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
刚刚收到了比亚迪10月的销量数据,作为一位从F3时代就开始关注比亚迪的老车主,容我用几个有趣的角度,和大家聊聊这个"50万+"意味着什么。
数据会说话,但我们听懂了吗?
50.2万,这个数字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让它更印象深刻的是:
它超过了第二名的两倍
超过了特斯拉最高月销的两倍
超过了南北大众巅峰时期月销的总和
坦白说,即便作为资深车迷,这样的数据依然让我陷入了沉思:原来"超越"可以来得如此悄无声息,却又如此震撼。
一个有意思的类比
如果把汽车行业比作一场马拉松:
传统车企们正襟危坐地热身了100年
特斯拉横空出世十几年,跑出了一个新赛道
而比亚迪,用30年时间完成了从"默默练习"到"领跑全场"的转变
有趣的是,这个"领跑者"还在不断加速:
333.2亿的研发投入(今年前三季度)
11万研发人员(全球车企第一)
96个海外市场(持续扩张中)
关于研发的一个小观察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部分车企在讨论"要不要降价"的时候
比亚迪在讨论"要不要再多招些研发工程师"
当一些品牌在纠结"要不要用更便宜的零部件"时
比亚迪在考虑"要不要再建个研发中心"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所有人都在担心明天,但有些人选择了创造明天。"
产品矩阵的有趣之处
如果说比亚迪的产品线是一个"家族":
仰望就是那个让人仰望的"大佬"
腾势是优雅的"绅士"
汉唐是稳重的"长兄"
海豹是年轻的"新秀"
海狮则是靠谱的"生意人"
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性格,却又在科技基因上如此统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和而不同"吧。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3.3%,这意味着什么?
不是新能源车在追赶传统车
而是传统车在追赶新能源了
比亚迪15.8%的市场份额
意味着每6辆新车里,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诺基亚,他们可能也没想到,改变来得这么快。
写在最后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讨论"20万+"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现在我们在讨论"50万+"。 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会在讨论什么?
我突然理解了那句"科技改变生活"不是空话。 因为当我们还在感叹"这怎么可能"的时候, 比亚迪已经在思考"下一个可能"了。
最后分享一个小细节: 前几天带朋友去看比亚迪,销售顾问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我们不卖车,我们是在卖未来。" 当时我笑了笑没说话,现在想想,这话还真有点道理。
—— 你们的老车主 (依然在被这些数据震撼中...)
各位车友:
刚刚收到了比亚迪10月的销量数据,作为一位从F3时代就开始关注比亚迪的老车主,容我用几个有趣的角度,和大家聊聊这个"50万+"意味着什么。
数据会说话,但我们听懂了吗?
50.2万,这个数字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让它更印象深刻的是:
它超过了第二名的两倍
超过了特斯拉最高月销的两倍
超过了南北大众巅峰时期月销的总和
坦白说,即便作为资深车迷,这样的数据依然让我陷入了沉思:原来"超越"可以来得如此悄无声息,却又如此震撼。
一个有意思的类比
如果把汽车行业比作一场马拉松:
传统车企们正襟危坐地热身了100年
特斯拉横空出世十几年,跑出了一个新赛道
而比亚迪,用30年时间完成了从"默默练习"到"领跑全场"的转变
有趣的是,这个"领跑者"还在不断加速:
333.2亿的研发投入(今年前三季度)
11万研发人员(全球车企第一)
96个海外市场(持续扩张中)
关于研发的一个小观察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部分车企在讨论"要不要降价"的时候
比亚迪在讨论"要不要再多招些研发工程师"
当一些品牌在纠结"要不要用更便宜的零部件"时
比亚迪在考虑"要不要再建个研发中心"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所有人都在担心明天,但有些人选择了创造明天。"
产品矩阵的有趣之处
如果说比亚迪的产品线是一个"家族":
仰望就是那个让人仰望的"大佬"
腾势是优雅的"绅士"
汉唐是稳重的"长兄"
海豹是年轻的"新秀"
海狮则是靠谱的"生意人"
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性格,却又在科技基因上如此统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和而不同"吧。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3.3%,这意味着什么?
不是新能源车在追赶传统车
而是传统车在追赶新能源了
比亚迪15.8%的市场份额
意味着每6辆新车里,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诺基亚,他们可能也没想到,改变来得这么快。
写在最后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讨论"20万+"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现在我们在讨论"50万+"。 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会在讨论什么?
我突然理解了那句"科技改变生活"不是空话。 因为当我们还在感叹"这怎么可能"的时候, 比亚迪已经在思考"下一个可能"了。
最后分享一个小细节: 前几天带朋友去看比亚迪,销售顾问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我们不卖车,我们是在卖未来。" 当时我笑了笑没说话,现在想想,这话还真有点道理。
—— 你们的老车主 (依然在被这些数据震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