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新势力新能源车企,到现在都差不多有十年时间,三甲公司都曾经成为过新能源新势力的龙头,也都遇到过自己的滑铁卢,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这三家公司的一些看法。
先说蔚来。
说道蔚来,就不能不说李斌。李斌出生贫寒,从小镇做题家一路到拼搏到北大毕业,开启连续创业之旅,带领易车和易鑫上市,并布局包括摩拜在内的各种国内出行行业,号称国内出行教父。应该来说,在国内出行和汽车领域,没有人比李斌更擅长做局,摩拜的创办就是最好的例子。但从李斌过往的经历来看,主业不集中不聚焦,好像也是常态。这在很大程度也影响了蔚来的发展,而且很难说这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说回蔚来汽车,蔚来在初期的定位很高,要做豪华车,2017年推出的es8当时售价5,60万。而当时其实电车的技术还并不成熟,特别是在电池方面。当时的电池能量密度不高,成本高,充电慢,国内的公共充电桩也很稀少。而为了保证高端用户的体验,蔚来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换电系统,二是以牛屋为代表的蔚来服务体系。应该来说,这两项在当年都做的很好,保证了蔚来早期能成功获得高端客户的认可。特别是换电,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蔚来的独门绝技,并不断有人说蔚来未来肯定还会是一家能源公司。这一点颇有点像李斌当年创办易车,后面把易车的汽车金融事业部分拆出来成立易鑫集团,从而一下做成了两家上市公司。
但是回到蔚来汽车本身,它到底以后想成为一家什么公司,好像并不很清晰。对于新能源电车来说,未来其实有很多发展方向,可以变成一家汽车公司,类似丰田大众宝马奔驰这样,也可以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类似特斯拉。也可以成为一家复合型公司,类似通用电气。蔚来的换电和品牌服务搞的都挺好,但是正因为搞的挺好,反而让蔚来在主要方向(汽车或者科技)上的投入似乎并不聚焦。蔚来的策略是做豪华车,ET、EC,ES三大系列也和BBA一样分了轿车,SUV两大产品线,同系列车型基本一致,按大小进行区分。这是很明显的豪车打法,但是在国内市场,一个新兴的豪华汽车品牌,靠品牌和服务(换电)到底能打下多大市场,这一点是要打问号的。豪华品牌,只有在全球化市场站稳脚跟,才能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和收入。某种意义上,蔚来在换电和品牌服务上做的越好,越会掩盖它在汽车产品和科技上的不足,让公司对未来发展产生预判。而越是对产品和科技上的进步不够,就越依赖换电和品牌服务,这很可能会变成恶性循环。而换电在电车初期带来的良好的用户体验,在肉眼可见的被电池电车新技术所逐渐削弱。越来越高的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快的充电速度,以及电池底盘一体化(CTB)设计,都让不换电电车的体验越来越好。这一点和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发展,从可换电池到不可换电池的发展趋势,非常类似。如果蔚来特别是李斌不能清晰的对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有个清晰且专注的洞见,那么蔚来很可能陷入这里搞点那里也搞点而且可能好像每个方面都搞挺好但是整体不聚焦不能形成真正优势的局面,这是非常可怕的。
再说小鹏
从个人角度,小鹏是三家新势力里面我最认可的,也是最符合我价值观的。何小鹏不像李斌那样长袖善舞,他的过往经历也只有UC浏览器一个创业经历。只不过UC当年做到了移动浏览器市占率第一。还有就是何小鹏投资特斯拉赚了不少钱。何小鹏相比李斌和李想,行事也比较低调,一个理工技术男形象,从各种对何小鹏的描述来看,他对于技术发展和演进明显更加关注(自动驾驶,低空飞行,机器人),而对技术的载体比如汽车似乎没那么在意。这也导致了小鹏汽车在早期的各种公司乱象,以及雷军批评何小鹏的我觉得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CEO。好在何小鹏纳谏如流,该引进外部高管引进外部高管,该裁撤内部高管裁撤内部高管。公司也算是经历几次危机后顺利生存了下来。
回到小鹏汽车本身,它和蔚来理想有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它并没打算做豪华车或者高端品牌。它的车型并不套娃,从最早的G3开始,到P7,到P5,G9,G6,X9,mona03,P7+,几乎款款车都不一样。不成系列化,这和BBA系列化套娃化的车型完全不一样。而且每款车的卖点都不太一样,相对而言更像丰田大众这种更平民化的品牌。小鹏的车型虽然不成系列,但是其实每一款车几乎都有技术进步。G3是首秀,P7是第一款cltc突破700公里的,p5是第一款有激光雷达的,g9是第一款800v加城市智驾,g6第一款一体压铸,x9是前面技术集大成者,800v,智驾,超低能耗,一体压铸,后轮转向。mona03是第一款10万实现自动泊车的,P7+是第一款纯视觉智驾。可以看出,小鹏的技术储备非常之深,总能推出某项技术市场最早或者至少是最早之一的车型。小鹏看到了智能电动车的未来,并沿着规划好的技术路线在不断积累技术。国内新能源车企里,学特斯拉最像的就是小鹏,不管是对于智能驾驶特别是纯视觉智能驾驶技术的追随,还是车身的一体压铸技术,小鹏都是国内学特斯拉最快的。未来智能电车一定会进化成一个不同于以往单纯作为人类交通工具的传统汽车的新物种。在这方面,小鹏应该是有能力达到终点的那个。另外说一句,目前小鹏和华为和国内甚至世界上唯二可以从电车车身架构体系到智能化解决方案全方面给传统车企赋能的公司。大众当初看中的就是小鹏G9的电气化车身结构设计并和小鹏开展了深度合作。也就是说,小鹏是可以像华为那样成立车BU的公司,而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小鹏赋能服务的对象可以是全球车企而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车企。
前面夸了小鹏那么多优点,下面说说小鹏的缺点。小鹏主打科技平权,未来主打10-25万这个中低价位段市场。这个市场确实最大,但是竞争也最激烈。蔚来理想极氪这些新势力,主要还是做25万以上的改善型市场,就是想避开中低价位段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常理相反的是,恰恰是中低价位市场,用户最为挑剔,是典型的既要又要客户。要你外观好看空间大,要你配置高用料足,要你品牌力强,还要你价格便宜。这么多实际不可能都实现的因素,还真不容易取舍。如果再细究下去,实际就是营销,产能,性价比这三个核心要素。产品力和价格构成性价比的核心,营销负责把性价比宣传出去击穿用户心智,产能要保证用户真的被打动后能交付的上来。这三者并不是割裂的可以先做这个再做那个的,而是要在产品开发设计的一开始就开始规划,这对公司体系化研发管理有很高的要求。小鹏从g6这个产品开始有那么一点感觉,g6的性价比很强,初期的营销因为极致性价比也到位了,但是产能没有跟上,造成大量客户因为等不起而转买其他品牌的产品,使得小鹏2023年6月g6发布高潮带来的势头到当年12月就戛然而止,2024年q1销量非常惨淡。而且g6的核心卖点也没有击穿用户心智,导致g6在外观上不符合大众审美的缺陷被放大,从而后续销量平平。小鹏未来主打一定是主打科技路线,但是科技需要一个或一系列可以被感知的体验。比如华为智驾,用一个个aeb视频以及后来和小鹏的aeb大比拼,成功把华为智驾等于主动安全这一理念击穿了用户心智。不过现在小鹏的营销也终于开始找到感觉了,对于小鹏领先的低能耗高续航,开始不断发力,差不多把小鹏能耗最低续航达成率最高这一特点植入给了市场。后续方面,要做中低端市场,持续降本,并不让客户体验到廉价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取舍之后,怎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成本用在易被客户感知的点上,是个长期工程。这一点上,一定要向日系好好学习。
最后说说理想
相比蔚来的攒局大而全高大上方向,小鹏的科技平权方向。理想更加聚焦在产品体验以及产品营销方面。李想也是连续创业者,他之前的pcpop和汽车之家,都在产品体验和营销方面做到了极致,这也使得李想能在既无学历背景,也无技术背景,缺乏市场资源的不利因素下,能把理想汽车做到现在新势力销售,利润,市值第一名。
在pcpop和汽车之家时代,李想的产品都不是当时市场上的先行者,也不是各种市场资源最多的,但是它们都是当时市场上用户体验最好的,无论上pcpop时代的产品评测,还是汽车之家的真车实拍,都在当时有最好的体验。李想确实有很强的产品定义和产品实现能力。他能够用敏锐的消费者视角发现当前市场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并用当下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去实现。这一点上,在理想汽车上也得到了完美的复课。现在常用冰箱彩电大沙发来嘲笑理想汽车没有技术含量。但实际上,能够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发现大空间舒适化体验拉满的家庭用车,这一在当时市场上的新物种,一样是一种技术,是市场洞察,产品定义,产品实现的综合技术,是李想很多年来的功力。所以,说李想是造车新势力最厉害的产品经理,并不为过。理想汽车在当时敢于使用不被资本市场接受的增程技术,就需要很大的决心,现在来看,增程对中大尺寸suv确实是最优解,但是当时如果不用纯电技术,资本市场几乎不会给什么投资,能选择是需要很大魄力的。李想为了最大程度,相对最低成本开发大空间,舒适化体验拉满的家庭用车,也相对舍弃了传统汽车看重的底盘操控等层面,这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驾驶体验一直都是传统汽车最看重的点。
同时,理想汽车的solgan是车和家。理想创造性的把理想汽车定义为第三空间,移动的家,从而打开了营销的新视角,引入大量传统数码kol和生活类kol,而不是传统的车评人和传统车媒体,发掘出了这部分既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成本远低于传统汽车媒体和车评人的营销方式。使得理想汽车成为一种舒适化生活理念成功营销出圈。用现在时髦的话说,理想是三家里面最擅长storytelling,也就是讲故事营造氛围感,理想汽车营销的表面是车,实际是新的一种生活方式,lifestyle。这切中了当今新锐中产的内心需求,也使得理想汽车成为这部分人群的新宠。
上面夸了这么多理想的优点,下面再说说理想的缺点。理想的优缺点其实都很明显,而且属于盈亏同源,它的优点的底层逻辑,也自然生发出了它的缺点。理想的产品定义产品体验和高强度营销,都属于短期的能立竿见影出效果的东西,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流行,你网站app改个版,出个新功能,浏览量停留时间这一指标立马就能有反馈。而这些反馈来的越及时,就会越来越拉动更多的资源围绕这些进行运转。战术上的成功一个接着一个,就会让人忽视战略层面的东西。这一点在2024年初MEGA发布以及后续的销量失败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MEGA这个产品基本延续了之前L系列的风格,大空间,舒适化配置拉满,用超快充5C电池取代增程方案并保证尽可能差不多的体验。同时利用当时理想最高的市场势能,用各路kol把市场预期拉满,营销完完全全出圈,但是,和小鹏同期上市的x9一对比,马上发现理想在纯电技术储备和车身技术储备的不足。因为无法解决大车高能耗这一致命缺点,不得不使用不符合大众审美争议很大的水滴形驼背外观,一体压铸,后轮转向,三排魔术折叠这些对车身安全和实际体验都有明显感知的车身技术,mega一个都没有。内饰方面也完全达不到潜在用户对50万以上国产车的期望。结果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上市之后马上遭到了市场的冷遇,并连带拉崩了理想的市值,同时影响了其他L系列的销售,这一点直到L6的上市才得到好转。产品定义和产品体验,对市场的先行者来说确实是困难的,但是对于后来者,也是最容易模仿的,创新有困难,抄一抄还是都会的。于是2024年我们看到了理想以及它的模仿者们,无论是更有品牌影响力的华为问界,特别是高端的问界m9,还是被人戏称为半价理想的零跑,都在沿着理想趟出来的已经教育过了的市场上一路狂奔,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走理想的路,让理想不好走,将会是接下来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一个主要方向。随着越来越多的理想们的出现,理想如果在战略上缺乏方向,特别在技术上缺乏储备,接下来的仗一定不好打。同时,理想的极致化营销在出圈的同时,也容易遭到针对,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李想自己的发言,使得一度市场上形成了一个反理想同盟,把理想的反对者们团结在了一起。这对理想的品牌形象,后续营销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作用。
总而言之,理想有着国内车企少有的发现未被市场满足的用户需求的犀利洞见,有着把这一洞见成功的进行产品定义和产品实现的能力,有着更符合新时代特征的storytelling的营销能力。但是在公司战略,长期技术积累方面存在短板,使得好不容易被理想开拓的利基市场,迅速被同行跟随,并陷入肉搏战,而这些同行要么在品牌影响力,要么在极致性价比方面都有超越理想的能力。所以,理想现在越来越像一家传统车企,而不是一家更有想象力的科技公司。虽然理想能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不错的销售业绩和利润,但是,接下来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也是无法避免的。不知道这种状况,是不是李想当年预见到并认可的。
以上就是我对蔚小理三家的一点看法和想法。
蔚小理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新势力新能源车企,到现在都差不多有十年时间,三甲公司都曾经成为过新能源新势力的龙头,也都遇到过自己的滑铁卢,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这三家公司的一些看法。
先说蔚来。
说道蔚来,就不能不说李斌。李斌出生贫寒,从小镇做题家一路到拼搏到北大毕业,开启连续创业之旅,带领易车和易鑫上市,并布局包括摩拜在内的各种国内出行行业,号称国内出行教父。应该来说,在国内出行和汽车领域,没有人比李斌更擅长做局,摩拜的创办就是最好的例子。但从李斌过往的经历来看,主业不集中不聚焦,好像也是常态。这在很大程度也影响了蔚来的发展,而且很难说这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说回蔚来汽车,蔚来在初期的定位很高,要做豪华车,2017年推出的es8当时售价5,60万。而当时其实电车的技术还并不成熟,特别是在电池方面。当时的电池能量密度不高,成本高,充电慢,国内的公共充电桩也很稀少。而为了保证高端用户的体验,蔚来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换电系统,二是以牛屋为代表的蔚来服务体系。应该来说,这两项在当年都做的很好,保证了蔚来早期能成功获得高端客户的认可。特别是换电,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蔚来的独门绝技,并不断有人说蔚来未来肯定还会是一家能源公司。这一点颇有点像李斌当年创办易车,后面把易车的汽车金融事业部分拆出来成立易鑫集团,从而一下做成了两家上市公司。
但是回到蔚来汽车本身,它到底以后想成为一家什么公司,好像并不很清晰。对于新能源电车来说,未来其实有很多发展方向,可以变成一家汽车公司,类似丰田大众宝马奔驰这样,也可以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类似特斯拉。也可以成为一家复合型公司,类似通用电气。蔚来的换电和品牌服务搞的都挺好,但是正因为搞的挺好,反而让蔚来在主要方向(汽车或者科技)上的投入似乎并不聚焦。蔚来的策略是做豪华车,ET、EC,ES三大系列也和BBA一样分了轿车,SUV两大产品线,同系列车型基本一致,按大小进行区分。这是很明显的豪车打法,但是在国内市场,一个新兴的豪华汽车品牌,靠品牌和服务(换电)到底能打下多大市场,这一点是要打问号的。豪华品牌,只有在全球化市场站稳脚跟,才能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和收入。某种意义上,蔚来在换电和品牌服务上做的越好,越会掩盖它在汽车产品和科技上的不足,让公司对未来发展产生预判。而越是对产品和科技上的进步不够,就越依赖换电和品牌服务,这很可能会变成恶性循环。而换电在电车初期带来的良好的用户体验,在肉眼可见的被电池电车新技术所逐渐削弱。越来越高的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快的充电速度,以及电池底盘一体化(CTB)设计,都让不换电电车的体验越来越好。这一点和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发展,从可换电池到不可换电池的发展趋势,非常类似。如果蔚来特别是李斌不能清晰的对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有个清晰且专注的洞见,那么蔚来很可能陷入这里搞点那里也搞点而且可能好像每个方面都搞挺好但是整体不聚焦不能形成真正优势的局面,这是非常可怕的。
再说小鹏
从个人角度,小鹏是三家新势力里面我最认可的,也是最符合我价值观的。何小鹏不像李斌那样长袖善舞,他的过往经历也只有UC浏览器一个创业经历。只不过UC当年做到了移动浏览器市占率第一。还有就是何小鹏投资特斯拉赚了不少钱。何小鹏相比李斌和李想,行事也比较低调,一个理工技术男形象,从各种对何小鹏的描述来看,他对于技术发展和演进明显更加关注(自动驾驶,低空飞行,机器人),而对技术的载体比如汽车似乎没那么在意。这也导致了小鹏汽车在早期的各种公司乱象,以及雷军批评何小鹏的我觉得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CEO。好在何小鹏纳谏如流,该引进外部高管引进外部高管,该裁撤内部高管裁撤内部高管。公司也算是经历几次危机后顺利生存了下来。
回到小鹏汽车本身,它和蔚来理想有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它并没打算做豪华车或者高端品牌。它的车型并不套娃,从最早的G3开始,到P7,到P5,G9,G6,X9,mona03,P7+,几乎款款车都不一样。不成系列化,这和BBA系列化套娃化的车型完全不一样。而且每款车的卖点都不太一样,相对而言更像丰田大众这种更平民化的品牌。小鹏的车型虽然不成系列,但是其实每一款车几乎都有技术进步。G3是首秀,P7是第一款cltc突破700公里的,p5是第一款有激光雷达的,g9是第一款800v加城市智驾,g6第一款一体压铸,x9是前面技术集大成者,800v,智驾,超低能耗,一体压铸,后轮转向。mona03是第一款10万实现自动泊车的,P7+是第一款纯视觉智驾。可以看出,小鹏的技术储备非常之深,总能推出某项技术市场最早或者至少是最早之一的车型。小鹏看到了智能电动车的未来,并沿着规划好的技术路线在不断积累技术。国内新能源车企里,学特斯拉最像的就是小鹏,不管是对于智能驾驶特别是纯视觉智能驾驶技术的追随,还是车身的一体压铸技术,小鹏都是国内学特斯拉最快的。未来智能电车一定会进化成一个不同于以往单纯作为人类交通工具的传统汽车的新物种。在这方面,小鹏应该是有能力达到终点的那个。另外说一句,目前小鹏和华为和国内甚至世界上唯二可以从电车车身架构体系到智能化解决方案全方面给传统车企赋能的公司。大众当初看中的就是小鹏G9的电气化车身结构设计并和小鹏开展了深度合作。也就是说,小鹏是可以像华为那样成立车BU的公司,而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小鹏赋能服务的对象可以是全球车企而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车企。
前面夸了小鹏那么多优点,下面说说小鹏的缺点。小鹏主打科技平权,未来主打10-25万这个中低价位段市场。这个市场确实最大,但是竞争也最激烈。蔚来理想极氪这些新势力,主要还是做25万以上的改善型市场,就是想避开中低价位段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常理相反的是,恰恰是中低价位市场,用户最为挑剔,是典型的既要又要客户。要你外观好看空间大,要你配置高用料足,要你品牌力强,还要你价格便宜。这么多实际不可能都实现的因素,还真不容易取舍。如果再细究下去,实际就是营销,产能,性价比这三个核心要素。产品力和价格构成性价比的核心,营销负责把性价比宣传出去击穿用户心智,产能要保证用户真的被打动后能交付的上来。这三者并不是割裂的可以先做这个再做那个的,而是要在产品开发设计的一开始就开始规划,这对公司体系化研发管理有很高的要求。小鹏从g6这个产品开始有那么一点感觉,g6的性价比很强,初期的营销因为极致性价比也到位了,但是产能没有跟上,造成大量客户因为等不起而转买其他品牌的产品,使得小鹏2023年6月g6发布高潮带来的势头到当年12月就戛然而止,2024年q1销量非常惨淡。而且g6的核心卖点也没有击穿用户心智,导致g6在外观上不符合大众审美的缺陷被放大,从而后续销量平平。小鹏未来主打一定是主打科技路线,但是科技需要一个或一系列可以被感知的体验。比如华为智驾,用一个个aeb视频以及后来和小鹏的aeb大比拼,成功把华为智驾等于主动安全这一理念击穿了用户心智。不过现在小鹏的营销也终于开始找到感觉了,对于小鹏领先的低能耗高续航,开始不断发力,差不多把小鹏能耗最低续航达成率最高这一特点植入给了市场。后续方面,要做中低端市场,持续降本,并不让客户体验到廉价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取舍之后,怎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成本用在易被客户感知的点上,是个长期工程。这一点上,一定要向日系好好学习。
最后说说理想
相比蔚来的攒局大而全高大上方向,小鹏的科技平权方向。理想更加聚焦在产品体验以及产品营销方面。李想也是连续创业者,他之前的pcpop和汽车之家,都在产品体验和营销方面做到了极致,这也使得李想能在既无学历背景,也无技术背景,缺乏市场资源的不利因素下,能把理想汽车做到现在新势力销售,利润,市值第一名。
在pcpop和汽车之家时代,李想的产品都不是当时市场上的先行者,也不是各种市场资源最多的,但是它们都是当时市场上用户体验最好的,无论上pcpop时代的产品评测,还是汽车之家的真车实拍,都在当时有最好的体验。李想确实有很强的产品定义和产品实现能力。他能够用敏锐的消费者视角发现当前市场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并用当下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去实现。这一点上,在理想汽车上也得到了完美的复课。现在常用冰箱彩电大沙发来嘲笑理想汽车没有技术含量。但实际上,能够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发现大空间舒适化体验拉满的家庭用车,这一在当时市场上的新物种,一样是一种技术,是市场洞察,产品定义,产品实现的综合技术,是李想很多年来的功力。所以,说李想是造车新势力最厉害的产品经理,并不为过。理想汽车在当时敢于使用不被资本市场接受的增程技术,就需要很大的决心,现在来看,增程对中大尺寸suv确实是最优解,但是当时如果不用纯电技术,资本市场几乎不会给什么投资,能选择是需要很大魄力的。李想为了最大程度,相对最低成本开发大空间,舒适化体验拉满的家庭用车,也相对舍弃了传统汽车看重的底盘操控等层面,这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驾驶体验一直都是传统汽车最看重的点。
同时,理想汽车的solgan是车和家。理想创造性的把理想汽车定义为第三空间,移动的家,从而打开了营销的新视角,引入大量传统数码kol和生活类kol,而不是传统的车评人和传统车媒体,发掘出了这部分既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成本远低于传统汽车媒体和车评人的营销方式。使得理想汽车成为一种舒适化生活理念成功营销出圈。用现在时髦的话说,理想是三家里面最擅长storytelling,也就是讲故事营造氛围感,理想汽车营销的表面是车,实际是新的一种生活方式,lifestyle。这切中了当今新锐中产的内心需求,也使得理想汽车成为这部分人群的新宠。
上面夸了这么多理想的优点,下面再说说理想的缺点。理想的优缺点其实都很明显,而且属于盈亏同源,它的优点的底层逻辑,也自然生发出了它的缺点。理想的产品定义产品体验和高强度营销,都属于短期的能立竿见影出效果的东西,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流行,你网站app改个版,出个新功能,浏览量停留时间这一指标立马就能有反馈。而这些反馈来的越及时,就会越来越拉动更多的资源围绕这些进行运转。战术上的成功一个接着一个,就会让人忽视战略层面的东西。这一点在2024年初MEGA发布以及后续的销量失败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MEGA这个产品基本延续了之前L系列的风格,大空间,舒适化配置拉满,用超快充5C电池取代增程方案并保证尽可能差不多的体验。同时利用当时理想最高的市场势能,用各路kol把市场预期拉满,营销完完全全出圈,但是,和小鹏同期上市的x9一对比,马上发现理想在纯电技术储备和车身技术储备的不足。因为无法解决大车高能耗这一致命缺点,不得不使用不符合大众审美争议很大的水滴形驼背外观,一体压铸,后轮转向,三排魔术折叠这些对车身安全和实际体验都有明显感知的车身技术,mega一个都没有。内饰方面也完全达不到潜在用户对50万以上国产车的期望。结果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上市之后马上遭到了市场的冷遇,并连带拉崩了理想的市值,同时影响了其他L系列的销售,这一点直到L6的上市才得到好转。产品定义和产品体验,对市场的先行者来说确实是困难的,但是对于后来者,也是最容易模仿的,创新有困难,抄一抄还是都会的。于是2024年我们看到了理想以及它的模仿者们,无论是更有品牌影响力的华为问界,特别是高端的问界m9,还是被人戏称为半价理想的零跑,都在沿着理想趟出来的已经教育过了的市场上一路狂奔,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走理想的路,让理想不好走,将会是接下来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一个主要方向。随着越来越多的理想们的出现,理想如果在战略上缺乏方向,特别在技术上缺乏储备,接下来的仗一定不好打。同时,理想的极致化营销在出圈的同时,也容易遭到针对,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李想自己的发言,使得一度市场上形成了一个反理想同盟,把理想的反对者们团结在了一起。这对理想的品牌形象,后续营销都带来了不小的负面作用。
总而言之,理想有着国内车企少有的发现未被市场满足的用户需求的犀利洞见,有着把这一洞见成功的进行产品定义和产品实现的能力,有着更符合新时代特征的storytelling的营销能力。但是在公司战略,长期技术积累方面存在短板,使得好不容易被理想开拓的利基市场,迅速被同行跟随,并陷入肉搏战,而这些同行要么在品牌影响力,要么在极致性价比方面都有超越理想的能力。所以,理想现在越来越像一家传统车企,而不是一家更有想象力的科技公司。虽然理想能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不错的销售业绩和利润,但是,接下来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也是无法避免的。不知道这种状况,是不是李想当年预见到并认可的。
以上就是我对蔚小理三家的一点看法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