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决定,授予杨勇等10名同志“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称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相关单位和个人以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大力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为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 勇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荒漠化监测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连续18年,杨勇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如既往工作在防沙治沙第一线,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处处留下他的足迹。
作为主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4个盟市荒漠化、沙化调查监测工作的技术负责人,他带领荒漠化监测室人员足迹遍及4个盟市29个旗、县(市、区),调查监测总面积24.62万平方公里,全面掌握监测区各类型荒漠化、沙化土地的面积、程度、分布及变化情况。2019年7月,连日劳累的杨勇被确诊为右舌鳞状细胞癌,术后仍牵挂着荒漠化、沙化监测工作,仅休息3天,又重返工作岗位。
杨勇组织完成全国荒漠化、沙化内蒙古自治区东部4个盟市的第三次(2004年)调查监测图斑2.8万个、第四次(2009年)调查监测图斑7.1万个、第五次(2014年)调查监测图斑52万个和第六次(2019年)调查监测图斑500多万个的调查监测工作。
宋晓东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宋晓东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与项目近20项,成果获奖13项,其中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
他潜心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大面积枯死科技难题30余年,有重大发现和突破,提出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生态控制和多功能可持续经营技术并在省内外进行推广,为我国防沙治沙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1年12月至2018年11月,宋晓东任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所长,带领职工发扬“绿了章古台 白了少年头”的精神,加强所风建设,严于律己,真抓实干,实现了班子团结、队伍和谐、科技发展。2020年,固沙造林科研团队以“初心变恒心 大漠变绿洲”为题的事迹入选国家林草局首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进事迹”。
李忠宏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委书记
1992年,李忠宏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到陕西省铜川市林业系统工作,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基层实践使其被公认为“专家型”干部,2013年获得“全国绿化奖章”。
2020年,李忠宏担任榆林市榆阳区党政主要领导。上任伊始,他就着手研究解决榆阳区资源高度富集与生态极其脆弱并存、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榆阳区坚持全域植绿,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00万亩,新增造林面积46.8万亩。坚决向推沙造地、毁林开垦行为“亮剑”,累计复绿地块1.57万亩,对所涉30名责任人严肃追责。
针对毛乌素沙地“二次沙化”风险,他推动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出台政策全面推行薯麦轮作,破解林草管护抚育难题。推动建成榆林野生动物园、沙漠森林公园,在榆阳区南部丘陵沟壑区种植山地苹果3.8万亩,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胡 兵 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董事长
胡兵的家乡是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芨芨村,就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2012年,在外创业成功的胡兵回家看望父母,遇见了持续两天两夜的沙尘天气。望着年迈的双亲和灰头土脸的乡亲们,胡兵暗下决心要为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做些事。
2013年初春,胡兵与召集的200多人同吃同住向沙漠进发。至今,胡兵以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为依托,在巴丹吉林沙漠西缘从南到北栽种起60多公里的绿色林带,栽植梭梭、白刺、红柳等生态林38.6万亩,沙化土地面积扩展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把沙漠变绿,只是第一步。让防沙治沙成为造福当地百姓的“生态银行”才是他的目标。自2016年以来,公司通过发展育苗产业和劳务输转等方式,主动向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84户356人实现脱贫增收,户均收入增加3.6万元以上,推进实现防沙治沙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
何香龙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分布着564.77万亩沙化土地,其中沙珠玉河中游谷地、塔拉滩等地沙化形势严重,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防沙治沙便是何香龙长年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何香龙从事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管理与防沙治沙的10多年间,他带领全州林草系统完成国土绿化594万亩,治理退化草原连续多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完成工程固沙及生物治沙115余万亩。开展光伏园区荒漠化土地多种方式恢复治理试验,“光伏+”治沙模式为打造海南州清洁能源高地作出贡献。
他带领干部职工深入沙区一线调研,组织编制了《海南州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青海省海南州创建全省防沙治沙示范州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海南州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青海省“十四五”时期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重大问题研究》等,有7项成果获得青海省科技成果奖。
库尔班·肉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护林员
1997年,年轻的库尔班·肉孜因为目睹家乡常年遭受风沙危害,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且末县从事防沙治沙工作。直到今日,他始终奔走在防风治沙最前线。
作为治沙人,他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父老的生活。1998年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成立之初,没有道路、没有桥梁,只能蹚水过河开展治沙造林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库尔班·肉孜没有退却,与同事们相互鼓劲、扶持,在且末县河东戈壁荒滩上营造了一条全长23公里、总面积12.9万亩的防沙治沙生态防护屏障。
库尔班·肉孜长期从事防沙治沙工作,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每日他都早早到达沙区施工地,开展机井钻凿、安装滴灌系统、拉运树苗、挖坑栽植、抚育管护等工作。25年来,他和同事踏遍了县城周边沙区的每个角落,为且末县防沙治沙事业贡献了青春和汗水。
谢小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艺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一团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359生态林”“沙漠生态治理”等工程,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绿化面积10.65万亩。在这期间,谢小云摸爬滚打在风沙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兵团治沙精神”。
为选择适合沙地、盐碱地造林树种,她大胆建议引进四翅滨藜。树种引种后虽然在63亩试验地成活率达90%,但在2019年秋季沙地造林中,苗木成活率却不到10%。
谢小云顶住压力,分析原因,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从2020年开春起,她连续数月吃住在工地,确保苗木起运、栽植、滴水灌溉、抚育等各个环节不出纰漏。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新栽植的3000多亩四翅滨藜成活率达70%左右且生长健壮。至2021年4月,全面完成2.6万亩四翅滨藜沙地造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呈现出“沙漠绿洲”生态景观。
徐新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主任(站长)
徐新文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等奖15项,入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专家库。
塔里木沙漠公路和准噶尔沙漠明渠是我国两大沙漠工程,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徐新文全程参与两大沙漠工程的防沙治沙研究工作,研发创建了流动沙地苦咸水滴灌造林模式、活化沙丘免灌植被恢复模式,为建成两条分别贯穿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沙漠的“绿色走廊”提供了科技支撑。
徐新文还致力于将防沙治沙技术成果推向国际,提升国际影响力。他带头研发了亚寒带中纬度生态屏障建设技术体系,创新5项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建成哈萨克斯坦首都圈23公顷生态屏障、毛里塔尼亚机械防沙新材料快速固沙、埃塞俄比亚灌丛化草地生态修复等5个示范基地,实现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在中亚与非洲落地,在国际防沙治沙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智慧”。
李 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正高级工程师
李锋连续6次参与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负责第二、三、四、五、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报告编写工作,为准确研判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变化形势,科学制定防沙治沙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他积极参与防沙治沙科研工作和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工作。主持完成林业行业公益专项“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948”项目“荒漠化能量水平衡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引进”等科研课题10余项。负责制定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程,编制我国沙尘暴灾害风险因子评估图及风险综合评估与区划图,开发研制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系统。负责设计荒漠化能量水平衡遥感监测技术框架,开发研制荒漠化能量水平衡遥感监测系统,并实现业务化运行。
李锋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主要编撰者,他参与编撰出版著作(图集)7部。
徐永岗 某某部队处长
自负责造林绿化工作以来,徐永岗积极推进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和管林护绿等各项工作,2012年被表彰为争先创优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表彰为优秀机关干部,2018年被表彰为基地铸剑英才。
徐永岗任职以来,全面调研驻地地形特点,深入分析绿化工作形势,按区域、分阶段、有步骤推进场区荒山绿化造林工程,近年来累计绿化造林2.78万亩,建成绿化主题区域1个,长期管林育林22万亩,新植各类苗木319万株,确保部队造林绿化蓝图落地落实。部队绿化率达79%,防风固沙成效明显。
徐永岗始终坚持带头研究论证、跑点勘察、现场跟班,跑遍了场区沟坎梁峁,引种驯化苗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官兵脑海中留下“一身迷彩服+一身土和泥”的朴素、坚韧形象。他带动部队官兵掀起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热潮,展现了一名中共党员、革命军人的治沙风采。
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决定,授予杨勇等10名同志“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称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相关单位和个人以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大力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为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 勇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荒漠化监测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连续18年,杨勇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如既往工作在防沙治沙第一线,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处处留下他的足迹。
作为主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4个盟市荒漠化、沙化调查监测工作的技术负责人,他带领荒漠化监测室人员足迹遍及4个盟市29个旗、县(市、区),调查监测总面积24.62万平方公里,全面掌握监测区各类型荒漠化、沙化土地的面积、程度、分布及变化情况。2019年7月,连日劳累的杨勇被确诊为右舌鳞状细胞癌,术后仍牵挂着荒漠化、沙化监测工作,仅休息3天,又重返工作岗位。
杨勇组织完成全国荒漠化、沙化内蒙古自治区东部4个盟市的第三次(2004年)调查监测图斑2.8万个、第四次(2009年)调查监测图斑7.1万个、第五次(2014年)调查监测图斑52万个和第六次(2019年)调查监测图斑500多万个的调查监测工作。
宋晓东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宋晓东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与项目近20项,成果获奖13项,其中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
他潜心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大面积枯死科技难题30余年,有重大发现和突破,提出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生态控制和多功能可持续经营技术并在省内外进行推广,为我国防沙治沙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1年12月至2018年11月,宋晓东任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所长,带领职工发扬“绿了章古台 白了少年头”的精神,加强所风建设,严于律己,真抓实干,实现了班子团结、队伍和谐、科技发展。2020年,固沙造林科研团队以“初心变恒心 大漠变绿洲”为题的事迹入选国家林草局首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进事迹”。
李忠宏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委书记
1992年,李忠宏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到陕西省铜川市林业系统工作,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基层实践使其被公认为“专家型”干部,2013年获得“全国绿化奖章”。
2020年,李忠宏担任榆林市榆阳区党政主要领导。上任伊始,他就着手研究解决榆阳区资源高度富集与生态极其脆弱并存、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榆阳区坚持全域植绿,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00万亩,新增造林面积46.8万亩。坚决向推沙造地、毁林开垦行为“亮剑”,累计复绿地块1.57万亩,对所涉30名责任人严肃追责。
针对毛乌素沙地“二次沙化”风险,他推动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出台政策全面推行薯麦轮作,破解林草管护抚育难题。推动建成榆林野生动物园、沙漠森林公园,在榆阳区南部丘陵沟壑区种植山地苹果3.8万亩,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胡 兵 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董事长
胡兵的家乡是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芨芨村,就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2012年,在外创业成功的胡兵回家看望父母,遇见了持续两天两夜的沙尘天气。望着年迈的双亲和灰头土脸的乡亲们,胡兵暗下决心要为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做些事。
2013年初春,胡兵与召集的200多人同吃同住向沙漠进发。至今,胡兵以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为依托,在巴丹吉林沙漠西缘从南到北栽种起60多公里的绿色林带,栽植梭梭、白刺、红柳等生态林38.6万亩,沙化土地面积扩展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把沙漠变绿,只是第一步。让防沙治沙成为造福当地百姓的“生态银行”才是他的目标。自2016年以来,公司通过发展育苗产业和劳务输转等方式,主动向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84户356人实现脱贫增收,户均收入增加3.6万元以上,推进实现防沙治沙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
何香龙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分布着564.77万亩沙化土地,其中沙珠玉河中游谷地、塔拉滩等地沙化形势严重,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防沙治沙便是何香龙长年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何香龙从事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管理与防沙治沙的10多年间,他带领全州林草系统完成国土绿化594万亩,治理退化草原连续多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完成工程固沙及生物治沙115余万亩。开展光伏园区荒漠化土地多种方式恢复治理试验,“光伏+”治沙模式为打造海南州清洁能源高地作出贡献。
他带领干部职工深入沙区一线调研,组织编制了《海南州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青海省海南州创建全省防沙治沙示范州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海南州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青海省“十四五”时期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重大问题研究》等,有7项成果获得青海省科技成果奖。
库尔班·肉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护林员
1997年,年轻的库尔班·肉孜因为目睹家乡常年遭受风沙危害,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且末县从事防沙治沙工作。直到今日,他始终奔走在防风治沙最前线。
作为治沙人,他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父老的生活。1998年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成立之初,没有道路、没有桥梁,只能蹚水过河开展治沙造林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库尔班·肉孜没有退却,与同事们相互鼓劲、扶持,在且末县河东戈壁荒滩上营造了一条全长23公里、总面积12.9万亩的防沙治沙生态防护屏障。
库尔班·肉孜长期从事防沙治沙工作,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每日他都早早到达沙区施工地,开展机井钻凿、安装滴灌系统、拉运树苗、挖坑栽植、抚育管护等工作。25年来,他和同事踏遍了县城周边沙区的每个角落,为且末县防沙治沙事业贡献了青春和汗水。
谢小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艺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一团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359生态林”“沙漠生态治理”等工程,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绿化面积10.65万亩。在这期间,谢小云摸爬滚打在风沙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兵团治沙精神”。
为选择适合沙地、盐碱地造林树种,她大胆建议引进四翅滨藜。树种引种后虽然在63亩试验地成活率达90%,但在2019年秋季沙地造林中,苗木成活率却不到10%。
谢小云顶住压力,分析原因,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从2020年开春起,她连续数月吃住在工地,确保苗木起运、栽植、滴水灌溉、抚育等各个环节不出纰漏。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新栽植的3000多亩四翅滨藜成活率达70%左右且生长健壮。至2021年4月,全面完成2.6万亩四翅滨藜沙地造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呈现出“沙漠绿洲”生态景观。
徐新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主任(站长)
徐新文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等奖15项,入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专家库。
塔里木沙漠公路和准噶尔沙漠明渠是我国两大沙漠工程,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徐新文全程参与两大沙漠工程的防沙治沙研究工作,研发创建了流动沙地苦咸水滴灌造林模式、活化沙丘免灌植被恢复模式,为建成两条分别贯穿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沙漠的“绿色走廊”提供了科技支撑。
徐新文还致力于将防沙治沙技术成果推向国际,提升国际影响力。他带头研发了亚寒带中纬度生态屏障建设技术体系,创新5项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建成哈萨克斯坦首都圈23公顷生态屏障、毛里塔尼亚机械防沙新材料快速固沙、埃塞俄比亚灌丛化草地生态修复等5个示范基地,实现中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在中亚与非洲落地,在国际防沙治沙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智慧”。
李 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正高级工程师
李锋连续6次参与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负责第二、三、四、五、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报告编写工作,为准确研判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变化形势,科学制定防沙治沙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他积极参与防沙治沙科研工作和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工作。主持完成林业行业公益专项“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948”项目“荒漠化能量水平衡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引进”等科研课题10余项。负责制定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程,编制我国沙尘暴灾害风险因子评估图及风险综合评估与区划图,开发研制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系统。负责设计荒漠化能量水平衡遥感监测技术框架,开发研制荒漠化能量水平衡遥感监测系统,并实现业务化运行。
李锋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主要编撰者,他参与编撰出版著作(图集)7部。
徐永岗 某某部队处长
自负责造林绿化工作以来,徐永岗积极推进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和管林护绿等各项工作,2012年被表彰为争先创优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表彰为优秀机关干部,2018年被表彰为基地铸剑英才。
徐永岗任职以来,全面调研驻地地形特点,深入分析绿化工作形势,按区域、分阶段、有步骤推进场区荒山绿化造林工程,近年来累计绿化造林2.78万亩,建成绿化主题区域1个,长期管林育林22万亩,新植各类苗木319万株,确保部队造林绿化蓝图落地落实。部队绿化率达79%,防风固沙成效明显。
徐永岗始终坚持带头研究论证、跑点勘察、现场跟班,跑遍了场区沟坎梁峁,引种驯化苗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官兵脑海中留下“一身迷彩服+一身土和泥”的朴素、坚韧形象。他带动部队官兵掀起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热潮,展现了一名中共党员、革命军人的治沙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