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玄奘大师与窥基大师

6回复/ 01260 浏览
Teamn藿下来就好(27级)楼主2024-08-24 02:29:00
苏曼殊、玄奘大师与窥基大师Teamn藿下来就好 发表在文学区 https://bbs.hupu.com/609

全部回帖

收起

成唯识论述记,本书对《成唯识论》的注释极为详尽,谓世界万有皆阿赖耶识所变,没有任何“外境”的存在,只有“内识”。同时借助佛教因明,对小乘和佛教以外各哲学流派进行批驳。

成唯识论述记,本书对《成唯识论》的注释极为详尽,谓世界万有皆阿赖耶识所变,没有任何“外境”的存在,只有“内识”。同时借助佛教因明,对小乘和佛教以外各哲学流派进行批驳。

亮了(0)
回复

+++玄奘法师取回的《唯识三十颂论》有十家,玄奘法师皆译为华文,按照论中的意思,一字不减,一字不添,照原意译出。此时窥基担任整理论文,玄奘法师将十家之论译完之后,窥基要求玄奘法师:“这十家的论,各有其长,各有其异,若不统一,令今后学者,有歧路亡羊之苦恼,不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合成一本,令今后研究唯识的人,获得统一的结论。不用浪费时间,而得到法要。”玄奘法师同意他的见解是正确的,所以产生一本唯识论,即是现在《三十颂唯识论》。后来玄奘法师又传授他“因明学”,成为唯识专家,宣扬唯识思想为宗旨,成为当代大德,为“唯识宗”第二祖。

+++玄奘法师取回的《唯识三十颂论》有十家,玄奘法师皆译为华文,按照论中的意思,一字不减,一字不添,照原意译出。此时窥基担任整理论文,玄奘法师将十家之论译完之后,窥基要求玄奘法师:“这十家的论,各有其长,各有其异,若不统一,令今后学者,有歧路亡羊之苦恼,不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合成一本,令今后研究唯识的人,获得统一的结论。不用浪费时间,而得到法要。”玄奘法师同意他的见解是正确的,所以产生一本唯识论,即是现在《三十颂唯识论》。后来玄奘法师又传授他“因明学”,成为唯识专家,宣扬唯识思想为宗旨,成为当代大德,为“唯识宗”第二祖。

亮了(0)
回复

唯识家之“三能变”:异熟能变、思量能变、了境能变
1、异熟能变:
又称初能变、第一能变;指八识中的第八识,即阿赖耶识。异熟原有多义,此处唯取其异类成熟之义,即因是善恶,而果为无记,故云。亦即依善恶业因,招爱非爱之果,其果为非善非恶之无记。八识之中,第七识非异熟,而前六识之报有断绝,故不称异熟,而称异熟生,《成唯识论》卷二谓(大正31·7c)︰‘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亦即第八识为恒相续的总报之果体,故名真异熟,又名异熟识。
2、思量能变
又称第二能变,指第七识,即末那识。称第七识为思量,乃取其恒审思量之意;第七识相续不间审细分别第八识,故取此名。第六识亦审细思量,然间断不恒;第八识相续不断,但无审细思量。前五识二义俱缺,故以恒审思量独为第七识所专有,而名之为思量。
3、了境能变
又作了别境能变、第三能变,指前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以前六识了别色、声等粗显之境,故名之为了别境识。

唯识家之“三能变”:异熟能变、思量能变、了境能变
1、异熟能变:
又称初能变、第一能变;指八识中的第八识,即阿赖耶识。异熟原有多义,此处唯取其异类成熟之义,即因是善恶,而果为无记,故云。亦即依善恶业因,招爱非爱之果,其果为非善非恶之无记。八识之中,第七识非异熟,而前六识之报有断绝,故不称异熟,而称异熟生,《成唯识论》卷二谓(大正31·7c)︰‘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亦即第八识为恒相续的总报之果体,故名真异熟,又名异熟识。
2、思量能变
又称第二能变,指第七识,即末那识。称第七识为思量,乃取其恒审思量之意;第七识相续不间审细分别第八识,故取此名。第六识亦审细思量,然间断不恒;第八识相续不断,但无审细思量。前五识二义俱缺,故以恒审思量独为第七识所专有,而名之为思量。
3、了境能变
又作了别境能变、第三能变,指前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以前六识了别色、声等粗显之境,故名之为了别境识。

亮了(0)
回复

***思惟(从三个关键名相说起)——学唯识(乃至"佛法")的目的,或者,唯识学的殊胜之处在于能帮助我们精进佛道:
A、"转识成智”的内容:一、意识转为妙观察智; 二、第七识末那识转变为“平等性智”; 三、前五识与阿赖耶识转变为“大圆镜智”。
B、智力断障:菩萨以智慧断除执障,有其次第,初地只能断除分别起的烦恼障与所知障,到七地才能断除俱生我执,而微细的俱生法执犹在,唯有到十地满心,才永断二障种子 ,转识成智。
C、转依:转依二字,转者转舍、也是转得,依是所依。即是转舍去第八识中的二障种子,转得菩提与涅盘二胜果,而所转舍的二障种子,与所转得的菩提与涅盘 二妙胜果,都是以第八识为所依,故称转依。亦即是修行菩萨,到十地满心,于金刚喻定现前之际,剎那之间,二障种子断尽无遗,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而清净的 无垢识亦同时生起,与大圆镜智相应,即所谓"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剎中。"

***思惟(从三个关键名相说起)——学唯识(乃至"佛法")的目的,或者,唯识学的殊胜之处在于能帮助我们精进佛道:
A、"转识成智”的内容:一、意识转为妙观察智; 二、第七识末那识转变为“平等性智”; 三、前五识与阿赖耶识转变为“大圆镜智”。
B、智力断障:菩萨以智慧断除执障,有其次第,初地只能断除分别起的烦恼障与所知障,到七地才能断除俱生我执,而微细的俱生法执犹在,唯有到十地满心,才永断二障种子 ,转识成智。
C、转依:转依二字,转者转舍、也是转得,依是所依。即是转舍去第八识中的二障种子,转得菩提与涅盘二胜果,而所转舍的二障种子,与所转得的菩提与涅盘 二妙胜果,都是以第八识为所依,故称转依。亦即是修行菩萨,到十地满心,于金刚喻定现前之际,剎那之间,二障种子断尽无遗,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而清净的 无垢识亦同时生起,与大圆镜智相应,即所谓"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剎中。"

亮了(0)
回复

修学唯识,关键是能(借此)转舍、转依、破二障(对于di/sh. pu sa来说),转识成智(既是超越的过程意义上的,也是得果的意义上的)。
否则,是非高级的观点和修持方法,好高骛远、不得要领、不明次第,岂可依怙(当远离)?!

修学唯识,关键是能(借此)转舍、转依、破二障(对于di/sh. pu sa来说),转识成智(既是超越的过程意义上的,也是得果的意义上的)。
否则,是非高级的观点和修持方法,好高骛远、不得要领、不明次第,岂可依怙(当远离)?!

亮了(0)
回复

轉識成智:即轉八識成四智。修行的目的是轉識成智,即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轉識成智圓滿即成佛。
而修行主要是轉第六識和第七識,當第六識、第七識轉化完畢成佛時,第八識才轉為大圓鏡智,前五識才轉為成所作智。
第六識和第七識的轉化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下品轉,從第七住明心開始,到初地的入地心圓滿;第二階段中品轉,從初地的住地心開始,到七地的滿地心圓滿;第三階段上品轉,從八地的入地心開始,到成佛時圓滿。

轉識成智:即轉八識成四智。修行的目的是轉識成智,即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轉識成智圓滿即成佛。
而修行主要是轉第六識和第七識,當第六識、第七識轉化完畢成佛時,第八識才轉為大圓鏡智,前五識才轉為成所作智。
第六識和第七識的轉化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下品轉,從第七住明心開始,到初地的入地心圓滿;第二階段中品轉,從初地的住地心開始,到七地的滿地心圓滿;第三階段上品轉,從八地的入地心開始,到成佛時圓滿。

亮了(0)
回复
Re:苏曼殊、玄奘大师与窥基大师
文学区最热帖
苏曼殊、玄奘大师与窥基大师
2024/09/27(2)
2024/09/27
《红楼梦》是世界第一流小说吗
有哪些一眼万年的神仙诗词?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第六章撷英:新生命与真心
安心3年(24夏+);智慧、坚决地远离他们的痛苦之身:不断扩延、时而作祟的负能量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到优美的文字就会兴奋不已,在心里不断吟诵的
《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思想与佛法之联系的点滴
生查子•拟拟古塞下曲有赠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