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下我在逼乎关于克鲁伊夫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0019767/answer/12074416010
ps:逼乎还有一些其他文章,欢迎大家看看。
克鲁伊夫是最负盛名的历史级巨星之一,但是在国内几乎找不到关于他像样一点的内容,翻来覆去的无非是数据和冠军的罗列,好一点的加上经典镜头的反复回放,背诵下职业生涯的流水账,杂糅点抒情散文,最后强调下“教父身份“敷衍成篇而已。中国是足球的洼地但不是荒漠,球迷水平低但热情高,如此现象实在让人难堪。本文水平也很低下,符合足坛倒数的水平,但至少言之有物,不搞虚的。
对克鲁伊夫的评价可以反应一个人甚至一个时代的足球观。这不是上纲上线,世纪之交的几次评选,除了个别如球迷投票的欧洲最佳评选(那次齐达内第一,但是还有个专家投票,其中克鲁伊夫第一),大部分榜单克鲁伊夫都高于贝肯鲍尔:
英格兰WorldSoccer杂志的评选
法国FrenchWeekly的评选
意大利Guerin'Sportivo的评选
巴西Placar的评选
近些年的榜单里克鲁伊夫的名次显著下滑,往往低于贝肯鲍尔。这反映出现代足球的审美逻辑正在改变,具体来说就是两重一轻:重数据,重冠军,轻表现。从鼓吹瓦拉内、卡瓦哈尔争金球,到若日尼奥拿银裤衩,再到哈兰德取代德布劳内成曼城头牌,无不体现出这个趋势,球迷媒体之间吵吵的时候两大杀手锏就是“你什么冠军”和“你什么数据”。我不在这里评价这种变化的好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奇。只是罗列数据数冠军谁都能干,更何况现在是网络ai时代想看excel方便得很,自媒体营销号多的是。因此本文对于数据和冠军可能会顺嘴一提,但不会聚焦在上面,而是更关心一些跟足球本身关系更大的内容,比如,球员的能力和表现。
现代球迷往往对克鲁伊夫存在一个误解,那就是他的地位崇高是作为全攻全守的代表出来摘桃子,还有退役后教练生涯的加分。此类说法在中文网络尤其流行,甚至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言克鲁伊夫必谈“开创者加分”、“教练加分”,但这是典型的倒因为果:先是克鲁伊夫具有相应的能力,然后才有以他为基础的全攻全守橙色风暴和后来的拉玛西亚教父生涯。说一千道一万,球员的评价还是要落实到球场上来。作为一名历史级球星,克鲁伊夫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惟有一点堪称独步天下甚至空前绝后,那就是“从任意位置发起进攻、支持球队运转”的能力。
这是荷兰的骨架示意图:
克鲁伊夫,内斯肯斯和布兰肯伯格构成中轴线,实战中常见换位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变阵时清道夫顶到后卫,后卫补到中场,中场顶到锋线,前锋则回撤到到中场,这种程度的换位即使放到球员跑动能力大幅提升的今天也是极为罕见,瓜迪奥拉一个内收型边卫就能引领时代潮流,可想而知在当年这种变革对足坛的冲击力有多大。球队通过大范围的换位让当年流行的人盯人战术陷入混乱,导致对方防守漏洞百出、顾此失彼。这是荷兰(阿贾克斯)革命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这只球队称霸欧洲的根基。
当然,你可以反驳:与其用这个吹克鲁伊夫还不如用来吹米歇尔斯,毕竟教练永远是球队战术的第一负责人。这话没错,但是荷兰革命和其他任何一场足球变革都不同,这是极度依赖阵中天才的一次革命,是罕见的球员和教练共同领导的一次革命。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普天之下古往今来,只有克鲁伊夫有这个能力撑起米歇尔斯教鞭下的战术。这张图并不完整,它只描述了一次换位,实际上克鲁伊夫从CF撤回来以后还可以继续后撤到CM,DM甚至CB,能单人撑起整条球队中轴线的,除了克鲁伊夫,就多年以后的古利特有点接近:他也只是能踢多个位置,而不是在一场比赛里连续变换位置,更只在早年踢过一些CB。
换言之假如没有克鲁伊夫,足坛对空间理解的提升、对战术的革命还是会到来,但绝对不会以现实中这么激进而华丽的形式登场。更具体的案例后面会看得更详细,此处按下不表,先看一下这只球队的指导思想,我没法比克鲁伊夫自己说得更好:
这是那支荷兰队的跑位示意图:
进攻时,球员散开制造空间,防守时,全员压迫积压空间。现在很容易能找到一些荷兰队当时比赛的视频,看起来甚至有些可笑,好像踢野球一样一群人围着持球者追,但在当时的球员特点(后防人员持球能力远低于现在)和规则(有重叠就是越位、可以用手接回传球等)下,这就是非常优秀的解决方案:增加人数提高压迫的效率,而风险可以用造越位降低。
上面的示意图更接近现代的433阵型,但实战中荷兰有一名清道夫,更常见的站位如下:
这个阵型就和前面的骨架图很像了,而进攻时清道夫会顶到后卫线,成为现代球迷很熟悉的433站位:
除了显而易见的后卫线变化外,为了维持阵型CDM,CM都有不同程度的回撤保持紧凑,边锋适当的往里收给边后卫留出空间。这些理念到今天都不过时,要不怎么说荷兰(阿贾克斯)革命是足坛最伟大的战术革命呢。正是这个原因我坚持认为橙色风暴以前的单挑足球和现代足球是同名但内涵完全不同的运动,对上古球星也一直持非常保守的态度,不是他们不强,而是代差太大了,就好比你很难比较一个原始社会的英雄族长和秦始皇的功绩大小。
扯远了,回到阵型,这一步还可以继续换位:
中卫继续往上顶,DM沉底当做CB。为什么单独强调这个换位?我查阅的资料里并没有展开谈,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是打破位置隔阂的第一步也是整个位置轮转的第一步,最能代表全攻全守的理念,毕竟清道夫到中卫线并不算离经叛道,但是后卫和中场互换在当年非常不可思议。
这还没完,CB还能继续往上走,一通操作以后,最终换位完成,阵型如下:
具体换位图中都标了就不再赘述,人盯人防守面对这种变阵可以说被降维打击,盯谁都不知道,真严格执行的话难不成还要派人专门盯对面的中后卫?这个阵型其实也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显然RCB沿着斜线顶上去影响的主要是左路,右路人员还是基本保持站位,可见全攻全守也不是全队都跟着搞乾坤大挪移。人员的跑动也有优化,像极了计算机里的冒泡排序:中后卫就是这个泡,穿越整个球场顶到了最前面的锋线上,中锋回撤一格拉边,左边锋回撤一格到中场,后腰回撤一格到后卫。除了中卫跑了全场以外,其他位置的人员都只是就近移动,节约了体能。
好了好了,说了半天,确实论证了全攻全守牛逼,但是这和克鲁伊夫有什么关系呢?他不就是这套战术的棋子之一吗?中锋拉个边而已闹麻了,非要说,那个顶到前锋线的中卫不是跑得更多,位置差异更大,比他更牛逼?
没错,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克鲁伊夫只配当米歇尔斯的一枚棋子,而不是和他共享全攻全守的荣誉。但事实是以上展示的仅仅是这套战术的其中一个变阵而已,实战上克鲁伊夫的位置极其灵活多变,甚至可以称之为不滞于物,随心所欲。
他可以来到中前卫位置来控制节奏,充当克罗斯的功能:
他可以在后腰位置来推进组织,充当皮尔洛的功能:
他可以换到边后卫的位置,执行球队的边路推进
甚至左右两边都通吃:
他甚至可以直接跑到中卫位置上,给队友补位:
承接上图,不但从前到后,还从左到右,到中卫位置接管比赛:
组织清道夫的活他也干,这可是贝肯鲍尔的拿手好戏。
以今天的角度看,当时足球的跑动和节奏确实不快,但这只是量的区别,“足球是控制空间的游戏”这一点和现代足球已经没有区别,剩下的只是基于规则变化和运动科学的迭代进步而已。在那个全员散步的年代,也只有克鲁伊夫这个天纵奇才能散着步从前打到后,从左打到右,有一个这样的克鲁伊夫才是米歇尔斯全攻全守最大的底气。
还没完呢,我们已经看到克鲁伊夫出现在除了门将之外的每一个位置上,如此复杂的换位教练要准备多厚的战术手册,要有多细致的指示才能保证球员场上不出错啊?回顾上面的指导思想,有这样一句话:
是谁保证球员之间的交流通畅?米歇尔斯纵然才高八斗,场下吆喝总归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这项重任能落在谁身上呢?毫无疑问,只能是场上的克鲁伊夫:
看荷兰的比赛,克鲁伊夫在哪里,荷兰的阵眼就在哪里。是他主动换位为球队寻求更好的空间,而不是变阵逼迫着他被动换位。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全攻全守的荷兰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而克鲁伊夫就是这条河流的河道,规划着入海的旅程;全攻全守的荷兰也是历史上最美丽的球队之一,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而克鲁伊夫就是这台机器的润滑剂和发动机。在场下米歇尔斯是主教练,排兵布阵、做好各种预案、演练各种套路,在场上克鲁伊夫是指挥官,用他的跑动和换位控制着球队的方向和节奏。这,就是克鲁伊夫为人所不能之处,这也是他被推崇为全攻全守代表的原因。无他,唯才华横溢,横压江湖而已。
至于世界杯决赛的失利,绿茵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何况对面也是兵强马壮的豪门东道主,输了,地位下降认了,但是输一场并不能抹杀球员本身的能力,如果86世界杯老马最后一个助攻被打飞,如果大马丁没有扑出穆阿尼的进球,老马和梅西的水平就下降一个档次吗?这逻辑像话吗?
支撑克鲁伊夫地位的当然不仅仅是球商高、位置全能,还有他极其出色的个人能力,只不过相较之下他的上述特质更加重要。尤其不不可理喻的是,在国内这些都被完全遗忘,无论时克黑还是克吹,论坛上打上几百楼的架都极少看到谈论战术影响力的,翻来覆去就是“你什么冠军,什么数据”,能拿个人能力说事的已经算比较有见地的球迷了。
呜呼,武林至尊,Excel,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杯子不出,谁与争锋!
扯远了,既然谈克鲁伊夫,那自然不能就此止步,他战术能力天下独绝,个人能力也是个中翘楚,这部分谈的人多点,我就稍微简略一些。首先是球王标配,突破。
他的突破风格类似大罗,是爆发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起速极快,触球细腻:
1对1被他占据身位只能犯规放倒:
禁区前直接暴起甩开身位,变向后二次加速突破包夹,这个球可谓精彩绝伦:
看不见进没进?没关系这里有后续:
而且他是少数可以从静态直接起步过人的欧洲球员:
克鲁伊夫转身大名如雷贯耳(但其实这个动作并非他首创,贝利就做过),放一张不太常见的
大家熟悉的是这张:
巴萨时期重伤以后还能在禁区里舞蹈:
过门将极具观赏性,巴乔、大罗以此闻名,克鲁伊夫也是一把好手
无可挑剔的挑球过门将,若不是后来有梅西对阿森纳的挑球,这应该属于过门将的天花板:
而且克鲁伊夫擅长从中路爆破,是真的中路爆破,而不是卡卡那种打转换的中路推进:
即使不靠速度也能在落位后的中路防守中予取予求。
击中门柱是足球的遗憾,而不是克鲁伊夫的遗憾。
这是同一场比赛的镜像突破,有这种水平的只有梅西、老马、大罗等寥寥数人而已
克鲁伊夫的中路爆破:
克鲁伊夫的突破是胜利的工具,而不是炫技的工具,机会出现时他毫不吝惜分享给队友。
这是克鲁伊夫丧失绝对速度以后的一次突破,可以看看他对球的控制,以及对面人仰马翻铲都铲不到的狼狈:
看看他面对围堵时的不减速变向,欧洲单兵第一人你以为闹呢?
中圈启动过掉半个球队,用什么数据去定义这种球员都是对足球的侮辱。
这是我认为克鲁伊夫生涯最佳作品,绝不逊色于大罗对孔波斯特拉的进球,用来作欧洲球王的注脚,够了:
作为一个什么位置都能打的球员,传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突破。克鲁伊夫的传球上单项或许离历史级别还差点,但全能性上世所罕见。
优雅潇洒的中场中路外脚背直传,说这是莫德里奇也有人信吧,两人本来就有点像,不过有点倒反天罡,克鲁伊夫可比魔笛强多了:
开阔的视野,精准的落点,皮尔洛式打穿防线的长传:
标准的中场直传,无可挑剔:
中后卫位置发起的反击长传:
拉边是克鲁伊夫的拿手好戏,传中自然不在话下:
再来一个地面的:
潇洒的外脚背直传,可惜队友浪费了这次好机会:
超强的突破搭配超强的传球是球王标配,克鲁伊夫也有:
造杀鸡的倒数第二传,亲爱的朋友请你告诉我,是他功劳大还是助攻或者进球的功劳大:
至于射门,克鲁伊夫不以进球多闻名于世,但是他的射门能力之强悍也毋庸置疑,飞翔的荷兰人如雷贯耳:
但是大部分球迷不知道,这并不是克鲁伊夫唯一一次飞起来,他在巴萨也飞过,甚至更加精彩:
舍普琴科对尤文图斯的吊射堪称生涯最佳,而克鲁伊夫这粒名气不大的进球毫不逊色:
单论触球质量,这是克鲁伊夫的生涯最佳,天外飞仙,羚羊挂角:
不过客观的说无论从产量还是代表作来看,克鲁伊夫的射门离历史顶级还有不小的距离,或许这也是他相对不太突出的技能点。
克鲁伊夫不是一个很花哨的球员,但不要以此质疑他的技术,这脚不减速脚后跟垫球难度之高恐怕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想象: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点球配合第一人,但肯定是先驱之一,亨利皮雷很可能就是学他的,因为亨利是他的大粉丝,为了他穿14号。
还记的前面说的吗?克鲁伊夫可以换位到任何一个位置,所以对阵荷兰时,任何一个位置都不能松懈,因为克鲁伊夫在任何位置都可能给你致命一击,强大的技术能力结合超人的战术能力,造就了克鲁伊夫独一无二的的场上威慑力。媒体上反复重放的都是他74年突破那一下,但却极少有一条完整的视频告诉你,世界杯决赛克鲁伊夫其实是从后腰位置开始突破,一路杀到禁区造点的:
克鲁伊夫退役后能成功,是因为他在当球员时就对绿茵场上的空间争夺、兵力的部署和流转了然于胸,并且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去掌控球队。他的能力是因(当然还有表达能力之类的),当教练的成绩和留下的足球遗产是果,而不是倒反天罡的用他后面的成功去定义他的球员时代。
不考虑各种乱七八糟的加成,单论球员克鲁伊夫,他也是无可争议的欧洲历史第一战力,而且拉开第二人很多。仅看巅峰,从技术角度我认为他不如梅西和马拉多纳,和大罗各有千秋。但是结合战术能力,他足以匹敌两大球王。至于没有世界杯云云,历史地位需要这些,但是讨论球员的能力不需要。局限在欧洲范围时,因为其他人和他能力差距过大,即使有荣誉上的欠缺,他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欧洲球王。欧洲主流、世界主流媒体也一直是这样定位的,但是近些年他的排名稳步下滑,这到底是是足球的逻辑变了,还是为了商业利益和炒作,照顾饭圈化不看球的excel迷,那我就不知道了。
总而言之,我所知的克鲁伊夫就是这样,历史地位几何,就请各位自行评价吧。
搬运下我在逼乎关于克鲁伊夫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0019767/answer/12074416010
ps:逼乎还有一些其他文章,欢迎大家看看。
克鲁伊夫是最负盛名的历史级巨星之一,但是在国内几乎找不到关于他像样一点的内容,翻来覆去的无非是数据和冠军的罗列,好一点的加上经典镜头的反复回放,背诵下职业生涯的流水账,杂糅点抒情散文,最后强调下“教父身份“敷衍成篇而已。中国是足球的洼地但不是荒漠,球迷水平低但热情高,如此现象实在让人难堪。本文水平也很低下,符合足坛倒数的水平,但至少言之有物,不搞虚的。
对克鲁伊夫的评价可以反应一个人甚至一个时代的足球观。这不是上纲上线,世纪之交的几次评选,除了个别如球迷投票的欧洲最佳评选(那次齐达内第一,但是还有个专家投票,其中克鲁伊夫第一),大部分榜单克鲁伊夫都高于贝肯鲍尔:
英格兰WorldSoccer杂志的评选
法国FrenchWeekly的评选
意大利Guerin'Sportivo的评选
巴西Placar的评选
近些年的榜单里克鲁伊夫的名次显著下滑,往往低于贝肯鲍尔。这反映出现代足球的审美逻辑正在改变,具体来说就是两重一轻:重数据,重冠军,轻表现。从鼓吹瓦拉内、卡瓦哈尔争金球,到若日尼奥拿银裤衩,再到哈兰德取代德布劳内成曼城头牌,无不体现出这个趋势,球迷媒体之间吵吵的时候两大杀手锏就是“你什么冠军”和“你什么数据”。我不在这里评价这种变化的好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奇。只是罗列数据数冠军谁都能干,更何况现在是网络ai时代想看excel方便得很,自媒体营销号多的是。因此本文对于数据和冠军可能会顺嘴一提,但不会聚焦在上面,而是更关心一些跟足球本身关系更大的内容,比如,球员的能力和表现。
现代球迷往往对克鲁伊夫存在一个误解,那就是他的地位崇高是作为全攻全守的代表出来摘桃子,还有退役后教练生涯的加分。此类说法在中文网络尤其流行,甚至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言克鲁伊夫必谈“开创者加分”、“教练加分”,但这是典型的倒因为果:先是克鲁伊夫具有相应的能力,然后才有以他为基础的全攻全守橙色风暴和后来的拉玛西亚教父生涯。说一千道一万,球员的评价还是要落实到球场上来。作为一名历史级球星,克鲁伊夫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惟有一点堪称独步天下甚至空前绝后,那就是“从任意位置发起进攻、支持球队运转”的能力。
这是荷兰的骨架示意图:
克鲁伊夫,内斯肯斯和布兰肯伯格构成中轴线,实战中常见换位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变阵时清道夫顶到后卫,后卫补到中场,中场顶到锋线,前锋则回撤到到中场,这种程度的换位即使放到球员跑动能力大幅提升的今天也是极为罕见,瓜迪奥拉一个内收型边卫就能引领时代潮流,可想而知在当年这种变革对足坛的冲击力有多大。球队通过大范围的换位让当年流行的人盯人战术陷入混乱,导致对方防守漏洞百出、顾此失彼。这是荷兰(阿贾克斯)革命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这只球队称霸欧洲的根基。
当然,你可以反驳:与其用这个吹克鲁伊夫还不如用来吹米歇尔斯,毕竟教练永远是球队战术的第一负责人。这话没错,但是荷兰革命和其他任何一场足球变革都不同,这是极度依赖阵中天才的一次革命,是罕见的球员和教练共同领导的一次革命。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普天之下古往今来,只有克鲁伊夫有这个能力撑起米歇尔斯教鞭下的战术。这张图并不完整,它只描述了一次换位,实际上克鲁伊夫从CF撤回来以后还可以继续后撤到CM,DM甚至CB,能单人撑起整条球队中轴线的,除了克鲁伊夫,就多年以后的古利特有点接近:他也只是能踢多个位置,而不是在一场比赛里连续变换位置,更只在早年踢过一些CB。
换言之假如没有克鲁伊夫,足坛对空间理解的提升、对战术的革命还是会到来,但绝对不会以现实中这么激进而华丽的形式登场。更具体的案例后面会看得更详细,此处按下不表,先看一下这只球队的指导思想,我没法比克鲁伊夫自己说得更好:
这是那支荷兰队的跑位示意图:
进攻时,球员散开制造空间,防守时,全员压迫积压空间。现在很容易能找到一些荷兰队当时比赛的视频,看起来甚至有些可笑,好像踢野球一样一群人围着持球者追,但在当时的球员特点(后防人员持球能力远低于现在)和规则(有重叠就是越位、可以用手接回传球等)下,这就是非常优秀的解决方案:增加人数提高压迫的效率,而风险可以用造越位降低。
上面的示意图更接近现代的433阵型,但实战中荷兰有一名清道夫,更常见的站位如下:
这个阵型就和前面的骨架图很像了,而进攻时清道夫会顶到后卫线,成为现代球迷很熟悉的433站位:
除了显而易见的后卫线变化外,为了维持阵型CDM,CM都有不同程度的回撤保持紧凑,边锋适当的往里收给边后卫留出空间。这些理念到今天都不过时,要不怎么说荷兰(阿贾克斯)革命是足坛最伟大的战术革命呢。正是这个原因我坚持认为橙色风暴以前的单挑足球和现代足球是同名但内涵完全不同的运动,对上古球星也一直持非常保守的态度,不是他们不强,而是代差太大了,就好比你很难比较一个原始社会的英雄族长和秦始皇的功绩大小。
扯远了,回到阵型,这一步还可以继续换位:
中卫继续往上顶,DM沉底当做CB。为什么单独强调这个换位?我查阅的资料里并没有展开谈,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是打破位置隔阂的第一步也是整个位置轮转的第一步,最能代表全攻全守的理念,毕竟清道夫到中卫线并不算离经叛道,但是后卫和中场互换在当年非常不可思议。
这还没完,CB还能继续往上走,一通操作以后,最终换位完成,阵型如下:
具体换位图中都标了就不再赘述,人盯人防守面对这种变阵可以说被降维打击,盯谁都不知道,真严格执行的话难不成还要派人专门盯对面的中后卫?这个阵型其实也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显然RCB沿着斜线顶上去影响的主要是左路,右路人员还是基本保持站位,可见全攻全守也不是全队都跟着搞乾坤大挪移。人员的跑动也有优化,像极了计算机里的冒泡排序:中后卫就是这个泡,穿越整个球场顶到了最前面的锋线上,中锋回撤一格拉边,左边锋回撤一格到中场,后腰回撤一格到后卫。除了中卫跑了全场以外,其他位置的人员都只是就近移动,节约了体能。
好了好了,说了半天,确实论证了全攻全守牛逼,但是这和克鲁伊夫有什么关系呢?他不就是这套战术的棋子之一吗?中锋拉个边而已闹麻了,非要说,那个顶到前锋线的中卫不是跑得更多,位置差异更大,比他更牛逼?
没错,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克鲁伊夫只配当米歇尔斯的一枚棋子,而不是和他共享全攻全守的荣誉。但事实是以上展示的仅仅是这套战术的其中一个变阵而已,实战上克鲁伊夫的位置极其灵活多变,甚至可以称之为不滞于物,随心所欲。
他可以来到中前卫位置来控制节奏,充当克罗斯的功能:
他可以在后腰位置来推进组织,充当皮尔洛的功能:
他可以换到边后卫的位置,执行球队的边路推进
甚至左右两边都通吃:
他甚至可以直接跑到中卫位置上,给队友补位:
承接上图,不但从前到后,还从左到右,到中卫位置接管比赛:
组织清道夫的活他也干,这可是贝肯鲍尔的拿手好戏。
以今天的角度看,当时足球的跑动和节奏确实不快,但这只是量的区别,“足球是控制空间的游戏”这一点和现代足球已经没有区别,剩下的只是基于规则变化和运动科学的迭代进步而已。在那个全员散步的年代,也只有克鲁伊夫这个天纵奇才能散着步从前打到后,从左打到右,有一个这样的克鲁伊夫才是米歇尔斯全攻全守最大的底气。
还没完呢,我们已经看到克鲁伊夫出现在除了门将之外的每一个位置上,如此复杂的换位教练要准备多厚的战术手册,要有多细致的指示才能保证球员场上不出错啊?回顾上面的指导思想,有这样一句话:
是谁保证球员之间的交流通畅?米歇尔斯纵然才高八斗,场下吆喝总归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这项重任能落在谁身上呢?毫无疑问,只能是场上的克鲁伊夫:
看荷兰的比赛,克鲁伊夫在哪里,荷兰的阵眼就在哪里。是他主动换位为球队寻求更好的空间,而不是变阵逼迫着他被动换位。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全攻全守的荷兰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而克鲁伊夫就是这条河流的河道,规划着入海的旅程;全攻全守的荷兰也是历史上最美丽的球队之一,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而克鲁伊夫就是这台机器的润滑剂和发动机。在场下米歇尔斯是主教练,排兵布阵、做好各种预案、演练各种套路,在场上克鲁伊夫是指挥官,用他的跑动和换位控制着球队的方向和节奏。这,就是克鲁伊夫为人所不能之处,这也是他被推崇为全攻全守代表的原因。无他,唯才华横溢,横压江湖而已。
至于世界杯决赛的失利,绿茵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何况对面也是兵强马壮的豪门东道主,输了,地位下降认了,但是输一场并不能抹杀球员本身的能力,如果86世界杯老马最后一个助攻被打飞,如果大马丁没有扑出穆阿尼的进球,老马和梅西的水平就下降一个档次吗?这逻辑像话吗?
支撑克鲁伊夫地位的当然不仅仅是球商高、位置全能,还有他极其出色的个人能力,只不过相较之下他的上述特质更加重要。尤其不不可理喻的是,在国内这些都被完全遗忘,无论时克黑还是克吹,论坛上打上几百楼的架都极少看到谈论战术影响力的,翻来覆去就是“你什么冠军,什么数据”,能拿个人能力说事的已经算比较有见地的球迷了。
呜呼,武林至尊,Excel,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杯子不出,谁与争锋!
扯远了,既然谈克鲁伊夫,那自然不能就此止步,他战术能力天下独绝,个人能力也是个中翘楚,这部分谈的人多点,我就稍微简略一些。首先是球王标配,突破。
他的突破风格类似大罗,是爆发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起速极快,触球细腻:
1对1被他占据身位只能犯规放倒:
禁区前直接暴起甩开身位,变向后二次加速突破包夹,这个球可谓精彩绝伦:
看不见进没进?没关系这里有后续:
而且他是少数可以从静态直接起步过人的欧洲球员:
克鲁伊夫转身大名如雷贯耳(但其实这个动作并非他首创,贝利就做过),放一张不太常见的
大家熟悉的是这张:
巴萨时期重伤以后还能在禁区里舞蹈:
过门将极具观赏性,巴乔、大罗以此闻名,克鲁伊夫也是一把好手
无可挑剔的挑球过门将,若不是后来有梅西对阿森纳的挑球,这应该属于过门将的天花板:
而且克鲁伊夫擅长从中路爆破,是真的中路爆破,而不是卡卡那种打转换的中路推进:
即使不靠速度也能在落位后的中路防守中予取予求。
击中门柱是足球的遗憾,而不是克鲁伊夫的遗憾。
这是同一场比赛的镜像突破,有这种水平的只有梅西、老马、大罗等寥寥数人而已
克鲁伊夫的中路爆破:
克鲁伊夫的突破是胜利的工具,而不是炫技的工具,机会出现时他毫不吝惜分享给队友。
这是克鲁伊夫丧失绝对速度以后的一次突破,可以看看他对球的控制,以及对面人仰马翻铲都铲不到的狼狈:
看看他面对围堵时的不减速变向,欧洲单兵第一人你以为闹呢?
中圈启动过掉半个球队,用什么数据去定义这种球员都是对足球的侮辱。
这是我认为克鲁伊夫生涯最佳作品,绝不逊色于大罗对孔波斯特拉的进球,用来作欧洲球王的注脚,够了:
作为一个什么位置都能打的球员,传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突破。克鲁伊夫的传球上单项或许离历史级别还差点,但全能性上世所罕见。
优雅潇洒的中场中路外脚背直传,说这是莫德里奇也有人信吧,两人本来就有点像,不过有点倒反天罡,克鲁伊夫可比魔笛强多了:
开阔的视野,精准的落点,皮尔洛式打穿防线的长传:
标准的中场直传,无可挑剔:
中后卫位置发起的反击长传:
拉边是克鲁伊夫的拿手好戏,传中自然不在话下:
再来一个地面的:
潇洒的外脚背直传,可惜队友浪费了这次好机会:
超强的突破搭配超强的传球是球王标配,克鲁伊夫也有:
造杀鸡的倒数第二传,亲爱的朋友请你告诉我,是他功劳大还是助攻或者进球的功劳大:
至于射门,克鲁伊夫不以进球多闻名于世,但是他的射门能力之强悍也毋庸置疑,飞翔的荷兰人如雷贯耳:
但是大部分球迷不知道,这并不是克鲁伊夫唯一一次飞起来,他在巴萨也飞过,甚至更加精彩:
舍普琴科对尤文图斯的吊射堪称生涯最佳,而克鲁伊夫这粒名气不大的进球毫不逊色:
单论触球质量,这是克鲁伊夫的生涯最佳,天外飞仙,羚羊挂角:
不过客观的说无论从产量还是代表作来看,克鲁伊夫的射门离历史顶级还有不小的距离,或许这也是他相对不太突出的技能点。
克鲁伊夫不是一个很花哨的球员,但不要以此质疑他的技术,这脚不减速脚后跟垫球难度之高恐怕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想象: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点球配合第一人,但肯定是先驱之一,亨利皮雷很可能就是学他的,因为亨利是他的大粉丝,为了他穿14号。
还记的前面说的吗?克鲁伊夫可以换位到任何一个位置,所以对阵荷兰时,任何一个位置都不能松懈,因为克鲁伊夫在任何位置都可能给你致命一击,强大的技术能力结合超人的战术能力,造就了克鲁伊夫独一无二的的场上威慑力。媒体上反复重放的都是他74年突破那一下,但却极少有一条完整的视频告诉你,世界杯决赛克鲁伊夫其实是从后腰位置开始突破,一路杀到禁区造点的:
克鲁伊夫退役后能成功,是因为他在当球员时就对绿茵场上的空间争夺、兵力的部署和流转了然于胸,并且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去掌控球队。他的能力是因(当然还有表达能力之类的),当教练的成绩和留下的足球遗产是果,而不是倒反天罡的用他后面的成功去定义他的球员时代。
不考虑各种乱七八糟的加成,单论球员克鲁伊夫,他也是无可争议的欧洲历史第一战力,而且拉开第二人很多。仅看巅峰,从技术角度我认为他不如梅西和马拉多纳,和大罗各有千秋。但是结合战术能力,他足以匹敌两大球王。至于没有世界杯云云,历史地位需要这些,但是讨论球员的能力不需要。局限在欧洲范围时,因为其他人和他能力差距过大,即使有荣誉上的欠缺,他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欧洲球王。欧洲主流、世界主流媒体也一直是这样定位的,但是近些年他的排名稳步下滑,这到底是是足球的逻辑变了,还是为了商业利益和炒作,照顾饭圈化不看球的excel迷,那我就不知道了。
总而言之,我所知的克鲁伊夫就是这样,历史地位几何,就请各位自行评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