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发帖,今天来谈谈宏远对于年轻人的培养模式。先讲结论:宏远培养年轻人的模式是错误的。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观点呢?我们分别对于球员特定培养进行举例、队伍成功的经验及对手的培养年轻人的模式、CBA政策改变的影响、,来进行举例。
在2019年后,球队年轻球员变化主要是分别提上了胡明轩、徐杰、杜润旺、三张、黄明依、徐昕、李亦臻、李文昊,章华非、杨溢。以及后来重新入队的李英博、选秀张文逸。
可以说这批人真正按实力来说,达到预期的只有2.5个,分别是胡、徐,杜算半个。这2.5个就是球队的基础,其他球员不需要成为同等级别的球员,但在未来3-5年内就要达到类似杜润旺的水平。从目前看,张昊、黄明依、徐昕是最有希望的。而后面的华非、杨溢、家政在3年后进入轮回就已经是非常惊喜了。
我们对胡徐杜三人的培养模式与其他人进行对比。
举例徐杰,徐杰从18-19赛季进入一堆,
18-19:首发0/33,场均12.2分钟,得分4.3分
19-20:首发0/41,场均18.5分钟,得分5.0分
20-21:首发1/45,场均21.5分钟,得分7.6分
21-22:首发9/36,场均30.9分钟,得分12.1分
22-23:首发14/40,场均28.3分钟,得分11.8分
23-24:首发22/51,场均27.9分钟,得分11.2分
24-25:首发8/10,场均31.1分钟,得分11.3分
第一年,球队经常大比分赢球,拥有大量的出场时间。
第二年,球队依然采用大比分赢球,并且因疫情影响,增加徐杰出场时间。
第三年,球队采用5上5下的战术,增加了徐杰的时间。
第四年,球队当初主力逐渐离队,包括球队外援变化,时间逐渐增加
第五年,第六年同上。
我们可以看出,徐杰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更多的是有大量垃圾时间去比赛。
除了胡徐杜,其他球员没有得到类似的机会,拥有大量时间去刷有质量的比赛。
这也是我想表达的,赢球才能让球队培养球员,而总是输球,即使在比赛中,派上年轻球员,年轻球员顶不住压力,崩得更快。
刚刚我对队伍成功的经验进行了举例,下面我们说说对手培养年轻人的模式。以下我举例辽宁对于鄢手骐的培养,他不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球员,但他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鄢手骐在21-22年获得了大量的出场时间,而且从23-24/24-24赛季基本成为主力框架球员,在这段时间期间,辽宁获得了三连冠,这三连冠,鄢手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防守跟串联作用,作用甚至不比徐杰第一冠的差。
为什么鄢手骐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并逐渐成为球队轮回,我们可以看看他的队友有巅峰的张镇麟、赵继伟、老而弥坚的韩德君李晓旭。还有外援第一任弗格,莫兰德。在这些队友面前,他有充足的犯错机会,想不提升都难。
CBA政策影响:最核心的有2个,分别是顶薪制度、外援政策。
我们可以看出外援政策对于球员培养影响最为重要,外援政策从最初的四节6人次到四节4人次,最后到现在的四节7人次。对于顶尖球员的影响非常小,比如杨瀚森。但对于张昊、徐昕、张明池、黄明依就非常尴尬,在没有更多的垃圾时间下稳定的比赛,他们只能在零散的时间内得到比赛机会。同时有成绩压力的情况下,出场时间更加不够稳定了。很多时候比赛感觉还没有出来,可能就要被换下。(这个不能太怪主教练,目前CBA的环境就是这样,要成绩只能尽量少用年轻球员)
外援政策变化,同时对主教练是一个用人考验,普通球队对成绩要求不高,可以让球队多锻炼年轻人,比如同曦。但争冠球队,有多少支球队可以让球员无限上场锻炼的?可能除了张镇麟了吧,即使是张镇麟他也是有特殊性的。
综上所述:当年轻球员培养起来,更多的是要从赢球里面不停的成长,除了徐杰,陈江华、李晓宇、二飞、周队,阿联,哪个不是上队就拿冠军,不停的在冠军队伍中摩擦才能成长。
个人认为,现在球队的年轻球员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练战术、练防守、练进攻、缺乏实战。
目前球队后期培养的思路应该进行调整,放弃所谓的团队思路(NBA都不搞这套了),只有刷分外援的存在,给广东一个类似布莱克尼的球员,球队不需要他去做什么,只要在对强队得分,对弱队前两节迅速拉开比分,后2节就进入练兵时间。不然年轻球员总在输球中习惯了,逐渐像八一一样,固执的生存直到毁灭。
好久没有发帖,今天来谈谈宏远对于年轻人的培养模式。先讲结论:宏远培养年轻人的模式是错误的。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观点呢?我们分别对于球员特定培养进行举例、队伍成功的经验及对手的培养年轻人的模式、CBA政策改变的影响、,来进行举例。
在2019年后,球队年轻球员变化主要是分别提上了胡明轩、徐杰、杜润旺、三张、黄明依、徐昕、李亦臻、李文昊,章华非、杨溢。以及后来重新入队的李英博、选秀张文逸。
可以说这批人真正按实力来说,达到预期的只有2.5个,分别是胡、徐,杜算半个。这2.5个就是球队的基础,其他球员不需要成为同等级别的球员,但在未来3-5年内就要达到类似杜润旺的水平。从目前看,张昊、黄明依、徐昕是最有希望的。而后面的华非、杨溢、家政在3年后进入轮回就已经是非常惊喜了。
我们对胡徐杜三人的培养模式与其他人进行对比。
举例徐杰,徐杰从18-19赛季进入一堆,
18-19:首发0/33,场均12.2分钟,得分4.3分
19-20:首发0/41,场均18.5分钟,得分5.0分
20-21:首发1/45,场均21.5分钟,得分7.6分
21-22:首发9/36,场均30.9分钟,得分12.1分
22-23:首发14/40,场均28.3分钟,得分11.8分
23-24:首发22/51,场均27.9分钟,得分11.2分
24-25:首发8/10,场均31.1分钟,得分11.3分
第一年,球队经常大比分赢球,拥有大量的出场时间。
第二年,球队依然采用大比分赢球,并且因疫情影响,增加徐杰出场时间。
第三年,球队采用5上5下的战术,增加了徐杰的时间。
第四年,球队当初主力逐渐离队,包括球队外援变化,时间逐渐增加
第五年,第六年同上。
我们可以看出,徐杰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更多的是有大量垃圾时间去比赛。
除了胡徐杜,其他球员没有得到类似的机会,拥有大量时间去刷有质量的比赛。
这也是我想表达的,赢球才能让球队培养球员,而总是输球,即使在比赛中,派上年轻球员,年轻球员顶不住压力,崩得更快。
刚刚我对队伍成功的经验进行了举例,下面我们说说对手培养年轻人的模式。以下我举例辽宁对于鄢手骐的培养,他不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球员,但他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鄢手骐在21-22年获得了大量的出场时间,而且从23-24/24-24赛季基本成为主力框架球员,在这段时间期间,辽宁获得了三连冠,这三连冠,鄢手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防守跟串联作用,作用甚至不比徐杰第一冠的差。
为什么鄢手骐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并逐渐成为球队轮回,我们可以看看他的队友有巅峰的张镇麟、赵继伟、老而弥坚的韩德君李晓旭。还有外援第一任弗格,莫兰德。在这些队友面前,他有充足的犯错机会,想不提升都难。
CBA政策影响:最核心的有2个,分别是顶薪制度、外援政策。
我们可以看出外援政策对于球员培养影响最为重要,外援政策从最初的四节6人次到四节4人次,最后到现在的四节7人次。对于顶尖球员的影响非常小,比如杨瀚森。但对于张昊、徐昕、张明池、黄明依就非常尴尬,在没有更多的垃圾时间下稳定的比赛,他们只能在零散的时间内得到比赛机会。同时有成绩压力的情况下,出场时间更加不够稳定了。很多时候比赛感觉还没有出来,可能就要被换下。(这个不能太怪主教练,目前CBA的环境就是这样,要成绩只能尽量少用年轻球员)
外援政策变化,同时对主教练是一个用人考验,普通球队对成绩要求不高,可以让球队多锻炼年轻人,比如同曦。但争冠球队,有多少支球队可以让球员无限上场锻炼的?可能除了张镇麟了吧,即使是张镇麟他也是有特殊性的。
综上所述:当年轻球员培养起来,更多的是要从赢球里面不停的成长,除了徐杰,陈江华、李晓宇、二飞、周队,阿联,哪个不是上队就拿冠军,不停的在冠军队伍中摩擦才能成长。
个人认为,现在球队的年轻球员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练战术、练防守、练进攻、缺乏实战。
目前球队后期培养的思路应该进行调整,放弃所谓的团队思路(NBA都不搞这套了),只有刷分外援的存在,给广东一个类似布莱克尼的球员,球队不需要他去做什么,只要在对强队得分,对弱队前两节迅速拉开比分,后2节就进入练兵时间。不然年轻球员总在输球中习惯了,逐渐像八一一样,固执的生存直到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