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回帖
我是90年代的大学生,我说下当年的情况啊。
当年高考录取都是纸版档案,比如某学校在某省录取10人,按正常想,从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人里按成绩排序,取前10就完了。但是事实是,提档一般会多提30%左右,13选10。这是为啥?其实很简单,留一点操作空间。但这操作会留下漏洞,很明显的漏洞。所以,录取最低分是不能说的。至少,在当时不能说。
当然现在录取工作到底是怎么作的,我还真不清楚。我也不知道和他说的这些是不是一回事。
当然,真要按照分数排序来,一点操作空间都没有,那他妈还招啥招啊,直接电脑根据志愿、成绩,直接排序就完了。
几行代码的事情。
我是90年代的大学生,我说下当年的情况啊。
当年高考录取都是纸版档案,比如某学校在某省录取10人,按正常想,从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人里按成绩排序,取前10就完了。但是事实是,提档一般会多提30%左右,13选10。这是为啥?其实很简单,留一点操作空间。但这操作会留下漏洞,很明显的漏洞。所以,录取最低分是不能说的。至少,在当时不能说。
当然现在录取工作到底是怎么作的,我还真不清楚。我也不知道和他说的这些是不是一回事。
当然,真要按照分数排序来,一点操作空间都没有,那他妈还招啥招啊,直接电脑根据志愿、成绩,直接排序就完了。
几行代码的事情。
我比你略晚一些, 当年那会儿电脑也没有完全普及呢, 我亲弟弟和我一年高考的就是文科过了本科线差不多40分, 奈何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个法学专业,就是滑档到二本的江西省的一个省里的重点大学了, 听说县里的一个官员家的孩子就走的政法大学,当年也没办法查信息的啊, 只能查自己是否被录取, 其他的都是模糊的信息了
我比你略晚一些, 当年那会儿电脑也没有完全普及呢, 我亲弟弟和我一年高考的就是文科过了本科线差不多40分, 奈何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个法学专业,就是滑档到二本的江西省的一个省里的重点大学了, 听说县里的一个官员家的孩子就走的政法大学,当年也没办法查信息的啊, 只能查自己是否被录取, 其他的都是模糊的信息了
一个学生一辈子就一次的花费,很多人是愿意出的也出的起的,他的信息或许有效,但本身就是开门做生意而已,不懂为啥有人把他捧得那个高尚,跟拿证的培训老师不是一样的吗?
一个学生一辈子就一次的花费,很多人是愿意出的也出的起的,他的信息或许有效,但本身就是开门做生意而已,不懂为啥有人把他捧得那个高尚,跟拿证的培训老师不是一样的吗?
高尚在他不骗你啊,行不行都说明白。不像有些咨询的还给你一些虚无的希望,顺着客户的意思说。
高尚在他不骗你啊,行不行都说明白。不像有些咨询的还给你一些虚无的希望,顺着客户的意思说。
当下最吃香的专业谁都知道,还用找他报?
是吗?
是吗?
09年高考,分数够了第一志愿浙大的录取线了,但是没录取,神奇的是第二志愿的211也没录取,后来滑到了第三志愿双非,当时不明白,还总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09年高考,分数够了第一志愿浙大的录取线了,但是没录取,神奇的是第二志愿的211也没录取,后来滑到了第三志愿双非,当时不明白,还总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我给你分析一下可能情况(如果是第一志愿优先的话会出现这种情况,平行志愿那就有猫腻了):1、你第一志愿的学校分够了,但是不够你的专业分,而且你不服从调剂,所以退档了,浙大落榜;
2、第二志愿,你报的第二志愿的学校,他们在第一志愿报考这个学校的学生里面招够了,就不考虑第二志愿了,即使分数再高;
3、第三志愿,这个学校在报考的学生中,第一、第二志愿均没招够,所以轮到了第三志愿学生,然后你的分很高,所以中了。
我们以前也是第一志愿优先,二三志愿平行,这样就存在砖空子的情况,比如今年大家都感觉天津大学分数线高,不敢报,第一志愿没报够,那有个学生刚过一本线,但是第一志愿报的天大,照样能上。志愿优先就是有这么个漏洞,兴趣优先。现在改成平行志愿就不容易捡漏了,成绩从高到低撸,够哪个去哪个
我给你分析一下可能情况(如果是第一志愿优先的话会出现这种情况,平行志愿那就有猫腻了):1、你第一志愿的学校分够了,但是不够你的专业分,而且你不服从调剂,所以退档了,浙大落榜;
2、第二志愿,你报的第二志愿的学校,他们在第一志愿报考这个学校的学生里面招够了,就不考虑第二志愿了,即使分数再高;
3、第三志愿,这个学校在报考的学生中,第一、第二志愿均没招够,所以轮到了第三志愿学生,然后你的分很高,所以中了。
我们以前也是第一志愿优先,二三志愿平行,这样就存在砖空子的情况,比如今年大家都感觉天津大学分数线高,不敢报,第一志愿没报够,那有个学生刚过一本线,但是第一志愿报的天大,照样能上。志愿优先就是有这么个漏洞,兴趣优先。现在改成平行志愿就不容易捡漏了,成绩从高到低撸,够哪个去哪个
我是90年代的大学生,我说下当年的情况啊。
当年高考录取都是纸版档案,比如某学校在某省录取10人,按正常想,从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人里按成绩排序,取前10就完了。但是事实是,提档一般会多提30%左右,13选10。这是为啥?其实很简单,留一点操作空间。但这操作会留下漏洞,很明显的漏洞。所以,录取最低分是不能说的。至少,在当时不能说。
当然现在录取工作到底是怎么作的,我还真不清楚。我也不知道和他说的这些是不是一回事。
当然,真要按照分数排序来,一点操作空间都没有,那他妈还招啥招啊,直接电脑根据志愿、成绩,直接排序就完了。
几行代码的事情。
我是90年代的大学生,我说下当年的情况啊。
当年高考录取都是纸版档案,比如某学校在某省录取10人,按正常想,从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人里按成绩排序,取前10就完了。但是事实是,提档一般会多提30%左右,13选10。这是为啥?其实很简单,留一点操作空间。但这操作会留下漏洞,很明显的漏洞。所以,录取最低分是不能说的。至少,在当时不能说。
当然现在录取工作到底是怎么作的,我还真不清楚。我也不知道和他说的这些是不是一回事。
当然,真要按照分数排序来,一点操作空间都没有,那他妈还招啥招啊,直接电脑根据志愿、成绩,直接排序就完了。
几行代码的事情。
确认,10年左右也行,你分数够了投档线,也就是重本线,二本线这些,能投我就能取。甚至有的不能投的,也有办法取。
确认,10年左右也行,你分数够了投档线,也就是重本线,二本线这些,能投我就能取。甚至有的不能投的,也有办法取。
是吗?
是吗?
你不知道啊?
你不知道啊?
应该就是这个,普通人只能卷普通录取,普通录取几天就录完了,就算调剂,也就几个星期的事情。但是学校录取学生并不是成绩出来那1-2个星期,在开学之前的2个月,学校都可以录取学生,说白了,剩下的个把月到开学那段时间,就是学校和有钱人谈价格收学生的阶段。至于说,开学了都还有新生录取,这个没有证实,毕竟我读书的学校上万人,没听说过有这种插班生。但是,那时候就有可以联系学校,差几十分交钱去上学的传统。
应该就是这个,普通人只能卷普通录取,普通录取几天就录完了,就算调剂,也就几个星期的事情。但是学校录取学生并不是成绩出来那1-2个星期,在开学之前的2个月,学校都可以录取学生,说白了,剩下的个把月到开学那段时间,就是学校和有钱人谈价格收学生的阶段。至于说,开学了都还有新生录取,这个没有证实,毕竟我读书的学校上万人,没听说过有这种插班生。但是,那时候就有可以联系学校,差几十分交钱去上学的传统。
你说的第二种插班生是补录的,这个算正常的
你说的第二种插班生是补录的,这个算正常的
这个我算知道一点吧,05年高考的,已经是电脑系统入档案了。我爸找了一个省级领导的关系联系了我第一志愿的学校,说只要到了最低录取分数线,不管报的什么专业都可以调剂录取到最低分那个专业,结果我差了5分没去成。
这个我算知道一点吧,05年高考的,已经是电脑系统入档案了。我爸找了一个省级领导的关系联系了我第一志愿的学校,说只要到了最低录取分数线,不管报的什么专业都可以调剂录取到最低分那个专业,结果我差了5分没去成。
的确。那时候是至少要考到提档线,然后里面再操作,因为录取分数线好的大学基本都是提档线少于录取线的。
的确。那时候是至少要考到提档线,然后里面再操作,因为录取分数线好的大学基本都是提档线少于录取线的。
不然怎么搞钱?一般本科明码实价十个到二十个。
不然怎么搞钱?一般本科明码实价十个到二十个。
是不是像以前高中的择校生,只不过不能上明面说
是不是像以前高中的择校生,只不过不能上明面说
所以我说有没有用是人家花钱的人决定的,人家觉得这些东西提供给我他就值这些,他才花的啊,我说的是几年的销量,至少也要6 7年这种对他这种行业,他现在刚开始火两三年,如果3 4年以后还有人找他报就是有用啊。微商保健品如果能火6 7年肯定是有他们的价值。
[图片]
所以我说有没有用是人家花钱的人决定的,人家觉得这些东西提供给我他就值这些,他才花的啊,我说的是几年的销量,至少也要6 7年这种对他这种行业,他现在刚开始火两三年,如果3 4年以后还有人找他报就是有用啊。微商保健品如果能火6 7年肯定是有他们的价值。
看今年的视频,张雪峰建议如果有就业的目标地区,就去找一找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了解未来几年当地政府会极力推动发展的行业。
看今年的视频,张雪峰建议如果有就业的目标地区,就去找一找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了解未来几年当地政府会极力推动发展的行业。
我进一步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说说看,你觉得对不对。
第一,大趋势。
首先,这一轮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革命,尤其是推动到具身智能之后,它跟以前的革命不一样。它一定是消灭的岗位远远多于它创造的岗位。
也就是说,现在的就业很差,未来的就业大概率更差,而不是变好。
第二,买他服务的人想法。
这些人当然不笨,我能看明白的,他们也看得到。
但他们的想法是,未来好的岗位越来越稀缺,失业的人越来越多,我只要成为前者,不成为后者就够了。
他们有一种搭上末班车的想法,属于人之常情的利己思维。
基于这两条,我们就会发现。
大多数人是普通人。
普通人的机会,究竟是在于抓住最后的稀缺坑位,搭上末班车,
还是当大的失业浪潮来临时,成为推动劳动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变革的第一批受益者呢?
我认为,张雪峰利用的就是前者的思维,但是真正对于普通人有用的一定是后者这种站在改革之先的思维。
因为很明显,学历教育只是社会筛选的一种制度,也仅仅是筛选制度之一,不是全部啊。
当社会知识水平很低的时候,教育筛选机制在社会中权重就很高,大家需要知识分子来改变国家。
但发展到今时今日,好的岗位越来越稀缺,在教育筛选机制普遍贬值的现在和未来,那么金钱,人脉,血脉,权色,这些潜规则之下的筛选制度的权重就会上涨。
说白了,稀缺的东西为啥先紧着普通人?一旦变得稀缺,原来平平无奇的东西都变得珍贵起来,那卷学历赛道基本上就废了。
所以我说,他们单纯的依靠这个赛道已经没用了。
未来,稀缺的好的岗位,一定是多种筛选机制的复合竞争。
如果把宝压在末班车上,那是徒劳无功的。
那另一条赛道呢?
另一条赛就是赌国家大趋势,在面对青年人大规模失业潮的时候,会有制度性的变革出台,主要是集中在劳动就业,教育相关的制度上面。
但是这个变革,肯定不会凭空产生。
它会依据社会上最新的一些实践方向,也就是说必定会存在【改革之先】。
那么假如社会上有N种尝试方案,年轻人在成长阶段,如果参与其中,一旦这些方案未来被国家选中,他们就是吃到红利的人。
为什么普通人在这里有机会?
因为解决大规模失业潮的问题,首先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最终还是为了发展,这是一根主轴,一根无法脱离普罗大众的主轴。
说白了,未来改革的方向如果不能令普罗大众满意,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成功的方向。
于是,一条有别于张雪峰和他的拥趸们所支持的道路就产生了。
张雪峰和他的拥趸追求的是旧制度下最后的那些稀缺机会。
而我说的则是,普罗大众搏国家不能容忍大规模失业潮必定要选择改革,改革必定从社会实践中找依据。谁能【走在改革之先】,谁就成为改革红利的第一批受益者,当然改革方案会最终使得普罗大众都要收益。
我进一步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说说看,你觉得对不对。
第一,大趋势。
首先,这一轮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革命,尤其是推动到具身智能之后,它跟以前的革命不一样。它一定是消灭的岗位远远多于它创造的岗位。
也就是说,现在的就业很差,未来的就业大概率更差,而不是变好。
第二,买他服务的人想法。
这些人当然不笨,我能看明白的,他们也看得到。
但他们的想法是,未来好的岗位越来越稀缺,失业的人越来越多,我只要成为前者,不成为后者就够了。
他们有一种搭上末班车的想法,属于人之常情的利己思维。
基于这两条,我们就会发现。
大多数人是普通人。
普通人的机会,究竟是在于抓住最后的稀缺坑位,搭上末班车,
还是当大的失业浪潮来临时,成为推动劳动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变革的第一批受益者呢?
我认为,张雪峰利用的就是前者的思维,但是真正对于普通人有用的一定是后者这种站在改革之先的思维。
因为很明显,学历教育只是社会筛选的一种制度,也仅仅是筛选制度之一,不是全部啊。
当社会知识水平很低的时候,教育筛选机制在社会中权重就很高,大家需要知识分子来改变国家。
但发展到今时今日,好的岗位越来越稀缺,在教育筛选机制普遍贬值的现在和未来,那么金钱,人脉,血脉,权色,这些潜规则之下的筛选制度的权重就会上涨。
说白了,稀缺的东西为啥先紧着普通人?一旦变得稀缺,原来平平无奇的东西都变得珍贵起来,那卷学历赛道基本上就废了。
所以我说,他们单纯的依靠这个赛道已经没用了。
未来,稀缺的好的岗位,一定是多种筛选机制的复合竞争。
如果把宝压在末班车上,那是徒劳无功的。
那另一条赛道呢?
另一条赛就是赌国家大趋势,在面对青年人大规模失业潮的时候,会有制度性的变革出台,主要是集中在劳动就业,教育相关的制度上面。
但是这个变革,肯定不会凭空产生。
它会依据社会上最新的一些实践方向,也就是说必定会存在【改革之先】。
那么假如社会上有N种尝试方案,年轻人在成长阶段,如果参与其中,一旦这些方案未来被国家选中,他们就是吃到红利的人。
为什么普通人在这里有机会?
因为解决大规模失业潮的问题,首先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最终还是为了发展,这是一根主轴,一根无法脱离普罗大众的主轴。
说白了,未来改革的方向如果不能令普罗大众满意,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成功的方向。
于是,一条有别于张雪峰和他的拥趸们所支持的道路就产生了。
张雪峰和他的拥趸追求的是旧制度下最后的那些稀缺机会。
而我说的则是,普罗大众搏国家不能容忍大规模失业潮必定要选择改革,改革必定从社会实践中找依据。谁能【走在改革之先】,谁就成为改革红利的第一批受益者,当然改革方案会最终使得普罗大众都要收益。
选拔机制的改革与优化,何其大的命题。
说实话,这个事关他张雪峰啥事呢???他的建议能帮一些人厘清思路就足够了。
他也赚了银子,报考的人也得到了一些建议。
至于机制问题,我估计张雪峰和考生家长都没兴趣…
何况,如果他要是劝人去赌“改革后红利”这种未知拉满的事,这才是真的丧尽天良了。
选拔机制的改革与优化,何其大的命题。
说实话,这个事关他张雪峰啥事呢???他的建议能帮一些人厘清思路就足够了。
他也赚了银子,报考的人也得到了一些建议。
至于机制问题,我估计张雪峰和考生家长都没兴趣…
何况,如果他要是劝人去赌“改革后红利”这种未知拉满的事,这才是真的丧尽天良了。
上海匡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沪B2-20211235 沪ICP备2021021198号-6 Copyright ©2021 KUANGHUI All Rights Reserved. 匡慧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