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某车企起诉自媒体,一审判赔201万,在我的印象中,这应该是自媒体赔偿企业中最高的金额了。后来我搜了一下,还有一家媒体赔了某车企500万元,那个好像是最高的。
我也间接经历过一些作者和企业打官司的案例,
一般法院判定作者名誉权赔偿企业,是很谨慎的。
首先要确定是攻击、侮辱、失实性言论。这里面有很多道道———
比如内容创作者说了一个观点,法院会让对方他提供证据,必须是权威的内容,比如官媒的报道。
再比如有作者说某企业是“垃圾、肮脏”,这种就是明显带有主观倾向的负面词汇,这种案例企业一告一个准。
再举个案例,几年前一位作者写文说某共享单车企业“像水蛭一样吸投资人的血”,企业很生气,遂起诉作者。后来法院说这是个人色彩的评论,没有达到侮辱或者诽谤。也就是说,也要在侵犯名誉权和言论自油权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还有,一般法院判自媒体赔偿,还得确定给企业造成了实际的损失,比如有人本来要买车,结果因为这个言论没买,已经签订的合同,因为这个言论不毁约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但,实际论证过程中,很难证实这些损失和这个言论直接相关。
对于大型的知名企业,品牌声誉具备较高价值,如果负面言论传播范围较广,降低了声誉,法院会认可一定的赔偿。但一般金额没那么多,我们常见的都是几万、几十万,这次直接是200万,可以说很高了。
看到某车企起诉自媒体,一审判赔201万,在我的印象中,这应该是自媒体赔偿企业中最高的金额了。后来我搜了一下,还有一家媒体赔了某车企500万元,那个好像是最高的。
我也间接经历过一些作者和企业打官司的案例,
一般法院判定作者名誉权赔偿企业,是很谨慎的。
首先要确定是攻击、侮辱、失实性言论。这里面有很多道道———
比如内容创作者说了一个观点,法院会让对方他提供证据,必须是权威的内容,比如官媒的报道。
再比如有作者说某企业是“垃圾、肮脏”,这种就是明显带有主观倾向的负面词汇,这种案例企业一告一个准。
再举个案例,几年前一位作者写文说某共享单车企业“像水蛭一样吸投资人的血”,企业很生气,遂起诉作者。后来法院说这是个人色彩的评论,没有达到侮辱或者诽谤。也就是说,也要在侵犯名誉权和言论自油权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还有,一般法院判自媒体赔偿,还得确定给企业造成了实际的损失,比如有人本来要买车,结果因为这个言论没买,已经签订的合同,因为这个言论不毁约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但,实际论证过程中,很难证实这些损失和这个言论直接相关。
对于大型的知名企业,品牌声誉具备较高价值,如果负面言论传播范围较广,降低了声誉,法院会认可一定的赔偿。但一般金额没那么多,我们常见的都是几万、几十万,这次直接是200万,可以说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