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桂系
陆荣廷(1859年9月9日-1928年11月6日)
原名亚宋,字干卿,广西省思恩府武缘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壮族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军事将领,陆荣廷出身贫农,少年时代为生计而当盗贼并成为会党成员。 1882年(光绪8年),陆荣廷投降水口关的清军,并参加当地会党“三点会”。 1884年(光绪10年),中法战争爆发,陆荣廷加入清朝正规军参战。战争结束后,陆荣廷被正规军裁撤,乃复归盗贼生活。陆荣廷主要袭扰法军,获得当地民众爱戴。
1894年(光绪20年),陆荣廷被广西提督苏元春招抚,获授管带。此后,陆荣廷成为清朝正规军。 1903年(光绪29年)至1905年(光绪31年),陆荣廷参与镇压广西省发生的大规模会党起义。 1904年(光绪30年)冬,两广总督岑春煊任命其为广西边防军“荣字营”统领,手下有约4千人的部队。这成为日后桂军的核心部队。
1907年(光绪33年)12月,陆荣廷和龙济光镇压孙文发动的镇南关起义。陆荣廷因军功而获赏给“捷勇巴图鲁”名号,后升任右江镇总兵(后调任左江镇总兵)。 1909年(宣统元年),升任广西边防督办。 1911年(宣统3年)6月,广西提督龙济光调往广东任职,陆荣廷接任广西提督。
1911年11月7日,广西巡抚沈秉堃响应武昌起义,宣布广西省独立,成立广西军政府。当时,沈秉堃出任军政府都督,广西布政使王芝祥及广西提督陆荣廷任副都督。不久,沈秉堃、王芝祥离开广西省,陆荣廷掌握广西省实权。由于过去曾镇压革命,陆荣廷同中国同盟会等革命派关系很坏,陆荣廷通过镇压取得了省政的主导权,确立了桂军的地位。
1912年(民国元年)2月8日,袁世凯正式任命陆荣廷担任广西都督。 1913年(民国2年)二次革命中,陆荣廷支持袁世凯,镇压广西省内起义的革命派。 1914年(民国3年),获授将军府宁武将军,1915年获授耀武上将军。
不久,云南省的蔡锷、唐继尧发动护国战争,陆荣廷秘密做反袁世凯的准备,并将袁世凯的宿敌岑春煊秘密招入。 1916年(民国5年)3月15日,陆荣廷发表广西省独立宣言,参加护国军。有学者指出,陆荣廷之所以对袁世凯态度发生剧变,既是由于虑及舆论支持护国军,又是对广东都督龙济光受到袁世凯优遇不满,希望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广东。无论如何,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对袁世凯形成了强烈打击,1周之后的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皇帝即位。
陆荣廷率部进军湖南省,并派莫荣新率桂军进攻广东省。不久,广东的龙济光于4月6日发表反袁世凯的独立宣言。袁世凯于6月6日病死,龙济光取消独立,重新投向北京政府方面。然而,陆荣廷的桂军及李烈钧率领的护国军继续夹击龙济光,最终龙济光逃到海南岛。同年10月,陆荣廷进入广州,就任广东督军。 1917年(民国6年)4月,陆荣廷赴北京访问,获黎元洪任命为两广巡阅使,确认了其对广东、广西两省的管辖权。
1917年,孙文发动护法战争,陆荣廷成为南方政府的要人。 9月,孙文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并任大元帅,陆荣廷和云南省的唐继尧当选元帅。但是陆荣廷、唐继尧不甘屈居孙文之下,拒绝就任。 1918年(民国7年)5月,军政府改组,孙、陆、唐等7人出任总裁,实行集体领导,陆、唐就任总裁。同年8月,陆荣廷拥立岑春煊任主席总裁,陆荣廷率桂军掌握了护法军政府的主导权。 岑春煊和陆荣廷倡导“南北和平”,同北京政府(特别是直系)进行交涉。
然而,岑春煊和陆荣廷对权力的垄断以及同北京政府的融合姿态遭到反对,孙文、唐绍仪、唐继尧、伍廷芳等其他总裁对他们采取敌对态度。此外,广东人对陆荣廷支配广东的反感逐渐提升。民国9年(1920年)7月,在孙文支持下,陈炯明率粤军讨伐岑春煊和陆荣廷,第一次粤桂战争爆发。同年10月,岑春煊被迫下野,11月桂军被逐出广东,撤回广西。
陆荣廷丧失对广东的支配后,在北京政府的支援下,准备再进攻广东。 1921年(民国10年)6月,陈炯明接受孙文的“援桂”指示,率粤军进攻广西省,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 7月,陆荣廷的心腹、广西边防军第2路总司令沈鸿英宣布投向孙文阵营。陆荣廷乃于南宁发表下野宣言。 9月末,最后的据点龙州丧失,陆荣廷逃往上海。
此后,陈炯明同孙文决裂,1923年(民国12年)11月,陆荣廷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广西全省善后督办,重入南宁,再度成为广西省的统治者。但是,他未能完全掌握广西省,沈鸿英的势力,以及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领导的新桂系同陆荣廷对抗。
在三足鼎立中,为对抗最强大的陆荣廷,沈鸿英与新桂系事实上形成联盟。 1924年(民国13年)4月,进军桂林的陆荣廷遭到沈鸿英包围及攻撃。在包围战进行期间的同年6月,新桂系趁机攻占南宁,并进攻陆荣廷的地盘。 8月,陆荣廷放弃桂林,退往全州,桂林被沈鸿英占领。同年9月,在沈鸿英的追撃下,陆荣廷丧失全州,被逐出广西省,逃往湖南省永州。 10月9日,陆荣廷在永州发表下野宣言。此后,陆荣廷脱离政界。 1928年(民国17年)11月6日,陆荣廷在上海逝世。享年70岁
陈炳焜(1868年11月11日-1927年9月1日)
字舜琴,广西省柳州府马平县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1885年(光绪11年),陈炳焜入龙州,任广西提督衙门的卫士。以后数年间,他和日后旧桂系的领袖陆荣廷、谭浩明等交好。1891年(光绪17年),出任镇南营哨长,后升任军指挥官。1904年(光绪30年),入陆荣廷的荣字营,升任营务处兼附中营管带。
同年,孙文(孙中山)发动镇南关起义,陈炳焜夺回了孙文部队占据的炮台,立下军功。1908年(光绪34年),龙州开设广西陆军讲武堂,陈炳焜入堂学习。毕业后,广西新军成立,陈炳焜被任命为新军第2标标统。辛亥革命后,陆荣廷出任广西副都督,后掌握广西实权。1912年(民国元年)2月,陈炳焜被陆荣廷任命为广西都督府军政司司长。翌年,陆荣廷被袁世凯任命为广西都督兼民政长,陈炳焜被任命为桂军第1师师长,驻扎桂林。后晋升陆军中将。二次革命爆发后,陈炳焜奉陆荣廷之命镇压革命派。民国3年(1914年)7月,陈炳焜任桂军第1师师长兼桂林镇守使。
1915年(民国4年)12月袁世凯称帝,陆荣廷表面赞同,秘密开始反袁活动。陆荣廷称病回家郷武鸣,广西事务交陈炳焜暂时代理。护国战争爆发后的1916年(民国5年)3月15日,随陆荣廷发表广西独立及反袁宣言。陆荣廷进军湖南省,(后转往广东省),派莫荣新进军广东省,派陈炳焜留守南宁。1周后的3月22日,袁世凯取消皇帝即位,6月6日袁世凯死去。继任大总统的黎元洪任命陆为广东督军、陈为广西督军。陈炳焜为推进军事近代化,于1917年(民国6年)5月设立学兵模范营,以曾留学日本的人士为中心,组织精锐部队。
1917年春,陆荣廷被任命为两广巡阅使,陈炳焜改任广东督军。张勋复辟时被任命为广东巡抚,但未就任。其后,在护法战争中,陈炳焜随陆荣廷参加了孙文一方。但是,掌握广东军政实权的陈炳焜遭到广东省地方势力暨孙文的直系胡汉民、陈炯明的抗争,压力逐步加大。此外,由于陈炳焜统治广东时以强力压制民众,腐败严重,导致陆荣廷也不再支持陈炳焜。11月,陈炳焜调任广西军务会办,回广西省。同年12月起,任两广讨龙军总司令。
1918年(民国7年)6月,被任命为广西省长。1年后,他辞去省长职务,隐居柳州。
1921年(民国10年)4月,被陆荣廷起用为护军使,参与策划进军广东。但是,孙文主动反击,讨伐广西(“援桂”),第二次粤桂战争中陈炳焜败北,逃往天津。自此,陈炳焜完全从军事及政治舞台告别。后前往香港居住。1926年回到柳州。
1927年(民国16年)9月1日,陈炳焜在柳州逝世。享年60岁(满58歳)。
谭浩明(1871年7月3日-1925年4月17日)
字月波,壮族,广西省太平府龙州厅(今龙州县)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政治家。谭浩明生于一个经营农业及水运的家庭,青年时期传承家业。后来,陆荣廷与谭浩明的姐姐结婚,不久,陆荣廷加入绿林,劫掠为生,危害甚钜,于是清兵将之招安,陆荣廷成为一个军官。中法战争后,谭浩明跟随陆荣廷,后逐步升职。1911年(宣统3年)6月,陆荣廷任广西提督,谭被任命为广西巡防营统领,驻扎南宁。
民国成立后,陆荣廷担任广西都督兼民政长,谭浩明被任命为桂军第2师师长。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谭镇压广西省内的革命党。翌年7月,兼任龙州镇守使以及广西边防对汛督办,驻扎龙州。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谭浩明获封二等男。陆荣廷对袁世凯不满,乃于护国战争爆发后的1916年3月15日发表反袁独立宣言。谭浩明跟随陆荣廷,5月1日两广都司令部成立,谭浩明任护国军第5军军长。
6月6日袁世凯去世,陆荣廷驱逐广东督军龙济光,获得广东省的支配权。1917年4月,陆荣廷任两广巡阅使,谭浩明任广西督军。6月20日,在陆荣廷的指示下,谭浩明和广东督军陈炳焜共同主张“两广自主”,摆出同北京政府对立的姿态。
此后,谭浩明被陆荣廷任命为“粤桂联军总司令”,介入湖南省的各军混战。后来,他败给北洋政府的吴佩孚军。1918年6月,他撤离湖南省,回到南宁。
接受在湖南败北的教训后,谭浩明着手推动军事改革,促进近代化。1918年1月,他再度兴办广西陆军讲武堂。在内政方面,他积极施政,组织广西棉业促进会。但是其改革因技术力等方面的不足而失败。
1921年,一度控制过广东的陆荣廷企图再度夺取广东,谭浩明参与其事。但是,孙文命陈炯明先发制人进攻广西(当时称为“援桂”)。刘震寰、沈鸿英的倒戈致使陆荣廷军大败。7月16日,陆荣廷、谭浩明下野,逃往上海。
1922年6月,孙文和陈炯明发生内讧,陆荣廷、谭浩明获得北京政府的援助,复归广西省。1924年,陆荣廷、谭浩明在同沈鸿英军以及李宗仁的新桂系军队作战中失败,完全丧失军事及政治力量。
谭浩明逃往上海隐居。1925年4月17日,谭浩明的侍从副官在谭浩明的住宅内暗杀了谭浩明。据说该副官认为许给自己的婢女受到了谭浩明的凌辱,故怀恨在心而行刺。谭浩明享年55岁。
莫荣新(1853年10月20日-1930年3月30日)
字日初,广西省浔州府桂平县江口镇盘石村人。莫荣新自幼求学,年纪稍大便当农民及雑货店店员。1871年(同治10年)参军,在广西的巡防营逐步升迁。1909年(宣统元年),任广西巡防营帮统,驻扎梧州。1911年(宣统3年)6月,陆荣廷升任广西提督,莫荣新升任巡防营督带。
辛亥革命爆发后,莫荣新被广西军政府任命为庆远府府长。1912年5月,莫荣新被陆荣廷任命为梧州府府长兼梧州关监督。不久,被任命为广西中区第1正司令。
1914年,任广西陆军第1师第2旅旅长兼苍梧道道尹。1915年(民国4年)9月,任桂平镇守使。同年12月,袁世凯称帝,莫荣新获封二等男爵。1916年,随陆荣廷参加护国战争,5月肇庆成立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莫荣新被任命为护国军第3师师长兼肇庆卫戌司令。
袁世凯死后,1916年10月,莫荣新兼任广惠镇守使。12月,调任广东第2混成旅旅长。1917年(民国6年)11月,被任命为广东督军。1918年(民国7年)8月,陆荣廷掌握主导权后,改组广州军政府,莫荣新兼任陆军部长。1920年(民国9年)10月,被孙文支持的陈炯明击败后,莫荣新下野并逃往上海,化名“高崇民”潜伏。1922年2月25日,获北京政府授为将军府腾威将军。1928年(民国17年)秋,回到家乡桂平并引退。1930年(民国19年)3月30日,莫荣新在桂平病逝。享年78岁。
沈鸿英(1871年-1935年1月28日)
原名亚英,字冠南,广西省雒容县(今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沈鸿英生于一个贫困家庭,早年当土寇,逐渐升为头目。1911年(宣统3年)辛亥革命后,沈鸿英被革命派招为管带。隶属于革命派军人刘震寰。
1912年(民国元年),沈鸿英升为督带。1913年(民国2年)二次革命爆发,沈鸿英脱离了革命派,驱逐了上司刘震寰。由此,他获得广西督军陆荣廷的赞赏,升任帮统。其后,他帮陆荣廷镇压了叛军,升任统领。
1916年(民国5年)3月,陆荣廷参加护国战争,发表反袁独立宣言,进攻广东将军(督军)龙济光。沈鸿英跟随陆荣廷,被任命为钦廉镇守使。1917年(民国6年)12月,龙济光在广东登陆,陆荣廷组织讨龙4个军,沈鸿英任第3军总司令,击退了龙济光。
其后,沈鸿英被任命为广东护国军第3军总司令兼琼崖镇守使。1919年(民国8年)冬,驻扎北江,并被任命兼任南韶镇守使兼粤赣湘边防督办。
1920年(民国9年),孙文、陈炯明进攻广东,陆荣廷、沈鸿英败北并退回广西。沈鸿英任广西边防军第3路军总司令,率3个师驻扎贺县、平乐一带。此后,陆荣廷企图再度进攻广东,1921年(民国10年)6月,按照孙文的指示,陈炯明反攻广西(“援桂”)。
此时,刘震寰倒戈反陆荣廷。认为形势不利的沈鸿英发出了迫使陆荣廷下野的电报,倒向陈炯明方面,并自称救桂军总司令。但是,陈炯明不顾信用,继续进攻沈鸿英。处于劣势的沈鸿英逃到湖南省投靠赵恒惕。
其后,在北京政府吴佩孚的支援下,沈鸿英被任命为北洋陆军第17师师长。1922年(民国11年)7月,广西省的粤军回到广东,沈鸿英奉吴佩孚的命令进攻广东,但失败。11月,沈鸿英回到广西省,占领桂林、柳州、梧州一带,成为广西省的实力派军人。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六一六事变进攻孙文,双方决裂。孙文依靠桂军的刘震寰、沈鸿英、滇军的杨希闵、范石生等人,沈鸿英被任命为桂军总司令。12月,上述四位将领组织讨贼军进攻广州的陈炯明。1923年(民国12年)1月,将陈炯明驱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
但是,不久沈鸿英同吴佩孚取得联系。1923年3月,北京政府任命沈鸿英为督理广东军务善后事宜。4月沈鸿英接受任命,进攻广州的孙文。但遭到孙文、刘震寰、杨希闵军的反击,败退回广西。此后,广西省形成了沈鸿英军、陆荣廷军、李宗仁新桂系军的三足鼎立之势。
沈鸿英同三股势力中最强的陆荣廷对抗,事实上同新桂系形成联合。1924年(民国13年)4月,陆荣廷进军桂林,包围并攻击沈鸿英。6月,新桂系趁机攻击陆荣廷的南宁。8月,陆荣廷撤往全州,沈鸿英占领桂林。9月,沈鸿英进攻全州,陆荣廷被逐出广西,10月被迫下野。
翌年,沈鸿英开始同新桂系作战,逐渐处于下风。同年4月,沈鸿英失守桂林,随后被驱逐出广西省。沈鸿英只身逃往香港,脱离了军政界,曾在元朗逢吉乡建上将府。1934年12月24日在香港病逝,享年63岁。
林俊廷(1876年-1933年)
字莆田,广西防城扶隆乡人。林俊廷出身盐贩,曾充当土匪头目。1902年,接受清军陆荣廷招安。1911年,升任巡防队统领。1912年3月,任广西第二军统领,驻扎龙州,兼边防对汛督办。1916年,任广西护国讨袁军第一支队司令。1917年,任护国军粤桂联军第二军司令,率部开入湖南,1918年退回广西。1921年,被旧桂系余部推举为广西自治军总司令,驻扎南宁。1922年11月9日,获将军府俊威将军。1923年3月,大总统黎元洪任命林俊廷兼任广西省省长,同年7月去职。1923年底,孙中山任命林俊廷为广东八属军务督办。1925年3月,林俊廷联合龙云攻入南宁,林俊廷宣布再度出任广西省省长。同年7月,李宗仁、黄绍竑再度攻打南宁,林俊廷乃逃离广西。不久,林俊廷回到思乐县海渊镇(今属宁明)定居。1933年,林俊廷病逝。
林虎(1887年10月1日-1960年2月8日)
原名荫清,字隐青,男,广西陆川人林虎父为汉族、母为壮族。其父林寿裳是秀才,到江西省任职,故林虎的父母迁居江西省。1901年,林虎15岁时入江西武备学堂,和李烈钧、李思广同期,毕业之前,林虎1903年离开学堂。其后,林虎被李思广的熟人、江西常备中军统领郭人漳任用。
1905年(光绪31年),郭转赴广西省任职,林虎随其赴任。初任哨官,驻桂林。1906年,黄兴在桂林组织中国同盟会支部,林虎、郭人漳、蔡锷加入该会。
1907年(光绪33年),林虎随郭人漳赴广东省任职。1907年,任钦州边防前路四营督带。辛亥武昌起义时,林虎率部参加北伐,进驻南京。林升为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警卫混成团团长,林虎转为江西都督李烈钧手下。1913年二次革命时,江西都督李烈钧起义独立,林虎时为江西陆军第一师第一混成旅旅长,据守马当、湖口、九江等要塞地区。林虎参加反袁世凯,任江西讨袁军左翼总司令(江西混成旅旅长方声涛为右翼总司令)。袁世凯派李纯统率大军南下,进击李、林等部,久攻不克,后来绕至上游。林虎虽然积极作战,但最后数量占优势的北京政府军获胜,林虎流亡日本。
同年11月,林虎到东京会见孙文(孙中山),参加中华革命党。他还同李烈钧、柏文蔚、黄郛创立法政学校,拥戴寺尾亨任校长。他还在大森创设“浩然庐”,召集流亡日本的革命派士官。1914年,林虎同章士钊、李根源组织欧事研究会。其后,和熊克武等人一起赴新加坡,参加黄兴的反袁世凯活动。后来,林虎、钮永建回到广西省,同广西将军陆荣廷交涉。由此,陆荣廷决定反袁,由林虎同云南的蔡锷、李烈钧联络。1915年12月,云南省爆发护国战争,陆荣廷随后响应。
林虎加入了1916年4月岑春煊在肇庆成立的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任护国军第6军军长。其后,随陆荣廷讨伐广东将军龙济光。同年9月,林虎被任命为高雷镇守使。他还曾任广东警备军总参议。
1917年,林虎被陆荣廷任命为广东陆军第2军军长。同年11月,应对龙济光的反攻,1918年春,击败龙济光军。林虎因功被任命为肇罗阳镇守使。
1918年10月,广州军政府改组为7总裁的集体领导制,岑春煊、陆荣廷等旧桂系掌握主导权,林虎任军政府陆军部次长。1920年,支持孙文的陈炯明军击败旧桂系,林虎下野。此时,林虎拒绝了孙文当内应的邀请。
此后,林虎从事反孙文的活动,1922年,帮助反孙文的陈炯明联络北京政府。1923年,任北京政府潮梅护军使兼粤军总指挥。1924年5月,北京政府任命林虎为广东督办。同年,获授寰威将军。1925年,陈炯明受中国国民党的东征击败,林虎军被撃败而下野。
1925年后,寓居上海。1927年,国民革命军进攻上海时,他前往法国避难。1929年,返国后,回到广西务农。此后,林虎同部下李宗仁联络,重归政界。1937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当选立法院第一届立法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虎留在广西。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1960年2月8日,林虎在南宁病逝。享年74岁。
马晓军(1881年-1959年2月23日)
字翰东,广西容县人,马晓军是广西省容县松山镇慈堂村人。父亲马丽南,母亲覃氏。兄弟五人,马晓军排行第二。马晓军幼年参加童试,以县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梧州府学员,中秀才。后来,马晓军被选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随即被陆军选送到日本振武学校,补习普通科三年,转联队为入伍生。
在东京时,马晓军加入中国同盟会。受训期刚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马晓军当即归国参加革命,任南京留守府参谋兼学生军队长。南北议和之后,马晓军回到广西,担任混成旅参谋。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马晓军流亡日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十期步兵科。1915年毕业后返回北京,在陆军第十师见习。同年,奉蔡锷之命返回广西。途经南京时,遭袁世凯的手下发现并扣留数日,脱险之后回到广西。马晓军与广西当局矛盾重重,但为事业发展,只好迁就广西当局。
1917年,马晓军在广西督军府任中校参谋。此时,马晓军向广西督军陈炳焜建议创办陆军模范营,获得陈炳焜采纳,马晓军被陈炳焜任命为该营营长。1917年5月,陆军模范营正式设立。
1917年4月,陈炳焜调任广东督军,谭浩明接任广西督军,陆荣廷出任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出身于巡防军,其部下过去也多为巡防军,排斥自军校毕业的学生。所以广西省到青年军官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之后,大多被广西省拒绝任用。如李品仙、廖磊、叶琪、何柱国等人,自军校毕业后只好赴湖南省或者关外任职。马晓军创办的陆军模范营,为自外地军校毕业的青年学生回广西省工作提供了途径。马晓军被任命为模范营营长之后,以马军毅为营附,罗经为副官,黄旭初、朱为珍、曾志沂、苏端为连长,黄绍竑、白崇禧、夏威、周己任、徐启明、余志芳、张淦、梁朝玑、黄中聪等23人为连附,招考高小毕业的学兵600多人。凌压西、冯璜、马伟新等人获录取后,宣誓入营。此外,还自第一师抽调优秀士兵先期训练,充任班长。模范营的训练均仿效日本。模范营第一期期满,恰逢护法战争兴起,马晓军率模范营随军援湘。模范营战功赫赫,受上级赏识。马晓军升任广西护国军副司令。
马晓军乃建议广西督军谭浩明将模范营的官兵分调到各支旧军中充任教练,获谭浩明采纳,模范营的大部分干部及学生被分调各部队。同时,黄旭初升任营附,白崇禧、黄绍竑、夏威等人升任连长,马晓军则升为第一支队司令。1919年冬,马晓军因率营援湘及回广西后剿匪立功,被任命兼任团长,增扩两个营的兵力,黄旭初、白崇禧任团附,黄绍竑升任模范营营长。但是,新拨的两个营均是陆荣廷的旧部。1920年,马晓军率部入广东省时,孙中山领导中国国民党推翻广东都督莫荣新(广西人),马晓军当时很想响应,但最终因这两营的阻挠而未果。后来马晓军率部回到广西梧州,该团营长向陆荣廷进谗言,陷害马晓军。马晓军获朋友在陆荣廷处疏通而免祸。但马晓军部因此被陆荣廷调驻百色,陆荣廷意图令马晓军不能接近广东与粤军勾结。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北洋政府方面的广西都督陆荣廷分三路进攻广东。广东派密使赴广西作内应,随后反攻广西。粤军进攻广西时,陆荣廷部的刘震寰、沈鸿英在梧州怀集倒戈,马晓军也在百色响应。陆荣廷被迫下野。广西被孙中山占领,马晓军被任命为广西田南道十三属警备司令,手下军队扩编为大营,内分两位统领:白崇禧任第一统领,黄绍竑任第二统领。夏威、韦云淞等人任营长。马晓军部队扩编尚未完成,1922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背叛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将在广西的粤军调回广东。广西的陆荣廷旧部称“自治军”,乘机冒出,反对粤军。马晓军部奉广西省省长马君武之命,自百色调往南宁,帮助广西省政府与自治军对抗。
马晓军部由黄绍竑率领抵达南宁,在南宁见形势不妙,经黄绍竑建议,转而撤往灵山县。马晓军在此离开部队,与陈雄赴北海,后赴广州,部队由黄绍竑指挥。黄绍竑率部赴玉林,同李宗仁合作。马晓军抵达广州后,被孙中山任命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参军,此后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1927年11月28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28年3月13日免职。1928年11月13日,任国民政府军政部主任参事,任至1929年4月29日免职。
1929年3月27日,蒋桂战争爆发,此后新桂系失败。1930年8月21日,黄绍竑致电蒋介石“息兵和谈”。同年10月26日,李济深、陈铭枢鉴于黄绍竑、白崇禧等人均是马晓军的旧部,故请马晓军主持两广和平。同日,国民政府派马晓军自上海经香港转赴梧州收拾广西局面。
在广西,马晓军倡修武博公路,开广西省路政之先河。在南京,马晓军重建两广宾馆,为在南京的两广同乡的联谊场所。马晓军还在南京创办两广中学。抗日战争时期,马晓军在桂林居住,创办世界红十字会广西分会,为抗日战争救死扶伤募集许多资金。1940年5月25日,马晓军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员。1948年,马晓军当选第1届立法委员。
1949年,马晓军迁居台湾。此后继续担任立法委员。马晓军还曾任侨务委员会委员。1959年2月23日夜,在探访白崇禧归来途中,马晓军被美军军车撞成重伤,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终年79岁。
新桂系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
字德邻,广西桂林市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
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然而国民党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民党政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解放军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逃往台湾,1966年逝于台北。
黄绍竑(1895年12月1日-1966年8月31日)
字季宽,新桂系三巨头的第二位,以政治谋略见长,历任第7军党代表,广西省主席,15军军长,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内政部长等要职。是他将新桂系融入国民党,使之成为党内最大的实力反对派,他本人也不拘于广西一地,侧身庙堂之上,为新桂系开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李宗仁任职总统期间正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1949年和谈之际,他再次施展谋略,意图为桂系保住20万军队,但却被白崇禧拒绝,最终没能挽救新桂系的覆灭。1966年在文革风暴中自杀。
黄旭初(1892—1975)
1892年生,广西容县人。十六岁入容县师范,二十岁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1914年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嗣赴日本留学。1917年后在桂军中历任连长、营长、旅参谋长、军参谋长、纵队司令,参加过护法战争。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四旅旅长、第六师师长、第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参加北伐,屡建战功。1929年参加改组派的护党救国运动,历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委员、军长、政治委员会主席等职。1931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五军军长、广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赴庐山暑假训练团第二期受训,1938年兼任三青团广西支团部主任。前后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十余年,与山西阎锡山同以“模范省”著称。大陆解放后,寄居日本、香港,被聘为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1975年病逝于香港。
叶琪(1896—1935)
字翠微,广西容县人,1911年就读武昌陆军中学,作为学生军,参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4年就读保定军校,毕业后任湘军第二师三旅见习官,后升至旅长。1924年率旅入桂调解陆荣廷和沈鸿英的争端。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一师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屡立战功。1928年任第十二军军长,参加二次北伐。1929年因卷入蒋桂战争而被蒋介石撤职查办。1931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分会委员兼第四集团军参谋长,获授陆军上将军衔。1933年协助白崇禧处理广西军政要务,兴办民团。1935年在南宁坠马身亡。蒋介石题写挽联:“北伐中原,屡以神奇成伟绩;西临蜀会,那堪驰骋失元良。”
胡宗铎(1892—1962)
字今予,湖北黄梅人。1917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入桂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七旅旅长、第二师师长、第三路军第三纵队指挥、第十九军军长等职。胡宗铎是桂系早期的骨干将领。
陶钧(1892~1974年)
字子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国民革命军将领,先后任民革命军第七军团长、旅长,第十九军第二师师长、第十八军副军长、军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中将参议主任和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等职。1949年解放前夕去台湾,1974年病卒于台北。
夏威(1893—1975)
桂系将领,广西梧州容县(今玉林)人,保定三期毕业。和黄绍竑和白崇禧是同学,性格和善而忠心,逐次递升为营、团、师长,第7军军长。抗战时任第16集团军司令留守广西,内战期间任第八绥靖区司令,安徽省主席,华中剿匪副司令兼第10兵团司令。1975年因车祸在香港去世。
廖磊(1890—1939)
中国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1890年出生于广西陆川,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1916年到湖南唐生智部服役,逐级升为营长、团长、师长、军长。1927年投靠桂系,后在1931年10月25日移防柳州。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廖磊任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率第七、四十八两军北上抗日。1938年,廖磊率部北上,据淮为守,驻节合肥,多次率部向皖东出击,不断歼击日寇,使皖中、皖西的局势得到稳定。在武汉保卫战中,廖磊以大别山为依托,在黄梅、广济地区构筑工事,顽强抗敌,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使其不能越过一步。在此期间,廖磊动员广大民众投入抗日战争。1939年5月统计,省动委会工作团、省动委会委托工作团、县属工作团共有107个,团员2400余人。经动委会宣传、动员,组织到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等抗敌协会的有40万人,广泛开展包括参军、支前、捐献、宣传等工作。有些接敌地区一个县在24小时之内就能集中数千副担架,投入运输战斗。群众动员的规模和作用都大大超过初建时期。1939年10月23日,廖磊因突发脑溢血病逝。廖磊至死都惦记着抗战,临终前说:“我不行了,希望你们努力抗战,莫让日寇窜进大别山。”没有对妻子的交待,临终遗言竟然是这样一句话,这是一种摒弃了民族内部矛盾、希望祖国齐心抵御外侵的军人气节。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彭德怀送去挽联,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张云逸、戴季英、罗炳辉、彭雪枫等发了唁电,表示对这位抗日爱国将领的深切悼念。
李品仙(1890年4月22日-1987年3月23日)
字鹤龄,广西苍梧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在老同学唐生智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唐生智兵败瓦解后投靠桂系,靠着和白崇禧的同学关系稳步上升。抗战时期出任11集团军司令,在黄绍竑出走,廖磊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仅在李宗仁、白崇禧之下。李品仙治军有方,尤其是抗战时期的188及189模范师,即为他一手栽培。曾任第十战区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去台湾后任邻长,1987年去世。
刘士毅(1886—1982)
字任夫,江西省都昌县下排门刘家村人,新桂系外省籍的重要军事将领。曾任南京中央军校筹备主任、国民政府总统府参军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韦云淞(1891—1954)
原名来松,字世栋,号云淞。国民党军上将,松山镇儒地村人,1913年参加讨袁运动后,任广西陆军工兵营排长、连长。1920年在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学习。1921年夏参加讨陆荣廷,后在马晓军部下任营长。1926年后在新桂系部队任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1928年随军北上,驻军南苑。1929年蒋桂战争,韦去香港,不久经越南回广西,继任师长。1930年兼任南宁守备司令。1931年移防龙州,兼任广西全边对汛督办和镇南绥靖督办。1936年任十五军副军长兼广西建设厅厅长。1937年任国民党四十八军军长。1939年任十六集团军副司令兼三十一军军长,率部在邕龙公路西抗日。1944年韦云淞任桂林城防司令,抵御日军。守城失败后,被撤职查办,隐居于百色、武鸣。1948年任广西禁烟督办,解放前夕去香港,1954年冬身故。
旧桂系
陆荣廷(1859年9月9日-1928年11月6日)
原名亚宋,字干卿,广西省思恩府武缘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壮族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军事将领,陆荣廷出身贫农,少年时代为生计而当盗贼并成为会党成员。 1882年(光绪8年),陆荣廷投降水口关的清军,并参加当地会党“三点会”。 1884年(光绪10年),中法战争爆发,陆荣廷加入清朝正规军参战。战争结束后,陆荣廷被正规军裁撤,乃复归盗贼生活。陆荣廷主要袭扰法军,获得当地民众爱戴。
1894年(光绪20年),陆荣廷被广西提督苏元春招抚,获授管带。此后,陆荣廷成为清朝正规军。 1903年(光绪29年)至1905年(光绪31年),陆荣廷参与镇压广西省发生的大规模会党起义。 1904年(光绪30年)冬,两广总督岑春煊任命其为广西边防军“荣字营”统领,手下有约4千人的部队。这成为日后桂军的核心部队。
1907年(光绪33年)12月,陆荣廷和龙济光镇压孙文发动的镇南关起义。陆荣廷因军功而获赏给“捷勇巴图鲁”名号,后升任右江镇总兵(后调任左江镇总兵)。 1909年(宣统元年),升任广西边防督办。 1911年(宣统3年)6月,广西提督龙济光调往广东任职,陆荣廷接任广西提督。
1911年11月7日,广西巡抚沈秉堃响应武昌起义,宣布广西省独立,成立广西军政府。当时,沈秉堃出任军政府都督,广西布政使王芝祥及广西提督陆荣廷任副都督。不久,沈秉堃、王芝祥离开广西省,陆荣廷掌握广西省实权。由于过去曾镇压革命,陆荣廷同中国同盟会等革命派关系很坏,陆荣廷通过镇压取得了省政的主导权,确立了桂军的地位。
1912年(民国元年)2月8日,袁世凯正式任命陆荣廷担任广西都督。 1913年(民国2年)二次革命中,陆荣廷支持袁世凯,镇压广西省内起义的革命派。 1914年(民国3年),获授将军府宁武将军,1915年获授耀武上将军。
不久,云南省的蔡锷、唐继尧发动护国战争,陆荣廷秘密做反袁世凯的准备,并将袁世凯的宿敌岑春煊秘密招入。 1916年(民国5年)3月15日,陆荣廷发表广西省独立宣言,参加护国军。有学者指出,陆荣廷之所以对袁世凯态度发生剧变,既是由于虑及舆论支持护国军,又是对广东都督龙济光受到袁世凯优遇不满,希望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广东。无论如何,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对袁世凯形成了强烈打击,1周之后的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皇帝即位。
陆荣廷率部进军湖南省,并派莫荣新率桂军进攻广东省。不久,广东的龙济光于4月6日发表反袁世凯的独立宣言。袁世凯于6月6日病死,龙济光取消独立,重新投向北京政府方面。然而,陆荣廷的桂军及李烈钧率领的护国军继续夹击龙济光,最终龙济光逃到海南岛。同年10月,陆荣廷进入广州,就任广东督军。 1917年(民国6年)4月,陆荣廷赴北京访问,获黎元洪任命为两广巡阅使,确认了其对广东、广西两省的管辖权。
1917年,孙文发动护法战争,陆荣廷成为南方政府的要人。 9月,孙文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并任大元帅,陆荣廷和云南省的唐继尧当选元帅。但是陆荣廷、唐继尧不甘屈居孙文之下,拒绝就任。 1918年(民国7年)5月,军政府改组,孙、陆、唐等7人出任总裁,实行集体领导,陆、唐就任总裁。同年8月,陆荣廷拥立岑春煊任主席总裁,陆荣廷率桂军掌握了护法军政府的主导权。 岑春煊和陆荣廷倡导“南北和平”,同北京政府(特别是直系)进行交涉。
然而,岑春煊和陆荣廷对权力的垄断以及同北京政府的融合姿态遭到反对,孙文、唐绍仪、唐继尧、伍廷芳等其他总裁对他们采取敌对态度。此外,广东人对陆荣廷支配广东的反感逐渐提升。民国9年(1920年)7月,在孙文支持下,陈炯明率粤军讨伐岑春煊和陆荣廷,第一次粤桂战争爆发。同年10月,岑春煊被迫下野,11月桂军被逐出广东,撤回广西。
陆荣廷丧失对广东的支配后,在北京政府的支援下,准备再进攻广东。 1921年(民国10年)6月,陈炯明接受孙文的“援桂”指示,率粤军进攻广西省,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 7月,陆荣廷的心腹、广西边防军第2路总司令沈鸿英宣布投向孙文阵营。陆荣廷乃于南宁发表下野宣言。 9月末,最后的据点龙州丧失,陆荣廷逃往上海。
此后,陈炯明同孙文决裂,1923年(民国12年)11月,陆荣廷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广西全省善后督办,重入南宁,再度成为广西省的统治者。但是,他未能完全掌握广西省,沈鸿英的势力,以及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领导的新桂系同陆荣廷对抗。
在三足鼎立中,为对抗最强大的陆荣廷,沈鸿英与新桂系事实上形成联盟。 1924年(民国13年)4月,进军桂林的陆荣廷遭到沈鸿英包围及攻撃。在包围战进行期间的同年6月,新桂系趁机攻占南宁,并进攻陆荣廷的地盘。 8月,陆荣廷放弃桂林,退往全州,桂林被沈鸿英占领。同年9月,在沈鸿英的追撃下,陆荣廷丧失全州,被逐出广西省,逃往湖南省永州。 10月9日,陆荣廷在永州发表下野宣言。此后,陆荣廷脱离政界。 1928年(民国17年)11月6日,陆荣廷在上海逝世。享年70岁
陈炳焜(1868年11月11日-1927年9月1日)
字舜琴,广西省柳州府马平县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1885年(光绪11年),陈炳焜入龙州,任广西提督衙门的卫士。以后数年间,他和日后旧桂系的领袖陆荣廷、谭浩明等交好。1891年(光绪17年),出任镇南营哨长,后升任军指挥官。1904年(光绪30年),入陆荣廷的荣字营,升任营务处兼附中营管带。
同年,孙文(孙中山)发动镇南关起义,陈炳焜夺回了孙文部队占据的炮台,立下军功。1908年(光绪34年),龙州开设广西陆军讲武堂,陈炳焜入堂学习。毕业后,广西新军成立,陈炳焜被任命为新军第2标标统。辛亥革命后,陆荣廷出任广西副都督,后掌握广西实权。1912年(民国元年)2月,陈炳焜被陆荣廷任命为广西都督府军政司司长。翌年,陆荣廷被袁世凯任命为广西都督兼民政长,陈炳焜被任命为桂军第1师师长,驻扎桂林。后晋升陆军中将。二次革命爆发后,陈炳焜奉陆荣廷之命镇压革命派。民国3年(1914年)7月,陈炳焜任桂军第1师师长兼桂林镇守使。
1915年(民国4年)12月袁世凯称帝,陆荣廷表面赞同,秘密开始反袁活动。陆荣廷称病回家郷武鸣,广西事务交陈炳焜暂时代理。护国战争爆发后的1916年(民国5年)3月15日,随陆荣廷发表广西独立及反袁宣言。陆荣廷进军湖南省,(后转往广东省),派莫荣新进军广东省,派陈炳焜留守南宁。1周后的3月22日,袁世凯取消皇帝即位,6月6日袁世凯死去。继任大总统的黎元洪任命陆为广东督军、陈为广西督军。陈炳焜为推进军事近代化,于1917年(民国6年)5月设立学兵模范营,以曾留学日本的人士为中心,组织精锐部队。
1917年春,陆荣廷被任命为两广巡阅使,陈炳焜改任广东督军。张勋复辟时被任命为广东巡抚,但未就任。其后,在护法战争中,陈炳焜随陆荣廷参加了孙文一方。但是,掌握广东军政实权的陈炳焜遭到广东省地方势力暨孙文的直系胡汉民、陈炯明的抗争,压力逐步加大。此外,由于陈炳焜统治广东时以强力压制民众,腐败严重,导致陆荣廷也不再支持陈炳焜。11月,陈炳焜调任广西军务会办,回广西省。同年12月起,任两广讨龙军总司令。
1918年(民国7年)6月,被任命为广西省长。1年后,他辞去省长职务,隐居柳州。
1921年(民国10年)4月,被陆荣廷起用为护军使,参与策划进军广东。但是,孙文主动反击,讨伐广西(“援桂”),第二次粤桂战争中陈炳焜败北,逃往天津。自此,陈炳焜完全从军事及政治舞台告别。后前往香港居住。1926年回到柳州。
1927年(民国16年)9月1日,陈炳焜在柳州逝世。享年60岁(满58歳)。
谭浩明(1871年7月3日-1925年4月17日)
字月波,壮族,广西省太平府龙州厅(今龙州县)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政治家。谭浩明生于一个经营农业及水运的家庭,青年时期传承家业。后来,陆荣廷与谭浩明的姐姐结婚,不久,陆荣廷加入绿林,劫掠为生,危害甚钜,于是清兵将之招安,陆荣廷成为一个军官。中法战争后,谭浩明跟随陆荣廷,后逐步升职。1911年(宣统3年)6月,陆荣廷任广西提督,谭被任命为广西巡防营统领,驻扎南宁。
民国成立后,陆荣廷担任广西都督兼民政长,谭浩明被任命为桂军第2师师长。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谭镇压广西省内的革命党。翌年7月,兼任龙州镇守使以及广西边防对汛督办,驻扎龙州。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谭浩明获封二等男。陆荣廷对袁世凯不满,乃于护国战争爆发后的1916年3月15日发表反袁独立宣言。谭浩明跟随陆荣廷,5月1日两广都司令部成立,谭浩明任护国军第5军军长。
6月6日袁世凯去世,陆荣廷驱逐广东督军龙济光,获得广东省的支配权。1917年4月,陆荣廷任两广巡阅使,谭浩明任广西督军。6月20日,在陆荣廷的指示下,谭浩明和广东督军陈炳焜共同主张“两广自主”,摆出同北京政府对立的姿态。
此后,谭浩明被陆荣廷任命为“粤桂联军总司令”,介入湖南省的各军混战。后来,他败给北洋政府的吴佩孚军。1918年6月,他撤离湖南省,回到南宁。
接受在湖南败北的教训后,谭浩明着手推动军事改革,促进近代化。1918年1月,他再度兴办广西陆军讲武堂。在内政方面,他积极施政,组织广西棉业促进会。但是其改革因技术力等方面的不足而失败。
1921年,一度控制过广东的陆荣廷企图再度夺取广东,谭浩明参与其事。但是,孙文命陈炯明先发制人进攻广西(当时称为“援桂”)。刘震寰、沈鸿英的倒戈致使陆荣廷军大败。7月16日,陆荣廷、谭浩明下野,逃往上海。
1922年6月,孙文和陈炯明发生内讧,陆荣廷、谭浩明获得北京政府的援助,复归广西省。1924年,陆荣廷、谭浩明在同沈鸿英军以及李宗仁的新桂系军队作战中失败,完全丧失军事及政治力量。
谭浩明逃往上海隐居。1925年4月17日,谭浩明的侍从副官在谭浩明的住宅内暗杀了谭浩明。据说该副官认为许给自己的婢女受到了谭浩明的凌辱,故怀恨在心而行刺。谭浩明享年55岁。
莫荣新(1853年10月20日-1930年3月30日)
字日初,广西省浔州府桂平县江口镇盘石村人。莫荣新自幼求学,年纪稍大便当农民及雑货店店员。1871年(同治10年)参军,在广西的巡防营逐步升迁。1909年(宣统元年),任广西巡防营帮统,驻扎梧州。1911年(宣统3年)6月,陆荣廷升任广西提督,莫荣新升任巡防营督带。
辛亥革命爆发后,莫荣新被广西军政府任命为庆远府府长。1912年5月,莫荣新被陆荣廷任命为梧州府府长兼梧州关监督。不久,被任命为广西中区第1正司令。
1914年,任广西陆军第1师第2旅旅长兼苍梧道道尹。1915年(民国4年)9月,任桂平镇守使。同年12月,袁世凯称帝,莫荣新获封二等男爵。1916年,随陆荣廷参加护国战争,5月肇庆成立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莫荣新被任命为护国军第3师师长兼肇庆卫戌司令。
袁世凯死后,1916年10月,莫荣新兼任广惠镇守使。12月,调任广东第2混成旅旅长。1917年(民国6年)11月,被任命为广东督军。1918年(民国7年)8月,陆荣廷掌握主导权后,改组广州军政府,莫荣新兼任陆军部长。1920年(民国9年)10月,被孙文支持的陈炯明击败后,莫荣新下野并逃往上海,化名“高崇民”潜伏。1922年2月25日,获北京政府授为将军府腾威将军。1928年(民国17年)秋,回到家乡桂平并引退。1930年(民国19年)3月30日,莫荣新在桂平病逝。享年78岁。
沈鸿英(1871年-1935年1月28日)
原名亚英,字冠南,广西省雒容县(今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沈鸿英生于一个贫困家庭,早年当土寇,逐渐升为头目。1911年(宣统3年)辛亥革命后,沈鸿英被革命派招为管带。隶属于革命派军人刘震寰。
1912年(民国元年),沈鸿英升为督带。1913年(民国2年)二次革命爆发,沈鸿英脱离了革命派,驱逐了上司刘震寰。由此,他获得广西督军陆荣廷的赞赏,升任帮统。其后,他帮陆荣廷镇压了叛军,升任统领。
1916年(民国5年)3月,陆荣廷参加护国战争,发表反袁独立宣言,进攻广东将军(督军)龙济光。沈鸿英跟随陆荣廷,被任命为钦廉镇守使。1917年(民国6年)12月,龙济光在广东登陆,陆荣廷组织讨龙4个军,沈鸿英任第3军总司令,击退了龙济光。
其后,沈鸿英被任命为广东护国军第3军总司令兼琼崖镇守使。1919年(民国8年)冬,驻扎北江,并被任命兼任南韶镇守使兼粤赣湘边防督办。
1920年(民国9年),孙文、陈炯明进攻广东,陆荣廷、沈鸿英败北并退回广西。沈鸿英任广西边防军第3路军总司令,率3个师驻扎贺县、平乐一带。此后,陆荣廷企图再度进攻广东,1921年(民国10年)6月,按照孙文的指示,陈炯明反攻广西(“援桂”)。
此时,刘震寰倒戈反陆荣廷。认为形势不利的沈鸿英发出了迫使陆荣廷下野的电报,倒向陈炯明方面,并自称救桂军总司令。但是,陈炯明不顾信用,继续进攻沈鸿英。处于劣势的沈鸿英逃到湖南省投靠赵恒惕。
其后,在北京政府吴佩孚的支援下,沈鸿英被任命为北洋陆军第17师师长。1922年(民国11年)7月,广西省的粤军回到广东,沈鸿英奉吴佩孚的命令进攻广东,但失败。11月,沈鸿英回到广西省,占领桂林、柳州、梧州一带,成为广西省的实力派军人。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六一六事变进攻孙文,双方决裂。孙文依靠桂军的刘震寰、沈鸿英、滇军的杨希闵、范石生等人,沈鸿英被任命为桂军总司令。12月,上述四位将领组织讨贼军进攻广州的陈炯明。1923年(民国12年)1月,将陈炯明驱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
但是,不久沈鸿英同吴佩孚取得联系。1923年3月,北京政府任命沈鸿英为督理广东军务善后事宜。4月沈鸿英接受任命,进攻广州的孙文。但遭到孙文、刘震寰、杨希闵军的反击,败退回广西。此后,广西省形成了沈鸿英军、陆荣廷军、李宗仁新桂系军的三足鼎立之势。
沈鸿英同三股势力中最强的陆荣廷对抗,事实上同新桂系形成联合。1924年(民国13年)4月,陆荣廷进军桂林,包围并攻击沈鸿英。6月,新桂系趁机攻击陆荣廷的南宁。8月,陆荣廷撤往全州,沈鸿英占领桂林。9月,沈鸿英进攻全州,陆荣廷被逐出广西,10月被迫下野。
翌年,沈鸿英开始同新桂系作战,逐渐处于下风。同年4月,沈鸿英失守桂林,随后被驱逐出广西省。沈鸿英只身逃往香港,脱离了军政界,曾在元朗逢吉乡建上将府。1934年12月24日在香港病逝,享年63岁。
林俊廷(1876年-1933年)
字莆田,广西防城扶隆乡人。林俊廷出身盐贩,曾充当土匪头目。1902年,接受清军陆荣廷招安。1911年,升任巡防队统领。1912年3月,任广西第二军统领,驻扎龙州,兼边防对汛督办。1916年,任广西护国讨袁军第一支队司令。1917年,任护国军粤桂联军第二军司令,率部开入湖南,1918年退回广西。1921年,被旧桂系余部推举为广西自治军总司令,驻扎南宁。1922年11月9日,获将军府俊威将军。1923年3月,大总统黎元洪任命林俊廷兼任广西省省长,同年7月去职。1923年底,孙中山任命林俊廷为广东八属军务督办。1925年3月,林俊廷联合龙云攻入南宁,林俊廷宣布再度出任广西省省长。同年7月,李宗仁、黄绍竑再度攻打南宁,林俊廷乃逃离广西。不久,林俊廷回到思乐县海渊镇(今属宁明)定居。1933年,林俊廷病逝。
林虎(1887年10月1日-1960年2月8日)
原名荫清,字隐青,男,广西陆川人林虎父为汉族、母为壮族。其父林寿裳是秀才,到江西省任职,故林虎的父母迁居江西省。1901年,林虎15岁时入江西武备学堂,和李烈钧、李思广同期,毕业之前,林虎1903年离开学堂。其后,林虎被李思广的熟人、江西常备中军统领郭人漳任用。
1905年(光绪31年),郭转赴广西省任职,林虎随其赴任。初任哨官,驻桂林。1906年,黄兴在桂林组织中国同盟会支部,林虎、郭人漳、蔡锷加入该会。
1907年(光绪33年),林虎随郭人漳赴广东省任职。1907年,任钦州边防前路四营督带。辛亥武昌起义时,林虎率部参加北伐,进驻南京。林升为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警卫混成团团长,林虎转为江西都督李烈钧手下。1913年二次革命时,江西都督李烈钧起义独立,林虎时为江西陆军第一师第一混成旅旅长,据守马当、湖口、九江等要塞地区。林虎参加反袁世凯,任江西讨袁军左翼总司令(江西混成旅旅长方声涛为右翼总司令)。袁世凯派李纯统率大军南下,进击李、林等部,久攻不克,后来绕至上游。林虎虽然积极作战,但最后数量占优势的北京政府军获胜,林虎流亡日本。
同年11月,林虎到东京会见孙文(孙中山),参加中华革命党。他还同李烈钧、柏文蔚、黄郛创立法政学校,拥戴寺尾亨任校长。他还在大森创设“浩然庐”,召集流亡日本的革命派士官。1914年,林虎同章士钊、李根源组织欧事研究会。其后,和熊克武等人一起赴新加坡,参加黄兴的反袁世凯活动。后来,林虎、钮永建回到广西省,同广西将军陆荣廷交涉。由此,陆荣廷决定反袁,由林虎同云南的蔡锷、李烈钧联络。1915年12月,云南省爆发护国战争,陆荣廷随后响应。
林虎加入了1916年4月岑春煊在肇庆成立的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任护国军第6军军长。其后,随陆荣廷讨伐广东将军龙济光。同年9月,林虎被任命为高雷镇守使。他还曾任广东警备军总参议。
1917年,林虎被陆荣廷任命为广东陆军第2军军长。同年11月,应对龙济光的反攻,1918年春,击败龙济光军。林虎因功被任命为肇罗阳镇守使。
1918年10月,广州军政府改组为7总裁的集体领导制,岑春煊、陆荣廷等旧桂系掌握主导权,林虎任军政府陆军部次长。1920年,支持孙文的陈炯明军击败旧桂系,林虎下野。此时,林虎拒绝了孙文当内应的邀请。
此后,林虎从事反孙文的活动,1922年,帮助反孙文的陈炯明联络北京政府。1923年,任北京政府潮梅护军使兼粤军总指挥。1924年5月,北京政府任命林虎为广东督办。同年,获授寰威将军。1925年,陈炯明受中国国民党的东征击败,林虎军被撃败而下野。
1925年后,寓居上海。1927年,国民革命军进攻上海时,他前往法国避难。1929年,返国后,回到广西务农。此后,林虎同部下李宗仁联络,重归政界。1937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当选立法院第一届立法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虎留在广西。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1960年2月8日,林虎在南宁病逝。享年74岁。
马晓军(1881年-1959年2月23日)
字翰东,广西容县人,马晓军是广西省容县松山镇慈堂村人。父亲马丽南,母亲覃氏。兄弟五人,马晓军排行第二。马晓军幼年参加童试,以县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梧州府学员,中秀才。后来,马晓军被选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随即被陆军选送到日本振武学校,补习普通科三年,转联队为入伍生。
在东京时,马晓军加入中国同盟会。受训期刚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马晓军当即归国参加革命,任南京留守府参谋兼学生军队长。南北议和之后,马晓军回到广西,担任混成旅参谋。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马晓军流亡日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十期步兵科。1915年毕业后返回北京,在陆军第十师见习。同年,奉蔡锷之命返回广西。途经南京时,遭袁世凯的手下发现并扣留数日,脱险之后回到广西。马晓军与广西当局矛盾重重,但为事业发展,只好迁就广西当局。
1917年,马晓军在广西督军府任中校参谋。此时,马晓军向广西督军陈炳焜建议创办陆军模范营,获得陈炳焜采纳,马晓军被陈炳焜任命为该营营长。1917年5月,陆军模范营正式设立。
1917年4月,陈炳焜调任广东督军,谭浩明接任广西督军,陆荣廷出任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出身于巡防军,其部下过去也多为巡防军,排斥自军校毕业的学生。所以广西省到青年军官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之后,大多被广西省拒绝任用。如李品仙、廖磊、叶琪、何柱国等人,自军校毕业后只好赴湖南省或者关外任职。马晓军创办的陆军模范营,为自外地军校毕业的青年学生回广西省工作提供了途径。马晓军被任命为模范营营长之后,以马军毅为营附,罗经为副官,黄旭初、朱为珍、曾志沂、苏端为连长,黄绍竑、白崇禧、夏威、周己任、徐启明、余志芳、张淦、梁朝玑、黄中聪等23人为连附,招考高小毕业的学兵600多人。凌压西、冯璜、马伟新等人获录取后,宣誓入营。此外,还自第一师抽调优秀士兵先期训练,充任班长。模范营的训练均仿效日本。模范营第一期期满,恰逢护法战争兴起,马晓军率模范营随军援湘。模范营战功赫赫,受上级赏识。马晓军升任广西护国军副司令。
马晓军乃建议广西督军谭浩明将模范营的官兵分调到各支旧军中充任教练,获谭浩明采纳,模范营的大部分干部及学生被分调各部队。同时,黄旭初升任营附,白崇禧、黄绍竑、夏威等人升任连长,马晓军则升为第一支队司令。1919年冬,马晓军因率营援湘及回广西后剿匪立功,被任命兼任团长,增扩两个营的兵力,黄旭初、白崇禧任团附,黄绍竑升任模范营营长。但是,新拨的两个营均是陆荣廷的旧部。1920年,马晓军率部入广东省时,孙中山领导中国国民党推翻广东都督莫荣新(广西人),马晓军当时很想响应,但最终因这两营的阻挠而未果。后来马晓军率部回到广西梧州,该团营长向陆荣廷进谗言,陷害马晓军。马晓军获朋友在陆荣廷处疏通而免祸。但马晓军部因此被陆荣廷调驻百色,陆荣廷意图令马晓军不能接近广东与粤军勾结。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北洋政府方面的广西都督陆荣廷分三路进攻广东。广东派密使赴广西作内应,随后反攻广西。粤军进攻广西时,陆荣廷部的刘震寰、沈鸿英在梧州怀集倒戈,马晓军也在百色响应。陆荣廷被迫下野。广西被孙中山占领,马晓军被任命为广西田南道十三属警备司令,手下军队扩编为大营,内分两位统领:白崇禧任第一统领,黄绍竑任第二统领。夏威、韦云淞等人任营长。马晓军部队扩编尚未完成,1922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背叛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将在广西的粤军调回广东。广西的陆荣廷旧部称“自治军”,乘机冒出,反对粤军。马晓军部奉广西省省长马君武之命,自百色调往南宁,帮助广西省政府与自治军对抗。
马晓军部由黄绍竑率领抵达南宁,在南宁见形势不妙,经黄绍竑建议,转而撤往灵山县。马晓军在此离开部队,与陈雄赴北海,后赴广州,部队由黄绍竑指挥。黄绍竑率部赴玉林,同李宗仁合作。马晓军抵达广州后,被孙中山任命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参军,此后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1927年11月28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28年3月13日免职。1928年11月13日,任国民政府军政部主任参事,任至1929年4月29日免职。
1929年3月27日,蒋桂战争爆发,此后新桂系失败。1930年8月21日,黄绍竑致电蒋介石“息兵和谈”。同年10月26日,李济深、陈铭枢鉴于黄绍竑、白崇禧等人均是马晓军的旧部,故请马晓军主持两广和平。同日,国民政府派马晓军自上海经香港转赴梧州收拾广西局面。
在广西,马晓军倡修武博公路,开广西省路政之先河。在南京,马晓军重建两广宾馆,为在南京的两广同乡的联谊场所。马晓军还在南京创办两广中学。抗日战争时期,马晓军在桂林居住,创办世界红十字会广西分会,为抗日战争救死扶伤募集许多资金。1940年5月25日,马晓军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员。1948年,马晓军当选第1届立法委员。
1949年,马晓军迁居台湾。此后继续担任立法委员。马晓军还曾任侨务委员会委员。1959年2月23日夜,在探访白崇禧归来途中,马晓军被美军军车撞成重伤,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终年79岁。
新桂系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
字德邻,广西桂林市临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
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然而国民党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民党政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解放军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逃往台湾,1966年逝于台北。
黄绍竑(1895年12月1日-1966年8月31日)
字季宽,新桂系三巨头的第二位,以政治谋略见长,历任第7军党代表,广西省主席,15军军长,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内政部长等要职。是他将新桂系融入国民党,使之成为党内最大的实力反对派,他本人也不拘于广西一地,侧身庙堂之上,为新桂系开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李宗仁任职总统期间正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1949年和谈之际,他再次施展谋略,意图为桂系保住20万军队,但却被白崇禧拒绝,最终没能挽救新桂系的覆灭。1966年在文革风暴中自杀。
黄旭初(1892—1975)
1892年生,广西容县人。十六岁入容县师范,二十岁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1914年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嗣赴日本留学。1917年后在桂军中历任连长、营长、旅参谋长、军参谋长、纵队司令,参加过护法战争。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四旅旅长、第六师师长、第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参加北伐,屡建战功。1929年参加改组派的护党救国运动,历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委员、军长、政治委员会主席等职。1931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五军军长、广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赴庐山暑假训练团第二期受训,1938年兼任三青团广西支团部主任。前后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十余年,与山西阎锡山同以“模范省”著称。大陆解放后,寄居日本、香港,被聘为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1975年病逝于香港。
叶琪(1896—1935)
字翠微,广西容县人,1911年就读武昌陆军中学,作为学生军,参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4年就读保定军校,毕业后任湘军第二师三旅见习官,后升至旅长。1924年率旅入桂调解陆荣廷和沈鸿英的争端。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一师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屡立战功。1928年任第十二军军长,参加二次北伐。1929年因卷入蒋桂战争而被蒋介石撤职查办。1931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分会委员兼第四集团军参谋长,获授陆军上将军衔。1933年协助白崇禧处理广西军政要务,兴办民团。1935年在南宁坠马身亡。蒋介石题写挽联:“北伐中原,屡以神奇成伟绩;西临蜀会,那堪驰骋失元良。”
胡宗铎(1892—1962)
字今予,湖北黄梅人。1917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入桂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七旅旅长、第二师师长、第三路军第三纵队指挥、第十九军军长等职。胡宗铎是桂系早期的骨干将领。
陶钧(1892~1974年)
字子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国民革命军将领,先后任民革命军第七军团长、旅长,第十九军第二师师长、第十八军副军长、军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中将参议主任和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等职。1949年解放前夕去台湾,1974年病卒于台北。
夏威(1893—1975)
桂系将领,广西梧州容县(今玉林)人,保定三期毕业。和黄绍竑和白崇禧是同学,性格和善而忠心,逐次递升为营、团、师长,第7军军长。抗战时任第16集团军司令留守广西,内战期间任第八绥靖区司令,安徽省主席,华中剿匪副司令兼第10兵团司令。1975年因车祸在香港去世。
廖磊(1890—1939)
中国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1890年出生于广西陆川,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1916年到湖南唐生智部服役,逐级升为营长、团长、师长、军长。1927年投靠桂系,后在1931年10月25日移防柳州。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廖磊任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率第七、四十八两军北上抗日。1938年,廖磊率部北上,据淮为守,驻节合肥,多次率部向皖东出击,不断歼击日寇,使皖中、皖西的局势得到稳定。在武汉保卫战中,廖磊以大别山为依托,在黄梅、广济地区构筑工事,顽强抗敌,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使其不能越过一步。在此期间,廖磊动员广大民众投入抗日战争。1939年5月统计,省动委会工作团、省动委会委托工作团、县属工作团共有107个,团员2400余人。经动委会宣传、动员,组织到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等抗敌协会的有40万人,广泛开展包括参军、支前、捐献、宣传等工作。有些接敌地区一个县在24小时之内就能集中数千副担架,投入运输战斗。群众动员的规模和作用都大大超过初建时期。1939年10月23日,廖磊因突发脑溢血病逝。廖磊至死都惦记着抗战,临终前说:“我不行了,希望你们努力抗战,莫让日寇窜进大别山。”没有对妻子的交待,临终遗言竟然是这样一句话,这是一种摒弃了民族内部矛盾、希望祖国齐心抵御外侵的军人气节。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彭德怀送去挽联,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张云逸、戴季英、罗炳辉、彭雪枫等发了唁电,表示对这位抗日爱国将领的深切悼念。
李品仙(1890年4月22日-1987年3月23日)
字鹤龄,广西苍梧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在老同学唐生智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唐生智兵败瓦解后投靠桂系,靠着和白崇禧的同学关系稳步上升。抗战时期出任11集团军司令,在黄绍竑出走,廖磊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仅在李宗仁、白崇禧之下。李品仙治军有方,尤其是抗战时期的188及189模范师,即为他一手栽培。曾任第十战区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去台湾后任邻长,1987年去世。
刘士毅(1886—1982)
字任夫,江西省都昌县下排门刘家村人,新桂系外省籍的重要军事将领。曾任南京中央军校筹备主任、国民政府总统府参军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韦云淞(1891—1954)
原名来松,字世栋,号云淞。国民党军上将,松山镇儒地村人,1913年参加讨袁运动后,任广西陆军工兵营排长、连长。1920年在广西陆军讲武堂工兵科学习。1921年夏参加讨陆荣廷,后在马晓军部下任营长。1926年后在新桂系部队任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1928年随军北上,驻军南苑。1929年蒋桂战争,韦去香港,不久经越南回广西,继任师长。1930年兼任南宁守备司令。1931年移防龙州,兼任广西全边对汛督办和镇南绥靖督办。1936年任十五军副军长兼广西建设厅厅长。1937年任国民党四十八军军长。1939年任十六集团军副司令兼三十一军军长,率部在邕龙公路西抗日。1944年韦云淞任桂林城防司令,抵御日军。守城失败后,被撤职查办,隐居于百色、武鸣。1948年任广西禁烟督办,解放前夕去香港,1954年冬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