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过去,今年的球鞋体验应该差不多截止了,简单分享下这一年体验过的众多球鞋。其中有新鞋也有不少回购。
基本信息:我个人每周球局会在2-3场全场,阶段性参加业余比赛,球场上主打1号位,7投3突的投射型后卫,2.7瘦脚+扁平足。这一年时间也经历了脚踝伤病(学生时期比赛留下来的撕脱性骨折导致的跟腓韧带松脱,高强度需要打脚)和髌腱炎,正在努力康复中。
言归正传,我大致将球鞋分为4档:T0比赛,T1推荐,T2中庸,T3避雷。下图为穿过的部分球鞋,还有几双文中也会提到。
省流版:
Tier 0: 比赛
zk6 luka1 闪击10 zk4
Tier 1: 推荐
zk8 hd2017 米切尔6 ae1 curry10(fox1)cut2
Tier 2: 平庸
cut 3 aj39 kai1 trae3
Tier 3: 避雷
zion3 jb3 ja2 狂潮5pro
Tier 0: 比赛:zk6 luka1 闪击10 zk4
闪击10:之前的帖子也有提到过闪击10是我个人认为李宁设计的非常不错的鞋子,虽然前期穿着时会因为GCU的抓地力过强和鞋面用料所限会有崴脚的风险,些许磨合后(抓地力下降点,beng踩扁一点)鞋脚一体性就能达到一个很不错的状态,缺点有:鞋垫非常劣质,需要更换硬挺一些的材料;不要选择粉红豹配色,鞋带孔摩擦力过大极难调整;后期鞋面强度掉的比较多,注重侧向支撑的慎选。
它不内扣
Luka1:没想到Luka出到3代了我最喜欢的还是Luka1。luka1的舒适度非常不错,强度在线,侧向支撑很舒服,同时足弓处的结构支撑非常饱满,在很大的外侧强度的前提下没有出现内扣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这都是让我能大胆做对抗的鞋子,上脚的存在感很低,Fomula23的特点就是吸震很到位但回弹感不强。
ZK6:最近有一点风口浪尖,不过个人感受上还是强度很在线的一双鞋子,强度足够,防侧翻稳定,后跟塌陷这点我没有很大的感受,个人来说综合颜值和实战会是我重要比赛会选择的球鞋。
ZK4:和ZK6相似,有一定情怀加成的鞋子,实战上全面在线,不多做赘述了。
Tier 1: 推荐zk8 hd2017 米切尔6 ae1 curry10(fox1)cut2
ZK8:实际上和zk4,zk6性格比较相似,都是灵活轻质强度过关的好鞋子,放在推荐而不是比赛的原因在于zk8的足弓支撑更强会让我在热身和第一节开始阶段脚酸,需要适应后才能进入战斗状态,解决方法可能就是提前半个小时以上进入有球热身环节。
HD2017:经典老鞋了,我很喜欢react的材料缓震(比如PG6),这双鞋上脚是完全无感的,非常自然可靠,唯一防侧翻不是硬质承托非常极限的情况下会有不安全感。
米切尔6:阿迪今年最合适之一,强度在线,整体是非常硬韧的类型(lightstrike pro没怎么feel出来),兼顾轻质和强度,但是需要几场时间去踩开,不然整体刚性和鞋面上的TPU条都会影响穿着体验。需要注意的是这双鞋比平常鞋可以选小半码(和哈登系列一样),不过有人提到是这一个配色的问题,建议试穿。
ae1:在美观性上十足的美丽废物:一场室内就能在鞋身上看到大量的剐蹭掉漆。ae1是我今年外观层面上最喜欢的球鞋了,设计感和未来感极强,尤其本职工作是设计师的我非常吃它的颜值,其性能上最大的短板就是重量实在有点重,不过低帮版本比高帮版本轻了很多到了一个还可以接受的程度。整体刚性极强,需要时间穿开不然会有板脚的感觉。以及因为强度很高,虽然没有很影响包裹但是会有阿迪祖传掉跟,绑太紧又会压脚背,比较无解。
(能到推荐纯属因为我太喜欢它的颜值了)
curry10/Fox1:安德玛的Flow系列就放一起讲吧。Flow的用户画像非常的突出:注重脚步灵活的室内木地板后卫选手,轻快球鞋的代表,但是对于其他的场地环境和球员类型没有任何兼容性,室内木地板积灰多一点也会对体验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选择Flow基本就是:挑一个喜欢的外型,不然就选择最便宜的就好,差异性很小很小。另外一点就是,Flow只是鞋底橡皮擦,但是缓震性能其实并不差,不是板砖类型的球鞋。耐磨的情况则是即便纹路缺失,靠着材料物性它还是有不错的抓地力。
cut2:也是去年的老朋友了,我的外场首选,个性鲜明的球鞋。包裹是穿的越久越强的类型(把react踩扁),再加上大zoom跑起来非常带劲,灵活性上也是无可挑剔,在感受上唯一有一点相似的就是AJ39了,后面会讲到。
Tier 2: 平庸cut 3 kai1
cut3:对于我的瘦脚前掌尖鞋头在包裹性上有缺失,同时zoomx的体验并没有很惊艳,体验上主要是轻快但是这一点也没有超过前面几位很多,包裹缺失的负面效果还更强一点。
kai1:在前面的近期总结里还是比较推荐它的,但是穿着久之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前掌的鞋身外旋。在前面的宣传中不少评测有提到它的前掌灵活性不错,在左右方向上很容易弯折,但是这个鞋身外旋会导致一定的足弓塌陷,作为扁平足我是不太接受的。前期的表现他是非常不错的,缓震保护抓地都不错,除了稍肉一点的响应之外还是我比较信任的鞋子,但是出现上面的情况后我只能把它放在平庸这一档了。
Tier 3: 避雷 zion3 jb3 ja2 狂潮5pro aj39
zion3:只要能穿就是神鞋。但我2.7的瘦脚都把外足弓夹得酸几天。
aj39:脚感上最接近cut2的一双鞋(从配置上就比较接近),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包裹性了,瘦脚前掌直接划船,急停变向各种冲出鞋底,可能需要选小半码?
jb3:太硬了,碳板的存在让这双鞋只适合直来直往的打法,多变的脚步感觉每次都要对抗一下这块直直的板子。另外再次出现了鞋带孔摩擦力过强的情况,换个鞋带半小时。它和aj39就很极端,一个太软一个太硬。
ja2:鞋是过得去的,前掌zoom的弹性发挥的比较出乎意料,但是拇外翻,没法接受那种外翻。
狂潮5pro:差点让我把安踏拉黑的一款鞋,穿完又是膝盖痛又是足弓痛,只能说我不适合它吧。
以上是2024体验过的球鞋,个人习惯上是喜欢迅速尝鲜然后转手的,所以觉得不好穿的球鞋并不会打很多场长测体验,相反就是觉得好穿的会多次穿着 。另外就是室内木地板球局较多,球鞋上我也是专鞋专用(也比较好卖),以上给各位兄弟姐妹分享交流
又是一年过去,今年的球鞋体验应该差不多截止了,简单分享下这一年体验过的众多球鞋。其中有新鞋也有不少回购。
基本信息:我个人每周球局会在2-3场全场,阶段性参加业余比赛,球场上主打1号位,7投3突的投射型后卫,2.7瘦脚+扁平足。这一年时间也经历了脚踝伤病(学生时期比赛留下来的撕脱性骨折导致的跟腓韧带松脱,高强度需要打脚)和髌腱炎,正在努力康复中。
言归正传,我大致将球鞋分为4档:T0比赛,T1推荐,T2中庸,T3避雷。下图为穿过的部分球鞋,还有几双文中也会提到。
省流版:
Tier 0: 比赛
zk6 luka1 闪击10 zk4
Tier 1: 推荐
zk8 hd2017 米切尔6 ae1 curry10(fox1)cut2
Tier 2: 平庸
cut 3 aj39 kai1 trae3
Tier 3: 避雷
zion3 jb3 ja2 狂潮5pro
Tier 0: 比赛:zk6 luka1 闪击10 zk4
闪击10:之前的帖子也有提到过闪击10是我个人认为李宁设计的非常不错的鞋子,虽然前期穿着时会因为GCU的抓地力过强和鞋面用料所限会有崴脚的风险,些许磨合后(抓地力下降点,beng踩扁一点)鞋脚一体性就能达到一个很不错的状态,缺点有:鞋垫非常劣质,需要更换硬挺一些的材料;不要选择粉红豹配色,鞋带孔摩擦力过大极难调整;后期鞋面强度掉的比较多,注重侧向支撑的慎选。
它不内扣
Luka1:没想到Luka出到3代了我最喜欢的还是Luka1。luka1的舒适度非常不错,强度在线,侧向支撑很舒服,同时足弓处的结构支撑非常饱满,在很大的外侧强度的前提下没有出现内扣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这都是让我能大胆做对抗的鞋子,上脚的存在感很低,Fomula23的特点就是吸震很到位但回弹感不强。
ZK6:最近有一点风口浪尖,不过个人感受上还是强度很在线的一双鞋子,强度足够,防侧翻稳定,后跟塌陷这点我没有很大的感受,个人来说综合颜值和实战会是我重要比赛会选择的球鞋。
ZK4:和ZK6相似,有一定情怀加成的鞋子,实战上全面在线,不多做赘述了。
Tier 1: 推荐zk8 hd2017 米切尔6 ae1 curry10(fox1)cut2
ZK8:实际上和zk4,zk6性格比较相似,都是灵活轻质强度过关的好鞋子,放在推荐而不是比赛的原因在于zk8的足弓支撑更强会让我在热身和第一节开始阶段脚酸,需要适应后才能进入战斗状态,解决方法可能就是提前半个小时以上进入有球热身环节。
HD2017:经典老鞋了,我很喜欢react的材料缓震(比如PG6),这双鞋上脚是完全无感的,非常自然可靠,唯一防侧翻不是硬质承托非常极限的情况下会有不安全感。
米切尔6:阿迪今年最合适之一,强度在线,整体是非常硬韧的类型(lightstrike pro没怎么feel出来),兼顾轻质和强度,但是需要几场时间去踩开,不然整体刚性和鞋面上的TPU条都会影响穿着体验。需要注意的是这双鞋比平常鞋可以选小半码(和哈登系列一样),不过有人提到是这一个配色的问题,建议试穿。
ae1:在美观性上十足的美丽废物:一场室内就能在鞋身上看到大量的剐蹭掉漆。ae1是我今年外观层面上最喜欢的球鞋了,设计感和未来感极强,尤其本职工作是设计师的我非常吃它的颜值,其性能上最大的短板就是重量实在有点重,不过低帮版本比高帮版本轻了很多到了一个还可以接受的程度。整体刚性极强,需要时间穿开不然会有板脚的感觉。以及因为强度很高,虽然没有很影响包裹但是会有阿迪祖传掉跟,绑太紧又会压脚背,比较无解。
(能到推荐纯属因为我太喜欢它的颜值了)
curry10/Fox1:安德玛的Flow系列就放一起讲吧。Flow的用户画像非常的突出:注重脚步灵活的室内木地板后卫选手,轻快球鞋的代表,但是对于其他的场地环境和球员类型没有任何兼容性,室内木地板积灰多一点也会对体验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选择Flow基本就是:挑一个喜欢的外型,不然就选择最便宜的就好,差异性很小很小。另外一点就是,Flow只是鞋底橡皮擦,但是缓震性能其实并不差,不是板砖类型的球鞋。耐磨的情况则是即便纹路缺失,靠着材料物性它还是有不错的抓地力。
cut2:也是去年的老朋友了,我的外场首选,个性鲜明的球鞋。包裹是穿的越久越强的类型(把react踩扁),再加上大zoom跑起来非常带劲,灵活性上也是无可挑剔,在感受上唯一有一点相似的就是AJ39了,后面会讲到。
Tier 2: 平庸cut 3 kai1
cut3:对于我的瘦脚前掌尖鞋头在包裹性上有缺失,同时zoomx的体验并没有很惊艳,体验上主要是轻快但是这一点也没有超过前面几位很多,包裹缺失的负面效果还更强一点。
kai1:在前面的近期总结里还是比较推荐它的,但是穿着久之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前掌的鞋身外旋。在前面的宣传中不少评测有提到它的前掌灵活性不错,在左右方向上很容易弯折,但是这个鞋身外旋会导致一定的足弓塌陷,作为扁平足我是不太接受的。前期的表现他是非常不错的,缓震保护抓地都不错,除了稍肉一点的响应之外还是我比较信任的鞋子,但是出现上面的情况后我只能把它放在平庸这一档了。
Tier 3: 避雷 zion3 jb3 ja2 狂潮5pro aj39
zion3:只要能穿就是神鞋。但我2.7的瘦脚都把外足弓夹得酸几天。
aj39:脚感上最接近cut2的一双鞋(从配置上就比较接近),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包裹性了,瘦脚前掌直接划船,急停变向各种冲出鞋底,可能需要选小半码?
jb3:太硬了,碳板的存在让这双鞋只适合直来直往的打法,多变的脚步感觉每次都要对抗一下这块直直的板子。另外再次出现了鞋带孔摩擦力过强的情况,换个鞋带半小时。它和aj39就很极端,一个太软一个太硬。
ja2:鞋是过得去的,前掌zoom的弹性发挥的比较出乎意料,但是拇外翻,没法接受那种外翻。
狂潮5pro:差点让我把安踏拉黑的一款鞋,穿完又是膝盖痛又是足弓痛,只能说我不适合它吧。
以上是2024体验过的球鞋,个人习惯上是喜欢迅速尝鲜然后转手的,所以觉得不好穿的球鞋并不会打很多场长测体验,相反就是觉得好穿的会多次穿着 。另外就是室内木地板球局较多,球鞋上我也是专鞋专用(也比较好卖),以上给各位兄弟姐妹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