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回帖
只要土改政策再推广长久/彻底一两年,这个兵力差距绝对扭转~
[图片]
其实那时三大战役并不是按开始时间顺序一个个进行的,几乎都是同时进行。那时大部分人都知道,辽沈战役是最关键的,打赢了全国基本盘就稳了,其他地方战斗都是僚机,起牵制作用。等东北稳了后再进关扫盘。只是没想到战神能直接把果党大部分精锐给灭了。
黄百韬黄维和杜聿明不一样,杜那时候在大撤退,还被猜中了路线,士兵包围之后斗志明显不如之前
老蒋的嫡系都在东北。。
新一新六早不是前期的军队了,美械没有后续补充,兵员素质也一直在掉队,补充的兵员也都是抓壮丁,指挥官也不是孙立人这类的强力军官,和前期不可同论而语。论真正的嫡系还是徐州的雨庵部、李弥部、孙元良部和西北矮子部外加一个宋希濂部。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淮海战役是唯一我军总兵力少于国军总兵力的,单就这点来说,能取得最后胜利,本身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实际并没少于,淮海是66w野战军+40w民兵(地方部队),打国民党满编算的80w,实际人数根本没那么多,这明显是宣传需要,我们直接不算民兵,甚至野战军66w都直接算60w,真要说四舍五入也是70w,实际也是百万大军,你如果要说本来就不该算民兵,那东野百万大军,实际是70w野战军+30w民兵,但因为需要震动关内国民党,于是喊的是百万大军,这就是宣传需要
60万打80万。
80万对60万是吧
味不对,是拔丝万怼喽丝万
人员和装备都不一样。——哪怕中原野战军拼光了,其他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有邓老讲这个的画面了
12兵团最难啃是在我军意料之中的,人多装备好还有五大主力之一。但七兵团的负隅顽抗是真的很难评,人没那么多、装备也不是特好,但就是拼命抵抗.......每次我一看到这都想说何必呢,这么愚忠。
黄百韬兵团豫东战役杀过俘虏,投了也怕被清算。
时间拖不起,所以才强行把小淮海打成大淮海的,拖两年美苏干涉中国真得南北朝
游丝载窝
又是宰我
淮海实打实正面击溃2大主力第五军和18军,辽沈的2大主力其实是一个拆分成两个,况且廖耀湘这头猪带头逃跑,人家黄维都知道先固守待援,最后还是陈士榘带着炮兵来确实打不过才跑
第五军和 18 军都拆分过,为了占番号,把主力旅拆出去扩大自己的势力。第五军也是被围了一个月,弹尽粮绝,基本上就是溃散了。
卫立煌肯定不是自己人,他是那种谁赢帮谁的那种人。
你去看看卫立煌在建国后我们国家的职位吧。没有重大贡献会给他这么高的职位?
淮海我军是算上军区部队是不到 60 万,华野 36 万,中野 15 万,七个军区旅大概四五万人,但是后勤人数就多多了。
说真的六十对八十,能打赢就是很牛了,结果还不只是打败或者击溃敌人,甚至不是歼灭,而是直接包围俘虏对方的有生力量,这就太魔幻了……
李宗仁职位更高,然后呢
万毅、吕正操、张学思等东北籍将领功不可没
东野王牌基本出在山东老八路和新四军骨干比例高的部队
国民党军在抗战结束时最强的军事集团是远征军,包括新一军新六军,这都是在缅甸实实在在大量歼灭日军的部队,后来杜聿明一把子全都带到东北去了,包括 52 军 13 军 71 军,后来的滇军和东北军,1948 年,国民党政权有 40% 的财政支出是给东北军队做后勤。
五大主力第74军,第五军和第18军都覆灭于华东战场。再加上战斗力极强的黄百韬兵团。不比东北差吧!辽沈战役的新1军和新六军稀里糊涂就溃败了!淮海基本没卧底,辽沈郑和卫简直就是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