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为什么会打成拉锯战? 1225回复/ 50723876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因为俄乌战争以来,大毛赚了5万亿卢布,你会有钱不赚吗

因为俄乌战争以来,大毛赚了5万亿卢布,你会有钱不赚吗

亮了(0)
回复
引用 @wf589103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粮食,石油,车辆,机床,轮胎…这些东西你是一件不提啊

[图片]

查看更多

粮食,石油,车辆,机床,轮胎…这些东西你是一件不提啊

1941年6月22日—1941年9月30日 168900吨
1941年9月30日—1942年6月30日 1443000吨
1942年7月1日—1943年7月30日 3103000吨
1943年7月1日—1944年6月30日 5838000吨
1944年7月1日—1945年5月12日 5621000吨
1945年5月13日—1945年9月2日 1566400吨
1945年9月3日—1945年9月20日 40618吨
这都是公开资料不难查吧,42年援助有多少?绝大多数都是苏联转入反攻后给的,目的防止苏德议和。

1941年6月22日—1941年9月30日 168900吨
1941年9月30日—1942年6月30日 1443000吨
1942年7月1日—1943年7月30日 3103000吨
1943年7月1日—1944年6月30日 5838000吨
1944年7月1日—1945年5月12日 5621000吨
1945年5月13日—1945年9月2日 1566400吨
1945年9月3日—1945年9月20日 40618吨
这都是公开资料不难查吧,42年援助有多少?绝大多数都是苏联转入反攻后给的,目的防止苏德议和。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引用内容可能违规暂时被隐藏

半死不活的大毛还是可以接纳的

半死不活的大毛还是可以接纳的

亮了(0)
回复
引用 @居居酱pig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打仗永远是亏钱的,还赚钱。不是军工企业生产线转起来然后gdp上升就是赚,把民生钱投到军工是会大幅下降生活水平的,更何况死的都是本国人。又不是卖的别国

打仗永远是亏钱的,还赚钱。不是军工企业生产线转起来然后gdp上升就是赚,把民生钱投到军工是会大幅下降生活水平的,更何况死的都是本国人。又不是卖的别国

大鹅是资源出口大国,北约制裁大鹅,正面市场上不买大鹅资源,但黑市里价格蹦的老高,还不得不买,因为北约同盟国卖的更贵,同时用卢布结算把卢布价格抬的老高,在金融战面前那点军工实业的GDP真就是毛毛雨

大鹅是资源出口大国,北约制裁大鹅,正面市场上不买大鹅资源,但黑市里价格蹦的老高,还不得不买,因为北约同盟国卖的更贵,同时用卢布结算把卢布价格抬的老高,在金融战面前那点军工实业的GDP真就是毛毛雨

亮了(2)
回复

闪电战打不下,拖着反而有好处

闪电战打不下,拖着反而有好处

亮了(0)
回复

打乌克兰,再回想看看印度和越南。
真的~
越南更明显。

所以我们天朝真的有伟人~
没陷进去啊。

打乌克兰,再回想看看印度和越南。
真的~
越南更明显。

所以我们天朝真的有伟人~
没陷进去啊。

亮了(0)
回复
引用 @楠溪江铁王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毛子没想的那么强,二毛没想的那么差。二毛没想的那么小,上千公里战线,毛子如果现在想全线推,她最少需要前线200万的部队,二毛也是全力在抵抗,欧美也是掏空家底在支持,这场战打到现在,毛子没输啥,美国应该小赢,乌克兰政客赢,唯一输家就是乌克兰尤其偏俄罗斯那边的乌克兰地区的普通百姓

毛子没想的那么强,二毛没想的那么差。二毛没想的那么小,上千公里战线,毛子如果现在想全线推,她最少需要前线200万的部队,二毛也是全力在抵抗,欧美也是掏空家底在支持,这场战打到现在,毛子没输啥,美国应该小赢,乌克兰政客赢,唯一输家就是乌克兰尤其偏俄罗斯那边的乌克兰地区的普通百姓

应该是欧盟血亏 美国血赚 毛子亏 咱们赚

应该是欧盟血亏 美国血赚 毛子亏 咱们赚

亮了(0)
回复
引用 @背嵬踏白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如果大鹅菜的话,北约就更拉了

[图片]

查看更多

如果大鹅菜的话,北约就更拉了

芬兰就是北约啊,为啥京子不去打呢?是不想吗?

芬兰就是北约啊,为啥京子不去打呢?是不想吗?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3)
引用 @解说界的流川枫 发表的:
只看此人

那阵风、F22、F35算什么武器?

那阵风、F22、F35算什么武器?

万一像当年南联盟干f117一样,人类灯塔的脸岂不是要丢尽?

万一像当年南联盟干f117一样,人类灯塔的脸岂不是要丢尽?

亮了(14)
回复
查看评论(2)
引用 @喜欢贾玲被你发现 发表的:
只看此人

生产线拉起来还不容易

生产线拉起来还不容易

很难

很难

亮了(8)
回复
引用 @今天收率提高了吗 发表的:
只看此人

1941年6月22日—1941年9月30日 168900吨1941年9月30日—1942年6月30日 1443000吨1942年7月1日—1943年7月30日 3103000吨1943年7月1日—1944年6月30日 5838000吨1944年7月1日—1945年5月12日 5621000吨1945年5月13日—1945年9月2日 1566400吨1945年9月3日—1945年9月20日 40618吨这都是公开资料不难查吧,42年援助有多少?绝大多数都是苏联转入反攻后给的,目的防止苏德议和。

1941年6月22日—1941年9月30日 168900吨
1941年9月30日—1942年6月30日 1443000吨
1942年7月1日—1943年7月30日 3103000吨
1943年7月1日—1944年6月30日 5838000吨
1944年7月1日—1945年5月12日 5621000吨
1945年5月13日—1945年9月2日 1566400吨
1945年9月3日—1945年9月20日 40618吨
这都是公开资料不难查吧,42年援助有多少?绝大多数都是苏联转入反攻后给的,目的防止苏德议和。

为什么在1941-1942年苏德战争的最初阶段,苏联最急需物资时,运去的援助物资数量最少?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各种档案和资料都能证明,凡是苏联在第一期租借期之内(1941年10月初至1942年6月底)所要求的物资,英美基本上全都如数交付了。事实上,苏联获得了比所有美国战线和其他盟国战线更大的优先权。比如,苏联人在第一期对苏援助议定书中提出的一个要求--三千架飞机--数量可观,英美从其他战线抽调飞机后才交付了2700架。苏联人要求得到9900辆轻型和中型坦克,可是英美抽调不出这么多坦克来,最终只提供了4700辆,但是在其他方面都供过于求。比如说苏联人起初只要2万支自动步枪,但按照第一期议定书的规定就收到了98220支。谁要是肯花时间和力气翻阅一下盟国的资料,回顾一下同一时期里在北非作战的盟国军队的后勤问题,为保卫大不列颠群岛而面临的装备紧缺问题,以及从1942年初起美国为了重建美国太平洋舰队以及对日作战所面临的后勤运输和物资困难,就能正确了解到西方盟国,特别是英国,为援助苏联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其实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的一个月内不是缺物资,而是根本不缺物资。苏联在苏德战争前期的溃败也不是因为物资不足,其原因纯粹是因为斯大林对根本战略形势的判断失误,才导致当时的苏军打得如废柴一般。以飞机这一项为例,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与苏军的飞机数量比大约为1:1,而到当年10月底,这个比例竟然变成了3:1。不去抱怨苏军在这段时间里打得太差劲,反而只指责“美英这时提供的飞机比起后来太少”。

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规模的扩大,加上苏联由守转攻,物资需求量大幅上升,而苏联自身的生产力并不足以完全支持所有物资,所以此时才最需要来自其他国家的支援。苏联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不等于物资需求最大的时候,同样苏德战争之初也不是物资缺口最大的时候。苏联不是个空壳,在和平时期积攒下来的各种战略储备也不少。但是当战争进行一段时间后,随着原先储备的作战资源的消耗,以及战争规模扩大,导致资源需求量上升,此时才会体现出物资的不足。因此此时来的援助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而且另一方面,进攻方需要的物资也远大于防守方。所以所谓的“援助时间过晚”根本不成立。

其次,作为租借法案援苏物资的最主要提供方,美国本身面临着战时生产的动员和加速度问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在1940年6月法国沦陷时,美国的军备生产水平在世界上连三等国家也不如。自从1929年股市大崩溃后,机床制造这门基础工业部门在美国几乎全部消失。全国最大的铸造厂只有制造浴缸和汽车骨架的能力,生产只能依靠原来为电车制造车轴的机器。纳粹军队入侵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那天,赫尔国务卿请罗斯福总统到国会去要求立即将飞机产量增加20倍,每年生产5万架飞机,罗斯福听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但后来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只是由于孤立主义者们自己也不反对美国“本土堡垒化”,这项要求才在国会获得投票通过。但是柯蒂斯-莱特飞机公司的副总经理报告说,5万架飞机的生产计划至少需要5年才能完成,并且需要将飞机工业扩充400%。柯蒂斯公司建议,由于扩充规模太大,因此该计划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应以生产海军飞机5000架和陆军飞机2万架为目标。

按照罗斯福总统的指示,美国陆军部、海军部、生产管理局和租借物资管理局在1941年夏天制订了美国的军需生产及库存计划,以及在美英之间的分配计划,即《胜利纲领》。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也被列人《胜利纲领》的分配计划当中。该纲领中规定1942-1943年的生产指标为飞机28600架、坦克20400辆、高射炮6300 门、反坦克炮 7000门、机枪16.8万挺、炸弹84000长吨、商船600万载重吨。珍珠港事件后重新确定的指标为飞机14.5万架、坦克12万辆、高射炮55000 门、反坦克炮15000门以上、机枪50万挺以上、炸弹72万吨、商船1800万载重吨。

虽然美国工业动员的速度远远没有预期的这么快,但好歹动起来了。举一个例子,在1940年第三季度,美国只生产了飞机1612架、军舰14艘和商船14艘,而1941年第四季度的相应数字是飞机6884架、军舰344艘和商船29 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工业体系动员的速度没有预计的那么快。《胜利纲领》当中规定的1942年生产数字是6万架飞机、4.5万辆坦克、2万门高炮和800万吨商船,那一年实际完成的生产数字是4.7836万架飞机、2.5万辆坦克、1.44万门高炮和809万吨商船。除了造船外,实际产量都大大落后于规定的指标。在这样的前提下,当时美国的工业生产连自己和盟国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又怎能填饱斯大林那无底洞似的胃口呢?

这里说的非常详细

为什么在1941-1942年苏德战争的最初阶段,苏联最急需物资时,运去的援助物资数量最少?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各种档案和资料都能证明,凡是苏联在第一期租借期之内(1941年10月初至1942年6月底)所要求的物资,英美基本上全都如数交付了。事实上,苏联获得了比所有美国战线和其他盟国战线更大的优先权。比如,苏联人在第一期对苏援助议定书中提出的一个要求--三千架飞机--数量可观,英美从其他战线抽调飞机后才交付了2700架。苏联人要求得到9900辆轻型和中型坦克,可是英美抽调不出这么多坦克来,最终只提供了4700辆,但是在其他方面都供过于求。比如说苏联人起初只要2万支自动步枪,但按照第一期议定书的规定就收到了98220支。谁要是肯花时间和力气翻阅一下盟国的资料,回顾一下同一时期里在北非作战的盟国军队的后勤问题,为保卫大不列颠群岛而面临的装备紧缺问题,以及从1942年初起美国为了重建美国太平洋舰队以及对日作战所面临的后勤运输和物资困难,就能正确了解到西方盟国,特别是英国,为援助苏联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其实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的一个月内不是缺物资,而是根本不缺物资。苏联在苏德战争前期的溃败也不是因为物资不足,其原因纯粹是因为斯大林对根本战略形势的判断失误,才导致当时的苏军打得如废柴一般。以飞机这一项为例,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与苏军的飞机数量比大约为1:1,而到当年10月底,这个比例竟然变成了3:1。不去抱怨苏军在这段时间里打得太差劲,反而只指责“美英这时提供的飞机比起后来太少”。

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规模的扩大,加上苏联由守转攻,物资需求量大幅上升,而苏联自身的生产力并不足以完全支持所有物资,所以此时才最需要来自其他国家的支援。苏联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不等于物资需求最大的时候,同样苏德战争之初也不是物资缺口最大的时候。苏联不是个空壳,在和平时期积攒下来的各种战略储备也不少。但是当战争进行一段时间后,随着原先储备的作战资源的消耗,以及战争规模扩大,导致资源需求量上升,此时才会体现出物资的不足。因此此时来的援助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而且另一方面,进攻方需要的物资也远大于防守方。所以所谓的“援助时间过晚”根本不成立。

其次,作为租借法案援苏物资的最主要提供方,美国本身面临着战时生产的动员和加速度问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在1940年6月法国沦陷时,美国的军备生产水平在世界上连三等国家也不如。自从1929年股市大崩溃后,机床制造这门基础工业部门在美国几乎全部消失。全国最大的铸造厂只有制造浴缸和汽车骨架的能力,生产只能依靠原来为电车制造车轴的机器。纳粹军队入侵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那天,赫尔国务卿请罗斯福总统到国会去要求立即将飞机产量增加20倍,每年生产5万架飞机,罗斯福听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但后来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只是由于孤立主义者们自己也不反对美国“本土堡垒化”,这项要求才在国会获得投票通过。但是柯蒂斯-莱特飞机公司的副总经理报告说,5万架飞机的生产计划至少需要5年才能完成,并且需要将飞机工业扩充400%。柯蒂斯公司建议,由于扩充规模太大,因此该计划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应以生产海军飞机5000架和陆军飞机2万架为目标。

按照罗斯福总统的指示,美国陆军部、海军部、生产管理局和租借物资管理局在1941年夏天制订了美国的军需生产及库存计划,以及在美英之间的分配计划,即《胜利纲领》。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也被列人《胜利纲领》的分配计划当中。该纲领中规定1942-1943年的生产指标为飞机28600架、坦克20400辆、高射炮6300 门、反坦克炮 7000门、机枪16.8万挺、炸弹84000长吨、商船600万载重吨。珍珠港事件后重新确定的指标为飞机14.5万架、坦克12万辆、高射炮55000 门、反坦克炮15000门以上、机枪50万挺以上、炸弹72万吨、商船1800万载重吨。

虽然美国工业动员的速度远远没有预期的这么快,但好歹动起来了。举一个例子,在1940年第三季度,美国只生产了飞机1612架、军舰14艘和商船14艘,而1941年第四季度的相应数字是飞机6884架、军舰344艘和商船29 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工业体系动员的速度没有预计的那么快。《胜利纲领》当中规定的1942年生产数字是6万架飞机、4.5万辆坦克、2万门高炮和800万吨商船,那一年实际完成的生产数字是4.7836万架飞机、2.5万辆坦克、1.44万门高炮和809万吨商船。除了造船外,实际产量都大大落后于规定的指标。在这样的前提下,当时美国的工业生产连自己和盟国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又怎能填饱斯大林那无底洞似的胃口呢?

这里说的非常详细

亮了(0)
回复
查看评论(1)

打仗哪有这么容易啊,方面面都有影响。而且老美的情报非常强大,高层各种渗透,北约点支持下乌克兰不弱的。

打仗哪有这么容易啊,方面面都有影响。而且老美的情报非常强大,高层各种渗透,北约点支持下乌克兰不弱的。

亮了(0)
回复

折只是战中,千变万化,现在的输赢不代表以后

折只是战中,千变万化,现在的输赢不代表以后

亮了(0)
回复
Re:乌克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为什么会打成拉锯战?
历史区最热帖
左右各领兵五十万哪一边胜算更大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女英雄有哪些?
未来的中部第二城市,长沙和郑州你选哪个?
编辑历史课本的学者认为: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富裕的国家,你认同吗?
国际法庭正义审判,不知道这次以色列怎么收场。以色列非法国家,下一步是不是要灭了国际法庭。
一张图读懂水浒传108将的结局!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
俄苏-57在顿涅茨克上空击落俄最新型S-70猎人-B隐身无人机 ,残骸被乌方获得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生活水平,实际上早已停滞多年!
四川人为什么痴迷于当皇帝
大地震!真主党继任领导人萨菲丁及伊朗革命卫队司令伊斯梅尔·卡尼死于以军空袭
历史区最新帖
国际法庭正义审判,不知道这次以色列怎么收场。以色列非法国家,下一步是不是要灭了国际法庭。
历史拐点,哪个翻盘几率大
编辑历史课本的学者认为: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富裕的国家,你认同吗?
西游记原著角色身高,猴哥意料之中,二郎神令人震惊
朱元璋的政策对于延续朝代没有任何问题
王阳明vs曾国藩,都有圣人之称,谁综合能力更强?
满清为啥就把蒙古给治住了?就很匪夷所思……
历史上陆权和海权的博弈基本都是以陆权失败为结局,陆权是否真的没有机会战胜海权?
论对二战贡献,美苏是前二吗?
舔的为什么这么多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