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奥胖说联盟已经审美疲劳😩了
展开说说
认同者都怪肖华该规则。客观来说,他的历史使命已经达成了,也做的不错,那就是把联盟极致商业化,持续做大市场和每一个利益相关人的蛋糕,所以如果你问联盟当今的球队老板、经理、教练、球员,大家一定都对这个生意的现状是极为满意的,考虑到疫情这个不可测预测负面因素,nba这十年取得的商业成功更为难得。
我们可以假设,不是肖华是别人,nba会不会也是如今的设定和走向。我相信大概率也是会的,肖华很重要,但决定联盟走向的是每一个利益方共同角力与合作的最终结果。肖华只是一个代表,一个发布的出口,他有团队,他更要面对一桌子的老板和顶级球员,这些人同样举足轻重,nba的今日是大家共同认知导向的必然,不用责怪肖华什么,更不用转移焦点到某个球员身上。
大家必须承认的一点是,作为一个体育联盟,从魔鸟年代开始,nba用不到40年时间,在2010年之前完成了极致的国际化,其观赏性、影响力和商业化均达到了相当的极致,出现瓶颈也是事物发展之必然。这当中,商业化提升是最易做到的事情,需要的是资本的持续投入和运作,影响力借网络时代之天助也不乏新的流量来源,唯独提升观赏性太难。我们必须承认规则改来改去,为的当然还是提升观赏性,至于为什么大家对于效果存在那么多争议,穿过现象看本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球队打法同质化和流水线化。这是大家最为诟病的,但大家想想为什么这成为了趋势?就好比两国打仗,前十年大家还在冷兵器互搏,后来有一方突然捡到一把枪开始扫射,如果另一方不去找抢来扫射那必然会倒下。我并没有说魔球是枪炮,阵地磨血是冷兵器,这里要讲的也不是落后和进步的道理,而是大家解决事情的风格和思路变了。我举个我最熟悉的科比的例子,他其实一直明白怎么样才能赢球,他也是最早大量使用持球投三分这项技术的后卫,除了08-10,越到后期他越多持球投三分,他是变怂了吗,我觉得不是,他反而敏锐的感知了联盟赢球公式的变迁,如果你让13年的科比拥有03年的身体,他一定比库里和利拉德还疯狂追求三分。回到问题本身,至于哪种打法观赏性高,我同意是非三分时代,因为彼时有“变”,今时只有大同。作为这个时代打法的标志性人物--库里,他其实是个才华横溢,进攻天赋异禀的全能攻击手,他的连冠效应让所有球队和球员笃信他出手模式的先进性,所以无人免俗。
第二,没有对抗和体毛哨。对抗为什么可以激发人的视觉感官冲击力?这是动物本性。所有基于体能的竞争,一定是越激烈越凶猛越有观赏性。你可以理解为,球类运动其实就是人类为降低搏击的危险性而妥协的一种发明。大家现在普遍诟病的比赛没有对抗性,罚球尺度太松的问题,带来的循环效应就是:“场上爱吹哨--球员不敢上对抗--球员自我保护意识空前--小伤也不可轻视--是个球星就要调休”,“惜命”是否不够“老派”并不重要,难以否认的是至少老球迷是不买账的,说句难听的,球市是广大球迷掏腰包买断球员上场时间与保障的一种无协议契约,你不出场、不对抗,球迷也可以不买单。
第三,到底是竞赛还是表演,要孤胆英雄还是抱团取暖。如前面所述,nba走到今天的规则、打法是必然,没有人能单独决定和左右。人们总说这种玩法下,反正钱赚到饱,大家和和气气就好,知道自己的斤两,尽好联盟一份子的本份,至于名次,随缘吧。回到九十年代和零零年代,球员同样是社会中赚钱最多的行业,是否那时的球员更有竞技和竞争意识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你我都不是球员。赢球究竟是为了名利还是更高尚的东西,也轮不到你我来妄想和猜测。有一些球员喜欢抱团和速成冠军,这在美国这种崇尚个人英雄至上的地方显然易受争议,但你我无权评判这些做法的对错。不可否认的是,抱团和打的更轻松、打的更久的现代规则是一脉相承的,而轻松规则下的大家打法一致化又会加速抱团,这就形成了“规则利于魔球-你我打法和想法一致-个人带队成长和达到巅峰相对更难-巅峰抓紧抱团实现荣誉”的超级怪圈,”规则软化-打法同质化-球星抱团化”是一脉相承的因果。
这两天奥胖说联盟已经审美疲劳😩了
展开说说
认同者都怪肖华该规则。客观来说,他的历史使命已经达成了,也做的不错,那就是把联盟极致商业化,持续做大市场和每一个利益相关人的蛋糕,所以如果你问联盟当今的球队老板、经理、教练、球员,大家一定都对这个生意的现状是极为满意的,考虑到疫情这个不可测预测负面因素,nba这十年取得的商业成功更为难得。
我们可以假设,不是肖华是别人,nba会不会也是如今的设定和走向。我相信大概率也是会的,肖华很重要,但决定联盟走向的是每一个利益方共同角力与合作的最终结果。肖华只是一个代表,一个发布的出口,他有团队,他更要面对一桌子的老板和顶级球员,这些人同样举足轻重,nba的今日是大家共同认知导向的必然,不用责怪肖华什么,更不用转移焦点到某个球员身上。
大家必须承认的一点是,作为一个体育联盟,从魔鸟年代开始,nba用不到40年时间,在2010年之前完成了极致的国际化,其观赏性、影响力和商业化均达到了相当的极致,出现瓶颈也是事物发展之必然。这当中,商业化提升是最易做到的事情,需要的是资本的持续投入和运作,影响力借网络时代之天助也不乏新的流量来源,唯独提升观赏性太难。我们必须承认规则改来改去,为的当然还是提升观赏性,至于为什么大家对于效果存在那么多争议,穿过现象看本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球队打法同质化和流水线化。这是大家最为诟病的,但大家想想为什么这成为了趋势?就好比两国打仗,前十年大家还在冷兵器互搏,后来有一方突然捡到一把枪开始扫射,如果另一方不去找抢来扫射那必然会倒下。我并没有说魔球是枪炮,阵地磨血是冷兵器,这里要讲的也不是落后和进步的道理,而是大家解决事情的风格和思路变了。我举个我最熟悉的科比的例子,他其实一直明白怎么样才能赢球,他也是最早大量使用持球投三分这项技术的后卫,除了08-10,越到后期他越多持球投三分,他是变怂了吗,我觉得不是,他反而敏锐的感知了联盟赢球公式的变迁,如果你让13年的科比拥有03年的身体,他一定比库里和利拉德还疯狂追求三分。回到问题本身,至于哪种打法观赏性高,我同意是非三分时代,因为彼时有“变”,今时只有大同。作为这个时代打法的标志性人物--库里,他其实是个才华横溢,进攻天赋异禀的全能攻击手,他的连冠效应让所有球队和球员笃信他出手模式的先进性,所以无人免俗。
第二,没有对抗和体毛哨。对抗为什么可以激发人的视觉感官冲击力?这是动物本性。所有基于体能的竞争,一定是越激烈越凶猛越有观赏性。你可以理解为,球类运动其实就是人类为降低搏击的危险性而妥协的一种发明。大家现在普遍诟病的比赛没有对抗性,罚球尺度太松的问题,带来的循环效应就是:“场上爱吹哨--球员不敢上对抗--球员自我保护意识空前--小伤也不可轻视--是个球星就要调休”,“惜命”是否不够“老派”并不重要,难以否认的是至少老球迷是不买账的,说句难听的,球市是广大球迷掏腰包买断球员上场时间与保障的一种无协议契约,你不出场、不对抗,球迷也可以不买单。
第三,到底是竞赛还是表演,要孤胆英雄还是抱团取暖。如前面所述,nba走到今天的规则、打法是必然,没有人能单独决定和左右。人们总说这种玩法下,反正钱赚到饱,大家和和气气就好,知道自己的斤两,尽好联盟一份子的本份,至于名次,随缘吧。回到九十年代和零零年代,球员同样是社会中赚钱最多的行业,是否那时的球员更有竞技和竞争意识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你我都不是球员。赢球究竟是为了名利还是更高尚的东西,也轮不到你我来妄想和猜测。有一些球员喜欢抱团和速成冠军,这在美国这种崇尚个人英雄至上的地方显然易受争议,但你我无权评判这些做法的对错。不可否认的是,抱团和打的更轻松、打的更久的现代规则是一脉相承的,而轻松规则下的大家打法一致化又会加速抱团,这就形成了“规则利于魔球-你我打法和想法一致-个人带队成长和达到巅峰相对更难-巅峰抓紧抱团实现荣誉”的超级怪圈,”规则软化-打法同质化-球星抱团化”是一脉相承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