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女生搭顺风车被扔高速的事件,将嘀嗒出行再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嘀嗒出行在司机管理、乘客安全保障方面的漏洞,更折射出公司背后的一系列问题。
据媒体报道,该女生在嘀嗒出行平台下单了独享顺风车服务,结果却遭遇司机违规搭载其他乘客、改变行程,并在高速路上被赶下车,导致脚踝受伤。嘀嗒出行虽然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封禁了涉事司机账号,并协助乘客处理报警事宜,但乘客对平台的声明并不满意,认为其内容不够客观,有“转移焦点”之嫌。
这并非嘀嗒出行首次遭受质疑。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嘀嗒出行的累计投诉量已超过2.1万条,涉及乘客和车主的多个方面。乘客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下单独享服务后却发现有其他乘客、司机车辆信息不符、违规收取高速费等;而车主则抱怨平台乱扣费、服务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乘客和车主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嘀嗒出行的品牌形象。
据消费保平台,姚女士投诉称,她于2024年6月11日在嘀嗒出行平台提前下单了12日从浙江嘉兴海盐美林金色港湾出发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顺风车,她选择了接受拼车模式,平台收费68.4元,另外,姚女士在平台上备注了与车主平摊额外费用。
但是司机于6月11日打电话告知她,总的费用是150元,她需要补足剩余的部分。姚女士表示:“我(当时)在不清楚具体高速费用以及有无拼车乘客的情况下,答应了。”
在达到目的地后,姚女士额外转了81.6元给司机。但是待行程结束后她查询具体高速费,发现司机多收了一半的高速费,并且车上除了她以外,还有另外两名乘客。姚女士表示很气愤:“他在我不知情的状态下诓骗我,我要求返还多花费的高速费用。”
顺风车乘客李琪吐槽称,搭乘顺风车时,自己经常会碰到司机从不同网约车平台拼凑乘客的情况,尽管她选择的还是比普通订单贵几十元钱的“独享”服务。“有一次,因为一个文件落在了老家,寄快递实在来不及,所以选择让顺风车送过来。尽管选择了独享,也跟司机说了自己很着急,但司机仍然选择绕路接人,说要送完所有人才可以送我的文件。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最后3个多小时才‘姗姗来迟’,平台上的显示还是‘独享’。”
不少乘客反映,如果司机在同一个平台上接单,那么平台会根据距离远近来给出司机最佳的行驶路线,显示拼单乘客最佳的上下车顺序。但由于司机在不同平台接单,各平台出行数据无法整合,对此,乘客均无法得知自己到达目的地的先后顺序,路线规划将完全交由司机掌控。除此之外,也有乘客反映自己曾遇到顺风车车主引导自己“线下支付”、要求乘客承担全部高速费等情况。
据了解,站在嘀嗒出行背后的大佬,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宋中杰。目前,宋中杰在嘀嗒出行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业务方向及管理,以及监督管理团队。值得一提的是,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创始人宋中杰从公司获得的报酬高达5409万元,其中包括薪金及其他福利65.5万元、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5332.5万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嘀嗒出行的业务高度依赖顺风车,这一单一的业务模式为其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尽管嘀嗒出行曾试图通过拓展出租车业务来降低对顺风车业务的依赖,但效果并不显著。截至去年上半年末,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而出租车网约服务则仅在国内96个城市提供。从营收占比来看,顺风车业务贡献的收入占同期总营收的比重高达96.3%,而智慧出租车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仅为0.8%。
这种高度依赖顺风车的业务模式,使得嘀嗒出行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一旦顺风车市场遭遇增长瓶颈或监管政策调整,嘀嗒出行的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都将受到严峻挑战。
此外,嘀嗒出行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令人失望。去年6月,嘀嗒出行终于如愿登陆港股,但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如今市值较上市首日已跌去近七成。这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嘀嗒出行未来发展的担忧,也对其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造成了负面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嘀嗒出行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也已动摇。根据嘀嗒出行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2021年其在国内顺风车市场的市占率高达38.1%,位列第一。但到了2023年,其市场份额已跌至31%,排名也跌至第二名。这意味着嘀嗒出行在顺风车市场的竞争力正在下降,其行业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综上所述,嘀嗒出行在司机管理、乘客安全保障、业务模式、资本市场表现以及行业地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乘客和车主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嘀嗒出行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如果嘀嗒出行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其未来发展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近期,一起女生搭顺风车被扔高速的事件,将嘀嗒出行再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嘀嗒出行在司机管理、乘客安全保障方面的漏洞,更折射出公司背后的一系列问题。
据媒体报道,该女生在嘀嗒出行平台下单了独享顺风车服务,结果却遭遇司机违规搭载其他乘客、改变行程,并在高速路上被赶下车,导致脚踝受伤。嘀嗒出行虽然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封禁了涉事司机账号,并协助乘客处理报警事宜,但乘客对平台的声明并不满意,认为其内容不够客观,有“转移焦点”之嫌。
这并非嘀嗒出行首次遭受质疑。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嘀嗒出行的累计投诉量已超过2.1万条,涉及乘客和车主的多个方面。乘客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下单独享服务后却发现有其他乘客、司机车辆信息不符、违规收取高速费等;而车主则抱怨平台乱扣费、服务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乘客和车主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嘀嗒出行的品牌形象。
据消费保平台,姚女士投诉称,她于2024年6月11日在嘀嗒出行平台提前下单了12日从浙江嘉兴海盐美林金色港湾出发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顺风车,她选择了接受拼车模式,平台收费68.4元,另外,姚女士在平台上备注了与车主平摊额外费用。
但是司机于6月11日打电话告知她,总的费用是150元,她需要补足剩余的部分。姚女士表示:“我(当时)在不清楚具体高速费用以及有无拼车乘客的情况下,答应了。”
在达到目的地后,姚女士额外转了81.6元给司机。但是待行程结束后她查询具体高速费,发现司机多收了一半的高速费,并且车上除了她以外,还有另外两名乘客。姚女士表示很气愤:“他在我不知情的状态下诓骗我,我要求返还多花费的高速费用。”
顺风车乘客李琪吐槽称,搭乘顺风车时,自己经常会碰到司机从不同网约车平台拼凑乘客的情况,尽管她选择的还是比普通订单贵几十元钱的“独享”服务。“有一次,因为一个文件落在了老家,寄快递实在来不及,所以选择让顺风车送过来。尽管选择了独享,也跟司机说了自己很着急,但司机仍然选择绕路接人,说要送完所有人才可以送我的文件。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最后3个多小时才‘姗姗来迟’,平台上的显示还是‘独享’。”
不少乘客反映,如果司机在同一个平台上接单,那么平台会根据距离远近来给出司机最佳的行驶路线,显示拼单乘客最佳的上下车顺序。但由于司机在不同平台接单,各平台出行数据无法整合,对此,乘客均无法得知自己到达目的地的先后顺序,路线规划将完全交由司机掌控。除此之外,也有乘客反映自己曾遇到顺风车车主引导自己“线下支付”、要求乘客承担全部高速费等情况。
据了解,站在嘀嗒出行背后的大佬,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宋中杰。目前,宋中杰在嘀嗒出行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业务方向及管理,以及监督管理团队。值得一提的是,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创始人宋中杰从公司获得的报酬高达5409万元,其中包括薪金及其他福利65.5万元、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5332.5万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嘀嗒出行的业务高度依赖顺风车,这一单一的业务模式为其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尽管嘀嗒出行曾试图通过拓展出租车业务来降低对顺风车业务的依赖,但效果并不显著。截至去年上半年末,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而出租车网约服务则仅在国内96个城市提供。从营收占比来看,顺风车业务贡献的收入占同期总营收的比重高达96.3%,而智慧出租车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仅为0.8%。
这种高度依赖顺风车的业务模式,使得嘀嗒出行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一旦顺风车市场遭遇增长瓶颈或监管政策调整,嘀嗒出行的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都将受到严峻挑战。
此外,嘀嗒出行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令人失望。去年6月,嘀嗒出行终于如愿登陆港股,但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如今市值较上市首日已跌去近七成。这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嘀嗒出行未来发展的担忧,也对其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造成了负面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嘀嗒出行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也已动摇。根据嘀嗒出行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2021年其在国内顺风车市场的市占率高达38.1%,位列第一。但到了2023年,其市场份额已跌至31%,排名也跌至第二名。这意味着嘀嗒出行在顺风车市场的竞争力正在下降,其行业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综上所述,嘀嗒出行在司机管理、乘客安全保障、业务模式、资本市场表现以及行业地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乘客和车主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嘀嗒出行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如果嘀嗒出行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其未来发展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