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作为人类的交通工具已经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这期间随着技术不断进化,人类需求不断演进,汽车也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汽车作为人类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这一根本属性并不发生什么变化,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电车很可能会变成一种全新的新物种,而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电车,特别是国产电车,其实和油车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更愿意把国产电车看作为一种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汽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实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有较大差别。中国的国情,是非常适合目前国产电车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国内油价电价差别巨大。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是电力大国,不是石油大国,这就造成国内电费特别是家庭用电便宜,而油费高。如果使用家充夜间价格,则每度电成本在3毛左右,按照城市行驶百公里15-20度计算,每公里成本在0.05元,即使在外面直流快充,也不过是1.2-1.5元每度电左右,每公里成本在0.3元。而加油的话,按照现在油价计算,每公里成本在0.8到1元左右。这里有差不多10倍左右差价。但国外并不都是这样,很多国家电价高,油价低,实际使用下来可能油电同价甚至用电成本更高。考虑到充电速度慢于加油,所以一旦油电使用价差缩小,那用电优势将大打折扣。
2. 国内外汽车使用场景不一样。国内大部分家用车使用场景是在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一般低速并且时不时拥堵,这是电机最佳工作区间,启动反应快加速快,用电省,拥堵还有动能回收。而低速拥堵恰恰是燃油发动机工况最差的时候,油耗高且启动加速不平滑。国内家用车平时跑高速少,而且高速一般限速120,而电机在高速上不管是超过120之后的加速性能,还是时速120以上的高电耗,都是缺点,比起燃油发动机高速低耗并且高速加速性好来说,反而变成了劣势。而国外高速使用占比更高,并且高速限速速度更高甚至不限速。
3. 国内基建发达,铺装路面覆盖率高,电网发达。电车因为电池的原因,对于非铺装路面,多少还是有些危险,并且由于加装电池,电车往往比同级别油车要重,这对操控,特别是不平整路面的操控来说,也加大了难度。国内电网发达使得充电桩覆盖率非常高,目前电车充电补能基本不是问题了。而国外基建不管是铺装路面还是电网建设都不如国内,汽车经常要行驶在野外路况并且充电桩也不那么齐全,这些反而更适合油车。
4. 从使用习惯来说,我们更趋向于把汽车当成财产而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我们日常使用汽车还是比较小心的,不会过于粗糙,比如我们一般不太会长时间把汽车停在爆冷暴热的户外。这对于电车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因为电池既怕冷也怕热。而国外更多还是把汽车当成交通工具,使用方面比较粗糙,这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问题不大,因为本来汽车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设计的。
综上所述,目前的国产电车,是非常适合国内使用场景的,再加上各种政策补贴优势,所以国内市场电车越来越强,完全是可预见的。但是,面对国际市场,国内的各种优势场景去掉之后,国产电车的优势其实就没这么大了。目前,国内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领跑者,也是奇瑞,长城这些燃油车。作为交通工具来说,海外市场需要的是和之前油车体验一样甚至更好,但是价格更便宜的产品。这些方面,反而是国产油车做的更好。
说完了目前大部分国产电车的情况,再来说说为啥说智能电车是和电车完全不一样的新物种。
说道这里,最容易拿来对比的就是传统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了。传统功能手机是什么,是人类通讯工具,主要使用场景是打电话发短信,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智能机是什么,是人类便携信息处理终端,它完全可以脱离人与人通信这个应用场景而独立存在。在传统的功能机时代,整个生态是手机厂商,运营商,用户,提供的主要是有限的几类和通信相关的场景式服务。而智能手机时代,整个生态除了手机厂商,运营商(弱化),用户,还有庞大软件应用(app),用户通过app和整个世界联系了起来,我们可以创作图文视频内容发布和互动,可以购物,点餐,打车等等等等,手机成了人类连接现实世界的工具。所以,虽然传统功能机也有拍照视频功能,高级一点的也有操作系统(塞班),也有一定数量的应用软件(游戏类和轻应用类),但并没有构建起人类连接现实世界的纽带这一生态,所以功能机很快被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机淘汰。当然,这一淘汰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生态逐渐完善后(iphone4之后)才逐渐实现。现在,功能机在单纯的通信应用场景,也还有一定市场空间。
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一起,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生活。一方面,人类通过手机应用app,给自己现实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比如外卖,打车,各种OTA应用。另一方面,手机能精确的收集使用者个人信息,有句话说,你的手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这话某种程度上说的很对。于是,各种基于个人信息的推荐算法类app产生了,比如字节跳动系的各种产品,从国内的今日头条,抖音到海外的tiktok,这些都已经或者即将成为对人类影响力最大的媒体。这方面的演化,恐怕超出了所有当时设计智能手机产品人的想象。毕竟在iphone4发布时,张一鸣都还要感叹iphone4太贵自己买不起,而移动互联网发展十几年后的今天,张一鸣已经成为中国首富。
回到智能电车方面,目前能看到的智能化应用,主要在车机交互和智能驾驶方面,目前这两者,其实还是对传统油车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升级,车机交互是使得操作汽车更方便,智能驾驶室使得驾驶更容易甚至是完全自动化。当然,这两者已经使得汽车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参考智能手机对人类生活的颠覆,我相信智能电车可以实现的对人类生活的颠覆,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些颠覆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未可知,可以预见的是会和手机一样,首先是一个更大的信息处理终端,其次,车的封闭空间还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智能电车这个新物种,一定会融合可移动,私人空间,信息交互与处理等主要方面。不管怎么样,智能电车未来一定会进化成和传统汽车不一样的产品,会产生类似移动互联网生态一样的新的生态。
基于这样的终局考虑,那么未来的智能电车车企,应该是会以全新的角度考虑整个产业,从更多面向硬件,到更多面向软件,SAAS(软件运营服务),云服务,AI,面向多场景解决方案方向进化。在这个崭新的生态里,一定会产生类似滴滴/uber。美团,字节这样新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巨头类的企业和产品。
智能电车进化出和传统油车传统电车完全不一样的新物种,占据主要市场,而传统油车和非智能化的电车,作为人类交通工具也还将存在。这一切,其实在传统手机,智能机时代已经发生过了一遍。让我们拭目以待。
汽车作为人类的交通工具已经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这期间随着技术不断进化,人类需求不断演进,汽车也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汽车作为人类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这一根本属性并不发生什么变化,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电车很可能会变成一种全新的新物种,而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电车,特别是国产电车,其实和油车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更愿意把国产电车看作为一种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汽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实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有较大差别。中国的国情,是非常适合目前国产电车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国内油价电价差别巨大。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是电力大国,不是石油大国,这就造成国内电费特别是家庭用电便宜,而油费高。如果使用家充夜间价格,则每度电成本在3毛左右,按照城市行驶百公里15-20度计算,每公里成本在0.05元,即使在外面直流快充,也不过是1.2-1.5元每度电左右,每公里成本在0.3元。而加油的话,按照现在油价计算,每公里成本在0.8到1元左右。这里有差不多10倍左右差价。但国外并不都是这样,很多国家电价高,油价低,实际使用下来可能油电同价甚至用电成本更高。考虑到充电速度慢于加油,所以一旦油电使用价差缩小,那用电优势将大打折扣。
2. 国内外汽车使用场景不一样。国内大部分家用车使用场景是在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一般低速并且时不时拥堵,这是电机最佳工作区间,启动反应快加速快,用电省,拥堵还有动能回收。而低速拥堵恰恰是燃油发动机工况最差的时候,油耗高且启动加速不平滑。国内家用车平时跑高速少,而且高速一般限速120,而电机在高速上不管是超过120之后的加速性能,还是时速120以上的高电耗,都是缺点,比起燃油发动机高速低耗并且高速加速性好来说,反而变成了劣势。而国外高速使用占比更高,并且高速限速速度更高甚至不限速。
3. 国内基建发达,铺装路面覆盖率高,电网发达。电车因为电池的原因,对于非铺装路面,多少还是有些危险,并且由于加装电池,电车往往比同级别油车要重,这对操控,特别是不平整路面的操控来说,也加大了难度。国内电网发达使得充电桩覆盖率非常高,目前电车充电补能基本不是问题了。而国外基建不管是铺装路面还是电网建设都不如国内,汽车经常要行驶在野外路况并且充电桩也不那么齐全,这些反而更适合油车。
4. 从使用习惯来说,我们更趋向于把汽车当成财产而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我们日常使用汽车还是比较小心的,不会过于粗糙,比如我们一般不太会长时间把汽车停在爆冷暴热的户外。这对于电车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因为电池既怕冷也怕热。而国外更多还是把汽车当成交通工具,使用方面比较粗糙,这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问题不大,因为本来汽车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设计的。
综上所述,目前的国产电车,是非常适合国内使用场景的,再加上各种政策补贴优势,所以国内市场电车越来越强,完全是可预见的。但是,面对国际市场,国内的各种优势场景去掉之后,国产电车的优势其实就没这么大了。目前,国内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领跑者,也是奇瑞,长城这些燃油车。作为交通工具来说,海外市场需要的是和之前油车体验一样甚至更好,但是价格更便宜的产品。这些方面,反而是国产油车做的更好。
说完了目前大部分国产电车的情况,再来说说为啥说智能电车是和电车完全不一样的新物种。
说道这里,最容易拿来对比的就是传统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了。传统功能手机是什么,是人类通讯工具,主要使用场景是打电话发短信,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智能机是什么,是人类便携信息处理终端,它完全可以脱离人与人通信这个应用场景而独立存在。在传统的功能机时代,整个生态是手机厂商,运营商,用户,提供的主要是有限的几类和通信相关的场景式服务。而智能手机时代,整个生态除了手机厂商,运营商(弱化),用户,还有庞大软件应用(app),用户通过app和整个世界联系了起来,我们可以创作图文视频内容发布和互动,可以购物,点餐,打车等等等等,手机成了人类连接现实世界的工具。所以,虽然传统功能机也有拍照视频功能,高级一点的也有操作系统(塞班),也有一定数量的应用软件(游戏类和轻应用类),但并没有构建起人类连接现实世界的纽带这一生态,所以功能机很快被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机淘汰。当然,这一淘汰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生态逐渐完善后(iphone4之后)才逐渐实现。现在,功能机在单纯的通信应用场景,也还有一定市场空间。
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一起,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生活。一方面,人类通过手机应用app,给自己现实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比如外卖,打车,各种OTA应用。另一方面,手机能精确的收集使用者个人信息,有句话说,你的手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这话某种程度上说的很对。于是,各种基于个人信息的推荐算法类app产生了,比如字节跳动系的各种产品,从国内的今日头条,抖音到海外的tiktok,这些都已经或者即将成为对人类影响力最大的媒体。这方面的演化,恐怕超出了所有当时设计智能手机产品人的想象。毕竟在iphone4发布时,张一鸣都还要感叹iphone4太贵自己买不起,而移动互联网发展十几年后的今天,张一鸣已经成为中国首富。
回到智能电车方面,目前能看到的智能化应用,主要在车机交互和智能驾驶方面,目前这两者,其实还是对传统油车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升级,车机交互是使得操作汽车更方便,智能驾驶室使得驾驶更容易甚至是完全自动化。当然,这两者已经使得汽车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参考智能手机对人类生活的颠覆,我相信智能电车可以实现的对人类生活的颠覆,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些颠覆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未可知,可以预见的是会和手机一样,首先是一个更大的信息处理终端,其次,车的封闭空间还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智能电车这个新物种,一定会融合可移动,私人空间,信息交互与处理等主要方面。不管怎么样,智能电车未来一定会进化成和传统汽车不一样的产品,会产生类似移动互联网生态一样的新的生态。
基于这样的终局考虑,那么未来的智能电车车企,应该是会以全新的角度考虑整个产业,从更多面向硬件,到更多面向软件,SAAS(软件运营服务),云服务,AI,面向多场景解决方案方向进化。在这个崭新的生态里,一定会产生类似滴滴/uber。美团,字节这样新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巨头类的企业和产品。
智能电车进化出和传统油车传统电车完全不一样的新物种,占据主要市场,而传统油车和非智能化的电车,作为人类交通工具也还将存在。这一切,其实在传统手机,智能机时代已经发生过了一遍。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