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获得这次李宁超轻ultralight2025的众测机会(一下简称超轻25),本人183,体重93kg,34号位为主,打法以中投和持球突破为主,目前已经穿这双鞋打了两次半场一次全场,以下测评内容均为本人最真实的主观实战感受,所以那几个在区里到处黑这鞋的大可不必来我这里叫嚷哈。
首先是尺码选择,我平时李宁是44,超轻25可能是我和工作人员沟通有误,给我发了45码,但是正常厚度篮球袜上脚居然刚刚好,我个人是微宽的脚型,所以我建议瘦脚可以买正常李宁码数➕偏厚袜子,正常或偏宽脚可以试试大半码➕厚袜子,大宽脚就非常建议去实体店试穿了,如今李宁的电商款和以往不同,都是会上架大的李宁店铺提供给顾客试穿的,至于为什么都推荐厚袜子,原因后面会提到哈哈哈。
其次是轻,确实轻得没话说,比历代超轻更配得上“超轻”这个名头,取快递的时候就感觉里面就不像是放着一双鞋,上脚后也是轻飘飘的,在整双鞋上,能留下来的东西基本都是为了实战性能去服务的,从外底橡胶的挖空,中段的开窗,没内衬的热压鞋面,甚至是后跟大块三角形的挖空,都给整双鞋省下了不少的重量,所以连我这种大码45都只有300g,在实战跑动跳跃中这双鞋在在体感上几乎感受不到脚底有重量,跑动起来尤为轻快灵活,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包裹支撑方面,我认为这双鞋在省去了这么多东西的同时,支撑是完全及格的,整双鞋的鞋仓很深,实际重心比看上去低很多,外侧有一个长条的tpu加固,而且tpu也并不像传统的tpu包边那样,把前掌或前掌外侧上至鞋面下到外底完全包住,而是镶嵌在其中,本身形状也是利于形变压缩的,在实战侧向蹬地的时候能提供足够的强度,但也不会把外侧框得太死,留了一定的形变空间。
内侧无论前掌还是后掌都有恰到好处的外底上翻控制形变,前掌内侧也有更多的突出,不会像很多超临界的鞋一样在内侧过于垂直,内测泡棉的上翻也是非常充足的,在以上几种巧妙的设计下这双鞋可以说是完美的规避了李宁过往不少鞋款上被人诟病最多的“内扣”问题,
为此我也用我内扣最为严重的右脚拍了裸足和穿鞋状态下的对比:
要知道我本身其实也是对内扣深恶痛绝的那一批人,甚至因为这点我之前也算是小半个李宁的黑子,但现在能看到李宁的设计师愿意为了这点去做出明显设计思路上的改变真的让我对他们改观不少。
包裹锁定:超轻25的鞋面几乎都是䨻丝以及上面的高强度热压,这确实让超轻25的鞋面强度足以应对高强度的实战,在我的这几场实战下来没有出现过鞋兜不住脚的问题,整体强度完全可以放心。但是,除了后跟有较为饱满的填充外,前三分之二部分的鞋面就没有内衬可言了,所以整体包裹是非常生硬的,或许是这双鞋其实鞋楦还不错,包裹的精确性并不算差。
鞋头的鞋面压222得比较低,在实战前我在网上看到不少磨破脚趾的反馈,搞得我都有点怕了,但薄袜子穿了应该有个六七小时,我个人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但磨的感受还是有的,不过我曾经因为别的鞋头压得很低的鞋,早就把脚趾经常被磨到的部位磨出一层茧了,所以物抗比较高🐶,还是推荐穿厚袜子实战,毕竟这个鞋内部空间的宽容度还是不低的,而且随着实战多几次后,磨脚感受也会减轻很多。
中底感受上,这是我第一次体验超䨻,还真别说,挺弹,前掌有气垫百分之七八十的感觉吧,我个人认为弹性比那些颗粒发泡的䨻要好,真的挺可惜的,没能在后掌也使用上,不然缓震极限应该会进一步提升,不过刚开始穿后掌体验也不差,并没有和前掌的脚感有明显区分度,但后跟的lightfoam ultra在一场后脚感和缓震极限就明显不如最开始了,超䨻在我经过这几场实战后依然能保持坚挺,耐久我觉得还是不算差的。后跟的翘起设计就很跑鞋,跑动触地感受非常圆润丝滑,体感落差也很低,跑动感受非常不错,尤其适合全场跑动。
再者则是超轻25的外底,这也是我觉得这双鞋必须吐槽的一点,非常吃场地。看官方说的前掌是gcu后掌是橡胶,在多灰的外场油漆水泥地上,这双鞋抓地的感受并不太好,我在两次的外场实战中有过数次打滑,几乎都是侧滑,因为鞋底的纹路全是是横向的,表面也都是细小的纹路,真的特别吸灰,不过还是能好转的,建议入手了的兄弟们都去找个粗糙地方把主要发力点的细纹磨掉,反正gcu的耐磨是非常好的,从我穿过的几双gcu的鞋来看,同样厚度的gcu和耐磨橡胶比起来,gcu的寿命真要高不少。但是来到室内就完全不一样了,即使我前一天刚在外场穿完,外底也没清洁全是灰,在室内木地板抓地也完全靠得住,所以这双鞋我还是更推荐在室内实战。
然后便是超轻25的tpu设计,刚到手质感感觉还可以,抗扭也完全不差。但是由于太过贴近地面,几乎和外底同一水平面,实战一场就有点惨不忍睹了,不过除非走楼梯磕到或者才到石子,不然断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也特意踩了几次小石子,顶多也就有划痕,并没有断裂(虽然还是会有点怕),但这样的设计也让这双鞋的前后过渡真的无比丝滑,和跑鞋没差,说真的大部分前后分割中段不连续的球鞋我是真的穿不习惯,可能是个人跑法原因总感觉啪嗒啪嗒的,比如韦德10这种,所以这样的设计只能说有利有弊吧,还是更推荐室内去穿着,外场的话务必慎重考虑,压马路更不用想。
还有一个值得夸的就是鞋垫,类似利刃4和韦德10的超临界材质,对脚感提升不少,而且最关键一点是这副鞋垫背面刷满了浇水,上一年我在穿利刃4的时候就发生了鞋垫和中底布之间滑动的情况,影响实战体验,今年穿韦德10低帮也一样,而且只要滑了一次后面就很容易反复滑,刷满胶水直接避免了这个问题,好评,不过要是后跟鞋垫有上翻就更好了,让后跟锁定更好。
总结一下,这双鞋我觉得就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要看使用的场景和方法,如果不穿厚袜子有可能会伤到自己,但用上厚袜子解决舒适度的问题我觉得这毫无疑问是一双好鞋,很能体现李宁的设计水平,在足够轻质的同时并没有牺牲多少性能,推荐有一定脚踝力量的后卫和前锋选择,后期后跟缓震极限不会太高,并不适合太大体重。过段时间应该会降价,到时候感兴趣的兄弟们可以入手尝试一波!
关于这双鞋还有什么别的问题随便问!
很高兴能获得这次李宁超轻ultralight2025的众测机会(一下简称超轻25),本人183,体重93kg,34号位为主,打法以中投和持球突破为主,目前已经穿这双鞋打了两次半场一次全场,以下测评内容均为本人最真实的主观实战感受,所以那几个在区里到处黑这鞋的大可不必来我这里叫嚷哈。
首先是尺码选择,我平时李宁是44,超轻25可能是我和工作人员沟通有误,给我发了45码,但是正常厚度篮球袜上脚居然刚刚好,我个人是微宽的脚型,所以我建议瘦脚可以买正常李宁码数➕偏厚袜子,正常或偏宽脚可以试试大半码➕厚袜子,大宽脚就非常建议去实体店试穿了,如今李宁的电商款和以往不同,都是会上架大的李宁店铺提供给顾客试穿的,至于为什么都推荐厚袜子,原因后面会提到哈哈哈。
其次是轻,确实轻得没话说,比历代超轻更配得上“超轻”这个名头,取快递的时候就感觉里面就不像是放着一双鞋,上脚后也是轻飘飘的,在整双鞋上,能留下来的东西基本都是为了实战性能去服务的,从外底橡胶的挖空,中段的开窗,没内衬的热压鞋面,甚至是后跟大块三角形的挖空,都给整双鞋省下了不少的重量,所以连我这种大码45都只有300g,在实战跑动跳跃中这双鞋在在体感上几乎感受不到脚底有重量,跑动起来尤为轻快灵活,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包裹支撑方面,我认为这双鞋在省去了这么多东西的同时,支撑是完全及格的,整双鞋的鞋仓很深,实际重心比看上去低很多,外侧有一个长条的tpu加固,而且tpu也并不像传统的tpu包边那样,把前掌或前掌外侧上至鞋面下到外底完全包住,而是镶嵌在其中,本身形状也是利于形变压缩的,在实战侧向蹬地的时候能提供足够的强度,但也不会把外侧框得太死,留了一定的形变空间。
内侧无论前掌还是后掌都有恰到好处的外底上翻控制形变,前掌内侧也有更多的突出,不会像很多超临界的鞋一样在内侧过于垂直,内测泡棉的上翻也是非常充足的,在以上几种巧妙的设计下这双鞋可以说是完美的规避了李宁过往不少鞋款上被人诟病最多的“内扣”问题,
为此我也用我内扣最为严重的右脚拍了裸足和穿鞋状态下的对比:
要知道我本身其实也是对内扣深恶痛绝的那一批人,甚至因为这点我之前也算是小半个李宁的黑子,但现在能看到李宁的设计师愿意为了这点去做出明显设计思路上的改变真的让我对他们改观不少。
包裹锁定:超轻25的鞋面几乎都是䨻丝以及上面的高强度热压,这确实让超轻25的鞋面强度足以应对高强度的实战,在我的这几场实战下来没有出现过鞋兜不住脚的问题,整体强度完全可以放心。但是,除了后跟有较为饱满的填充外,前三分之二部分的鞋面就没有内衬可言了,所以整体包裹是非常生硬的,或许是这双鞋其实鞋楦还不错,包裹的精确性并不算差。
鞋头的鞋面压222得比较低,在实战前我在网上看到不少磨破脚趾的反馈,搞得我都有点怕了,但薄袜子穿了应该有个六七小时,我个人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但磨的感受还是有的,不过我曾经因为别的鞋头压得很低的鞋,早就把脚趾经常被磨到的部位磨出一层茧了,所以物抗比较高🐶,还是推荐穿厚袜子实战,毕竟这个鞋内部空间的宽容度还是不低的,而且随着实战多几次后,磨脚感受也会减轻很多。
中底感受上,这是我第一次体验超䨻,还真别说,挺弹,前掌有气垫百分之七八十的感觉吧,我个人认为弹性比那些颗粒发泡的䨻要好,真的挺可惜的,没能在后掌也使用上,不然缓震极限应该会进一步提升,不过刚开始穿后掌体验也不差,并没有和前掌的脚感有明显区分度,但后跟的lightfoam ultra在一场后脚感和缓震极限就明显不如最开始了,超䨻在我经过这几场实战后依然能保持坚挺,耐久我觉得还是不算差的。后跟的翘起设计就很跑鞋,跑动触地感受非常圆润丝滑,体感落差也很低,跑动感受非常不错,尤其适合全场跑动。
再者则是超轻25的外底,这也是我觉得这双鞋必须吐槽的一点,非常吃场地。看官方说的前掌是gcu后掌是橡胶,在多灰的外场油漆水泥地上,这双鞋抓地的感受并不太好,我在两次的外场实战中有过数次打滑,几乎都是侧滑,因为鞋底的纹路全是是横向的,表面也都是细小的纹路,真的特别吸灰,不过还是能好转的,建议入手了的兄弟们都去找个粗糙地方把主要发力点的细纹磨掉,反正gcu的耐磨是非常好的,从我穿过的几双gcu的鞋来看,同样厚度的gcu和耐磨橡胶比起来,gcu的寿命真要高不少。但是来到室内就完全不一样了,即使我前一天刚在外场穿完,外底也没清洁全是灰,在室内木地板抓地也完全靠得住,所以这双鞋我还是更推荐在室内实战。
然后便是超轻25的tpu设计,刚到手质感感觉还可以,抗扭也完全不差。但是由于太过贴近地面,几乎和外底同一水平面,实战一场就有点惨不忍睹了,不过除非走楼梯磕到或者才到石子,不然断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也特意踩了几次小石子,顶多也就有划痕,并没有断裂(虽然还是会有点怕),但这样的设计也让这双鞋的前后过渡真的无比丝滑,和跑鞋没差,说真的大部分前后分割中段不连续的球鞋我是真的穿不习惯,可能是个人跑法原因总感觉啪嗒啪嗒的,比如韦德10这种,所以这样的设计只能说有利有弊吧,还是更推荐室内去穿着,外场的话务必慎重考虑,压马路更不用想。
还有一个值得夸的就是鞋垫,类似利刃4和韦德10的超临界材质,对脚感提升不少,而且最关键一点是这副鞋垫背面刷满了浇水,上一年我在穿利刃4的时候就发生了鞋垫和中底布之间滑动的情况,影响实战体验,今年穿韦德10低帮也一样,而且只要滑了一次后面就很容易反复滑,刷满胶水直接避免了这个问题,好评,不过要是后跟鞋垫有上翻就更好了,让后跟锁定更好。
总结一下,这双鞋我觉得就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要看使用的场景和方法,如果不穿厚袜子有可能会伤到自己,但用上厚袜子解决舒适度的问题我觉得这毫无疑问是一双好鞋,很能体现李宁的设计水平,在足够轻质的同时并没有牺牲多少性能,推荐有一定脚踝力量的后卫和前锋选择,后期后跟缓震极限不会太高,并不适合太大体重。过段时间应该会降价,到时候感兴趣的兄弟们可以入手尝试一波!
关于这双鞋还有什么别的问题随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