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姜维跟钟会成功了。能否调集精锐之师干司马昭 39回复/ 27126693 浏览

全部回帖

收起
引用 @NathanXX 发表的:
只看此人

能割据蜀地那就是第二个刘备,要回过头打魏国运粮是问题,但是屯兵蜀地是可以养得起的,当然没个三五年确实打不了进攻

能割据蜀地那就是第二个刘备,要回过头打魏国运粮是问题,但是屯兵蜀地是可以养得起的,当然没个三五年确实打不了进攻

你打不下来不能把你撤了换人?

你打不下来不能把你撤了换人?

亮了(0)
回复
引用 @oldmanedc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哪里干得到司马昭,人家在老家吃着火锅唱着歌,长安还有10万马仔在那把风。对伯约来说首先肯定让“日月幽而复明”找机会砍了钟会迎回阿斗收复失地。伯约当下初衷也根本不会想过当下反过来去干曹魏,哪里有兵力和精力,只想先复国让社会重新稳定恢复秩序。

哪里干得到司马昭,人家在老家吃着火锅唱着歌,长安还有10万马仔在那把风。

对伯约来说首先肯定让“日月幽而复明”找机会砍了钟会迎回阿斗收复失地。伯约当下初衷也根本不会想过当下反过来去干曹魏,哪里有兵力和精力,只想先复国让社会重新稳定恢复秩序。

我觉得不一定,司马昭那时候已经非常不稳定了,弑君之后下面一堆人盯着他,如果钟会发育的好,司马昭真有可能挂了,可惜司马昭老狐狸,一方面派军队跟着钟会,一方面正大光明的抢功,灭了蜀国,他的位置才开始变得稳的。

我觉得不一定,司马昭那时候已经非常不稳定了,弑君之后下面一堆人盯着他,如果钟会发育的好,司马昭真有可能挂了,可惜司马昭老狐狸,一方面派军队跟着钟会,一方面正大光明的抢功,灭了蜀国,他的位置才开始变得稳的。

亮了(2)
回复
引用 @虎扑JR1954076984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没真正动手打,摆了个打的姿态。

从上到下,奉军恐日是骨子里的。

没真正动手打,摆了个打的姿态。

从上到下,奉军恐日是骨子里的。

恐日的难道不是任外交官蔡公识被残杀依然一枪不放的北伐军?

恐日的难道不是任外交官蔡公识被残杀依然一枪不放的北伐军?

亮了(1)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虎扑JR1106013278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没有关东军亲自下场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士兵散了的原因是发现打不赢了

没有关东军亲自下场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士兵散了的原因是发现打不赢了

怎么不提冯玉祥先背刺郭和李景林在后方干起来了?郭起初也是和关东军打过招呼的,只是后来关东军不让郭使用南满铁路运兵。

怎么不提冯玉祥先背刺郭和李景林在后方干起来了?郭起初也是和关东军打过招呼的,只是后来关东军不让郭使用南满铁路运兵。

亮了(2)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震亚平洋张甲洲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恐日的难道不是任外交官蔡公识被残杀依然一枪不放的北伐军?

恐日的难道不是任外交官蔡公识被残杀依然一枪不放的北伐军?

转。

历史本身不能假设,我们只能用事实说话。

然而,历史上的郭松龄反奉战争,一样是取得了日本谅解之后的行动,换句话说,他是日本政府认可的,可以代替张作霖的“白手套”人选。

1925年秋,郭松龄以观战武官的身份到日本观摩日军秋季大演习,郭派出联系人驹井德三向日本高层传话说:

“决定让张作霖隐退,以便在东北建立一个独立政权,并为此筹措了四千万元的经费。可是,在满洲有日本的权益,所以得不到日本政府的谅解,就不能着手进行。因此,可否把我向政府有关方面引见一下。”

驹井特意反问说:“一旦独立政权建成,和日本的悬案就能解决吗?”

郭立即回答:“一定要一举解决问题。”

随即,驹井把郭引见给日军总参谋部第一课长小矶国昭(后来的甲级战犯)。小矶国昭表示说:“日本陆军决不干涉。”

郭松龄回国后,驹井认为只是一个课长的保证不足为凭,于是又到陆相宇垣一成那里取得了“严守中立”的诺言。驹井一经把对宇垣进言的成功信息通知给郭,郭立即发动了反奉战争。(顾明义:《郭松龄事件与日本》,《日本研究》杂志1986年第4期)

过往对于郭松龄反奉战争的解释,常常说是由于张作霖签订了新的卖国条约,收获了日本政府的支持,事实却是日本政府上至首相、下至外相币原、陆相宇垣都纷纷表态对张作霖的不支持、不反对,这种表态的背景恰是在郭军高歌猛进的条件下做出的,不难看出他们对郭松龄的偏袒。

而号称由他签署的条约,其实是出走大连的杨宇霆与满铁签署的,张作霖有可能完全不知情,因为杨宇霆失联多日,他还派人寻找过杨,当然,也不排除这是张作霖为了日后不认账刻意做戏的可能性。

张作霖真正的救命稻草来自于日本关东军。据岛田俊彦在《关东军》一书中记述:

在这次郭松龄事件中,白川司令官(白川义则)为什么对支持张作霖表示出这般热情?关于这一点,不难想象,白川与张有着不寻常的关系。可是,除此之外,陆军内部的对抗也驱使白川援助张作霖。

当时的陆军省向每一个重要军阀将领都派去了一个“中国通”军人。给张作霖派去的是松井七夫,给冯玉祥派去的是松室孝良,给郭松龄派去的是佐佐木到一。因此,张作霖对郭松龄的决战,在另一个侧面,可以说是白川对佐佐木的较量,张作霖的胜利可以说是一位大将对一位少佐的胜利。

但是,不管白川个人动机如何,他无视中央的行动,开创了关东军独断专行的先例,问题十分严重。以某种期待和不安,迎来他们逐步增幅为大日本帝国尖兵的过剩意识的行动,实际上即始于此。

换句话说,关东军对张作霖的支持,实际上是对日本政府“满蒙政策”的对抗,而且还押对了宝,“抗”赢了,这无疑让关东军在对中国东北的政策干预上,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对东三省的政治、军事形势有了更深刻的判断,直至走向“九一八”。

06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郭松龄反奉”事件,几乎把看似强大的奉军身上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大败之后,张作霖痛定思痛,开始整军经武,他总结自己战败,不是败于谋略不精,而是装备不好、训练不精、制度不新。

接下来就是开讲武堂、办兵工厂,买飞机、买大炮、买军舰,一切买买买。

军事正规化上,也下了狠心:全军和师旅的参谋长和各团掌管教育的中校团副,全数改由军校出身的人充任。

以后遇有团、营长出缺,一般皆由各部队参谋长、团副以及讲武堂的教官和队长调充。

军需、军械和军法等也都做到了独立。(陈崇桥:《张作霖的崛起与覆灭》,《辽宁文史资料》第一辑)

截至1930年,驻辽宁的东北军,连长以上的军官几乎全是正规军校毕业的,各连的排长,大多数也是讲武堂毕业生。

在招兵上,1922年后奉系下发一系列文件,禁止收编土匪,如《不再收降胡匪》电;1923年12月后,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又下达命令,除重申1920年招募17-40岁的土生良家子要求外,还要求入伍士兵必须具备初小文化。

张作霖至少完成了自己嫡系奉军部队的正规化改造,这部分部队正是由他的亲儿子张学良统带,其正规化程度甚至超越了蒋介石的中央军,至于武器装备上,仅九一八时丢弃的250门山野炮,虽然大部分是淘汰下来的旧炮,也已经超过了中央军拥有的总和。

然而,奉军完全是一支纸面上的“强军”,一只纯粹的纸老虎。

1925年11月,郭松龄刚刚率7万大军起兵反奉,一路势如破竹。

12月8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向郭松龄和奉军发布第一次警告,要求战争中保护日本权益。13日,日军守备队干脆出兵阻止郭军渡过辽河,当日,关东军又以战线接近南满附属地为由,禁止双方在铁路周围30公里范围交战,15日,关东军司令部又瞒着日本国内,给郭军的警告加了一条,“如不听劝阻,立即解除你们的武装。”(岛田俊彦著《关东军》)

关东军的表态和行动,让奉军上下有了底气,不久后,在巨流河畔,张学良亲自出马抵御,黑、吉两省援军云集,2万郭军面对5万奉军迅速瓦解,所谓的激战仅仅造成了1000多人的伤亡,郭松龄等人弃军逃亡。

哪怕在之前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虎将”郭松龄在战争中,坐拥7万奉军精锐,却害怕部队倒戈,只敢把军饷、经费和夫人、幕僚放在铁路上的一趟列车上,临战时,往往只用炮兵猛轰驱赶敌军而不敢出动步兵进攻。

郭军斗志之低下也令人无语,根据参战者回忆,郭军的各旅旅长,绝大部分没有战斗欲望,而下级军官则在张学良的喊话下,整营、整连地倒戈。在黑龙江骑兵突袭郭军后勤得手后,郭军已基本处于瓦解状态。

而对面的奉张部队的表现也并不光彩,往往在郭军并不猛烈的炮火轰击中即告溃散,扔下阵地,任由郭军占领。

郭军在战时的主要伤亡,甚至主要是由于缺乏棉衣而冻伤的……

而奉军精锐在此战中表现出的德行,并没有因为“内战”、“国战”的区别而有所变化,在张学良发动的“中东路事件”中,日本观战军官对东北军表现的评价是:

在中苏发生纠纷时,张学良军简直是乌合之众。他们只靠人多,可是一受到苏军攻击便立即溃逃。之所以如此脆弱,是由于装备陈旧,官兵素质低下,教育训练不足,斗志不旺,团结力弱等因素。

尤其在受到炮击的情况下,张学良军的脆弱性暴露得更为明显。(林三郎编著《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

就此而言,“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精锐第七旅和卫队统带部第二队的表现也就毫不奇怪了,哪怕他们得到了抵抗的命令,也不会打得多么漂亮。

转。

历史本身不能假设,我们只能用事实说话。

然而,历史上的郭松龄反奉战争,一样是取得了日本谅解之后的行动,换句话说,他是日本政府认可的,可以代替张作霖的“白手套”人选。

1925年秋,郭松龄以观战武官的身份到日本观摩日军秋季大演习,郭派出联系人驹井德三向日本高层传话说:

“决定让张作霖隐退,以便在东北建立一个独立政权,并为此筹措了四千万元的经费。可是,在满洲有日本的权益,所以得不到日本政府的谅解,就不能着手进行。因此,可否把我向政府有关方面引见一下。”

驹井特意反问说:“一旦独立政权建成,和日本的悬案就能解决吗?”

郭立即回答:“一定要一举解决问题。”

随即,驹井把郭引见给日军总参谋部第一课长小矶国昭(后来的甲级战犯)。小矶国昭表示说:“日本陆军决不干涉。”

郭松龄回国后,驹井认为只是一个课长的保证不足为凭,于是又到陆相宇垣一成那里取得了“严守中立”的诺言。驹井一经把对宇垣进言的成功信息通知给郭,郭立即发动了反奉战争。(顾明义:《郭松龄事件与日本》,《日本研究》杂志1986年第4期)

过往对于郭松龄反奉战争的解释,常常说是由于张作霖签订了新的卖国条约,收获了日本政府的支持,事实却是日本政府上至首相、下至外相币原、陆相宇垣都纷纷表态对张作霖的不支持、不反对,这种表态的背景恰是在郭军高歌猛进的条件下做出的,不难看出他们对郭松龄的偏袒。

而号称由他签署的条约,其实是出走大连的杨宇霆与满铁签署的,张作霖有可能完全不知情,因为杨宇霆失联多日,他还派人寻找过杨,当然,也不排除这是张作霖为了日后不认账刻意做戏的可能性。

张作霖真正的救命稻草来自于日本关东军。据岛田俊彦在《关东军》一书中记述:

在这次郭松龄事件中,白川司令官(白川义则)为什么对支持张作霖表示出这般热情?关于这一点,不难想象,白川与张有着不寻常的关系。可是,除此之外,陆军内部的对抗也驱使白川援助张作霖。

当时的陆军省向每一个重要军阀将领都派去了一个“中国通”军人。给张作霖派去的是松井七夫,给冯玉祥派去的是松室孝良,给郭松龄派去的是佐佐木到一。因此,张作霖对郭松龄的决战,在另一个侧面,可以说是白川对佐佐木的较量,张作霖的胜利可以说是一位大将对一位少佐的胜利。

但是,不管白川个人动机如何,他无视中央的行动,开创了关东军独断专行的先例,问题十分严重。以某种期待和不安,迎来他们逐步增幅为大日本帝国尖兵的过剩意识的行动,实际上即始于此。

换句话说,关东军对张作霖的支持,实际上是对日本政府“满蒙政策”的对抗,而且还押对了宝,“抗”赢了,这无疑让关东军在对中国东北的政策干预上,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对东三省的政治、军事形势有了更深刻的判断,直至走向“九一八”。

06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郭松龄反奉”事件,几乎把看似强大的奉军身上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大败之后,张作霖痛定思痛,开始整军经武,他总结自己战败,不是败于谋略不精,而是装备不好、训练不精、制度不新。

接下来就是开讲武堂、办兵工厂,买飞机、买大炮、买军舰,一切买买买。

军事正规化上,也下了狠心:全军和师旅的参谋长和各团掌管教育的中校团副,全数改由军校出身的人充任。

以后遇有团、营长出缺,一般皆由各部队参谋长、团副以及讲武堂的教官和队长调充。

军需、军械和军法等也都做到了独立。(陈崇桥:《张作霖的崛起与覆灭》,《辽宁文史资料》第一辑)

截至1930年,驻辽宁的东北军,连长以上的军官几乎全是正规军校毕业的,各连的排长,大多数也是讲武堂毕业生。

在招兵上,1922年后奉系下发一系列文件,禁止收编土匪,如《不再收降胡匪》电;1923年12月后,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又下达命令,除重申1920年招募17-40岁的土生良家子要求外,还要求入伍士兵必须具备初小文化。

张作霖至少完成了自己嫡系奉军部队的正规化改造,这部分部队正是由他的亲儿子张学良统带,其正规化程度甚至超越了蒋介石的中央军,至于武器装备上,仅九一八时丢弃的250门山野炮,虽然大部分是淘汰下来的旧炮,也已经超过了中央军拥有的总和。

然而,奉军完全是一支纸面上的“强军”,一只纯粹的纸老虎。

1925年11月,郭松龄刚刚率7万大军起兵反奉,一路势如破竹。

12月8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向郭松龄和奉军发布第一次警告,要求战争中保护日本权益。13日,日军守备队干脆出兵阻止郭军渡过辽河,当日,关东军又以战线接近南满附属地为由,禁止双方在铁路周围30公里范围交战,15日,关东军司令部又瞒着日本国内,给郭军的警告加了一条,“如不听劝阻,立即解除你们的武装。”(岛田俊彦著《关东军》)

关东军的表态和行动,让奉军上下有了底气,不久后,在巨流河畔,张学良亲自出马抵御,黑、吉两省援军云集,2万郭军面对5万奉军迅速瓦解,所谓的激战仅仅造成了1000多人的伤亡,郭松龄等人弃军逃亡。

哪怕在之前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虎将”郭松龄在战争中,坐拥7万奉军精锐,却害怕部队倒戈,只敢把军饷、经费和夫人、幕僚放在铁路上的一趟列车上,临战时,往往只用炮兵猛轰驱赶敌军而不敢出动步兵进攻。

郭军斗志之低下也令人无语,根据参战者回忆,郭军的各旅旅长,绝大部分没有战斗欲望,而下级军官则在张学良的喊话下,整营、整连地倒戈。在黑龙江骑兵突袭郭军后勤得手后,郭军已基本处于瓦解状态。

而对面的奉张部队的表现也并不光彩,往往在郭军并不猛烈的炮火轰击中即告溃散,扔下阵地,任由郭军占领。

郭军在战时的主要伤亡,甚至主要是由于缺乏棉衣而冻伤的……

而奉军精锐在此战中表现出的德行,并没有因为“内战”、“国战”的区别而有所变化,在张学良发动的“中东路事件”中,日本观战军官对东北军表现的评价是:

在中苏发生纠纷时,张学良军简直是乌合之众。他们只靠人多,可是一受到苏军攻击便立即溃逃。之所以如此脆弱,是由于装备陈旧,官兵素质低下,教育训练不足,斗志不旺,团结力弱等因素。

尤其在受到炮击的情况下,张学良军的脆弱性暴露得更为明显。(林三郎编著《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

就此而言,“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精锐第七旅和卫队统带部第二队的表现也就毫不奇怪了,哪怕他们得到了抵抗的命令,也不会打得多么漂亮。

亮了(4)
回复
引用 @震亚平洋张甲洲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怎么不提冯玉祥先背刺郭和李景林在后方干起来了?郭起初也是和关东军打过招呼的,只是后来关东军不让郭使用南满铁路运兵。

怎么不提冯玉祥先背刺郭和李景林在后方干起来了?郭起初也是和关东军打过招呼的,只是后来关东军不让郭使用南满铁路运兵。

日本人说东北是谁的,东北就是谁的,这一点早在张作霖起家的时候就是了,宽城子事件日本人就把吉林给了张作霖,北洋政府连屁都不敢放
郭乱之中,张郭双方也是在日本人那里寻求支持,只不过最后支持张作霖的日本人占了上风(或者说敢下手,直接派军队下场打),就像皇姑屯后支持张家的日本人占了上风一样,张家保住了东北王的地位
等918的时候,不支持张家的势力取得了胜利,张学良就滚蛋了

日本人说东北是谁的,东北就是谁的,这一点早在张作霖起家的时候就是了,宽城子事件日本人就把吉林给了张作霖,北洋政府连屁都不敢放
郭乱之中,张郭双方也是在日本人那里寻求支持,只不过最后支持张作霖的日本人占了上风(或者说敢下手,直接派军队下场打),就像皇姑屯后支持张家的日本人占了上风一样,张家保住了东北王的地位
等918的时候,不支持张家的势力取得了胜利,张学良就滚蛋了

亮了(0)
回复
引用 @布_魁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你对成功应该是有什么误解……对姜维和钟会而言,最有利的局面就是把剑阁对峙维持个两三年,这样钟会在汉中从容收兵权行割据之实,待天下有变再入关中以钟繇后裔的身份从容接收雍凉这个司马家的基本盘。而蜀汉也多苟了几年。至于怎么玩到这两人被迫搭伙要一波流司马家,那就要问邓艾了。

你对成功应该是有什么误解……

对姜维和钟会而言,最有利的局面就是把剑阁对峙维持个两三年,这样钟会在汉中从容收兵权行割据之实,待天下有变再入关中以钟繇后裔的身份从容接收雍凉这个司马家的基本盘。而蜀汉也多苟了几年。

至于怎么玩到这两人被迫搭伙要一波流司马家,那就要问邓艾了。

邓艾:那你去问刘禅啊,我都没想到他能投得这么干脆

邓艾:那你去问刘禅啊,我都没想到他能投得这么干脆

亮了(1)
回复

引用内容由于违规已被删除

邓艾可能200年前那个邓禹有点亲戚关系   有样学样

邓艾可能200年前那个邓禹有点亲戚关系   有样学样

亮了(0)
回复
Re:客观评价姜维跟钟会成功了。能否调集精锐之师干司马昭
虎扑游戏中心
历史区最热帖
孙少军爆料: 山西运城事故被判定内外勾结,国内国外都在搞华为。官方已经下场。 问界后续订单智驾版本暴涨85%。
登月:左边中国玉兔,右边老美登月
埃及人种没有大变,但文明已经彻底断根了
震惊,你们读书时真的有“上课不准喝水”的规定吗?
古代哪个武将肉搏能力最强?
乾隆是不是比崇祯强?
假如清朝没亡,等到溥仪成年,他爹摄政王会不会顺利交出权力?
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哪一个更重要?
会不会美国当年登月是真的,但是所谓的美国人登月是假的呢?
后世帝王不去泰山封禅真的是因为宋真宗吗?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