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老人家诞辰。
………
“我在师范学校学习了五年,成功抵制了后来所有广告的诱惑。最后我竟然拿到了学位。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经历了不少事情。正是在这个时期,我开始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我最早的社会活动经验也是在这里获得的。
“这所新学校有许多规章制度,我只赞同其中的极少数。例如,我反对把自然科学设为必修课。我想专修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没有认真学,因此这些课程我大多成绩很差。我最讨厌静物写生必修课,觉得这门课极度乏味。我常常想出尽可能简单的东西来画,赶快画完离开教室。记得有一回,我画了一幅‘半壁见海日’——一条直线,上面一个半圆。还有一回,我在图画考试时画了个椭圆应付了事。我管这叫鸡蛋。最后我得了40分,没及格。好在我的社会科学各门课成绩优秀,从而拉平了其他科目的低分。
“这里有一位国文教师,学生给他起了个绰号——‘袁大胡子’。他笑话我的作文是新闻记者的笔法。他瞧不上我崇拜的梁启超,认为他只是粗通文墨。我不得不改变文风。我学习韩愈的文章,掌握了古文文法。因此,多亏‘袁大胡子’,如果有需要的话,我现在还能写出一篇还算不错的文言文。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教师是杨昌济,他是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俩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他讲授伦理学,是一位唯心主义者,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他非常热烈地信仰自己的伦理学,努力向学生们灌输这样的信念——成为正直、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我读了蔡元培关于伦理学的译著,并受启发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心之力》。我那时也是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老师出于自己的唯心主义立场,对我的那篇文章予以高度评价,给了我100分。
“一位姓唐的教师经常给我看一些旧《民报》,我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那些报纸。我从报上了解到同盟会的活动和纲领。一天,我读到一份《民报》,里面讲了两名中国学生周游全国的故事,他们一路走到位于西藏边境的打箭炉。这件事令我深受鼓舞。我想效仿他们的做法,但没有钱,因此我想应该先尝试着在湖南旅行。
“第二年夏天,我开始徒步横穿湖南,经过了五个县。有个名叫萧瑜的学生和我做伴。我们的足迹踏遍了这五个县,没花一个铜板。农民们给我们吃的,为我们提供睡觉的地方。我们走到哪里都受到了友好的招待和欢迎。同我一起旅行的萧瑜,这个家伙后来成为南京方面的国民党官员,在易培基手下任职。易培基本是湖南师范学校的校长,后来在南京当了高官,还把萧瑜安排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做监守。萧瑜却盗卖了博物院最珍贵的一些文物,在1934年携款逃跑了。
“我觉得自己志向高远,需要结交一些亲密伙伴。一天,我在长沙一家报纸上登广告,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来联系我。我特别提出要结交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献身的青年。这个广告得到了三个半人的答复。其中一个是罗章龙,他后来加入了共产党,但又背叛了党。另外两个青年后来成了极端反动分子。‘半’个答复来自一个没有明确表达意见的青年,他的名字叫作李立三。李立三听完我的话就走了,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建议。我们之间从来没有发展出友谊来。
“不过,我渐渐在我的周围团结了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形成后来一个学会的核心,这个学会将对中国国家事务和命运产生广泛的影响。他们人数不多,但都是思想上先进的人,他们无暇议论鸡毛蒜皮的琐事。他们的言行一定要有目标。他们无暇谈情说爱,认为形势是如此严峻,求知的需求是如此迫切,根本没有时间去谈论女人或个人事务。我对女人没什么兴趣。我14岁时,父母给我娶了个20岁的姑娘,但我从未和她一起生活过——而且后来也一直没有。我没有把她当作我的妻子,当时也几乎没有想到过她。在这种年纪的男青年的生活中,议论女性魅力常常是重要内容,但我的同伴不仅没说过这方面的话,甚至还拒绝谈论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事。记得有一回,我到一位青年的家里去,他对我说起要买肉,而且当着我的面把用人喊来,同他讲买肉的事情,然后吩咐他去买一块。我十分恼火,后来再也没有和那个家伙见面。我和我的朋友们更喜欢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的属性,中国、世界乃至宇宙的特性!
“我们还对体育锻炼十分热衷。寒假里,我们徒步穿过田野,上山下山,绕城踱步,越过溪流。要是下雨的话,我们就把衬衫脱掉,称之为‘雨浴’。要是烈日炎炎,我们也把衬衫脱掉,称之为‘日光浴’。春风吹拂时,我们放声高喊,说这是个新的体育项目,名叫‘风浴’。霜降以后,我们仍然睡在外面。甚至于到了11月,我们还在冰冷的河水中游泳。所有这些都以‘体能训练’的名义进行着。对于增强我的体质,这也许大有裨益。后来,我在中国南方多次往返行军,在长征中从江西走到西北,正好迫切需要这种体质。
“我与其他城镇的很多学生和朋友建立了广泛的通信联系。我渐渐意识到,我们还需要一个更严密的组织。1917年,我和其他几位朋友推动建立了‘新民学会’。学会有70到80名会员,在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上的著名人物。曾经参加新民学会的较有名的共产党人有:罗迈(李维汉),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长;夏曦,现在在红二方面军工作;何叔衡,中央苏区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后于1935年被蒋介石杀害;郭亮,著名的工会组织者,1930年被何键杀害;萧子賞,作家,现居苏联;蔡和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27年被蒋介石杀害;易礼容,后来成为中央委员,接着‘叛变’国民党,成为资本主义工会的组织者;萧铮(音译),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是在最初的建党文件上签名的6个人之一,不久前病故。新民学会的大部分会员,都在1927年反革命政变中被杀害。
“大约在同时,另一个与新民学会性质相似的团体成立了,这就是湖北的‘互助社’。它的许多成员,后来也发展为共产党,其中包括:恽代英,他在反革命政变中被蒋介石杀害;林彪,他现在是红军大学校长;还有张浩,他现在负责白军(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官兵)工作。北平还有个名叫‘辅社’的团体,其中有些成员后来发展为共产党。在中国别的地方,特别是上海、杭州、汉口和天津,斗志昂扬的青年组织了一些进步团体,开始主张要对中国的政治施加影响。
“这些团体中的绝大多数,在组建时多少受了《新青年》的影响。《新青年》是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还在师范学校当学生时,就开始阅读这本杂志,并且十分欣赏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一时间,他们取代了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为我的楷模,而梁启超、康有为二人已经被我抛弃了。
“这时,我的思想成了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奇怪组合。我对于‘19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义和旧式自由主义有着模糊的热情,但我明确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
“我于1913年考入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里,一共只花了160元钱——其中还包括我多次交的报名费!这笔钱大概有三分之一用于买报纸,因为我每月要花大约1元钱的订阅费。我也经常在报摊上买书、买杂志。父亲骂我浪费,说这是把钱浪费在废纸上。但我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从1911年一直到1927年上井冈山,我一直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从未间断。
“我在学校的最后那年,母亲去世了。这样一来,我就更没有回家的兴趣了。那个夏天,我决定去北平。湖南有许多学生正计划去法国,想通过‘勤工俭学’的办法在那里读书。在世界大战中,法国曾以‘勤工俭学’的形式招募中国青年为其工作。这些学生在出国前,打算先到北平学习法文。我协助组织了这场运动,在一批批出国留学的人中间,有很多都是湖南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成为有名的进步人士。徐特立也受到这场运动的影响,在40多岁时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教席,去了法国。不过,他直到1927年才成为共产党员。
“我和一些湖南学生一道去了北平。不过,尽管我协助组织了这场运动,新民学会也支持这场运动,但我却不想到欧洲去。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不够了解,把我的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好处。当时,那些决定前往法国的学生向现在的中法大学校长李石曾学法文,但我没有这么做。我有别的打算。
“北平的生活费用对我来说似乎太高了。我是借了朋友们的钱去首都的,一到那里就得马上找工作。我以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学教师杨昌济,这时已经当上了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请他帮我找份工作,他将我介绍给大学图书馆的主任。这位主任就是李大钊,他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被张作霖杀害。李大钊为我安排了图书馆助理馆员的工作,我每月可以领到一大笔工资——8元钱。
“我职位低,大家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一项任务是登记来图书馆看报纸的读者姓名,但他们大多没把我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那些来图书馆阅读的人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著名领袖,像傅斯年、罗家伦等,这些人我都非常感兴趣。我试图与他们谈谈政治和文化问题,但他们都很忙,没空听一个图书馆助理馆员讲南方土话。
“不过我没有气馁。我加入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目的是在北大旁听课程。我在新闻学会遇到了一些同学,例如陈公博,他现在是南京方面的高官;再如谭平山,他后来加入了共产党,再后来又成了所谓‘第三党’党员;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有很大帮助。他在新闻学会当讲师,是一位自由主义者,怀揣炽热的理想,并且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于1926年被张作霖杀害。
“我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还遇见了张国焘——目前担任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康白情,他后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加了三K党(!);段锡朋,目前是南京方面的教育部次长。在这里,我还遇见并且爱上了杨开慧。她是我原来的伦理学教师杨昌济的女儿。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北平,他成为我的挚友。
“我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浓,思想越来越进步。我和你讲过这种情况的背景。但我当时的思想仍然是混乱的。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我正在寻找一条出路。我读了一些有关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并且深受影响。有一位名叫朱谦之的学生和我往来颇多,我们经常一起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当时我赞成无政府主义
的许多主张。
“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糟糕。不过,另一方面,古都之美对我来说也不失为一种生动鲜活的补偿。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与另外七个人合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当所有人都躺在炕上时,几乎挤得透不过气来。想翻身的时候,还得和两边的人提前打好招呼。不过,在公园和故宫广场,我见到了北国的早春。当北海仍结着厚厚的冰时,我见到了盛开的白梅,见到了北海边的杨柳,柳枝上挂着冰凌。这让我想起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画面,他曾这样描写北海冬日玉珠挂树的景象:‘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平数不尽的树木不由令我惊奇和赞叹。
“1919年年初,我跟要去法国的学生一起到了上海。我只有到天津去的车票,到那里以后不知道怎么再往前走。不过,俗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幸运的是,有个同学从北平孔德学校得到了一笔钱,他借给我10元钱,这样我就能买一张到浦口的车票。在去南京的路上,我在曲阜逗留了一下,去瞻谒孔子的陵墓。我见到了孔子的弟子们濯足的那条小溪,见到了圣人幼时居住的小镇。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孔庙附近,我也见到了相传由孔子栽种的那棵名树。我还在孔子的著名弟子颜回曾经住过的河边驻足停留,并且见到了孟子的出生地。在这次旅行中,我还登上了泰山,这座山是山东的圣山,冯玉祥将军曾在此隐居,还写下了爱国的对联。
“不过,当我到达浦口时,又是身无分文,还没有车票。没人能借给我钱,我不晓得要怎么离开浦口镇。最糟糕的是,我唯一的一双鞋被贼偷走了!哎呀!我该怎么办?不过,又是‘天无绝人之路’,我交上了好运。在火车站外面,我碰到了湖南来的一位老朋友,他成了我的‘活菩萨’。他借给我钱买了双鞋后,那笔钱还够买一张去上海的车票。就这样,我平安无事地完成了我的旅程——一路盯着我的新鞋。到上海后,我得知已经筹措到大量钱款,协助把学生送往法国,还提供了一笔钱帮我回湖南。我把朋友们送上轮船,然后就动身回长沙了。
“记得我第一次到北方去的旅途中,还有过这些游历:
“我曾沿着洞庭湖散步,绕着保定府城墙走了一圈。我曾在北海的冰上漫步。《三国演义》里有名的徐州城墙,还有历史上同样享有盛名的南京城墙,我都逛了一圈。最后我登上了泰山,瞻仰了孔墓。当时,这些对我来说,似乎不亚于我在湖南的经历和徒步旅行。
明天老人家诞辰。
………
“我在师范学校学习了五年,成功抵制了后来所有广告的诱惑。最后我竟然拿到了学位。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经历了不少事情。正是在这个时期,我开始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点。我最早的社会活动经验也是在这里获得的。
“这所新学校有许多规章制度,我只赞同其中的极少数。例如,我反对把自然科学设为必修课。我想专修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没有认真学,因此这些课程我大多成绩很差。我最讨厌静物写生必修课,觉得这门课极度乏味。我常常想出尽可能简单的东西来画,赶快画完离开教室。记得有一回,我画了一幅‘半壁见海日’——一条直线,上面一个半圆。还有一回,我在图画考试时画了个椭圆应付了事。我管这叫鸡蛋。最后我得了40分,没及格。好在我的社会科学各门课成绩优秀,从而拉平了其他科目的低分。
“这里有一位国文教师,学生给他起了个绰号——‘袁大胡子’。他笑话我的作文是新闻记者的笔法。他瞧不上我崇拜的梁启超,认为他只是粗通文墨。我不得不改变文风。我学习韩愈的文章,掌握了古文文法。因此,多亏‘袁大胡子’,如果有需要的话,我现在还能写出一篇还算不错的文言文。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教师是杨昌济,他是一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俩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他讲授伦理学,是一位唯心主义者,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他非常热烈地信仰自己的伦理学,努力向学生们灌输这样的信念——成为正直、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在他的影响下,我读了蔡元培关于伦理学的译著,并受启发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心之力》。我那时也是个唯心主义者,杨昌济老师出于自己的唯心主义立场,对我的那篇文章予以高度评价,给了我100分。
“一位姓唐的教师经常给我看一些旧《民报》,我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那些报纸。我从报上了解到同盟会的活动和纲领。一天,我读到一份《民报》,里面讲了两名中国学生周游全国的故事,他们一路走到位于西藏边境的打箭炉。这件事令我深受鼓舞。我想效仿他们的做法,但没有钱,因此我想应该先尝试着在湖南旅行。
“第二年夏天,我开始徒步横穿湖南,经过了五个县。有个名叫萧瑜的学生和我做伴。我们的足迹踏遍了这五个县,没花一个铜板。农民们给我们吃的,为我们提供睡觉的地方。我们走到哪里都受到了友好的招待和欢迎。同我一起旅行的萧瑜,这个家伙后来成为南京方面的国民党官员,在易培基手下任职。易培基本是湖南师范学校的校长,后来在南京当了高官,还把萧瑜安排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做监守。萧瑜却盗卖了博物院最珍贵的一些文物,在1934年携款逃跑了。
“我觉得自己志向高远,需要结交一些亲密伙伴。一天,我在长沙一家报纸上登广告,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来联系我。我特别提出要结交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献身的青年。这个广告得到了三个半人的答复。其中一个是罗章龙,他后来加入了共产党,但又背叛了党。另外两个青年后来成了极端反动分子。‘半’个答复来自一个没有明确表达意见的青年,他的名字叫作李立三。李立三听完我的话就走了,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建议。我们之间从来没有发展出友谊来。
“不过,我渐渐在我的周围团结了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形成后来一个学会的核心,这个学会将对中国国家事务和命运产生广泛的影响。他们人数不多,但都是思想上先进的人,他们无暇议论鸡毛蒜皮的琐事。他们的言行一定要有目标。他们无暇谈情说爱,认为形势是如此严峻,求知的需求是如此迫切,根本没有时间去谈论女人或个人事务。我对女人没什么兴趣。我14岁时,父母给我娶了个20岁的姑娘,但我从未和她一起生活过——而且后来也一直没有。我没有把她当作我的妻子,当时也几乎没有想到过她。在这种年纪的男青年的生活中,议论女性魅力常常是重要内容,但我的同伴不仅没说过这方面的话,甚至还拒绝谈论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事。记得有一回,我到一位青年的家里去,他对我说起要买肉,而且当着我的面把用人喊来,同他讲买肉的事情,然后吩咐他去买一块。我十分恼火,后来再也没有和那个家伙见面。我和我的朋友们更喜欢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的属性,中国、世界乃至宇宙的特性!
“我们还对体育锻炼十分热衷。寒假里,我们徒步穿过田野,上山下山,绕城踱步,越过溪流。要是下雨的话,我们就把衬衫脱掉,称之为‘雨浴’。要是烈日炎炎,我们也把衬衫脱掉,称之为‘日光浴’。春风吹拂时,我们放声高喊,说这是个新的体育项目,名叫‘风浴’。霜降以后,我们仍然睡在外面。甚至于到了11月,我们还在冰冷的河水中游泳。所有这些都以‘体能训练’的名义进行着。对于增强我的体质,这也许大有裨益。后来,我在中国南方多次往返行军,在长征中从江西走到西北,正好迫切需要这种体质。
“我与其他城镇的很多学生和朋友建立了广泛的通信联系。我渐渐意识到,我们还需要一个更严密的组织。1917年,我和其他几位朋友推动建立了‘新民学会’。学会有70到80名会员,在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上的著名人物。曾经参加新民学会的较有名的共产党人有:罗迈(李维汉),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长;夏曦,现在在红二方面军工作;何叔衡,中央苏区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后于1935年被蒋介石杀害;郭亮,著名的工会组织者,1930年被何键杀害;萧子賞,作家,现居苏联;蔡和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27年被蒋介石杀害;易礼容,后来成为中央委员,接着‘叛变’国民党,成为资本主义工会的组织者;萧铮(音译),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是在最初的建党文件上签名的6个人之一,不久前病故。新民学会的大部分会员,都在1927年反革命政变中被杀害。
“大约在同时,另一个与新民学会性质相似的团体成立了,这就是湖北的‘互助社’。它的许多成员,后来也发展为共产党,其中包括:恽代英,他在反革命政变中被蒋介石杀害;林彪,他现在是红军大学校长;还有张浩,他现在负责白军(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官兵)工作。北平还有个名叫‘辅社’的团体,其中有些成员后来发展为共产党。在中国别的地方,特别是上海、杭州、汉口和天津,斗志昂扬的青年组织了一些进步团体,开始主张要对中国的政治施加影响。
“这些团体中的绝大多数,在组建时多少受了《新青年》的影响。《新青年》是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还在师范学校当学生时,就开始阅读这本杂志,并且十分欣赏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一时间,他们取代了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为我的楷模,而梁启超、康有为二人已经被我抛弃了。
“这时,我的思想成了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奇怪组合。我对于‘19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义和旧式自由主义有着模糊的热情,但我明确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
“我于1913年考入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里,一共只花了160元钱——其中还包括我多次交的报名费!这笔钱大概有三分之一用于买报纸,因为我每月要花大约1元钱的订阅费。我也经常在报摊上买书、买杂志。父亲骂我浪费,说这是把钱浪费在废纸上。但我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从1911年一直到1927年上井冈山,我一直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从未间断。
“我在学校的最后那年,母亲去世了。这样一来,我就更没有回家的兴趣了。那个夏天,我决定去北平。湖南有许多学生正计划去法国,想通过‘勤工俭学’的办法在那里读书。在世界大战中,法国曾以‘勤工俭学’的形式招募中国青年为其工作。这些学生在出国前,打算先到北平学习法文。我协助组织了这场运动,在一批批出国留学的人中间,有很多都是湖南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成为有名的进步人士。徐特立也受到这场运动的影响,在40多岁时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教席,去了法国。不过,他直到1927年才成为共产党员。
“我和一些湖南学生一道去了北平。不过,尽管我协助组织了这场运动,新民学会也支持这场运动,但我却不想到欧洲去。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不够了解,把我的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好处。当时,那些决定前往法国的学生向现在的中法大学校长李石曾学法文,但我没有这么做。我有别的打算。
“北平的生活费用对我来说似乎太高了。我是借了朋友们的钱去首都的,一到那里就得马上找工作。我以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学教师杨昌济,这时已经当上了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请他帮我找份工作,他将我介绍给大学图书馆的主任。这位主任就是李大钊,他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被张作霖杀害。李大钊为我安排了图书馆助理馆员的工作,我每月可以领到一大笔工资——8元钱。
“我职位低,大家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一项任务是登记来图书馆看报纸的读者姓名,但他们大多没把我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那些来图书馆阅读的人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著名领袖,像傅斯年、罗家伦等,这些人我都非常感兴趣。我试图与他们谈谈政治和文化问题,但他们都很忙,没空听一个图书馆助理馆员讲南方土话。
“不过我没有气馁。我加入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目的是在北大旁听课程。我在新闻学会遇到了一些同学,例如陈公博,他现在是南京方面的高官;再如谭平山,他后来加入了共产党,再后来又成了所谓‘第三党’党员;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有很大帮助。他在新闻学会当讲师,是一位自由主义者,怀揣炽热的理想,并且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于1926年被张作霖杀害。
“我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还遇见了张国焘——目前担任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康白情,他后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加了三K党(!);段锡朋,目前是南京方面的教育部次长。在这里,我还遇见并且爱上了杨开慧。她是我原来的伦理学教师杨昌济的女儿。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北平,他成为我的挚友。
“我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浓,思想越来越进步。我和你讲过这种情况的背景。但我当时的思想仍然是混乱的。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我正在寻找一条出路。我读了一些有关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并且深受影响。有一位名叫朱谦之的学生和我往来颇多,我们经常一起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当时我赞成无政府主义
的许多主张。
“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糟糕。不过,另一方面,古都之美对我来说也不失为一种生动鲜活的补偿。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与另外七个人合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当所有人都躺在炕上时,几乎挤得透不过气来。想翻身的时候,还得和两边的人提前打好招呼。不过,在公园和故宫广场,我见到了北国的早春。当北海仍结着厚厚的冰时,我见到了盛开的白梅,见到了北海边的杨柳,柳枝上挂着冰凌。这让我想起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画面,他曾这样描写北海冬日玉珠挂树的景象:‘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平数不尽的树木不由令我惊奇和赞叹。
“1919年年初,我跟要去法国的学生一起到了上海。我只有到天津去的车票,到那里以后不知道怎么再往前走。不过,俗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幸运的是,有个同学从北平孔德学校得到了一笔钱,他借给我10元钱,这样我就能买一张到浦口的车票。在去南京的路上,我在曲阜逗留了一下,去瞻谒孔子的陵墓。我见到了孔子的弟子们濯足的那条小溪,见到了圣人幼时居住的小镇。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孔庙附近,我也见到了相传由孔子栽种的那棵名树。我还在孔子的著名弟子颜回曾经住过的河边驻足停留,并且见到了孟子的出生地。在这次旅行中,我还登上了泰山,这座山是山东的圣山,冯玉祥将军曾在此隐居,还写下了爱国的对联。
“不过,当我到达浦口时,又是身无分文,还没有车票。没人能借给我钱,我不晓得要怎么离开浦口镇。最糟糕的是,我唯一的一双鞋被贼偷走了!哎呀!我该怎么办?不过,又是‘天无绝人之路’,我交上了好运。在火车站外面,我碰到了湖南来的一位老朋友,他成了我的‘活菩萨’。他借给我钱买了双鞋后,那笔钱还够买一张去上海的车票。就这样,我平安无事地完成了我的旅程——一路盯着我的新鞋。到上海后,我得知已经筹措到大量钱款,协助把学生送往法国,还提供了一笔钱帮我回湖南。我把朋友们送上轮船,然后就动身回长沙了。
“记得我第一次到北方去的旅途中,还有过这些游历:
“我曾沿着洞庭湖散步,绕着保定府城墙走了一圈。我曾在北海的冰上漫步。《三国演义》里有名的徐州城墙,还有历史上同样享有盛名的南京城墙,我都逛了一圈。最后我登上了泰山,瞻仰了孔墓。当时,这些对我来说,似乎不亚于我在湖南的经历和徒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