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183,83kg,打后卫。
明天放假回国了,这是今年在这儿穿的最后一双篮球鞋。话说刚写的福克斯1没啥人看。
这鞋我只能按照我的理解来写,不知道对不对。
我觉得,它原始框架是一个类似于mb2的球形外底,但觉得可能这种大球形保护性不够好,所以套上了加宽加大的壳,毕竟越宽越稳。但为了不让这个宽的稳定壳影响到灵活性,它把壳调高了一段距离,变成了只有当需要的时候才会触地的保护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跑动感觉,它的鞋头格外的上翘,碳板加进去给推进力。为了让后跟触地柔和顺滑,后跟的泡棉变得更软,为了应对更软的形变,它加上了菊花logo的tpu。剩下的就是提升质感,鞋面皮面也能同时加强保护。
先说有点,缓震很舒服,不会有弹的感觉,但是舒适度高,这个应该是䨻?支撑很好,滚动感很强。
然后我觉得的缺点:
1. 包裹不够精确。它侧面有点夹脚,但是鞋头空间又有点大,内侧的包裹有时候感觉有点空,但无伤大雅。
2. 有点前高后低的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只能自我理解一下:后跟太软,鞋头太翘,导致前脚很容易往前,后脚很容易往后。有时候打的时候不觉得不舒服,但是打完后会膝盖不舒服,有点一直要么往前冲要么往后倒的徘徊。也就是说,我光用前掌很舒服,光用后掌也很舒服,它前后过渡也很舒服,但是他不能再打球的时候连在一起。
我其实觉得这鞋算是创新了,毕竟没有人做过保护性这么高的球形外底。但我也很疑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类的鞋子。首先,我不觉得球形大底需要这么多的保护才能有安全性,其实mb2这样的窄底保护性已经很足够了。其次,我觉得碳板并没有在这双鞋里发挥出作用。拿库里举例子,他用最低的存在感加大身体的控制,从而发挥出全部实力。碳板本来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但这双的碳板更像是为了解决宽大的鞋子带来的拖累。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比以前的国产进步的不是一星半点,对他挑剔也是认定了他就该是市场的旗舰。如果能往鞋脚一体性上功夫,思路更整体,那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lz183,83kg,打后卫。
明天放假回国了,这是今年在这儿穿的最后一双篮球鞋。话说刚写的福克斯1没啥人看。
这鞋我只能按照我的理解来写,不知道对不对。
我觉得,它原始框架是一个类似于mb2的球形外底,但觉得可能这种大球形保护性不够好,所以套上了加宽加大的壳,毕竟越宽越稳。但为了不让这个宽的稳定壳影响到灵活性,它把壳调高了一段距离,变成了只有当需要的时候才会触地的保护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跑动感觉,它的鞋头格外的上翘,碳板加进去给推进力。为了让后跟触地柔和顺滑,后跟的泡棉变得更软,为了应对更软的形变,它加上了菊花logo的tpu。剩下的就是提升质感,鞋面皮面也能同时加强保护。
先说有点,缓震很舒服,不会有弹的感觉,但是舒适度高,这个应该是䨻?支撑很好,滚动感很强。
然后我觉得的缺点:
1. 包裹不够精确。它侧面有点夹脚,但是鞋头空间又有点大,内侧的包裹有时候感觉有点空,但无伤大雅。
2. 有点前高后低的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只能自我理解一下:后跟太软,鞋头太翘,导致前脚很容易往前,后脚很容易往后。有时候打的时候不觉得不舒服,但是打完后会膝盖不舒服,有点一直要么往前冲要么往后倒的徘徊。也就是说,我光用前掌很舒服,光用后掌也很舒服,它前后过渡也很舒服,但是他不能再打球的时候连在一起。
我其实觉得这鞋算是创新了,毕竟没有人做过保护性这么高的球形外底。但我也很疑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类的鞋子。首先,我不觉得球形大底需要这么多的保护才能有安全性,其实mb2这样的窄底保护性已经很足够了。其次,我觉得碳板并没有在这双鞋里发挥出作用。拿库里举例子,他用最低的存在感加大身体的控制,从而发挥出全部实力。碳板本来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但这双的碳板更像是为了解决宽大的鞋子带来的拖累。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比以前的国产进步的不是一星半点,对他挑剔也是认定了他就该是市场的旗舰。如果能往鞋脚一体性上功夫,思路更整体,那肯定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