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区里先后发过张浚、叶梦得在绍兴十一年和秦桧商议军备的奏议/信笺,这条史料是宋汝为和秦桧商议对金防备的事情。宋史的修撰者认为这封奏议写于绍兴十三年之后,但宋史这里写错了,无论从宋汝为的生平经历,还是内容分析,这封奏议都写于绍兴十一年淮西之战之前。
宋汝为是建炎年间宋廷向金廷派出的宋使,在绍兴十年南归之前(而不是宋史所认为的绍兴十三年),宋汝为滞留伪齐/金境的时间长达十年,所以宋汝为这封奏议更多的是反映了金人视角下的宋金对峙情景。
张浚、叶梦得这俩人都是秦桧的好基友,绍兴十一年对着秦桧开诚布公的讨论对金防御其实也没啥大问题,但宋汝为作为待在伪齐/金的内部人士,之前和秦桧没有丝毫交情,却对秦桧持同样态度,那至少说明一件事情,即绍兴十一年初,宋汝为眼中的秦桧是一个可以与之寻求合作的宋廷阁臣。
奏议分段在下列出。
用兵之道,取胜在于得势,成功在乎投机。女真乘袭取契丹之锐,枭视狼顾,以窥中原,一旦长驱直捣京阙,升平既久,人不知兵,故彼得投其机而速发,由是猖獗两河,以成盗据之功。
宋汝为反思了北宋沦陷的原因,由于生平日久,人不知兵,所以金军乘胜而南下,侵略两河,占据故土。
既而关右、河朔豪杰士民避地转斗,从归圣朝,将士戮力,削平群盗,破逐英雄,百战之余,勇气万倍,回思曩昔,痛自惭悔,人人扼腕切齿,愿当一战。加以金人兵老气衰,思归益切,
宋汝为指出了宋军的优势,即敌后义军风涌,士气高昂,同时金人兵力较靖康时期衰落很多,人人思归。
是以去岁顺昌孤垒,力挫其锋。方其狼狈逃遁之际,此国家乘胜进战之时也。惜乎王师遽旋,抚其机而不发,遂未能殄灭丑类,以成恢复之功。
宋汝为认为顺昌之战后,国家本应该乘胜进军,可惜半途班师,错失良机,所以没有达到重创金军的目的,真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今闻其力图大举,转输淮北,其设意岂小哉!所虑秋冬复肆猖獗,兀术不死,兵革不休,虽欲各保边陲,安可得也。今当乘去岁淮上破贼之势,特降哀痛之诏,声言亲征,约诸帅长驱直捣,某月日各到东京,协谋并力,以俘馘兀术为急。"
绍兴十一年,兀术预图两淮的风声已经传到南宋,但宋汝为的战备思想明显没有拘泥于仅仅防守两淮这么简单,宋汝为认为应该皇帝下亲证诏,同时大张旗鼓的宣称宋军要对着开封方向发动总攻,以歼灭兀术为首要目标。
"兀术好勇妄作,再起兵端,所共谋者,叛亡群盗而已。
宋汝为认为兀术的主要嫡系是汉军。
去夏诸帅各举,金人奔命败北之不暇,兀术深以为虑,故为先发制人之动,所恃者不过自能聚兵合势,料王师以诸帅分军尔。
绍兴十年的战事让兀术心有余悸,所以兀术认为来年要先发制人,兀术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军权在握,可以居中调度金军动向,但南宋诸将不协,无法做到进退合一,兀术认为可以利用南宋的这个军政特点来对付宋军。
今计其步骑不过十万,王师云集,其众数倍,合势刻期,并进戮力,何忧乎不胜?
金军的总兵力也十万,我们部队数倍于金军,只要诸头并进,何忧不胜?
若以诸帅难相统属,宜除川、陕一路,专当撒离喝,权合诸帅为两节制,公选大臣任观军容为宣慰之职,往来调和诸帅,使之上下同心,左右戮力,则势既合不为贼所料矣。
宋汝为告诫秦桧,为了解决南宋军政不协的问题,最好任用阁臣来往诸将之间,协调各部军政,从而达到上下齐心,步调统一,从而打兀术一个出其不意。
不然,分军出陈、蔡,直捣东都,贼必首尾势分,复以重兵急击,然后以舟师自淮繇新河入钜野泽,以步兵自洛渡怀、卫入太行山,以袭其内。舟师入钜野,则齐鲁摇,步兵入太行,则三晋应,贼势虽欲合而不分,亦难乎为计矣。"
宋汝为最终的战术设想是通过分头进军来逼迫金军分兵,具体思想是兀术南下侵略两淮的时候,岳飞直接北伐剑指开封,金人不得不分兵抵御岳飞,与此同时岳飞将一部分兵力渗透到敌后进行颠覆行动,韩世忠利用船运攻击山东,让金人顾此失彼,从而最终实现对金军的反推。
我之前在区里先后发过张浚、叶梦得在绍兴十一年和秦桧商议军备的奏议/信笺,这条史料是宋汝为和秦桧商议对金防备的事情。宋史的修撰者认为这封奏议写于绍兴十三年之后,但宋史这里写错了,无论从宋汝为的生平经历,还是内容分析,这封奏议都写于绍兴十一年淮西之战之前。
宋汝为是建炎年间宋廷向金廷派出的宋使,在绍兴十年南归之前(而不是宋史所认为的绍兴十三年),宋汝为滞留伪齐/金境的时间长达十年,所以宋汝为这封奏议更多的是反映了金人视角下的宋金对峙情景。
张浚、叶梦得这俩人都是秦桧的好基友,绍兴十一年对着秦桧开诚布公的讨论对金防御其实也没啥大问题,但宋汝为作为待在伪齐/金的内部人士,之前和秦桧没有丝毫交情,却对秦桧持同样态度,那至少说明一件事情,即绍兴十一年初,宋汝为眼中的秦桧是一个可以与之寻求合作的宋廷阁臣。
奏议分段在下列出。
用兵之道,取胜在于得势,成功在乎投机。女真乘袭取契丹之锐,枭视狼顾,以窥中原,一旦长驱直捣京阙,升平既久,人不知兵,故彼得投其机而速发,由是猖獗两河,以成盗据之功。
宋汝为反思了北宋沦陷的原因,由于生平日久,人不知兵,所以金军乘胜而南下,侵略两河,占据故土。
既而关右、河朔豪杰士民避地转斗,从归圣朝,将士戮力,削平群盗,破逐英雄,百战之余,勇气万倍,回思曩昔,痛自惭悔,人人扼腕切齿,愿当一战。加以金人兵老气衰,思归益切,
宋汝为指出了宋军的优势,即敌后义军风涌,士气高昂,同时金人兵力较靖康时期衰落很多,人人思归。
是以去岁顺昌孤垒,力挫其锋。方其狼狈逃遁之际,此国家乘胜进战之时也。惜乎王师遽旋,抚其机而不发,遂未能殄灭丑类,以成恢复之功。
宋汝为认为顺昌之战后,国家本应该乘胜进军,可惜半途班师,错失良机,所以没有达到重创金军的目的,真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今闻其力图大举,转输淮北,其设意岂小哉!所虑秋冬复肆猖獗,兀术不死,兵革不休,虽欲各保边陲,安可得也。今当乘去岁淮上破贼之势,特降哀痛之诏,声言亲征,约诸帅长驱直捣,某月日各到东京,协谋并力,以俘馘兀术为急。"
绍兴十一年,兀术预图两淮的风声已经传到南宋,但宋汝为的战备思想明显没有拘泥于仅仅防守两淮这么简单,宋汝为认为应该皇帝下亲证诏,同时大张旗鼓的宣称宋军要对着开封方向发动总攻,以歼灭兀术为首要目标。
"兀术好勇妄作,再起兵端,所共谋者,叛亡群盗而已。
宋汝为认为兀术的主要嫡系是汉军。
去夏诸帅各举,金人奔命败北之不暇,兀术深以为虑,故为先发制人之动,所恃者不过自能聚兵合势,料王师以诸帅分军尔。
绍兴十年的战事让兀术心有余悸,所以兀术认为来年要先发制人,兀术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军权在握,可以居中调度金军动向,但南宋诸将不协,无法做到进退合一,兀术认为可以利用南宋的这个军政特点来对付宋军。
今计其步骑不过十万,王师云集,其众数倍,合势刻期,并进戮力,何忧乎不胜?
金军的总兵力也十万,我们部队数倍于金军,只要诸头并进,何忧不胜?
若以诸帅难相统属,宜除川、陕一路,专当撒离喝,权合诸帅为两节制,公选大臣任观军容为宣慰之职,往来调和诸帅,使之上下同心,左右戮力,则势既合不为贼所料矣。
宋汝为告诫秦桧,为了解决南宋军政不协的问题,最好任用阁臣来往诸将之间,协调各部军政,从而达到上下齐心,步调统一,从而打兀术一个出其不意。
不然,分军出陈、蔡,直捣东都,贼必首尾势分,复以重兵急击,然后以舟师自淮繇新河入钜野泽,以步兵自洛渡怀、卫入太行山,以袭其内。舟师入钜野,则齐鲁摇,步兵入太行,则三晋应,贼势虽欲合而不分,亦难乎为计矣。"
宋汝为最终的战术设想是通过分头进军来逼迫金军分兵,具体思想是兀术南下侵略两淮的时候,岳飞直接北伐剑指开封,金人不得不分兵抵御岳飞,与此同时岳飞将一部分兵力渗透到敌后进行颠覆行动,韩世忠利用船运攻击山东,让金人顾此失彼,从而最终实现对金军的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