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三个次轮交易得到多里安-芬尼-史密斯后,湖人的阵容趋于完善了——配合克里斯蒂的崛起,湖人的外线防守几乎重回2020年的巅峰水准,此前困扰他们两年的“角色球员攻防不兼备”问题也终于成为过去式。
这两天,有许多朋友一直在问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虽然我之前针对此问题写了一个短篇,分析了湖人接下来运作的“上中下策”。但我感觉在那篇短短的一千多字简评里,还是没有把湖人接下来的运作方向给大家讲清楚。
那么这篇文章,我打算尽我所能、用我的理解,跟大家系统地聊聊NBA交易、建队的底层逻辑,包括湖人接下来的运作方向——这不仅仅是一篇针对湖人的文章,其实也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个人这些年看NBA所产生的一些对建队、交易的理解。
首先,“建队游戏”到底玩的是什么?
我是这样理解的:建队游戏的本质,是利用有限的薪资空间,将球队的即战力总和最大化。
我们知道,在工资帽的限制下,NBA球队可用的薪资空间是有限的,虽然球队可以利用伯德条款超过工资帽,但是超过工资帽之后会面临严苛的惩罚和限制:比如超级奢侈税、交易限制、签约限制、选秀权限制等等。(因为不是文章的重点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资料。)
总而言之,现实来讲,NBA球队是无法通过签约和交易无限拉大球队薪资空间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实现。)
所以,球队想要赢得总冠军,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薪资空间,将球队的即战力总和最大化。
那么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有几个关键词:
1、性价比
为何我们总说:“重要球员的新秀红利期对于争冠球队的搭建至关重要。”?
为何通常来讲:“围绕最好的球员建队最容易争冠。”?
其实究其原因就是 “性价比” 这三个字。
既然所有的球队,极限状态下的总体薪资空间都大差不差,那么哪支球队合同的性价比更高,就会拥有更高的“即战力总和”:
新秀合同是最容易产生高性价比的合同,所以“新秀红利期”和“童工合同”对于争冠队就非常重要;而顶薪合同的金额也是定死的,那么拿顶薪的球员越强,球队的“即战力总和”自然就会越高。
实际上,无论是签约任何价位的球员,该球员合同的“性价比”都是你应该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比如,330万的威少人人爱,但如果他要4700万,哪怕是现在蜜月期的掘金也必不可能留他)
不过,性价比虽然重要,但也不能作为建队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2、兼容性
如果说“合同性价比”是显而易见的数学问题,那么“兼容性”就是对错边界更模糊的“篮球问题”。
众所周知,篮球比赛不是简单的数值叠加游戏:
相同定位、彼此间兼容性差的球员放在一起,容易变成1+1<2;而定位互补、兼容性好的球员放在一起,则会产生1+1>2的效果。
球员之间的“兼容性”,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所能达到的“即战力总和”。
假如一支球队,某种单一定位球员的数量超过了他们所需的上限,就会产生“资源浪费”:即经济学上所说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像是太阳搭建的布克、杜兰特、比尔组合,还有国王搭建的福克斯、德罗赞组合,都是比较典型的对“兼容性”判断失误,导致阵容出现严重“边际效益递减”的案例——而且这种“兼容性”问题不仅在核心球星的身上出现,在角色球员的选择上同样会出现。
而假如球队阵容中某一球员与另一球员(或者整体阵容)严重不兼容,达到了必须“二选一”进行DNP的程度,就更加是一种“资源浪费”:过去两年的湖人就经常存在这一现象,球员要么攻强守弱、要么攻弱守强,到了关键时刻——“3-4000万薪资只能坐在场下”。
那么,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现象,球队在签约球员、做交易的时候,就必须要准确的判断出:
“到底我们缺少什么资源?”;
“我们该项资源是否已经达到饱和?”
最好的交易,是用“冗余资源”换“短缺资源”;而最糟糕的交易,则是用“短缺资源”换“冗余资源”。
用湖人自己举例:
2019年,湖人多换一得到戴维斯就是“用冗余资源换短缺资源”;
而2021年,湖人多换一换威少之所以失败,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用“短缺资源”换了“冗余资源”。
(去年休赛期,国王用巴恩斯换德罗赞的交易,也是“短缺资源”换“冗余资源”的典型案例之一。)
但是,就像我们在这一段落开头所说的那样——对于“冗余资源”的判定,其实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
一方面,“冗余”这个词,本身在通信工程中其实就并非贬义:它指的是“人为增加重复的配置,以达到增强其安全性的目的。”——这几乎可以无缝套用到篮球领域:
在一些兼容性不那么糟糕的位置增加一些“冗余”,有时也能够形成正向的叠加,并且增添“容错率”。
还是举例子:库里和汤普森的“双射手”配置;加福德和莱弗利的“双内线”配置;包括湖人此前的“多持球手”配置——其实都有定位重复的现象,但也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许多球员都是“多面手”,本身不只有一种定位。而且球员合同的“性价比”、球员的“纯实力”有时也能压倒“兼容性”:
比如詹姆斯和韦德,他们“主要身份”都是持球突破型球员,但是他们足够全能、在球员等级上也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组合得以成功;
比如塔图姆和杰伦布朗,他们在定位上也存在一定重复,但是由于攻防兼备锋线本身兼容性较好,而且两人此前合同年薪合计才不到6000万,所以凯尔特人也得以围绕他们组建出一套争冠阵容。
以上这些是正面案例,而我们看到的一些失败交易,其实很多时候也正是被球员的“多面手”属性混淆了判断,导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比如太阳队,他们之所以组建布克+杜兰特+比尔的阵容,可能就是看重了三人除了持球投之外,都还有组织和无球的属性;
比如快船队,之所以组建伦纳德和乔治的阵容,也是看重两人都是攻防兼备前锋,且都能够组织、都具备良好的无球兼容性。
当然,我们并不应该用“没有夺冠”去反推“某某组合就是不兼容”——事实上,是否夺冠只是一个结果,其中的影响因素太多。
在做“兼容性”的判定时,我们应该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看待问题——无视“兼容性”,或者仅仅注意片面的“兼容性”就一棒打死都是不对的。
3、湖人
聊完了我对于建队的看法,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以此方法论来分析一下湖人的运作方向了。
让我们先来摆开看一下湖人队的阵容:
控球后卫:里夫斯、文森特、希菲诺
得分后卫:克里斯蒂、克内克特、雷迪什、米尔顿
前锋:詹姆斯、八村垒、芬尼-史密斯、范德比尔特、伍德
中锋:戴维斯、海斯、克洛克
很显然,湖人现在的阵容——锋卫摇摆人最多,控球后卫和中锋较少。其中,控卫位置上的人手短缺问题尤其严重,中锋位置次之:
中锋位置上,湖人尚且有海斯、克洛克这样的合格替补,伍德、芬尼史密斯、詹姆斯也可以向五号位摇摆;但是控卫位置,湖人只有里夫斯和詹姆斯两名“正经控卫”,不仅人数少,而且“掉档”问题严重。
可以说,在交易走丹吉洛-拉塞尔之后,持球人位置取代了中锋位置,成为了目前湖人补强优先级最高的位置。
但是。
这里我要说但是了:
尽管持球人位置是湖人补强优先级最高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湖人应该把他们所有资产用于补充一名高等级主要持球人上。
因为——当我们计算“即战力总和”时会发现,洛杉矶湖人,其实是一支存在“主要持球手兼容性悖论”的球队。
原因就在勒布朗-詹姆斯和奥斯汀-里夫斯身上。
首先是詹姆斯。詹姆斯是一名顶薪球员,尽管现在他能打、也会打无球,但如果在比赛的最后五分钟他只是站在底角你会感到奇怪——詹姆斯如今持球的主要问题在于续航,但只论单位时间内的持球打成回合成功率,这个联盟依旧没有几个球员能够超过“全力詹”(哪怕他已经40岁了)。
这意味着,除非你能弄来卢卡或者SGA,不然关键时刻詹眉挡拆大概率还是湖人的杀招——那么这名高等级的持球人,他能防守吗?他能稳定的投中三分球吗?或者我们从薪资的角度发问——他和勒布朗,两名身价在3-4000万左右的球员,你打算让谁站在三分线外看戏?
毫无疑问,无论你怎么选,都会面临终结阵容“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种兼容性问题甚至不仅仅局限于“终极阵容时间段”、不仅仅局限于詹姆斯——到了季后赛一定轮次,勒布朗和戴维斯其实都会开启“季后赛模式”——更多接管进攻、更多冲框,开始“发力”。(是的,戴维斯也是一名存在季后赛模式的球员)
这时,另一名持球人是否还能提供匹配身价的表现?还是他会像布拉德-比尔和丹吉洛-拉塞尔一样陷入迷失?
如果你决定找一名接近顶薪级别的“主要持球手”,这真的是你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里夫斯身上,而且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
奥斯汀-里夫斯——湖人“后詹眉时代”重新崛起的真正原因、关键增量。
但是,他和主要持球手其实同样存在兼容性问题——只是由于此前他的角色小,没有什么人提而已。
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里夫斯到底是打无球厉害还是打持球厉害?
我的个人见解——毫无疑问,里夫斯打持球比打无球更厉害。
他是穷人版的马努-吉诺比利,而不是丹尼格林或者雷阿伦。
只有当里夫斯持球的时候,他才能发挥出他那灵蛇一般的运球过人、稳准狠的急停跳投和抛投、狡黠的找对抗造犯规——而当他无球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接球三分不怎么准的定点型射手,虽然也能攻击closeout、也能神奇的抢到一些进攻篮板,但终究防守不够好,也没有太多无球情况下的得分技能(比如切入或者无球跑位三分)。
当持球的时候,小里才是能打出【远超合同的即战力】的“洛杉矶之光”;而当无球时,他除了防守稍好,甚至还不如克内克特——这样一来,从“即战力总和”角度,他的合同“性价比”也就不复存在了,甚至表现能不能够匹配合同都不好说。
这其实才是过去两年,丹吉洛拉塞尔关键时刻被频频弃用的原因——湖人要么詹姆斯持球、要么里夫斯持球,他们两个持球效率都超过拉塞尔,而里夫斯已经占据了终结阵容中“防守端需要被保护球员”的位置,自然不可能多增添一个漏洞拉塞尔。
所以,大家明白我所说的【主要持球手兼容性悖论】的意思了吗?
主要持球手,虽然从常规赛来看,确实能够解决詹姆斯的续航问题和小里的不成熟问题,但是到了季后赛,却总是不可避免的成为“冗余资源”,甚至导致湖人的阵容从数学层面出现巨大的“资源浪费”——这就是过去几年湖人终结阵容一直不够强势的原因。
而一个能够兼容里夫斯,甚至能够让詹姆斯心甘情愿退居次席的持球手——何其难找。
(这意味着这个球员不仅需要攻防兼备,还需要有超过詹姆斯的打成回合能力)
目前市场上唯二有接近此潜力的球员:福克斯、英格拉姆。
前者,由于球员等级差距可以直接将小里剔除终结阵容,从而无视和里夫斯的兼容性问题,但和詹姆斯的兼容性问题超过“詹里组合”,而且我不认为国王本赛季会进行交易;
后者,且待观望一下复出后的表现和小里的后续发展吧。(管理层主要的顾虑可能是后续莺歌的大合同,会成为詹姆斯退役后阻碍湖人追求更高上限的因素)
聊完了“主要持球手”,让我们聊聊“次要持球手”。
只要是持球手,就会和“詹里眉”存在兼容性问题,但次要持球手的好处是薪资没那么高,哪怕剔出终结阵容也没那么心疼,从“即战力总和”上对球队的影响没那么大。
有些人可能会问:可次要持球手不进入终结阵容,不是等于终结阵容没补强吗?
是的,但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
终结阵容虽然没有补强,可衔接端阵容补强了——衔接端赢分更多,终结阵容的容错率也自然会增加。而且衔接段越强、主力就能越长时间安心坐在场下,甚至常规赛能够更少打焦灼局、打更少的比赛——那么也能从体能层面上对终结阵容提供帮助。
虽说季后赛大家都是短轮换,但短轮换也不等于5个人打满全场——你有足够强、足够稳定的第六、第七、第八人,不可能对球队没有帮助。(看看24掘金和23掘金的区别就知道了)
这是我一直将塞克斯顿+凯斯勒视作“上策”的原因。
塞克斯顿和凯斯勒,他们的作用不止是在常规赛帮詹姆斯、里夫斯、戴维斯减负——哪怕到了季后赛,他们也能极大的提升湖人衔接端的强度——让詹姆斯、里夫斯、戴维斯能更长时间坐在场下,有更好的体能进入关键时刻;包括在比赛早期不用“节省体力”,可以全力以赴拿出最好表现。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海斯、克洛克作为常规赛替补中锋很好。但是打到季后赛、打到更深轮次,你只能越来越少用他们——戴维斯还是会很累、还是要小心翼翼的控制自己的犯规数——但是如果替补席坐着的是沃克-凯斯勒,戴维斯哪怕打到总决赛,也可以安心的在场下坐10-15分钟,而且在这33-35分钟之内可以全力以赴的冲框、护框而不担心犯规问题。(我这里还没有考虑双塔阵容)
而有些人所担心的——“一个首轮换一个打十五分钟的球员不值。”
我们来算一笔账:
首先:
首轮换球员,本质上是“未来换现在”——即,损失未来即战力,换取现在即战力上升。而交易中当下的即战力是否损失,只看你付出的配平筹码是什么,不看你付出了几个首轮。
所以,从即战力增量方面,文森特+范德比尔特换凯斯勒+塞克斯顿是稳赚不赔的交易:
一方面,这笔交易是“冗余资源”换“稀缺资源”;
另一方面,凯斯勒的合同只要200多万,但实际上他有起码两千万的水平,也就是从“性价比”来说,湖人用两千多万的空间,实际换回了四千多万的“即战力”。(更何况文+彪实际即战力还无法匹配合同)
其次:
湖人如今的交易目标,不仅看现在,也看未来:一方面,他们希望将本赛季的“即战力总和”最大化,尝试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保证未来”。
这个“保证未来”,我的理解——一是保证一定竞争力,避免彻底摆烂;二是保证现有球员未来不贬值,以及球员中的“口碑”:
保持竞争力和口碑,是为了依托戴维斯和湖人的市场,吸引下一名顶级球星,这可以视为“计划一”;
而保证现有球员不贬值,是以防“计划一”失败,而未来又出现了现象级、湖人真的非常想得到的新秀——他们可以迅速将手中的球员“变现”,去换回选秀权。这可以视为“计划二”。
那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你认为湖人当下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未来灵活性、保证现有球员不贬值?
我们继续算账。
虽然湖人可交易的首轮只有两个,但实际他们未来六年,有五个首轮在自己手里——湖人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缺”未来。
所以,某一个、某两个首轮签用的“值不值”并不是湖人最在意的东西。
更何况,本赛季,目前市面上的“高等级球星”,福克斯不提,英格拉姆不需要两个首轮、也不值两个首轮。
再次强调——如何在本赛季将“即战力总和最大化”,以及如何“保证未来”,才是湖人最重要的考量。
那么聊到“即战力总和”,除了资产成本,湖人还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成本是时间成本——詹姆斯的时间正在飞速流逝。他每年都在下滑,也就是说,湖人按兵不动的话,他们的“即战力总和”是在不断下降的。
等到明年或者后年,我们先不提两个、三个首轮能不能换来福克斯或者更强的球员——哪怕能换来,那个时候,詹姆斯什么样?戴维斯什么样?这些事情说的准吗?湖人的“即战力总和”一定高于现在吗?
这个问题同样留给大家思考。
我想要表达的核心论点其实就一个:“一首轮换凯斯勒本赛季场均上场15分钟值不值”,这个问题对于湖人来说根本不重要。
湖人有且仅有的问题只有:
主要持球手和次要持球手+中锋,换哪个才能实现“即战力最大化”?
这个问题如果展开聊英格拉姆和各个次要持球手的技术特点,又要写个上万字,今天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多是“自我为主”的——不是指各位的主观判断,而是说看湖人自己在接下来的这一个月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多是关于什么?
就像我之前在简析中说的一样:
是选主要持球人还是次要持球人,主要看小里、老詹、浓眉接下来一个月在各自定位下的表现;
(这并不是说需要小里打出顶级持球人的表现,而是只要他和詹姆斯“能撑住”、能维持这几场的表现就可以——因为到了季后赛,詹眉都还会“升档”,贸然弄来一个主要持球人,打乱原有体系甚至改变詹眉核心地位反而是风险更高的选择(虽然也可能有高收益)——这几场里夫斯已经开了个好头)
而是否需要补一个更高等级的内线,则是看浓眉、海斯、克洛克接下来一个月的表现;
(海斯和克洛克最近确实越打越好了,但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看戴维斯)
甚至,我在思考一种疯狂的可能性——既然湖人能实现3个次轮换芬尼-史密斯,有没有可能用两个首轮实现“我全都要”......(虽然未来续约会有点麻烦)
今天就聊到这吧,我觉得我最想说的都已经说完了——我一向支持不同观点,也从不觉得自己“绝对正确”,这篇文章只是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你觉得有道理,那我很高兴;你觉得我不对,那我也愿意被说服。
来聊聊你的观点吧。
创作不易,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帮忙点点关注和推荐,也欢迎大家评论区指正交流,笔者会努力创作更高质量的篮球分析文章。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陈深的十日谈
在以三个次轮交易得到多里安-芬尼-史密斯后,湖人的阵容趋于完善了——配合克里斯蒂的崛起,湖人的外线防守几乎重回2020年的巅峰水准,此前困扰他们两年的“角色球员攻防不兼备”问题也终于成为过去式。
这两天,有许多朋友一直在问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虽然我之前针对此问题写了一个短篇,分析了湖人接下来运作的“上中下策”。但我感觉在那篇短短的一千多字简评里,还是没有把湖人接下来的运作方向给大家讲清楚。
那么这篇文章,我打算尽我所能、用我的理解,跟大家系统地聊聊NBA交易、建队的底层逻辑,包括湖人接下来的运作方向——这不仅仅是一篇针对湖人的文章,其实也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个人这些年看NBA所产生的一些对建队、交易的理解。
首先,“建队游戏”到底玩的是什么?
我是这样理解的:建队游戏的本质,是利用有限的薪资空间,将球队的即战力总和最大化。
我们知道,在工资帽的限制下,NBA球队可用的薪资空间是有限的,虽然球队可以利用伯德条款超过工资帽,但是超过工资帽之后会面临严苛的惩罚和限制:比如超级奢侈税、交易限制、签约限制、选秀权限制等等。(因为不是文章的重点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资料。)
总而言之,现实来讲,NBA球队是无法通过签约和交易无限拉大球队薪资空间的。(理论上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实现。)
所以,球队想要赢得总冠军,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薪资空间,将球队的即战力总和最大化。
那么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有几个关键词:
1、性价比
为何我们总说:“重要球员的新秀红利期对于争冠球队的搭建至关重要。”?
为何通常来讲:“围绕最好的球员建队最容易争冠。”?
其实究其原因就是 “性价比” 这三个字。
既然所有的球队,极限状态下的总体薪资空间都大差不差,那么哪支球队合同的性价比更高,就会拥有更高的“即战力总和”:
新秀合同是最容易产生高性价比的合同,所以“新秀红利期”和“童工合同”对于争冠队就非常重要;而顶薪合同的金额也是定死的,那么拿顶薪的球员越强,球队的“即战力总和”自然就会越高。
实际上,无论是签约任何价位的球员,该球员合同的“性价比”都是你应该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比如,330万的威少人人爱,但如果他要4700万,哪怕是现在蜜月期的掘金也必不可能留他)
不过,性价比虽然重要,但也不能作为建队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2、兼容性
如果说“合同性价比”是显而易见的数学问题,那么“兼容性”就是对错边界更模糊的“篮球问题”。
众所周知,篮球比赛不是简单的数值叠加游戏:
相同定位、彼此间兼容性差的球员放在一起,容易变成1+1<2;而定位互补、兼容性好的球员放在一起,则会产生1+1>2的效果。
球员之间的“兼容性”,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所能达到的“即战力总和”。
假如一支球队,某种单一定位球员的数量超过了他们所需的上限,就会产生“资源浪费”:即经济学上所说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像是太阳搭建的布克、杜兰特、比尔组合,还有国王搭建的福克斯、德罗赞组合,都是比较典型的对“兼容性”判断失误,导致阵容出现严重“边际效益递减”的案例——而且这种“兼容性”问题不仅在核心球星的身上出现,在角色球员的选择上同样会出现。
而假如球队阵容中某一球员与另一球员(或者整体阵容)严重不兼容,达到了必须“二选一”进行DNP的程度,就更加是一种“资源浪费”:过去两年的湖人就经常存在这一现象,球员要么攻强守弱、要么攻弱守强,到了关键时刻——“3-4000万薪资只能坐在场下”。
那么,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现象,球队在签约球员、做交易的时候,就必须要准确的判断出:
“到底我们缺少什么资源?”;
“我们该项资源是否已经达到饱和?”
最好的交易,是用“冗余资源”换“短缺资源”;而最糟糕的交易,则是用“短缺资源”换“冗余资源”。
用湖人自己举例:
2019年,湖人多换一得到戴维斯就是“用冗余资源换短缺资源”;
而2021年,湖人多换一换威少之所以失败,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用“短缺资源”换了“冗余资源”。
(去年休赛期,国王用巴恩斯换德罗赞的交易,也是“短缺资源”换“冗余资源”的典型案例之一。)
但是,就像我们在这一段落开头所说的那样——对于“冗余资源”的判定,其实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
一方面,“冗余”这个词,本身在通信工程中其实就并非贬义:它指的是“人为增加重复的配置,以达到增强其安全性的目的。”——这几乎可以无缝套用到篮球领域:
在一些兼容性不那么糟糕的位置增加一些“冗余”,有时也能够形成正向的叠加,并且增添“容错率”。
还是举例子:库里和汤普森的“双射手”配置;加福德和莱弗利的“双内线”配置;包括湖人此前的“多持球手”配置——其实都有定位重复的现象,但也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许多球员都是“多面手”,本身不只有一种定位。而且球员合同的“性价比”、球员的“纯实力”有时也能压倒“兼容性”:
比如詹姆斯和韦德,他们“主要身份”都是持球突破型球员,但是他们足够全能、在球员等级上也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组合得以成功;
比如塔图姆和杰伦布朗,他们在定位上也存在一定重复,但是由于攻防兼备锋线本身兼容性较好,而且两人此前合同年薪合计才不到6000万,所以凯尔特人也得以围绕他们组建出一套争冠阵容。
以上这些是正面案例,而我们看到的一些失败交易,其实很多时候也正是被球员的“多面手”属性混淆了判断,导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比如太阳队,他们之所以组建布克+杜兰特+比尔的阵容,可能就是看重了三人除了持球投之外,都还有组织和无球的属性;
比如快船队,之所以组建伦纳德和乔治的阵容,也是看重两人都是攻防兼备前锋,且都能够组织、都具备良好的无球兼容性。
当然,我们并不应该用“没有夺冠”去反推“某某组合就是不兼容”——事实上,是否夺冠只是一个结果,其中的影响因素太多。
在做“兼容性”的判定时,我们应该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看待问题——无视“兼容性”,或者仅仅注意片面的“兼容性”就一棒打死都是不对的。
3、湖人
聊完了我对于建队的看法,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以此方法论来分析一下湖人的运作方向了。
让我们先来摆开看一下湖人队的阵容:
控球后卫:里夫斯、文森特、希菲诺
得分后卫:克里斯蒂、克内克特、雷迪什、米尔顿
前锋:詹姆斯、八村垒、芬尼-史密斯、范德比尔特、伍德
中锋:戴维斯、海斯、克洛克
很显然,湖人现在的阵容——锋卫摇摆人最多,控球后卫和中锋较少。其中,控卫位置上的人手短缺问题尤其严重,中锋位置次之:
中锋位置上,湖人尚且有海斯、克洛克这样的合格替补,伍德、芬尼史密斯、詹姆斯也可以向五号位摇摆;但是控卫位置,湖人只有里夫斯和詹姆斯两名“正经控卫”,不仅人数少,而且“掉档”问题严重。
可以说,在交易走丹吉洛-拉塞尔之后,持球人位置取代了中锋位置,成为了目前湖人补强优先级最高的位置。
但是。
这里我要说但是了:
尽管持球人位置是湖人补强优先级最高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湖人应该把他们所有资产用于补充一名高等级主要持球人上。
因为——当我们计算“即战力总和”时会发现,洛杉矶湖人,其实是一支存在“主要持球手兼容性悖论”的球队。
原因就在勒布朗-詹姆斯和奥斯汀-里夫斯身上。
首先是詹姆斯。詹姆斯是一名顶薪球员,尽管现在他能打、也会打无球,但如果在比赛的最后五分钟他只是站在底角你会感到奇怪——詹姆斯如今持球的主要问题在于续航,但只论单位时间内的持球打成回合成功率,这个联盟依旧没有几个球员能够超过“全力詹”(哪怕他已经40岁了)。
这意味着,除非你能弄来卢卡或者SGA,不然关键时刻詹眉挡拆大概率还是湖人的杀招——那么这名高等级的持球人,他能防守吗?他能稳定的投中三分球吗?或者我们从薪资的角度发问——他和勒布朗,两名身价在3-4000万左右的球员,你打算让谁站在三分线外看戏?
毫无疑问,无论你怎么选,都会面临终结阵容“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种兼容性问题甚至不仅仅局限于“终极阵容时间段”、不仅仅局限于詹姆斯——到了季后赛一定轮次,勒布朗和戴维斯其实都会开启“季后赛模式”——更多接管进攻、更多冲框,开始“发力”。(是的,戴维斯也是一名存在季后赛模式的球员)
这时,另一名持球人是否还能提供匹配身价的表现?还是他会像布拉德-比尔和丹吉洛-拉塞尔一样陷入迷失?
如果你决定找一名接近顶薪级别的“主要持球手”,这真的是你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里夫斯身上,而且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
奥斯汀-里夫斯——湖人“后詹眉时代”重新崛起的真正原因、关键增量。
但是,他和主要持球手其实同样存在兼容性问题——只是由于此前他的角色小,没有什么人提而已。
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里夫斯到底是打无球厉害还是打持球厉害?
我的个人见解——毫无疑问,里夫斯打持球比打无球更厉害。
他是穷人版的马努-吉诺比利,而不是丹尼格林或者雷阿伦。
只有当里夫斯持球的时候,他才能发挥出他那灵蛇一般的运球过人、稳准狠的急停跳投和抛投、狡黠的找对抗造犯规——而当他无球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接球三分不怎么准的定点型射手,虽然也能攻击closeout、也能神奇的抢到一些进攻篮板,但终究防守不够好,也没有太多无球情况下的得分技能(比如切入或者无球跑位三分)。
当持球的时候,小里才是能打出【远超合同的即战力】的“洛杉矶之光”;而当无球时,他除了防守稍好,甚至还不如克内克特——这样一来,从“即战力总和”角度,他的合同“性价比”也就不复存在了,甚至表现能不能够匹配合同都不好说。
这其实才是过去两年,丹吉洛拉塞尔关键时刻被频频弃用的原因——湖人要么詹姆斯持球、要么里夫斯持球,他们两个持球效率都超过拉塞尔,而里夫斯已经占据了终结阵容中“防守端需要被保护球员”的位置,自然不可能多增添一个漏洞拉塞尔。
所以,大家明白我所说的【主要持球手兼容性悖论】的意思了吗?
主要持球手,虽然从常规赛来看,确实能够解决詹姆斯的续航问题和小里的不成熟问题,但是到了季后赛,却总是不可避免的成为“冗余资源”,甚至导致湖人的阵容从数学层面出现巨大的“资源浪费”——这就是过去几年湖人终结阵容一直不够强势的原因。
而一个能够兼容里夫斯,甚至能够让詹姆斯心甘情愿退居次席的持球手——何其难找。
(这意味着这个球员不仅需要攻防兼备,还需要有超过詹姆斯的打成回合能力)
目前市场上唯二有接近此潜力的球员:福克斯、英格拉姆。
前者,由于球员等级差距可以直接将小里剔除终结阵容,从而无视和里夫斯的兼容性问题,但和詹姆斯的兼容性问题超过“詹里组合”,而且我不认为国王本赛季会进行交易;
后者,且待观望一下复出后的表现和小里的后续发展吧。(管理层主要的顾虑可能是后续莺歌的大合同,会成为詹姆斯退役后阻碍湖人追求更高上限的因素)
聊完了“主要持球手”,让我们聊聊“次要持球手”。
只要是持球手,就会和“詹里眉”存在兼容性问题,但次要持球手的好处是薪资没那么高,哪怕剔出终结阵容也没那么心疼,从“即战力总和”上对球队的影响没那么大。
有些人可能会问:可次要持球手不进入终结阵容,不是等于终结阵容没补强吗?
是的,但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
终结阵容虽然没有补强,可衔接端阵容补强了——衔接端赢分更多,终结阵容的容错率也自然会增加。而且衔接段越强、主力就能越长时间安心坐在场下,甚至常规赛能够更少打焦灼局、打更少的比赛——那么也能从体能层面上对终结阵容提供帮助。
虽说季后赛大家都是短轮换,但短轮换也不等于5个人打满全场——你有足够强、足够稳定的第六、第七、第八人,不可能对球队没有帮助。(看看24掘金和23掘金的区别就知道了)
这是我一直将塞克斯顿+凯斯勒视作“上策”的原因。
塞克斯顿和凯斯勒,他们的作用不止是在常规赛帮詹姆斯、里夫斯、戴维斯减负——哪怕到了季后赛,他们也能极大的提升湖人衔接端的强度——让詹姆斯、里夫斯、戴维斯能更长时间坐在场下,有更好的体能进入关键时刻;包括在比赛早期不用“节省体力”,可以全力以赴拿出最好表现。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海斯、克洛克作为常规赛替补中锋很好。但是打到季后赛、打到更深轮次,你只能越来越少用他们——戴维斯还是会很累、还是要小心翼翼的控制自己的犯规数——但是如果替补席坐着的是沃克-凯斯勒,戴维斯哪怕打到总决赛,也可以安心的在场下坐10-15分钟,而且在这33-35分钟之内可以全力以赴的冲框、护框而不担心犯规问题。(我这里还没有考虑双塔阵容)
而有些人所担心的——“一个首轮换一个打十五分钟的球员不值。”
我们来算一笔账:
首先:
首轮换球员,本质上是“未来换现在”——即,损失未来即战力,换取现在即战力上升。而交易中当下的即战力是否损失,只看你付出的配平筹码是什么,不看你付出了几个首轮。
所以,从即战力增量方面,文森特+范德比尔特换凯斯勒+塞克斯顿是稳赚不赔的交易:
一方面,这笔交易是“冗余资源”换“稀缺资源”;
另一方面,凯斯勒的合同只要200多万,但实际上他有起码两千万的水平,也就是从“性价比”来说,湖人用两千多万的空间,实际换回了四千多万的“即战力”。(更何况文+彪实际即战力还无法匹配合同)
其次:
湖人如今的交易目标,不仅看现在,也看未来:一方面,他们希望将本赛季的“即战力总和”最大化,尝试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保证未来”。
这个“保证未来”,我的理解——一是保证一定竞争力,避免彻底摆烂;二是保证现有球员未来不贬值,以及球员中的“口碑”:
保持竞争力和口碑,是为了依托戴维斯和湖人的市场,吸引下一名顶级球星,这可以视为“计划一”;
而保证现有球员不贬值,是以防“计划一”失败,而未来又出现了现象级、湖人真的非常想得到的新秀——他们可以迅速将手中的球员“变现”,去换回选秀权。这可以视为“计划二”。
那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你认为湖人当下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未来灵活性、保证现有球员不贬值?
我们继续算账。
虽然湖人可交易的首轮只有两个,但实际他们未来六年,有五个首轮在自己手里——湖人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缺”未来。
所以,某一个、某两个首轮签用的“值不值”并不是湖人最在意的东西。
更何况,本赛季,目前市面上的“高等级球星”,福克斯不提,英格拉姆不需要两个首轮、也不值两个首轮。
再次强调——如何在本赛季将“即战力总和最大化”,以及如何“保证未来”,才是湖人最重要的考量。
那么聊到“即战力总和”,除了资产成本,湖人还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成本是时间成本——詹姆斯的时间正在飞速流逝。他每年都在下滑,也就是说,湖人按兵不动的话,他们的“即战力总和”是在不断下降的。
等到明年或者后年,我们先不提两个、三个首轮能不能换来福克斯或者更强的球员——哪怕能换来,那个时候,詹姆斯什么样?戴维斯什么样?这些事情说的准吗?湖人的“即战力总和”一定高于现在吗?
这个问题同样留给大家思考。
我想要表达的核心论点其实就一个:“一首轮换凯斯勒本赛季场均上场15分钟值不值”,这个问题对于湖人来说根本不重要。
湖人有且仅有的问题只有:
主要持球手和次要持球手+中锋,换哪个才能实现“即战力最大化”?
这个问题如果展开聊英格拉姆和各个次要持球手的技术特点,又要写个上万字,今天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多是“自我为主”的——不是指各位的主观判断,而是说看湖人自己在接下来的这一个月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多是关于什么?
就像我之前在简析中说的一样:
是选主要持球人还是次要持球人,主要看小里、老詹、浓眉接下来一个月在各自定位下的表现;
(这并不是说需要小里打出顶级持球人的表现,而是只要他和詹姆斯“能撑住”、能维持这几场的表现就可以——因为到了季后赛,詹眉都还会“升档”,贸然弄来一个主要持球人,打乱原有体系甚至改变詹眉核心地位反而是风险更高的选择(虽然也可能有高收益)——这几场里夫斯已经开了个好头)
而是否需要补一个更高等级的内线,则是看浓眉、海斯、克洛克接下来一个月的表现;
(海斯和克洛克最近确实越打越好了,但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看戴维斯)
甚至,我在思考一种疯狂的可能性——既然湖人能实现3个次轮换芬尼-史密斯,有没有可能用两个首轮实现“我全都要”......(虽然未来续约会有点麻烦)
今天就聊到这吧,我觉得我最想说的都已经说完了——我一向支持不同观点,也从不觉得自己“绝对正确”,这篇文章只是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思考——你觉得有道理,那我很高兴;你觉得我不对,那我也愿意被说服。
来聊聊你的观点吧。
创作不易,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帮忙点点关注和推荐,也欢迎大家评论区指正交流,笔者会努力创作更高质量的篮球分析文章。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陈深的十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