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在当今时代没落衰败了,这不是“有人觉得”,而是实实在在的现象、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形式的文学题材,都有其发展的辉煌鼎盛和衰落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武侠小说也不例外。但武侠未死,也未曾走远,只是按照自然规律历经四季,不巧此时正处于冬季,但于这酷寒中也蕴育着春的生机。在这个时候,《永丰客栈》出现了,看后颠覆了我对武侠小说的认知,借着吕家发的《永丰客栈》我也来谈谈武侠小说的创新与新生。
一、需要理清武侠小说的内涵
“武侠”有两个字:一个武,一个侠。武是对外的能力;侠是内在的精神。
先来说说“武”,对外的能力体现的是突破、追求的是自由。现实主义的作品里,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抗环境,改变不了环境,就只能被环境改变,所以现实主义作品里一个人往往变成了泥娃,被时代揉捏,正如“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描写人在时代面前的无力和无奈,现实作品越是把这种无力和无奈突现出来,越是显得深刻。要么是表现“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又由环境塑造,总之就是妥妥的“环境决定论”。而以武侠为代表的的非现实主义或者叫浪漫主义作品里,人在获得了足够的能力后,不愿意被环境改变,他要反抗,他要贯彻他的理想和精神寄托。侠以武犯禁,这个禁就是环境的桎梏。武力越高(能力越高)就越自由。《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人生的自由度就是跟着武力值增长的,武力不行的时候谁都能欺负他,武功大成后,江湖门派再也约束不了他。但传统的新派武侠也就到此为止了,武功大成的张无忌依旧不得自由(不论是感情上还是事业上)。其实,对外的能力不在于对抗,而在于认识环境、顺应环境、改造环境,就是要合乎于道。武是最能与道相契合的,武的整个途径就是道化的过程,武学以有形之技艺,上达无形之大道,从武术到武道,就是由形而下的“术”到形而上的“道”转变,以道御术,以术载道。这方面,司马翎、黄易都探索过,但都只走了半途,多是一种眩人的“意识流”,几乎沦为玄学,并没有将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黄易走着走着就偏向了玄幻小说。其实,探索道就是始终不怀欲求地去观察世界,穿过万物万象的差异性,找出背后的同一性。并且道是相通的,既可以从生活中来,又可以回到生活中来指导实践。《永丰客栈》中张云舟参悟出“和”真谛、“化”真谛、“衡”真谛、“中”真谛,并用于社会生活。不得不说的是:“和”“化”“衡”“中”确可应用于各个方面,简单到炒一个菜(如书中的春拌)都能用到。
再来说说“侠”,侠字拆分下来就是“仁”和“义”,金庸借郭靖之口说出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概括了金庸小说中侠客的最高标准,实际上也是大多数武侠默认的一个标准,武林中不管黑白两道,杀人放火是寻常事,打家劫舍是谋生手段,但如果勾结外族卖国,那么一定会遭到一致唾弃。但是如果“为国”和“为民”这两者发生了冲突,那么大侠是不是又会有更艰难的追索,比如《天龙八部》的萧峰难以自洽、《英雄志》难以收尾。那“侠”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永丰客栈》里,借张云舟说出了“做当下对的事、尽自己所能尽的力,即好。”这就是合乎于道、不失于德。按规律办事、遵道义行为,顺势而为、依心而动,也就突破了古龙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所以,武侠小说要想迎来新生,作者们必须要重新审视与理清“武侠”的内涵,翻篇再出发。
二、武侠小说需要提升格局
武侠小说应该跨出通俗圈,登堂入室、更进一步,从“江湖”走向“世界”。
文学作品应当是一座山峰,令人“横看成林侧成峰”,以商业性或大众读者认知上讲,可从任一层次抽取,选择任一切面。比如鲁迅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武侠小说不能就江湖说江湖,封闭在这一亩三分地。纵观传统武侠小说,比如金庸、梁羽生、温瑞安也都有牵扯到庙堂,但底层逻辑依旧是江湖的。而《永丰客栈》脱离了所谓底层江湖的视角,主角不再着眼于单一的行侠仗义的江湖人士,有镖师、有道士、有捕快、有锦衣卫,扎根于市井,融入到官场,并深度与历史相结合,再加上契合现代风格的故事内核,让其展现出了与传统完全不一样的武侠风貌,展现另一番的爱恨情仇,这是视角转变的推陈出新。
一个江湖的建立可以靠默契,一个世界的建立,必须要有哲学,要有一以贯之的体系。《永丰客栈》尝试了对世界的探索,人们处在同一个时空中,看到的、感受的却未必是一样的世界,而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纷争往往源于此。小说尝试了对命运的探究,“世上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不仅人出生之家庭资源天差地别,即算同胞兄弟也会因命数和运势不同而人生轨迹大相径庭。这种现象,佛家、道家、儒家分别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的因果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承负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论来解释。”“人的起点往往决定了九成的落点,但也有一成的变数。”“出生和命运固然重要,但自己的一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打麻将,拿到什么样的牌由不得自己,但怎么出牌却在自己。”尝试了对人性的探讨,“人世间总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黑暗和光明会影响人心的色彩。而人心的色彩又如同色布蒙住眼睛,使人看到的世间披上不同的色彩。”“人心就像一家客栈,我们无法决定进来的旅客留下的是肮脏还是美好,但总要擦拭得干净明亮去迎接下一个旅客。如果客栈被污而不清理,那接待的每个旅客都会变得污浊。”
武侠小说要登堂入室需进一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音乐、绘画、书法、文学之所以能给人带来某种感染,在于它们携带的信息与接受者们固有的意识形成了“共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日用而不知”的习惯自觉,是人们固有的意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成其现代化的转变,而传统文化则在不断促进现当代文学更新的同时又是以现当代文学为载体得到了现代性的发展。因此,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武侠小说虽然不是纯粹的中国文化的教科书,但至少与众多其他文学形式、流派相比,它更具有综合地继承与表现中国文化传统的气质。诚然,之前的传统武侠小说都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武功中对道释两家概念的运用,侠义有儒家和墨家的吸收,细节上对“琴棋书画”以及周易等元素的运用等等,但总体上来说还停留在表面。金庸《天龙八部》里蕴含了佛教的思想,表达了人执于贪、嗔、痴,深受凡世之苦,提升了武侠小说的档次,也被称之为金庸小说甚至武侠小说的巅峰。细看吕家发的《永丰客栈》,其中对儒道释易的核心道理挖掘更为深刻,体现在字里行间,渗透在情节布局,隐藏于思想内里。“和”“化”“衡”“中”四种真谛就凝练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大道至简的体现。
三、现阶段武侠小说亟需形式突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武侠才是纯中国的,是国民文学。当2000年后,西方奇幻、全球推理、悬疑等大类型进军中国时,中国类型文学已经做出了应激反应,有了《九州》,有了《死亡通知单》、有了《盗墓笔记》。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中国要做出应对的,能够推出的类型,可以在小说、游戏、动漫、影视中比肩的,正是武侠小说。武侠没有上限,没有顶点,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可以越写越好的,在形式上也永远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首先要在类型上突围。细分也正是类型发展的“王道”,武侠是“细分武侠”,要有“武侠+”的思维,“武侠+科幻”、“武侠+奇幻”、“武侠+推理”、“武侠+悬疑”等等都可以尝试。由《吉祥纹莲花楼》改编的电视剧《莲花楼》大热,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其“武侠+探案+悬疑”的类型创新。再看《永丰客栈》这部作品,属于“武侠+悬疑+历史”,情节紧扣着正德年间安化王叛乱、刘瑾倒台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悬念的延宕、节奏的把控都非常到位,书中每个人都身处局中,或为棋子、或为棋手,而棋手在操纵着棋子的同时,也成为了更大棋局中的棋子。充满讽刺的是,书中有善弈者,赢过了所有的对手,却被自己所设的局击败,己之矛攻破了己之盾,值得细品。
其次要在结构上突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蛙》,由五部分组成,前四部分别由一封书信和正文构成,第五部则是一封书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结构的突破是其收到关注和好评的一大原因。传统的新派武侠结构还是比较固定的,以时间上连续的线性结构为主,回目多是一至六字。梁羽生的作品用对联作为章回名,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尝试用少年游、苏幕遮、破阵子、洞仙歌、水龙吟五首词来写回目,给人一些新意。《永丰客栈》小说以二十四节气作为章节结构,以故事的发展作为线,串起嵌入冲突情节的二十四个点,形成了小说的主线、明线,在一年的叙事时间中完成了一次具有气象轮转的闭环描述。四季交替万物盛衰又与时事变迁、情绪变换相互契合、共鸣,体现出“天人合一”。在故事情节与时间逻辑相符合的前提下,事件之间的因果是清楚的,一些不经意间提起的人名和细节,可能是重要伏笔。这些伏笔也使我在重温小说的时候读至某处时常会心一笑,心说:原来早已在此处有了暗示。
最后要在文字上突围。回看传统的新派武侠,粱羽生的小说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犹擅填词作诗,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金庸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古龙比之粱羽生、金庸更多了夹叙夹议的对话体,这是难能可贵的。真正的小说是具有跨越时间、跨越阶层的普适性的,犹如美酒,藏的时间越长味道越甘醇,一部小说过去一段时间之后,洗去了时代的印记,蜕去了故事的新鲜,沉淀下来的是思想的精华。《永丰客栈》里散落着一段段值得反复咀嚼的金句,充满着哲思,像一颗颗宝贵的珍珠,比如“高楼将倾时,每一丝风雨都有力量。”“高楼倾覆时,每一块砖木都有重量。”又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种子,而付出的情意如同灌溉的水,少了固然难以发芽生长,多了也容易烂根坏死。”令人读之有所触动和感悟。
四、武侠小说需要往内用力
传统武侠的根本性弊病之一是“逻辑薄弱、行为极端”。武侠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应激性,强化人物关系,降低了人物的逻辑性。其中往往看到“一言不合,刀剑相向”“受点挫折,毁天灭地”的设定,随着读者的认知提高,对其抛弃也成了必然。武侠要改变“逻辑薄弱、行为极端”的问题,需要向前进化,这种进化更多是往内用力,从“武侠”的内涵本身出发,契合当代性的要求,赋予诸如孤独、自由等命题,回应主流价值观的要求、武侠精神的要求。围绕对外的能力(武)、内在的精神(侠)展开个人或群体的成长和作为,成长就是获取能力、培育精神,作为就是依托能力、精神来推动事情发展,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永丰客栈》里,武者们追寻武道的突破,不断去战胜自己,打破思维的界限、突破身体的极限、挣破心灵的局限,主角们的作为也暗暗的推动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从存量思维向增量思维拓展。传统武侠小说常用夺宝模式,比如《连城诀》里面的连城诀、《射雕英雄传》中的九阴真经、《笑傲江湖》中的辟邪剑谱。在夺宝模式被写滥之后,武侠小说也因为难以有所创新,而失去了原来的统治地位,逐渐沦落了。夺宝模式体现了传统武侠的存量思维,小说人物都围绕着过去的武学、资源在争夺,没有开拓性的创造、形成增量,成为一代不如一代持续倒退的发展模式。而《永丰客栈》小说里没有秘籍、没有宝藏、没有神药,有的是创造。在《永丰客栈》武学体系中,强调内外兼修、内求为本,悟道为高,以道御术。在实战上注重因敌而变,输赢有道理。可以说,每场打斗都是在解密。
由封闭走向开放。武侠世界,随着大侠的归隐,一些厉害的武学也跟着失传,降龙十八掌到《倚天屠龙记》里只有十二掌。各门各派常常故步自封,不仅不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反而囿于门户之见,制造人为隔绝,张三丰亲自携张无忌上少室山,希望拿本派武功和少林交换九阳真经,以取长补短,却被少林僧泼了盆冷水灰头土脸下山。甚至在师徒、父子之间的传承都留了一手,《连城诀》中戚长发教三个徒弟时,竟然能把唐诗剑法改成躺尸剑法,错误百出。反观《永丰客栈》中,主角张云舟每有心得都毫无保留的与友分享。“张云舟一点也不藏私。学问学问,边学边问。想到如果众人经常交流心得,相互启发,都能有所进步。”这种开放的思维是传统武侠小说中极其缺乏的。
五、武侠小说需要丰富价值
当前各地的文旅发展如火如茶,而很多地方花费了巨资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缺失文化这个“根”,而文化是需要故事打底的。武侠小说作为浪漫与现实的交点,是最好的载体。对一个景区来说,要以文学的方式来宣传的话,比较理想的选择还是走通俗化、大众化的路子,如武侠小说的形式,而且最好可以拍成电影、电视剧。当然,它还需要结合历史大背景,将历史融于武侠之中,寓教于乐,既讲述传奇故事,又普及文史常识,让远近的读者都感兴趣。云南大理州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不仅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因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对大理的解读,经小说、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游客在文化娱乐中想象大理,在大理旅游中找寻作品踪迹。总之,文学可以为旅游持续供给“热传递”,旅游业的发展又会以其他形式“反哺”文学,为文学提供向外辐射的新动力。
要结合到区域文化。把武侠文化和非遗艺术的传统技艺融为一体,深度结合以期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实现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鹿鼎记》中丝绸和湖笔之于湖州,成为城市名片般的存在。《永丰客栈》里描述的永丰镇,美食、诗词、家范,烧饼制作、木偶戏、木雕等非遗文化犹如散布的璀璨明珠,通过小说串珠成链。并且将这些技艺向“形而上”跃迁,术以载道,从这些里面挖掘出其承载的文化和道理,主角张云舟在对敌时从木偶戏、木雕、诗词、牌儿经甚至踩高跷等里面找到破解的方法,就是将这些技艺特定的某方面个性化的“道理”,触类旁通到武艺上。特别是从做烧饼捶芝麻中悟出“和”真谛,将区域文化进行了有辨识度的“活化”。
要展现地方风物。文学带动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学能够触碰人们的记忆密码,传递出精神力量。文学中的场景复刻到现实,并再次被人触碰时,原本潜藏多年的情感,也会透过时间的窗纱穿越而来,这种意识层面的愉悦对于长途跋涉的心灵之旅,无疑是一种必要的精神慰藉。比如当小说绽放出电视剧《繁花》后,唤醒了一代人的珍贵记忆,黄河路、和平饭店、外滩27号等瞬间爆红。排骨年糕、凯司令蛋糕等,文学中的饮食男女,使其既有人气又有吸引力,强劲带动了旅游消费升级。《永丰客栈》中的福慧寺、定慧寺、洗马池、藏兵洞、义庄、龙河、十桥场景等令人心向往之,早茶、灯会、四做一炒等风俗潮流令人期待一观,烧饼、肉渣、永丰烧、卤菜、鱼浇、春拌、江鲜等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同时,文学作品还能启发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元的主题空间,造出新型文旅业态。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改编为剧集后,西安顺势打造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这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如入剧中”的体验,实现了文学带动影视、旅游、商业同时变现。
要体现地方人物。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一个地区都有些历史上的有些名气的人物,参与了一些历史事件,展现了一些精神特质,文学作品可以将这些人物从史料的只字片语中找出来,赋予其生动的形象,丰富其在历史事件中的行为。比如历史上本无多少着墨的黄飞鸿(甚至生卒年月都众说纷纭),经朱愚斋连载小说《黄飞鸿别传》始为人知,后又经系列电影而名声大噪,从一位生前默默无闻的武师成为海内外一代代华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宗师。《永丰客栈》中提及了永丰镇人物,如顾昕、牛皋、何济等,特别是在历史背景下对何暃、何棠等人物形象进行了刻画。这些人物可以逐步丰富,形成IP,因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物IP的衍生产品不仅可以带来原有产品的增值,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品类的衍生产品。同时,这些人物以及在永丰镇驻扎过的岳家军等带来的榜样力量产生的影响,造就了永丰人的个性既自强、奋勇、坚韧、进取,又豁达、务实、含蓄、机警,小说里人物个性、价值观以及思维层次(对规律的掌握程度、对人性的理解深度)驱动着自身行为,推动故事的发展。
最后借用《永丰客栈》里“和”“化”“衡”“中”四种真谛来谈谈武侠小说的创新:
“和”,武侠中可以糅入科幻,称为科幻武侠;武侠可以糅入奇幻,奇幻武侠;可以推理,推理武侠;可以言情,言情武侠;可以历史,历史武侠;可以悬疑,悬疑武侠。将其他类型融入武侠,这无疑是武侠的最大优势之一。
“化”,一方面时代变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是逐渐升级的,武侠也要变化,顺应时代、紧扣需求,不断突围形式、拓展思维、丰富价值。另一方面,武侠小说也应该向上进化,跨出通俗圈,登堂入室,从满足“猎奇”需求向上遵循历史的、政治的、精神的要求,探索孤独、自由、命运、快乐等命题,直到回应主流价值观的要求。
“衡”,武侠小说必须在个体自由和整体秩序之间达到平衡,不能因过分强调整体秩序,加重了侠义人士的脸谱化,从而丧失魅力;也不能过分关注个体自由,放弃社会责任,从而丧失人物感召力。并且,在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因果律与随机性等方面找到平衡点。
“中”,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中把握好度,既不能飘向天空,又不能沉入地底。武侠小说还是写人的,人是“天地人”三才之一,人就要在天地之间,既要充满想象,又要沾上泥土,特别是人性上不应脱离人的范畴,人物的行为逻辑应该经得起推敲。
总之,武侠小说只有创新才能新生!
武侠小说在当今时代没落衰败了,这不是“有人觉得”,而是实实在在的现象、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形式的文学题材,都有其发展的辉煌鼎盛和衰落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武侠小说也不例外。但武侠未死,也未曾走远,只是按照自然规律历经四季,不巧此时正处于冬季,但于这酷寒中也蕴育着春的生机。在这个时候,《永丰客栈》出现了,看后颠覆了我对武侠小说的认知,借着吕家发的《永丰客栈》我也来谈谈武侠小说的创新与新生。
一、需要理清武侠小说的内涵
“武侠”有两个字:一个武,一个侠。武是对外的能力;侠是内在的精神。
先来说说“武”,对外的能力体现的是突破、追求的是自由。现实主义的作品里,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对抗环境,改变不了环境,就只能被环境改变,所以现实主义作品里一个人往往变成了泥娃,被时代揉捏,正如“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描写人在时代面前的无力和无奈,现实作品越是把这种无力和无奈突现出来,越是显得深刻。要么是表现“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又由环境塑造,总之就是妥妥的“环境决定论”。而以武侠为代表的的非现实主义或者叫浪漫主义作品里,人在获得了足够的能力后,不愿意被环境改变,他要反抗,他要贯彻他的理想和精神寄托。侠以武犯禁,这个禁就是环境的桎梏。武力越高(能力越高)就越自由。《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人生的自由度就是跟着武力值增长的,武力不行的时候谁都能欺负他,武功大成后,江湖门派再也约束不了他。但传统的新派武侠也就到此为止了,武功大成的张无忌依旧不得自由(不论是感情上还是事业上)。其实,对外的能力不在于对抗,而在于认识环境、顺应环境、改造环境,就是要合乎于道。武是最能与道相契合的,武的整个途径就是道化的过程,武学以有形之技艺,上达无形之大道,从武术到武道,就是由形而下的“术”到形而上的“道”转变,以道御术,以术载道。这方面,司马翎、黄易都探索过,但都只走了半途,多是一种眩人的“意识流”,几乎沦为玄学,并没有将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黄易走着走着就偏向了玄幻小说。其实,探索道就是始终不怀欲求地去观察世界,穿过万物万象的差异性,找出背后的同一性。并且道是相通的,既可以从生活中来,又可以回到生活中来指导实践。《永丰客栈》中张云舟参悟出“和”真谛、“化”真谛、“衡”真谛、“中”真谛,并用于社会生活。不得不说的是:“和”“化”“衡”“中”确可应用于各个方面,简单到炒一个菜(如书中的春拌)都能用到。
再来说说“侠”,侠字拆分下来就是“仁”和“义”,金庸借郭靖之口说出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概括了金庸小说中侠客的最高标准,实际上也是大多数武侠默认的一个标准,武林中不管黑白两道,杀人放火是寻常事,打家劫舍是谋生手段,但如果勾结外族卖国,那么一定会遭到一致唾弃。但是如果“为国”和“为民”这两者发生了冲突,那么大侠是不是又会有更艰难的追索,比如《天龙八部》的萧峰难以自洽、《英雄志》难以收尾。那“侠”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永丰客栈》里,借张云舟说出了“做当下对的事、尽自己所能尽的力,即好。”这就是合乎于道、不失于德。按规律办事、遵道义行为,顺势而为、依心而动,也就突破了古龙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所以,武侠小说要想迎来新生,作者们必须要重新审视与理清“武侠”的内涵,翻篇再出发。
二、武侠小说需要提升格局
武侠小说应该跨出通俗圈,登堂入室、更进一步,从“江湖”走向“世界”。
文学作品应当是一座山峰,令人“横看成林侧成峰”,以商业性或大众读者认知上讲,可从任一层次抽取,选择任一切面。比如鲁迅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武侠小说不能就江湖说江湖,封闭在这一亩三分地。纵观传统武侠小说,比如金庸、梁羽生、温瑞安也都有牵扯到庙堂,但底层逻辑依旧是江湖的。而《永丰客栈》脱离了所谓底层江湖的视角,主角不再着眼于单一的行侠仗义的江湖人士,有镖师、有道士、有捕快、有锦衣卫,扎根于市井,融入到官场,并深度与历史相结合,再加上契合现代风格的故事内核,让其展现出了与传统完全不一样的武侠风貌,展现另一番的爱恨情仇,这是视角转变的推陈出新。
一个江湖的建立可以靠默契,一个世界的建立,必须要有哲学,要有一以贯之的体系。《永丰客栈》尝试了对世界的探索,人们处在同一个时空中,看到的、感受的却未必是一样的世界,而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纷争往往源于此。小说尝试了对命运的探究,“世上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不仅人出生之家庭资源天差地别,即算同胞兄弟也会因命数和运势不同而人生轨迹大相径庭。这种现象,佛家、道家、儒家分别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的因果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承负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论来解释。”“人的起点往往决定了九成的落点,但也有一成的变数。”“出生和命运固然重要,但自己的一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打麻将,拿到什么样的牌由不得自己,但怎么出牌却在自己。”尝试了对人性的探讨,“人世间总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黑暗和光明会影响人心的色彩。而人心的色彩又如同色布蒙住眼睛,使人看到的世间披上不同的色彩。”“人心就像一家客栈,我们无法决定进来的旅客留下的是肮脏还是美好,但总要擦拭得干净明亮去迎接下一个旅客。如果客栈被污而不清理,那接待的每个旅客都会变得污浊。”
武侠小说要登堂入室需进一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音乐、绘画、书法、文学之所以能给人带来某种感染,在于它们携带的信息与接受者们固有的意识形成了“共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日用而不知”的习惯自觉,是人们固有的意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成其现代化的转变,而传统文化则在不断促进现当代文学更新的同时又是以现当代文学为载体得到了现代性的发展。因此,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武侠小说虽然不是纯粹的中国文化的教科书,但至少与众多其他文学形式、流派相比,它更具有综合地继承与表现中国文化传统的气质。诚然,之前的传统武侠小说都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武功中对道释两家概念的运用,侠义有儒家和墨家的吸收,细节上对“琴棋书画”以及周易等元素的运用等等,但总体上来说还停留在表面。金庸《天龙八部》里蕴含了佛教的思想,表达了人执于贪、嗔、痴,深受凡世之苦,提升了武侠小说的档次,也被称之为金庸小说甚至武侠小说的巅峰。细看吕家发的《永丰客栈》,其中对儒道释易的核心道理挖掘更为深刻,体现在字里行间,渗透在情节布局,隐藏于思想内里。“和”“化”“衡”“中”四种真谛就凝练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大道至简的体现。
三、现阶段武侠小说亟需形式突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武侠才是纯中国的,是国民文学。当2000年后,西方奇幻、全球推理、悬疑等大类型进军中国时,中国类型文学已经做出了应激反应,有了《九州》,有了《死亡通知单》、有了《盗墓笔记》。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中国要做出应对的,能够推出的类型,可以在小说、游戏、动漫、影视中比肩的,正是武侠小说。武侠没有上限,没有顶点,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可以越写越好的,在形式上也永远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首先要在类型上突围。细分也正是类型发展的“王道”,武侠是“细分武侠”,要有“武侠+”的思维,“武侠+科幻”、“武侠+奇幻”、“武侠+推理”、“武侠+悬疑”等等都可以尝试。由《吉祥纹莲花楼》改编的电视剧《莲花楼》大热,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其“武侠+探案+悬疑”的类型创新。再看《永丰客栈》这部作品,属于“武侠+悬疑+历史”,情节紧扣着正德年间安化王叛乱、刘瑾倒台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悬念的延宕、节奏的把控都非常到位,书中每个人都身处局中,或为棋子、或为棋手,而棋手在操纵着棋子的同时,也成为了更大棋局中的棋子。充满讽刺的是,书中有善弈者,赢过了所有的对手,却被自己所设的局击败,己之矛攻破了己之盾,值得细品。
其次要在结构上突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蛙》,由五部分组成,前四部分别由一封书信和正文构成,第五部则是一封书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结构的突破是其收到关注和好评的一大原因。传统的新派武侠结构还是比较固定的,以时间上连续的线性结构为主,回目多是一至六字。梁羽生的作品用对联作为章回名,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尝试用少年游、苏幕遮、破阵子、洞仙歌、水龙吟五首词来写回目,给人一些新意。《永丰客栈》小说以二十四节气作为章节结构,以故事的发展作为线,串起嵌入冲突情节的二十四个点,形成了小说的主线、明线,在一年的叙事时间中完成了一次具有气象轮转的闭环描述。四季交替万物盛衰又与时事变迁、情绪变换相互契合、共鸣,体现出“天人合一”。在故事情节与时间逻辑相符合的前提下,事件之间的因果是清楚的,一些不经意间提起的人名和细节,可能是重要伏笔。这些伏笔也使我在重温小说的时候读至某处时常会心一笑,心说:原来早已在此处有了暗示。
最后要在文字上突围。回看传统的新派武侠,粱羽生的小说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犹擅填词作诗,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金庸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古龙比之粱羽生、金庸更多了夹叙夹议的对话体,这是难能可贵的。真正的小说是具有跨越时间、跨越阶层的普适性的,犹如美酒,藏的时间越长味道越甘醇,一部小说过去一段时间之后,洗去了时代的印记,蜕去了故事的新鲜,沉淀下来的是思想的精华。《永丰客栈》里散落着一段段值得反复咀嚼的金句,充满着哲思,像一颗颗宝贵的珍珠,比如“高楼将倾时,每一丝风雨都有力量。”“高楼倾覆时,每一块砖木都有重量。”又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种子,而付出的情意如同灌溉的水,少了固然难以发芽生长,多了也容易烂根坏死。”令人读之有所触动和感悟。
四、武侠小说需要往内用力
传统武侠的根本性弊病之一是“逻辑薄弱、行为极端”。武侠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应激性,强化人物关系,降低了人物的逻辑性。其中往往看到“一言不合,刀剑相向”“受点挫折,毁天灭地”的设定,随着读者的认知提高,对其抛弃也成了必然。武侠要改变“逻辑薄弱、行为极端”的问题,需要向前进化,这种进化更多是往内用力,从“武侠”的内涵本身出发,契合当代性的要求,赋予诸如孤独、自由等命题,回应主流价值观的要求、武侠精神的要求。围绕对外的能力(武)、内在的精神(侠)展开个人或群体的成长和作为,成长就是获取能力、培育精神,作为就是依托能力、精神来推动事情发展,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永丰客栈》里,武者们追寻武道的突破,不断去战胜自己,打破思维的界限、突破身体的极限、挣破心灵的局限,主角们的作为也暗暗的推动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从存量思维向增量思维拓展。传统武侠小说常用夺宝模式,比如《连城诀》里面的连城诀、《射雕英雄传》中的九阴真经、《笑傲江湖》中的辟邪剑谱。在夺宝模式被写滥之后,武侠小说也因为难以有所创新,而失去了原来的统治地位,逐渐沦落了。夺宝模式体现了传统武侠的存量思维,小说人物都围绕着过去的武学、资源在争夺,没有开拓性的创造、形成增量,成为一代不如一代持续倒退的发展模式。而《永丰客栈》小说里没有秘籍、没有宝藏、没有神药,有的是创造。在《永丰客栈》武学体系中,强调内外兼修、内求为本,悟道为高,以道御术。在实战上注重因敌而变,输赢有道理。可以说,每场打斗都是在解密。
由封闭走向开放。武侠世界,随着大侠的归隐,一些厉害的武学也跟着失传,降龙十八掌到《倚天屠龙记》里只有十二掌。各门各派常常故步自封,不仅不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反而囿于门户之见,制造人为隔绝,张三丰亲自携张无忌上少室山,希望拿本派武功和少林交换九阳真经,以取长补短,却被少林僧泼了盆冷水灰头土脸下山。甚至在师徒、父子之间的传承都留了一手,《连城诀》中戚长发教三个徒弟时,竟然能把唐诗剑法改成躺尸剑法,错误百出。反观《永丰客栈》中,主角张云舟每有心得都毫无保留的与友分享。“张云舟一点也不藏私。学问学问,边学边问。想到如果众人经常交流心得,相互启发,都能有所进步。”这种开放的思维是传统武侠小说中极其缺乏的。
五、武侠小说需要丰富价值
当前各地的文旅发展如火如茶,而很多地方花费了巨资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缺失文化这个“根”,而文化是需要故事打底的。武侠小说作为浪漫与现实的交点,是最好的载体。对一个景区来说,要以文学的方式来宣传的话,比较理想的选择还是走通俗化、大众化的路子,如武侠小说的形式,而且最好可以拍成电影、电视剧。当然,它还需要结合历史大背景,将历史融于武侠之中,寓教于乐,既讲述传奇故事,又普及文史常识,让远近的读者都感兴趣。云南大理州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不仅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因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对大理的解读,经小说、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游客在文化娱乐中想象大理,在大理旅游中找寻作品踪迹。总之,文学可以为旅游持续供给“热传递”,旅游业的发展又会以其他形式“反哺”文学,为文学提供向外辐射的新动力。
要结合到区域文化。把武侠文化和非遗艺术的传统技艺融为一体,深度结合以期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实现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鹿鼎记》中丝绸和湖笔之于湖州,成为城市名片般的存在。《永丰客栈》里描述的永丰镇,美食、诗词、家范,烧饼制作、木偶戏、木雕等非遗文化犹如散布的璀璨明珠,通过小说串珠成链。并且将这些技艺向“形而上”跃迁,术以载道,从这些里面挖掘出其承载的文化和道理,主角张云舟在对敌时从木偶戏、木雕、诗词、牌儿经甚至踩高跷等里面找到破解的方法,就是将这些技艺特定的某方面个性化的“道理”,触类旁通到武艺上。特别是从做烧饼捶芝麻中悟出“和”真谛,将区域文化进行了有辨识度的“活化”。
要展现地方风物。文学带动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学能够触碰人们的记忆密码,传递出精神力量。文学中的场景复刻到现实,并再次被人触碰时,原本潜藏多年的情感,也会透过时间的窗纱穿越而来,这种意识层面的愉悦对于长途跋涉的心灵之旅,无疑是一种必要的精神慰藉。比如当小说绽放出电视剧《繁花》后,唤醒了一代人的珍贵记忆,黄河路、和平饭店、外滩27号等瞬间爆红。排骨年糕、凯司令蛋糕等,文学中的饮食男女,使其既有人气又有吸引力,强劲带动了旅游消费升级。《永丰客栈》中的福慧寺、定慧寺、洗马池、藏兵洞、义庄、龙河、十桥场景等令人心向往之,早茶、灯会、四做一炒等风俗潮流令人期待一观,烧饼、肉渣、永丰烧、卤菜、鱼浇、春拌、江鲜等美食令人垂涎欲滴。同时,文学作品还能启发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元的主题空间,造出新型文旅业态。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改编为剧集后,西安顺势打造了“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这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如入剧中”的体验,实现了文学带动影视、旅游、商业同时变现。
要体现地方人物。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一个地区都有些历史上的有些名气的人物,参与了一些历史事件,展现了一些精神特质,文学作品可以将这些人物从史料的只字片语中找出来,赋予其生动的形象,丰富其在历史事件中的行为。比如历史上本无多少着墨的黄飞鸿(甚至生卒年月都众说纷纭),经朱愚斋连载小说《黄飞鸿别传》始为人知,后又经系列电影而名声大噪,从一位生前默默无闻的武师成为海内外一代代华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宗师。《永丰客栈》中提及了永丰镇人物,如顾昕、牛皋、何济等,特别是在历史背景下对何暃、何棠等人物形象进行了刻画。这些人物可以逐步丰富,形成IP,因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物IP的衍生产品不仅可以带来原有产品的增值,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品类的衍生产品。同时,这些人物以及在永丰镇驻扎过的岳家军等带来的榜样力量产生的影响,造就了永丰人的个性既自强、奋勇、坚韧、进取,又豁达、务实、含蓄、机警,小说里人物个性、价值观以及思维层次(对规律的掌握程度、对人性的理解深度)驱动着自身行为,推动故事的发展。
最后借用《永丰客栈》里“和”“化”“衡”“中”四种真谛来谈谈武侠小说的创新:
“和”,武侠中可以糅入科幻,称为科幻武侠;武侠可以糅入奇幻,奇幻武侠;可以推理,推理武侠;可以言情,言情武侠;可以历史,历史武侠;可以悬疑,悬疑武侠。将其他类型融入武侠,这无疑是武侠的最大优势之一。
“化”,一方面时代变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是逐渐升级的,武侠也要变化,顺应时代、紧扣需求,不断突围形式、拓展思维、丰富价值。另一方面,武侠小说也应该向上进化,跨出通俗圈,登堂入室,从满足“猎奇”需求向上遵循历史的、政治的、精神的要求,探索孤独、自由、命运、快乐等命题,直到回应主流价值观的要求。
“衡”,武侠小说必须在个体自由和整体秩序之间达到平衡,不能因过分强调整体秩序,加重了侠义人士的脸谱化,从而丧失魅力;也不能过分关注个体自由,放弃社会责任,从而丧失人物感召力。并且,在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因果律与随机性等方面找到平衡点。
“中”,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中把握好度,既不能飘向天空,又不能沉入地底。武侠小说还是写人的,人是“天地人”三才之一,人就要在天地之间,既要充满想象,又要沾上泥土,特别是人性上不应脱离人的范畴,人物的行为逻辑应该经得起推敲。
总之,武侠小说只有创新才能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