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的三省制,仍具有以尚书省为首的结构特点。隋唐之际的三省制是以尚书省为首,而左右仆射实居首席宰相的地位。大业初年的杨素和武德时期的李世民做过尚书令,前者是皇权不稳定的产物,后者是一个荣誉虚衔。唐初开始,尚书左右仆射的权力逐渐受到限制,此后三省结构变化的趋势是:中书、门下地位上升,成为主要的决策部门;而尚书省地位下降失去议政权,成为单纯执行的政府机构。自北朝以来,尚书令已不轻易授人,在隋朝就是以左右仆射为实际首长,并为正宰相,到武德贞观年间,左右仆射不仅是尚书省实际长官,而且在众位宰相中还具有超出于他相之上的首席地位。自太宗末年始,中书高于门下的情形即已显露。中书省日益活跃,又因其勘议出旨权,与君主关系较门下省密切,所以中书令的权力隐然超越侍中。高宗以降,以中书令执政事笔,日渐有成为首相的趋势。与此同时,尚书省退出宰相机关之列,仆射以下不挂宰辅名号,不得参与政事决策。尚书省的职权日益为君相使司掠夺,地位日降,终至成为徒具空名的机关。开元初年,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兼任尚书仆射或六部尚书的情况日益普遍,政事堂呈现出决策与行政结合的情形。随着政事堂兼掌行政趋势的发展,尚书省逐渐成为执行政事堂命令的下僚,最终导致了“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掌庶政”,政事堂兼掌决策行政的体制因此确立。
唐初的三省制,仍具有以尚书省为首的结构特点。隋唐之际的三省制是以尚书省为首,而左右仆射实居首席宰相的地位。大业初年的杨素和武德时期的李世民做过尚书令,前者是皇权不稳定的产物,后者是一个荣誉虚衔。唐初开始,尚书左右仆射的权力逐渐受到限制,此后三省结构变化的趋势是:中书、门下地位上升,成为主要的决策部门;而尚书省地位下降失去议政权,成为单纯执行的政府机构。自北朝以来,尚书令已不轻易授人,在隋朝就是以左右仆射为实际首长,并为正宰相,到武德贞观年间,左右仆射不仅是尚书省实际长官,而且在众位宰相中还具有超出于他相之上的首席地位。自太宗末年始,中书高于门下的情形即已显露。中书省日益活跃,又因其勘议出旨权,与君主关系较门下省密切,所以中书令的权力隐然超越侍中。高宗以降,以中书令执政事笔,日渐有成为首相的趋势。与此同时,尚书省退出宰相机关之列,仆射以下不挂宰辅名号,不得参与政事决策。尚书省的职权日益为君相使司掠夺,地位日降,终至成为徒具空名的机关。开元初年,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兼任尚书仆射或六部尚书的情况日益普遍,政事堂呈现出决策与行政结合的情形。随着政事堂兼掌行政趋势的发展,尚书省逐渐成为执行政事堂命令的下僚,最终导致了“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掌庶政”,政事堂兼掌决策行政的体制因此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