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界真正的教父:儒勒斯-雷米特,胸怀天下,方能成就伟业由BootRoom1959 发表在足球话题区 https://bbs.hupu.com/topic
1970年6月21日,骄阳似火的墨西哥,传世的阿兹台克球场,巴西队4-1击败意大利,历史上第三次夺得世界杯冠军。颁奖仪式上,伟大的卡洛斯-阿尔贝托,举起了象征足坛至高荣誉的金杯,我们称之为“雷米特”杯。
卡洛斯-阿尔杯托高举雷米特杯
由于三次夺冠即可永久保留这座奖杯,这也是“雷米特”杯最后一次出现在世界杯决赛的场地上。从此之后,儒勒斯-雷米特的名字,也连同这座金杯一起,被封存在了足球的圣殿之中,鲜有人再会提起。
如今,世界杯早已成为了现象级的人类狂欢,不单纯代表着着足球,而是作为传递着自由、平等、团结、荣耀的载体,歌颂着普世价值的光辉。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不该忘记,大力神杯的前身叫“雷米特”杯,雷米特先生,也正是世界杯的创始人。
儒勒斯-雷米特
这样一位伟人,纯粹的宏大叙事,也许并不能还原他的全貌,见微知著的细节,或许能够串联起历史行程中的冰山一角。今天,我们试图跨越历史的长河,拨开时空的迷雾,去探寻他恢弘的人生岁月中,与世界杯的那些缘分。
草根出身与宏大世界观的养成
一位能够影响特定领域体系格局,在历史进程中扮演开拓者角色的人,往往拥有着远超于凡人的宏大世界观,雷米特先生自然也是如此。·他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草根家庭,并非含着金汤匙降临人间,自然不具备生来开眼看世界的物质基础,但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结合着家庭的变迁,让他天分中孕育的“上帝视角”得以显露出来。
1880年代的巴黎街景
为了谋生,在19世纪80年代,父母带着10岁出头的小雷米特来到了巴黎。在常人眼中,这是一座充满了浪漫气息,被靡靡之音包裹的曼妙仙境。但是雷米特的父母都是底层的体力劳动者,他眼中的世界,是人间烟火中的另一面。
19世纪后半页,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得以蓬勃发展,大机器生产让人类迎来了昌明的工业新纪元。然而这无尽的盛世繁华背后,是工人阶级的血与泪,他们忍受着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在密布流水线的劳作中不见天日。
这一切,深深刺痛了少年雷米特,他渴望的世界是充满爱与和平的,人类应当团结友善,去共创美好的家园。
然而现实的社会,却被森严的壁垒拦腰截断,也催生了他最为宏大的愿景,那就是找到一个切入点,让全人类自由且平等地融洽共处。
19世纪的工厂工人在劳作
底层的上升通道中,读书是较好的选择,天资聪慧的雷米特,也顺利取得了法学的学士学位,但是真正让他迈出理想主义第一步的,却是当时在法国方兴未艾的一项运动,那便是他后来为之奋斗终生的足球。
在接触到足球之后,雷米特发现这是一个大众可以广泛参与进来,阶级层面相对弱化的载体,曾经并不那么热爱足球的他,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类足球的历史,也在日后永远镌刻下了这个传奇的名字。
“理想”型实干家的足球之路
从少年雷米特的追求就能看出,他是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理想主义者,但他并不是万事流于口头的“空洞”演说家,而是一个积极实践的青年知识分子。
1897年,24岁他便与同仁创办了圣-图安红星俱乐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并且强调消除阶级壁垒,场上场下大家都要团结起来。
1904年,参与了FIFA在巴黎的筹建工作
1908年,参与推动足球运动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910年参与创建了法国最早的足球协会并担任首任主席
1919参与创建了今天的法国足协(FFF),并担任首任主席
1921年当选为FIFA主席
···
以上便是雷米特早年间与足球相关的主要事迹,在那个万物草创的年代,开拓者们复出难以想象。但是雷米特先生,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跨越了万水千山,最终成为了国际足联的掌舵人,也为他书写足球的历史,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1920年代,雷米特酝酿多时的终极目标,也开始提上日程,那便是独立举办一项属于全人类的足球赛事,即今天的世界杯足球赛。但在当时FIFA还是个没有多少话语权的组织,来自各方的质疑非常多。
1924年巴黎奥运会足球比赛
当时南美足联已经成立,并且举办了自家的美洲杯足球赛。欧洲这边在1920年代,也开始举办国家队之间的米特罗帕杯赛(也称中欧杯),但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足球比赛,还是奥运会。
雷米特是推动足球进入奥运会的元老,按照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他的愿景似乎早就完成了,赛事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为什么还要另起炉灶,创办一项全新的足球赛事呢?
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要追溯到普世价值层面,雷米特出身社会底层,向往着消除一切阶级,生而为人即可参与到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去。而奥运会之父顾拜旦,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在一些理念上,与雷米特还是存在差异。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最为关键的是,在萨马兰奇开放职业化之前,奥运会一直都是业余选手参加,职业球员是被拒之门外的。这一点雷米特无法接受,他希望有一项比赛能够向全人类开放,不考虑出身、阶级和其他任何附加属性。
世界杯的创业之路
经过了长时间的筹备之后,雷米特认为国际足联已经有能力自行举办一项大型赛事,在1928年的全员大会上,30个成员国投票决定,于1930年举办一项四年为周期世界性足球赛事,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世界杯。
早年乌拉圭街景
经过商议,FIFA决定由乌拉圭承办第一届世界杯,他们在1924年和1928年,连续两次获得了奥运会足球赛的金牌,是当时的顶尖强队之一。但是还是如前文所述,在当时FIFA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第一届世界杯的筹办工作,异常吃力。
赛事初创,没有什么知名度,比赛地点还在遥远的南美洲,在那个民用航空业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对于外洲的球队来说,旅途的花销和颠簸,都是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所以,首届世界杯没有所谓的预选赛,是以雷米特为首的国际足联,向各成员国发出邀请,只要同意基本就能来参加。
在南美比赛,巴西和阿根廷自然欣然前往,但是整体足球水平最高的欧洲,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匈牙利和瑞典五个国家,因为之前参与了申办,在输给乌拉圭之后就此表态不来参赛。
雷米特杯
最后直到1930年2月,在雷米特先生的努力游说之下,法国、罗马尼亚、比利时和前南斯拉夫这四支欧洲球队,选择前往遥远的南美大陆参赛。他们用轮渡的方式漂洋过海,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而雷米特先生,也是与法国球员们乘坐同一艘船,而世界杯的冠军奖杯,就在他的行李箱中。
在遥远的路途中,球员们不仅要忍受各种风浪,日常的生活和训练也无法正常开展,正如后来打进世界杯历史第一球的法国球员吕西恩-洛朗所言,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花这么大代价去乌拉圭是为了什么,直到多年之后,才明白了其中的意义。
而在当时,这一切的终极奥义,或许只有雷米特先生能够理解,他毕生追求的事业,终于成为了现实。
后来,第一届世界杯成功举办,在世界范围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埃及代表非洲球队第一次参赛;1938年,荷属东印度(今印尼)代表亚洲球队第一次参赛。在二战的波折之后,1950年,恢复后的世界杯又迎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
在雷米特先生的暮年,这项赛事一步步发展壮大,虽然暂时无法与奥运会相提并论,但在岁月之中,玲珑初开,百子待落,假以时日,世界杯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模样。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1946年,世界杯的冠军奖杯正式更名为“雷米特”杯。
最终在1954年,雷米特先生卸任FIFA主席,距离他上任的那一天,已经过去了33年。期间,国际足联的成员国从12个变成了85个,而这一切,随着伯尔尼的大雨中,他留给世界最后的颁奖画面,都化为历史的烟云,沉淀在FIFA一百余年的岁月变迁之中。
雷米特给西德队长弗里茨-瓦尔特颁奖
1956年,83岁的儒勒斯-雷米特与世长辞。
这便是雷米特先生,与足球相伴的一生。欣赏他的人,会称赞他卓越的贡献,传颂他对于普世价值的坚守。憎恶他的人,会批判他过于理想主义,甚至在赛场上包容纳粹的存在,一度让他失去了本可以拿到的诺贝尔和平奖。
不过我们想说,高处不胜寒,伟人逝去,功过都已高官定论。对于球迷而言,他将世界杯传向五湖四海,让无数孩子爱上了足球,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最后,想对您说声,谢谢!
1970年6月21日,骄阳似火的墨西哥,传世的阿兹台克球场,巴西队4-1击败意大利,历史上第三次夺得世界杯冠军。颁奖仪式上,伟大的卡洛斯-阿尔贝托,举起了象征足坛至高荣誉的金杯,我们称之为“雷米特”杯。
卡洛斯-阿尔杯托高举雷米特杯
由于三次夺冠即可永久保留这座奖杯,这也是“雷米特”杯最后一次出现在世界杯决赛的场地上。从此之后,儒勒斯-雷米特的名字,也连同这座金杯一起,被封存在了足球的圣殿之中,鲜有人再会提起。
如今,世界杯早已成为了现象级的人类狂欢,不单纯代表着着足球,而是作为传递着自由、平等、团结、荣耀的载体,歌颂着普世价值的光辉。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不该忘记,大力神杯的前身叫“雷米特”杯,雷米特先生,也正是世界杯的创始人。
儒勒斯-雷米特
这样一位伟人,纯粹的宏大叙事,也许并不能还原他的全貌,见微知著的细节,或许能够串联起历史行程中的冰山一角。今天,我们试图跨越历史的长河,拨开时空的迷雾,去探寻他恢弘的人生岁月中,与世界杯的那些缘分。
草根出身与宏大世界观的养成
一位能够影响特定领域体系格局,在历史进程中扮演开拓者角色的人,往往拥有着远超于凡人的宏大世界观,雷米特先生自然也是如此。·他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草根家庭,并非含着金汤匙降临人间,自然不具备生来开眼看世界的物质基础,但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结合着家庭的变迁,让他天分中孕育的“上帝视角”得以显露出来。
1880年代的巴黎街景
为了谋生,在19世纪80年代,父母带着10岁出头的小雷米特来到了巴黎。在常人眼中,这是一座充满了浪漫气息,被靡靡之音包裹的曼妙仙境。但是雷米特的父母都是底层的体力劳动者,他眼中的世界,是人间烟火中的另一面。
19世纪后半页,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得以蓬勃发展,大机器生产让人类迎来了昌明的工业新纪元。然而这无尽的盛世繁华背后,是工人阶级的血与泪,他们忍受着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在密布流水线的劳作中不见天日。
这一切,深深刺痛了少年雷米特,他渴望的世界是充满爱与和平的,人类应当团结友善,去共创美好的家园。
然而现实的社会,却被森严的壁垒拦腰截断,也催生了他最为宏大的愿景,那就是找到一个切入点,让全人类自由且平等地融洽共处。
19世纪的工厂工人在劳作
底层的上升通道中,读书是较好的选择,天资聪慧的雷米特,也顺利取得了法学的学士学位,但是真正让他迈出理想主义第一步的,却是当时在法国方兴未艾的一项运动,那便是他后来为之奋斗终生的足球。
在接触到足球之后,雷米特发现这是一个大众可以广泛参与进来,阶级层面相对弱化的载体,曾经并不那么热爱足球的他,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类足球的历史,也在日后永远镌刻下了这个传奇的名字。
“理想”型实干家的足球之路
从少年雷米特的追求就能看出,他是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理想主义者,但他并不是万事流于口头的“空洞”演说家,而是一个积极实践的青年知识分子。
1897年,24岁他便与同仁创办了圣-图安红星俱乐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并且强调消除阶级壁垒,场上场下大家都要团结起来。
1904年,参与了FIFA在巴黎的筹建工作
1908年,参与推动足球运动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910年参与创建了法国最早的足球协会并担任首任主席
1919参与创建了今天的法国足协(FFF),并担任首任主席
1921年当选为FIFA主席
···
以上便是雷米特早年间与足球相关的主要事迹,在那个万物草创的年代,开拓者们复出难以想象。但是雷米特先生,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跨越了万水千山,最终成为了国际足联的掌舵人,也为他书写足球的历史,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1920年代,雷米特酝酿多时的终极目标,也开始提上日程,那便是独立举办一项属于全人类的足球赛事,即今天的世界杯足球赛。但在当时FIFA还是个没有多少话语权的组织,来自各方的质疑非常多。
1924年巴黎奥运会足球比赛
当时南美足联已经成立,并且举办了自家的美洲杯足球赛。欧洲这边在1920年代,也开始举办国家队之间的米特罗帕杯赛(也称中欧杯),但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足球比赛,还是奥运会。
雷米特是推动足球进入奥运会的元老,按照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他的愿景似乎早就完成了,赛事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为什么还要另起炉灶,创办一项全新的足球赛事呢?
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要追溯到普世价值层面,雷米特出身社会底层,向往着消除一切阶级,生而为人即可参与到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去。而奥运会之父顾拜旦,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在一些理念上,与雷米特还是存在差异。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最为关键的是,在萨马兰奇开放职业化之前,奥运会一直都是业余选手参加,职业球员是被拒之门外的。这一点雷米特无法接受,他希望有一项比赛能够向全人类开放,不考虑出身、阶级和其他任何附加属性。
世界杯的创业之路
经过了长时间的筹备之后,雷米特认为国际足联已经有能力自行举办一项大型赛事,在1928年的全员大会上,30个成员国投票决定,于1930年举办一项四年为周期世界性足球赛事,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世界杯。
早年乌拉圭街景
经过商议,FIFA决定由乌拉圭承办第一届世界杯,他们在1924年和1928年,连续两次获得了奥运会足球赛的金牌,是当时的顶尖强队之一。但是还是如前文所述,在当时FIFA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第一届世界杯的筹办工作,异常吃力。
赛事初创,没有什么知名度,比赛地点还在遥远的南美洲,在那个民用航空业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对于外洲的球队来说,旅途的花销和颠簸,都是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所以,首届世界杯没有所谓的预选赛,是以雷米特为首的国际足联,向各成员国发出邀请,只要同意基本就能来参加。
在南美比赛,巴西和阿根廷自然欣然前往,但是整体足球水平最高的欧洲,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匈牙利和瑞典五个国家,因为之前参与了申办,在输给乌拉圭之后就此表态不来参赛。
雷米特杯
最后直到1930年2月,在雷米特先生的努力游说之下,法国、罗马尼亚、比利时和前南斯拉夫这四支欧洲球队,选择前往遥远的南美大陆参赛。他们用轮渡的方式漂洋过海,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而雷米特先生,也是与法国球员们乘坐同一艘船,而世界杯的冠军奖杯,就在他的行李箱中。
在遥远的路途中,球员们不仅要忍受各种风浪,日常的生活和训练也无法正常开展,正如后来打进世界杯历史第一球的法国球员吕西恩-洛朗所言,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花这么大代价去乌拉圭是为了什么,直到多年之后,才明白了其中的意义。
而在当时,这一切的终极奥义,或许只有雷米特先生能够理解,他毕生追求的事业,终于成为了现实。
后来,第一届世界杯成功举办,在世界范围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埃及代表非洲球队第一次参赛;1938年,荷属东印度(今印尼)代表亚洲球队第一次参赛。在二战的波折之后,1950年,恢复后的世界杯又迎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
在雷米特先生的暮年,这项赛事一步步发展壮大,虽然暂时无法与奥运会相提并论,但在岁月之中,玲珑初开,百子待落,假以时日,世界杯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模样。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1946年,世界杯的冠军奖杯正式更名为“雷米特”杯。
最终在1954年,雷米特先生卸任FIFA主席,距离他上任的那一天,已经过去了33年。期间,国际足联的成员国从12个变成了85个,而这一切,随着伯尔尼的大雨中,他留给世界最后的颁奖画面,都化为历史的烟云,沉淀在FIFA一百余年的岁月变迁之中。
雷米特给西德队长弗里茨-瓦尔特颁奖
1956年,83岁的儒勒斯-雷米特与世长辞。
这便是雷米特先生,与足球相伴的一生。欣赏他的人,会称赞他卓越的贡献,传颂他对于普世价值的坚守。憎恶他的人,会批判他过于理想主义,甚至在赛场上包容纳粹的存在,一度让他失去了本可以拿到的诺贝尔和平奖。
不过我们想说,高处不胜寒,伟人逝去,功过都已高官定论。对于球迷而言,他将世界杯传向五湖四海,让无数孩子爱上了足球,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最后,想对您说声,谢谢!
推荐 (7)
评论 (7)
收藏
分享
举报
只看楼主