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比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之和还多

131回复/ 5085453 浏览
潜水七年才注册(128级)楼主2024-03-18 10:19:52发布于山西
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比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之和还多潜水七年才注册 发表在历史区 https://bbs.hupu.com/history

这些回帖亮了

收起
引用 @不與夏蟲語冰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
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
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
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淮海战役是唯一我军总兵力少于国军总兵力的,单就这点来说,能取得最后胜利,本身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淮海战役是唯一我军总兵力少于国军总兵力的,单就这点来说,能取得最后胜利,本身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亮了(675)
回复
查看评论(8)
引用 @铁血警长祁同伟 发表的:
只看此人

502指挥艺术和101天差地别

502指挥艺术和101天差地别

人员和装备都不一样。——哪怕中原野战军拼光了,其他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人员和装备都不一样。——哪怕中原野战军拼光了,其他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亮了(322)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好奇云天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过建军我选101,东野带出来一群猛将

[图片] /quality/70/ignore-error/1?x-oss-process=image/resize,w_225/qulity,Q_60"/>

查看更多

不过建军我选101,东野带出来一群猛将

有没有可能东野就是一堆关内的精英干部去支援组建的

有没有可能东野就是一堆关内的精英干部去支援组建的

亮了(430)
回复
查看评论(7)
引用 @宇文剑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淮海战役是唯一我军总兵力少于国军总兵力的,单就这点来说,能取得最后胜利,本身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淮海战役是唯一我军总兵力少于国军总兵力的,单就这点来说,能取得最后胜利,本身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60万对80万
这是一锅夹生饭
夹生就夹生
也要把他吃下去

60万对80万
这是一锅夹生饭
夹生就夹生
也要把他吃下去

亮了(187)
回复
查看评论(2)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亮了(180)
回复
查看评论(7)

60万对80万,本来就是一锅夹生饭

60万对80万,本来就是一锅夹生饭

亮了(121)
回复
查看评论(5)
引用 @看技术看分析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有没有可能东野就是一堆关内的精英干部去支援组建的

有没有可能东野就是一堆关内的精英干部去支援组建的

最重要的还是根据地,有那么多精英在刚出关的时候逃兵也非常多,为了防止逃兵有些部队晚上都是班长绑着

最重要的还是根据地,有那么多精英在刚出关的时候逃兵也非常多,为了防止逃兵有些部队晚上都是班长绑着

亮了(93)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32号扣篮王格里芬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不要以为黄百韬是杂牌七兵团就也是杂牌了

不要以为黄百韬是杂牌七兵团就也是杂牌了

亮了(91)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宇文剑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淮海战役是唯一我军总兵力少于国军总兵力的,单就这点来说,能取得最后胜利,本身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淮海战役是唯一我军总兵力少于国军总兵力的,单就这点来说,能取得最后胜利,本身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80万对60万是吧

80万对60万是吧

亮了(55)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32号扣篮王格里芬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和12兵团比不是杂牌?

和12兵团比不是杂牌?

主要是黄伯韬手上血债太多了,所以要拼命

主要是黄伯韬手上血债太多了,所以要拼命

亮了(52)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包租婆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只要土改政策再推广长久/彻底一两年,这个兵力差距绝对扭转~

[图片]

查看更多

只要土改政策再推广长久/彻底一两年,这个兵力差距绝对扭转~

其实那时三大战役并不是按开始时间顺序一个个进行的,几乎都是同时进行。那时大部分人都知道,辽沈战役是最关键的,打赢了全国基本盘就稳了,其他地方战斗都是僚机,起牵制作用。等东北稳了后再进关扫盘。只是没想到战神能直接把果党大部分精锐给灭了。

其实那时三大战役并不是按开始时间顺序一个个进行的,几乎都是同时进行。那时大部分人都知道,辽沈战役是最关键的,打赢了全国基本盘就稳了,其他地方战斗都是僚机,起牵制作用。等东北稳了后再进关扫盘。只是没想到战神能直接把果党大部分精锐给灭了。

亮了(46)
回复
引用 @yubanbing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实际并没少于,淮海是66w野战军+40w民兵(地方部队),打国民党满编算的80w,实际人数根本没那么多,这明显是宣传需要,我们直接不算民兵,甚至野战军66w都直接算60w,真要说四舍五入也是70w,实际也是百万大军,你如果要说本来就不该算民兵,那东野百万大军,实际是70w野战军+30w民兵,但因为需要震动关内国民党,于是喊的是百万大军,这就是宣传需要

实际并没少于,淮海是66w野战军+40w民兵(地方部队),打国民党满编算的80w,实际人数根本没那么多,这明显是宣传需要,我们直接不算民兵,甚至野战军66w都直接算60w,真要说四舍五入也是70w,实际也是百万大军,你如果要说本来就不该算民兵,那东野百万大军,实际是70w野战军+30w民兵,但因为需要震动关内国民党,于是喊的是百万大军,这就是宣传需要

淮海我军是算上军区部队是不到 60 万,华野 36 万,中野 15 万,七个军区旅大概四五万人,但是后勤人数就多多了。

淮海我军是算上军区部队是不到 60 万,华野 36 万,中野 15 万,七个军区旅大概四五万人,但是后勤人数就多多了。

亮了(47)
回复
引用 @做个ct吧 发表的:
只看此人

80万对60万是吧

[图片]

查看更多

80万对60万是吧

游丝载窝

游丝载窝

亮了(41)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包租婆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只要土改政策再推广长久/彻底一两年,这个兵力差距绝对扭转~

[图片]

查看更多

只要土改政策再推广长久/彻底一两年,这个兵力差距绝对扭转~

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不允许等待土改成果巩固来改变兵力对比了,决战时机已至,非打不可了。
况且拖下去,国际形势进一步变化,恐怕就真要形成划江而治的局面了。

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不允许等待土改成果巩固来改变兵力对比了,决战时机已至,非打不可了。
况且拖下去,国际形势进一步变化,恐怕就真要形成划江而治的局面了。

亮了(32)
回复
引用 @看技术看分析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有没有可能东野就是一堆关内的精英干部去支援组建的

有没有可能东野就是一堆关内的精英干部去支援组建的

前期还差点被打崩了

前期还差点被打崩了

亮了(62)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32号扣篮王格里芬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所以说一支军队的首任军事领袖的个人特质对这支军队的内在品格特质的塑造几乎是决定性的。

所以说一支军队的首任军事领袖的个人特质对这支军队的内在品格特质的塑造几乎是决定性的。

亮了(32)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Hermitry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辽沈战役有个内鬼就是卫立煌。不然辽沈伤亡比应该也很大,平津战役是因为北平和平解放了。天津伤亡比应该也不少。淮海平原战不说。很多硬骨头和嫡系都在辽沈。且机械化部队也能很难打。

辽沈战役有个内鬼就是卫立煌。不然辽沈伤亡比应该也很大,平津战役是因为北平和平解放了。天津伤亡比应该也不少。淮海平原战不说。很多硬骨头和嫡系都在辽沈。且机械化部队也能很难打。

这锅卫总司令不背,光头天天遥控,我要是卫总我也崩溃

这锅卫总司令不背,光头天天遥控,我要是卫总我也崩溃

亮了(31)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看技术看分析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有没有可能东野就是一堆关内的精英干部去支援组建的

有没有可能东野就是一堆关内的精英干部去支援组建的

万毅、吕正操、张学思等东北籍将领功不可没

万毅、吕正操、张学思等东北籍将领功不可没

亮了(29)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Hermitry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卫立煌其实并不怎么执行光头的任务,比如支援锦州。长春被围,卫立煌沈阳坚决不出兵,而且还给支援的廖耀湘下达相反的命令。在辽沈战役初期。蒋光头让从沈阳长春撤退往锦州。卫立煌也不执行。一直就是拖。拖到最后一撤了之。卫立煌手下可是有50多万大军的。

卫立煌其实并不怎么执行光头的任务,比如支援锦州。长春被围,卫立煌沈阳坚决不出兵,而且还给支援的廖耀湘下达相反的命令。在辽沈战役初期。蒋光头让从沈阳长春撤退往锦州。卫立煌也不执行。一直就是拖。拖到最后一撤了之。卫立煌手下可是有50多万大军的。

卫立煌手下一半人他是指挥不动的,另一半也是新建或重建的部队,没实力拉出去打野战,也就固定一个地方能守一守。锦州看着有9w人,实际战斗力要打不少折扣,锦州已经有成建制投降的国军了,差距在于更早的时候

卫立煌手下一半人他是指挥不动的,另一半也是新建或重建的部队,没实力拉出去打野战,也就固定一个地方能守一守。锦州看着有9w人,实际战斗力要打不少折扣,锦州已经有成建制投降的国军了,差距在于更早的时候

亮了(28)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32号扣篮王格里芬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黄百韬这个战犯杀俘

黄百韬这个战犯杀俘

亮了(24)
回复
引用 @32号扣篮王格里芬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黄百韬兵团豫东战役杀过俘虏,投了也怕被清算。

黄百韬兵团豫东战役杀过俘虏,投了也怕被清算。

亮了(22)
回复
引用 @复活的炎头队长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人员和装备都不一样。——哪怕中原野战军拼光了,其他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人员和装备都不一样。——哪怕中原野战军拼光了,其他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有邓老讲这个的画面了

有邓老讲这个的画面了

亮了(20)
回复
引用 @太阳雨90 发表的:
只看此人

60万对80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他吃下去

[图片]

查看更多

60万对80万
这是一锅夹生饭
夹生就夹生
也要把他吃下去

而且还是进攻占,打他们的地盘。还需要考虑后勤

而且还是进攻占,打他们的地盘。还需要考虑后勤

亮了(15)
回复
引用 @天的眼色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所以说一支军队的首任军事领袖的个人特质对这支军队的内在品格特质的塑造几乎是决定性的。

所以说一支军队的首任军事领袖的个人特质对这支军队的内在品格特质的塑造几乎是决定性的。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上班了之后深有感触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上班了之后深有感触

亮了(16)
回复
引用 @湖边的城墙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最重要的还是根据地,有那么多精英在刚出关的时候逃兵也非常多,为了防止逃兵有些部队晚上都是班长绑着

最重要的还是根据地,有那么多精英在刚出关的时候逃兵也非常多,为了防止逃兵有些部队晚上都是班长绑着

绑着算啥,看看张正龙的雪白血红,那个时候很多都不想去,自己打自己的都有

绑着算啥,看看张正龙的雪白血红,那个时候很多都不想去,自己打自己的都有

亮了(14)
回复
引用 @你先跑我有医保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是侯静茹,在塔山跟四纵演了半个月的戏

是侯静茹,在塔山跟四纵演了半个月的戏

候镜如和卫立煌都是自己人,真没法打

候镜如和卫立煌都是自己人,真没法打

亮了(14)
回复
查看评论(1)

全部回帖

收起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
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
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
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
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
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
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亮了(48)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不與夏蟲語冰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
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
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
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淮海战役是唯一我军总兵力少于国军总兵力的,单就这点来说,能取得最后胜利,本身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淮海战役是唯一我军总兵力少于国军总兵力的,单就这点来说,能取得最后胜利,本身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亮了(675)
回复
查看评论(8)

60万对80万,本来就是一锅夹生饭

60万对80万,本来就是一锅夹生饭

亮了(121)
回复
查看评论(5)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亮了(180)
回复
查看评论(7)
引用 @不與夏蟲語冰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
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
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
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502指挥艺术和101天差地别

502指挥艺术和101天差地别

亮了(11)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铁血警长祁同伟 发表的:
只看此人

502指挥艺术和101天差地别

502指挥艺术和101天差地别

人员和装备都不一样。——哪怕中原野战军拼光了,其他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人员和装备都不一样。——哪怕中原野战军拼光了,其他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亮了(322)
回复
查看评论(3)

最后决战,能不多?而且都是精锐

最后决战,能不多?而且都是精锐

亮了(4)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铁血警长祁同伟 发表的:
只看此人

502指挥艺术和101天差地别

502指挥艺术和101天差地别

不过建军我选101,东野带出来一群猛将

不过建军我选101,东野带出来一群猛将

亮了(3)
回复
查看评论(2)

歼灭战太多,

歼灭战太多,

亮了(2)
回复
引用 @不與夏蟲語冰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
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
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
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辽沈战役有个内鬼就是卫立煌。不然辽沈伤亡比应该也很大,平津战役是因为北平和平解放了。天津伤亡比应该也不少。淮海平原战不说。很多硬骨头和嫡系都在辽沈。且机械化部队也能很难打。

辽沈战役有个内鬼就是卫立煌。不然辽沈伤亡比应该也很大,平津战役是因为北平和平解放了。天津伤亡比应该也不少。淮海平原战不说。很多硬骨头和嫡系都在辽沈。且机械化部队也能很难打。

亮了(2)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不與夏蟲語冰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情况不一样,辽沈的硬仗在于打锦州,塔山阻击,到了后面就是果党各种白给操作+大撤退了。廖耀湘兵团甚至几乎是一触即溃。
平津最大硬仗在于围歼郭景云部35军。后面就很顺利了。
而淮海首先围歼黄百韬兵团就是个硬仗,邱疯子支援打的也很凶的。后面围歼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都是硬仗。
单从硬仗数量来看,淮海战役损失肯定会比辽沈平津大。

毕竟60万对80万 优势在我!

毕竟60万对80万 优势在我!

亮了(6)
回复
引用 @Hermitry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辽沈战役有个内鬼就是卫立煌。不然辽沈伤亡比应该也很大,平津战役是因为北平和平解放了。天津伤亡比应该也不少。淮海平原战不说。很多硬骨头和嫡系都在辽沈。且机械化部队也能很难打。

辽沈战役有个内鬼就是卫立煌。不然辽沈伤亡比应该也很大,平津战役是因为北平和平解放了。天津伤亡比应该也不少。淮海平原战不说。很多硬骨头和嫡系都在辽沈。且机械化部队也能很难打。

这锅卫总司令不背,光头天天遥控,我要是卫总我也崩溃

这锅卫总司令不背,光头天天遥控,我要是卫总我也崩溃

亮了(31)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一剑寒霜quar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这锅卫总司令不背,光头天天遥控,我要是卫总我也崩溃

这锅卫总司令不背,光头天天遥控,我要是卫总我也崩溃

卫立煌其实并不怎么执行光头的任务,比如支援锦州。长春被围,卫立煌沈阳坚决不出兵,而且还给支援的廖耀湘下达相反的命令。在辽沈战役初期。蒋光头让从沈阳长春撤退往锦州。卫立煌也不执行。一直就是拖。拖到最后一撤了之。卫立煌手下可是有50多万大军的。

卫立煌其实并不怎么执行光头的任务,比如支援锦州。长春被围,卫立煌沈阳坚决不出兵,而且还给支援的廖耀湘下达相反的命令。在辽沈战役初期。蒋光头让从沈阳长春撤退往锦州。卫立煌也不执行。一直就是拖。拖到最后一撤了之。卫立煌手下可是有50多万大军的。

亮了(1)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好奇云天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过建军我选101,东野带出来一群猛将

[图片] /quality/70/ignore-error/1?x-oss-process=image/resize,w_225/qulity,Q_60"/>

查看更多

不过建军我选101,东野带出来一群猛将

有没有可能东野就是一堆关内的精英干部去支援组建的

有没有可能东野就是一堆关内的精英干部去支援组建的

亮了(430)
回复
查看评论(7)
Re: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比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之和还多
虎扑游戏中心
历史区最热帖
唐朝藩镇的缴税差异
王重阳有没有可能真的比练习过九阴真经的其他几绝还要强?
如果写一部《中国网文史》,唐家三少是不是“独占一章”的大神?你觉得还有谁有资格?
下图里的12座“D牌”城市,哪一个知名度相对最高
大叔:大英落后了,睁眼看世界吧,我们要向中国学习!
高中数学老师做任意一次高考卷能拿满分吗?
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
真的有很多人觉得中国这块地在世界上很一般么?
中国千古第一相,评选
有哪些“天降正义”“因果轮回”的事?
历史区最新帖
为什么虎扑清吹这么多?
刘据真的是大众印象里的仁德吗?
想进一步了解进代史,jrs有什么推荐的书吗
你以前在电脑上看过吕布大战赵云看上去很像史书的文章吗?
牛顿有没有朋友呢?
虽然崇祯最后亡国,但烈帝风骨,不可辱
清朝末期的科技(指的是清朝本身掌握的),放到其他朝代能不能打?
《哲学研究》读书笔记(二)
理性讨论
《哲学研究》读书笔记(二)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