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可合作者这种保护赛事流量的选拔方式,如果赛事流量大到不需要,就像足球,自由选拔当然最好,折中方案也是阶段性合理的,但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地区选拔晋级前置世界赛(非PGC世界赛,既PGS+EWC,也就是PGC世界赛通道选拔赛)的数量大幅缩水,更大的问题在于合作者在前置世界赛中并不需要表现多强,就能靠着数量优势通过前置世界赛通道拿到PGC晋级名额,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我觉得通过PGS晋级名额多也好,地区选拔赛晋级多也好,都没问题,但至少都要打的好,而打得好代表什么,代表要拿到前置位的名次,而不是靠反复吃分。鉴于每次地区选拔赛能决定两次PGS系列赛事的资格,EWC有相对独立的选拔模式,如果明年依然如此,则建议将世界赛五次总分选拔模式,改为每个队伍成绩最好的三次(或两次)总分选拔模式,这样既保证了合作者本身获得更多世界赛展示机会的基本面,又保证了合作者有场次容错优势,但让PGS的晋级无法通过累计场次来实现,来平衡合作者世界赛“吃烂分”晋级PGC的问题,毕竟在前置世界赛上拥有爆发力的队伍将是最值得进入PGC的,哪怕不是合作者,哪怕只从地区联赛晋级过一次前置世界赛,也有很大的概率通过短期的赛事爆发,以前置世界赛通道进入PGC,而不是那些通过合作者身份反复在前置世界赛吃小分的队伍,而且可以看到,最终的区别可能也只是一两个名额的差距而已,并不会对现有的赛事体系造成重大影响,而且会将前置世界赛的八个晋级名额变得更有说服力,因为不管是不是合作者,至少都是在世界赛上有极强竞争力的队伍
我认可合作者这种保护赛事流量的选拔方式,如果赛事流量大到不需要,就像足球,自由选拔当然最好,折中方案也是阶段性合理的,但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地区选拔晋级前置世界赛(非PGC世界赛,既PGS+EWC,也就是PGC世界赛通道选拔赛)的数量大幅缩水,更大的问题在于合作者在前置世界赛中并不需要表现多强,就能靠着数量优势通过前置世界赛通道拿到PGC晋级名额,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我觉得通过PGS晋级名额多也好,地区选拔赛晋级多也好,都没问题,但至少都要打的好,而打得好代表什么,代表要拿到前置位的名次,而不是靠反复吃分。鉴于每次地区选拔赛能决定两次PGS系列赛事的资格,EWC有相对独立的选拔模式,如果明年依然如此,则建议将世界赛五次总分选拔模式,改为每个队伍成绩最好的三次(或两次)总分选拔模式,这样既保证了合作者本身获得更多世界赛展示机会的基本面,又保证了合作者有场次容错优势,但让PGS的晋级无法通过累计场次来实现,来平衡合作者世界赛“吃烂分”晋级PGC的问题,毕竟在前置世界赛上拥有爆发力的队伍将是最值得进入PGC的,哪怕不是合作者,哪怕只从地区联赛晋级过一次前置世界赛,也有很大的概率通过短期的赛事爆发,以前置世界赛通道进入PGC,而不是那些通过合作者身份反复在前置世界赛吃小分的队伍,而且可以看到,最终的区别可能也只是一两个名额的差距而已,并不会对现有的赛事体系造成重大影响,而且会将前置世界赛的八个晋级名额变得更有说服力,因为不管是不是合作者,至少都是在世界赛上有极强竞争力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