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激辩】第四五期:长平之战赵国如果一直使用廉颇为将,能否逆袭? 471回复/ 27418653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温水和热水的区别而已
温水和热水的区别而已
亮了(0)
回复
引用 @叶落pity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那你是觉的0:1输的好还是2:8输的好呢?
那你是觉的0:1输的好还是2:8输的好呢?
亮了(0)
回复
四月,龁攻赵。赵使廉颇将……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



九月赵括被围了46天,就算这9月说的是9月底,那赵括也是8月初出击,算上到任的路程和到部队整顿时间,其实7月就取代廉颇了,而七月廉颇刚刚又败了,不得已用坚壁,一共用了没几天,秦军没取得战果也很正常,主帖里说廉颇用死守的方法抵御了秦军纯属臆测。就像你死守5分钟对方没进球,然后你说从5分钟可以看出,如果死守整场比赛都能0:0,这样算赵括到任后也不至于不整顿兵马马上出击,他是不是也守住了秦好几天呢。从廉颇之前几个月接连败阵来看,就算坚守赢的概率也极低极低,只不过肯定不会像赵括那么惨,比全军覆没更惨的情况应该是没有的。
四月,龁攻赵。赵使廉颇将……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



九月赵括被围了46天,就算这9月说的是9月底,那赵括也是8月初出击,算上到任的路程和到部队整顿时间,其实7月就取代廉颇了,而七月廉颇刚刚又败了,不得已用坚壁,一共用了没几天,秦军没取得战果也很正常,主帖里说廉颇用死守的方法抵御了秦军纯属臆测。就像你死守5分钟对方没进球,然后你说从5分钟可以看出,如果死守整场比赛都能0:0,这样算赵括到任后也不至于不整顿兵马马上出击,他是不是也守住了秦好几天呢。从廉颇之前几个月接连败阵来看,就算坚守赢的概率也极低极低,只不过肯定不会像赵括那么惨,比全军覆没更惨的情况应该是没有的。
亮了(27)
回复
引用 @爷傲灬奈丨我丨何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赵国位于中原,大概在河北山西一带,即便有巴蜀粮仓,远水解不了近渴,赵国地处中原,农业发展本来就优于秦国,说赵国粮食不够其实是不现实的,况且秦国的部队也只是在和赵国对峙,并没有完成合围
赵国位于中原,大概在河北山西一带,即便有巴蜀粮仓,远水解不了近渴,赵国地处中原,农业发展本来就优于秦国,说赵国粮食不够其实是不现实的,况且秦国的部队也只是在和赵国对峙,并没有完成合围
河北强大是东汉之后的事了……
河北强大是东汉之后的事了……
亮了(1)
回复
赵国从一开始就很难赢这场仗,东方五国作壁上观。秦国若要拖,赵国肯定拖不过,纵然战场离赵更近,可秦国有巴蜀粮仓,有中央集权,国力上的差距,难以抹平。正是因为意识到靠拖拖不过秦,故而换将,换上赵括,赵括是谁,名将之后,跟随其父赵奢亦是披甲沥血。纵是未曾独挑大梁但也绝不是纸上谈兵之辈。赵括的确输了,也不会有比这更差的结果,四十万精锐尽灭,强赵变弱赵,一战而已。赵国输在将领上,赵括的确不如白起,也输在情报上,秦国换将赵国全然不知,但秦国早已将赵摸得一清二楚,输在国力上,拖不起,故而换将。所以长平之战,换上廉颇,只能是慢性死亡,等一个机会渺茫的转机,哪怕是李牧早生十年,估计也很难力挽狂澜。
赵国从一开始就很难赢这场仗,东方五国作壁上观。秦国若要拖,赵国肯定拖不过,纵然战场离赵更近,可秦国有巴蜀粮仓,有中央集权,国力上的差距,难以抹平。正是因为意识到靠拖拖不过秦,故而换将,换上赵括,赵括是谁,名将之后,跟随其父赵奢亦是披甲沥血。纵是未曾独挑大梁但也绝不是纸上谈兵之辈。赵括的确输了,也不会有比这更差的结果,四十万精锐尽灭,强赵变弱赵,一战而已。赵国输在将领上,赵括的确不如白起,也输在情报上,秦国换将赵国全然不知,但秦国早已将赵摸得一清二楚,输在国力上,拖不起,故而换将。所以长平之战,换上廉颇,只能是慢性死亡,等一个机会渺茫的转机,哪怕是李牧早生十年,估计也很难力挽狂澜。
亮了(0)
回复
引用 @爷傲灬奈丨我丨何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如果一直用廉颇当然是有可能逆袭的,考虑到当时赵国既然可以拿出四十万兵力,当时赵国实力一定不弱,廉颇当时主张死守,秦兵攻不进来,常年对峙当然是赵国占便宜,只要不鲁莽出击,拖垮秦国不是太大的问题,秦国部队当时远攻赵国,本来就不占上风,速战速决才是上策,只要一直拖着,赵国很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点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如果一直用廉颇当然是有可能逆袭的,考虑到当时赵国既然可以拿出四十万兵力,当时赵国实力一定不弱,廉颇当时主张死守,秦兵攻不进来,常年对峙当然是赵国占便宜,只要不鲁莽出击,拖垮秦国不是太大的问题,秦国部队当时远攻赵国,本来就不占上风,速战速决才是上策,只要一直拖着,赵国很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点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亮了(10)
回复
当时最严重的是国力的支持。秦国变法已经大成,而赵国刚进行完第一次变法,国力程度没法与秦国相比。秦国有关中肥沃土地千里,还有蜀地丰饶的资源。
当时赵国后期已经没有粮草支持与秦国的战斗。况且其他五国迫于秦国压力没有对赵国一点援助。当时赵国说,只要六国援助粮草,它可以为山东五国抵挡秦国。
不出战,必死。出战了,才有一丝希望。而主帅是谁,我感觉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对面是战神~白起。
当时最严重的是国力的支持。秦国变法已经大成,而赵国刚进行完第一次变法,国力程度没法与秦国相比。秦国有关中肥沃土地千里,还有蜀地丰饶的资源。
当时赵国后期已经没有粮草支持与秦国的战斗。况且其他五国迫于秦国压力没有对赵国一点援助。当时赵国说,只要六国援助粮草,它可以为山东五国抵挡秦国。
不出战,必死。出战了,才有一丝希望。而主帅是谁,我感觉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对面是战神~白起。
亮了(26)
回复
查看评论(1)
长平之战打到最后其实就是国力的比拼!赵括的战略并没有错,因为他深知赵国的国力比不过秦国,所以要集中所有兵力与秦国决战,即使全军覆没也要重击秦国,之后再合纵退秦!其实最后的结局也和赵括的预想差不多,只是拼掉了赵国所有的国力和兵力!长平之后,秦国也是退回函谷关,也是调息了有10年之久。如果一直用廉颇,其实就是在消耗两国的国力,看谁撑到最后,可能秦国会退兵,但是消耗赵国的目的也是达到了!所以对于战局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长平之战打到最后其实就是国力的比拼!赵括的战略并没有错,因为他深知赵国的国力比不过秦国,所以要集中所有兵力与秦国决战,即使全军覆没也要重击秦国,之后再合纵退秦!其实最后的结局也和赵括的预想差不多,只是拼掉了赵国所有的国力和兵力!长平之后,秦国也是退回函谷关,也是调息了有10年之久。如果一直用廉颇,其实就是在消耗两国的国力,看谁撑到最后,可能秦国会退兵,但是消耗赵国的目的也是达到了!所以对于战局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亮了(0)
回复
引用 @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亮贴没搞清楚,长平是当时韩国献给秦国的。这个地方对秦赵两国后勤难度来说没区别,其次秦国的国力比赵国强多了。赵国在战国时期名声大是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事力量增强,当时赵国一直没有进行过很好的政治体制改革,国力非常一般。打这种消耗战是不可能长久的。之所以最后打成那样也是赌国运了。如果一直守,也许长平之战没有了,但是赵国国内人吃人饥荒饿死的不会比长平之战少。赵国从一开始接收上党地区就注定失败了,战略上就错了,这等于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前和秦军单方面决战。而且名不正言不顺,没有任何盟友。只能说赵国当时真的是目光短浅,盲目自信了。
亮贴没搞清楚,长平是当时韩国献给秦国的。这个地方对秦赵两国后勤难度来说没区别,其次秦国的国力比赵国强多了。赵国在战国时期名声大是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事力量增强,当时赵国一直没有进行过很好的政治体制改革,国力非常一般。打这种消耗战是不可能长久的。之所以最后打成那样也是赌国运了。如果一直守,也许长平之战没有了,但是赵国国内人吃人饥荒饿死的不会比长平之战少。

赵国从一开始接收上党地区就注定失败了,战略上就错了,这等于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前和秦军单方面决战。而且名不正言不顺,没有任何盟友。只能说赵国当时真的是目光短浅,盲目自信了。
对赵来说,恐怕不打,晋阳地区暴露了,打,打输了晋阳还是守不住并且邯郸被围的好惨。。。。
对赵来说,恐怕不打,晋阳地区暴露了,打,打输了晋阳还是守不住并且邯郸被围的好惨。。。。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lazionesta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咱们先明确逆袭的概念和程度是怎样的,如果说秦国退兵就算逆袭,那没问题。秦国也是在赵国换将之后,秘密启用白起同时全国总动员的。如果没有换将这事,估计对峙一段时间秦国也就撤了,这时候秦国的国力还没到战国末期想怎么怼就怎么怼的地步。如果逆袭指的是打败当时的秦军或者反推回去那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赵国明显只能被动防御,而进攻方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决定战争的发起和结束。整个战国时代,秦兵退兵的时候,各路诸侯几乎没人敢追。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看你是怎样理解逆袭这个概念了
咱们先明确逆袭的概念和程度是怎样的,如果说秦国退兵就算逆袭,那没问题。秦国也是在赵国换将之后,秘密启用白起同时全国总动员的。如果没有换将这事,估计对峙一段时间秦国也就撤了,这时候秦国的国力还没到战国末期想怎么怼就怎么怼的地步。
如果逆袭指的是打败当时的秦军或者反推回去那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赵国明显只能被动防御,而进攻方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决定战争的发起和结束。整个战国时代,秦兵退兵的时候,各路诸侯几乎没人敢追。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看你是怎样理解逆袭这个概念了
很赞同这个观点
很赞同这个观点
亮了(4)
回复
我觉得长平之战应该先看一下起始阶段,史记里有一段话:“四十七年(前260),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廉颇一开始就想在野外冲击秦军争取取胜,使秦军撤退,但是非但没有阻挡秦军的步伐,反而被秦军击溃,从四月开始一直到七月,秦军一直是攻陷赵军阵地,赵损失了一将六慰,因此廉颇才开始利用地形,建立百里石长城进行防御。正因如此,廉颇才开始被动防御,进行拖延,希望利用后勤拖死秦军,使得秦军撤退。廉颇也不是不想出击,无奈一开始就损兵折将,而且短短时间里损失了六个都慰,只能说秦赵之间武力有挺大的差距。
我觉得长平之战应该先看一下起始阶段,史记里有一段话:“四十七年(前260),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廉颇一开始就想在野外冲击秦军争取取胜,使秦军撤退,但是非但没有阻挡秦军的步伐,反而被秦军击溃,从四月开始一直到七月,秦军一直是攻陷赵军阵地,赵损失了一将六慰,因此廉颇才开始利用地形,建立百里石长城进行防御。正因如此,廉颇才开始被动防御,进行拖延,希望利用后勤拖死秦军,使得秦军撤退。廉颇也不是不想出击,无奈一开始就损兵折将,而且短短时间里损失了六个都慰,只能说秦赵之间武力有挺大的差距。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战死和饿死,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保存有生力量,不存在的。
战死和饿死,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保存有生力量,不存在的。
亮了(0)
回复
不能!长平之战最关键的不是用将上,实际上是国力的比拼。
为何说秦惠文王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不仅是因为他继续实行商君之法,他最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灭了巴蜀。这让秦国的粮食储备上了一个台阶。
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的关键一战。很多人都说赵王如何昏庸,听信离间计用赵括,而赵括也背负了纸上谈兵这样的负面形象直到如今。其实这是不对的。
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打到后来,是赵国的国力不允许赵国继续防守下去了。而廉颇防守的同时,赵奢刚刚击败秦军。并且赵国对秦国的战争都是赵胜多负少。所以赵王才只能赌一波,派上年轻将领主动出击。
赵括其实也很有本事的。在被围之时连斩8个副将稳定军心。
其实长平之战是6国与秦国的最后一战。5国不愿意帮助赵国。这场战争输的不是军事层面,而是国力层面。说到底,还是6国心不齐,以及秦国国力强罢了。
不能!长平之战最关键的不是用将上,实际上是国力的比拼。
为何说秦惠文王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不仅是因为他继续实行商君之法,他最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灭了巴蜀。这让秦国的粮食储备上了一个台阶。
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的关键一战。很多人都说赵王如何昏庸,听信离间计用赵括,而赵括也背负了纸上谈兵这样的负面形象直到如今。其实这是不对的。
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打到后来,是赵国的国力不允许赵国继续防守下去了。而廉颇防守的同时,赵奢刚刚击败秦军。并且赵国对秦国的战争都是赵胜多负少。所以赵王才只能赌一波,派上年轻将领主动出击。
赵括其实也很有本事的。在被围之时连斩8个副将稳定军心。
其实长平之战是6国与秦国的最后一战。5国不愿意帮助赵国。这场战争输的不是军事层面,而是国力层面。说到底,还是6国心不齐,以及秦国国力强罢了。
亮了(86)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我是十年詹密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你这个比喻毫无道理。秦国想打全面战争的原因是要摧毁赵国的变法成果,但是这是有个承受限度的,如果长平之战拖延时间太久,损伤了秦国根基,就算是能打赢,秦国也不会再打。秦国能继续坚持,就是赌准了赵国君臣迷之自信,认识不到秦赵两国的实力差距,盲目决战的心态。而且长平之战也必须考虑外交因素,如果秦赵在长平旷日持久消耗,那么,另外几国会不会动手?楚国,魏国还有韩国会不会放着这个机会?秦国树敌天下,打一场全面战争绝不能只考虑一对一,至少得按照一对三来考虑。临阵换将,而且是用个新兵蛋子换个威望卓著的老将,这不叫求变,这是把全军几十万条人命当儿戏。
你这个比喻毫无道理。
秦国想打全面战争的原因是要摧毁赵国的变法成果,但是这是有个承受限度的,如果长平之战拖延时间太久,损伤了秦国根基,就算是能打赢,秦国也不会再打。秦国能继续坚持,就是赌准了赵国君臣迷之自信,认识不到秦赵两国的实力差距,盲目决战的心态。而且长平之战也必须考虑外交因素,如果秦赵在长平旷日持久消耗,那么,另外几国会不会动手?楚国,魏国还有韩国会不会放着这个机会?
秦国树敌天下,打一场全面战争绝不能只考虑一对一,至少得按照一对三来考虑。临阵换将,而且是用个新兵蛋子换个威望卓著的老将,这不叫求变,这是把全军几十万条人命当儿戏。
廉颇就是这样想的 但赵国并不是过几个月就把廉颇换掉的 而是给了他数年的时间 数年的时间战局未变 国力支撑不住的时候赵国坐不住很正常 而且指望别国去偷秦国后院 那不也是把国运寄望于他人之上了吗 长平就是当时的第一大国之争 别的国家袖手旁观 等局势明朗甚至两败俱伤后再站立场我觉得才是正常的
廉颇就是这样想的 但赵国并不是过几个月就把廉颇换掉的 而是给了他数年的时间 数年的时间战局未变 国力支撑不住的时候赵国坐不住很正常 而且指望别国去偷秦国后院 那不也是把国运寄望于他人之上了吗 长平就是当时的第一大国之争 别的国家袖手旁观 等局势明朗甚至两败俱伤后再站立场我觉得才是正常的
亮了(2)
回复
引用 @啊啦囧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至于40万全灭,打个僵持还是没问题的。赵国在胡服骑射之后,战斗力大增,军队战斗力仅次于秦国,是战国后期秦国最主要对手。所以秦通过上党郡发动长平之战势在必行,但是,廉颇百战名将,本土作战,占地利人和之势,秦在兵力不足以压制的情况下,只要赵不轻易出击,是很难一口气吃掉的,即使武安君白起亲自对上廉颇,也不一定能占便宜,秦劳师远征,当时国内粮食已经不够,只能从巴蜀调粮,可见打的也是很艰难的。但是,即使没有后面的换将,赵国要逆袭也很困难,原因有二,一,秦军主力并未折损,在主力并未重创的情况下,就算是撤军,也只是撤退,不会是溃退,兵力相差不大,一般正常将领不会贸然出击。第二,赵国当时自身粮草也非常紧张,不足以再支撑战斗。从后面的结果看,秦当时也不具备一口气吃掉赵国的实力,从后面进攻邯郸失败,就能看出来,长平之战后秦的元气也有损伤,而赵国则是被一棍子打趴下了。

不至于40万全灭,打个僵持还是没问题的。赵国在胡服骑射之后,战斗力大增,军队战斗力仅次于秦国,是战国后期秦国最主要对手。所以秦通过上党郡发动长平之战势在必行,但是,廉颇百战名将,本土作战,占地利人和之势,秦在兵力不足以压制的情况下,只要赵不轻易出击,是很难一口气吃掉的,即使武安君白起亲自对上廉颇,也不一定能占便宜,秦劳师远征,当时国内粮食已经不够,只能从巴蜀调粮,可见打的也是很艰难的。但是,即使没有后面的换将,赵国要逆袭也很困难,原因有二,一,秦军主力并未折损,在主力并未重创的情况下,就算是撤军,也只是撤退,不会是溃退,兵力相差不大,一般正常将领不会贸然出击。第二,赵国当时自身粮草也非常紧张,不足以再支撑战斗。从后面的结果看,秦当时也不具备一口气吃掉赵国的实力,从后面进攻邯郸失败,就能看出来,长平之战后秦的元气也有损伤,而赵国则是被一棍子打趴下了。

长平可不是赵国的,廉颇算不上本土作战。
长平可不是赵国的,廉颇算不上本土作战。
亮了(1)
回复
引用 @猫眼看球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换廉颇,双方会继续在长平僵持,粮尽则秦退,赵国获得防御胜利,但要想完全逆袭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是这个时候的廉颇办不到,或许李牧可以试试。
换廉颇,双方会继续在长平僵持,粮尽则秦退,赵国获得防御胜利,但要想完全逆袭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是这个时候的廉颇办不到,或许李牧可以试试。
等等?谁先粮尽。
等等?谁先粮尽。
亮了(1)
回复
查看评论(1)
赵国当时四十万青壮年男子全部去了前线,赵国庄稼地几乎就没有人耕种,而且燕赵之地从来都重商轻农,国内因为地形地势又没有产粮特别多的地区,向其它国家借粮食又借不到,让秦国退兵是最好结果,想逆推根本就不可能
赵国当时四十万青壮年男子全部去了前线,赵国庄稼地几乎就没有人耕种,而且燕赵之地从来都重商轻农,国内因为地形地势又没有产粮特别多的地区,向其它国家借粮食又借不到,让秦国退兵是最好结果,想逆推根本就不可能
亮了(0)
回复
引用 @啊啦囧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至于40万全灭,打个僵持还是没问题的。赵国在胡服骑射之后,战斗力大增,军队战斗力仅次于秦国,是战国后期秦国最主要对手。所以秦通过上党郡发动长平之战势在必行,但是,廉颇百战名将,本土作战,占地利人和之势,秦在兵力不足以压制的情况下,只要赵不轻易出击,是很难一口气吃掉的,即使武安君白起亲自对上廉颇,也不一定能占便宜,秦劳师远征,当时国内粮食已经不够,只能从巴蜀调粮,可见打的也是很艰难的。但是,即使没有后面的换将,赵国要逆袭也很困难,原因有二,一,秦军主力并未折损,在主力并未重创的情况下,就算是撤军,也只是撤退,不会是溃退,兵力相差不大,一般正常将领不会贸然出击。第二,赵国当时自身粮草也非常紧张,不足以再支撑战斗。从后面的结果看,秦当时也不具备一口气吃掉赵国的实力,从后面进攻邯郸失败,就能看出来,长平之战后秦的元气也有损伤,而赵国则是被一棍子打趴下了。

不至于40万全灭,打个僵持还是没问题的。赵国在胡服骑射之后,战斗力大增,军队战斗力仅次于秦国,是战国后期秦国最主要对手。所以秦通过上党郡发动长平之战势在必行,但是,廉颇百战名将,本土作战,占地利人和之势,秦在兵力不足以压制的情况下,只要赵不轻易出击,是很难一口气吃掉的,即使武安君白起亲自对上廉颇,也不一定能占便宜,秦劳师远征,当时国内粮食已经不够,只能从巴蜀调粮,可见打的也是很艰难的。但是,即使没有后面的换将,赵国要逆袭也很困难,原因有二,一,秦军主力并未折损,在主力并未重创的情况下,就算是撤军,也只是撤退,不会是溃退,兵力相差不大,一般正常将领不会贸然出击。第二,赵国当时自身粮草也非常紧张,不足以再支撑战斗。从后面的结果看,秦当时也不具备一口气吃掉赵国的实力,从后面进攻邯郸失败,就能看出来,长平之战后秦的元气也有损伤,而赵国则是被一棍子打趴下了。

秦国当时粮食比赵国多吧,耗下去,赵国顶不住吧。。。
秦国当时粮食比赵国多吧,耗下去,赵国顶不住吧。。。
亮了(0)
回复
引用 @彦祖和宇晏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赵国的两大名将都是防守更强 其实用他们俩守 还是可以的 不过总体肯定还是赵国损失大 廉颇前期没对上白起 都是用更大的损失换取防守成功 白起一来 我觉得优势只会更往秦国靠拢 李牧的话的确觉得能力比廉颇更强 但是李牧对秦国军队的熟悉程度感觉不够 总体我还是看好秦国

赵国的两大名将都是防守更强 其实用他们俩守 还是可以的 不过总体肯定还是赵国损失大 廉颇前期没对上白起 都是用更大的损失换取防守成功 白起一来 我觉得优势只会更往秦国靠拢 李牧的话的确觉得能力比廉颇更强 但是李牧对秦国军队的熟悉程度感觉不够 总体我还是看好秦国

李牧那个时候年纪还小,也没什么名气,早生十年估计能。不过换他来,估计也很难,国力上的差距,实在是太难抹平。
李牧那个时候年纪还小,也没什么名气,早生十年估计能。不过换他来,估计也很难,国力上的差距,实在是太难抹平。
亮了(0)
回复
Re:【稷下激辩】第四五期:长平之战赵国如果一直使用廉颇为将,能否逆袭?
虎扑游戏中心
历史区最热帖
主动抛出"爱国绑架论″,是不是1450最擅长的一招?
洪七公可以把皇宫当wc 为什么张无忌不直接去元大都斩首行动?
朱元璋是鞋拔子脸还是圆脸?
为何古代大兴土木不但没解决就业还会亡国
湖北和湖南,14座城市知名度分组pk,每组谁知名度更高?
朱元璋猜到朱棣会反为什么不直接传位朱棣
德军顾问:两三个德国师,可以短时间击溃侵华日军!
以前吹捧的小费文化,为何现在没人捧臭脚了
历史上如狼似虎的年纪说话也很
一些中小国家连发电都不能自给自足吗?
历史区最新帖
聊一下洛水之誓
难怪最近大家都急了问界M9真的成为“50万以上,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的第1名”了。并且还是断层领先,感谢友商的鞭策 ​
曹操偏爱曹植,为何却将大位传给曹丕?
项羽和刘邦谁更有人格魅力?
汤姓历史第一名人是谁
余则成至死至终还不是正式共产员吧!
清朝的恭王府号称奢华壮丽,但跟明朝的王府一比寒酸死了
众时期三巨头
今天看到了正布级机构资深人员对厦门、福州二地很客观、公正的全方位对比数据,转发供大家分享下
这位是宋美玲,也就是蒋介石的最后一任妻子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