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男篮的比赛,先撇开输赢,最重要的看三块“潜力板”:内线、快攻和3分。关于这三点的重要性不再赘述,上篇文章已经讨论。
上一场,这三块做得不错,胡杨余三大中锋合计19中15,拿了34分;快攻23分;3分34中13,命中率41.9%。
第二场,胡杨余合计12中11,三人23分,其中,胡金秋11中10,20分……快攻26分;3分20中7,命中率35%,总体合格。
郭士强带队之下,男篮开始注重反击,这点非常值得称赞,连续两场都在刻意提速打对手落地不稳,其实无论效果如何,这个思路绝对值得肯定,没有姚明这种内线,男篮别想轻易地拿阵地锤死人。
两场比赛反击的效果比预想中好,尽管对手实力较弱,但至少让中国男篮找到了反击的快感,这种快感,很难让人不迷恋,迷恋是好事,因为迷恋的东西,既是世界强队的杀手锏,也是中国男篮的短板。
未来,遇到强队,这种快感一定会有消失的时候,但,至少会让他们止不住地怀念当初面对关岛和蒙古一晚又一晚的欲罢不能,然后反思快感失去的原因,是压迫性不强、是推节奏太慢、是失误太多、还是终结效率太低等等,并据此进一步提高发动反击的能力,所以,打弱队并非全然没好处。
至于为何得分不如上一场,最重要的原因是蒙古摔跤式防守让中国男篮送出了大量失误。(请翻转)
裁判偏哨不用怀疑,但是,可以换个思路去理解这件事儿:对于这种激烈的对抗和强硬的防守,其实跟世界杯上欧美非的球队交手时的效果类似,只不过,蒙古因为身体素质和防守技术更差,只能靠主场哨和赔上更多的犯规来阻止中国男篮的进攻,但是世界杯上欧美非球队身体素质和防守技术超过中国男篮,他们可以用几倍低于蒙古的犯规率,来达到几倍高于蒙古的防守强度。
男篮送出了21次失误,这不就是过去世界杯、亚运会和十余场热身赛的即视感?哪怕是在亚洲圈,对面如果不是蒙古而是日本,大概率又要输球了,日本男篮不会被频繁抢断,他们在控制失误方面做得非常好,2024巴黎奥运会12支球队,日本10.7个场均失误和14.0%的失误率,两项数据都是赛会第1,截至目前,2025亚洲杯预选赛三场比赛打完,日本15.8%的失误率排在第3,仅次于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中国男篮的失误率是18.9%,排在所有24支亚预赛球队的第9。蒙古固然不是日本,下半场场面失控,其实就来自于蒙古后卫频繁被CBA几位顶级后场领防人抢断反击——高诗岩、程帅澎、张宁和朱俊龙,4人合计10次抢断。
第二场比赛,郭士强后卫带了6个,锋线是张宁、朱俊龙和曾凡博,都有一定的持球能力,按道理,皮球的运转应该会很流畅,失误不会这么多,其实,这也反映出了三点问题:
1.这批年轻球员外战经验太少,对不同于CBA防守特点的球队应对不足;
2.阵容磨合不够;
3.球员处理球合理性和技术手段欠缺。
如果很多选择正确,会大大降低被动传球或失误的频率。
比如曾凡博、张宁和朱俊龙三线快攻,曾凡博应该直接攻或者传给右侧空位的朱俊龙,但是他传给了位置过深的张宁,张宁没有选择攻框而回传曾凡博,最终失误;
高诗岩在没有突破吸引强侧协防的前提下传给底角没有机会的徐杰,失误;
杨瀚森面对夹击,护球一直很差,对防守预判性不足经常导致丢球;
王岚嵚借掩护后莫名收球走步等等。
其实很多失误都可以避免,对于这类失误,未来三五年内,他们有可能会逐渐避免,但是,对于当下的中国男篮,需要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对于上述这类失误,其实都非常低级,对于那些欧美非球员来说,可能在新秀赛季就已经解决了,在他们不断解决新的更高阶的问题时,我们还在琢磨他们新秀赛季遇到问题,这就是差距,是“试错、反思、改变、试错”整个成长的差距,不纯粹是身体天赋的差距。曾凡博算是很能跳的了,但是,起步后攻框的回报率很一般,他的很多攻框动作略显生硬,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起步后,终结时的方式不够丰富,除了扣,他可没有什么勾、挑、擦、抛等等手段,然而,在CBA,曾凡博其实已足够优秀,这才是最诛心的。
另外,杨瀚森和余嘉豪的挡拆也是个大问题,胡金秋几乎每场都在现场教学……杨余下顺肯定会慢,但是,大体格也意味着更好的掩护质量,能迫使对方5号位被自家1号位极大程度地牵制,杨余也就能有更好的下顺空间。
问题就在掩护质量跟不上,他们在CBA各自球队也是同样的问题,同时,又不善于跟对方5号位斗智斗勇,其实有时候提上掩护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若调出对方5号位,突然折向篮下,也能形成下顺,这就是所谓的幽灵掩护,高手的挡拆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杨余看起来没有真正掌握挡拆的精髓。
好巧不巧,两人正负值刚好是全队最低——无法给后卫挡出机会,自己又没法完成终结,总体导致阵地进攻效率降低。
挡拆是破解阵地进攻最关键最频繁的方式,也是各种有球进攻战术的起手,挡拆没精通,又过度追求速度,其实就是本末倒置,如果在高质高效的挡拆和高质高效的反击中选一个的话,我得选前者,因为阵地进攻的比重通常远多于转换进攻,并且,当你的阵地进攻威胁巨大时,对手的反击也将被迫减少,其实也就相当于自己多了反击。
明年2月份将与日本和关岛进行二番战,届时再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和优点是否被延续。
对中国男篮的比赛,先撇开输赢,最重要的看三块“潜力板”:内线、快攻和3分。关于这三点的重要性不再赘述,上篇文章已经讨论。
上一场,这三块做得不错,胡杨余三大中锋合计19中15,拿了34分;快攻23分;3分34中13,命中率41.9%。
第二场,胡杨余合计12中11,三人23分,其中,胡金秋11中10,20分……快攻26分;3分20中7,命中率35%,总体合格。
郭士强带队之下,男篮开始注重反击,这点非常值得称赞,连续两场都在刻意提速打对手落地不稳,其实无论效果如何,这个思路绝对值得肯定,没有姚明这种内线,男篮别想轻易地拿阵地锤死人。
两场比赛反击的效果比预想中好,尽管对手实力较弱,但至少让中国男篮找到了反击的快感,这种快感,很难让人不迷恋,迷恋是好事,因为迷恋的东西,既是世界强队的杀手锏,也是中国男篮的短板。
未来,遇到强队,这种快感一定会有消失的时候,但,至少会让他们止不住地怀念当初面对关岛和蒙古一晚又一晚的欲罢不能,然后反思快感失去的原因,是压迫性不强、是推节奏太慢、是失误太多、还是终结效率太低等等,并据此进一步提高发动反击的能力,所以,打弱队并非全然没好处。
至于为何得分不如上一场,最重要的原因是蒙古摔跤式防守让中国男篮送出了大量失误。(请翻转)
裁判偏哨不用怀疑,但是,可以换个思路去理解这件事儿:对于这种激烈的对抗和强硬的防守,其实跟世界杯上欧美非的球队交手时的效果类似,只不过,蒙古因为身体素质和防守技术更差,只能靠主场哨和赔上更多的犯规来阻止中国男篮的进攻,但是世界杯上欧美非球队身体素质和防守技术超过中国男篮,他们可以用几倍低于蒙古的犯规率,来达到几倍高于蒙古的防守强度。
男篮送出了21次失误,这不就是过去世界杯、亚运会和十余场热身赛的即视感?哪怕是在亚洲圈,对面如果不是蒙古而是日本,大概率又要输球了,日本男篮不会被频繁抢断,他们在控制失误方面做得非常好,2024巴黎奥运会12支球队,日本10.7个场均失误和14.0%的失误率,两项数据都是赛会第1,截至目前,2025亚洲杯预选赛三场比赛打完,日本15.8%的失误率排在第3,仅次于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中国男篮的失误率是18.9%,排在所有24支亚预赛球队的第9。蒙古固然不是日本,下半场场面失控,其实就来自于蒙古后卫频繁被CBA几位顶级后场领防人抢断反击——高诗岩、程帅澎、张宁和朱俊龙,4人合计10次抢断。
第二场比赛,郭士强后卫带了6个,锋线是张宁、朱俊龙和曾凡博,都有一定的持球能力,按道理,皮球的运转应该会很流畅,失误不会这么多,其实,这也反映出了三点问题:
1.这批年轻球员外战经验太少,对不同于CBA防守特点的球队应对不足;
2.阵容磨合不够;
3.球员处理球合理性和技术手段欠缺。
如果很多选择正确,会大大降低被动传球或失误的频率。
比如曾凡博、张宁和朱俊龙三线快攻,曾凡博应该直接攻或者传给右侧空位的朱俊龙,但是他传给了位置过深的张宁,张宁没有选择攻框而回传曾凡博,最终失误;
高诗岩在没有突破吸引强侧协防的前提下传给底角没有机会的徐杰,失误;
杨瀚森面对夹击,护球一直很差,对防守预判性不足经常导致丢球;
王岚嵚借掩护后莫名收球走步等等。
其实很多失误都可以避免,对于这类失误,未来三五年内,他们有可能会逐渐避免,但是,对于当下的中国男篮,需要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对于上述这类失误,其实都非常低级,对于那些欧美非球员来说,可能在新秀赛季就已经解决了,在他们不断解决新的更高阶的问题时,我们还在琢磨他们新秀赛季遇到问题,这就是差距,是“试错、反思、改变、试错”整个成长的差距,不纯粹是身体天赋的差距。曾凡博算是很能跳的了,但是,起步后攻框的回报率很一般,他的很多攻框动作略显生硬,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起步后,终结时的方式不够丰富,除了扣,他可没有什么勾、挑、擦、抛等等手段,然而,在CBA,曾凡博其实已足够优秀,这才是最诛心的。
另外,杨瀚森和余嘉豪的挡拆也是个大问题,胡金秋几乎每场都在现场教学……杨余下顺肯定会慢,但是,大体格也意味着更好的掩护质量,能迫使对方5号位被自家1号位极大程度地牵制,杨余也就能有更好的下顺空间。
问题就在掩护质量跟不上,他们在CBA各自球队也是同样的问题,同时,又不善于跟对方5号位斗智斗勇,其实有时候提上掩护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若调出对方5号位,突然折向篮下,也能形成下顺,这就是所谓的幽灵掩护,高手的挡拆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杨余看起来没有真正掌握挡拆的精髓。
好巧不巧,两人正负值刚好是全队最低——无法给后卫挡出机会,自己又没法完成终结,总体导致阵地进攻效率降低。
挡拆是破解阵地进攻最关键最频繁的方式,也是各种有球进攻战术的起手,挡拆没精通,又过度追求速度,其实就是本末倒置,如果在高质高效的挡拆和高质高效的反击中选一个的话,我得选前者,因为阵地进攻的比重通常远多于转换进攻,并且,当你的阵地进攻威胁巨大时,对手的反击也将被迫减少,其实也就相当于自己多了反击。
明年2月份将与日本和关岛进行二番战,届时再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和优点是否被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