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说:
自老刘210年借江陵,一直到214年七月曹操征孙权把乐进调走。
中间啥都没有!
按照曹魏史为主导的习惯,啥玩意都没有那就是你让他比较难堪,而且有一点可以肯定,截止到公元214年乐进被调走的时候,二爷名震天下的水神战术已经成型了!
楼主评:
看过三国志的都知道,陈寿在五子传末提过,张合和乐进可能存在记载遗漏的情况。
【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而乐进传的篇幅相较其他人确实算少,目测只有张辽传的三分之一,乐进的本传记载也都是些击破敌人的干瘪流水账,如果有些许小仗没被记录下来也正常。小吏属实大惊小怪了。
至于小吏总结的“曹魏史啥玩意都没有那就是你让他比较难堪”,这是印象流了,实际三国志本传漏记战功的现象很常见。比如我随便举一个:曹仁建安四年于犬城大破眭固的战功就不见于本传。
至于小吏判断“中间啥都没有”的过程也经不起推敲。乐进传记载乐进在荆州期间击退关羽、苏非、又讨破刘备临沮长、旌阳长,均未标注时间,只知道是在209-212年之间,2年内发生这一系列战事也说得通。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那么小吏为什么要强行把乐进的战事安排在210年,特意强调“中间什么都没有”呢?
如果说前面只是小吏的猜测不严谨,那么后面小吏“肯定”的那一点就有些好笑了。
“截止到公元214年乐进被调走的时候,二爷名震天下的水神战术已经成型了”
这像是一个读过史书的人能说出来的话嘛?水神战术怕不是受光荣三国志武将技能分配的影响。反正小吏所述“名震天下的水神战术已经成型”三国志只字未载,也不知道他是如何确定的。
小吏说:
关二爷的汉水陆战队军团基本打造完成!
因为接乐进位置的曹仁开始将驻防治所由襄阳变成了樊城!(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之所以会有这个调整,是因为曹仁害怕二爷的水军突然截断汉水将他闷在襄阳城,所以要移驻换防樊城,最起码利于不败之地。
这基本说明二爷此时已经取得了汉水的制水权。
楼主评:
继方面军、军团之后,小吏又给三国空降了“汉水陆战队军团”,这是个什么东西?浓浓的抗日神剧味儿。
小吏继续发挥想象,提出关羽在乐进离开荆州后“取得了汉水的制水权”,依据居然是曹仁驻军樊城。
小吏是这样推导的,因为曹仁驻军樊城而不是襄阳,所以表示曹仁害怕关羽水军,所以代表关羽取得汉水的制水权。
楼主先声明一下,小吏的这些判断均无史料支持,纯属脑补。楼主还想到一个有意思的事。
在后续魏吴荆州对峙时,曹魏的荆州都督如夏侯尚、司马懿等一度屯据宛城,到王昶才徙治新野,新野距离樊城都有一定距离。按小吏的逻辑,是不是说明魏将在荆襄被吴人压制才在宛城、新野驻军?
按史书记载,虽然曹仁驻军樊城,但襄阳是由将军吕常驻守,整个襄樊之战,关羽都未曾攻破襄阳。
小吏说:
与此同时乐进在此次南征后被安排在了合肥给张辽做副手,转年在城头上见证了孙十万被张八百暴打的盛况。
乐进由之前的襄阳战区一把手,变成了被张辽领导的副手。
乐进由地方军区总司令被降职了。
楼主评:
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小吏说的很轻佻,很多地方完全是拍脑袋判断。
“此次南征后”这五个字,说明小吏知道乐进212年(建安十七年)被调到东线,是参与东征孙权的缘故。
这个事件的背景是濡须之战前,曹操212年(建安十七年)冬亲征孙权,吴人作濡须坞,乐进等魏将从征。213年(建安十八年)春,第一次濡须之战正式爆发,正月即退军。隔年214年(建安十九年),吴军攻破皖城,曹操其年再征孙权,冬天从合肥还军。
史书记载曹操留张辽、乐进、李典三将七千人屯合肥。然后建安二十年才有逍遥津之事。
关键史书从没有任何地方记载乐进给张辽做副手。史书记载当时曹操征张鲁,以遣派护军的方式传达军令: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
三将面对指令还讨论了一番,可见并不存在副将的情况。乐进在濡须之战后假节,也并不存在降职一说。
小吏认为乐进降职,是因为他在很多事情上面想当然。比如南郡之战前,乐进只是临时被曹操委派守襄阳,并无记载乐进跟曹仁一样为“督”,乐进甚至当时都未假节,和文聘都分不出来高低,何来的“军区总司令”。
【三国正史】驳渤海小吏!关羽震华夏篇(二)曹操为何没有威震华夏的待遇
小吏说:
自老刘210年借江陵,一直到214年七月曹操征孙权把乐进调走。
中间啥都没有!
按照曹魏史为主导的习惯,啥玩意都没有那就是你让他比较难堪,而且有一点可以肯定,截止到公元214年乐进被调走的时候,二爷名震天下的水神战术已经成型了!
楼主评:
看过三国志的都知道,陈寿在五子传末提过,张合和乐进可能存在记载遗漏的情况。
【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而乐进传的篇幅相较其他人确实算少,目测只有张辽传的三分之一,乐进的本传记载也都是些击破敌人的干瘪流水账,如果有些许小仗没被记录下来也正常。小吏属实大惊小怪了。
至于小吏总结的“曹魏史啥玩意都没有那就是你让他比较难堪”,这是印象流了,实际三国志本传漏记战功的现象很常见。比如我随便举一个:曹仁建安四年于犬城大破眭固的战功就不见于本传。
至于小吏判断“中间啥都没有”的过程也经不起推敲。乐进传记载乐进在荆州期间击退关羽、苏非、又讨破刘备临沮长、旌阳长,均未标注时间,只知道是在209-212年之间,2年内发生这一系列战事也说得通。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那么小吏为什么要强行把乐进的战事安排在210年,特意强调“中间什么都没有”呢?
如果说前面只是小吏的猜测不严谨,那么后面小吏“肯定”的那一点就有些好笑了。
“截止到公元214年乐进被调走的时候,二爷名震天下的水神战术已经成型了”
这像是一个读过史书的人能说出来的话嘛?水神战术怕不是受光荣三国志武将技能分配的影响。反正小吏所述“名震天下的水神战术已经成型”三国志只字未载,也不知道他是如何确定的。
小吏说:
关二爷的汉水陆战队军团基本打造完成!
因为接乐进位置的曹仁开始将驻防治所由襄阳变成了樊城!(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之所以会有这个调整,是因为曹仁害怕二爷的水军突然截断汉水将他闷在襄阳城,所以要移驻换防樊城,最起码利于不败之地。
这基本说明二爷此时已经取得了汉水的制水权。
楼主评:
继方面军、军团之后,小吏又给三国空降了“汉水陆战队军团”,这是个什么东西?浓浓的抗日神剧味儿。
小吏继续发挥想象,提出关羽在乐进离开荆州后“取得了汉水的制水权”,依据居然是曹仁驻军樊城。
小吏是这样推导的,因为曹仁驻军樊城而不是襄阳,所以表示曹仁害怕关羽水军,所以代表关羽取得汉水的制水权。
楼主先声明一下,小吏的这些判断均无史料支持,纯属脑补。楼主还想到一个有意思的事。
在后续魏吴荆州对峙时,曹魏的荆州都督如夏侯尚、司马懿等一度屯据宛城,到王昶才徙治新野,新野距离樊城都有一定距离。按小吏的逻辑,是不是说明魏将在荆襄被吴人压制才在宛城、新野驻军?
按史书记载,虽然曹仁驻军樊城,但襄阳是由将军吕常驻守,整个襄樊之战,关羽都未曾攻破襄阳。
小吏说:
与此同时乐进在此次南征后被安排在了合肥给张辽做副手,转年在城头上见证了孙十万被张八百暴打的盛况。
乐进由之前的襄阳战区一把手,变成了被张辽领导的副手。
乐进由地方军区总司令被降职了。
楼主评:
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小吏说的很轻佻,很多地方完全是拍脑袋判断。
“此次南征后”这五个字,说明小吏知道乐进212年(建安十七年)被调到东线,是参与东征孙权的缘故。
这个事件的背景是濡须之战前,曹操212年(建安十七年)冬亲征孙权,吴人作濡须坞,乐进等魏将从征。213年(建安十八年)春,第一次濡须之战正式爆发,正月即退军。隔年214年(建安十九年),吴军攻破皖城,曹操其年再征孙权,冬天从合肥还军。
史书记载曹操留张辽、乐进、李典三将七千人屯合肥。然后建安二十年才有逍遥津之事。
关键史书从没有任何地方记载乐进给张辽做副手。史书记载当时曹操征张鲁,以遣派护军的方式传达军令: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
三将面对指令还讨论了一番,可见并不存在副将的情况。乐进在濡须之战后假节,也并不存在降职一说。
小吏认为乐进降职,是因为他在很多事情上面想当然。比如南郡之战前,乐进只是临时被曹操委派守襄阳,并无记载乐进跟曹仁一样为“督”,乐进甚至当时都未假节,和文聘都分不出来高低,何来的“军区总司令”。
【三国正史】驳渤海小吏!关羽震华夏篇(二)曹操为何没有威震华夏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