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因为一群伪史鶸纸,连战国年代都分不清楚,就来吹什么兵力。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死后差不多30年,才有白起首次征战的记载(前294年)。
前331年,亚历山大与波斯大流士3世爆发高加米拉战役的同时,东方的战国,秦、魏为争夺河西,爆发雕阴之战,魏出动主力4万5千人。
战争持续约2年,最终魏军惨败,主将龙贾被俘,魏之河西崩盘,秦军号称斩首8万。前330年,魏被迫割让河西于秦;前328年,魏又被迫割让上郡于秦,彻底退往黄河以东。
下面是前331年雕阴之战后,至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军征战百余年,有记载斩首数字的战报:
前317年,秦破韩、赵于修鱼,斩首8万2千人。 前314年,秦破韩于岸门,斩首1万。 前312年,秦破楚于丹阳,斩首8万。 前308年,秦破韩于宜阳,斩首6万。 前301年,秦庶长奂攻楚,取新城,斩首2万。 前298年,秦庶长奂攻楚,取10余城,斩首5万。 前293年,秦白起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24万。 前275年,秦魏冉攻魏,破韩暴鸾援军,斩首4万。 前274年,秦攻魏,取4城,斩首4万。 前273年,秦魏冉、白起破魏、赵联军于华阳,斩首15万。 前264年,秦白起攻韩,取9城,斩首5万。 前255年,秦王龁攻魏,斩首6千。 前256年,秦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4万。攻赵,取20余县,首虏9万。 前245年,秦麃公攻卷,斩首3万。 前234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前260年,秦白起大破赵于长平,40余万尽杀之(非斩首数字)。
百余年里,秦军战报的斩首数字,大都在数万人的范围内,因此出现长平之战的秦杀赵军40余万,是非常突兀的,何况40余万也并非是斩首数字,当然,这篇回答不讨论赵军40余万的真实性。
秦军战报中,除了伊阙之战的斩首24万,华阳之战的斩首15万,桓齮攻赵的斩首10万,其余秦军战报的斩首数字,都在1万-9万,即数万人的范围内。历史上,斩首战报是普遍夸大数字的,所谓“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斩首数字以一为十,甚至以一为百,都属于是家常便饭。
比如开头提到的雕阴之战,魏军是4万5千人,秦军战报是斩首8万,假如按照这个比例,秦军面对的6国诸侯军队,大都也就在数万人左右。
伊阙之战,秦军战报写斩首24万,那估计韩、魏联军实际总数,应该超过10万。
前276年,楚顷襄王收东地兵10余万,反击秦国,夺回江旁15邑,可见6国单一诸侯的出兵数量范围,也就在1万——10余万之间。
至于“带甲数十万”,或“带甲百万”,基本上出自《史记苏秦张仪列传》《战国策》,都属于策士游说时,吹牛逼的东西。
前331年亚历山大的高加米拉战役,马其顿军队数量在4-5万上下,波斯帝国按照古典史料,兵力居然超过100万,但现在史学界通过战场大小、战线长度估算,波斯兵力在10余万人上下。
私下对比,估计马其顿-希腊的体量,大致和韩国差不多,而波斯帝国的体量,则大大超过楚国。
答:因为一群伪史鶸纸,连战国年代都分不清楚,就来吹什么兵力。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死后差不多30年,才有白起首次征战的记载(前294年)。
前331年,亚历山大与波斯大流士3世爆发高加米拉战役的同时,东方的战国,秦、魏为争夺河西,爆发雕阴之战,魏出动主力4万5千人。
战争持续约2年,最终魏军惨败,主将龙贾被俘,魏之河西崩盘,秦军号称斩首8万。前330年,魏被迫割让河西于秦;前328年,魏又被迫割让上郡于秦,彻底退往黄河以东。
下面是前331年雕阴之战后,至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军征战百余年,有记载斩首数字的战报:
前317年,秦破韩、赵于修鱼,斩首8万2千人。 前314年,秦破韩于岸门,斩首1万。 前312年,秦破楚于丹阳,斩首8万。 前308年,秦破韩于宜阳,斩首6万。 前301年,秦庶长奂攻楚,取新城,斩首2万。 前298年,秦庶长奂攻楚,取10余城,斩首5万。 前293年,秦白起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24万。 前275年,秦魏冉攻魏,破韩暴鸾援军,斩首4万。 前274年,秦攻魏,取4城,斩首4万。 前273年,秦魏冉、白起破魏、赵联军于华阳,斩首15万。 前264年,秦白起攻韩,取9城,斩首5万。 前255年,秦王龁攻魏,斩首6千。 前256年,秦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4万。攻赵,取20余县,首虏9万。 前245年,秦麃公攻卷,斩首3万。 前234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前260年,秦白起大破赵于长平,40余万尽杀之(非斩首数字)。
百余年里,秦军战报的斩首数字,大都在数万人的范围内,因此出现长平之战的秦杀赵军40余万,是非常突兀的,何况40余万也并非是斩首数字,当然,这篇回答不讨论赵军40余万的真实性。
秦军战报中,除了伊阙之战的斩首24万,华阳之战的斩首15万,桓齮攻赵的斩首10万,其余秦军战报的斩首数字,都在1万-9万,即数万人的范围内。历史上,斩首战报是普遍夸大数字的,所谓“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斩首数字以一为十,甚至以一为百,都属于是家常便饭。
比如开头提到的雕阴之战,魏军是4万5千人,秦军战报是斩首8万,假如按照这个比例,秦军面对的6国诸侯军队,大都也就在数万人左右。
伊阙之战,秦军战报写斩首24万,那估计韩、魏联军实际总数,应该超过10万。
前276年,楚顷襄王收东地兵10余万,反击秦国,夺回江旁15邑,可见6国单一诸侯的出兵数量范围,也就在1万——10余万之间。
至于“带甲数十万”,或“带甲百万”,基本上出自《史记苏秦张仪列传》《战国策》,都属于策士游说时,吹牛逼的东西。
前331年亚历山大的高加米拉战役,马其顿军队数量在4-5万上下,波斯帝国按照古典史料,兵力居然超过100万,但现在史学界通过战场大小、战线长度估算,波斯兵力在10余万人上下。
私下对比,估计马其顿-希腊的体量,大致和韩国差不多,而波斯帝国的体量,则大大超过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