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付吴三桂为什么不用推恩令这样的阳谋? 90回复/ 4340730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引用 @虎扑JR0332307684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你还能知道吴三桂什么时候死?万一活到像李成梁那样八十多岁,儿子孙子都是壮年更难对付,期间你还每年几百万两银子供着。你军饷一断供照样造反。

你还能知道吴三桂什么时候死?万一活到像李成梁那样八十多岁,儿子孙子都是壮年更难对付,期间你还每年几百万两银子供着。你军饷一断供照样造反。

吴三桂反清的时候都60多岁了,清初这种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年代,你是相信他活不了几年还是更相信他能活80多?你这种看法才是开天眼。康熙削藩后面削的差点半壁江山断送出去,吴三桂都六十多了,意味着他手下那帮经历过战火的骄兵悍将也都差不多了。割据一方对军队的战斗力和手下的忠诚度都是有要求的。在熬一熬下手或者手段缓和点下手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风险

吴三桂反清的时候都60多岁了,清初这种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年代,你是相信他活不了几年还是更相信他能活80多?你这种看法才是开天眼。康熙削藩后面削的差点半壁江山断送出去,吴三桂都六十多了,意味着他手下那帮经历过战火的骄兵悍将也都差不多了。割据一方对军队的战斗力和手下的忠诚度都是有要求的。在熬一熬下手或者手段缓和点下手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风险

亮了(18)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D博士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错了,一定要开战。

很多至上而下的改革,都是因为没有用暴力的手段彻底铲除敌对势力,最后埋下隐患失败。

我们很多人吹嘘的明治维新,说这是自上而下改革的成功案例。实际上,明治维新也打了一场激烈的西南战争,把反天皇和新政府的势力彻底铲除了。

所以三藩一定要打,同时打也没问题。因为不反的人肯定是不反的,比如尚可喜就至死不愿谋逆,还一度挡住了西南藩镇进军的脚步。而有意反的人,他会受其他势力挑唆起来闹事。所以一并铲除没有一点毛病。

错了,一定要开战。

很多至上而下的改革,都是因为没有用暴力的手段彻底铲除敌对势力,最后埋下隐患失败。

我们很多人吹嘘的明治维新,说这是自上而下改革的成功案例。实际上,明治维新也打了一场激烈的西南战争,把反天皇和新政府的势力彻底铲除了。

所以三藩一定要打,同时打也没问题。因为不反的人肯定是不反的,比如尚可喜就至死不愿谋逆,还一度挡住了西南藩镇进军的脚步。而有意反的人,他会受其他势力挑唆起来闹事。所以一并铲除没有一点毛病。

然而吴三桂起兵,整个南方变色,差点就把清朝给打趴下了;也就是吴三桂年老保守不敢北进,否则就是朱元璋的剧本。

然而吴三桂起兵,整个南方变色,差点就把清朝给打趴下了;也就是吴三桂年老保守不敢北进,否则就是朱元璋的剧本。

亮了(2)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虎扑JR1954076984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削藩就是剥洋葱康熙初年,实权掌握在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手中。尽管四位辅政大臣之间也撕逼,但在对付吴三桂的问题上,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毕竟满族内部矛盾和满汉矛盾有本质区别。于是,削藩的故事再次上演。1660年,清廷认为吴三桂兵太多,耗饷巨大,限定吴三桂麾下的绿营兵为三万人,超过的一律裁撤。1663年,清廷突然派人找吴应熊谈话:当年西南战事紧急,朝廷把大将军印给了你爹,现在天下大定,怎么还不把大印交回来,什么情况?吴应熊让人六百里加急传递消息。吴三桂见信后,沉默良久:······交!1665年,清廷认为天下已定,三万绿营还是太多,吴三桂又裁了五千多人。1667年,又有御史上书请求裁军节饷,吴三桂又裁汰了部分老弱,相应地,军费也从每年300万两砍到了不足200万两。从1666年开始,吴三桂提出的人事任命建议,屡屡被清廷驳回。种种现象表明,平西亲王的行情在下跌。首席谋士方光琛提醒吴三桂:朝廷疑王矣,王当为自全之计。(朝廷怀疑你了,赶紧想应对之策)吴三桂连忙上疏,请求朝廷收回之前授予自己的“西选”人事大权,投石问路。没想到清廷连客套都懒得客套,同意了。吴三桂明白,朝廷这是要动手了。惊恐之下,吴三桂加紧练兵,疯狂扩充实力,以寻求安全感。不料此事泄露,清廷派钦差来云南慰问基层官兵,吴三桂只得隐藏精锐部队,用老弱应付钦差·····好歹算应付过去了。1667年五月,吴三桂以目疾为由,请求朝廷收回云贵总管的大权,朝廷又同意了。失去的云贵总管的大权,吴三桂便只剩平西亲王的空头衔了,和另外两藩一样了。吴三桂显然不甘心,又指使手下马仔们闹事,向清廷施压。云贵总督、云南提督、贵州提督等人纷纷上疏:云贵的稳定离不开吴三桂,吴三桂不在,军心不稳,西南可能再次兵连祸结,恳请朝廷收回成命。清廷回复:呵呵,平西亲王操劳过甚,身体都累垮了,现在天下太平,要注意养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让平西亲王享享清福也好。呐,就这样定了!这一时期,清廷对吴三桂的政策总体而言是防范、削弱、敲打,这是一种温和的、渐进的策略。人生七十古来稀,吴三桂已经是快六十的人了,没几天活头了,等老吴头一死,朝廷趁机撤藩,水到渠成。然而,这种温和的政策没有持续下去。1669年,少年康熙扳倒了鳌拜,正式掌权,一改之前的既定政策,对三藩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据后来康熙自己讲,他听政以后,就以三藩、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并把这三桩大事写下来,挂在宫中的柱子上,天天提醒自己。河务,就是治理黄河水患,漕运,就是南粮北运,解决京畿物资供应问题,这两件事都是关系社稷安危的大事,康熙把三藩列在这两件事的前面,可见,麻子皇帝铲除三藩的决心之大!年轻人嘛,血气方刚,喜欢快意恩仇,学不来老人功夫茶。尚可喜点炮1673年(康熙十二年),正当康熙苦于没有撤藩理由的时候,平南王尚可喜的一封奏疏,让本已暗流涌动的三藩问题,变成了滔天巨浪。原来,尚可喜受不了尚之信的精神折磨,问计于幕僚。幕僚金光建议:朝廷已经怀疑藩王坐大,你不妨带上家人和亲信部下回辽东养老,这样既成全了父子关系,又获得了朝廷的好感,两全其美。尚可喜于是上书清廷,请求携家人回辽东养老,让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康熙回复:平南王识大体,朕很欣慰,但是让你们父子天南海北分离,朕于心不忍,要不这样,反正广东已经平定,不需要镇守的,你把尚之信也带走吧。朝廷的撤藩诏书很快就送到了广东,尚可喜只得谢恩,准备撤藩事宜。平南王都撤藩了,平西王和靖南王也得表个态啊。两个月后,吴三桂和耿精忠相继上疏,请求撤藩。耿精忠算个屁,清廷想都没想就批准了。但是,对吴三桂的奏疏,清廷十头疼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来议去,议不出个所以然来,廷议上,撤藩和不撤藩的意见相持不下,扯了一个月没结果,只能圣裁。康熙说出了那段经典台词:三桂等蓄谋已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有人考证,说这段台词是康熙为了给自己加分,后来硬塞进去的。真假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康熙很强硬,要先下手为强搞掉三藩。吴三桂听到朝廷同意撤藩的消息后,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吴三桂自认为劳苦功高,在云贵已树大根深,算准清廷不敢动他。上疏请求撤藩,是想将朝廷一军,以低姿态让清廷主动挽留自己,没想到被康熙打脸。幕僚刘玄初认为吴三桂太天真:皇上想早就想动你了,只是找不到理由,现在你主动上疏,正中皇上下怀,尚、耿二王走他们的,你镇守你的云南,何必跟风吃屁?结果吴三桂没听。撤藩令下后,吴三桂的亲信部下群炸了锅。撤藩回辽东,就成了笼中之鸟,任人宰割。其次,吴三桂驻军云南二十年,当年的辽东兵已然老迈,二代、三代士兵习惯了云南的生活,并置下了产业,不愿回辽东苦寒之地。

削藩就是剥洋葱

康熙初年,实权掌握在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手中。尽管四位辅政大臣之间也撕逼,但在对付吴三桂的问题上,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毕竟满族内部矛盾和满汉矛盾有本质区别。

于是,削藩的故事再次上演。

1660年,清廷认为吴三桂兵太多,耗饷巨大,限定吴三桂麾下的绿营兵为三万人,超过的一律裁撤。

1663年,清廷突然派人找吴应熊谈话:当年西南战事紧急,朝廷把大将军印给了你爹,现在天下大定,怎么还不把大印交回来,什么情况?

吴应熊让人六百里加急传递消息。

吴三桂见信后,沉默良久:······交!

1665年,清廷认为天下已定,三万绿营还是太多,吴三桂又裁了五千多人。

1667年,又有御史上书请求裁军节饷,吴三桂又裁汰了部分老弱,相应地,军费也从每年300万两砍到了不足200万两。

从1666年开始,吴三桂提出的人事任命建议,屡屡被清廷驳回。

种种现象表明,平西亲王的行情在下跌。

首席谋士方光琛提醒吴三桂:朝廷疑王矣,王当为自全之计。(朝廷怀疑你了,赶紧想应对之策)

吴三桂连忙上疏,请求朝廷收回之前授予自己的“西选”人事大权,投石问路。

没想到清廷连客套都懒得客套,同意了。

吴三桂明白,朝廷这是要动手了。

惊恐之下,吴三桂加紧练兵,疯狂扩充实力,以寻求安全感。

不料此事泄露,清廷派钦差来云南慰问基层官兵,吴三桂只得隐藏精锐部队,用老弱应付钦差·····好歹算应付过去了。

1667年五月,吴三桂以目疾为由,请求朝廷收回云贵总管的大权,朝廷又同意了。

失去的云贵总管的大权,吴三桂便只剩平西亲王的空头衔了,和另外两藩一样了。

吴三桂显然不甘心,又指使手下马仔们闹事,向清廷施压。

云贵总督、云南提督、贵州提督等人纷纷上疏:云贵的稳定离不开吴三桂,吴三桂不在,军心不稳,西南可能再次兵连祸结,恳请朝廷收回成命。

清廷回复:呵呵,平西亲王操劳过甚,身体都累垮了,现在天下太平,要注意养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让平西亲王享享清福也好。呐,就这样定了!

这一时期,清廷对吴三桂的政策总体而言是防范、削弱、敲打,这是一种温和的、渐进的策略。

人生七十古来稀,吴三桂已经是快六十的人了,没几天活头了,等老吴头一死,朝廷趁机撤藩,水到渠成。

然而,这种温和的政策没有持续下去。1669年,少年康熙扳倒了鳌拜,正式掌权,一改之前的既定政策,对三藩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

据后来康熙自己讲,他听政以后,就以三藩、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并把这三桩大事写下来,挂在宫中的柱子上,天天提醒自己。

河务,就是治理黄河水患,漕运,就是南粮北运,解决京畿物资供应问题,这两件事都是关系社稷安危的大事,康熙把三藩列在这两件事的前面,可见,麻子皇帝铲除三藩的决心之大!

年轻人嘛,血气方刚,喜欢快意恩仇,学不来老人功夫茶。

尚可喜点炮

1673年(康熙十二年),正当康熙苦于没有撤藩理由的时候,平南王尚可喜的一封奏疏,让本已暗流涌动的三藩问题,变成了滔天巨浪。

原来,尚可喜受不了尚之信的精神折磨,问计于幕僚。

幕僚金光建议:朝廷已经怀疑藩王坐大,你不妨带上家人和亲信部下回辽东养老,这样既成全了父子关系,又获得了朝廷的好感,两全其美。

尚可喜于是上书清廷,请求携家人回辽东养老,让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

康熙回复:平南王识大体,朕很欣慰,但是让你们父子天南海北分离,朕于心不忍,要不这样,反正广东已经平定,不需要镇守的,你把尚之信也带走吧。

朝廷的撤藩诏书很快就送到了广东,尚可喜只得谢恩,准备撤藩事宜。

平南王都撤藩了,平西王和靖南王也得表个态啊。

两个月后,吴三桂和耿精忠相继上疏,请求撤藩。

耿精忠算个屁,清廷想都没想就批准了。

但是,对吴三桂的奏疏,清廷十头疼了。

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来议去,议不出个所以然来,廷议上,撤藩和不撤藩的意见相持不下,扯了一个月没结果,只能圣裁。

康熙说出了那段经典台词:三桂等蓄谋已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有人考证,说这段台词是康熙为了给自己加分,后来硬塞进去的。

真假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康熙很强硬,要先下手为强搞掉三藩。

吴三桂听到朝廷同意撤藩的消息后,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吴三桂自认为劳苦功高,在云贵已树大根深,算准清廷不敢动他。

上疏请求撤藩,是想将朝廷一军,以低姿态让清廷主动挽留自己,没想到被康熙打脸。

幕僚刘玄初认为吴三桂太天真:皇上想早就想动你了,只是找不到理由,现在你主动上疏,正中皇上下怀,尚、耿二王走他们的,你镇守你的云南,何必跟风吃屁?结果吴三桂没听。

撤藩令下后,吴三桂的亲信部下群炸了锅。

撤藩回辽东,就成了笼中之鸟,任人宰割。

其次,吴三桂驻军云南二十年,当年的辽东兵已然老迈,二代、三代士兵习惯了云南的生活,并置下了产业,不愿回辽东苦寒之地。

就应该先撤尚可喜和耿精忠,暂时稳住吴三桂,各个击破。

就应该先撤尚可喜和耿精忠,暂时稳住吴三桂,各个击破。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2)

凡是阳谋就一定有前提,推恩令的前提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使中央实力碾压了藩王群体,推恩令是削弱藩王的未来而不是现在,这个要分清楚。
举个例子,这两年很火的那个九转大肠事件也算阳谋,曹可凡作为评委就必须要吃那个大肠,这个就是前提,如果曹可凡拥有不吃就淘汰选手的权限,他还会吃吗?如果中央削不动藩王,推恩令他们还会听吗

凡是阳谋就一定有前提,推恩令的前提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使中央实力碾压了藩王群体,推恩令是削弱藩王的未来而不是现在,这个要分清楚。
举个例子,这两年很火的那个九转大肠事件也算阳谋,曹可凡作为评委就必须要吃那个大肠,这个就是前提,如果曹可凡拥有不吃就淘汰选手的权限,他还会吃吗?如果中央削不动藩王,推恩令他们还会听吗

亮了(0)
回复
引用 @第一勇士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然而吴三桂起兵,整个南方变色,差点就把清朝给打趴下了;也就是吴三桂年老保守不敢北进,否则就是朱元璋的剧本。

然而吴三桂起兵,整个南方变色,差点就把清朝给打趴下了;也就是吴三桂年老保守不敢北进,否则就是朱元璋的剧本。

朱元璋是自己躲在红巾军背后,和元朝安通款曲来憋发育时间的。

吴三桂一起兵就是众矢之的,根本就连荆州都过不去,也不可能和清朝绥靖,没有机会的。

朱元璋是自己躲在红巾军背后,和元朝安通款曲来憋发育时间的。

吴三桂一起兵就是众矢之的,根本就连荆州都过不去,也不可能和清朝绥靖,没有机会的。

亮了(0)
回复
引用 @大象啃蚂蚁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直接开战,清廷也没少花钱啊,而且人口和税源地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直接开战,清廷也没少花钱啊,而且人口和税源地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打了整整八年,期间整个西南都在吴三桂手里,对清廷来说消耗很大

打了整整八年,期间整个西南都在吴三桂手里,对清廷来说消耗很大

亮了(3)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pg198451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吴三桂反清的时候都60多岁了,清初这种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年代,你是相信他活不了几年还是更相信他能活80多?你这种看法才是开天眼。康熙削藩后面削的差点半壁江山断送出去,吴三桂都六十多了,意味着他手下那帮经历过战火的骄兵悍将也都差不多了。割据一方对军队的战斗力和手下的忠诚度都是有要求的。在熬一熬下手或者手段缓和点下手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风险

吴三桂反清的时候都60多岁了,清初这种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年代,你是相信他活不了几年还是更相信他能活80多?你这种看法才是开天眼。康熙削藩后面削的差点半壁江山断送出去,吴三桂都六十多了,意味着他手下那帮经历过战火的骄兵悍将也都差不多了。割据一方对军队的战斗力和手下的忠诚度都是有要求的。在熬一熬下手或者手段缓和点下手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风险

朱元璋就是眼瞅李善长77了还不死,他觉得自己都快死了,憋不住了,赶紧把李善长嘎了。李靖就是被李世民逼急了,带病出征,半道病死了。历史告诉人们,不能去赌人家死的快,要自己去推一把。

朱元璋就是眼瞅李善长77了还不死,他觉得自己都快死了,憋不住了,赶紧把李善长嘎了。李靖就是被李世民逼急了,带病出征,半道病死了。历史告诉人们,不能去赌人家死的快,要自己去推一把。

亮了(31)
回复
查看评论(1)

竟然对付不了一个狗汉奸

竟然对付不了一个狗汉奸

亮了(0)
回复
引用 @我来捣乱了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吴三桂咋不对康熙用推恩令这样的阳谋,让康熙把地盘分给十几个儿子。

吴三桂咋不对康熙用推恩令这样的阳谋,让康熙把地盘分给十几个儿子。

倒反天罡了

倒反天罡了

亮了(8)
回复

上年纪以后康熙自己都觉得煞笔,年轻的时候太冲动了

上年纪以后康熙自己都觉得煞笔,年轻的时候太冲动了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海西湾小牛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上年纪以后康熙自己都觉得煞笔,年轻的时候太冲动了

[图片]

查看更多

上年纪以后康熙自己都觉得煞笔,年轻的时候太冲动了

正确做法是批准尚之信,耿精忠,拒绝吴三桂,这样既削弱了平南王,镇南王,吴三桂又没有理由造反。吴三桂那个时候也很老了,活不了几年,熬死他几个儿子都不是特别有能力,分化他们收缴兵权。

正确做法是批准尚之信,耿精忠,拒绝吴三桂,这样既削弱了平南王,镇南王,吴三桂又没有理由造反。吴三桂那个时候也很老了,活不了几年,熬死他几个儿子都不是特别有能力,分化他们收缴兵权。

亮了(2)
回复
引用 @海西湾小牛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上年纪以后康熙自己都觉得煞笔,年轻的时候太冲动了

[图片]

查看更多

上年纪以后康熙自己都觉得煞笔,年轻的时候太冲动了

他只是觉得自己整鳌拜过了点,对于三藩可没有任何遗憾

他只是觉得自己整鳌拜过了点,对于三藩可没有任何遗憾

亮了(2)
回复

大概楼主觉得吴三桂集团不学历史的吧

大概楼主觉得吴三桂集团不学历史的吧

亮了(0)
回复

因为他水平不够呗。

愣把一个有史以来名声最差实力拉跨的藩王逼上了饮马长江的人生巅峰。。。

因为他水平不够呗。

愣把一个有史以来名声最差实力拉跨的藩王逼上了饮马长江的人生巅峰。。。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虎扑JR0332307684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你还能知道吴三桂什么时候死?万一活到像李成梁那样八十多岁,儿子孙子都是壮年更难对付,期间你还每年几百万两银子供着。你军饷一断供照样造反。

你还能知道吴三桂什么时候死?万一活到像李成梁那样八十多岁,儿子孙子都是壮年更难对付,期间你还每年几百万两银子供着。你军饷一断供照样造反。

麻子是没想到满洲军事人才堕落成这个样子。

麻子是没想到满洲军事人才堕落成这个样子。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大象啃蚂蚁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本来就是康熙瞎整,无论怎么看,武力削藩都不是最好的办法。熬几年把三番熬死,慢慢来就不用打仗。削藩搞得天下大乱,差点要退出关外,康熙还有脸自夸

本来就是康熙瞎整,无论怎么看,武力削藩都不是最好的办法。熬几年把三番熬死,慢慢来就不用打仗。削藩搞得天下大乱,差点要退出关外,康熙还有脸自夸

一,站在经济角度,清廷长期受困于三藩军饷问题,严重导致中央财政收入不足,康熙治河完全没钱,且税务改革根本推不下去,你要知道,支持康熙撤藩最坚决的就是当时的户部尚书米思翰,他也是康熙时配合康熙对全国各地税收改革最坚决的大臣;

二,站在军事角度,康熙初年准格尔已经开始向漠北蒙古扩张,康熙知道西北早晚必有一战,彼时吴三桂等三藩加上陕西王辅臣,台湾郑经,康熙继续拖下去拖到哪一年?一旦拖到准格尔成势,清廷无法解决南方,凭什么无后顾之忧去拼?

三,站在政治角度,伴随着康熙亲政后推出的满汉一体,广开恩科,江南读书人对满清已经开始呈配合状态,三藩中的尚可喜是明确支持撤藩准备回辽东老家的(后面被他儿子软禁致死,但也导致他儿子没法全力出粤。

所以康熙撤藩毫无问题,另外撤藩平三藩的战争积极锻炼了八旗兵的战斗力,网上所传的平三藩全靠绿营兵纯属扯淡,平叛主力一直是以岳乐和杰书带领的两路八旗主力。

一,站在经济角度,清廷长期受困于三藩军饷问题,严重导致中央财政收入不足,康熙治河完全没钱,且税务改革根本推不下去,你要知道,支持康熙撤藩最坚决的就是当时的户部尚书米思翰,他也是康熙时配合康熙对全国各地税收改革最坚决的大臣;

二,站在军事角度,康熙初年准格尔已经开始向漠北蒙古扩张,康熙知道西北早晚必有一战,彼时吴三桂等三藩加上陕西王辅臣,台湾郑经,康熙继续拖下去拖到哪一年?一旦拖到准格尔成势,清廷无法解决南方,凭什么无后顾之忧去拼?

三,站在政治角度,伴随着康熙亲政后推出的满汉一体,广开恩科,江南读书人对满清已经开始呈配合状态,三藩中的尚可喜是明确支持撤藩准备回辽东老家的(后面被他儿子软禁致死,但也导致他儿子没法全力出粤。

所以康熙撤藩毫无问题,另外撤藩平三藩的战争积极锻炼了八旗兵的战斗力,网上所传的平三藩全靠绿营兵纯属扯淡,平叛主力一直是以岳乐和杰书带领的两路八旗主力。

亮了(0)
回复
引用 @Alice疯狂幻想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麻子是没想到满洲军事人才堕落成这个样子。

麻子是没想到满洲军事人才堕落成这个样子。

杰书 岳乐带领的部队越打越强 后面满清调到西北准备准格尔之战的就是杰书带领的这支军队,平三藩等于帮满清重整了自己的八旗主力。

杰书 岳乐带领的部队越打越强 后面满清调到西北准备准格尔之战的就是杰书带领的这支军队,平三藩等于帮满清重整了自己的八旗主力。

亮了(0)
回复
引用 @otrpower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因为他水平不够呗。

愣把一个有史以来名声最差实力拉跨的藩王逼上了饮马长江的人生巅峰。。。

因为他水平不够呗。

愣把一个有史以来名声最差实力拉跨的藩王逼上了饮马长江的人生巅峰。。。

尚之信广东都没出,耿精忠出福建不到三个月就被逼回福建,满清本来就是接受了岳乐提出的放弃先攻湖南,放弃湖南,主攻江西,切断三藩联系的打法,贵州云南湖南一线满清根本没有硬碰硬。

尚之信广东都没出,耿精忠出福建不到三个月就被逼回福建,满清本来就是接受了岳乐提出的放弃先攻湖南,放弃湖南,主攻江西,切断三藩联系的打法,贵州云南湖南一线满清根本没有硬碰硬。

亮了(0)
回复
引用 @虎扑JR0679812464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打了整整八年,期间整个西南都在吴三桂手里,对清廷来说消耗很大

打了整整八年,期间整个西南都在吴三桂手里,对清廷来说消耗很大

云南 贵州 湖南 就这三个地方

尚可喜根本不想反,所以他的儿子尚之信缺乏足够威信,自始至终广东广西都没出

耿精忠倒是出了福建,结果满清的主力就在江西,直接又把耿精忠逼回去了

实际上除了湖南算是满清的赋税重地,其他地方根本可有可无,他不反,康熙的税改都推不下去,最支持康熙撤藩的就是时任户部尚书米思翰,因为他是管钱的,最懂三藩对国家财政的伤害

米思翰死得早,康熙直接把他的三个儿子 马荣保 马齐 马武当儿子养 进内阁位极人臣

云南 贵州 湖南 就这三个地方

尚可喜根本不想反,所以他的儿子尚之信缺乏足够威信,自始至终广东广西都没出

耿精忠倒是出了福建,结果满清的主力就在江西,直接又把耿精忠逼回去了

实际上除了湖南算是满清的赋税重地,其他地方根本可有可无,他不反,康熙的税改都推不下去,最支持康熙撤藩的就是时任户部尚书米思翰,因为他是管钱的,最懂三藩对国家财政的伤害

米思翰死得早,康熙直接把他的三个儿子 马荣保 马齐 马武当儿子养 进内阁位极人臣

亮了(2)
回复
引用 @第一勇士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就应该先撤尚可喜和耿精忠,暂时稳住吴三桂,各个击破。

就应该先撤尚可喜和耿精忠,暂时稳住吴三桂,各个击破。

除了尚可喜,其他两个不会坐以待毙

实际上尚可喜也没反,他儿子尚之信把他软禁了,结果又没法全部掌握,所以自始至终没有出粤一步

除了尚可喜,其他两个不会坐以待毙

实际上尚可喜也没反,他儿子尚之信把他软禁了,结果又没法全部掌握,所以自始至终没有出粤一步

亮了(2)
回复
查看评论(1)
Re:康熙对付吴三桂为什么不用推恩令这样的阳谋?
虎扑游戏中心
历史区最热帖
朝廷大臣最喜欢什么样的皇帝
有没有发现,好多明末穿越小说,作者再怎么贬低明末历史人物,再怎么贬低后金,对皇太极的描绘都挺“英明神武”的
登陆月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天看一个up主,评论带清皇帝南波湾,说皇太极比康熙强,大家觉得怎么样?
法正军事谋略好像比诸葛亮还强
魔戒名场面—洛汗骑兵冲锋方阵
明朝初期为什么把安南丢掉?
石勒比起曹操最大劣势是不是就是不会写诗。
朱元璋是不是特别喜欢朱高炽?所以朱棣立了他当世子?
伊朗总统遇难是美国制裁导致的
历史区最新帖
明朝皇帝
将《出师表》翻成日语后再翻回来
曾经的朋友
明粉真破防..《澎湖海战》这简介无敌了
朱元璋是不是特别喜欢朱高炽?所以朱棣立了他当世子?
刘邦知道吕后和审食其的二三事吗?
法正军事谋略好像比诸葛亮还强
光绪皇帝的身体素质是否被低估了?慈禧毒杀他的时候居然没有当场死亡,而是撑了好久,实在撑不住后才死去
明朝镇远侯爵位世系图
西安和洛阳哪个能代表大唐?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