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距离写回忆CAPCOM的文章已经过去许久了,又老了两岁。随着时间推移,儿时记忆有些模糊了,有些却更清晰了。在漫区大家都说我是变形金刚的铁杆粉,其实相比而言,另一部和变形金刚可称上海译制动画双璧的大作才是我童年最珍贵的纪念。这,就是《太空堡垒》里那激动人心的科幻史诗——麦克罗斯传奇。
虎扑写的回忆第一贴就是明美,但内容很少,浅尝辄止,实因该片剧情复杂,设定纷繁,加之日美制作的纠葛,这些难以在一贴里讲清来龙去脉,我又一直是个完美主义者,总觉得要么不讲,要么就讲讲透,于是就搁下了。卡社贴半途而废这两年时间里我搜集了上百G的资料,请教了关中阿福,黑夜寂静,狂妄小队长等怀旧圈大拿,又重看了动画,NOW,It's time!让我试试能不能完成这个心愿
(点击小图可看大图,贴内所有人设/机设图均可放大后面不再说明)------------------------------------------------------------
引子:
感谢网络时代,相信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不知儿时电视台播放的《太空堡垒》其实是由三部日本动画《超时空要塞》、《超时空骑团》和《机甲创世纪》重新剪辑剧情而成的了,要回忆麦克罗斯传奇,当然要从《超时空要塞》开始说起。
2012年《超时空要塞》初代发行30年之际日本推出了纪念初代BD-蓝光高清的BOX收藏版
其中收录的FEVER MACROSS高清MV(B站就有值得一看),再现了明美当年获得麦克罗斯小姐时带上后冠的经典一幕。
在画面右侧眉毛粗壮的老者是当时的主持人吗?
非也
这一位正是麦克罗斯传奇的最初缔造者之一,也是MACROSS系列之父的河森正治。
--------------------
第一章 少年不知愁
昭和35年(1960年)河森正治出生在日本富山县越中五箇山的一个农家里,那是个风景秀丽,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一到冬季当地就会下起鹅毛大雪,为了防止屋顶被大雪压塌,当地的房屋顶都建造的倾斜度极大,极具特色,曾被法国米其林旅行指南评为日本17处最高3星观光地之一,更因这种被称为“合掌造集落”的特色房屋群落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憾的是,不到三岁的河森就随着家人搬迁到了300多公里外的横滨市,住进了位于当地市中心保土谷区的新家,从宁静悠远的山村来到了繁华大城市成长的他在之后对美丽的故乡只停留在了“如今道路交通方便多了,当初一到冬天就难以进山”这样平淡的回忆上。
(图为1969年的横滨市市容)
与之相对的,每次附近铁轨的蒸汽机车吹响汽笛轰隆驶过,三岁的河森就看的目不转睛,甚至拉着父母到家附近的调车站里观察一台台火车拉着乘客与货物驶来驶去,兴奋到连鼻涕流下来都不知道。从那时起,这个浓眉的瘦弱孩子就与飞机、火箭、汽车这些机械的产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为当时的蒸汽火车)
1966年河森进了当地的公立常盘小学,在那几年里,日本发生了许多改变了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大事件,“全共斗”就是在这其中影响最广的。从1968到1972年期间,无数日本青少年卷入了这场虚无的红色之梦,许多后来成为动画大师的如宫崎骏、大友克洋、富野由悠季、押井守、高桥良辅等人都深受其影响,在作品中或明示或暗喻的提到了它(后文会提到它对日本动漫的深远影响),而此时的河森小同学则因年幼幸运的避开了这场政治风波。
想了解全共斗大家可点这里,学生们书生意气、一腔热血,无论是古代、五四、红卫兵、64,占中还是在异邦的日本都是如此。和主题无关,这里放两张图不再多说……
而另两件大事则深深的触动了他,一个就是发生在1969年,标志着人类踏入了宇宙时代的阿波罗11号登月,当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已故)走下悬梯,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时,无数对着电视屏幕激动不已,幻想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踏上月球的孩子中也包括了河森。还有一件则是1970年召开,标志着日本迈入现代化社会的大阪世博会,五年级的河森在参观这场日本全民参与的盛会后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博览会狂,长大后游遍世界各地去参观展览。他开始自学机械知识和天文知识,用纸制作飞机模型,设计了飞出后可回到手里的回旋机,他的小学毕业作文标题是《超光速宇宙船》, 未来造出自由翱翔在宇宙天际的飞船, 11岁少年的梦如此美好。
进入私立庆应学园就读初中后,怀揣宇宙之梦的河森缠着父母买了天文望远镜每晚观测星空,还用纸板做了阿波罗飞船的模型每天不停比划,他与班上几个爱画画的同学志同道合组成了“庆应小组”社团,那时候正是进口高级汽车在日本风靡的时期,尤其是兰博基尼、法拉利之类的跑车大行其道,下课后小组成员们便聚在一起埋头画车,相互比较谁画的更逼真。渐渐地他在绘画上的天赋就在一幅幅作业本上近乎乱涂乱画的涂鸦中萌芽了(庆应小组成员长大后大都从事了设定相关的职业)。河森还参加了学校的网球社团,这个精力过剩的少年过着无忧无虑、令人羡慕的生活。那究竟这个喜欢宇宙、机械和涂鸦的少年是怎么与动画联系上的呢?
河森记事后看的第一部动画是六年级时看的《鲁邦三世》(旧),但这部偏成人的经典动画并未在他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直到初三时,石川贤和永井豪两位大师的机器人动画《盖塔》才第一次震撼了他。
(图为永井豪绘制1997年出版超级机器人大战设定书)
看到电视里那由三架飞机合而为一,变成海陆空三种形态的巨大身躯时,这个孩子被彻底迷住了,于是他满怀期望的参照动画里机器人组合方式用硬纸板、胶水和钉子制作出了纸飞机模型,把变形的接口位置也照着动画原样复制出来,想要在现实中完成盖塔的三一组合,但任他怎样努力拼凑都无法使模型合体变形,河森开始怀疑是不是动画设计错了,“这样绝对变不了形,该怎么做才好呢?”,在失望之余河森暗下决心:“要设计出能在现实中和动画一样可以变形的机体!”年幼的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这里说个题外话:
盖塔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个可以变形合体的机器人,这个自带“干干干干BGM”的热血钢之魂元祖至今依然活跃,不但有着众多续作,在万代招牌的超级机器人大战游戏中它也是当仁不让的绝对主力,而它变形合体的创意从而何来呢?百度百科写的主创从目睹撞车中想象出合体创意的说法其实仅仅是访谈中的调侃之语,并非事实。
“我们利用了整个新年的假期,来设计合体变形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合体后应该是什么样子...”但是...
“完全不行!根本设计不出来!”石川贤(原设)在小漫画《盖塔与我》中这样夸张的形容,“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我(扯)怎么计算也没办法让他们好好合体!”由于盖塔机器人是史上第一部三机合体机器人动画,之前可以借鉴的东西几乎是一片空白。石川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设计一个相对合理、能够应用到动画之中的变形机构。类似“物理上就行不通,这家伙的引擎到底该放在哪里啊”“这里有飞弹的话,合体的时候就会阻碍到二号机...”的考虑让他难以为继。这个时候,又是永井豪发动了他那承载着善于跳出常规思维的大脑:“‘这个样子不就可以了吗?’他一边说,一边飞快地画起草图来。我看他所画的,是一部飞机插进另一部飞机的尾部来结合变形的。我顿时眼前一亮:‘啊?这样马虎也可以吗?’”“漫画嘛,漫画就是要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画才有意思!”引文出自盖塔SAGA版漫画《盖塔》第2卷) ————摘自《名为盖塔的传说》
让我们来看看河森念念不忘的初代盖塔究竟是怎么合体的吧
咳咳,扯远了。
与盖塔同为1974年上映了松本零士的SF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时至今日这部动画依然已其开创性、故事性和表达出的大和民族魂被日本的动漫迷们奉为经典,除了精彩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外该作最惊艳之处就是大和号本身的机械设定。
(图为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真人电影大和号设定)
在大和号出现之前,像阿童木,铁人28号,魔神Z,科学忍者队之类的SF动画里出现的种种超越现实的科技只有高度重量动力之类的简单设定,细节全凭作者画笔的发挥。直到大和号的出现,动画制作才第一次有了专门的机械设定这一职务的出现。为了能得到大和号的设定书,冲动的河森竟然在当时跑到位于东京九段下,闯进负责对该片机械设定修订的设计工作室“Studio鵺”,见到了后来提携他成长的前辈,工作室创始人之一的宫武一贵。在他允许下河森心满意足的捧着复印来的设定手稿回家了(当时机械设定书并不像后世那样作为动漫周边产品售卖,手稿极为罕见),时年河森年仅15岁,可以说这就是他进入动漫行业的转折点。
此时河森已升入庆应高中部并结识了许多喜爱作画的新朋友,其中包括将来的漫画家细野不二彦和脚本家大野木宽(让我们咬牙切齿的明美表哥正式出场的超时空要塞第16集剧本就由他创作),还有一位带着大大的黑框眼镜一副屌丝相,名叫佐藤晴彦的同学。他,就是在日后描绘出明美的美树本晴彦。
出生在东京的美树本比河森大一岁。他在童年时期就对漫画有了浓厚兴趣,钟爱是60年代风靡一时的假面骑士。美树本对河森的第一印象并不怎样“这同学又高又瘦,越看越像是个黑炭头啊“……,志趣相投的两人很快就成为了挚友,和喜爱构思故事和画机械的河森不同,美树本更感兴趣的是对人物尤其是女性的绘画(屌丝画女神啧啧)。
借大和号设定书一事和前辈宫武混熟了的河森常常带着美树本和细野到studio鵺里参观学习,着实令人羡慕。到了高三为了学园祭活动,由河森正治编写剧本,人设与作画由美树本和细野负责,加上数位庆应小组同级生协助,与Crystal Communication(Studio 鵺下的爱好者社团)共同制作了90页漫画《最终战士》,一年后作品完成了,此时乃是二人高中毕业前夕。
在这画风稚嫩的故事讲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正邪两方势力的对决,而主角驾驶的正是一部可变形的战斗机,虽然角色的头部造型跟当年上映的星球大战里冲锋队类似,但战斗机变形时头部折叠的方式,背上的可变翼,脚部的喷气式推进器这些河森的设定构想在多年后的超时空要塞中得到了发扬光大,而长发飘飘忘情歌唱的女主角的样子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明美的味道。。。
当年河森正治与美树本晴彦都顺利考入了私立庆应大学工学部。创立于1858年的庆大是和早稻田大学并称日本私立大学双雄的著名学府,历史悠久,学风严谨,走出了包括数位日本首相在内的众多著名校友,然而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却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绘制动画的兼职上(具体工作会在下一章叙述),以至于两人均挂科无数,留级数次,河森更是在大二连留了三次级。。。真是坏榜样啊。。。在第一回留级时两人内心还很矛盾,发出了“不能再继续画下去,要努力学习”的誓言,然而最终他们想通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自己在动画制作上确有天赋,不做这还能做什么?”(河森语)
两人最终决定从庆大辍学,河森加入了制作社Studio鵺,美树本则选择了制作公司ARTLAND,这两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将会在动画业界掀起怎样的波澜呢?
(第一章完)
----------请叫我--------------------------分割线--------------------
第二章 风云际会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逐渐摆脱了二战带来的沉重伤痛和军国主义阴影,经济快速增长,文化生活也随之迈入了新时代,到了1970年大阪世博会时,日本已超越英、法和西德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科技进步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彩电、空调、轿车都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小型化民用计算机在企业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与此同时以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美国阿波罗登月成功为标志的美苏间太空领域竞争,使日本民间也掀起了探索宇宙的热潮,而作为文化载体的动画也必然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科学与浪漫。
如果说手冢治虫的《铁壁阿童木》和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代表的60年代是日本SF(SCIENCE FICTION即科幻)动画草创期的话,70年代SF动画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划时代的作品不断涌现,无数现在大名如雷贯耳的动画制作人也是在这个时代走上了舞台。
这是个英豪辈出,风云际会的时代!
1972年,第一部由人类乘坐在巨大机器人中进行操纵的SF动画《魔神Z》正式标志着这个时代的来临。永井豪笔下的主人公兜甲儿驾驶着祖父日本光子力研究所所长兜十蔵制造的超级机器人魔神Z,为了阻止邪恶科学家地狱博士征服世界的野心与其麾下的机械兽军团展开了战斗。
该片当年很快就广受孩子们的欢迎,不仅收视飘红周边玩具商品大为畅销,这让动画业界大受鼓舞,永井豪也再接再厉不断推出机器人动画新作,包括大魔神,盖塔,UFO机器人古连泰沙等等,他的作品走出了日本,在世界各地相继播放并广受赞誉,成就了热血超级机器人的传说。
(题外话:永井豪不仅是巨大机器人动画鼻祖,也是日本情色漫画鼻祖,更是日本动画走向世界的先驱者之一)
(“魔神”之名是指拥有它的人既可能是守护和平的神,也可变为带来毁灭的恶魔,这个设定影响了后世的高达EVA等众多作品。图片出自永井豪石川贤原画集《斗神》)
然而在当时,日本成年人与现在的中国一样认为动画仅仅是给小孩看的。为了收视率和卖玩具,动画界自身也将收看群体锁定在低年龄层,从60年代的特摄《奥特曼》、《假面骑士》到《魔神》系列作品,动画剧情都简单无脑套路固定,长得歪瓜裂枣的2B疯狂博士或是奇形怪状的外星恶魔打算征服世界,出身名门落魄民间的正义主角在耍帅摆完POSE后将其派出的各种怪兽之类轰杀至渣。。。。
然而动画真的仅仅是给小孩子看的么?
很快SF动画界的“第一次冲击”来临了。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石油危机”,油价大幅度上涨对石油消费大国日本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一时间投机盛行物价暴涨,日本政府的金融紧缩虽然控制了物价上涨,但却导致设备投资停滞,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失业大幅增加。这使得日本人对能源和环境的危机感大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宇宙战舰大和号》诞生了。
在2199年,地球被外星加米拉斯人所摧毁,地表已没有水和生命,人类躲到地下惶惶不可终日;这时伊斯甘达尔星女王丝塔西娅告知地球人她有把能让地球恢复的高科技设备“宇宙清洗器D"。于是地球人用女王给的“波动引擎”图纸把二战时炸沉在海底的战舰“大和号”改造成了能在宇宙中航行的超级战舰——宇宙战舰大和号。在一批勇于献身的船员驾驶下驶向了遥远的伊斯甘达尔。
在这短短的一年中,他们要走完14万8千光年的旅途。除舰长冲田十三外大和号上大都是年轻人,在他们面前,是壮丽而危险的宇宙和加米拉斯舰队的阻击。在每一话结尾会出现字幕:“离人类灭亡还有XX天”,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次任务的紧迫。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伊斯甘达尔,取回宇宙清洗器D拯救了地球。
和之前的动画不同,大和号的对手不再是只会气急败坏大叫我还会回来的低能儿,而是一个强大而凶残的外星帝国,战斗也不再是简单的对殴放必杀,而是以二战战役为蓝本的残酷战争,动画中的冲田舰长、古代进、岛大介、森雪等人也不再是脸谱化的正义使者,而都是有血有肉,充满信仰和斗志的角色。
虽然在初上映时收视率并不尽如人意,但当3年后重播时它已被冠以”王道“动画之名,在激昂的交响乐伴奏下日本动画歌王佐佐木功那“再会吧,地球”的浑厚嗓音一响起就引发了粉丝们的疯狂追捧。
这部动画对后来者影响极为深远,它将SF动画的战场从地球转移到了浩瀚宇宙,星之海洋般的美丽景象,星际跳跃的震撼画面、母舰释放舰载机对战的传统、在茫茫星海中航行的浪漫与孤寂,这些都一直传承至今并被无数动漫影视作品模仿。《机动战士高达》和《超时空要塞》的许多创意都是在本作基础上发扬,在笔者回忆CAPCOM第三集中提过街霸中波动拳创意就来自大和号的波动炮,就连星际争霸里人族最强战力巡洋舰的主炮也被命名为大和炮(YAMATO GUN)。
该片的制作阵容在今天看来豪华无比,制片人西崎义展和监督松本零士的大名不用说,参与制作的舛田利雄是《虎!虎!虎!》的日方导演,而富野由悠季(当时叫富野喜幸)和安彦良和两位后来的高达之父负责分镜,这样的梦幻阵容在今天看来就已经难以想象了,而协助松本零士执导该片,成功的将西崎义展和松本零士的构想具体实现的人则是一个36岁的中年人,他,就是后来执导超时空要塞的石黑升。
出生在二战时期东京的石黑升童年时是手冢治虫迷,同时也是资深的科幻故事爱好者,大器晚成的他大学足足念了7年才毕业,然后选择了动画师的道路。曾是《鲁邦三世》和《哆啦a梦》的分镜的石黑升善于用多角度分镜展示动画场景、自然界流体运动与爆炸现象,尤其擅长大场面画面安排。在他的主导下,《宇宙战舰大和号》中的战争场面演绎得魄力十足,宇宙空间无重力条件下烟雾弥漫的爆炸场景(俗称海星爆炸)以及其他各种宇宙奇观的特殊效果表现手法都开创了动画界的先河。参与执导大和号的经历也使他积累了许多经验,之后他又执导/参与制作了包括75版宇宙骑士,超电磁侠孔巴特拉等众多作品,这些业绩让他在业界奠定了超一流导演的地位。
1978年,石黑升创办了动画制作公司ARTLAND, 美树本晴彦被他慧眼识才招入麾下,当时他正在执导1980版的彩色TV动画《铁臂阿童木》,美树本擅长的水彩画人物设定让该片增彩不少,尤其是最后一集中美树本设定的美少女机器人尼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此时加入Studio 鵺的河森又在做什么呢?
他正在宫武一贵的调教下茁壮成长。
Studio鵺(“鵺”是日本古代传说怪兽)是1970年由脚本(即动画剧本)大师松崎健一、机械设定大师宫武一贵和另两位创始人建立的SF工作室,以精密的机械设定和优秀剧本著称,为SF动画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前文提到过在大和号的制作中的画面设定监修就是由宫武一贵和他的团队完成。
宫武一贵是和高达设定之父大河原邦男齐名的第一代动画机械设定先驱,出生于1949年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宫武因为父亲在横须贺海上自卫队工作,自幼时常进入基地玩耍,得到了近距离接触武器装备的机会,少年时期便成为军迷的他常常在课余时间画些军舰兵器之类的插画,在19岁时在影院观看了美国科幻大片《2001太空漫游》后,宫武很快就被宇宙的绚烂美景所吸引,完成了从军迷到科幻迷的转变,喜欢上诸如火箭和宇宙飞船的绘画,甚至写起了科幻小说而且小有成绩,作品发表在了SF同人刊物《宇宙尘》上。
毕业之后宫武投身SF动画事业,少年时期对武器舰船结构的了解和写科幻小说时自学的科学知识使他在绘制动画中的巨大战舰或要塞时无论外观还是内部细节都游刃有余,尤其擅长通过外部的大尺寸透视图描绘内部机械细节结构和功能,魔神Z的第一幅立体图解就是出自他之手,在完成大和号的设定监修和透视图解时他已是业内公认的机设大师。
在宫武的细心教导下,河森正治的第一份工作是为1978年的动画《斗将戴莫斯》中的一架飞机做设定。不久之后机设工作纷至沓来,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叫做Takara的玩具公司委托studio鵺为新出品的玩具系列“Diaclone”制作设定,包括可以变形汽车的“汽车人”和变成恐龙的“恐龙人”,宫武与河森均参与其中,数年后Takara与美国孩之宝公司合作,由后者将Diaclone中部分机器人和另一种可变成飞机的玩具“微星小超人”整合改编做成动画在美国播放,这部动画就是后来的《变形金刚》G1第一季(在笔者回忆擎天柱一贴中对此有提到,链接在此)。
(此为河森设定的Diaclone时期的擎天柱造型,因此某种意义上他可以说是擎天柱之父)
在完成包括《奥特曼》和《斗士高迪安》等一系列作品机设后,河森独立承接了日法合作动画《宇宙神话31世纪》的机设,由于和法方距离遥远语言不通,工作过程十分艰辛,但河森客服了种种困难为该作设计了经典的巨大眼球形宇宙船奥德赛。该片在法国播放后收视与评价颇佳,河森的机设功不可没。(这里插句题外话,该片是日本著名机器人动画导演长滨忠夫的遗作,在他1975年导演的《勇者莱丁》中出现了机器人动画中的第一个美型反派“沙京王子”,而他的长滨三部曲《超电磁机器人 孔巴特拉V》、《超电磁侠 波鲁迪斯V》和《斗将戴莫斯》都是SF动画界的名作,如今我们还能在超级机器人大战中看到这些巨大身躯战斗雄姿,他的英年早逝着实令人扼腕 )
然而河森在制作该片时曾策划了另外一种更具想象力的宇宙船设定方案,在后来《Anp_w_picpath》1981年刊登的”Studio鵺记事本“文章里有如下记载:“在宇宙船内部建造有街道和高速公路的城市,自身拥有武器,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体积,城市能源来自于外部喷射加速,不同于以往的类圆筒形结构的新方案,”。然而企划的法方对这一提案并不感兴趣,方案胎死腹中。
在15年后河森的这个设定终于得以实现,它就是Macross7中的可容纳百万人的宇宙都市移民船。
(图为《Macross7速写集》中的宇宙船设定草图)
在河森等人忙于工作之时,SF动画史上的不朽名作,富野由悠季执导的《机动战士高达》在日本引发了新的热潮。在1977年《宇宙战舰大和号》剧场版热映后日本出现了一大批SF动画青少年收视群体,该片就是对其量身打造的作品。最初企划书中并无机器人,而是类似大和号一样围绕母舰“白色要塞”讲述少男少女们卷入宇宙战争后的种种故事。敌人并非同为人类的吉恩公国,而是与大和号中一样的外星人。 设定团队参考了美国科幻小说《星河战队》(没错那个杀虫子电影也是改编这部小说而成)中的动力装甲(Powered suit)设定了主角的移动装甲(Mobile suit简称MS),然而赞助商Clover玩具公司希望有剧中要有机器人战斗场景以便其卖玩具,于是一番修改后,原本2.5m的战斗装甲变成了18米高的巨大机器人,高达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宇宙历0079年,在吉翁公国的军队攻击宇宙都市Side 7时,一名叫做阿姆罗.雷的普通少年登上了联邦第一台实战用高达RX-78二号机,用他“新人类Newtype”的天赋开挂阿不对是操纵着这个白色巨人击溃了侵犯家园的吉翁军队,阿姆罗和母舰“白色要塞”里的同伴在战场中拼命求生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阿姆罗等人并不是这场星间大战的主导者,更像是在战火中随波逐流的牺牲品,偶然成为军人的主角与不像反派的夏亚、拉拉之间纠葛的细致描写使得作品剧情比之大和号更加丰满生动,也产生了众多有思想深度的经典场景与故事。
虽然高达播出伊始的收视低迷和大和号如出一辙,但没过多久该片就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反响。除了影响许多后来作品、改变了业界的创作形态外,该片在当时社会上已产生了超越大和号的受瞩目度和轰动效应:无数狂热的年轻爱好者为主的动画迷的心声开始爆发,诸多面向青年人的新兴动漫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创立(其中以NEWTYPE为名的杂志成为了日本三大动漫杂志之一,至今依然畅销),新一代青少年动漫文化产业化就此萌芽。据富野本人说当时自己“就像是几乎当上了教主!”。时至今日高达依然不断推出新作,周边产品也源源不绝,高达世界观下已形成日本最庞大而经久不衰的动画系列。这一切的初始不仅要归功于富野由悠季导演,也要感谢许多制作人的共同努力,这其中的重要一员就是担任该片部分剧本制作和设定的studio鵺另一大创始人,后来成为超时空要塞剧本主创的松崎健一。
松崎健一1950年出生在东京,早年参与了《宇宙战舰大和号》原案设定以及《无敌钢人泰坦3》等作的设定,在高达的创作中他不仅负责了部分剧集的剧本创作,更重要的是对高达的SF考证以及世界观架构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达的宇宙世纪世界观中的众多技术名词的解释考证都来自于他,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米诺夫斯基粒子”、“MEGA粒子炮”、“卫星坠落”、“I-力场”、“陨石飞弹”等都是由他创作或是命名。在高达播放后不久松崎健一编写的高达EXTRA设定书第一册第一次对高达的世界观有了完整的描述,之后他又与河森、美树本等人编写了杂志《OUT》9月增刊《GUNDAM CENTURY》,更加详尽的对动画中出现的种种科技进行系统说明,比如AMBAC的运作、殖民卫星设想、能源E-CAP原理、拉格朗日点研究等等,书中还第一次展示了MS、MA的三视图及作战情况示意图,后世众多高达系列的世界观设定都参考了该书,被冠上“米诺夫斯基粒子物理学之父”称号的松崎甚至被邀请去大学就此授课。他的设定考证使得巨大机器人不再是臆想中的魔神而是可以在未来实现的科学技术。后世高达之所以被称为“真实系”机器人元祖而与之前的“超级系”区分开,松崎健一作出了极大贡献!
图为月刊《OUT》9月增刊《GUNDAM CENTURY》封面,有收藏的jrs吗?
在高达掀起动画革命以后,动画业界生机勃勃,产生了众多动画专业杂志与同人社团,经过大和号和高达等成人化剧情洗礼的观众已经渐渐适应了动画的深度不断增加,内容越发宽泛的事实,SF动画的土壤已经足以支持一部划时代大作的诞生。此时的Studio鵺打算紧跟潮流独立制作SF新片,然而studio鵺里虽有松崎健一、宫武一贵、河森正治这样的人才,但毕竟仅仅是一个企划设定工作室,难以支撑整套动画的制作人手设备和经费。于是河森等人找到大西广告公司作为动画出资方,邀请成立不久的动画制作公司ARTLAND里的石黑升、美树本晴彦等人加入企划制作,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英豪已聚,共商大事!
(第二章 完)
写在前面的话
距离写回忆CAPCOM的文章已经过去许久了,又老了两岁。随着时间推移,儿时记忆有些模糊了,有些却更清晰了。在漫区大家都说我是变形金刚的铁杆粉,其实相比而言,另一部和变形金刚可称上海译制动画双璧的大作才是我童年最珍贵的纪念。这,就是《太空堡垒》里那激动人心的科幻史诗——麦克罗斯传奇。
虎扑写的回忆第一贴就是明美,但内容很少,浅尝辄止,实因该片剧情复杂,设定纷繁,加之日美制作的纠葛,这些难以在一贴里讲清来龙去脉,我又一直是个完美主义者,总觉得要么不讲,要么就讲讲透,于是就搁下了。卡社贴半途而废这两年时间里我搜集了上百G的资料,请教了关中阿福,黑夜寂静,狂妄小队长等怀旧圈大拿,又重看了动画,NOW,It's time!让我试试能不能完成这个心愿
(点击小图可看大图,贴内所有人设/机设图均可放大后面不再说明)------------------------------------------------------------
引子:
感谢网络时代,相信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不知儿时电视台播放的《太空堡垒》其实是由三部日本动画《超时空要塞》、《超时空骑团》和《机甲创世纪》重新剪辑剧情而成的了,要回忆麦克罗斯传奇,当然要从《超时空要塞》开始说起。
2012年《超时空要塞》初代发行30年之际日本推出了纪念初代BD-蓝光高清的BOX收藏版
其中收录的FEVER MACROSS高清MV(B站就有值得一看),再现了明美当年获得麦克罗斯小姐时带上后冠的经典一幕。
在画面右侧眉毛粗壮的老者是当时的主持人吗?
非也
这一位正是麦克罗斯传奇的最初缔造者之一,也是MACROSS系列之父的河森正治。
--------------------
第一章 少年不知愁
昭和35年(1960年)河森正治出生在日本富山县越中五箇山的一个农家里,那是个风景秀丽,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一到冬季当地就会下起鹅毛大雪,为了防止屋顶被大雪压塌,当地的房屋顶都建造的倾斜度极大,极具特色,曾被法国米其林旅行指南评为日本17处最高3星观光地之一,更因这种被称为“合掌造集落”的特色房屋群落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憾的是,不到三岁的河森就随着家人搬迁到了300多公里外的横滨市,住进了位于当地市中心保土谷区的新家,从宁静悠远的山村来到了繁华大城市成长的他在之后对美丽的故乡只停留在了“如今道路交通方便多了,当初一到冬天就难以进山”这样平淡的回忆上。
(图为1969年的横滨市市容)
与之相对的,每次附近铁轨的蒸汽机车吹响汽笛轰隆驶过,三岁的河森就看的目不转睛,甚至拉着父母到家附近的调车站里观察一台台火车拉着乘客与货物驶来驶去,兴奋到连鼻涕流下来都不知道。从那时起,这个浓眉的瘦弱孩子就与飞机、火箭、汽车这些机械的产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为当时的蒸汽火车)
1966年河森进了当地的公立常盘小学,在那几年里,日本发生了许多改变了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大事件,“全共斗”就是在这其中影响最广的。从1968到1972年期间,无数日本青少年卷入了这场虚无的红色之梦,许多后来成为动画大师的如宫崎骏、大友克洋、富野由悠季、押井守、高桥良辅等人都深受其影响,在作品中或明示或暗喻的提到了它(后文会提到它对日本动漫的深远影响),而此时的河森小同学则因年幼幸运的避开了这场政治风波。
想了解全共斗大家可点这里,学生们书生意气、一腔热血,无论是古代、五四、红卫兵、64,占中还是在异邦的日本都是如此。和主题无关,这里放两张图不再多说……
而另两件大事则深深的触动了他,一个就是发生在1969年,标志着人类踏入了宇宙时代的阿波罗11号登月,当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已故)走下悬梯,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时,无数对着电视屏幕激动不已,幻想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踏上月球的孩子中也包括了河森。还有一件则是1970年召开,标志着日本迈入现代化社会的大阪世博会,五年级的河森在参观这场日本全民参与的盛会后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博览会狂,长大后游遍世界各地去参观展览。他开始自学机械知识和天文知识,用纸制作飞机模型,设计了飞出后可回到手里的回旋机,他的小学毕业作文标题是《超光速宇宙船》, 未来造出自由翱翔在宇宙天际的飞船, 11岁少年的梦如此美好。
进入私立庆应学园就读初中后,怀揣宇宙之梦的河森缠着父母买了天文望远镜每晚观测星空,还用纸板做了阿波罗飞船的模型每天不停比划,他与班上几个爱画画的同学志同道合组成了“庆应小组”社团,那时候正是进口高级汽车在日本风靡的时期,尤其是兰博基尼、法拉利之类的跑车大行其道,下课后小组成员们便聚在一起埋头画车,相互比较谁画的更逼真。渐渐地他在绘画上的天赋就在一幅幅作业本上近乎乱涂乱画的涂鸦中萌芽了(庆应小组成员长大后大都从事了设定相关的职业)。河森还参加了学校的网球社团,这个精力过剩的少年过着无忧无虑、令人羡慕的生活。那究竟这个喜欢宇宙、机械和涂鸦的少年是怎么与动画联系上的呢?
河森记事后看的第一部动画是六年级时看的《鲁邦三世》(旧),但这部偏成人的经典动画并未在他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直到初三时,石川贤和永井豪两位大师的机器人动画《盖塔》才第一次震撼了他。
(图为永井豪绘制1997年出版超级机器人大战设定书)
看到电视里那由三架飞机合而为一,变成海陆空三种形态的巨大身躯时,这个孩子被彻底迷住了,于是他满怀期望的参照动画里机器人组合方式用硬纸板、胶水和钉子制作出了纸飞机模型,把变形的接口位置也照着动画原样复制出来,想要在现实中完成盖塔的三一组合,但任他怎样努力拼凑都无法使模型合体变形,河森开始怀疑是不是动画设计错了,“这样绝对变不了形,该怎么做才好呢?”,在失望之余河森暗下决心:“要设计出能在现实中和动画一样可以变形的机体!”年幼的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这里说个题外话:
盖塔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个可以变形合体的机器人,这个自带“干干干干BGM”的热血钢之魂元祖至今依然活跃,不但有着众多续作,在万代招牌的超级机器人大战游戏中它也是当仁不让的绝对主力,而它变形合体的创意从而何来呢?百度百科写的主创从目睹撞车中想象出合体创意的说法其实仅仅是访谈中的调侃之语,并非事实。
“我们利用了整个新年的假期,来设计合体变形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合体后应该是什么样子...”但是...
“完全不行!根本设计不出来!”石川贤(原设)在小漫画《盖塔与我》中这样夸张的形容,“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我(扯)怎么计算也没办法让他们好好合体!”由于盖塔机器人是史上第一部三机合体机器人动画,之前可以借鉴的东西几乎是一片空白。石川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设计一个相对合理、能够应用到动画之中的变形机构。类似“物理上就行不通,这家伙的引擎到底该放在哪里啊”“这里有飞弹的话,合体的时候就会阻碍到二号机...”的考虑让他难以为继。这个时候,又是永井豪发动了他那承载着善于跳出常规思维的大脑:“‘这个样子不就可以了吗?’他一边说,一边飞快地画起草图来。我看他所画的,是一部飞机插进另一部飞机的尾部来结合变形的。我顿时眼前一亮:‘啊?这样马虎也可以吗?’”“漫画嘛,漫画就是要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画才有意思!”引文出自盖塔SAGA版漫画《盖塔》第2卷) ————摘自《名为盖塔的传说》
让我们来看看河森念念不忘的初代盖塔究竟是怎么合体的吧
咳咳,扯远了。
与盖塔同为1974年上映了松本零士的SF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时至今日这部动画依然已其开创性、故事性和表达出的大和民族魂被日本的动漫迷们奉为经典,除了精彩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外该作最惊艳之处就是大和号本身的机械设定。
(图为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真人电影大和号设定)
在大和号出现之前,像阿童木,铁人28号,魔神Z,科学忍者队之类的SF动画里出现的种种超越现实的科技只有高度重量动力之类的简单设定,细节全凭作者画笔的发挥。直到大和号的出现,动画制作才第一次有了专门的机械设定这一职务的出现。为了能得到大和号的设定书,冲动的河森竟然在当时跑到位于东京九段下,闯进负责对该片机械设定修订的设计工作室“Studio鵺”,见到了后来提携他成长的前辈,工作室创始人之一的宫武一贵。在他允许下河森心满意足的捧着复印来的设定手稿回家了(当时机械设定书并不像后世那样作为动漫周边产品售卖,手稿极为罕见),时年河森年仅15岁,可以说这就是他进入动漫行业的转折点。
此时河森已升入庆应高中部并结识了许多喜爱作画的新朋友,其中包括将来的漫画家细野不二彦和脚本家大野木宽(让我们咬牙切齿的明美表哥正式出场的超时空要塞第16集剧本就由他创作),还有一位带着大大的黑框眼镜一副屌丝相,名叫佐藤晴彦的同学。他,就是在日后描绘出明美的美树本晴彦。
出生在东京的美树本比河森大一岁。他在童年时期就对漫画有了浓厚兴趣,钟爱是60年代风靡一时的假面骑士。美树本对河森的第一印象并不怎样“这同学又高又瘦,越看越像是个黑炭头啊“……,志趣相投的两人很快就成为了挚友,和喜爱构思故事和画机械的河森不同,美树本更感兴趣的是对人物尤其是女性的绘画(屌丝画女神啧啧)。
借大和号设定书一事和前辈宫武混熟了的河森常常带着美树本和细野到studio鵺里参观学习,着实令人羡慕。到了高三为了学园祭活动,由河森正治编写剧本,人设与作画由美树本和细野负责,加上数位庆应小组同级生协助,与Crystal Communication(Studio 鵺下的爱好者社团)共同制作了90页漫画《最终战士》,一年后作品完成了,此时乃是二人高中毕业前夕。
在这画风稚嫩的故事讲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正邪两方势力的对决,而主角驾驶的正是一部可变形的战斗机,虽然角色的头部造型跟当年上映的星球大战里冲锋队类似,但战斗机变形时头部折叠的方式,背上的可变翼,脚部的喷气式推进器这些河森的设定构想在多年后的超时空要塞中得到了发扬光大,而长发飘飘忘情歌唱的女主角的样子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明美的味道。。。
当年河森正治与美树本晴彦都顺利考入了私立庆应大学工学部。创立于1858年的庆大是和早稻田大学并称日本私立大学双雄的著名学府,历史悠久,学风严谨,走出了包括数位日本首相在内的众多著名校友,然而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却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绘制动画的兼职上(具体工作会在下一章叙述),以至于两人均挂科无数,留级数次,河森更是在大二连留了三次级。。。真是坏榜样啊。。。在第一回留级时两人内心还很矛盾,发出了“不能再继续画下去,要努力学习”的誓言,然而最终他们想通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自己在动画制作上确有天赋,不做这还能做什么?”(河森语)
两人最终决定从庆大辍学,河森加入了制作社Studio鵺,美树本则选择了制作公司ARTLAND,这两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将会在动画业界掀起怎样的波澜呢?
(第一章完)
----------请叫我--------------------------分割线--------------------
第二章 风云际会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逐渐摆脱了二战带来的沉重伤痛和军国主义阴影,经济快速增长,文化生活也随之迈入了新时代,到了1970年大阪世博会时,日本已超越英、法和西德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科技进步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彩电、空调、轿车都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小型化民用计算机在企业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与此同时以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美国阿波罗登月成功为标志的美苏间太空领域竞争,使日本民间也掀起了探索宇宙的热潮,而作为文化载体的动画也必然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科学与浪漫。
如果说手冢治虫的《铁壁阿童木》和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代表的60年代是日本SF(SCIENCE FICTION即科幻)动画草创期的话,70年代SF动画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划时代的作品不断涌现,无数现在大名如雷贯耳的动画制作人也是在这个时代走上了舞台。
这是个英豪辈出,风云际会的时代!
1972年,第一部由人类乘坐在巨大机器人中进行操纵的SF动画《魔神Z》正式标志着这个时代的来临。永井豪笔下的主人公兜甲儿驾驶着祖父日本光子力研究所所长兜十蔵制造的超级机器人魔神Z,为了阻止邪恶科学家地狱博士征服世界的野心与其麾下的机械兽军团展开了战斗。
该片当年很快就广受孩子们的欢迎,不仅收视飘红周边玩具商品大为畅销,这让动画业界大受鼓舞,永井豪也再接再厉不断推出机器人动画新作,包括大魔神,盖塔,UFO机器人古连泰沙等等,他的作品走出了日本,在世界各地相继播放并广受赞誉,成就了热血超级机器人的传说。
(题外话:永井豪不仅是巨大机器人动画鼻祖,也是日本情色漫画鼻祖,更是日本动画走向世界的先驱者之一)
(“魔神”之名是指拥有它的人既可能是守护和平的神,也可变为带来毁灭的恶魔,这个设定影响了后世的高达EVA等众多作品。图片出自永井豪石川贤原画集《斗神》)
然而在当时,日本成年人与现在的中国一样认为动画仅仅是给小孩看的。为了收视率和卖玩具,动画界自身也将收看群体锁定在低年龄层,从60年代的特摄《奥特曼》、《假面骑士》到《魔神》系列作品,动画剧情都简单无脑套路固定,长得歪瓜裂枣的2B疯狂博士或是奇形怪状的外星恶魔打算征服世界,出身名门落魄民间的正义主角在耍帅摆完POSE后将其派出的各种怪兽之类轰杀至渣。。。。
然而动画真的仅仅是给小孩子看的么?
很快SF动画界的“第一次冲击”来临了。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石油危机”,油价大幅度上涨对石油消费大国日本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一时间投机盛行物价暴涨,日本政府的金融紧缩虽然控制了物价上涨,但却导致设备投资停滞,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失业大幅增加。这使得日本人对能源和环境的危机感大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宇宙战舰大和号》诞生了。
在2199年,地球被外星加米拉斯人所摧毁,地表已没有水和生命,人类躲到地下惶惶不可终日;这时伊斯甘达尔星女王丝塔西娅告知地球人她有把能让地球恢复的高科技设备“宇宙清洗器D"。于是地球人用女王给的“波动引擎”图纸把二战时炸沉在海底的战舰“大和号”改造成了能在宇宙中航行的超级战舰——宇宙战舰大和号。在一批勇于献身的船员驾驶下驶向了遥远的伊斯甘达尔。
在这短短的一年中,他们要走完14万8千光年的旅途。除舰长冲田十三外大和号上大都是年轻人,在他们面前,是壮丽而危险的宇宙和加米拉斯舰队的阻击。在每一话结尾会出现字幕:“离人类灭亡还有XX天”,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次任务的紧迫。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伊斯甘达尔,取回宇宙清洗器D拯救了地球。
和之前的动画不同,大和号的对手不再是只会气急败坏大叫我还会回来的低能儿,而是一个强大而凶残的外星帝国,战斗也不再是简单的对殴放必杀,而是以二战战役为蓝本的残酷战争,动画中的冲田舰长、古代进、岛大介、森雪等人也不再是脸谱化的正义使者,而都是有血有肉,充满信仰和斗志的角色。
虽然在初上映时收视率并不尽如人意,但当3年后重播时它已被冠以”王道“动画之名,在激昂的交响乐伴奏下日本动画歌王佐佐木功那“再会吧,地球”的浑厚嗓音一响起就引发了粉丝们的疯狂追捧。
这部动画对后来者影响极为深远,它将SF动画的战场从地球转移到了浩瀚宇宙,星之海洋般的美丽景象,星际跳跃的震撼画面、母舰释放舰载机对战的传统、在茫茫星海中航行的浪漫与孤寂,这些都一直传承至今并被无数动漫影视作品模仿。《机动战士高达》和《超时空要塞》的许多创意都是在本作基础上发扬,在笔者回忆CAPCOM第三集中提过街霸中波动拳创意就来自大和号的波动炮,就连星际争霸里人族最强战力巡洋舰的主炮也被命名为大和炮(YAMATO GUN)。
该片的制作阵容在今天看来豪华无比,制片人西崎义展和监督松本零士的大名不用说,参与制作的舛田利雄是《虎!虎!虎!》的日方导演,而富野由悠季(当时叫富野喜幸)和安彦良和两位后来的高达之父负责分镜,这样的梦幻阵容在今天看来就已经难以想象了,而协助松本零士执导该片,成功的将西崎义展和松本零士的构想具体实现的人则是一个36岁的中年人,他,就是后来执导超时空要塞的石黑升。
出生在二战时期东京的石黑升童年时是手冢治虫迷,同时也是资深的科幻故事爱好者,大器晚成的他大学足足念了7年才毕业,然后选择了动画师的道路。曾是《鲁邦三世》和《哆啦a梦》的分镜的石黑升善于用多角度分镜展示动画场景、自然界流体运动与爆炸现象,尤其擅长大场面画面安排。在他的主导下,《宇宙战舰大和号》中的战争场面演绎得魄力十足,宇宙空间无重力条件下烟雾弥漫的爆炸场景(俗称海星爆炸)以及其他各种宇宙奇观的特殊效果表现手法都开创了动画界的先河。参与执导大和号的经历也使他积累了许多经验,之后他又执导/参与制作了包括75版宇宙骑士,超电磁侠孔巴特拉等众多作品,这些业绩让他在业界奠定了超一流导演的地位。
1978年,石黑升创办了动画制作公司ARTLAND, 美树本晴彦被他慧眼识才招入麾下,当时他正在执导1980版的彩色TV动画《铁臂阿童木》,美树本擅长的水彩画人物设定让该片增彩不少,尤其是最后一集中美树本设定的美少女机器人尼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此时加入Studio 鵺的河森又在做什么呢?
他正在宫武一贵的调教下茁壮成长。
Studio鵺(“鵺”是日本古代传说怪兽)是1970年由脚本(即动画剧本)大师松崎健一、机械设定大师宫武一贵和另两位创始人建立的SF工作室,以精密的机械设定和优秀剧本著称,为SF动画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前文提到过在大和号的制作中的画面设定监修就是由宫武一贵和他的团队完成。
宫武一贵是和高达设定之父大河原邦男齐名的第一代动画机械设定先驱,出生于1949年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宫武因为父亲在横须贺海上自卫队工作,自幼时常进入基地玩耍,得到了近距离接触武器装备的机会,少年时期便成为军迷的他常常在课余时间画些军舰兵器之类的插画,在19岁时在影院观看了美国科幻大片《2001太空漫游》后,宫武很快就被宇宙的绚烂美景所吸引,完成了从军迷到科幻迷的转变,喜欢上诸如火箭和宇宙飞船的绘画,甚至写起了科幻小说而且小有成绩,作品发表在了SF同人刊物《宇宙尘》上。
毕业之后宫武投身SF动画事业,少年时期对武器舰船结构的了解和写科幻小说时自学的科学知识使他在绘制动画中的巨大战舰或要塞时无论外观还是内部细节都游刃有余,尤其擅长通过外部的大尺寸透视图描绘内部机械细节结构和功能,魔神Z的第一幅立体图解就是出自他之手,在完成大和号的设定监修和透视图解时他已是业内公认的机设大师。
在宫武的细心教导下,河森正治的第一份工作是为1978年的动画《斗将戴莫斯》中的一架飞机做设定。不久之后机设工作纷至沓来,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叫做Takara的玩具公司委托studio鵺为新出品的玩具系列“Diaclone”制作设定,包括可以变形汽车的“汽车人”和变成恐龙的“恐龙人”,宫武与河森均参与其中,数年后Takara与美国孩之宝公司合作,由后者将Diaclone中部分机器人和另一种可变成飞机的玩具“微星小超人”整合改编做成动画在美国播放,这部动画就是后来的《变形金刚》G1第一季(在笔者回忆擎天柱一贴中对此有提到,链接在此)。
(此为河森设定的Diaclone时期的擎天柱造型,因此某种意义上他可以说是擎天柱之父)
在完成包括《奥特曼》和《斗士高迪安》等一系列作品机设后,河森独立承接了日法合作动画《宇宙神话31世纪》的机设,由于和法方距离遥远语言不通,工作过程十分艰辛,但河森客服了种种困难为该作设计了经典的巨大眼球形宇宙船奥德赛。该片在法国播放后收视与评价颇佳,河森的机设功不可没。(这里插句题外话,该片是日本著名机器人动画导演长滨忠夫的遗作,在他1975年导演的《勇者莱丁》中出现了机器人动画中的第一个美型反派“沙京王子”,而他的长滨三部曲《超电磁机器人 孔巴特拉V》、《超电磁侠 波鲁迪斯V》和《斗将戴莫斯》都是SF动画界的名作,如今我们还能在超级机器人大战中看到这些巨大身躯战斗雄姿,他的英年早逝着实令人扼腕 )
然而河森在制作该片时曾策划了另外一种更具想象力的宇宙船设定方案,在后来《Anp_w_picpath》1981年刊登的”Studio鵺记事本“文章里有如下记载:“在宇宙船内部建造有街道和高速公路的城市,自身拥有武器,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体积,城市能源来自于外部喷射加速,不同于以往的类圆筒形结构的新方案,”。然而企划的法方对这一提案并不感兴趣,方案胎死腹中。
在15年后河森的这个设定终于得以实现,它就是Macross7中的可容纳百万人的宇宙都市移民船。
(图为《Macross7速写集》中的宇宙船设定草图)
在河森等人忙于工作之时,SF动画史上的不朽名作,富野由悠季执导的《机动战士高达》在日本引发了新的热潮。在1977年《宇宙战舰大和号》剧场版热映后日本出现了一大批SF动画青少年收视群体,该片就是对其量身打造的作品。最初企划书中并无机器人,而是类似大和号一样围绕母舰“白色要塞”讲述少男少女们卷入宇宙战争后的种种故事。敌人并非同为人类的吉恩公国,而是与大和号中一样的外星人。 设定团队参考了美国科幻小说《星河战队》(没错那个杀虫子电影也是改编这部小说而成)中的动力装甲(Powered suit)设定了主角的移动装甲(Mobile suit简称MS),然而赞助商Clover玩具公司希望有剧中要有机器人战斗场景以便其卖玩具,于是一番修改后,原本2.5m的战斗装甲变成了18米高的巨大机器人,高达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宇宙历0079年,在吉翁公国的军队攻击宇宙都市Side 7时,一名叫做阿姆罗.雷的普通少年登上了联邦第一台实战用高达RX-78二号机,用他“新人类Newtype”的天赋开挂阿不对是操纵着这个白色巨人击溃了侵犯家园的吉翁军队,阿姆罗和母舰“白色要塞”里的同伴在战场中拼命求生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阿姆罗等人并不是这场星间大战的主导者,更像是在战火中随波逐流的牺牲品,偶然成为军人的主角与不像反派的夏亚、拉拉之间纠葛的细致描写使得作品剧情比之大和号更加丰满生动,也产生了众多有思想深度的经典场景与故事。
虽然高达播出伊始的收视低迷和大和号如出一辙,但没过多久该片就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反响。除了影响许多后来作品、改变了业界的创作形态外,该片在当时社会上已产生了超越大和号的受瞩目度和轰动效应:无数狂热的年轻爱好者为主的动画迷的心声开始爆发,诸多面向青年人的新兴动漫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创立(其中以NEWTYPE为名的杂志成为了日本三大动漫杂志之一,至今依然畅销),新一代青少年动漫文化产业化就此萌芽。据富野本人说当时自己“就像是几乎当上了教主!”。时至今日高达依然不断推出新作,周边产品也源源不绝,高达世界观下已形成日本最庞大而经久不衰的动画系列。这一切的初始不仅要归功于富野由悠季导演,也要感谢许多制作人的共同努力,这其中的重要一员就是担任该片部分剧本制作和设定的studio鵺另一大创始人,后来成为超时空要塞剧本主创的松崎健一。
松崎健一1950年出生在东京,早年参与了《宇宙战舰大和号》原案设定以及《无敌钢人泰坦3》等作的设定,在高达的创作中他不仅负责了部分剧集的剧本创作,更重要的是对高达的SF考证以及世界观架构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达的宇宙世纪世界观中的众多技术名词的解释考证都来自于他,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米诺夫斯基粒子”、“MEGA粒子炮”、“卫星坠落”、“I-力场”、“陨石飞弹”等都是由他创作或是命名。在高达播放后不久松崎健一编写的高达EXTRA设定书第一册第一次对高达的世界观有了完整的描述,之后他又与河森、美树本等人编写了杂志《OUT》9月增刊《GUNDAM CENTURY》,更加详尽的对动画中出现的种种科技进行系统说明,比如AMBAC的运作、殖民卫星设想、能源E-CAP原理、拉格朗日点研究等等,书中还第一次展示了MS、MA的三视图及作战情况示意图,后世众多高达系列的世界观设定都参考了该书,被冠上“米诺夫斯基粒子物理学之父”称号的松崎甚至被邀请去大学就此授课。他的设定考证使得巨大机器人不再是臆想中的魔神而是可以在未来实现的科学技术。后世高达之所以被称为“真实系”机器人元祖而与之前的“超级系”区分开,松崎健一作出了极大贡献!
图为月刊《OUT》9月增刊《GUNDAM CENTURY》封面,有收藏的jrs吗?
在高达掀起动画革命以后,动画业界生机勃勃,产生了众多动画专业杂志与同人社团,经过大和号和高达等成人化剧情洗礼的观众已经渐渐适应了动画的深度不断增加,内容越发宽泛的事实,SF动画的土壤已经足以支持一部划时代大作的诞生。此时的Studio鵺打算紧跟潮流独立制作SF新片,然而studio鵺里虽有松崎健一、宫武一贵、河森正治这样的人才,但毕竟仅仅是一个企划设定工作室,难以支撑整套动画的制作人手设备和经费。于是河森等人找到大西广告公司作为动画出资方,邀请成立不久的动画制作公司ARTLAND里的石黑升、美树本晴彦等人加入企划制作,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英豪已聚,共商大事!
(第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