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帝上位后,让自己的八弟和九弟分别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以表示对两人的羞辱和厌恶,这是很多历史爱好者非常熟悉的故事。
但是关于“阿其那”和“塞思黑”分别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却并不清楚。民国年间鲁迅先生曾在《准风月谈》杂文中说:“雍正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与塞思黑,我不懂满洲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此说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近年的很多电视剧都采用了“猪狗”的解释。
然而如此释义无疑是错误的。鲁迅文中也没有说这两个字就是猪狗的意思,只不过推测是像汉语中猪狗一样骂人的话罢了。
因满语如今已几乎是死语言,只有极少数研究者和爱好者还在学满文,才导致此说流传甚广。实际上,满语根本就不会拿“猪狗”来骂人。恰恰相反,满洲人喜欢用猪狗来互相夸奖——最著名的例子要属人名“努尔哈赤”,满语中意为“野猪皮”或“像野猪”。
然而查找清代的满汉字典,却找不到“阿其那”一词,加上满语口语断绝严重,这个恶名到底是何意,即使在学界也众说纷纭。
1980年代初,曾有满语学者参考仍存活的锡伯语,发现锡伯族在驱赶牲畜时,常常会说“爱其”(aiqi),认为这正是“阿其那”的口语。便由此提出:“阿其那”就是对狗厌恶、把狗赶走时发出的声音,无疑是个恶名。
然而如果去翻找“阿其那”的清代文献,会发现满语拉丁转写是akina——aki和aiqi发音并不像,尤其是qi和ki在满语里是绝不混淆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脑洞大开,用各种拆字谜、拆音节的方式分析过“阿其那”,但都不太具备说服力,在此不一一赘述。
目前,学界接受度最高的说法是akina=akiya(冻裂、干透)+na(呐),也就是“干透呐”。akiya-mbi(-mbi为满语动词后缀,无实义)在满汉字典中可以查到,意思大致是“干透、冻透”。
由于这个名字是八阿哥自己取的,学者推测,他可能是想表示“自己被大汗厌恶,真是整个人都干透冻裂了”,就好比如今网络上常说的“裂开了”。
这是目前akina所有解释里最合理的一个,但仍然有点绕,尤其是老八奉命给自己起个恶名,还玩得这么抽象,真的不会被他哥再训一遍吗?
我一直怀疑,这个恶名的逻辑应该没这么绕,但是也没有什么证据。直到近日看满语单词的时候,看到一个单词,拉丁转写是akaqun,意为“伤感”。我心想这个好记啊:伤感,A.K.A.春。很合理嘛,春天是伤感的季节,这个“春”还是湖南口音。然后顺便又看了它的动词形式——akambi:“伤心;冻裂”。
我立刻想起了akiyambi,两个词不仅含义接近,音韵上似乎也有关系——akiyambi脱落介音i就变成了akambi。如果akambi确实就是akiyambi的口语简化音,那akiyambi应该也有“悲哀,伤感”的含义。
则“阿其那”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悲哀啊”(可悲啊)!
至于“塞思黑”seshe,意思倒是很清楚——“讨厌”。
而且不是名词“讨厌的东西”,就是动词词干“讨厌”。老九这个恶名是他哥起的,非常直接,相当于别人每次叫他都是在大喊“讨厌”。这也可以对阿其那的意义做一个佐证。
综上:塞思黑——“讨厌!”,阿其那——“悲哀啊”(可悲啊/裂开了!)。
顺便,一些满语教材说-na是后缀,表“去做某事”。
这么理解倒也没错,但如果你满语够熟练,你会发现其实没那么玄乎:na可以直接理解成语气词“呐”,你动词后面加个“呐”,自然就是让人“去做某事”了。比如对人说“你坐呐!”可不就是“你去坐下”一个意思吗。
最后,说句玩笑话,不能完全排除老八会日语的可能,所以“阿其那”没准就是あきな(akina)——意为秋名山,老八想表达自己从此再无心政事,一心只想着开车。
https://mp.weixin.qq.com/s/1Bspr8q2cakeHRST3Jek2Q
清朝雍正帝上位后,让自己的八弟和九弟分别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以表示对两人的羞辱和厌恶,这是很多历史爱好者非常熟悉的故事。
但是关于“阿其那”和“塞思黑”分别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却并不清楚。民国年间鲁迅先生曾在《准风月谈》杂文中说:“雍正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与塞思黑,我不懂满洲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此说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近年的很多电视剧都采用了“猪狗”的解释。
然而如此释义无疑是错误的。鲁迅文中也没有说这两个字就是猪狗的意思,只不过推测是像汉语中猪狗一样骂人的话罢了。
因满语如今已几乎是死语言,只有极少数研究者和爱好者还在学满文,才导致此说流传甚广。实际上,满语根本就不会拿“猪狗”来骂人。恰恰相反,满洲人喜欢用猪狗来互相夸奖——最著名的例子要属人名“努尔哈赤”,满语中意为“野猪皮”或“像野猪”。
然而查找清代的满汉字典,却找不到“阿其那”一词,加上满语口语断绝严重,这个恶名到底是何意,即使在学界也众说纷纭。
1980年代初,曾有满语学者参考仍存活的锡伯语,发现锡伯族在驱赶牲畜时,常常会说“爱其”(aiqi),认为这正是“阿其那”的口语。便由此提出:“阿其那”就是对狗厌恶、把狗赶走时发出的声音,无疑是个恶名。
然而如果去翻找“阿其那”的清代文献,会发现满语拉丁转写是akina——aki和aiqi发音并不像,尤其是qi和ki在满语里是绝不混淆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脑洞大开,用各种拆字谜、拆音节的方式分析过“阿其那”,但都不太具备说服力,在此不一一赘述。
目前,学界接受度最高的说法是akina=akiya(冻裂、干透)+na(呐),也就是“干透呐”。akiya-mbi(-mbi为满语动词后缀,无实义)在满汉字典中可以查到,意思大致是“干透、冻透”。
由于这个名字是八阿哥自己取的,学者推测,他可能是想表示“自己被大汗厌恶,真是整个人都干透冻裂了”,就好比如今网络上常说的“裂开了”。
这是目前akina所有解释里最合理的一个,但仍然有点绕,尤其是老八奉命给自己起个恶名,还玩得这么抽象,真的不会被他哥再训一遍吗?
我一直怀疑,这个恶名的逻辑应该没这么绕,但是也没有什么证据。直到近日看满语单词的时候,看到一个单词,拉丁转写是akaqun,意为“伤感”。我心想这个好记啊:伤感,A.K.A.春。很合理嘛,春天是伤感的季节,这个“春”还是湖南口音。然后顺便又看了它的动词形式——akambi:“伤心;冻裂”。
我立刻想起了akiyambi,两个词不仅含义接近,音韵上似乎也有关系——akiyambi脱落介音i就变成了akambi。如果akambi确实就是akiyambi的口语简化音,那akiyambi应该也有“悲哀,伤感”的含义。
则“阿其那”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悲哀啊”(可悲啊)!
至于“塞思黑”seshe,意思倒是很清楚——“讨厌”。
而且不是名词“讨厌的东西”,就是动词词干“讨厌”。老九这个恶名是他哥起的,非常直接,相当于别人每次叫他都是在大喊“讨厌”。这也可以对阿其那的意义做一个佐证。
综上:塞思黑——“讨厌!”,阿其那——“悲哀啊”(可悲啊/裂开了!)。
顺便,一些满语教材说-na是后缀,表“去做某事”。
这么理解倒也没错,但如果你满语够熟练,你会发现其实没那么玄乎:na可以直接理解成语气词“呐”,你动词后面加个“呐”,自然就是让人“去做某事”了。比如对人说“你坐呐!”可不就是“你去坐下”一个意思吗。
最后,说句玩笑话,不能完全排除老八会日语的可能,所以“阿其那”没准就是あきな(akina)——意为秋名山,老八想表达自己从此再无心政事,一心只想着开车。
https://mp.weixin.qq.com/s/1Bspr8q2cakeHRST3Jek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