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最年轻的齐麟实际最老,99年生人,李炎哲和伊力福拉提同为00年,西尔扎提01年,看起来最成熟的艾孜麦提实际最小,出生于02年,很巧合,这五人五个位置,刚好能凑成一套完整的阵容。
为什么讨论这5人?
因为他们是新疆男篮年轻一代的生力军,葛浩然、曲笑宇和杨芮等尚属于初出茅庐的黄口孺子,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对比之下有点无边无际,讨论未来的定位和最终的高度就有点不着边际。齐麟、李炎哲和“三提”这五个生力军在CBA已经打了至少4个赛季,未来四年左右,他们将成为新疆男篮的中生代。
确切来说,他们是介乎于葛浩然、杨芮等新生代和赵睿、阿不都和吴冠希等中生代之间的一代,不妨称之为“准中生代”吧,他们的技术特点基本已经成型,但是,未来的高度不能彻底定性,变数在于技术打磨的高度,这就有讨论的意义了。
先说齐麟。
齐麟,是射手,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射手,他跟原帅、张帆、王睿泽或者杜润旺在阵容里的角色并不完全等同,我们认为的射手,或者说,中国男篮和CBA的射手,几乎特指意味着投中空位3分的那个人,这是中国篮球和欧洲或者美洲篮球区别的一个地方。
齐麟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过人的身体天赋,跑跳能力的突出甚至不囿于射手圈,正因如此,他才能实现更多的空切、卷切、背打和快攻等3分之外,或者说3分线之内的进攻方式。
很多人期待齐麟的持球技术,其实跟期待李炎哲更快的横移没有区别,都属于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姑且不论能否实现,齐麟如果有持球,哪怕只是分担一部分持球的压力,通过挡拆或者单打终结,那他不应该叫射手了,当然,射手只是个角色名称,篮球位置的趋势是逐渐模糊化,齐麟的确不必为了这个固化的角色,来限制自己的进攻方式,但无论角色如何定位,无论篮球怎么发展,不变的道理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社会逻辑和“投资与回报”的经济逻辑。
持球,不仅仅意味着持球终结,也意味着,指挥战术,组织进攻,当具备了持球能力后,后者是必然的选择,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做到“只攻不传”,逼迫你传球的往往是站在你对面的那群人,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图,组织,正是齐麟的弱项,所以,尽管齐麟时不常地在某一场比赛中打个35挡拆,但实际上,根本无法量产,比他持球回报率,或者说“持球性价比”更高的是皮特森、黑根斯、赵睿和伊力福拉提等后卫。
劳森比齐麟的持球强多了,有球进攻的比例也比齐麟高,并不是因为发动了大量挡拆和组织进攻,而是更多低位进攻,只论挡拆持球,劳森每36分钟1.6次,齐麟0.9次,差别并不大,跟齐麟真正有差别的是,赵睿7.7次,黑根斯8.1次,皮特森甚至12.5次。
林葳,原本也是一位锋线射手,跟齐麟的角色一致,但是,2024-25赛季 ,他开始转型双能卫,既有组织也有个人进攻,从目前来看,个人进攻一直不错,毋庸置疑,组织进攻尽管比自己过去稍好,但比起同位置球员仍不太理想,距离一位顶级的双能卫,同曦还得给林葳一些时间。起码从表面上看,比起齐麟,林葳有更高的上限和更容易成功的前景,他有机会在未来成为一支球队的持球大核,成为联盟球星和中国男篮持球核心,不能因为目前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未能加入国家队,而否认这种潜力。
林葳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林葳,跟西热力江无理由支持他肆意挥洒天赋有关,同曦允许林葳在各种各样环境下的出手,加之林葳身高本就不适合打3号位和这个赛季后场本土缺少持球核心,这才有了如今的转型,齐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新疆主打一个合理和团队,琼斯在吉林和新疆的反差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另一个佐证是皮特森,比起以前,他的那些强行干拔已经少了很多,助攻表现已悄然来到了生涯之最,新疆的主教练换了,但是追求团队篮球的理念得到了延续。
没有条件打磨持球技术,那就没有必要执拗于一个可能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把投射和其他无球技术打磨到极致,齐麟的职业生涯仍有望成为顶级球员,带给球队的价值也可以不亚于持球大核。现在的齐麟显然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阻碍他进阶的,有三个大的方面:投射、选择和突破。
关于投射。
我一直重复的一段话是:齐麟的3分历来波动很大,进一连串,铁一连串,手感火热的时候,顶人强投也能进,手感没了的时候,空位也进不了,没人知道手感什么时候来,也没人知道手感什么时候走,估计他自己也不知道……
我暂时闭嘴,用数据和图表说话,近3个赛季,齐麟的3分从不合格的29.3%暴增到了顶级射手的41.3%,本赛季又回到了不合格的32.4%,射手投篮有波动很正常,但齐麟的波动比其他非射手后卫还要大,从整个6年生涯看,基本上重复着“前一年准,下一年铁”的循环。
以2022-23赛季至今三个赛季为样本,对比齐麟、王睿泽、原帅、姜伟泽和张帆这5名本土顶级射手的外线表现:
王睿泽在出手数基本维持的情况下,外线成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2022-23赛季,场均扔7.1次,命中率34.5%;
2023-24赛季,场均扔7.7次,命中率35.8%;
2024-25赛季,场均扔7.1次,命中率40.8%。
原帅是一位老射手,他能连续第13个赛季保持如此高命中率的3分实属罕见:
2022-23赛季,场均扔8.5次,命中率39.7%;
2023-24赛季,场均扔8.2次,命中率41.0%;
2024-25赛季,场均扔6.8次,命中率41.2%。
姜伟泽是更接近于双能卫的射手,之所以仍以射手定位,主要是,他的无球进攻的比例仍然高于有球,他是这几个射手里持球压力最大的,但仍然能交出顶级的外线产效:
2022-23赛季,场均扔8.3次,命中率43.1%;
2023-24赛季,场均扔7.3次,命中率37.0%;
2024-25赛季,场均扔7.7次,命中率41.6%。
张帆连续5个赛季,外线命中率保持在40%左右,虽贵为“张科比”,但科比在NBA,可没张帆在CBA更惊艳的外线表现:
2022-23赛季,场均扔7.5次,命中率42.3%;
2023-24赛季,场均扔7.1次,命中率41.5%;
2024-25赛季,场均扔5.9次,命中率40.4%。
齐麟三年外线数据波动最大:
2022-23赛季,场均扔5.0次,命中率29.3%;
2023-24赛季,场均扔7.5次,命中率41.3%;
2024-25赛季,场均扔7.6次,命中率32.4%。
光看三个赛季整体平均值并不完全能反应出球员的投篮稳定性,还要结合大量单场表现去看,我选取了三个赛季以来一百余场比赛的数据,做成了散点图(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如下:
图表感官的反馈只能是印象,还得借用数学工具,反应数据分布情况的一个数据就是——离散系数,名词解释为:离散系数又称变异系数,是统计学当中的常用统计指标。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用在本篇,指的是,反映球员3分命中率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越大,说明该球员3分命中率波动越大,也即不稳定,反之亦然。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5名射手最终的离散系数分别是:
齐 麟:0.608679844;
王睿泽:0.561165104;
原 帅:0.46582381;
姜伟泽:0.52840561;
张 帆:0.528453296。
没错,且不论,命中率高低,至少齐麟在近3个赛季以来,是CBA这几位顶尖射手里最不稳定的!
2024-25赛季,10场比赛,齐麟的离散系数是0.372845533,离散系数的确低了,看起来稳定了,但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绝大部分命中率集中在平均值的29.3%左右,这也是一种稳定,是一种不好的稳定。样本虽小,但也能反映出齐麟目前的困境,大概有4点因素:
1.齐麟每场要被迫打40分钟,其他没有人上30分钟;
2.新疆这个赛季攻防速度加快,齐麟的体能储备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是他3分下滑的一个客观原因。体能有没有对技术动作产生影响,从罚球命中率可以窥见端倪,齐麟这个赛季已经跌到了66.7%。还有一个方面则是技术的原因;
3.手感天赋和抗压能力。这些可能是天生的,手感天赋,技术上并不容易平衡,至于抗压能力,倒可以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经历更多大赛逐渐提升;
4.进攻选择。
关于选择。
前面已经有所讨论,齐麟优于其他射手的是3分之外的其他进攻方式,他并不像原帅、张帆等过度依赖于3分,那么,利用3分的威胁,在3分和两分之间,接球投和空切、突破、背打之间,根据手感和场上形势有目的地切换就很有必要了。FIBA赛场,欧洲那些顶尖的射手,场均外线其实只有5次左右的出手,他们的突破、分球和空切的比例也很高。
关于突破。
此处的突破,并非指持球单打,而是,利用空位的优势,在对方重心不稳时的运球突破,对控运要求并不高,更考验路线选择、收球时机、突破脚步和出手方式(勾、抛、擦、挑、跳)。这类突破大致可以分成4级难度:
0级难度,突破对位防守人+弱干扰下上空篮;
1级难度,突破对位防守人+半路遭遇刷卡+弱干扰下上空篮;
2级难度,突破对位防守人+半路遭遇刷卡+篮下大个补防;
3级难度,半路遭遇刷卡+油漆区夹击+篮下大个补防。
一般来说,对于2级及以上难度,顶级后卫才敢尝试,其他人的话属于无脑强攻,但是,目前的齐麟,对于1级难度也处理不太好。所以,鉴于不太稳定的手感,利用外线威胁和空位,持球突破,才是他在日后比较现实的可以打磨的关键技术。
看起来最年轻的齐麟实际最老,99年生人,李炎哲和伊力福拉提同为00年,西尔扎提01年,看起来最成熟的艾孜麦提实际最小,出生于02年,很巧合,这五人五个位置,刚好能凑成一套完整的阵容。
为什么讨论这5人?
因为他们是新疆男篮年轻一代的生力军,葛浩然、曲笑宇和杨芮等尚属于初出茅庐的黄口孺子,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对比之下有点无边无际,讨论未来的定位和最终的高度就有点不着边际。齐麟、李炎哲和“三提”这五个生力军在CBA已经打了至少4个赛季,未来四年左右,他们将成为新疆男篮的中生代。
确切来说,他们是介乎于葛浩然、杨芮等新生代和赵睿、阿不都和吴冠希等中生代之间的一代,不妨称之为“准中生代”吧,他们的技术特点基本已经成型,但是,未来的高度不能彻底定性,变数在于技术打磨的高度,这就有讨论的意义了。
先说齐麟。
齐麟,是射手,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射手,他跟原帅、张帆、王睿泽或者杜润旺在阵容里的角色并不完全等同,我们认为的射手,或者说,中国男篮和CBA的射手,几乎特指意味着投中空位3分的那个人,这是中国篮球和欧洲或者美洲篮球区别的一个地方。
齐麟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过人的身体天赋,跑跳能力的突出甚至不囿于射手圈,正因如此,他才能实现更多的空切、卷切、背打和快攻等3分之外,或者说3分线之内的进攻方式。
很多人期待齐麟的持球技术,其实跟期待李炎哲更快的横移没有区别,都属于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姑且不论能否实现,齐麟如果有持球,哪怕只是分担一部分持球的压力,通过挡拆或者单打终结,那他不应该叫射手了,当然,射手只是个角色名称,篮球位置的趋势是逐渐模糊化,齐麟的确不必为了这个固化的角色,来限制自己的进攻方式,但无论角色如何定位,无论篮球怎么发展,不变的道理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社会逻辑和“投资与回报”的经济逻辑。
持球,不仅仅意味着持球终结,也意味着,指挥战术,组织进攻,当具备了持球能力后,后者是必然的选择,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做到“只攻不传”,逼迫你传球的往往是站在你对面的那群人,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图,组织,正是齐麟的弱项,所以,尽管齐麟时不常地在某一场比赛中打个35挡拆,但实际上,根本无法量产,比他持球回报率,或者说“持球性价比”更高的是皮特森、黑根斯、赵睿和伊力福拉提等后卫。
劳森比齐麟的持球强多了,有球进攻的比例也比齐麟高,并不是因为发动了大量挡拆和组织进攻,而是更多低位进攻,只论挡拆持球,劳森每36分钟1.6次,齐麟0.9次,差别并不大,跟齐麟真正有差别的是,赵睿7.7次,黑根斯8.1次,皮特森甚至12.5次。
林葳,原本也是一位锋线射手,跟齐麟的角色一致,但是,2024-25赛季 ,他开始转型双能卫,既有组织也有个人进攻,从目前来看,个人进攻一直不错,毋庸置疑,组织进攻尽管比自己过去稍好,但比起同位置球员仍不太理想,距离一位顶级的双能卫,同曦还得给林葳一些时间。起码从表面上看,比起齐麟,林葳有更高的上限和更容易成功的前景,他有机会在未来成为一支球队的持球大核,成为联盟球星和中国男篮持球核心,不能因为目前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未能加入国家队,而否认这种潜力。
林葳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林葳,跟西热力江无理由支持他肆意挥洒天赋有关,同曦允许林葳在各种各样环境下的出手,加之林葳身高本就不适合打3号位和这个赛季后场本土缺少持球核心,这才有了如今的转型,齐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新疆主打一个合理和团队,琼斯在吉林和新疆的反差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另一个佐证是皮特森,比起以前,他的那些强行干拔已经少了很多,助攻表现已悄然来到了生涯之最,新疆的主教练换了,但是追求团队篮球的理念得到了延续。
没有条件打磨持球技术,那就没有必要执拗于一个可能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把投射和其他无球技术打磨到极致,齐麟的职业生涯仍有望成为顶级球员,带给球队的价值也可以不亚于持球大核。现在的齐麟显然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阻碍他进阶的,有三个大的方面:投射、选择和突破。
关于投射。
我一直重复的一段话是:齐麟的3分历来波动很大,进一连串,铁一连串,手感火热的时候,顶人强投也能进,手感没了的时候,空位也进不了,没人知道手感什么时候来,也没人知道手感什么时候走,估计他自己也不知道……
我暂时闭嘴,用数据和图表说话,近3个赛季,齐麟的3分从不合格的29.3%暴增到了顶级射手的41.3%,本赛季又回到了不合格的32.4%,射手投篮有波动很正常,但齐麟的波动比其他非射手后卫还要大,从整个6年生涯看,基本上重复着“前一年准,下一年铁”的循环。
以2022-23赛季至今三个赛季为样本,对比齐麟、王睿泽、原帅、姜伟泽和张帆这5名本土顶级射手的外线表现:
王睿泽在出手数基本维持的情况下,外线成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2022-23赛季,场均扔7.1次,命中率34.5%;
2023-24赛季,场均扔7.7次,命中率35.8%;
2024-25赛季,场均扔7.1次,命中率40.8%。
原帅是一位老射手,他能连续第13个赛季保持如此高命中率的3分实属罕见:
2022-23赛季,场均扔8.5次,命中率39.7%;
2023-24赛季,场均扔8.2次,命中率41.0%;
2024-25赛季,场均扔6.8次,命中率41.2%。
姜伟泽是更接近于双能卫的射手,之所以仍以射手定位,主要是,他的无球进攻的比例仍然高于有球,他是这几个射手里持球压力最大的,但仍然能交出顶级的外线产效:
2022-23赛季,场均扔8.3次,命中率43.1%;
2023-24赛季,场均扔7.3次,命中率37.0%;
2024-25赛季,场均扔7.7次,命中率41.6%。
张帆连续5个赛季,外线命中率保持在40%左右,虽贵为“张科比”,但科比在NBA,可没张帆在CBA更惊艳的外线表现:
2022-23赛季,场均扔7.5次,命中率42.3%;
2023-24赛季,场均扔7.1次,命中率41.5%;
2024-25赛季,场均扔5.9次,命中率40.4%。
齐麟三年外线数据波动最大:
2022-23赛季,场均扔5.0次,命中率29.3%;
2023-24赛季,场均扔7.5次,命中率41.3%;
2024-25赛季,场均扔7.6次,命中率32.4%。
光看三个赛季整体平均值并不完全能反应出球员的投篮稳定性,还要结合大量单场表现去看,我选取了三个赛季以来一百余场比赛的数据,做成了散点图(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如下:
图表感官的反馈只能是印象,还得借用数学工具,反应数据分布情况的一个数据就是——离散系数,名词解释为:离散系数又称变异系数,是统计学当中的常用统计指标。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用在本篇,指的是,反映球员3分命中率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越大,说明该球员3分命中率波动越大,也即不稳定,反之亦然。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5名射手最终的离散系数分别是:
齐 麟:0.608679844;
王睿泽:0.561165104;
原 帅:0.46582381;
姜伟泽:0.52840561;
张 帆:0.528453296。
没错,且不论,命中率高低,至少齐麟在近3个赛季以来,是CBA这几位顶尖射手里最不稳定的!
2024-25赛季,10场比赛,齐麟的离散系数是0.372845533,离散系数的确低了,看起来稳定了,但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绝大部分命中率集中在平均值的29.3%左右,这也是一种稳定,是一种不好的稳定。样本虽小,但也能反映出齐麟目前的困境,大概有4点因素:
1.齐麟每场要被迫打40分钟,其他没有人上30分钟;
2.新疆这个赛季攻防速度加快,齐麟的体能储备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是他3分下滑的一个客观原因。体能有没有对技术动作产生影响,从罚球命中率可以窥见端倪,齐麟这个赛季已经跌到了66.7%。还有一个方面则是技术的原因;
3.手感天赋和抗压能力。这些可能是天生的,手感天赋,技术上并不容易平衡,至于抗压能力,倒可以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经历更多大赛逐渐提升;
4.进攻选择。
关于选择。
前面已经有所讨论,齐麟优于其他射手的是3分之外的其他进攻方式,他并不像原帅、张帆等过度依赖于3分,那么,利用3分的威胁,在3分和两分之间,接球投和空切、突破、背打之间,根据手感和场上形势有目的地切换就很有必要了。FIBA赛场,欧洲那些顶尖的射手,场均外线其实只有5次左右的出手,他们的突破、分球和空切的比例也很高。
关于突破。
此处的突破,并非指持球单打,而是,利用空位的优势,在对方重心不稳时的运球突破,对控运要求并不高,更考验路线选择、收球时机、突破脚步和出手方式(勾、抛、擦、挑、跳)。这类突破大致可以分成4级难度:
0级难度,突破对位防守人+弱干扰下上空篮;
1级难度,突破对位防守人+半路遭遇刷卡+弱干扰下上空篮;
2级难度,突破对位防守人+半路遭遇刷卡+篮下大个补防;
3级难度,半路遭遇刷卡+油漆区夹击+篮下大个补防。
一般来说,对于2级及以上难度,顶级后卫才敢尝试,其他人的话属于无脑强攻,但是,目前的齐麟,对于1级难度也处理不太好。所以,鉴于不太稳定的手感,利用外线威胁和空位,持球突破,才是他在日后比较现实的可以打磨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