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2023年1月25日,农历癸卯年大年初四,黄历说,当日宜开张、开市、开业、开工——但在这一天,已降入中甲的武汉长江俱乐部却宣布退出、解散。
“一年四冠”、“一城双冠”的所谓光彩,瞬间黯淡。
严格来说,武汉长江,起于湖北绿茵,但其根髓,还是当年的那支武汉队——2008年10月,武汉光谷退出中超,湖北省足协把光谷U19梯队和王文华、蔡曦、周燎等数名老光谷球员,充实进了旗下的中乙球队湖北绿茵。
第一章:撒下足球火种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武汉就有不少球队,包括湖北省棉花工会的棉联队、布业工会的经纬队、平汉铁路的平汉队(火车头队的前身)、海员工会的海涛队、消防队、车站路的25分会队、利济路的3分会队等,但现代足球的种子,1953年3月13日才埋下——那一天,中南区体育训练工作大队正式成立。
中南区体育训练工作大队的前身,是中南区队,解放初期,全国划为六大行政区域,中南军区行政委员会,设在武汉,包括六省二市。
1951年11月,新中国第一届足球锦标赛在天津举行,当时,足球归共青团军体部管,时任团中央书记的冯文彬要求,各大区务必组队参赛。
比赛结束后,中南区提议把球队留在武汉,成立专业队,球员在武汉安家,但因多人反对,此事搁置。
两年后,第二届足球锦标赛在上海举行,中南区再次组队,比赛结束后,旧事重提。
时任中南体委办公室主任兼中南团委军体部长、后担任过国家体委副主任的陈先承诺:“不管你在原单位什么待遇,留在武汉后,这方面只升不降,有问题只管开口。”
当时,很多球员是外省的,在当地有家有口。有的工作还不错,包括银行职员、水电修理工、电影院会计。所以,尽管有了“命令”,但很多人还是想回去,最终,23名球员留下了18人,落户武汉。
当时,首当其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房子,为了这事,陈先和当时的中南区组织部拍了桌子,最终,组织部把汇通路8号(现武汉档案馆)房子分给了他们。
1953年3月13日,以顾以撒、闵观祥、方启和、余敏俊、龙仕君等为主力的“中南区体育训练工作大队”成立,湖北足球不但有了“专业班子”,还撒下了足球的火种。
此后,球队数次改名,中南体院、武汉体院、武汉队,1959年全运会前,以该队为班底,正式组建了湖北队。
第二章:和“活力28”的姻缘
此后多年,湖北队起起伏伏,最好的名次,是1986年的甲级联赛亚军,而这个亚军,还引来了一段“姻缘”。
当时,沙市日化推出了洗衣粉品牌“活力28”,为了打响知名度,他们瞄准了在全国巡回作战的湖北队,经过协商,以10万人民币冠名,当时堪称天价。
可以说,湖北足球开了和企业联姻的先河,而活力28的名头,也随着湖北队一同打响,当然,除了湖北队这个载体,他们还在央视做了广告,“活力28,沙市日化!”简单明了,朗朗上口,而这个广告,沙市日化砸了1个亿。
鼎盛时期的活力28,据说占了全国2/3的市场份额,只是,后来被德国品牌收购后恶意雪藏,此后三度重启,只是,已不复当年风采。
那个时候,湖北队的主场是汉口新华路体育场,很多武昌的球迷记忆是这样的:周末下午乘轮渡从汉阳门码头到王家巷,然后换乘9路公汽,前往新华路体育场。由于人数太多,9路车的车门,经常关不严。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的那个亚军,湖北队是有可能夺冠的,前提是主场击败拥有贾秀全的八一。那年10月,新华路涌入了近4万球迷,但最终,结果却是0比0。
那场比赛,可以说是职业化前,武汉甚至湖北球迷,最难忘的一场。
第三章:武钢集团一拖二
“红山口会议”后,职业化成为不可逆的潮流,湖北省和武汉市都在行动,他们各有一个甲B名额,先有结果的,是武汉。
1993年2月18日,武钢职业足球俱乐部正式挂牌,号称全国第6家。
这支球队,是武汉市体委主导,以八十年代中期在全国青年联赛中经常取得前三的武汉青年队为班底组建的,1984年开始打乙级,但一直没升上来。1991年,武钢冠名,次年,他们冲甲成功,一起上来的,还有名为山东经贸委队的海牛。
和武汉队相比,湖北队迟迟没有进展,他们原本想继续找活力28,但事实上,从1993年开始,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就不再赞助了,自然,对于成立职业俱乐部也不感兴趣。
湖北省体委很着急,这时候,有人建议,可以找找武钢。不过,武钢已经接手了武汉队,再接湖北队,能行吗?
经过考量,湖北省体委决定借鉴全运会联合组队的方式,优化组合,重新整合了省、市的足球资源。
1993年底,新的武钢俱乐部成立,湖北、武汉两队混编,优秀球员加上从八一回来的余捷,组成了武钢一队,主帅丁三石、助教殷立华和林强;剩余部分球员和湖北青年队,组成了武钢二队;还有部分球员,包括江晖,加入了武汉的公安系统球队,也就是前卫寰岛的前身;此外,一些年龄大的球员退役,还有部分球员,离开了足坛。
就这样,武钢一、二队,顶替原来湖北和武汉,占据了两个甲B名额。
应该说,这样的操作,是违规的,但职业化还是萌芽状态,谁都不知道怎么弄,而且,把联赛搞起来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必须让路。
1994年,职业联赛开启,武钢一队,集合了优质资源,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冲A,而武钢二队,争取保级。
但最终,武钢一队名列第4,未能升级(前2名),好消息是,他们打进了41个球,是所有球队中最多的;武钢二队位列倒数第1,和广西、河南一起降级,赛季结束,湖北省体委下令,部分优秀球员并入一队,其他人自寻出路。
第四章:无疾而终的“股改”
1995年,武钢打得不错,但距升级,还是差了1分。
让人没想到的是,那年年底,武钢俱乐部发生“地震”——12名主力集体要求转会。在球员们看来,虽然职业化了,但俱乐部和此前没有“区别”,尤其是待遇上。
湖北的一些企业,闻风而动。
在海南经商的湖北正和商社总经理余金彪,揣着一纸湖北足球股份制改革计划方案,匆匆回汉。他的方案,得到了体委领导和球员的支持,球员们表示:如果搞股份制,他们就留下来,否则坚决转会。
武汉新纪元物业总经理杨东强也表示,愿意拿出1000万,入股俱乐部,他甚至找了好友蔡晟做代表,和体委谈判。
不过,体委和武钢集团当时签的合同是4年,所以,无论是余金彪还是杨东强,都没有得到“答复”。
在此期间,足协一直在调停,希望武钢进行股改,所以,第1批转会名单中,没有武钢的球员,但第2批,有8个人,除了蔡晟,还有张军、冯志刚、曾庆高、何其宏、黄传宏、赵立春和孙庆,都是绝对主力。
所有人,都在等待投资方武钢。
武钢很无奈,压力之下,只能表态:支持湖北足球改革,只要改革有利于湖北足球的发展,有利于冲甲A,有利于留下主力队员。
不过,他们也表示,如果搞股份制,“武钢不会入股”。
1996年2月15日,离春节还有3天,时任湖北省足协主席的肖爱山宣布:经武钢集团、湖北省体委和武汉市体委三方协商,武钢足球俱乐部即日起更名为湖北足球俱乐部(暂定);武钢不再担任执委会主席和总经理职务,武钢继续支持湖北武汉足球事业。
两天后,新俱乐部在洪山体育馆成立,省长助理王少阶出席,5方出资,其中,黄石服装企业美尔雅出资最多,400万,股东还包括正和商社(200万)、友和地产(150万)和新纪元物业(50万)、省体委(200万 以球队形式入股)。
俱乐部任命罗日炎为董事长,副董事长是杨东强、陈湘凯、丁海根;总经理为杨东强;执行总经理为余金彪,副总经理是徐正文。
当天还决定,俱乐部在2月28日,也就是正月初十正式挂牌。
但在当时,合同只是“草签”。此后,很多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2月28日,俱乐部挂牌,宴会上,余金彪意气风发,出言“直取甲A目标”,但没想到,宴会才散,部分球员就找了俱乐部,说不信任余金彪,他在,“我们就不签约”。
次日,俱乐部召开紧急董事会,罗日炎提出美尔雅将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余金彪拒绝接受,愤怒离场,此后,杨东强也被请出,合资不过数日,股份制又变成了美尔雅独资。
应该说,美尔雅当时是有野心的,此前,他们借助体育进行营销,效果不错,但在接手武汉足球的时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营销上的过度投入,对美尔雅利润的贡献,越来越有限。
1996年甲B,美尔雅只列第6,再次和甲A无缘,倒是前卫寰岛,以头名身份升级,但次年就迁到了重庆,武汉,依旧只有甲B。
看到没有效果,1996年年底,美尔雅退出。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美尔雅又赞助了湖北男篮,没想到的是,男篮次年也降级了。
第五章:交到了武汉手里
湖北省体委,同样决定放手,把球队交到了武汉市政府手中。
这一次,站出来的是雅琪集团,1996年12月29日,俱乐部更名雅琪——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的足球俱乐部成立。
老板周建国是铁杆球迷,喜欢球,接手的时候,雅琪集团成立才4年。
1997年,雅琪提前3轮升A,武汉包括湖北足球,夙愿终了。
有人说,周建国其实只是“投机”,赚到名声后,1998年9月,甲A尚未结束,雅琪就宣布出让股份;2个月后,红桃K集团、东湖高科集团、东湖开发区联手接盘,但大股东,是红桃K。
周建国后来说,自己是当时唯一一个只赚不赔的投资人——卖给红桃K,他收回了4000万,而当初买的时候,只花了2000万,1998年,武烟集团冠名,给了380万。
值得一提的是,周建国后来又搞了几支队,都叫武汉雅琪,搞个一两年就卖到外地,有人说,他确实小赚了一波。
2003年底,红桃K退出,次年初,俱乐部再次进行股改,有官方背景的光谷集团,成为大股东,此外,武汉高科控股、武汉体育运动学校、新华路体育场也以各种形势入股。
光谷时期,俱乐部实力、名次飙升,还拿到了中超杯冠军。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2008年10月,光谷宣布退出中超——引发退出的,是中国足协给李玮锋开出的一张“停赛8场,罚款8000”的罚单。
光谷叫板,各种手段用尽,但谢亚龙、南勇等不以为然,最终,光谷退出。
一个细节是,当年的10月7日,中国足协向各俱乐部通报处罚武汉俱乐部的决定:取消其注册资格并罚款30万元。
时任俱乐部董事长沈烈风嗤之以鼻地:“我倒要看看,我们和足协,到底谁先垮掉!”2009年足坛“反赌扫黑”,谢亚龙、南勇入狱;2014年3月,沈烈风被查!
第六章;卓尔,11年40亿
光谷之后,绿茵承宗。
但在当时,没有企业愿意出钱,只能是体育局托管,直到2011年1月,中博置业联合东方国旅和鲁巷广场一起,出资2300万元收购,但没想到,7月时,俱乐部资金链断裂,球队随时面临“突然死亡”,中博希望湖北企业接盘,但应者寥寥。
2011年底,在经历了亨达睿的闹剧后,卓尔入主。
只读到高二就退学的阎志,以为一家书商写的刘德华传记《天若有情》拿到的稿酬(2.5万)作为创业本金,当起了老板。
此后数年,阎志起起伏伏,4次成为湖北首富,虽然近些年资产缩水,但在2022年,他在富豪榜上的财富值,仍然高达170亿。
2023年1月25日,武汉长江俱乐部宣布解散,卓尔投资了11年,据说花了40个亿。
阎志发表长文,说了5点,他表示,12年前接手武汉足球,不是热爱足球,而是热爱武汉这座城市,“现在,湖北武汉职业足球生态真的很繁盛,卓尔是时候退出这个行当了。”
阎志还说,退出之际,他提出了10个方面的问题和几点建议,已通过合适途径反映——这,可能是这位“诗人”最后的倔强。
(引)2023年1月25日,农历癸卯年大年初四,黄历说,当日宜开张、开市、开业、开工——但在这一天,已降入中甲的武汉长江俱乐部却宣布退出、解散。
“一年四冠”、“一城双冠”的所谓光彩,瞬间黯淡。
严格来说,武汉长江,起于湖北绿茵,但其根髓,还是当年的那支武汉队——2008年10月,武汉光谷退出中超,湖北省足协把光谷U19梯队和王文华、蔡曦、周燎等数名老光谷球员,充实进了旗下的中乙球队湖北绿茵。
第一章:撒下足球火种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武汉就有不少球队,包括湖北省棉花工会的棉联队、布业工会的经纬队、平汉铁路的平汉队(火车头队的前身)、海员工会的海涛队、消防队、车站路的25分会队、利济路的3分会队等,但现代足球的种子,1953年3月13日才埋下——那一天,中南区体育训练工作大队正式成立。
中南区体育训练工作大队的前身,是中南区队,解放初期,全国划为六大行政区域,中南军区行政委员会,设在武汉,包括六省二市。
1951年11月,新中国第一届足球锦标赛在天津举行,当时,足球归共青团军体部管,时任团中央书记的冯文彬要求,各大区务必组队参赛。
比赛结束后,中南区提议把球队留在武汉,成立专业队,球员在武汉安家,但因多人反对,此事搁置。
两年后,第二届足球锦标赛在上海举行,中南区再次组队,比赛结束后,旧事重提。
时任中南体委办公室主任兼中南团委军体部长、后担任过国家体委副主任的陈先承诺:“不管你在原单位什么待遇,留在武汉后,这方面只升不降,有问题只管开口。”
当时,很多球员是外省的,在当地有家有口。有的工作还不错,包括银行职员、水电修理工、电影院会计。所以,尽管有了“命令”,但很多人还是想回去,最终,23名球员留下了18人,落户武汉。
当时,首当其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房子,为了这事,陈先和当时的中南区组织部拍了桌子,最终,组织部把汇通路8号(现武汉档案馆)房子分给了他们。
1953年3月13日,以顾以撒、闵观祥、方启和、余敏俊、龙仕君等为主力的“中南区体育训练工作大队”成立,湖北足球不但有了“专业班子”,还撒下了足球的火种。
此后,球队数次改名,中南体院、武汉体院、武汉队,1959年全运会前,以该队为班底,正式组建了湖北队。
第二章:和“活力28”的姻缘
此后多年,湖北队起起伏伏,最好的名次,是1986年的甲级联赛亚军,而这个亚军,还引来了一段“姻缘”。
当时,沙市日化推出了洗衣粉品牌“活力28”,为了打响知名度,他们瞄准了在全国巡回作战的湖北队,经过协商,以10万人民币冠名,当时堪称天价。
可以说,湖北足球开了和企业联姻的先河,而活力28的名头,也随着湖北队一同打响,当然,除了湖北队这个载体,他们还在央视做了广告,“活力28,沙市日化!”简单明了,朗朗上口,而这个广告,沙市日化砸了1个亿。
鼎盛时期的活力28,据说占了全国2/3的市场份额,只是,后来被德国品牌收购后恶意雪藏,此后三度重启,只是,已不复当年风采。
那个时候,湖北队的主场是汉口新华路体育场,很多武昌的球迷记忆是这样的:周末下午乘轮渡从汉阳门码头到王家巷,然后换乘9路公汽,前往新华路体育场。由于人数太多,9路车的车门,经常关不严。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的那个亚军,湖北队是有可能夺冠的,前提是主场击败拥有贾秀全的八一。那年10月,新华路涌入了近4万球迷,但最终,结果却是0比0。
那场比赛,可以说是职业化前,武汉甚至湖北球迷,最难忘的一场。
第三章:武钢集团一拖二
“红山口会议”后,职业化成为不可逆的潮流,湖北省和武汉市都在行动,他们各有一个甲B名额,先有结果的,是武汉。
1993年2月18日,武钢职业足球俱乐部正式挂牌,号称全国第6家。
这支球队,是武汉市体委主导,以八十年代中期在全国青年联赛中经常取得前三的武汉青年队为班底组建的,1984年开始打乙级,但一直没升上来。1991年,武钢冠名,次年,他们冲甲成功,一起上来的,还有名为山东经贸委队的海牛。
和武汉队相比,湖北队迟迟没有进展,他们原本想继续找活力28,但事实上,从1993年开始,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就不再赞助了,自然,对于成立职业俱乐部也不感兴趣。
湖北省体委很着急,这时候,有人建议,可以找找武钢。不过,武钢已经接手了武汉队,再接湖北队,能行吗?
经过考量,湖北省体委决定借鉴全运会联合组队的方式,优化组合,重新整合了省、市的足球资源。
1993年底,新的武钢俱乐部成立,湖北、武汉两队混编,优秀球员加上从八一回来的余捷,组成了武钢一队,主帅丁三石、助教殷立华和林强;剩余部分球员和湖北青年队,组成了武钢二队;还有部分球员,包括江晖,加入了武汉的公安系统球队,也就是前卫寰岛的前身;此外,一些年龄大的球员退役,还有部分球员,离开了足坛。
就这样,武钢一、二队,顶替原来湖北和武汉,占据了两个甲B名额。
应该说,这样的操作,是违规的,但职业化还是萌芽状态,谁都不知道怎么弄,而且,把联赛搞起来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必须让路。
1994年,职业联赛开启,武钢一队,集合了优质资源,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冲A,而武钢二队,争取保级。
但最终,武钢一队名列第4,未能升级(前2名),好消息是,他们打进了41个球,是所有球队中最多的;武钢二队位列倒数第1,和广西、河南一起降级,赛季结束,湖北省体委下令,部分优秀球员并入一队,其他人自寻出路。
第四章:无疾而终的“股改”
1995年,武钢打得不错,但距升级,还是差了1分。
让人没想到的是,那年年底,武钢俱乐部发生“地震”——12名主力集体要求转会。在球员们看来,虽然职业化了,但俱乐部和此前没有“区别”,尤其是待遇上。
湖北的一些企业,闻风而动。
在海南经商的湖北正和商社总经理余金彪,揣着一纸湖北足球股份制改革计划方案,匆匆回汉。他的方案,得到了体委领导和球员的支持,球员们表示:如果搞股份制,他们就留下来,否则坚决转会。
武汉新纪元物业总经理杨东强也表示,愿意拿出1000万,入股俱乐部,他甚至找了好友蔡晟做代表,和体委谈判。
不过,体委和武钢集团当时签的合同是4年,所以,无论是余金彪还是杨东强,都没有得到“答复”。
在此期间,足协一直在调停,希望武钢进行股改,所以,第1批转会名单中,没有武钢的球员,但第2批,有8个人,除了蔡晟,还有张军、冯志刚、曾庆高、何其宏、黄传宏、赵立春和孙庆,都是绝对主力。
所有人,都在等待投资方武钢。
武钢很无奈,压力之下,只能表态:支持湖北足球改革,只要改革有利于湖北足球的发展,有利于冲甲A,有利于留下主力队员。
不过,他们也表示,如果搞股份制,“武钢不会入股”。
1996年2月15日,离春节还有3天,时任湖北省足协主席的肖爱山宣布:经武钢集团、湖北省体委和武汉市体委三方协商,武钢足球俱乐部即日起更名为湖北足球俱乐部(暂定);武钢不再担任执委会主席和总经理职务,武钢继续支持湖北武汉足球事业。
两天后,新俱乐部在洪山体育馆成立,省长助理王少阶出席,5方出资,其中,黄石服装企业美尔雅出资最多,400万,股东还包括正和商社(200万)、友和地产(150万)和新纪元物业(50万)、省体委(200万 以球队形式入股)。
俱乐部任命罗日炎为董事长,副董事长是杨东强、陈湘凯、丁海根;总经理为杨东强;执行总经理为余金彪,副总经理是徐正文。
当天还决定,俱乐部在2月28日,也就是正月初十正式挂牌。
但在当时,合同只是“草签”。此后,很多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2月28日,俱乐部挂牌,宴会上,余金彪意气风发,出言“直取甲A目标”,但没想到,宴会才散,部分球员就找了俱乐部,说不信任余金彪,他在,“我们就不签约”。
次日,俱乐部召开紧急董事会,罗日炎提出美尔雅将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余金彪拒绝接受,愤怒离场,此后,杨东强也被请出,合资不过数日,股份制又变成了美尔雅独资。
应该说,美尔雅当时是有野心的,此前,他们借助体育进行营销,效果不错,但在接手武汉足球的时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营销上的过度投入,对美尔雅利润的贡献,越来越有限。
1996年甲B,美尔雅只列第6,再次和甲A无缘,倒是前卫寰岛,以头名身份升级,但次年就迁到了重庆,武汉,依旧只有甲B。
看到没有效果,1996年年底,美尔雅退出。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美尔雅又赞助了湖北男篮,没想到的是,男篮次年也降级了。
第五章:交到了武汉手里
湖北省体委,同样决定放手,把球队交到了武汉市政府手中。
这一次,站出来的是雅琪集团,1996年12月29日,俱乐部更名雅琪——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的足球俱乐部成立。
老板周建国是铁杆球迷,喜欢球,接手的时候,雅琪集团成立才4年。
1997年,雅琪提前3轮升A,武汉包括湖北足球,夙愿终了。
有人说,周建国其实只是“投机”,赚到名声后,1998年9月,甲A尚未结束,雅琪就宣布出让股份;2个月后,红桃K集团、东湖高科集团、东湖开发区联手接盘,但大股东,是红桃K。
周建国后来说,自己是当时唯一一个只赚不赔的投资人——卖给红桃K,他收回了4000万,而当初买的时候,只花了2000万,1998年,武烟集团冠名,给了380万。
值得一提的是,周建国后来又搞了几支队,都叫武汉雅琪,搞个一两年就卖到外地,有人说,他确实小赚了一波。
2003年底,红桃K退出,次年初,俱乐部再次进行股改,有官方背景的光谷集团,成为大股东,此外,武汉高科控股、武汉体育运动学校、新华路体育场也以各种形势入股。
光谷时期,俱乐部实力、名次飙升,还拿到了中超杯冠军。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2008年10月,光谷宣布退出中超——引发退出的,是中国足协给李玮锋开出的一张“停赛8场,罚款8000”的罚单。
光谷叫板,各种手段用尽,但谢亚龙、南勇等不以为然,最终,光谷退出。
一个细节是,当年的10月7日,中国足协向各俱乐部通报处罚武汉俱乐部的决定:取消其注册资格并罚款30万元。
时任俱乐部董事长沈烈风嗤之以鼻地:“我倒要看看,我们和足协,到底谁先垮掉!”2009年足坛“反赌扫黑”,谢亚龙、南勇入狱;2014年3月,沈烈风被查!
第六章;卓尔,11年40亿
光谷之后,绿茵承宗。
但在当时,没有企业愿意出钱,只能是体育局托管,直到2011年1月,中博置业联合东方国旅和鲁巷广场一起,出资2300万元收购,但没想到,7月时,俱乐部资金链断裂,球队随时面临“突然死亡”,中博希望湖北企业接盘,但应者寥寥。
2011年底,在经历了亨达睿的闹剧后,卓尔入主。
只读到高二就退学的阎志,以为一家书商写的刘德华传记《天若有情》拿到的稿酬(2.5万)作为创业本金,当起了老板。
此后数年,阎志起起伏伏,4次成为湖北首富,虽然近些年资产缩水,但在2022年,他在富豪榜上的财富值,仍然高达170亿。
2023年1月25日,武汉长江俱乐部宣布解散,卓尔投资了11年,据说花了40个亿。
阎志发表长文,说了5点,他表示,12年前接手武汉足球,不是热爱足球,而是热爱武汉这座城市,“现在,湖北武汉职业足球生态真的很繁盛,卓尔是时候退出这个行当了。”
阎志还说,退出之际,他提出了10个方面的问题和几点建议,已通过合适途径反映——这,可能是这位“诗人”最后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