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支国家队展开“体能大比武”。
两份“体能大比武”的成绩公示,带来了一些争议和讨论。
9月9日,中国田径协会在官网公布了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获得参赛资格的名单。除了因伤缺席的苏炳添和放弃体能测试的巩立姣,包括里约奥运会三级跳铜牌得主董斌、全国锦标赛400米冠军吴磊以及U18田径世锦赛女子跳远冠军龚璐颖在内的众多国内名将,都无缘疫情之后国内最重要的田径赛事。
缺席的原因并非伤病也不是专项竞技成绩不够,而是他们在“体能大比武”中没有达标。
于是,那个曾经在网络上被持续热议的话题再次被讨论,“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体能成绩到底有多重要?”
“体能很重要,训练体能也确实让运动员在一些方面有所提高。”面对质疑,多位一线教练对澎湃新闻记者做出了相似的回答,“但是将体能成绩作为判断竞赛资格的依据和标准,有一些不妥。”体能作为“唯一依据”,合理吗?
对于长时间没有比赛安排的田径运动员来说,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全国竞走锦标赛检验训练成果和测试个人能力的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一份“体能大比武”的成绩公示,却成为那道横亘在高水平运动员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
仔细翻看公示在中国田径协会官网上的两份成绩单,没能迈过体能门槛的名将有男子100米全运会季军徐海洋、青运会百米冠军李泽洋、全国锦标赛百米冠军杨洋;200米有青运会冠军隋高飞;400米有全运会季军吴宇昂、全国锦标赛冠军吴磊,三级跳有奥运会季军、全运会冠军董斌。
女子选手方面,“00后”两大短跑新星李贺、李玉婷均无缘100米、200米;17岁跳高新锐陆佳雯,个人最好成绩1米90,也无缘全国锦标赛;此外,国家队跳远名将陆敏佳,以及跳远新星龚璐颖均因体能不达标而落榜。
据国内媒体统计,共有接近20名各项目中竞赛成绩位列前3名的优秀选手因为没有通过这场“体能大比武”,失去了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机会。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这次田径项目的体能大比武内容包含了深蹲最大力量、卧推最大力量、30米冲刺、引体向上、垂直纵跳、体脂百分比(统一选择BMI)、腹肌耐力、背肌耐力、坐位体前屈和3000米跑。
按照中国田径协会规定,入围参加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竞走锦标赛的运动员,只有参加体能大比武后方可参赛。
更重要的是,体能成绩成为了获得锦标赛参赛资格的唯一依据——根据体能成绩,同项目运动员进行排名后,将按照锦标赛各项参赛名额划定锦标赛参赛资格。
这也是外界舆论质疑的焦点之一——体能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合理吗?
“体能测试应作为训练上的指导,为专项服务,那是肯定没错,但是如果要跟竞赛结合,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那就有一些矛盾。”一位不愿具名的一线田径教练向澎湃新闻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作为一名资深教练,他曾经带出过多名“国字号选手”,面对用体能作为参赛资格的批判标准,他持保留意见。
“亚运会或者奥运会的竞赛规则里,也没有体能这一条。如果体能足够优秀,但是竞技成绩都达不到奥运参赛资格,那怎么办?”
另据其他教练透露,过去几个月时间,每个月都有体能项目的测试,不少运动员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应对“大比武”之上。
有些运动员此前就因为比赛或者训练,身体存在劳损或者伤病,不太适合某些体能项目,比如3000米长跑有可能造成某些短跑选手的“老伤”出现酸痛。
但根据规定,也没有其他替代项目可以调整——为了争取参赛资格坚持训练和测试,反而对伤病恢复造成影响。
前中国跳水队队员李世鑫就在社交媒体表示,项目与项目之间所需要的特长肌肉类型不同,“有些测试的及格线,A项目选手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但B项目选手玩命都不可能达到。”练体能,有错吗?
其实,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抓体能、补短板、争标兵”的要求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
在国内搜索引擎里键入“体能大比武”,页面上立刻就会跳出接近10000条相关新闻,从羽毛球、排球,再到举重、跆拳道、击剑、摔跤、游泳、射箭、拳击、射击、水上和体操这些夏季奥运会项目,几乎所有的专业运动队都在参与这场“比武”。
那么,体能真的如此重要吗?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丁东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给出这样的解释,“体能就是赛场的入场券,是事关能否打赢比赛的基础工程。”
不过,在体能和竞技成绩之间,急需找到平衡。
以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参赛资格的公示名单为例,100米项目里,10秒28的徐海洋、10秒35的杨洋和10秒36的黄智健都没有排进体能测试的前16位。
不仅如此,一位相关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今年跑出10秒18的四川19岁小将何宇鸿,体测成绩还不满60分,也没有最终出现在公示名单上。
而获得全国锦标赛参赛资格的运动员里,除了谢震业、许周政、梁劲生和吴智强是在10秒到10秒10区间,其余选手的最好成绩都是在10秒40到10秒50的区间。
“体能训练促进项目提高是没有错的。”另一位田径队“国字号”教练和澎湃新闻记者肯定了体能训练的思路与方向,“不过,怎么通过体能促进专项训练,还有每项体能测试评判标准和打分的合理性,还是需要更多的研究。”
的确,对于专项运动员来说,并不是每个项目都可以轻易达标的。
举例而言,以爆发力为主的田赛项目,由于肌肉和力量训练较大,包括坐位体前屈和3000米跑的有氧耐力,可能都是不小的挑战。
巩立姣此前就在谈到体能训练中最大的挑战时表示:“跑、跳训练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个挑战吧,上个月我的体能测试总成绩是68分,下次再测试,成绩肯定会有提高的。”
然而,在最终的公示名单里,巩立姣的测试结果是“放弃”……
而谢震业和许周政在体脂百分比这一项上都是0分,或许以某一标准为量度,这两位短跑国家队成员的体脂没有达标,但是在需要极限爆发力的短跑项目上,将体脂保持在某一个适合比赛的标准远比测试成绩来得重要。
两位选手在这个体脂测试上的“0分”,不能代表他们的实战水平,但他们却有可能因为这个0分,而错过今年可能唯一一场全国性的比赛。体能应该为训练服务,为运动员服务
据相关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国家体育总局很早就建立了相关体能专家组,“这个专家组里包括了一些学校的相关专家和教授,也有体科所的专家,所以是具备足够专业性的,而且设置的项目也不是只针对田径,其他每个项目都有一套完整的测试标准。”
去年10月,当17支国家队共323名运动员,集结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田径场,展开了2019年夏季项目国家队体能大比武时,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研究员闫琪就曾经在采访中表示:
“这些涵盖了基础体能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稳定、平衡等各方面,既具有普适性,也有一定趣味性,同时都是相对安全的项目,让运动员能够普遍参与其中。”
事实上,当谢震业在半个多月前来到上海参加2020年中国田协训练基地特许赛第4站的时候,他就聊起了体能训练对他的重要性,以及强化体能所带来的变化。
“对我来说,现在确实更多是体能方面的储备,因为要跑多枪,体能的分配是重点。”
而在此之前,包括羽毛球男双世界冠军刘雨辰和游泳项目的多位国家队员都曾表示,“体能非常关键,我们在场上拼的就是速度、精力、能力,而这些都要靠体能支撑。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我的体能在某些项目上有一定提高。”
不过,体能训练在整体训练中的权重占了多少,可能确实像一些教练所说,“需要多做一些研究”。
“我们要有‘体能优先’的意识,国家队队员在大半年时间里,丢下专项,主攻体能,我们省队有什么不可以?”这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占旭刚在接受《中国体育报》采访时的一番话,这篇报道也被转载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官网上。
从话里能够感受到占旭刚决定“狠抓体能”的决心,但是“大半年时间丢下专项”,是否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技术能力有影响?
“体能应该为训练服务,为运动员服务。”几位接受采访的教练都说出了类似的感慨,对于增强体能,大部分教练都没有意见,但是体能成为参赛“唯一依据”,就有待商榷。
对于体能训练,中国体育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毕竟体能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但在这份基础之上,还需要多一些人性化和细节考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354547685624447074?_wb_client_=1
各支国家队展开“体能大比武”。
两份“体能大比武”的成绩公示,带来了一些争议和讨论。
9月9日,中国田径协会在官网公布了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获得参赛资格的名单。除了因伤缺席的苏炳添和放弃体能测试的巩立姣,包括里约奥运会三级跳铜牌得主董斌、全国锦标赛400米冠军吴磊以及U18田径世锦赛女子跳远冠军龚璐颖在内的众多国内名将,都无缘疫情之后国内最重要的田径赛事。
缺席的原因并非伤病也不是专项竞技成绩不够,而是他们在“体能大比武”中没有达标。
于是,那个曾经在网络上被持续热议的话题再次被讨论,“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体能成绩到底有多重要?”
“体能很重要,训练体能也确实让运动员在一些方面有所提高。”面对质疑,多位一线教练对澎湃新闻记者做出了相似的回答,“但是将体能成绩作为判断竞赛资格的依据和标准,有一些不妥。”体能作为“唯一依据”,合理吗?
对于长时间没有比赛安排的田径运动员来说,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全国竞走锦标赛检验训练成果和测试个人能力的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一份“体能大比武”的成绩公示,却成为那道横亘在高水平运动员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
仔细翻看公示在中国田径协会官网上的两份成绩单,没能迈过体能门槛的名将有男子100米全运会季军徐海洋、青运会百米冠军李泽洋、全国锦标赛百米冠军杨洋;200米有青运会冠军隋高飞;400米有全运会季军吴宇昂、全国锦标赛冠军吴磊,三级跳有奥运会季军、全运会冠军董斌。
女子选手方面,“00后”两大短跑新星李贺、李玉婷均无缘100米、200米;17岁跳高新锐陆佳雯,个人最好成绩1米90,也无缘全国锦标赛;此外,国家队跳远名将陆敏佳,以及跳远新星龚璐颖均因体能不达标而落榜。
据国内媒体统计,共有接近20名各项目中竞赛成绩位列前3名的优秀选手因为没有通过这场“体能大比武”,失去了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机会。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这次田径项目的体能大比武内容包含了深蹲最大力量、卧推最大力量、30米冲刺、引体向上、垂直纵跳、体脂百分比(统一选择BMI)、腹肌耐力、背肌耐力、坐位体前屈和3000米跑。
按照中国田径协会规定,入围参加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竞走锦标赛的运动员,只有参加体能大比武后方可参赛。
更重要的是,体能成绩成为了获得锦标赛参赛资格的唯一依据——根据体能成绩,同项目运动员进行排名后,将按照锦标赛各项参赛名额划定锦标赛参赛资格。
这也是外界舆论质疑的焦点之一——体能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合理吗?
“体能测试应作为训练上的指导,为专项服务,那是肯定没错,但是如果要跟竞赛结合,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那就有一些矛盾。”一位不愿具名的一线田径教练向澎湃新闻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作为一名资深教练,他曾经带出过多名“国字号选手”,面对用体能作为参赛资格的批判标准,他持保留意见。
“亚运会或者奥运会的竞赛规则里,也没有体能这一条。如果体能足够优秀,但是竞技成绩都达不到奥运参赛资格,那怎么办?”
另据其他教练透露,过去几个月时间,每个月都有体能项目的测试,不少运动员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应对“大比武”之上。
有些运动员此前就因为比赛或者训练,身体存在劳损或者伤病,不太适合某些体能项目,比如3000米长跑有可能造成某些短跑选手的“老伤”出现酸痛。
但根据规定,也没有其他替代项目可以调整——为了争取参赛资格坚持训练和测试,反而对伤病恢复造成影响。
前中国跳水队队员李世鑫就在社交媒体表示,项目与项目之间所需要的特长肌肉类型不同,“有些测试的及格线,A项目选手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但B项目选手玩命都不可能达到。”练体能,有错吗?
其实,国家体育总局提出“抓体能、补短板、争标兵”的要求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
在国内搜索引擎里键入“体能大比武”,页面上立刻就会跳出接近10000条相关新闻,从羽毛球、排球,再到举重、跆拳道、击剑、摔跤、游泳、射箭、拳击、射击、水上和体操这些夏季奥运会项目,几乎所有的专业运动队都在参与这场“比武”。
那么,体能真的如此重要吗?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丁东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给出这样的解释,“体能就是赛场的入场券,是事关能否打赢比赛的基础工程。”
不过,在体能和竞技成绩之间,急需找到平衡。
以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参赛资格的公示名单为例,100米项目里,10秒28的徐海洋、10秒35的杨洋和10秒36的黄智健都没有排进体能测试的前16位。
不仅如此,一位相关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今年跑出10秒18的四川19岁小将何宇鸿,体测成绩还不满60分,也没有最终出现在公示名单上。
而获得全国锦标赛参赛资格的运动员里,除了谢震业、许周政、梁劲生和吴智强是在10秒到10秒10区间,其余选手的最好成绩都是在10秒40到10秒50的区间。
“体能训练促进项目提高是没有错的。”另一位田径队“国字号”教练和澎湃新闻记者肯定了体能训练的思路与方向,“不过,怎么通过体能促进专项训练,还有每项体能测试评判标准和打分的合理性,还是需要更多的研究。”
的确,对于专项运动员来说,并不是每个项目都可以轻易达标的。
举例而言,以爆发力为主的田赛项目,由于肌肉和力量训练较大,包括坐位体前屈和3000米跑的有氧耐力,可能都是不小的挑战。
巩立姣此前就在谈到体能训练中最大的挑战时表示:“跑、跳训练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个挑战吧,上个月我的体能测试总成绩是68分,下次再测试,成绩肯定会有提高的。”
然而,在最终的公示名单里,巩立姣的测试结果是“放弃”……
而谢震业和许周政在体脂百分比这一项上都是0分,或许以某一标准为量度,这两位短跑国家队成员的体脂没有达标,但是在需要极限爆发力的短跑项目上,将体脂保持在某一个适合比赛的标准远比测试成绩来得重要。
两位选手在这个体脂测试上的“0分”,不能代表他们的实战水平,但他们却有可能因为这个0分,而错过今年可能唯一一场全国性的比赛。体能应该为训练服务,为运动员服务
据相关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国家体育总局很早就建立了相关体能专家组,“这个专家组里包括了一些学校的相关专家和教授,也有体科所的专家,所以是具备足够专业性的,而且设置的项目也不是只针对田径,其他每个项目都有一套完整的测试标准。”
去年10月,当17支国家队共323名运动员,集结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田径场,展开了2019年夏季项目国家队体能大比武时,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研究员闫琪就曾经在采访中表示:
“这些涵盖了基础体能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稳定、平衡等各方面,既具有普适性,也有一定趣味性,同时都是相对安全的项目,让运动员能够普遍参与其中。”
事实上,当谢震业在半个多月前来到上海参加2020年中国田协训练基地特许赛第4站的时候,他就聊起了体能训练对他的重要性,以及强化体能所带来的变化。
“对我来说,现在确实更多是体能方面的储备,因为要跑多枪,体能的分配是重点。”
而在此之前,包括羽毛球男双世界冠军刘雨辰和游泳项目的多位国家队员都曾表示,“体能非常关键,我们在场上拼的就是速度、精力、能力,而这些都要靠体能支撑。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我的体能在某些项目上有一定提高。”
不过,体能训练在整体训练中的权重占了多少,可能确实像一些教练所说,“需要多做一些研究”。
“我们要有‘体能优先’的意识,国家队队员在大半年时间里,丢下专项,主攻体能,我们省队有什么不可以?”这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占旭刚在接受《中国体育报》采访时的一番话,这篇报道也被转载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官网上。
从话里能够感受到占旭刚决定“狠抓体能”的决心,但是“大半年时间丢下专项”,是否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技术能力有影响?
“体能应该为训练服务,为运动员服务。”几位接受采访的教练都说出了类似的感慨,对于增强体能,大部分教练都没有意见,但是体能成为参赛“唯一依据”,就有待商榷。
对于体能训练,中国体育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毕竟体能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但在这份基础之上,还需要多一些人性化和细节考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354547685624447074?_wb_client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