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来听“协奏曲”

8回复/ 1892 浏览
ItTakes5(117级)楼主2012-07-22 19:38:43发布于黑龙江
大家一起来听“协奏曲”ItTakes5 发表在步行街主干道 https://bbs.hupu.com/topic-daily

全部回帖

收起

首先向大家推荐 莫扎特的第23钢琴协奏曲K488


[quote]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A大调,K488,作于1786年3月2日,约在1786年四旬节演奏会期间的3月首演,具体日期不详。共3个乐章:
1.快板,A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木管乐器反复后,经经过部,第几主题也以主调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木管反复。钢琴先弹第一主题,乐队呈现的经过部再度呈现,因钢琴快速音群而移成E大调。第二主题钢琴呈示,乐队反复时,钢琴以主题的下行音型以八度方式演奏而加入,小提琴与钢琴追逐后.再移入快速音群尾奏而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如歌的主题登场,这个新主题由弦乐呈示前半部,在钢琴快速音群穿梭之下由木管以变奏方式三度出现后,再由钢琴复奏同样的变形。钢琴再移成快速音群,乐队伴奏,在钢琴诱导下,以第一主题再现而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先由第一小提琴及木管乐器再现第一主题,钢琴装饰、反复,按原型奏经过部,以主调再现第二主题、发展部的主题,发展部的主题再由乐队表现而连接华彩乐句。
2.慢板,升F小调,三段体。在西西里舞曲节奏上,钢琴呈示恬静的主题,第二小提琴分散和弦伴奏下,木管及第一小提琴应答,钢琴变奏主题移入A大调。中段是先由长笛与单簧管表现新旋律,钢琴予以反复,木管与钢琴追逐。
3.很快的快板,A大调,回旋曲式。回旋主题共出现4次,这个主题先以钢琴演奏,第一小提琴加以反复,钢琴奏第一副主题,单簧管反复前半部,再以钢琴快速音群移入E大调。第二副主题以E小调由木管及第一小提琴呈示,钢琴反复,回旋主题以主调再现,展开而成升C大调。告一段落后,钢琴快速音群成升F小调,在钢琴分散和弦上,单簧管奏D大调第三副主题,回旋主题再现,由钢琴变奏。木管反复,第二副主题再现,回旋主题再由钢琴再现,弦乐反复后是尾奏。[/quote]




霍洛维茨的录制版(朱利尼指挥)


莫扎特写了27首钢琴协奏曲(好吧官方来说算是27首),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首第23,开头的旋律很“友好”(莫扎特的协奏曲大多开头很友好,不过许多其实会有重复利用的嫌疑,嗯自己抄自己应该还不算太恶劣吧),弦乐和木管交相辉映,旋律优美动听,钢琴也走轻柔优美的路线,总之我觉得这是很好听的一部作品。




波利尼、波姆、VPO版


说起来这首作品在钢琴协奏曲圈子里应该不算是特别出名,甚至在莫扎特自己的27首里也没有非常突出,不过因为我喜欢所以我推荐这样的道理我会跟你们说么(假装在自己的帖子里面卖个萌)......说起版本,上面贴得两个都算是名般了吧,我自己还听过阿图-鲁宾斯坦版、佩拉西亚版和布伦德尔版等,以我这种水平基本上分不出上下高低来(也许原来还会有多一点感受,但是好久不系统的听古典音乐现在可是真没的说了),只能说最近我非常喜欢格里莫的版本(应该是相当新的录音吧),一开头的管弦乐就有很用心的感觉,层次感很棒,格里莫的独奏也很细腻,前段时间可以说是这张唱片把我又拉回了古典音乐的大家庭(虽然一直都有偶尔的边上网或者边打游戏边听古典音乐,但好久都是完全没什么感觉就当做背景了,好吧其实我上大学时就一直都是听着古典音乐来当学习时的背景的.....)。如果有精通版本的朋友也欢迎指教。

首先向大家推荐 莫扎特的第23钢琴协奏曲K488


[quote]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A大调,K488,作于1786年3月2日,约在1786年四旬节演奏会期间的3月首演,具体日期不详。共3个乐章:
1.快板,A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木管乐器反复后,经经过部,第几主题也以主调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木管反复。钢琴先弹第一主题,乐队呈现的经过部再度呈现,因钢琴快速音群而移成E大调。第二主题钢琴呈示,乐队反复时,钢琴以主题的下行音型以八度方式演奏而加入,小提琴与钢琴追逐后.再移入快速音群尾奏而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如歌的主题登场,这个新主题由弦乐呈示前半部,在钢琴快速音群穿梭之下由木管以变奏方式三度出现后,再由钢琴复奏同样的变形。钢琴再移成快速音群,乐队伴奏,在钢琴诱导下,以第一主题再现而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先由第一小提琴及木管乐器再现第一主题,钢琴装饰、反复,按原型奏经过部,以主调再现第二主题、发展部的主题,发展部的主题再由乐队表现而连接华彩乐句。
2.慢板,升F小调,三段体。在西西里舞曲节奏上,钢琴呈示恬静的主题,第二小提琴分散和弦伴奏下,木管及第一小提琴应答,钢琴变奏主题移入A大调。中段是先由长笛与单簧管表现新旋律,钢琴予以反复,木管与钢琴追逐。
3.很快的快板,A大调,回旋曲式。回旋主题共出现4次,这个主题先以钢琴演奏,第一小提琴加以反复,钢琴奏第一副主题,单簧管反复前半部,再以钢琴快速音群移入E大调。第二副主题以E小调由木管及第一小提琴呈示,钢琴反复,回旋主题以主调再现,展开而成升C大调。告一段落后,钢琴快速音群成升F小调,在钢琴分散和弦上,单簧管奏D大调第三副主题,回旋主题再现,由钢琴变奏。木管反复,第二副主题再现,回旋主题再由钢琴再现,弦乐反复后是尾奏。[/quote]




霍洛维茨的录制版(朱利尼指挥)


莫扎特写了27首钢琴协奏曲(好吧官方来说算是27首),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首第23,开头的旋律很“友好”(莫扎特的协奏曲大多开头很友好,不过许多其实会有重复利用的嫌疑,嗯自己抄自己应该还不算太恶劣吧),弦乐和木管交相辉映,旋律优美动听,钢琴也走轻柔优美的路线,总之我觉得这是很好听的一部作品。




波利尼、波姆、VPO版


说起来这首作品在钢琴协奏曲圈子里应该不算是特别出名,甚至在莫扎特自己的27首里也没有非常突出,不过因为我喜欢所以我推荐这样的道理我会跟你们说么(假装在自己的帖子里面卖个萌)......说起版本,上面贴得两个都算是名般了吧,我自己还听过阿图-鲁宾斯坦版、佩拉西亚版和布伦德尔版等,以我这种水平基本上分不出上下高低来(也许原来还会有多一点感受,但是好久不系统的听古典音乐现在可是真没的说了),只能说最近我非常喜欢格里莫的版本(应该是相当新的录音吧),一开头的管弦乐就有很用心的感觉,层次感很棒,格里莫的独奏也很细腻,前段时间可以说是这张唱片把我又拉回了古典音乐的大家庭(虽然一直都有偶尔的边上网或者边打游戏边听古典音乐,但好久都是完全没什么感觉就当做背景了,好吧其实我上大学时就一直都是听着古典音乐来当学习时的背景的.....)。如果有精通版本的朋友也欢迎指教。

亮了(1)
回复
我不太懂音乐的,但是看看这些的确是能有所收获。
我不太懂音乐的,但是看看这些的确是能有所收获。
亮了(0)
回复
纯乐盲帮顶。



纯乐盲帮顶。



亮了(0)
回复

这回介绍一首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嗯......其实我介绍的都会是我喜欢的作品......这首有什么特殊之处吗?好像也没有,只是我在某一段时间特别迷恋吧,那时候我正在暗恋我的英语老师,这首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感觉啦。嗯有人猜出来结果么?


肖邦 第一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


[quote]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共3个乐章:



  1.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quote]


一般来说你很难拒绝肖邦,就像莫扎特和老柴一样,他们的作品总是充满了迷人的旋律,觉得贝多芬巴赫们不够平易近人的同学们大可以从这几位作为古典音乐的敲门砖。


最初对古典音乐有好感是初中时听老爸买的磁带,老柴的《天鹅湖》,但真正开始自己买唱片系统的听古典音乐是在大学阶段(高中一直是听New Age,没准哪天开一个New Age音乐的楼回忆回忆我逝去的青春,lol),那时候读了本古典音乐入门类的书籍就开始淘碟,结果“出师不利”选择了一张法国小提琴奏鸣曲专辑,完全听不进去啊,随后买到的一张带有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和1812序曲的专辑带给了许多温暖,可以说坚定了我滴尝试古典音乐的信心。嗯不过那张唱片算是三无产品,除了作品名以外连乐团、指挥、独奏的信息都木有,今天看来我肿么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哩!于是接下来的这张唱片就算是我滴骄傲啦,一张正版唱片(新华书店买滴,就权当是正版吧,反正当年我是这么想的)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


这张RCA出品的由Emanuel Ax演奏、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演出的唱片在一段时期内就是我的最爱,顺便还让我做出了某种我喜欢某人就像我喜欢肖邦的音乐一样的痴呆类比。同时期一起买的还有一张基辛在卡耐基音乐厅的肖邦专场,但我总是更喜欢肖邦偏长一些的作品,夜曲、圆舞曲、前奏曲们总是嫌不过瘾,还是叙事曲、谐谑曲们更对胃口,自然也包括奏鸣曲以及这里提到的协奏曲了。即便之后听过数个版本之后,这张唱片依旧是我很偏爱的一个,毕竟是我的第一次嘛,那么下面视频里的这个如何呢?





老实说这应该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入门听的版本,弗朗索瓦的弹奏比较非主流......弗朗索瓦算是一位肖邦专家,他的肖邦演奏有意境,有诗意,有才气,有其独特的韵味,当然也有较大的争议,喜爱者奉若神明,厌恶者不屑一顾。他是科尔托最好的学生,但他和科尔托的肖邦有很大的不同,有评论说他们之间的区别就象尼采和萨特的不同一样,一位是浪漫的哲学,一位是哲学的浪漫。这部协奏曲算不上是他最好的肖邦演绎,容易给人过于随意的感觉,他把科尔托温软诗意的一面弃置了,而把他散漫无常的一面发挥到极致,特别是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显得略微沉重而拖沓,本该快速的连接部也加进了过多的犹豫和思索,在副部主题出来时又明显加快了速度,显得非常随意。整个第一乐章都透着阵发性的不安与冲动。而二、三乐章也不同于大多数钢琴家弹的那么浓烈激情,弗朗索瓦弹得比较清淡,节奏非常敏锐和有弹性,音色也很晶莹透亮,音乐变得鲜明而生动,法国式的纤巧超脱和优雅飘逸都尽显无遗。总体来说这是具有强烈个性的演奏,但是谁不喜欢张扬点个性呢?





说起来我在有限的现场音乐会体验中已经两次遇到这首肖邦第一钢协了,一次是07年北京中山音乐厅特意去听的朗朗和迪图瓦的音乐会,另一次是肖邦诞辰200周年时在上海听的有来自波兰文化名城的乐团——波兰弗罗茨瓦夫(WRATISLAVIA)室内乐团和青年钢琴家王思韵带来的“原味肖邦”音乐会。


朗朗的那次音乐会之旅是难忘的,那也只是我第二次去现场听音乐会(第一次是两天前同样在中山音乐厅由杜伊斯堡交响乐团带来的演出,指挥达灵顿、钢琴独奏玛丽科娃都并不出名,上半场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还是很好的,下半场的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差点把我听睡着了......囧,不过最后返场还是挺欢乐的),由于经验不足和本来就抱着一定要看一看朗朗的现场,我被黄牛坑了三倍的票价,这样血的教训必须记忆深刻啊!然后座位还行,二楼中间偏左的位置,看得到钢琴家的手,嗯我比较在意的就是这个了,在右边整个钢琴家都被挡在后面的感觉可不怎好。然后假装吐槽一下中山音乐厅的环境吧,也许是因为朗朗这样的大热门吸引了一些门外汉,各种讲话、手机铃声、乐章间的鼓掌、拍照啥的一应俱全,最搞笑的是开场序曲演奏的时候一阵子的Windows开机声,于是我看到一位手持笔记本电脑打算写现场乐评滴哥们.....拜托用电脑也插个耳机吧?你看果断被工作人员发现命令其关机鸟......


至于朗朗的肖邦第一钢协给我的印象其实蛮奇怪的,动作上朗朗并没有怎么夸张(虽然穿的很潮),但是音乐上的处理当时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很别扭,但又说不上有什么问题,也许还是朗朗在一些地方想凸显一下他的个性吧?记得看爱乐上有一篇文章说朗朗有时候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把一首平淡的曲子弹得非常热闹,但是处理一首本就绝佳的作品时他的添油加醋就未免多余了。也许是这样吧,肖邦的这首协奏曲本身就实在很优美了,以至于我听许多演奏都只觉得异常陶醉而根本体会不出各个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别优劣了。当然那天音乐会下半场的曲目更为震撼,迪图瓦大湿带来了一首斯特拉文斯基“臭名昭著”的《春之祭》。对于之前没怎么听过斯特拉文斯基的我来说这部作品着实“太刺激了!”,嗯用今天的话说我也算是“吓尿了”吧......全曲终了我都久久反应不过来,而迪图瓦大湿木有返场的行为也被我认为是理所应当,因为春之祭这样震撼的作品过后再来个茉莉花啥的讨好观众的小品就是画蛇添足嘛。不过当然我也猜测迪图瓦先生对于中山音乐厅的气氛不太满意,毕竟大家都是看朗朗来的外行么,于是就木有返场鸟。


嗯故事还木有结束,演出过后我跑到音乐厅后门,希望能见上朗朗一面,结果还真让我碰上啦!额,等等,你妹的我匆忙间那天忘了带相机也木有带笔和纸,眼看着两个妹纸愉快滴找朗朗合影成功,而我就在那里不知所措。我听朗朗和一人交谈,那人道“你也辛苦了,明天还要去上海那边一圈再回来,到时候......”我琢磨莫非这是朗朗的经纪人么?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我终于一咬牙上去搭讪,额,(对朗朗)“我能和你聊两句么?”我想问他今天迪图瓦大师是不是很不高兴,朗朗有没有听下半场的曲目,他又如何看待春之祭这部作品...可以说得很多,比如他下一步的演出计划和录音计划之类,但他终于还是木有给我机会。朗朗显然也很意外,愣了一下然后对我说了句“不好意思”,随后不久他就要坐车离开了,临走他又说了一遍不好意思,其实估计他是会满足我合影或是签名的要求的,可是唠嗑嘛,楼主不靠谱啊!!!(特么我第一次追星就这么失败鸟)后来某天在央视上看节目,赫然发现那个被我当做经纪人的中年男子赫然是中国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于隆先生,我擦我找块豆腐撞死好么,之前听于隆的唱片还那么high真人的木有人出来!!!


最后唠叨一点关于版本推荐之类的。最近挺喜欢齐弗拉的版本的,看过李云迪当年肖邦比赛的DVD,印象也不错。至于齐默尔曼和阿格里奇,估计也不用我多推荐了,公认的名版了吧。

这回介绍一首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嗯......其实我介绍的都会是我喜欢的作品......这首有什么特殊之处吗?好像也没有,只是我在某一段时间特别迷恋吧,那时候我正在暗恋我的英语老师,这首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感觉啦。嗯有人猜出来结果么?


肖邦 第一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


[quote]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共3个乐章:



  1.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quote]


一般来说你很难拒绝肖邦,就像莫扎特和老柴一样,他们的作品总是充满了迷人的旋律,觉得贝多芬巴赫们不够平易近人的同学们大可以从这几位作为古典音乐的敲门砖。


最初对古典音乐有好感是初中时听老爸买的磁带,老柴的《天鹅湖》,但真正开始自己买唱片系统的听古典音乐是在大学阶段(高中一直是听New Age,没准哪天开一个New Age音乐的楼回忆回忆我逝去的青春,lol),那时候读了本古典音乐入门类的书籍就开始淘碟,结果“出师不利”选择了一张法国小提琴奏鸣曲专辑,完全听不进去啊,随后买到的一张带有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和1812序曲的专辑带给了许多温暖,可以说坚定了我滴尝试古典音乐的信心。嗯不过那张唱片算是三无产品,除了作品名以外连乐团、指挥、独奏的信息都木有,今天看来我肿么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哩!于是接下来的这张唱片就算是我滴骄傲啦,一张正版唱片(新华书店买滴,就权当是正版吧,反正当年我是这么想的)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


这张RCA出品的由Emanuel Ax演奏、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演出的唱片在一段时期内就是我的最爱,顺便还让我做出了某种我喜欢某人就像我喜欢肖邦的音乐一样的痴呆类比。同时期一起买的还有一张基辛在卡耐基音乐厅的肖邦专场,但我总是更喜欢肖邦偏长一些的作品,夜曲、圆舞曲、前奏曲们总是嫌不过瘾,还是叙事曲、谐谑曲们更对胃口,自然也包括奏鸣曲以及这里提到的协奏曲了。即便之后听过数个版本之后,这张唱片依旧是我很偏爱的一个,毕竟是我的第一次嘛,那么下面视频里的这个如何呢?





老实说这应该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入门听的版本,弗朗索瓦的弹奏比较非主流......弗朗索瓦算是一位肖邦专家,他的肖邦演奏有意境,有诗意,有才气,有其独特的韵味,当然也有较大的争议,喜爱者奉若神明,厌恶者不屑一顾。他是科尔托最好的学生,但他和科尔托的肖邦有很大的不同,有评论说他们之间的区别就象尼采和萨特的不同一样,一位是浪漫的哲学,一位是哲学的浪漫。这部协奏曲算不上是他最好的肖邦演绎,容易给人过于随意的感觉,他把科尔托温软诗意的一面弃置了,而把他散漫无常的一面发挥到极致,特别是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显得略微沉重而拖沓,本该快速的连接部也加进了过多的犹豫和思索,在副部主题出来时又明显加快了速度,显得非常随意。整个第一乐章都透着阵发性的不安与冲动。而二、三乐章也不同于大多数钢琴家弹的那么浓烈激情,弗朗索瓦弹得比较清淡,节奏非常敏锐和有弹性,音色也很晶莹透亮,音乐变得鲜明而生动,法国式的纤巧超脱和优雅飘逸都尽显无遗。总体来说这是具有强烈个性的演奏,但是谁不喜欢张扬点个性呢?





说起来我在有限的现场音乐会体验中已经两次遇到这首肖邦第一钢协了,一次是07年北京中山音乐厅特意去听的朗朗和迪图瓦的音乐会,另一次是肖邦诞辰200周年时在上海听的有来自波兰文化名城的乐团——波兰弗罗茨瓦夫(WRATISLAVIA)室内乐团和青年钢琴家王思韵带来的“原味肖邦”音乐会。


朗朗的那次音乐会之旅是难忘的,那也只是我第二次去现场听音乐会(第一次是两天前同样在中山音乐厅由杜伊斯堡交响乐团带来的演出,指挥达灵顿、钢琴独奏玛丽科娃都并不出名,上半场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还是很好的,下半场的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差点把我听睡着了......囧,不过最后返场还是挺欢乐的),由于经验不足和本来就抱着一定要看一看朗朗的现场,我被黄牛坑了三倍的票价,这样血的教训必须记忆深刻啊!然后座位还行,二楼中间偏左的位置,看得到钢琴家的手,嗯我比较在意的就是这个了,在右边整个钢琴家都被挡在后面的感觉可不怎好。然后假装吐槽一下中山音乐厅的环境吧,也许是因为朗朗这样的大热门吸引了一些门外汉,各种讲话、手机铃声、乐章间的鼓掌、拍照啥的一应俱全,最搞笑的是开场序曲演奏的时候一阵子的Windows开机声,于是我看到一位手持笔记本电脑打算写现场乐评滴哥们.....拜托用电脑也插个耳机吧?你看果断被工作人员发现命令其关机鸟......


至于朗朗的肖邦第一钢协给我的印象其实蛮奇怪的,动作上朗朗并没有怎么夸张(虽然穿的很潮),但是音乐上的处理当时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很别扭,但又说不上有什么问题,也许还是朗朗在一些地方想凸显一下他的个性吧?记得看爱乐上有一篇文章说朗朗有时候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把一首平淡的曲子弹得非常热闹,但是处理一首本就绝佳的作品时他的添油加醋就未免多余了。也许是这样吧,肖邦的这首协奏曲本身就实在很优美了,以至于我听许多演奏都只觉得异常陶醉而根本体会不出各个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别优劣了。当然那天音乐会下半场的曲目更为震撼,迪图瓦大湿带来了一首斯特拉文斯基“臭名昭著”的《春之祭》。对于之前没怎么听过斯特拉文斯基的我来说这部作品着实“太刺激了!”,嗯用今天的话说我也算是“吓尿了”吧......全曲终了我都久久反应不过来,而迪图瓦大湿木有返场的行为也被我认为是理所应当,因为春之祭这样震撼的作品过后再来个茉莉花啥的讨好观众的小品就是画蛇添足嘛。不过当然我也猜测迪图瓦先生对于中山音乐厅的气氛不太满意,毕竟大家都是看朗朗来的外行么,于是就木有返场鸟。


嗯故事还木有结束,演出过后我跑到音乐厅后门,希望能见上朗朗一面,结果还真让我碰上啦!额,等等,你妹的我匆忙间那天忘了带相机也木有带笔和纸,眼看着两个妹纸愉快滴找朗朗合影成功,而我就在那里不知所措。我听朗朗和一人交谈,那人道“你也辛苦了,明天还要去上海那边一圈再回来,到时候......”我琢磨莫非这是朗朗的经纪人么?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我终于一咬牙上去搭讪,额,(对朗朗)“我能和你聊两句么?”我想问他今天迪图瓦大师是不是很不高兴,朗朗有没有听下半场的曲目,他又如何看待春之祭这部作品...可以说得很多,比如他下一步的演出计划和录音计划之类,但他终于还是木有给我机会。朗朗显然也很意外,愣了一下然后对我说了句“不好意思”,随后不久他就要坐车离开了,临走他又说了一遍不好意思,其实估计他是会满足我合影或是签名的要求的,可是唠嗑嘛,楼主不靠谱啊!!!(特么我第一次追星就这么失败鸟)后来某天在央视上看节目,赫然发现那个被我当做经纪人的中年男子赫然是中国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于隆先生,我擦我找块豆腐撞死好么,之前听于隆的唱片还那么high真人的木有人出来!!!


最后唠叨一点关于版本推荐之类的。最近挺喜欢齐弗拉的版本的,看过李云迪当年肖邦比赛的DVD,印象也不错。至于齐默尔曼和阿格里奇,估计也不用我多推荐了,公认的名版了吧。

亮了(0)
回复
果然是朱里尼指挥老霍演奏的视频么...老霍在后面整蛊作怪的那个...233
果然是朱里尼指挥老霍演奏的视频么...老霍在后面整蛊作怪的那个...233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5楼 @滑落 发表的[/b]:
果然是朱里尼指挥老霍演奏的视频么...老霍在后面整蛊作怪的那个...233[/quote]
唉现在真是,很多东西网上一搜就有了
当年自己费劲巴拉的四处淘碟淘DVD的,当年搞到老霍的时候不知道多兴奋呢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古典这块还是好多东西网上不太好找的
[quote][b]引用5楼 @滑落 发表的[/b]:
果然是朱里尼指挥老霍演奏的视频么...老霍在后面整蛊作怪的那个...233[/quote]
唉现在真是,很多东西网上一搜就有了
当年自己费劲巴拉的四处淘碟淘DVD的,当年搞到老霍的时候不知道多兴奋呢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古典这块还是好多东西网上不太好找的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6楼 @ItTakes5 发表的[/b]:


唉现在真是,很多东西网上一搜就有了
当年自己费劲巴拉的四处淘碟淘DVD的,当年搞到老霍的时候不知道多兴奋呢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古典这块还是好多东西网上不太好找的[/quote]


这套里面就有那个视频,2CD+1DVD




还有这盒,网上已经有下载了=w=





[quote][b]引用6楼 @ItTakes5 发表的[/b]:


唉现在真是,很多东西网上一搜就有了
当年自己费劲巴拉的四处淘碟淘DVD的,当年搞到老霍的时候不知道多兴奋呢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古典这块还是好多东西网上不太好找的[/quote]


这套里面就有那个视频,2CD+1DVD




还有这盒,网上已经有下载了=w=





亮了(0)
回复

就在我琢磨先推介贝多芬的哪首钢协更好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协奏曲”的大楼而不是“钢协”的大楼,那么似乎还是穿插一些其他的形式比较好吧。


伦敦奥运会刚刚结束,那么来一点英国音乐应应景好了。没错,一说英国音乐那就是埃尔加了!反正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LZ和沃恩威廉姆斯、德留斯、普赛尔们不熟,至于亨德尔嘛总是先不把他当成英国人.......),一说埃尔加我的第一反应必须就是.......额,等等,是威仪堂堂进行曲和谜语主题变奏曲?那不是协奏曲啊!不过近乎第一反应与此同时还会出现的,就是杜普雷了(等等,这也不是协奏曲啊?嗯嗯,只能说懂的人自然会懂.......)






[quote]


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E小调,op.85)完成于1919年,同年10月26日由沙尔蒙德主奏大提琴与作曲家本人担任乐队指挥的首演似乎并不太成功,反应冷淡。但后来经作曲家的好友,女大提琴家比亚特丽丝·哈里逊大力宣传并不断演出,才逐渐赢得人们的赞赏。而真正使人们承认其不朽价值的,则是经西班牙大提琴大师卡萨尔斯的杰出演奏,才终于使这部作品名扬四海,并确立其可与舒曼及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相媲美的经典地位(在埃尔加创作大提琴协奏曲之前,大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不多,还属于冷门体裁。在古典主义时代,除了海顿写过几部外,莫扎特与贝多芬都不曾作过大提琴协奏曲;尔后的浪漫主义时期,大作曲家中也只有舒曼及德沃夏克写出了堪称典范的两部。而德沃夏克的那部,也许正是激发埃尔加创作大提琴协奏曲的原动力与范本)。埃尔加的这部协奏曲既是20世纪第一部成功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英国音乐史上此种体裁的开山之作。但它又是埃尔加的压卷之作,因为完成这部作品后的次年,作曲家的爱妻艾丽丝去世,丧偶之痛使作曲家不再有心思作曲。埃尔加写作这部协奏曲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而战争给他留下的阴影则依然挥之不去;加之年老多病,事业不顺(进入20世纪后,他的一些重要作品都得不到好评),经济困窘,以及老朋友的相继去世,都使他内心感到凄凉孤寂。在创作该曲时,埃尔加的创造活力虽没有完全丧失,但毕竟年事已高,灵感的激发已属回光返照。因而这首协奏曲在总体上,充满迟暮的苍凉气息和怀旧的伤感,而这也恰恰成就了它特有的深沉之美。


这部协奏曲不是常规三个乐章的格局,而是由四个连续演奏的乐章组成。全曲的整体布局具有回旋特性。最初,作为引子的大提琴独奏宣叙性主题以各种姿态贯穿于各乐章,恰如回旋曲式中一再出现的叠部。这种处理手法也使全曲带有幻想曲的性格,与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抒情乐思以及非常个人化的带有自传性怀旧的音乐构思十分贴切。第一乐章由慢板的独奏引子开始,随后进入中板,曲式不是常规的奏鸣曲式,而只是一个简单的三部曲式。主要主题以一个略带忧郁表情的音调动机连续往下作六度模进铺陈而成,仿佛将心中块垒沉入深渊,那种深切的伤感之情,感人肺腑。乐章中间部分的旋律甜美流动,如爱的倾吐,也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第二乐章为较快的快板,具有谐谑曲的体裁特性。乐章仍以宣叙性的序奏主题开始,作为与第一乐章的衔接,随后进入正题。音乐轻盈如风,大提琴快速飞翔的技巧十分引人人胜。第三乐章为慢板,是一首深刻动人的悲歌。著名的埃尔加研究专家M.肯尼迪称它为“一首埋藏在深处的使人落泪的哀歌”。大提琴上的悠长旋律连绵不绝,肃穆端庄,表情深邃。终乐章系快板,本身也是一个回旋曲。主要主题颇具生气,但在快速跃动的韵律中仍潜藏着一种{周怅之情。在乐章后部,音乐经过充分展开后引出一段缓板,终于将那种隐匿的伤感升华为深刻的人生感慨,非常感人。在这个乐章中,前面各乐章的素材纷纷重现,如回眸人生,往事历历。全曲最后在急板中戛然而止,如快刀斩乱麻将一切了断,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绪和回味。


[/quote]


关于这首曲子和杰奎琳-杜普雷之间的神秘联系LZ表示说不清也道不明,对于杜普雷的身世LZ也表示虽然基本知道但还是说不清楚的感觉,毕竟百度谷歌神马的比LZ的介绍更系统更靠谱。我所能说的只是我对于杜普雷的迷信,我坚信她在用自己的灵魂演奏这首乐曲,在用自己的生命拉着她心爱的大提琴,所以她就是最棒的埃尔加演绎者,或者说这首曲子便是为她而生一般。


关于杰奎琳杜普雷,如今我没法再说更多了,只能说曾经她让我如此的着迷和如此的哀伤,现在我虽然回不到过去的生活也找不回曾经的感觉了,但一直以来有过她的音乐陪伴着我,不失为一种幸运,那种独特的体验也许只有聆听过的人才会体会到吧。


引用一段别人的乐评[quote]


一般来说,大提琴的唱片,比起小提琴来说少的可怜。但是在有限的几部大提琴协奏曲曲目里,却有二首我最喜欢的曲子,一首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另一首就是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而喜欢埃乐加完全是因为杜普蕾的缘故。


大提琴,这种极富男人阳刚之气的乐器,一直是男人们的专属,像吉萨尔斯、费尔曼、托特里埃、傅里叶、罗斯特洛波维奇、马友友等如雷贯耳的大提琴演奏家无一不是男性。女性大提琴家少之又少,而有个性、有创见的女性大提琴家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杜普蕾却是例外。作为托特里埃和罗斯特波洛维奇的学生,却没有笼罩在老师的光环下面,而是走出一条新路,那就是全身心投入,饱满的激情与充满力和美的表现,这一切都体现在她演绎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中。


这支曲子是埃尔加献给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作曲家毕一生之力创作的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爱尔加献给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鹅之歌”。整支曲子情感起伏很大,真挚,同时又充满哲思,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很难掌握,因此演来难度颇大。在这张唱片里,杜普蕾也用尽了一生的才华,演绎了这首千古绝唱。我几乎毫不犹豫地把它列为此曲目的首选。我曾经听过这支曲子的很多版本,卡萨尔斯在EMI的版本,琴声质朴,文化底蕴深厚,但却有些暮气,罗斯特洛波维奇在EMI的录音, 压抑又充满激情,但却极富夸张,马友友在CBS的版本,抒情,优美,但却有些贵族气,不是特别投入,只有杜普蕾是全身心投入,甚至有些奋不顾身,既充满朝气,又不是女性的细腻表情,但并不是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情感,显得颇有大度。实际上听她的演奏,那些所有的技巧、音色,音准等在其巨大感染力面前,消失的无影无踪。从录音上说,这张唱片可以说是EMI公司录音的最高成就之一。大提琴质感非常好,音色超卓,泛音很美,再加上巴比罗利的坚强有力,富有激情的烘托,使整个音场宽广宏大。在慢板乐章中与杜普蕾一唱一和,互诉衷肠,极具感染力。另外这张唱片中还有英国著名歌唱家贝克演唱的“海景”,同样是精彩万分的演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张唱片的封套,一般来说,几大唱片公司非常注重自己的企业形象标志,像DG的黄色,DECCA的蓝色,而“EMI”则是以红色为基调的。但是这张唱片却出人意料的是以白色为基调的,我想这同样是唱片公司的一种深意蕴含其中。不能忽视的是EMI公司的正价盘,与同一唱片的中价盘,廉价盘,差距非常大,这张唱片曾分别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过。我曾经把它与杜普蕾的双张精选(中价)及杜普蕾六张全集(廉价)的同一曲目版本比较过,中价盘和廉价盘的声音差了许多,特别是大提琴温暖的音色失去了光泽,显得发暗,那些注重录音品质的发烧友,不可不察。因为这张唱片缘故使我喜欢上了杜普蕾和她的唱片。


[/quote]


当然其实这首曲子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秀演绎,只不过杜普雷对于这首曲子的推动意义超出了演奏本身吧,其他的著名版本大家还可以去听马友友、老罗等人的演奏。在这里我们不妨欣赏一下中国的优秀大提琴家王健的风采!!!





顺便夹杂一点私货,贴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冷门曲目,杜普雷演奏的Monn大提琴协奏曲(记得这个曲子当初听王健的版本就真的感觉完全不如杜普雷,也许是我对古乐化的处理不太习惯,或者说我更喜欢浪漫化情感化的演奏吧)






就在我琢磨先推介贝多芬的哪首钢协更好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协奏曲”的大楼而不是“钢协”的大楼,那么似乎还是穿插一些其他的形式比较好吧。


伦敦奥运会刚刚结束,那么来一点英国音乐应应景好了。没错,一说英国音乐那就是埃尔加了!反正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LZ和沃恩威廉姆斯、德留斯、普赛尔们不熟,至于亨德尔嘛总是先不把他当成英国人.......),一说埃尔加我的第一反应必须就是.......额,等等,是威仪堂堂进行曲和谜语主题变奏曲?那不是协奏曲啊!不过近乎第一反应与此同时还会出现的,就是杜普雷了(等等,这也不是协奏曲啊?嗯嗯,只能说懂的人自然会懂.......)






[quote]


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E小调,op.85)完成于1919年,同年10月26日由沙尔蒙德主奏大提琴与作曲家本人担任乐队指挥的首演似乎并不太成功,反应冷淡。但后来经作曲家的好友,女大提琴家比亚特丽丝·哈里逊大力宣传并不断演出,才逐渐赢得人们的赞赏。而真正使人们承认其不朽价值的,则是经西班牙大提琴大师卡萨尔斯的杰出演奏,才终于使这部作品名扬四海,并确立其可与舒曼及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相媲美的经典地位(在埃尔加创作大提琴协奏曲之前,大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不多,还属于冷门体裁。在古典主义时代,除了海顿写过几部外,莫扎特与贝多芬都不曾作过大提琴协奏曲;尔后的浪漫主义时期,大作曲家中也只有舒曼及德沃夏克写出了堪称典范的两部。而德沃夏克的那部,也许正是激发埃尔加创作大提琴协奏曲的原动力与范本)。埃尔加的这部协奏曲既是20世纪第一部成功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英国音乐史上此种体裁的开山之作。但它又是埃尔加的压卷之作,因为完成这部作品后的次年,作曲家的爱妻艾丽丝去世,丧偶之痛使作曲家不再有心思作曲。埃尔加写作这部协奏曲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而战争给他留下的阴影则依然挥之不去;加之年老多病,事业不顺(进入20世纪后,他的一些重要作品都得不到好评),经济困窘,以及老朋友的相继去世,都使他内心感到凄凉孤寂。在创作该曲时,埃尔加的创造活力虽没有完全丧失,但毕竟年事已高,灵感的激发已属回光返照。因而这首协奏曲在总体上,充满迟暮的苍凉气息和怀旧的伤感,而这也恰恰成就了它特有的深沉之美。


这部协奏曲不是常规三个乐章的格局,而是由四个连续演奏的乐章组成。全曲的整体布局具有回旋特性。最初,作为引子的大提琴独奏宣叙性主题以各种姿态贯穿于各乐章,恰如回旋曲式中一再出现的叠部。这种处理手法也使全曲带有幻想曲的性格,与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抒情乐思以及非常个人化的带有自传性怀旧的音乐构思十分贴切。第一乐章由慢板的独奏引子开始,随后进入中板,曲式不是常规的奏鸣曲式,而只是一个简单的三部曲式。主要主题以一个略带忧郁表情的音调动机连续往下作六度模进铺陈而成,仿佛将心中块垒沉入深渊,那种深切的伤感之情,感人肺腑。乐章中间部分的旋律甜美流动,如爱的倾吐,也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第二乐章为较快的快板,具有谐谑曲的体裁特性。乐章仍以宣叙性的序奏主题开始,作为与第一乐章的衔接,随后进入正题。音乐轻盈如风,大提琴快速飞翔的技巧十分引人人胜。第三乐章为慢板,是一首深刻动人的悲歌。著名的埃尔加研究专家M.肯尼迪称它为“一首埋藏在深处的使人落泪的哀歌”。大提琴上的悠长旋律连绵不绝,肃穆端庄,表情深邃。终乐章系快板,本身也是一个回旋曲。主要主题颇具生气,但在快速跃动的韵律中仍潜藏着一种{周怅之情。在乐章后部,音乐经过充分展开后引出一段缓板,终于将那种隐匿的伤感升华为深刻的人生感慨,非常感人。在这个乐章中,前面各乐章的素材纷纷重现,如回眸人生,往事历历。全曲最后在急板中戛然而止,如快刀斩乱麻将一切了断,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绪和回味。


[/quote]


关于这首曲子和杰奎琳-杜普雷之间的神秘联系LZ表示说不清也道不明,对于杜普雷的身世LZ也表示虽然基本知道但还是说不清楚的感觉,毕竟百度谷歌神马的比LZ的介绍更系统更靠谱。我所能说的只是我对于杜普雷的迷信,我坚信她在用自己的灵魂演奏这首乐曲,在用自己的生命拉着她心爱的大提琴,所以她就是最棒的埃尔加演绎者,或者说这首曲子便是为她而生一般。


关于杰奎琳杜普雷,如今我没法再说更多了,只能说曾经她让我如此的着迷和如此的哀伤,现在我虽然回不到过去的生活也找不回曾经的感觉了,但一直以来有过她的音乐陪伴着我,不失为一种幸运,那种独特的体验也许只有聆听过的人才会体会到吧。


引用一段别人的乐评[quote]


一般来说,大提琴的唱片,比起小提琴来说少的可怜。但是在有限的几部大提琴协奏曲曲目里,却有二首我最喜欢的曲子,一首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另一首就是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而喜欢埃乐加完全是因为杜普蕾的缘故。


大提琴,这种极富男人阳刚之气的乐器,一直是男人们的专属,像吉萨尔斯、费尔曼、托特里埃、傅里叶、罗斯特洛波维奇、马友友等如雷贯耳的大提琴演奏家无一不是男性。女性大提琴家少之又少,而有个性、有创见的女性大提琴家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杜普蕾却是例外。作为托特里埃和罗斯特波洛维奇的学生,却没有笼罩在老师的光环下面,而是走出一条新路,那就是全身心投入,饱满的激情与充满力和美的表现,这一切都体现在她演绎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中。


这支曲子是埃尔加献给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作曲家毕一生之力创作的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爱尔加献给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鹅之歌”。整支曲子情感起伏很大,真挚,同时又充满哲思,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很难掌握,因此演来难度颇大。在这张唱片里,杜普蕾也用尽了一生的才华,演绎了这首千古绝唱。我几乎毫不犹豫地把它列为此曲目的首选。我曾经听过这支曲子的很多版本,卡萨尔斯在EMI的版本,琴声质朴,文化底蕴深厚,但却有些暮气,罗斯特洛波维奇在EMI的录音, 压抑又充满激情,但却极富夸张,马友友在CBS的版本,抒情,优美,但却有些贵族气,不是特别投入,只有杜普蕾是全身心投入,甚至有些奋不顾身,既充满朝气,又不是女性的细腻表情,但并不是没有节制的放纵自己情感,显得颇有大度。实际上听她的演奏,那些所有的技巧、音色,音准等在其巨大感染力面前,消失的无影无踪。从录音上说,这张唱片可以说是EMI公司录音的最高成就之一。大提琴质感非常好,音色超卓,泛音很美,再加上巴比罗利的坚强有力,富有激情的烘托,使整个音场宽广宏大。在慢板乐章中与杜普蕾一唱一和,互诉衷肠,极具感染力。另外这张唱片中还有英国著名歌唱家贝克演唱的“海景”,同样是精彩万分的演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张唱片的封套,一般来说,几大唱片公司非常注重自己的企业形象标志,像DG的黄色,DECCA的蓝色,而“EMI”则是以红色为基调的。但是这张唱片却出人意料的是以白色为基调的,我想这同样是唱片公司的一种深意蕴含其中。不能忽视的是EMI公司的正价盘,与同一唱片的中价盘,廉价盘,差距非常大,这张唱片曾分别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过。我曾经把它与杜普蕾的双张精选(中价)及杜普蕾六张全集(廉价)的同一曲目版本比较过,中价盘和廉价盘的声音差了许多,特别是大提琴温暖的音色失去了光泽,显得发暗,那些注重录音品质的发烧友,不可不察。因为这张唱片缘故使我喜欢上了杜普蕾和她的唱片。


[/quote]


当然其实这首曲子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秀演绎,只不过杜普雷对于这首曲子的推动意义超出了演奏本身吧,其他的著名版本大家还可以去听马友友、老罗等人的演奏。在这里我们不妨欣赏一下中国的优秀大提琴家王健的风采!!!





顺便夹杂一点私货,贴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冷门曲目,杜普雷演奏的Monn大提琴协奏曲(记得这个曲子当初听王健的版本就真的感觉完全不如杜普雷,也许是我对古乐化的处理不太习惯,或者说我更喜欢浪漫化情感化的演奏吧)






亮了(0)
回复
Re:大家一起来听“协奏曲”
虎扑游戏中心
步行街主干道最热帖
电车真的省钱吗?
张元英再现神级转圈,啥时候中国娱乐圈能出个这种火遍全球的明星?
父母都不会粤语的小孩在广州出生长大,这样的小孩会不会粤语?
一个亿存银行是什么体验
百看不厌经典系列港片:刘德华吴倩莲“天若有情”。你看过没有?
孙子向民警举报爷爷在菜地种“罂粟”,民警到现场一看:这是虞美人!
一个女生随意的出手就已经是两个男生的极限,随便拿捏啊,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怎么玩?
恶犬发狂乱咬,民警一枪击毙
这狗狗很通人性啊,感觉就是不会说话而已了
江西男生对彩礼现身说法,彩礼自己赚,江西姑娘自己守护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