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在HUPU发产品测评,主要还是球迷,在前几年发过几篇清洁电器产品的帖子,到现在还偶尔有JR私信和评论。
所以虎扑的流量、用户还是蛮真实的。
这次也是在官方提醒、支持下,给hupu的朋友一些真心的推荐。
我主要是研究扫地机、吸尘器、洗地机的,不会一味去推最新最贵的产品,我认为清洁电器就是工具属性,没必要买太好的。
虽然2025年马上会有带机械臂,像机器人的扫地机会推出,但我本人并不是很看好它的成熟度:
在2025年货街好物清单中,我推荐了几个产品型号:
2025年货街,清洁电器清单都是在我众多实测对比后,留下的较好的型号,后续我会一样样分享。
那么我这次推荐的扫地机是云鲸J5,是2024年下半年推出的,不是最新,但足够用,而且在国补下是很划算的:
云鲸的每一代扫地机产品,我都有测试体验,最长的一台用了3年多,从J1到J4,到今年上半年的逍遥001,随着云鲸J5的发布,相信很多朋友也在翘首以盼,看看这款机器是否值得选择。
清洁电器有一个重要的隐性因素就是用一段时间后的效果是否衰减,扫地机产品测1天,1星期,1个月可能会显现出不一样的状态。
本次分享,是基于1个多月的测试,断断续续完成了1000多平米的清洁里程,尘袋用到满负荷状态,所以也是真的花了很多心血在里面,产品的优劣点也显现出来。
先说说对云鲸J5的体验和感受
从第一次拆箱,到现在陆续使用,对云鲸J5的印象是变化的:
1、刚拿到机器时,并没有感到惊艳。
2、使用1000平米以上时,慢慢体会到了很多细节的精妙设计。
3、和云鲸上半年发布的旗舰款逍遥001来比,除了没有双目,其他方面属于云鲸顶配。
4、预计J系列将会成为未来云鲸的性价比跑量系列。
5、对用户来说,云鲸J5是一个稳妥的选择,不够惊艳,也没有明显的短板。
放一个对比配置表会比较清晰:
纸面参数看,很多提升。
重点应该关注的点
我们测评一个产品,既要面面俱到,也要抓住重点,2024年的扫地机行业,基础的轻负荷的清洁任务,鲜有不达标的产品,差异就体现在对复杂场景的处理细节和稳定性。因此这个章节,我们主要是去找到云鲸J5的差异化设计。
恒压拖布外扩+路径策略
云鲸其实是最早考虑到沿边拖地的品牌,当时的策略是扭屁股,在硬件方案不动的前提下,尽量拓展了清洁盲区,在当时是一种很智慧的做法(云鲸经常搞这种思路),但还是不够完美。
云鲸J5则补足了此前沿边拖地的小缺憾,是云鲸首款带有拖布外扩功能的产品。
有了外扩拖布后,直线沿边就很简单了,难的是不规则角落,我们先来看看效果。
拖布外扩拖地时经过直角(内外直角)时的后退补拖策略,在现有拖布形态下,已经做到了极致:
在经过外直角区域时,它的转弯轴的选择非常精准,几乎可以达到90°的转弯角度,之前我测过蛮多其他扫地机,在这方面确实还没有做的这么好的,有些会绕出去一大圈:
家中最常见的椅子腿、桌子腿是否清洁干净,是一个无法量化,但很考验性能的指标,相信有洁癖的人对这个绕桩清洁效果也挑不出毛病:
上面这个案例也能看出,云鲸的拖布在单次纳污容量上是很充裕的,在没有回洗的情况下能把大量重污都吃掉。
当家居底部有内凹时,还能拖布外扩结合甩尾方式,伸出一腿清洁,进去清洁的幅度还相当大,我看到这种就会觉得极度舒适:
此外,云鲸J5拖布的拖地深度和竞品比明显更强,原因有多方面:
1、拖布厚实,摩擦力大,云鲸一直是没有靠机身水箱去补水拖地的,就是因为拖布厚且容水、纳污量大,明眼人也看得出谁的用料足,下图中间这块是云鲸的拖布:
2、下压力足,即使是拖布外扩了,也在结构设计上保证了原有的下压力。
3、三角拖布比圆拖布对双拖布中线地带的有效摩擦更强。
为了避免拉踩,其他家的我不放了,有些拖布外扩的产品在大负荷脏污下真的是惨不忍睹,来看看云鲸J5(为了方便快速演示,采用了小区域测试):
因此,在拖地方面,云鲸J5既补足了拖地覆盖率问题,同时还保持了云鲸原有的拖地力度优势。
基站的动态热水清洗和双光谱检测
拖地干净的不光要拖布摩擦力度足够,还得拖布自清洁干净,上面的视频是脏污复拖的过程示例,但如果大家细心看我视频下方的文字注释,就可以看到2次清洗拖布的耗时是不同的:
第一次210秒,第二次165秒。
这就说明,基站对拖布的脏污程度判断是符合常理的,第一次显然更脏,就要多洗。
对于脏污判断,也是基站里的一个核心小技术,云鲸J5这方面和云鲸旗舰款逍遥001采用了同样的配置,双光谱脏污传感器+动态温度热水洗。
它的原理:双光谱(绿光和940nm近红外)不但可以检测有色脏水,还能检测到半透明的淀粉质脏水;而淀粉质脏水不能用太高温度洗,否则会糊化,也就是变得黏糊糊更加难清理。
具体的清洗策略:先判断有没有淀粉质脏水,有的话低温洗,洗到没有了再用高温洗。
用到的就是这个传感器:
此前在逍遥001上已经做过拖布自清洁过程的监测,温度曲线放给大家参考:
颗粒物识别
云鲸J5此次迭代的升级,很多都体现在细节处,不仔细看还很难发现,但实际上独具匠心。
给大家先看一下云鲸J5的2个行为表现。
贴边扫地时,首先能观察到右边刷的转速是要明显比左边刷高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沿边策略,但这次在遇到大颗粒物负载时,机器作出了2个新的改变:
1、机身向前减速,这样可增加吸入时间。
2、边刷转速降低,可以减少击飞概率。
在非贴边区域清扫时,遇到大颗粒物、大负荷垃圾时:
1、机器减速前进,增加吸入能力。
2、边刷不转,避免击飞到别处。
实现这种策略需要识别颗粒物,云鲸J5并未配置基于视觉的RGB摄像头,通过拆机也发现,它并非采用了传统的光学检测方案:
关于它的原理,后面拆机时再科普。
颗粒物识别这个功能,对于喜欢扫拖同时模式的用户同样有用,一旦发现大量颗粒物,就会触发复扫,并短暂的切换成单扫模式,拖布会抬起,这样大颗粒垃圾就不会被拖布带着跑划伤地板了。
当然,实测时也发现,目前的方案,对颗粒物识别主要是中大型颗粒,微小颗粒物不起作用。
这里也放一段相对完整的大负荷清扫测试花絮:
前半段扫地几乎没作用,中途我去找问题,发现尘袋满了,于是我换了空的尘盒,后半段扫地吸力就恢复了,效果相当好;这个花絮也说明,扫地机要用的好,也是需要适当维护、正确使用的。
风道中加入温湿度传感器
我自己一直坚持干湿分离操作的习惯,也一直倡导扫地机产品去掉扫拖同时的清洁模式,就是因为干湿同步清洁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让灰尘变泥、滋生细菌、腐败发臭、堵塞气道,机器人的寿命也会减少。
温湿度传感器的加入,可以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
它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机器人回到基站后,会判断一次尘仓里的温湿度值,然后自清洁后进行烘干,烘干的时长、风力就是根据温湿度传感器来自动计算的,目的就是保证每次烘干就彻底烘透。
可开合新边刷
毛发缠绕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没有滚刷和边刷,只要毛发稍微长一点,旋转方案多多少少会形成缠绕。
但扫地机受限于吸力和吸口宽度,滚刷和边刷还是目前不可或缺的方案。
在收到云鲸J5及其后的几天,云鲸又寄过来更新过的可开合的边刷:
关于这个边刷,我第一眼就想到了大疆无人机的螺旋桨叶片,它的可开合设计是为了收纳时占用更少的空间,在无人机开启时,电机会通过离心力把叶片自动甩开:
扫地机上的设计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处,边刷闭合后,原本缠绕的毛发有了解脱的可能,再配合吸口的吸力,可以将毛发吸走,用一个超慢动作的图演示下:
正常工作时,只要按照原来方向旋转,边刷就会张开,和普通边刷无异;需要解除毛发时则反向旋转,边刷闭合;此外,边刷收拢向内,在拖地时减少了二次污染涂抹,在扫地遇到大颗粒时的防击飞策略也起到了作用。
这又是一个设计上的巧思,几乎没有增加硬件成本,但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污水箱自清洁+自动上下水创新
目前版本的测试样机,云鲸还未提供上下水组件,所以这部分等后续再完善了。
避障性能
避障性能作为扫地机的核心要素之一,也不得不关注,但云鲸J5不像逍遥001有双目的高成本方案,对细长线束的检测是勉为其难,那么它的常规障碍物躲避我们还是要测一下的:
很典型的线激光结构光的性能表现,没有硬撞,有刮蹭,属于正常水平,线激光为前方+右侧方,遇到障碍物直线发生形变,通过红外cmos摄取形变并判断出障碍物及距离:
拆机
云鲸的每一台机器,我都拆过,从拆机也能看出产品设计的变化。
主板:云鲸的硬件主控国产化做得淋漓尽致,全志MR813做算力和交互,GD32做外设采集和控制:
主传感方案:机顶LDS主做导航定位,前+右采用线激光做避障。
本次云鲸J5内部增加了很多小设计,有些还非常隐蔽,如在滚刷仓的背部,找到了这个圆形金属片样式的东西:
这个东西是压电陶瓷片,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在扫地机中可用于颗粒物的检测,可以简单理解为:当较多、较大颗粒物被滚刷带入并被风机吸入气道时,颗粒物撞击气道壁,压电陶瓷片能够把这种撞击产生的振动转化成电压,主板只要对该电压的大小、产生频率做分析,就能判断出颗粒物大小,以及颗粒物多少,这个设计之前我在戴森V15吸尘器上也见过。
不过在云鲸J5上这个设计,我觉得难度比较大,第一是扫地机本身就是运动中,机身的振动、风机的振动会干扰它的采集精度,第二是压电陶瓷片并非直接接触到颗粒物,中间隔了一层滚刷仓的塑料体,振动是间接的,所以要做到非常精准的采集比较难。
下面这个是风路中的温湿度传感器:
此为尘仓边缘,用于检测尘盒、尘袋是否装载的红外对管,我建议这个功能都做了,干脆做成能检测尘满状态的功能,会更实用:
整机总体结构再看一下,以下分别是云鲸J4、云鲸逍遥001和云鲸J5(最右侧),其实变化蛮大的,特别是下方的电机部分,由于右拖布外扩的设计,使得机械结构复杂很多,右侧比重增加,所以去掉了配重块,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研究下它们的差异:
其中精妙的地方在于,下图的双联齿电机,通过丝杆联动拖布的升降:
又通过横向的连杆,实现拖布的外扩和收缩:
风机里面:
基站部分,好久没看,这次为了双光谱脏污传感器,特意也研究下。
云鲸这个基站是之前拆过的扫地机里,比较难拆的那个,光螺丝就有大几十颗,结构设计尤为缜密,看起来非常复杂,不过只要按照水路去分析就很清晰,3个液泵+1个热泵:
而污水浊度传感器,顺着污水管路去找,一下就找到了,传感器做了灌胶封装,看不到型号,应该是定制件,仅通过5芯线可以判断不是单光谱方案:
基站其他重要部件,水路接头比较复杂,是为了兼容自动上下水和水箱版本:
过程也记录下,拆机不易,有想问的,可以在评论区提出,知无不言:
总结
1、和J4比全方位升级,价格也下来了,更低的价位相隔一年就买到了好得多的性能。
2、辅助传感器比较丰富,尘仓的温湿度检测、气道中的颗粒物检测、基站里的污水双光谱检测,都是很抓细节的设计。
3、核心功能成熟度高,体现在它在不规则区域时,路径和走位合理、一致性高,长期用就比较省心。
4、拖地干净一直是云鲸强项,在外扩拖布之后,拖地下压力依旧强悍。
5、没有明显短板,可用性高,作为J系列新品,售价是行业中位价格,性价比高。
6、脏污复拖等一些特色功能,尽量用默认的“鲸灵”选项,可以认为该选项为自动模式,会开启很多智能功能。
7、最后提醒一点:家里地上数据线乱扔的,则应该考虑逍遥001。
我很少在HUPU发产品测评,主要还是球迷,在前几年发过几篇清洁电器产品的帖子,到现在还偶尔有JR私信和评论。
所以虎扑的流量、用户还是蛮真实的。
这次也是在官方提醒、支持下,给hupu的朋友一些真心的推荐。
我主要是研究扫地机、吸尘器、洗地机的,不会一味去推最新最贵的产品,我认为清洁电器就是工具属性,没必要买太好的。
虽然2025年马上会有带机械臂,像机器人的扫地机会推出,但我本人并不是很看好它的成熟度:
在2025年货街好物清单中,我推荐了几个产品型号:
2025年货街,清洁电器清单都是在我众多实测对比后,留下的较好的型号,后续我会一样样分享。
那么我这次推荐的扫地机是云鲸J5,是2024年下半年推出的,不是最新,但足够用,而且在国补下是很划算的:
云鲸的每一代扫地机产品,我都有测试体验,最长的一台用了3年多,从J1到J4,到今年上半年的逍遥001,随着云鲸J5的发布,相信很多朋友也在翘首以盼,看看这款机器是否值得选择。
清洁电器有一个重要的隐性因素就是用一段时间后的效果是否衰减,扫地机产品测1天,1星期,1个月可能会显现出不一样的状态。
本次分享,是基于1个多月的测试,断断续续完成了1000多平米的清洁里程,尘袋用到满负荷状态,所以也是真的花了很多心血在里面,产品的优劣点也显现出来。
先说说对云鲸J5的体验和感受
从第一次拆箱,到现在陆续使用,对云鲸J5的印象是变化的:
1、刚拿到机器时,并没有感到惊艳。
2、使用1000平米以上时,慢慢体会到了很多细节的精妙设计。
3、和云鲸上半年发布的旗舰款逍遥001来比,除了没有双目,其他方面属于云鲸顶配。
4、预计J系列将会成为未来云鲸的性价比跑量系列。
5、对用户来说,云鲸J5是一个稳妥的选择,不够惊艳,也没有明显的短板。
放一个对比配置表会比较清晰:
纸面参数看,很多提升。
重点应该关注的点
我们测评一个产品,既要面面俱到,也要抓住重点,2024年的扫地机行业,基础的轻负荷的清洁任务,鲜有不达标的产品,差异就体现在对复杂场景的处理细节和稳定性。因此这个章节,我们主要是去找到云鲸J5的差异化设计。
恒压拖布外扩+路径策略
云鲸其实是最早考虑到沿边拖地的品牌,当时的策略是扭屁股,在硬件方案不动的前提下,尽量拓展了清洁盲区,在当时是一种很智慧的做法(云鲸经常搞这种思路),但还是不够完美。
云鲸J5则补足了此前沿边拖地的小缺憾,是云鲸首款带有拖布外扩功能的产品。
有了外扩拖布后,直线沿边就很简单了,难的是不规则角落,我们先来看看效果。
拖布外扩拖地时经过直角(内外直角)时的后退补拖策略,在现有拖布形态下,已经做到了极致:
在经过外直角区域时,它的转弯轴的选择非常精准,几乎可以达到90°的转弯角度,之前我测过蛮多其他扫地机,在这方面确实还没有做的这么好的,有些会绕出去一大圈:
家中最常见的椅子腿、桌子腿是否清洁干净,是一个无法量化,但很考验性能的指标,相信有洁癖的人对这个绕桩清洁效果也挑不出毛病:
上面这个案例也能看出,云鲸的拖布在单次纳污容量上是很充裕的,在没有回洗的情况下能把大量重污都吃掉。
当家居底部有内凹时,还能拖布外扩结合甩尾方式,伸出一腿清洁,进去清洁的幅度还相当大,我看到这种就会觉得极度舒适:
此外,云鲸J5拖布的拖地深度和竞品比明显更强,原因有多方面:
1、拖布厚实,摩擦力大,云鲸一直是没有靠机身水箱去补水拖地的,就是因为拖布厚且容水、纳污量大,明眼人也看得出谁的用料足,下图中间这块是云鲸的拖布:
2、下压力足,即使是拖布外扩了,也在结构设计上保证了原有的下压力。
3、三角拖布比圆拖布对双拖布中线地带的有效摩擦更强。
为了避免拉踩,其他家的我不放了,有些拖布外扩的产品在大负荷脏污下真的是惨不忍睹,来看看云鲸J5(为了方便快速演示,采用了小区域测试):
因此,在拖地方面,云鲸J5既补足了拖地覆盖率问题,同时还保持了云鲸原有的拖地力度优势。
基站的动态热水清洗和双光谱检测
拖地干净的不光要拖布摩擦力度足够,还得拖布自清洁干净,上面的视频是脏污复拖的过程示例,但如果大家细心看我视频下方的文字注释,就可以看到2次清洗拖布的耗时是不同的:
第一次210秒,第二次165秒。
这就说明,基站对拖布的脏污程度判断是符合常理的,第一次显然更脏,就要多洗。
对于脏污判断,也是基站里的一个核心小技术,云鲸J5这方面和云鲸旗舰款逍遥001采用了同样的配置,双光谱脏污传感器+动态温度热水洗。
它的原理:双光谱(绿光和940nm近红外)不但可以检测有色脏水,还能检测到半透明的淀粉质脏水;而淀粉质脏水不能用太高温度洗,否则会糊化,也就是变得黏糊糊更加难清理。
具体的清洗策略:先判断有没有淀粉质脏水,有的话低温洗,洗到没有了再用高温洗。
用到的就是这个传感器:
此前在逍遥001上已经做过拖布自清洁过程的监测,温度曲线放给大家参考:
颗粒物识别
云鲸J5此次迭代的升级,很多都体现在细节处,不仔细看还很难发现,但实际上独具匠心。
给大家先看一下云鲸J5的2个行为表现。
贴边扫地时,首先能观察到右边刷的转速是要明显比左边刷高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沿边策略,但这次在遇到大颗粒物负载时,机器作出了2个新的改变:
1、机身向前减速,这样可增加吸入时间。
2、边刷转速降低,可以减少击飞概率。
在非贴边区域清扫时,遇到大颗粒物、大负荷垃圾时:
1、机器减速前进,增加吸入能力。
2、边刷不转,避免击飞到别处。
实现这种策略需要识别颗粒物,云鲸J5并未配置基于视觉的RGB摄像头,通过拆机也发现,它并非采用了传统的光学检测方案:
关于它的原理,后面拆机时再科普。
颗粒物识别这个功能,对于喜欢扫拖同时模式的用户同样有用,一旦发现大量颗粒物,就会触发复扫,并短暂的切换成单扫模式,拖布会抬起,这样大颗粒垃圾就不会被拖布带着跑划伤地板了。
当然,实测时也发现,目前的方案,对颗粒物识别主要是中大型颗粒,微小颗粒物不起作用。
这里也放一段相对完整的大负荷清扫测试花絮:
前半段扫地几乎没作用,中途我去找问题,发现尘袋满了,于是我换了空的尘盒,后半段扫地吸力就恢复了,效果相当好;这个花絮也说明,扫地机要用的好,也是需要适当维护、正确使用的。
风道中加入温湿度传感器
我自己一直坚持干湿分离操作的习惯,也一直倡导扫地机产品去掉扫拖同时的清洁模式,就是因为干湿同步清洁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让灰尘变泥、滋生细菌、腐败发臭、堵塞气道,机器人的寿命也会减少。
温湿度传感器的加入,可以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
它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机器人回到基站后,会判断一次尘仓里的温湿度值,然后自清洁后进行烘干,烘干的时长、风力就是根据温湿度传感器来自动计算的,目的就是保证每次烘干就彻底烘透。
可开合新边刷
毛发缠绕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没有滚刷和边刷,只要毛发稍微长一点,旋转方案多多少少会形成缠绕。
但扫地机受限于吸力和吸口宽度,滚刷和边刷还是目前不可或缺的方案。
在收到云鲸J5及其后的几天,云鲸又寄过来更新过的可开合的边刷:
关于这个边刷,我第一眼就想到了大疆无人机的螺旋桨叶片,它的可开合设计是为了收纳时占用更少的空间,在无人机开启时,电机会通过离心力把叶片自动甩开:
扫地机上的设计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处,边刷闭合后,原本缠绕的毛发有了解脱的可能,再配合吸口的吸力,可以将毛发吸走,用一个超慢动作的图演示下:
正常工作时,只要按照原来方向旋转,边刷就会张开,和普通边刷无异;需要解除毛发时则反向旋转,边刷闭合;此外,边刷收拢向内,在拖地时减少了二次污染涂抹,在扫地遇到大颗粒时的防击飞策略也起到了作用。
这又是一个设计上的巧思,几乎没有增加硬件成本,但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污水箱自清洁+自动上下水创新
目前版本的测试样机,云鲸还未提供上下水组件,所以这部分等后续再完善了。
避障性能
避障性能作为扫地机的核心要素之一,也不得不关注,但云鲸J5不像逍遥001有双目的高成本方案,对细长线束的检测是勉为其难,那么它的常规障碍物躲避我们还是要测一下的:
很典型的线激光结构光的性能表现,没有硬撞,有刮蹭,属于正常水平,线激光为前方+右侧方,遇到障碍物直线发生形变,通过红外cmos摄取形变并判断出障碍物及距离:
拆机
云鲸的每一台机器,我都拆过,从拆机也能看出产品设计的变化。
主板:云鲸的硬件主控国产化做得淋漓尽致,全志MR813做算力和交互,GD32做外设采集和控制:
主传感方案:机顶LDS主做导航定位,前+右采用线激光做避障。
本次云鲸J5内部增加了很多小设计,有些还非常隐蔽,如在滚刷仓的背部,找到了这个圆形金属片样式的东西:
这个东西是压电陶瓷片,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在扫地机中可用于颗粒物的检测,可以简单理解为:当较多、较大颗粒物被滚刷带入并被风机吸入气道时,颗粒物撞击气道壁,压电陶瓷片能够把这种撞击产生的振动转化成电压,主板只要对该电压的大小、产生频率做分析,就能判断出颗粒物大小,以及颗粒物多少,这个设计之前我在戴森V15吸尘器上也见过。
不过在云鲸J5上这个设计,我觉得难度比较大,第一是扫地机本身就是运动中,机身的振动、风机的振动会干扰它的采集精度,第二是压电陶瓷片并非直接接触到颗粒物,中间隔了一层滚刷仓的塑料体,振动是间接的,所以要做到非常精准的采集比较难。
下面这个是风路中的温湿度传感器:
此为尘仓边缘,用于检测尘盒、尘袋是否装载的红外对管,我建议这个功能都做了,干脆做成能检测尘满状态的功能,会更实用:
整机总体结构再看一下,以下分别是云鲸J4、云鲸逍遥001和云鲸J5(最右侧),其实变化蛮大的,特别是下方的电机部分,由于右拖布外扩的设计,使得机械结构复杂很多,右侧比重增加,所以去掉了配重块,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研究下它们的差异:
其中精妙的地方在于,下图的双联齿电机,通过丝杆联动拖布的升降:
又通过横向的连杆,实现拖布的外扩和收缩:
风机里面:
基站部分,好久没看,这次为了双光谱脏污传感器,特意也研究下。
云鲸这个基站是之前拆过的扫地机里,比较难拆的那个,光螺丝就有大几十颗,结构设计尤为缜密,看起来非常复杂,不过只要按照水路去分析就很清晰,3个液泵+1个热泵:
而污水浊度传感器,顺着污水管路去找,一下就找到了,传感器做了灌胶封装,看不到型号,应该是定制件,仅通过5芯线可以判断不是单光谱方案:
基站其他重要部件,水路接头比较复杂,是为了兼容自动上下水和水箱版本:
过程也记录下,拆机不易,有想问的,可以在评论区提出,知无不言:
总结
1、和J4比全方位升级,价格也下来了,更低的价位相隔一年就买到了好得多的性能。
2、辅助传感器比较丰富,尘仓的温湿度检测、气道中的颗粒物检测、基站里的污水双光谱检测,都是很抓细节的设计。
3、核心功能成熟度高,体现在它在不规则区域时,路径和走位合理、一致性高,长期用就比较省心。
4、拖地干净一直是云鲸强项,在外扩拖布之后,拖地下压力依旧强悍。
5、没有明显短板,可用性高,作为J系列新品,售价是行业中位价格,性价比高。
6、脏污复拖等一些特色功能,尽量用默认的“鲸灵”选项,可以认为该选项为自动模式,会开启很多智能功能。
7、最后提醒一点:家里地上数据线乱扔的,则应该考虑逍遥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