘴角磕到了麦克风,皮外伤而已。杨不再上天不是因为他身体原因,而是为了保护他,因为他已经是中国航天的图腾,为了不像加加林那样因为飞机失事而身亡,对杨的保护是全方面的,不只是不让上飞船了,连他回家探亲都要被严格保护。

不信谣,不传谣。

神五,杨利伟靠意志力撑过来是真的,受了内伤再也不能上天是假的。

落地开舱,嘴角有血,擦干净重拍是真的,但那只是嘴角磕到了麦克风,皮外伤而已。

杨不再上天不是因为他身体原因,而是为了保护他,因为他已经是中国航天的图腾,为了不像加加林那样因为飞机失事而身亡,对杨的保护是全方面的,不只是不让上飞船了,连他回家探亲都要被严格保护。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亮了(239)
回复
查看评论(13)
引用 @勇士爸爸熊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啥是共振,有没有直白的解释让我明白明白的

啥是共振,有没有直白的解释让我明白明白的

20世纪初的俄国对彼德堡,一支部队经过丰坦卡大桥时,因走正步致命桥梁倒塌,全部士兵落入河中非死即伤。这种现象之后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也出现过。事后经过调查,原来是士兵走正步时的频率与桥梁本身的固有频率相同,引发了桥梁的共振现象。

20世纪初的俄国对彼德堡,一支部队经过丰坦卡大桥时,因走正步致命桥梁倒塌,全部士兵落入河中非死即伤。这种现象之后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也出现过。事后经过调查,原来是士兵走正步时的频率与桥梁本身的固有频率相同,引发了桥梁的共振现象。

亮了(214)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hupu_b6634522eabea85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上天时大概率受了内伤,影响了身体。降落时飞船落地有很大的磕碰,杨利伟有点头破血流的意思,我们看见视频时其实是临时化妆的,嘴角还有血丝

上天时大概率受了内伤,影响了身体。降落时飞船落地有很大的磕碰,杨利伟有点头破血流的意思,我们看见视频时其实是临时化妆的,嘴角还有血丝

好像是回来的时候超频振动,内脏都快承受不住了,比磕碰危险多了

好像是回来的时候超频振动,内脏都快承受不住了,比磕碰危险多了

亮了(314)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西瓜圣代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吸取了加加林的教训,不会再让第一人去这种工作了。

吸取了加加林的教训,不会再让第一人去这种工作了。

牢苏就是各种抽血,像加加林这种人竟然还让开飞机去

牢苏就是各种抽血,像加加林这种人竟然还让开飞机去

亮了(300)
回复
查看评论(7)
引用 @D_Neeson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为啥还喝酒?

为啥还喝酒?

壮行酒

壮行酒

亮了(190)
回复
引用 @虎扑JR1665897805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有一个共振,美苏都没告诉过我们,杨利伟差点挂掉,当时失明+全身颤抖,真的以为要死在仓内了。后面我们就知道要避免这个共振了。

有一个共振,美苏都没告诉过我们,杨利伟差点挂掉,当时失明+全身颤抖,真的以为要死在仓内了。后面我们就知道要避免这个共振了。

是共振问题没排除导致的身体受损厉害,杨自己回忆说以为自己会扛不过去。

但原因不应该是美苏没告诉我们,人家没义务告知你。何况是涉及尖端科技

实事求是的评价,共振问题没排除,其实是一个低级失误。

是中国航天本可避免的一个小失误。

是共振问题没排除导致的身体受损厉害,杨自己回忆说以为自己会扛不过去。

但原因不应该是美苏没告诉我们,人家没义务告知你。何况是涉及尖端科技

实事求是的评价,共振问题没排除,其实是一个低级失误。

是中国航天本可避免的一个小失误。

亮了(280)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洗非.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探亲还要保护的原因是?怕暗杀吗?

啥都有啊,既包括意外也包括暗杀,他是图腾。当然说保护,也是配警卫,他那个级别和特殊性,能享受到这个待遇(当然对他自己来说估计未必很爽,不自由)

啥都有啊,既包括意外也包括暗杀,他是图腾。当然说保护,也是配警卫,他那个级别和特殊性,能享受到这个待遇(当然对他自己来说估计未必很爽,不自由)

亮了(181)
回复
引用 @NextManUp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心理素质太强了,我要是看到两边玻璃都裂了我感觉我我可能已经跟着挑战者号一样飞仙了

[图片]

查看更多

心理素质太强了,我要是看到两边玻璃都裂了我感觉我我可能已经跟着挑战者号一样飞仙了

我也这么觉得,这种时刻竟然可以如此冷静的分析情况,太了不起了

我也这么觉得,这种时刻竟然可以如此冷静的分析情况,太了不起了

亮了(179)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虎扑JR103993845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这吃的还是大食堂的饭菜

这吃的还是大食堂的饭菜

亮了(166)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杜兰特隔扣斯嘉丽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天晚上杨利伟和往常一样,睡得比谁都香,这份心理素质真是牛逼。

[图片]

查看更多

那天晚上杨利伟和往常一样,睡得比谁都香,这份心理素质真是牛逼。

香不香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我是不信他不多想,但是人家就是伟大。

香不香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我是不信他不多想,但是人家就是伟大。

亮了(332)
回复
查看评论(3)

全部回帖

收起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亮了(14718)
回复
查看评论(21)

可能最后一顿了

可能最后一顿了

亮了(47)
回复

致敬

致敬

亮了(5)
回复

当时的条件,确实是不知道上去能不能回来的

当时的条件,确实是不知道上去能不能回来的

亮了(75)
回复
查看评论(2)

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烈感,真的是勇士

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烈感,真的是勇士

亮了(332)
回复
查看评论(1)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亮了(2461)
回复
查看评论(4)

想起了那句:喝完了这杯,烈士陵园见

想起了那句:喝完了这杯,烈士陵园见

亮了(1617)
回复
查看评论(6)
引用 @A股十年老韭菜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不是缺氧,是共振

不是缺氧,是共振

亮了(750)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A股十年老韭菜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火箭加速过程中有一段已经缺氧大脑空白了,以为都要没了,靠意志挺过去,采访他有这一段吧

控制指挥中心都鸦雀无声了,后来有人发现他眨眼睛了,全场才放心

控制指挥中心都鸦雀无声了,后来有人发现他眨眼睛了,全场才放心

亮了(4925)
回复
查看评论(5)
引用 @虎扑JR103993845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看纪录片,还有两个细节,最后一餐杨利伟还吃了爱吃的大蒜,这个举的杯子里倒了一滴红酒算是喝酒壮行

看纪录片,还有两个细节,最后一餐杨利伟还吃了爱吃的大蒜,这个举的杯子里倒了一滴红酒算是喝酒壮行

亮了(3380)
回复
查看评论(9)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

亮了(6)
回复

整挺好

整挺好

亮了(31)
回复
查看评论(2)

可以看看他的自传 打小就是孩子王

可以看看他的自传 打小就是孩子王

亮了(4)
回复
查看评论(1)

我估计当时所有方面都准备好了他回不来的话后续怎么操作了

我估计当时所有方面都准备好了他回不来的话后续怎么操作了

亮了(3)
回复

英雄

英雄

亮了(1)
回复

这么伟大的事业,确吃得这么简单

这么伟大的事业,确吃得这么简单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yessir007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么伟大的事业,确吃得这么简单

[图片]

查看更多

这么伟大的事业,确吃得这么简单

不能吃的太丰盛

不能吃的太丰盛

亮了(3)
回复
查看评论(1)

老杨真是眉宇间透着英气啊!

老杨真是眉宇间透着英气啊!

亮了(0)
回复

不成功,便成仁!致敬!

不成功,便成仁!致敬!

亮了(0)
回复
引用 @虎扑JR103993845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这真的是抱着吃最后一顿的觉悟,致敬!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那时候真的是差一点就不行了,靠意志力硬扛下来的,他之后再也没上天,看到有报道说是第一次上天的时候受了伤,不适宜再上去了,真的是拿生命和钢铁意志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亮了(9254)
回复
查看评论(20)
Re:2003年,杨利伟出征前的照片
虎扑游戏中心
步行街主干道最热帖
说到姓卓,你最先想到谁?
只能说岁月是把猪饲料,一晃已经七年了
林诗栋4比1大败世界第一王楚钦,国乒接班人来了?
亲戚儿子定居国外,明里暗里想让我养老但是又没啥表示,我自己也不愿意多接触
佳人们,你能打过这个女的吗?
美女皈依佛门?
你年少时喜欢过的女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有可比性吗?
野象过马路!
大家有没有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的炸裂的gif
步行街主干道最新帖
张梓琳 vs 刘诗诗 谁的颜值更能打?
青山刚昌回答问题
神探狄仁杰的李元芳,央视西游记续集的大鹏精都是长兵器高手。
这主播叫什么名字
求助,一栗小莎子早期用非诚勿扰的bgm跳舞的视频,之前看过很喜欢,最近想起来搜索发现完全找不到相关的内容了,请问有哪位好兄弟有这个资源吗,bgm名字叫《Gee》
凌晨五点,想辞职的心达到了顶峰
留在广州的最大原因是会所体验不错,有时候想想我这样的性格适合小城市安逸躺
娱乐至死,老登第一个不答应 要像6070后 骂8090一样,教训一下小鬼们
谁好看一些了
叙州区九年级16班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